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课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古诗词”是一种教育资源,流传千载的的中华古诗文经典,是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取之不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古诗词语言精炼,引人深思。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背会80首古诗。但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诗的意思根本不理解。古人留下的文学瑰宝,反而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古诗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恰恰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这些要求。而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可是,兴趣这位老师不是一夕就能请到的,况且几日的“兴趣”不能称其为兴趣。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词,体验古诗词之美,提高文学素养,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而终身受益呢?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通过汲取古诗词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研究方法:
试验法、个案研究法、活动展示法
四、具体措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2、早读时间集中朗诵,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3、课外拓展,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4、开展诵读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5、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6、表演小剧,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河南省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
苏涛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所以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意义深远。不过由于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学生并不喜欢学习。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关键词】:古诗词;学习兴趣;培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若星辰的诗人用自己手中的如椽巨笔,写下了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情感生活的丰富体验。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而是历久弥新,时常引起我们的共鸣。不仅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灵,哺育着我们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可是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很多学生不喜欢古诗词,或者浅尝辄止,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读,在读中调动兴趣。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一个不怎么喜欢读古诗词的人,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何谈起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古诗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它不仅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力、感悟力、表达能力,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美的陶冶。
如在学习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除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无奈外,全词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位老骥伏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的将军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词的上阕恰当地表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声情并茂、如临其境的强烈艺术效果。因此我们要读出作者的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积极的、激昂的。当我们用粗犷、豪放的语调读出这些词句时,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爱国热情使同学们也变得激情澎湃、意气风发。如果在学生诵读古诗文时适当采用竞赛、鼓励的方式,会使他们更加兴趣盎然,无论多么难懂的古诗词,经过反复读,多种方法的读,学生都能从中悟出点什么。多读,可以让学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作者的心声。久而久之,多读古诗词就会成为一件乐事,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多品,在品味中引导兴趣
寓情于景是古人创作古诗词时常用的表现手法,作者往往将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只有用心去体会、感受,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有一位老师就是这样来引导的:
师: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生:愁。
师: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生:“人非”。
师: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生:日晚倦梳头。
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就这样,老师抓住了词中的“愁”、“倦梳头”、“泪先流”等关键词语,结合古诗词中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的理解,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之妙,揣摩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刻骨铭心的愁情,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既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了,也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三、多练,在练中拓展兴趣。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长廊中,我们常常被被那博大精深的思想,真挚深沉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妙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诗,仿佛就是一幅旖旎的山水画;那每一曲词,宛如一曲婉转的歌,一腔沸腾的情„„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学习古诗词就更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古诗词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
把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作文训练联系起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错方法,可以采用古诗词仿写、改写等方式。因为要想改写的好,同学们必须仔细研读原诗,弄懂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展开联想,让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感情的投入能调动自身的感官,感官参与的越多,越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诗人之情自然如自己之情。在进行这样的练习前,应该在反复的指导和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改写方法。这种改写不要对学生过多限制,篇幅可长可短,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称来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自然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合理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打上个人的情感体验烙印,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比如在改写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授课老师先是用PPT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就是寓情于景,这首词也不例外,用自己的话把上阕中描写的出猎的场景写出来,要求想象大胆、合理。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老师接着出示了改写提示:
时间:可以倒叙或顺序。
地点:根据写作背景想像故事环境。
人物:根据诗句的内容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利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事件:发挥想象能力,丰富故事情节,使人物丰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体裁:可以把诗词改写成剧本、散文等体裁。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近作者,体验作者创作的动机,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也让经典的诗词鲜活生动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那么古诗词的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背、简单的听和记,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地爱上古诗词!
参考文献:
[1] 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05.(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汤银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4期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乐镇张盘小学 宋海波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从课堂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当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而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为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从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
1、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可以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加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本地的情况加大劳技课的课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2、给儿童讲清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要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有效能的兴趣;
3、组织小学生参观﹑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如在数学方面,可以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使小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从而最终实现“快乐学习”这一根本宗旨。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摘要: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去看待兴趣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而有成效。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一、明确学习目的,自觉调动兴趣。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态度愈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就愈高。大而言之,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确掌握英语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追求和向往,自觉调动兴趣。小而言之,每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强调师生共同努力,去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们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再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确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个时期内或一节课的主攻对象,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而且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深挖教材资源,调动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教师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趣化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学生对你的课产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长久的保持,就必须充分挖掘出教学环节的趣味因素,并辅导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心口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五、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兴趣的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就是迈向了成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对英语产生求知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生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
教师要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以真诚的爱去对待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态度要亲切和蔼,交流师生情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其学习的自信心,避免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多种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提问他们简单的问题,一旦有了进步立即当众表扬,鼓舞情绪。对那些成绩提高显著的同学,更应树其为榜样,增长他们进步的势头。这也是增强学生内部动力的重要方法。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讲英语,并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积极配合,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开辟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余时间应该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如通过开展英语角的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英语的环境,活跃英语的气氛,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们的思想交流和学习经验的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办英语墙报的形式让他们写、拟、评英语墙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提高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教师还可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包括趣味故事,名人名言,英美习俗见闻等,让学生互相传阅。学生读着自己编写的手抄内容,学习兴趣大增。还可设计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七、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可以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了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已跟不上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新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实现了这一切。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中的人际交流方式。多媒体英语教学将交际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在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创造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置身于良好的语境中。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结束了单一文字教学局面,可以图、文、声、形并茂地传授知识,可以看到生动的视觉背景,听到高质量的英语和音乐,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搞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最佳教学效果,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雪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 毕玉敏,1998年7月,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广东教学研究》
[3]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技出版社 1984年版 [6]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7]杨祥芬,《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中国冶金教育, 2005版
第五篇: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付慧平
摘要:老师们都很重视古诗词教学,可是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仍存在投入大,收获小的现象。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其次是教师应该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从导入新课、驾驭课堂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化长廊中最璀璨的明珠。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每名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古典诗词对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写作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等方面,均具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每位老师都应义不容辞地去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与学是一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有讲究。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共四十分钟,有经验的老师会把它分成八个五分钟,第一个五分钟相当重要,这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好的导入有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以下几点做法使这第一个五分钟产生神奇的效果。
合理用好多媒体。利用课件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所陶醉时,再加上一段课前精心设计的旁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把握了诗的基调,还让他们准确领悟诗意。
讲个有趣的故事。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之际,教师嘎然收声,设臵悬念。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讲讲这个故事并不要费太多的功夫,然而对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却大有帮助。
3、配上抒情的音乐。古诗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都人化了,蕴含诗人深厚的内心情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古诗的魅力还是挺大的。真正有些文学功底的老师,当他看到一首好诗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无时不在涌动着浓浓的诗意,有一位老师教《舟夜书所见》,也许是因为它的语言优美形象,那“幽静、清新、素淡”的意境,给了老师以激情,在优美的古典音乐声中,只听见一个深情的男中音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周围一片漆黑,有位诗人乘着小船来到江中,他看见有只小船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微弱的渔火倒映在水中。”就这么短短几句话,学生早已被带进了寂静、漆黑的情境中,他们的情感逐步与诗人的情怀产生了共鸣,陶醉在实实在在的迷人夜景之中,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当然很投入了。
潇洒露出一手。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诗的画面。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扬扬洒洒地几笔就将一幅小儿钓鱼的画面色勒出来,一瞬间,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一下子惊呆了,啊,老师多有才。还有一位老师在教②《虞美人》时,课堂一开始老师就唱起了邓丽君的那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学生一个个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位“歌星”,从他们的眼眸里,有对老师说不尽的崇拜,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从老师的歌声里若隐若现……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学这首诗,用不着五 分钟的导入,就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心,不得不令人佩服这位老师的导入本领之高。
二、驾驭课堂要灵活。
古诗是各版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因历史、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有些困难,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仅能学懂,而且还能真真正正地被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古诗所吸引,所陶醉,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老师的理念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
怎样结合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当前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怎样把最简单的招术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怎样把意蕴丰富的诗词深入浅出地作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让学生在美妙的想象中陶醉,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久久地回味,让学生的朗读成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个音符,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最美好的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在平常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面面俱到。
从理论上讲,大家都懂得,“古诗教学要重视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要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要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多想象……”于是备课时,许多老师死搬硬套这些理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备得很详细,甚至面面俱到。上课时,就一五一十地按这些步骤走。事实证明,这样做会弄巧成拙。如有一位老师教《忆江南》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文插图很美,只要老师引导孩子们细细地观察和感悟,不难想象出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加上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我认为老师没有必要花大多心思帮助学生理解。可是这位老师可舍得花功夫了,从反复读到逐句理解,再讨论,再到臵疑,表面上孩子们很积极,他们甚至很大声地朗读课文,然而没有一个孩子能发自内心地享受古诗词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学生所做的,都是在配合老师;老师所做的,是为了完成备课本上的每一个步骤。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活力,效果不大。
我们来看看另一位老师在教《忆江南》的情形。她的幻灯片是以江南美丽的风景图作背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播放,导入新课后,当孩子们被江南迷人的风景陶醉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走到讲台中间,深情地说:“江南多美啊!江边的花开得那么热闹,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火红,让人回想起来多么亲切,多么温暖!江中的水是那么清澈见底,春天来了,江底绿油油的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多么富有生机啊!让人回忆起来,是那么浪漫,是那么温馨!诗人离开了江南却在心里多少次地回忆那里的迷人风景,让人留连往返,让诗人记忆犹新……”她的举手投足,俨然一位资深的演员,富有磁性的嗓音,具有感染力的眼神,把全班同学领进了一个意境。孩子们的情感就像与诗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就在这时候,老师深情地朗读这首词。多么恰如其分的范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让孩子们久久陶醉其中,又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汩汩地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吧!”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学生的思绪被老师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丽的江南,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是怎样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词的,从他们的眼睛里,从他们的幸福的笑容里,从他们抑扬顿挫的声音里,还从他们有创意的动作里,我们听出了他们对江南美景的由衷的赞美,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诗人离开江南后,凭着清晰的记忆再次自我陶醉的那颗美妙的心……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孩子们却如痴如醉地学习,甚至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
2、不要挖得太深。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小学生要求背诵70首古诗。诗的内容不外乎思恋家乡亲人,赞美热爱大自然、春天,歌颂友情等,同一类诗表达情感所表达的角度不尽相同,然其题旨却是相近,情感则是相通的。如教朱熹的《春日》、《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教师教学这些古诗时,只要适当地引导,主要是要勾起他们与诗的内容相关的一些生活画面,或是相关的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带着他们那种或是激动、兴奋、愉快,或是愤怒、伤感、痛苦的心情,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读多了自然能对诗的理解会更透彻,读多了自然能背诵,在这样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3、不要满堂“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拨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改一改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当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思维,这样学生会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4、授之以渔。
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适时教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能提高孩子们学习古诗的能力,学习能力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树立起来。偶尔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让孩子互相交流,老师也给些建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方法。平常我见到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有:知诗人,解诗意,看插图、悟诗情,画诗境,深情朗读再次想象入诗境……另外,在悟诗情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重点字”。古诗言简意骇,内涵却很丰富,往往一个字就能概括丰富的内容,体现诗旨。如《赠汪伦》中,一个“深”字就能体现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友谊这一中心,突出了这一点,学生就不难体会出作者用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用意。学会抓住重点词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教这些方法,只需老师引导一下就行,不用反复提问。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学生掌握很快,因为和平常学阅读课文有相通的地方。
5、内炼真功。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学素养。没有一点诗情和诗意的人,很难算得上是一个高素质的人。老师们在诗的教学中,如果只要求学生读懂古诗,记一些名句及作者的出处,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几乎成空白,这样的现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如果一名老师,心中没有激情,生活中一定缺少诗意,他在教孩 子们学诗的时候,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回忆起刚刚走上讲台的那段日子,每次课堂的教学效果都是出奇的好,学生之所以能在古诗的学习中都能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本人非常爱诗。遇到学生过生日,还会即兴写首小诗当成礼物赠送呢!在孩子的心目中,我就是诗,每当学习古诗词,孩子们最积极。就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就凭着她对诗的真爱,对诗的执着,对诗的独到的领悟,紧紧地把握住了孩子花的季节,尽情地播撒诗的种子……如果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人,能够爱诗,那他的孩子一定会迷上诗的。诗的意象负载了诗人的情感,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而走入课堂的老师,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同样负载着每一句诗的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古诗词,热爱、欣赏古诗词,古诗词这棵名贵的老树,一定会结出丰满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