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修养

时间:2019-05-15 14: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师心理修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师心理修养》。

第一篇:小学教师心理修养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含义、特征及健康标准

(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设置的背景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价值趋向,导致了学校仅仅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效应。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加大了学生学习负担,对处于发展中的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成长过程中严重缺乏心理支持系统,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嫉妒、多疑、自卑、任性、孤僻、厌学、浮躁、焦虑以及逆反心理等不健康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引导,在少年学生中出现打架斗殴甚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值得关切。据统计,每年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目1﹒6万多人(其中自杀死亡率居第一位)。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一天差不多就有一个人40多名学生的班级消失。鲜血可以写成教训,但惨痛的教训并没有引起每个人关注。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义。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我们从小就要在各种表格中填写健康说明,我们也认同“拥有财富远不如拥有健康”这一道理,这说明健康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以至于人们在见面时一般要相互问候彼此的健康,表达自己对朋友健康的祝愿。人们认为,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财富而牺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为。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主观努力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参与社会生活以前的经历、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社会影响等等。其中学校教育是形成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和特点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结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来体现的。

1、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指在学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用心理学揭示的原理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都把心理心理健康列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或者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与心理教育。这就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不同与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使其能够满足学习、生活对心理品质的要求。

例如:杨立伟在“神州五号”升空前及升空后镇定自若的神态属于心理素质。如果,他总是想,升空后我万一回不怎么办?进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寝食难安就属于心理问题。

3、健康教育也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道德品质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备的道德行为规范,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侧重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维护其心理健康,健全其人格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差异:

(1)在德育中的层次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最高层次,心理健康处于最基础的层次。

(2)目标和要求不同

思想政治和思想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更多的是由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品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和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关心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它强调“价值中立”等。

(3)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也有差异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一般是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伦理道德规范,获得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情感,产生品德行为,其主要方法是教导、榜样示范、社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则强调其“心理性”,学生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是平等的沟通讨论结果,通过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反省,获得自我完善的意向和能力。从方法上讲,它一般不使用前两种教育中惯用的“灌输”,更多的是讨论和沟通。前两种教育在方式上带有“他助”的特点,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重视“内化”,更多的是通过沟通和讨论“让人自助”。

第二篇:论心理委员的修养

论心理委员的修养

一、心理协会存在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心理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全面开展。金洪源教授指出,各高校成立心理协会是辅助大学生心理工作开展,传播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文化,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心理协会的组织与发展,是做好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环节。加强各心理委员以及心理协会成员的自身修养,是我协会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

我们心理委员的基本职责是联合各系各班心理委员,协助班级同学解决在校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并推荐有较大学习方面、心理方面困难的同学来大学生心理中心寻求更高层次的帮助,为在黑暗中举步维艰的同学伸出援手,和他们一起走出困境。

心理委员是一个光荣而重要的岗位,所以我们要力求进步,将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发挥出来,达到自己应有的高度。要想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我们不需要成为马克思、列宁那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只要能够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履行心理委员的职责,就是马克思和列宁合格的好学生。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大的优点在于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被教条与书本约束了,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想不够活跃、不够自由,这样不但心理委员做不好,也会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更难成为马克思和和列宁的好学生了。所以,不需要崇拜偶像,不需要像谁学习,就做好你自己,争取自己的自由就是为我们的国家争取自由!

在未来长期的学习与工作中,这条要求将不不断被同学们实践与领悟,希望以后能有人修改本篇,重写本篇,将我们心协的理论层次提升一个新高度。

三、心理委员的基本修养

要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修养,要有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大学学习,生活,专业知识、技能,等人生规划的修养;要有社会主义当代优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协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

四、心理委员的工作实践

心理委员价值的实现,是在实践中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作为心理委员的品质和能力。此外,心理委员要改造自己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实践,而且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由于你们各有不同的品质,不同的经验,不同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因而你们就可能获得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因此,心理委员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对于改造和提高自己,是完全必需的,决不可少的。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广大同学,帮助大学生心理中心完成工作。同时,我们必须要明白,心理协会为所有成员提供了一个与全校交流自我提升的平台,当我们光荣的帮助他人的同时,强烈的自我意识将会觉醒,自我的价值与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西方有一句谚语很能反映我们心理委员的工作价值,“当我们帮助别人寻找幸福的同时,我们也会找到自己的幸福。”

五、心理委员的学习态度

心理委员应该不计较自己在协会内、班级内地位和声誉的高低,绝不以学术专家、人生导师、精神领袖自居,绝不要求人家或幻想人家特别去尊重他,他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权利。然而,正因为他这样做,正因为他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始终是正直忠诚,英勇坚定,并且表现了卓越的能力,他就能够受到协会成员和广大同学自觉的尊重和拥护。

六、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工作认真,学习积极,就完全行了,学习不学习心理学以及“元认知”干预技术理论,进行不进行心理工作实践的考验,都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人身上的不好的东西积累得很多,有许多固习、成见和个人的物欲私念,而又没有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决心,从而不能真正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有的同学在学习我们的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不是用所学习的知识去批判他思想意识中错误的东西,相反,他企图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作为达到他个人目的的武器,因而他就不能够正确理解我们协会的伟大理想,不能够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和实质。但对于误入歧途的同学,我们应当给予关心和帮助,引领其改掉错误的思想和认识。希望我们每一位心理委员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武器,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坚定信仰,战胜一切困难。

七、个人利益与协会利益

有容忍才有自由。心理委员与心理协会相互包容,没有利益上的服从。我们心理协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他人,目的之二是提升自我。只要让个人得到提升了,我们的目的就到达一半了。当然,心理协会为大家提供了优良的成长环境,我方有难,受惠同学八方支援也是情理之中。心理协会的大门永远敞开,这里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

心理委员的修养,基本就是这样,欢迎大家多多补充。

第三篇: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一系列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但是,就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而言,人们主要探讨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所涉及,却不够重视。所以,在中国的中小学,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够,许多教师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又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实践操作。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但缺乏教育的实践操作 诸多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行为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樊富珉指出,在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但纵观全国,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实际操作,较少的有效干预方法也没有得到推广,以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领域显得比较冷清。

(二)偏向于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缺乏多种模式的有效融合 目前,在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学科研究取向,即心理学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学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两种不同的学科取向必然带来不同的实践模式:一种偏重于医学与病理取向;另一种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取向。这使得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现了分歧与混乱,呈现出单一片面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纯的心理学模式与单纯的教育学模式都不能真正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关注从问题入手对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治,忽略从发展角度的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中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从产生之初,就是作为一种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或手段而出现的。目前,学校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定位在心理问题的预防上,主要是以心理问题本身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因素作为出发点,对出现问题的群体给予帮助,似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心理问题,而忽视了挖掘人的潜能,以及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干预措施,忽视教师自身内在维护技巧的培养

由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基本还停留在外部干预措施层面,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专家讲座等方法,而比较忽视教师自身内在自我维护技巧的掌握,如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自我概念和自我图式的调节,以及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合理化技巧。众所周知,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心理调适的技术与方法,结合外部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五)注重改变教师的外部工作环境和待遇,忽视提升教师内在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感教育

在已有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中,很多教育和维护方法都偏向于客观上的改变和提升,比如: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健全教师的保障体系等,而相对忽视了教师内在的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虽然外部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对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必不可少,但是,过度的强调外部因素本身治标不治本,只有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价值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所以,提升教师内在的价值感教育尤为重要。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自我健康的核心内容,对社会文明的推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基于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完善自我信念系统、提高自我维护技巧、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构建有效对策。完善自我信念系统,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相关理念,通过对认知、行为、体验的调节和干预,使教师克服消极情绪困扰,激发和培育积极情感体验,最终使教师完善自我信念,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态。提高自我维护技巧,即以个体层面为切入点形成心理健康自助能力,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根本措施。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则是多重支持网络的结合,即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并改变对教师的不当期望,调整社会期望值,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同时,还要为教师构建良好的环境,从家庭、学校、社会均给予心理支持,从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上。其研究发现,要防止中学教师出现可能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积极预防,即把努力的核心放到塑造与发展中学教师积极的人格品质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是指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塑造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鼓励教师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丰富和深化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如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积极人格品质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乐观以及自我决定感等等。首先,培养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教师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中小学教师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情绪,在结果中会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感,无论是工作的内容、过程,还是结果,都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此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使教师积极品质的形成。如,可以让老师们每天记录自己在学校、在学生身上观察到的5件令自己感到愉快、成功、有价值的积极事件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经历会强化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最终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

其次,学校可以针对教师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国外在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方面已有成功先例。在哈佛,最受学子欢迎的课程就是积极心理学。课程涉及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获得健康身心、成就感和永恒的友谊。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成功者的信念”、“积极心态训练”、“建立真实的自信”、“积极情绪体验”等主题的学习与训练,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增进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再次,给予积极心理辅导。在积极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关注教师的积极品质,注重培养教师的积极反应,并鼓励其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为教师树立信心和希望,调动其潜能,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使教师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能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助以及增进交往能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二)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

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群体,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情绪问题、人格异常、人际障碍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问题,由此造成教师常见的一些情绪困扰,比如:紧张、焦虑、抑郁、嫉妒、冷漠、情绪不稳定、自卑和偏执等,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都产生着较大负面影响。鉴于此,必须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干预策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是指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或咨询辅导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并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最终达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目的。

认知干预,即合理认知训练。人的心理问题常常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识影响而产生。其心理训练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识,帮助教师找出他们头脑中不现实的、错误的观念和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并建立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压力管理训练。研究表明,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组织全校教师探讨教师压力的原因及交流自己的应对办法,提高大家对压力管理训练的认识,从而正确应对压力,保持健康情绪。可采取集体授课与分批小组讨论交替的形式,授课内容包括压力与健康的关系、认知在压力中的作用、压力应对的策略,讨论重点为建立认知改变、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等。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教师情绪问题和改善教师情绪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教师可以在团体交往的过程中,和其他成员分享感受和体验,增强归属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他人,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反省自我,练习新行为,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能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对解决教师的情绪问题也很有效。

个别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具体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高校中相关专业人士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除了给学生咨询帮助外,还应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中小学教师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或心理训练。

(三)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其中,很多因素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往往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途径,应是从教师的个体内部因素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或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就是指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注重交给教师一些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强调教师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维护。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并不可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就能逐渐恢复。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像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善于调节情绪,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认知,提高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认知调节法、心理换位法、转移法、合理宣泄法、音乐调节法等。当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做肌肉放松训练、找个朋友尽情倾诉、艺术升华等方法予以调适,这些方法对于消除紧张、缓解焦虑具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导致教师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教师所背负的巨大压力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而目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技术的方法主要有认知重建策略、时间管理技巧、反思和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法等。认知重建策略是指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情境作积极的评价和控制,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建立正确的观念,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与适应性行为,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和应付,如运用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挑战自己的一些非理性思维,改变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行为方式。时间管理技巧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交换看法。放松训练则是最为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听听音乐,不仅可以消除身体对压力的不适反应,还可以分散教师对压力的注意力,陶冶性情。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能有效地控制自我,如在心中经常默念“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我教学能成功,我有信心”等。但积极的自我暗示需要建立在合理定位理想自我和拥有健全的意志品质的基础上,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协调人际关系,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家人、学生及其家长的关系。在与领导、同事相处时,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主动交往,真诚相待,保持适当的人际交往距离,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也接纳他人。对于学生,要学会宽容和尊重,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主动交往,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家庭中,注意开展适当的家庭娱乐活动,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建立成员彼此之间的良好沟通。只有在人际交往上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师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自我提升。分清多种角色的主次,增强角色转换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的多重角色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提高其角色转换能力是减轻其职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提高教师角色转换的能力,要求教师学会把多种角色适当分离,把握尺度,缓解角色冲突,同时学会放弃一些角色。教师不可能期望自己在所有的时间里、在所有的角色上都表现得很好,必须要认识到由于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才能有限,需要对某些角色做出优先的选择,集中精力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情,或者自己更擅长的事情,而放弃那些相对不重要或者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确立生涯发展规划,提升自我职业潜能。长期单调而重复的工作阻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自己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给自己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调动内在的潜力,使教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是指针对教师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支持网络,通过一定方式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支持,使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积极情感,从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全面建构。

从政策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政府要通过政策、法规、大众传媒等多种途径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特定职能和规范,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使教师建立起职业自豪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外部环境。只有采取果断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心理失衡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对教师的不当期望,调整社会期望值,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社会应该理解教师作为普通人的需求,处理好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现实之间的结合问题,对教师多一份支持与理解,使教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也要切忌走两个极端:既不要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教师角色,使教师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愉快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各行各业和各个家庭都能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教育的责任;又不能忽视教师职业价值。当前随着网络的盛行和高科技的广泛运用,教师的角色受到较大的冲击,有些人开始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对教师的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虽然是暂时的,但已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巨大。

为教师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予心理支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人际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时常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及时处理教师之间的冲突;其次,要研究教师的需要层次,注重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师的需要,给予适当满足,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再次,事实证明,那些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多心理支持或物质支持的人身心更健康。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应该给予及时帮助,和教师一起讨论目前的压力情境,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使教师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非常必要。

第四篇:《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

校本教研《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习

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2年12月16日,我参加了坝子小学的校本教研《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培训,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师德自古以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第五篇: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范文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

1.敬业精神

小学教师最高的职业素养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知识、能力、习惯等方面都是刚刚起步的小孩子,他们需要教师加倍的呵护、耐心的引领,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怀,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2.事业感、责任心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各种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感和责任心。在我们的手中有未来的领袖、有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我们应该对他们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去关爱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培育他们,促使这些小朋友健康成长。

3.师表仪容

为人师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仪表仪容上。我们不反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衣着、打扮等个性化的追求。但对教师来说,特别是小学教师,应高度注重自身的仪表仪容,因为教师的职业所然。教师是小学生最自然的模仿对象。西汉学者杨雄曾说:“师者,人之模范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衣着穿戴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很正常。但一定要注意,教师给人的形象应该是健康、正气、向上、规范的,具有教育性,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工作态度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知识正在逐步增长,各种能力和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曲折反复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和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下载小学教师心理修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师心理修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师心理培训心得体会3篇

    小学教师心理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下面是小学教师心理培训心得,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小学教师心理培训心得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凭着对学......

    教书育人与师德修养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与师德修养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提升个人师德修养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提升个人师德修养 小七坝小学徐斌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

    2018年中小学教师心理调试培训心得

    2018年中小学教师心理调试培训 心得体会 肥城市老城中学 张嫣然 今天,有幸聆听了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的相关培训,了解到了中小学教师关心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

    浅议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挫折问题及成因

    浅议农村小学教师心理挫折问题及成因 一、心理挫折的现状和主要表现 小学教师的心理挫折是指他们在实现自我目标过程中,由于外界客观环境的恶化或若干不良事件的影响,使心理受......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

    礼仪修养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对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班级:商管101 姓名:潘根 学号:135210141 礼仪修养是个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

    修养名言

    修养名言1、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2、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3、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