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5 14:3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景克雄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

1.将心理问题政治化。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够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和有效性认识不足,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看成是思想政治问题和品德问题。一旦学生出现了某些思想观念、行为倾向或学习不良等问题,教育者总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品行有问题。事实上,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处在身体发育和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在他们身上出现的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和心理问题。

2.思想政治工作的“空对空”。受市场经济和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中学对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救火”或 “求稳”;有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耍嘴皮,空对空”,不需投入,无须建设;虽然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实施上仍然片面强调学生智育,忽视或放弃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工作;学生只是按学校的规定学完德育课程,而不是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塑造自己,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 易,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3.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偏差。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在内容、对象还是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一些偏差。教育内容上,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育方式上,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不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工作方法呆板、陈旧、单一,改革创新不多,信息不灵,手段落后;教育对象上,重视学习优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中间层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缺乏力度。

(二)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等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成熟和人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使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学生完善的个性结构和优良的性格特征,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组成要素,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是健康心理的内在动因。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就可以调动中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把外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因素”,形成一种动力调节机制,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是现代思想政治科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一般都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或者提供与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案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供全班学生讨论、分析。通过对中学生感兴趣的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多更实在的认识,在学生的心理品质中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丰富了学习、生活内容和情趣,使学生的心理在教与学中得到健康。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政治课堂上充分发扬民主、自由、平等的作风,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情绪。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教师不准他们提出疑问,或者对于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不是鼓励而是刁难,就会使他们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感受性降低、烦躁、压抑,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政治课老师必须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尊重的良好课堂氛围,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有兴趣、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

(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现代心理学方法结合起来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独特的优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中学生自身遇到的巨大学习和社会压力,传统的教育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现代心理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心理在教与学中得到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在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道德的教育不能象知识的传授一样大纲化、课程化、系统化,而应该在自然的、自主的活动中自觉地养成。因此,要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思想政治课老师要教会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努力让他们能够作到自知、自爱、自律;教会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训练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思想政治课老师自我修养和心理品质的提升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设计和实施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老师来完成的,因此,他们自身的心理品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和进修机会加强自我修养和自身心理品质,掌握各种自我调节的心理学策略和方法。首先,政治课老师要具备基本的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特别是对一些隐蔽性较强但心理问题很严重的个案能够及时发现,这就要求他们掌握心理鉴别和诊断的技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以便对症下药。其次,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技术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供学生自由倾诉的轻松环境,更应该掌握一些倾听技巧,如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不作价值性判断、少听多说、恰当的肢体语言的表达、同理心等。通过倾听,教师要真正“听”出学生所体验的感情、所持有的观点等,以便在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最后,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把心理测量、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第二篇: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冷漠、自闭、暴躁、易怒等形形色色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代中学生中相当突出,在思想政治课中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乐观而稳定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走出心灵的孤岛,拥抱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

人际关系

社会适应能力

人类跨入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竞争普遍激烈,不可避免地使人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而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在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的中学生当中尤为严重。有关心理学专家曾对全国近300名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有42.73%的学生感到“做事情容易恐慌和紧张”;有55.92%的学生经常感到“对一些事情过分苦恼和担忧”;有47.41%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感到无法与人和谐相处,;有67.26%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无法忍受”。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因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因而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便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它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体现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态度,一个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时,他就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反之,则对世界充满了厌恶、悲观和挫折感。中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一方面,沉重的学习压力,激烈的班内、校内竞争,使他们的心理超负荷,另一方面,又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灵的悸动,使他们茫茫然无所适从。因此,中学生的情绪有发生快、变化多、控制差等特点,很容易出格或失常,甚至形成孤僻、落落寡欢,讨厌自己的性格。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也是我们政治教师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是一则教学案例:“我们在一个班上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它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这是政治课上老师在初一年级的一个班上宣读着学生“相明”给同学“映映”的“情书”,这不是老师在公布自己学生的情书,而是一个教学例子。接着,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映映将信交给老师,并不再理相明,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他应该怎样对待映映?”“假如映映接受相明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老师适当地加以点拨,老师最后给学生留下作业:“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你会怎么办?”“当人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一个处于青春期学生中的敏感话题,在老师营造的自然、轻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也许这难以启齿的早恋正困扰着、折磨着某个同学。通过这节课,他或她也许会豁然开朗,心情就象雨后彩虹般灿烂。这种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这时,恰当地诱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总之,政治课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努力消除紧张感、顾虑心、嫉妒心,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学习,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让轻松愉快伴随着自己的人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的中学生,由于大都是计划生育的产物,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不可一世,小霸王式的大有人在,社会单亲家庭的骤然增加,封闭、排他甚至孤僻的也大有人在,种种原因,使得许多的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初一《思想政治》第二册,整册内容其实就是讲学生如何交往的问题,作为老师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好的人际环境中陶冶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应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通过一个个故事的评述,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每课课后又都设有“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栏目,如第一课《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中就有这么一题“开展一次我为同桌找优点的活动。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同桌的闪光点,并把它们认真记录下来”,通过这么一个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同桌关系、同学关系,形成愉悦的学习环境,这种做法比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了。

三、培养学生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特征有变化快、发展迅速,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的步伐。否则,谁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谁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对中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现实光怪陆离,变化多端,这就要求学生懂得取舍,学会适应,比如,电脑的普及,网吧的出现,手机的流行等等,或多或少冲击了当代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常能听到学生或班主任老师说,某某同学上课打瞌睡或无精无采是由于整夜玩游戏,一到电脑课,学生便欢呼雀跃,上课时,只要一涉及电脑或网吧的话题,则众学生都眼睛发亮,注意力200%集中,而家长、老师们则畏网如虎,谈网色变。如何使学生用好电脑这把双刃剑呢?在政治课上,通过多媒体播放搜集的有关使用电脑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让学生看后分组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懂得取舍,然后由老师概括,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及如何趋利避害,使学生对电脑、对网吧,有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

对于一个人来说,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更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把握自己,适应环境,面向未来,自强不息,显示出其生命的价值。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但其他学科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让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我们的每位学生都能走出心灵的孤岛,拥抱美丽的世界。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

刘君昌

(邮编:266617)

(手机:***)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枝江三中语文二级子课题 李玉梅

2009年秋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一般是被一中二中拒之门外的,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是意志力相对薄弱,面对困难易退缩,自信度不够,而且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思想上保守害羞却又渴望展现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语文学科老师,我平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充分发挥文本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具有美感的文章,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些文章中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语言艺术之美。这些美的语言、善的内容、真的情感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是其它任何样式的说教不可比拟的,是真正对学生有益的,是学生获得精神教育的沃土,也是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挖掘出文本中的真善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课文《春江花月夜》中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描绘、对人间纯洁爱情的讴歌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奋斗的激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小孤山大孤山》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本中这样的诗文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美是无处不在的,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情,甚至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这类农村高中就学的,本来就是一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他们有不少的朋友在一中、二中,中考的差距让他们无奈的走进我们三中,严重的自信不足时时困扰着他们。如果在高中他们依然对学习缺乏兴趣的话,那么他们也许就真的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即便是人在学校,也可能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而在平时的表现中,则是破罐子破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单调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是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式等,我们学校推广的是“多向互动——整体优化”教学模式,这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是一个大的突破。它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导语激趣——点拨讲解——检查矫正——总结评议。这个模式有利于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但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虽教有教法,却是教无定法。各个不同的程序,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添加了不同的辅助手段,如播放录音、观看影视、多媒体教学等。我在上《春江花月夜》时,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朗读,学生兴趣盎然,跟着读背,一节课下来,不仅疏通了诗意,而且大多数学生能背诵诗歌了;上了《牲畜林》,我给学生播放了国产电影《举起手来》,既让学生对课文所运用的“以幽默手法描写战争”的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上《林黛玉进贾府》,《枉凝眉》优美的歌声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小说所描写的氛围之中。

除了这些电教手段之外,报纸、杂志等也会时不时的进入我的课堂。这些辅助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时不时的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自己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学文言文,有时我会在课堂上举行小小的文言知识竞赛,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查;学诗歌,有时我会举行一次诗歌朗诵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辩论会、演讲比赛也是我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法。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应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比如我在《项羽之死》中针对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大丈夫应当能屈能伸;有的学生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的尊严大于一切······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课堂呈现非常好的思维氛围。同样,在《老人与海》一课,我也设计了一问:“在你看来,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桑地亚哥失败了,他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他可以说毫无收获;有的说,桑地亚哥成功了,他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体现了坚强的意志和执着奋斗的精神······可见,展开讨论可以让课堂活起来。问题设计得好,也更易于实施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因为心理教育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过程,具有较强的非价值判断性和非指导性,教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点拨,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中丰富自己的思想也丰富自己的人生。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寓教于乐,才能在乐中有得。要做到课课教法有异,堂堂手段不同,方能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发挥随笔的倾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医治学生的心理疾病。有些学生心中烦闷、苦恼、自卑,或对谁有看法,或家里有什么事,都渴望倾诉,有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对周围的同学说出来,但不说出来,心里又憋得难受,他们常常选择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我一直要求学生周周写随笔,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更是强调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经历的事。因此,学生大多写的是近期班上的事、寝室的事、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写的是自己的喜、自己的忧、自己的好、自己的恶。通过随笔,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为那些心理处于困扰中的学生排忧解难。陈清在周记中写道:“我不明白周围的同学为什么排斥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是三五成群的,我却是形单影只,真是有说不出的郁闷。”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那个刻苦好学的女孩子的形象。我找到她,陈清一到我的面前,就泪光闪烁,她说,在寝室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和她说笑,有时大家明明谈得正高兴,但她一进去就都不做声了,在教室也没人和她搭腔。这个孤独的女孩感到要崩溃了。真的是这样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她同班的两位比较听话的女学生了解情况。那两个女同学说,“她从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每次自由活动时间她都一个人跑到教室里去,从不理睬我们,也不和我们一起玩。”“她在教室里常常趴在座位上做作业,周围有讲话声她就极不耐烦,用手捂住耳朵。”原来这是一个心里只有学习而忽视了人际交往的敏感的女孩,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提醒她不能让学习占据自己的全部身心,要多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直认为是别人排斥自己的陈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尽力主动和同学交往,在友谊中尝到了甜头,性格变得开朗多了。王涛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随笔中流露出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张海玲同学在随笔中倾诉了失恋的痛苦,孙璐同学在随笔中发泄了对某老师的不满······我一发现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就会马上找学生谈心,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了学生不少的心理问题。随笔不仅让学生的心理苦恼有了释放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的是一石二鸟。更主要的是,随笔也为我们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机会,使不少学生时常拥有好心情。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因此,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条很有效的捷径。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学习资料)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公正评价,合理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您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在教学中改变语言的表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

曾经有人对孩子做了一个调查:当你遇到失败或犯了某个错误时你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结果,大多数学生说:首先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幸,否定自己。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动摇的是自信心。跨出自信的第一步当然是勇于尝试。因为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

【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片段——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求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这儿还有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挺快,你们想知道吗?

生:老师,你先别说答案,让我们自己想想看。师:好,老师也希望你们能自己找出来,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合作完成。你只要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也是值得表扬的。

(教室里十分安静,有的在计算,有的在冥思苦想。不一会儿,就有学生露出惊喜的表情,并转身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生1:我们发现…… 生2:我们发现……

师:我也发现一个比例就和你们发现的不一样。随手在黑板上写4∶5=5∶6。

生:老师,你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你们真是太会学习了,太细心了,我也要向你们学习。

生:真诚地笑了……

给学生一个机会,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勇于尝试的可能,使学生能从容地对待失败和他人的不认同。有了这种自信心的支持,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迈进,在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能有序。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拓宽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开放教学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赖以存在的大背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现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而且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案例】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让同学们课前调查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的价格,课上利用调查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体育用品 篮球 足球 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 价格(元)75 83 45 22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案例】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分数,现在给大家提供几种材料,你能动手分分,用分数来表示吗?好,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多分数。有的把一个苹果、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8份、10份,其中的一份分别用分数 来表示;其中三份分别用 来表示。有的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2份、4份,其中的一份分别是,在这里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2面,用 表示时学生产生了疑问,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明白了:这里是把8面小旗看成了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面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用 来表示。这就是合作的结果,合作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师生都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冷静地思考,沉着地应对教与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考试与升学的关系。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教师必须利用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调整学生失调的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数学教学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级阶段,心理健康关系到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也有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而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融入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人格。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小学生学习基本的汉字、词语的用法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应对压力等。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开始阶段,其心理健康状态将会影响其后的学习和生活。语文作为小学时期的主要课程,除了教会小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一项关乎人的发展的课程,而且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文章,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文章背后的道理,用来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充分挖掘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这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教学课程,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以下细节:

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确立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语言能力、德育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不过它需要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开发,进而把它定为教学目标之一。比如在学习《丑小鸭》一文时,先给小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后要引导小学生明白:只有朝着目标一往无前,不惧艰难险阻,不断努力,才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教导小学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切不可半途而废。

2.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篇课文中可以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很多,老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某些素材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具体来讲,有如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体味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意境,进而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并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还可以让学生试着讲出自己的内心感觉及体会。例如,《峨眉道上》一文,可引导学生想象“一架天梯竖在树木葱茏的陡坡上”的情景,进而联系“铺路人背着石板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铺成路……”这一场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进而感受到铺路人的坚韧及持之以恒、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便是一堂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二种方式是角色扮演。语文课文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进而感受人物的所言所思,对课文人物进行再现。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文中人物的内心,进而深刻理解课文,还可以使学生按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去行动,获得种种不同的体验,从心理上得到教育。例如,设计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争吵场景,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进而让大家明白宽以待人的道理。第三种是将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考虑到心理学的因素,对于由谁来提问及谁来回答都是需要仔细选择的。对于要求普遍掌握的知识,一般由老师来提问,让他们体味到掌握知识的喜悦。至于那些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最好由个别学生提出,使得学生可以大胆地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言。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合作的精神。

3.在作业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单纯以训练语言能力为目的作业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不愿意去做。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适当加入心理教育的元素,提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娱乐性活动,从侧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文里的内容还不足以完全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老师在教完课本知识之后,还应该安排与课文有关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我不能失信》一文时,鼓励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遇见的坚守信用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为了不失信于人而做的各种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把坚守信用这一观念深化到学生的心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实践活动。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余实践活动。活动设计要具有相当的趣味性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引导。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小乌鸦和妈妈》一文时,语文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放学后进行“感恩母亲”的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回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心情。活动完成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并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恩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3.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背后通常隐藏着一定的道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小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发挥,进而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老师再根据学生讲的故事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对于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及时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的心理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4.在作文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来发表自己对生活以及周边事物的看法。老师也可以通过作文来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来讲,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写作文,并敢于在文中吐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抒发个人的感情。老师也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作文,仔细批阅之后,对文中流露出的不良心理趋势或者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了解,进而展开针对性的疏导,多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深化,心理健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新时期一个合格人才必备的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等特点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充分挖掘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适时进行渗透教育以外,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和学生互动,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完成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工作,为新时期培养德智体各方面都健全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1(5).[2]李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老区建设,2011(14).[3]王新民.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4]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15(08)

[5]朱永柏.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6(07).

下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小学 陈慕卿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之我见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在初中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施行素质教育的必然......

    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摘 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知识性、专业性,不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忽视在具体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的心理教育......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阶段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助于其健全人格以及坚定意志品质的构建。同时新课改也明确提出,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身......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第三章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第四章思想政治课教科书 第五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象 第六章思......

    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一、案基本情况 董瑞,男,今年11岁,五年级学生。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主动热情,父母小学文化。 二、主要问题概述 该......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共五篇)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春涛中学 张伟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充满刺激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五篇范文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姚品强 【摘要】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环节、课堂氛围、学科内容及授课的组织方式等方面论述和探讨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