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把握提问的原则,掌握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提问功能、设计、原则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更是可以达到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主要是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以下一些措施。
一、提问的功能要充分挖掘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巧妙的提问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产生了兴趣,他就愿意去思考,去探究。思考和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思考与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滋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由发展,自由想象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可能创新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2、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我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当我问到他上课的情况时,很多人总是讲上课总要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保持注意力,学习必然是学不好的。因为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因此,上课老师的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物理学习上,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
课堂上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迅速捕捉这些信息,并据此作出准确判断。通过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刺激与反应中,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使学生不断提高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
4、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教师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好该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层层深入。在设置问题时,既不要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提问由浅入深,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5、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科学素养是建立在人的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修养,它比科学素质和平常所说的修养意义更广、层次更深,它主要包括科学意识、科学的关系观和系统观、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等。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重要物理概念、物理实验和物理规律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物理学的研究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和阶段在内的复杂认知过程。它大致可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程序:
(一)发现问题,确定研究目标,收集事实资料;
(二)提出假说;
(三)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修改和发展假说;
(四)解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得出经验或理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贯穿这一物理学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们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一种科学的思想,让学生在科学思想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教师科学地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这些学科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二、提问的原则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生的听讲情况;通过提问,可以查漏补缺,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但提问时应遵循一些原则,如: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回问,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回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式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2、激励性原则
在进行提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回答后,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说完。其实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都想被别人肯定,希望被表扬,当学生对提问的内容如果不能很好的回答,老师可以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寻找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芝麻大的闪光点,不要非要有黄豆粒大才给以肯定,不是每个人都有黄豆粒的优点的。当然对问题回答中的错误,教师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其实不讲原则的虚情假意式的表扬学生也是无法接受的。
3、适度性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课堂提问要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谓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太难,会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不知所然,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太简单,学生不加思考答案马上出来,一点挑战性也没有,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更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基本动力。如果所设计的物理问题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使学生学的亲切、容易,感到学习有用、有趣。例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
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在这里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方面寻求知识,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比如在讲一些物理习题时,同一个题目可能有很多个知识点,这时老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找相应的学生来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对差生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进行拓展,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3)用语简明扼要。有很多时候听课时,有些老师总带有一些习惯性的口头禅,总是对吗,是不是啊,等等,给人一种很罗嗦的感觉,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的舒服度。
(4)语音语调要恰当。说话时语音和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能够反映出谈话者的感情变化。讲课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语音和语调要自然,与教学的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让人产生矫揉造作之感。
(5)适度停顿留有余地。教师在提问前略作停顿,让学生做好作答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后作适当停顿,以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与教师作出评析之前,再作停顿,以给学生自评和补充的机会。“停顿”的背后是学生高密度思维和隐蔽性的积极参与的时刻。
例如:朱建廉老师在《设问的技巧》中提到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提问,他先给学生几分钟看书,然后提问:什么是运动?把学生的答案(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运动)板书于黑板上后再次提问:什么是运动?并启发学
生给出尽可能简要的答案。在学生的答案(位置变化叫做运动)基础上引出“位移”概念并进行“位移”与“路程”的教学,然后追问:什么是运动?由学生的答案(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引出“参考系”概念的教学,接着追问:什么是运动?启发学生对运动形成新的认识(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后实施对“时间”与“时刻”概念的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第二篇: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心得体会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的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提问技能,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及期间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提问能起到几个作用:激励参与功能、评断功能、反馈调控功能、巩固强化功能、暗示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下就针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谈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为什么要提问
1、提问可以更好的调节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而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由于各种原因,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教师对此非常苦恼,有的教师因此一上课就雷霆大发,破坏了课堂融洽和谐的氛围,影响师生的上课情绪。其实,利用提问对预习进行检查不失为一种好做法,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课堂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只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包括多个有趣的实验或动画)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只是口头禅式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毫无启发性可言。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例如,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问题可以正面提,也可以反向提。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
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5、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要承认,求知过程是辛苦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具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特别是在学业负担繁重的今天,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2、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准确无误。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潜力,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或生产实际,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课堂提问的魅力。
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4、适时性原则: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
5、针对性原则:教师上课前要进行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对教学的整体布局反复思考,而且对每一个具体环节也要反复斟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充分的估计,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
6、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三、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形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1、“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2、“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3、“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4、“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5、“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6、“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8、“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第三篇:谈一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谈一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
性。
雷鸣初级中学
叶秀豪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
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如果提出问题太浅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
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千万不要在课堂随意提问,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首先,课堂提问必须围绕教材中心,紧扣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设置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达到解惑的目的,能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有一种思路清晰的感觉。设置问题,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纠缠于价值不大的枝节问题上,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光是由老师单向提问,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 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再在方法上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心得体会
上传: 刘毓球
更新时间:2012-5-7 16:55:37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的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提问技能,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及期间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提问能起到几个作用:激励参与功能、评断功能、反馈调控功能、巩固强化功能、暗示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下就针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谈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课前预习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而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由于各种原因,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教师对此非常苦恼,有的教师因此一上课就雷霆大发,破坏了课堂融洽和谐的氛围,影响师生的上课情绪。其实,利用提问对预习进行检查不失为一种好做法,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课堂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只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包括多个有趣的实验或动画)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只是口头禅式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毫无启发性可言。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例如,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问题可以正面提,也可以反向提。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5、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要承认,求知过程是辛苦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具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特别是在学业负担繁重的今天,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2、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准确无误。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潜力,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或生产实际,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课堂提问的魅力。
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4、适时性原则: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
5、针对性原则:教师上课前要进行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对教学的整体布局反复思考,而且对每一个具体环节也要反复斟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充分的估计,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
6、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三、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形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1、“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2、“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3、“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4、“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5、“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6、“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8、“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受制于课堂中的有效活动。所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发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教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首先,题意清楚 准确严密。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有一题:某同学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在两次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机械效率相等 B.做的额外功相等C.做的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等。一说题目学生纠结着,不知是否考虑滑轮自重,或是摩擦的存在,还是理想情况等等,所以此题应加上摩擦不计,才算是完美的。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其次,紧扣目标 精心设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接着,优化程序 注重研究。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但对物理概念与规律获得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研究新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优化提问程序,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最后,面向多数,以点带面。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陈宇鹏
班级:汕头市物理1班
学校:潮南区司马浦中学 发布时间: 2011-11-20 21:44:30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中学物理课堂提问技巧作几方面的探讨。
1.避免盲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功效。千万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发问。
例如学习了电场强度后,学生对公式E=F/q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在静电场中的某点处,放置一带电量为+2C的检验电荷时,所受电场力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右,求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2)若在该点处放置一带电量为—2C的检验电荷,则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和方向?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
(3)若在该点处不放检验电荷,则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4)该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应该由什么决定?
(5)与此具有相类似情况的还有什么物理量?(比如:加速度、电阻、电容、磁感应强度等)
这样通过几个问题,加深了电场强度的理解,明确了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能力。
2.避免过难,讲究科学性。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科学性还表现在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考试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极积性。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则不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避免枯燥,讲究趣味性。单
一、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传播中,比较质点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长度2Km的杆在1s内水平移动距离1m,那么长杆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长杆运动的这个运动形式传播的距离是多少?传播速度大小是多少?这样就把复杂的波动问题用学生易感知的长杆运动代替。让学生即感觉到新颖又容易理解。另外,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
例如在高三复习时间和时刻的区别,若直接问学生,定然没有问题,如果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就可能使部分学生出现判断失误,一质量为5Kg的物体,从50m的高处自由下落,则在3s末重力的功率为多少?(g=10m/s2)
4.避免教条,讲究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也不鲜见,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能死搬教条或有急燥情绪,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处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课前作精心准备是必要的,但不能不顾教情学情生搬硬套,要灵活机智,在提问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发问,特别是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及时调整方案,或改变提问方式,或降低问题难度,或铺设思考台阶,或分解问题要素,或提供启发信息等,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保学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例如学习电动势,若直接问什么是电动势?很难说清楚,也不好理解。如果分成几个小问题,则容易回答也有助于理解,电动势是用来描叙什么的?它和电压单位相同,是否就是同一个物理量呢?它们在大小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在作用上有什么不同?能否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一下电动势的作用?
5.避免偏面,讲究广泛性。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问题吸引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及学生实际设计难度不同、梯度合理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回答出来,得到相应的提高。不能只提问少数优生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更不能把“学困生”弃于“被遗忘的角落”,最终导致他们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呢?下列3种做法值得分析:①让差生回答简单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②提出问题后,先叫中等生,再叫优等生,偶尔叫差生试试。③择优罚差,为了节约时间,总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只有当差生走神时(如看小说、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或睡觉等),教师才扳着面孔,提问差生。上述3种做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优生更优,差生永远是差生,都不可取。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例如我班内有几个学生喜欢踢球,在讲到质点时,就问他们足球在踢出后为什么有时做直线运动,而有时做曲线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他们极积的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另外,提问还要注重方法和合理评价,讲究激励性,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可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中树立自信,激活思维,学会交流,获得真知。
总之,问有法,而无定法,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充分注意了提问的艺术性,定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各类问题“应有尽有”;(2)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他们难堪;(3)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4)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5)不能灵活应变,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些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功感,而且还能逐渐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这对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学生的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有以下几方面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这一学习课题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2.诊断作用。通过提问可了解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对过去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的心理状态,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与掌握等情况。
3.强化与评价作用。利用提问中学生的反应、应答,造成强烈印象、强化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4.培养作用。在提问中,为深入展开思路进行追问与反驳,通过再次追问,促使学生加深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5.促进相互学习。通过对话刺激学生对教师或其它同学发问,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对话,让学生得到从别人的立场出发来相互学习的机会。
6.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物理课堂提问的结构和过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引入、陈述、介入、评核四个阶段。
1.引入阶段:即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其问题有所准备。引入要有明显的界限标记,教师要用语言显示出由提示转入提问。
2.陈述阶段:即教师陈述所要提及的问题,主要包括:①点题集中:教师引导学生并清楚地显示出将要提及的主题;②陈述问题:教师陈述提问的主题;③提示方式:教师预先提示回答的方向;④提名回答:教师指定某位学生作答。
3.介入阶段:即教师在学生不作答时才引进此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鼓励或诱发学生作答。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是否明了所提问题;②催促:教师催促学生作答;③提示:教师提供资料,协助学生作答;④重复:教师重复所提的主题;⑤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变换重述问题。
4.评核阶段:即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①查核:教师查核学生的答案,并看看其它学生是否了解;②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③评论: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内容加以评价;④延伸:教师依据学生答案的内容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另一更深刻的问题;⑤更正:教师给学生正确的答案;⑥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追问其中要点;⑦扩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补充新的资料或提出新的见解;⑧重述:教师以不同词句重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三、物理课堂提问的种类与实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种类。结合当前物理目标教学的实际,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提问分为六类:
1.回忆性提问:主要是使学生联想所见所闻的事或回忆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①回忆日常经验:“我们坐在汽车上,当车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哪方向倾倒?”②要求是与否的问题,“匀速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运动?”③概念、规律、单位、常数等的回忆问题:“加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2.理解性提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至今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叙述、比较、说明等。如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试叙述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你能讲述一下表明光的粒子性的一主要特征吗?”③对比:“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3.应用性提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如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试用惯性的概念解释一下为什么当车突然开动时,车上的人身体会向后倾倒?”
4.分析性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透彻地分析理解、推断事物或现象的动机与原因,援引有说服力的例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为什么农民常说雪是小麦的被子?”
5.综合性提问:主要是让学生寻求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如①要学生预见问题:“假如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世界将会是怎样的?”②要求学生敏捷地表达思想和印象:“物体以一初速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和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分别会怎样,如果水平光滑无摩擦,物体将会做什么的运动?”
6.评价性提问:主要是寻求评价,征求判断或有根据的意见。如①要求学生给出对争论问题的看法:“你认为夏天是应该穿黑颜色的衣服还是应该穿白颜色的衣服?”②要求学生判断思想价值的问题:“你认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思想反映了什么问题?”③要求学生判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优劣的问题:“你谈谈在电磁学中,运用场的分析方法与运用路的分析方法的优劣”④要求判断美学价值的问题:“法拉第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的美学价值是什么?”对于评价性提问常用的开头语一般有:你同意„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对„有何看法,为什么?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你觉得„为什么等。
在这六类提问中,其中前三类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属于低级认识提问,它主要是一些检查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后三类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属于高级认知提问,这类问题通常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些答案比另一些答案好一些,而且这类问题仅靠阅读或记住教学材料是无法获得答案的。回答这类问题要求学生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解释或进行概括等。在目前的物理课堂中的提问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属于低级认知问题,这是急需改进的。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几乎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精心设计不同水平的形式多样的提问,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去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并多以高级认知问题去鼓励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和证据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四、物理课堂提问的要求与技巧
在物理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要求,运用熟练的技能,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提问的要求与技能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与连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求十分明确,能让学生确切地理解。因此,要求所提出的问题要尽量集中在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问题上;应从实验现象或日常生活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确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提问题要恰当中肯,确能被学生清楚地理解。其次,所提问题要求表达连贯清晰、简明扼要,不要提出模模糊糊、很难说清的一类问题。因此,在拟定提问的问题时,要事先计划好,尽量事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地推敲。
2.停顿与速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一些迹象表征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70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当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回答。因此,在教师提问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迹象。停顿时间长短对于学生同样也是一种信号手段。在重复原问题或改变措词提问前的短暂的停顿,表明教师正在等待学生迅速地回答;较长的停顿(超过三秒钟)表明在等待回答之前需要学生仔细地思考。提问的速度则主要是由被提问题的种类所决定的。低级认知问题可以很快地提出,高级认知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在提出前应有短暂停顿,并缓慢地仔细提出,并且随后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如果以快节奏去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结果则会引起混乱。所以提问时要根据需要确定提问的速度。
3.指导与分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都了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比其他学生更愿回答问题。这些学生通常比较聪明和吸引人,而教师也有意无意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些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就会使那些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纪律问题,特别是坐在后排和旁边的学生往往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学生更需教师的关注。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对特殊学生采取指导性提问,对全班学生要恰当地分配提问,同时组织好全体学生仔细倾听回答,参与确认和修正。如果一个问题没有被第一个被提名者回答上来,可以停顿一会再向另一个或另一些学生提出,这样可使全体学生保持警觉和注意。巧妙地指导与分配能使学生更密切地参与提问。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以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4.提示与探询。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和探询是必要的手段。提示是指由帮助学生而给出的暗示所组成;探询则是引导学生更深入考虑他的最初答案,并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物理课堂提问中要用提示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并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敏锐的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对这些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释疑、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
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回答提问
正如教师的提问存在技巧怀样,学生回答提问也同样存在着技巧问题。在教学的提问中要指导学生回答,让学生了解对于一个优秀的答案一般要求学生检验以下几方面:①我的回答标准吗?即回答中是否给出了正确的事实与数字;②我的回答清楚吗?即回答是否能被别人理解;③我的回答合适吗?即回答是否恰当的回答了被问的问题;④我的回明确吗?即别人是否会明白答案的内容;⑤我的回答中包含支持我的观点的内容吗?即回答是否给出了理由、事实或例证以支持自己的观点。⑥我的回答全面吗?即回答是否包括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当然学生回答技巧的提高与教师提问技巧的提高一样,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训练。
一、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首先要求提出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提出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常见物理模型、掌握一些重要假说;再次,设计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2.基础性。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提出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
3.实际性。提出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技、生产实际,要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实践型”,表现出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4.目的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有目的地设计每一个问题,切忌随心所欲,盲目地即兴提问。
5.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懒惰,长期如此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损害。教师应抓住教学的内在矛盾,把握时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6.发展性。提出的问题情景应具有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应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包含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信息,应该营造亢奋的心理环境,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7.递进性。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8.延伸性。提出的问题具有延伸性,能促进多方位的发展,或将学习引向深入,揭示其物理本质;或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打开通向新世界之门,让物理教学达到蕴味无穷的境界。
二、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本方法
1.挖掘教材设计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2.应用知识设计法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科技、生产、生活实际,设计知识运用类问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和接收,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可以“神舟七号”为背景,提出这样的问题:
⑴若飞船在轨作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受重力作用吗?宇航员为什么会飘起来?
⑵宇航员在舱内“行走”过程中,碰到飞船内物体,有撞击力吗?
⑶飞船升空阶段,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飞船返回过程中,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吗?
⑷“神舟七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有哪些不同?(开放性问题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铅山二中 周小平课堂提问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问题的作用
1.激励和诱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会使学生陷入困境,寻求问题的解答,摆脱问题的困扰,将会激起学生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强烈愿望,将会给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的动力。正如科学哲学家波普所说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验,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前,我们先做如下的演示:可口可乐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不要装满),瓶盖旋紧,水中悬浮着一只用滴管做成的浮沉子。让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猜测结果),当手指用力压瓶壁使之变形时(注意:手指位置应在滴管的下方),滴管将下沉,松手后,滴管又上浮。然后问学生:如何解释这一奇异的现象?这一问题情境将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它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时,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路径,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
2.反馈和调控的功能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功能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老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二、提问的技巧
1.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生,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难过深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2.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事物发展的途径和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方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式”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作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
3.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予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效果的探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黄位文
邮编:528231
手机:*** 邮箱:huangweiwen2008@21cn.com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丰富课堂教与学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物理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课堂提问有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诱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课堂提问能起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此来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物理活动中的困难,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第四,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物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并不是任何方式的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只有“有效”的提问才会成为可能,教师善于设置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和提出新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效果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效果探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丰富课堂教与学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活跃物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能,并且能够搭建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形成教育和教学合力,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然而,课堂提问是有艺术的,问得不好,也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降低课堂效率。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并且还会在这些认知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而不是在课堂上“将问题解决没了”。新课程课堂评价由关注结果性评价转向关注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关注师生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还要反过来,学生善于问,教师善于答,师生互问互答,有问有答,双向交流互动。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与回答,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暂时解决不了,可以放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那么,如何使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取得好的效果呢?下面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提出几点探讨。
1、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值得注意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后进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清楚,学生不知所云,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提问完毕,学生不知对错。(8)不能针对学生的突变性回答灵活应变,追问下去,缺少教学智慧。等等,这些提问对课堂无疑是不利的。
2、提问方式应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有一些学校规定,教师提问要个别提问,这是不是最好的提问方法呢?当然,个别提问能让教师准确地了解到被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对该生的学习给予有效的帮助。但是,个别提问常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问得太难,学生答不上会很难堪,老师问得太易,学生又会不屑一答,这需要教师知根知底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设问。个别提问还可能导致一些思想活跃,想回答问题的同学得不到回答的机会,久而久之产生冷漠的心。个别提问还很浪费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在中学和大学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集体提问往往比个别提问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集中全班同学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到底该采用个别提问还是集体提问,不能一概而论。当要检查某个同学或某个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宜用个别提问方式,而当想调动全班同学的思维时,采用集体提问会更合适。
还有一些学校规定,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这样的规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实行起来比较容易,效果也挺好,教师提出问题后,举手抢着回答的学生很多,学懂的、学不懂的,都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学懂的是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表现,学不懂的是怕不举手会遭人笑话,因此,老师千万别以为举手的同学都懂了。到了高中、大学,举手抢着回答的同学就不会多了,这不是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学生已经长大,变深沉了,变得更加深思,更加熟虑了,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他可能在思考,也可能在考虑怎样问答您的问题更好,这时,我们还要求高中生、大学生举手抢答问题显然是可笑的。当然,能培养起回答问题先举手的习惯,对建设一个有秩班级和有秩社会是有益的。
因此,我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个别提问不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方式,高中学生回答问题不一定非得举手。
3、提问内容应利于诱发学生思考和开启学生心智
常常听学生说,物理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怎么还是不明白,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师上课所提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不足于诱发学生的思考,开启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当然就不理想。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出适当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心智,循序渐进,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释疑解惑,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他就能够逐渐地在提问中学会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了。
4、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提问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选择回答的对象。这样,提问才会少一些尴尬,多一些愉悦。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最佳时刻,充分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如新课导入,开头先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胜,而重点难点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处设疑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学生对某些疑难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有必要探询和提示。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加以讨论、纠正与补充。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
5、提问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如在讲授《抛体运动》时,提出下列几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在一次抗震救灾中,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准备到指定地点还有一段距离时就提前投下?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这些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如对下面这道物理题的提问: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
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2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易于理解和接受。
6、问题的设计要有新意,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的设计首先应注意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其次要从学生易于联想、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唤起学生自信心,使其体验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斜抛运动》,我提出的问题是:(1)什么是斜抛运动?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2)斜抛运动能不能象平抛运动那样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分解?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如何?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又如何?(3)斜抛运动有哪些主要特征?比如其初速度方向,运动中的加速度,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运动过程的机械能等。(4)斜抛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怎样计算?它的射高等于多少?射程又等于多少?(5)怎样计算斜抛运动的合速度和合位移?这些问题设问的角度是比较新颖的,也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7、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和渐进性
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渐进性则是提问的技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学生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的设置,应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应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把思维引向深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对“阻碍”含义的理解是掌握楞决定律的关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干扰,学生常把“阻碍”理解为“相反”。为此,教学中可按程序式设计成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点拨:(1)闭合回路中原磁场方向怎样?(2)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怎样变化?(3)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怎样?减少时又怎样呢?通过讨论、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磁场方向间具有‘增反减同’的规律”。这种其具思考、循序渐进、追根究底的提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观,掌握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8、要注意以“问”引“问”。
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诱引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里,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哈佛大学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亦认为,以“问”引“问”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这也正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
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王先银 发布时间: 2009-11-27 19:26:12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尽量避免“什么是××”,“××定律内容是什么”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只能使学生机械的死记硬背。我认为提问
(一)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或自然现象中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习惯。
(二)要善于利用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来提问,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训练。如: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让学生分析“拔河”时,胜负双方的受力情况,并说明胜负的原因。提出问题后,学生对该问题很感兴趣,立即展开激烈的讨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该问题的提问和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问要抓住重点
通过提问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展开详细的讨论。因此,提问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如:我在《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规律,我依次提出下列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物体不受外力就不会运动?
2、物体只要有力作用就会运动?
3、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变化时,运动状态才改变?
4、物体只要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就会改变?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并列举现实中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学生就能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问后要有评议
学生回答问题后,特别是有不同意见时,老师一定要有评议。首先要明确说明正确的答案,其次,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指出错误所在,帮助学生纠正。第三、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对个别学生特别是差生回答不上来时,要设计台阶,并进行启发,尽可能帮助他们得出答案,实在不行也不能批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四、提问后要留适当的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考虑,不能一提出来,就马上提问。所留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顾全大局,做到“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五、要注意因人而异
提问要有全面性,提出的问题要使优差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如果问题太难,差生常常坐冷板凳,或“出丑”,反而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提问要因人而异,设问难度有剃度,并把不同难度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就可以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至于“掉队”。
第四篇: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实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存在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答,问题平淡无奇等等情况。而且,即使提问,也多是老师向学生提问,很少有学生提问。作为教师,除了要明确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外,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思维上的成长,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能力,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特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所提问题难度只要相对巧妙,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注意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明确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2、掌握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内容、时机、难度、方法。
3、构建初中物理学科“有效提问”的课堂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提问状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觉得物理课应有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适当提问方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疑问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用相关的合适的提问方法及形式。
3、制定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方式并付诸实践。
4、引导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提问个案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问卷调查要分层次,有差异,问卷要广泛但又不失灵活,从普遍中寻找共性,根据中学生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设问。
2、可行性原则:学生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或其他老师的课堂去总结,去发现,可行、有效、实际,这样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认可度。
3、创造性原则: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而学生提问是否有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发散思维型能力,又可以让那个老师不断关注、了解学生从而完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通过调查去了解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他们希望提问的物理问题以及喜欢的提问方式。
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个案法。通过对班级个别物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师生提问及学生互相提问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所提问题的情绪反映。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喜欢的问题方式。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选题准备阶段(2015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5年9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研究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2、阅读并学习有关中学生教育、心理方面的书籍。
3、搜集古今中外关于物理教学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典型个例。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它用于自己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课堂练习、分析归纳等活动中都可用到提问,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注意并特别展示一些教学案例。
2、使课堂提问成为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确认提问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提问成为教师输送信息,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以此获得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反馈调查问卷。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进行个别言谈或召开座谈会并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4、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多进行这样的研究,能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研究时及结束后撰写出相关的阶段性论文和总结性论文。
仙居中学小课题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xkt2015110
课题名称: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负责人:韩博涛
仙居中学教科室制 2015年4月
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
本课题于2015年4月22日在仙居中学四楼会议室开题,评议专家是:张正彪、曾现涛、杨太付
参与人员是本课题组全体人员:韩博涛 曾现涛 金小芬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题目: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调查去了解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他们希望提问的物理问题以及喜欢的提问方式。
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个案法。通过对班级个别物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师生提问及学生互相提问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所提问题的情绪反映。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喜欢的问题方式。组织分工:
1、韩博涛主要负责本课题的计划方案,统一部署研究进度,对每个阶段的活动资料进行总结加工,形成阶段成果。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2、金小芬主要负责搜集材料,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参考查阅文献,并整理座谈资料。
3、曾现涛主要负责课题督导、修改工作,督促研究进度,指导研究方向,对阶段性成果修改,提意见。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选题准备阶段(2015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5年9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本课题创新程度:
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提问这一课题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许多专家都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专家侧重于老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要会问,问的巧,问的有趣,也就是在和学生沟通时让学生正确把握提问要点。而有的专家侧重于学生问,即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适应新一轮的高效课堂大潮。而我们这次主要侧重于把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提问结合起来研究,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相互有效提问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研究目标:
1、明确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2、掌握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内容、时机、难度、方法。
3、构建初中物理学科“有效提问”的课堂学习方式。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物理学科教学有新的认识和见解,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比较了解,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参加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途径:
1、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提问状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觉得物理课应有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适当提问方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疑问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用相关的合适的提问方法及形式。
3、制定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方式并付诸实践。
4、引导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提问个案研究。预期成果:
1、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它用于自己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课堂练习、分析归纳等活动中都可用到提问,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注意并特别展示一些教学案例。
2、使课堂提问成为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确认提问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提问成为教师输送信息,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以此获得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反馈调查问卷。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进行个别言谈或召开座谈会并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4、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多进行这样的研究,能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研究时及结束后撰写出相关的阶段性论文和总结性论文。
三、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从课题的选题来看,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多主体、多元化评价,让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尤其是处于主要地位的教师科学运用评价这项工具,搜集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的评价方式,目标明确、具体、贴近实际,有较强的可行性。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内容能依照新课标要求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实用性较强。建议对探究对象及具体评价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力争时效性、可操作性更强。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本课题中的教育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按时间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课题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分工明确。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课题组应重点关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6、课题研究的成果要多样化,本课题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单一的《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也可以具体的以多种方式呈现。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组织开展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培训,按照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对研究过程性资料及佐证材料的进行归档和整理等。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张正彪
曾现涛
杨太付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控制课堂教学过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出现太多无效提问;提问方式不讲究;追求标准答案;候答时间过短;反馈评价不及时等。教师要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提问,应该做到:明确提问目的;精心设计提问的语言,内容,时机,方式;及时给出反馈评价,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方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2
一、课堂提问的含3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3
三、如今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5
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8
五、结语............................................................8
六、参考文献........................................................8
绪论
课堂提问是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促进其积极思维的教学形式,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师来说, 提问可以引导教学, 突出学习重点;检查教学, 检查学生的能力,揭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补救教学, 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管理教学, 管理学生学习及教室秩序, 形成合适的学习环境;评价教学, 了解教学效果, 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对学生来说, 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 评价、纠正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使学生关注教学进程的变化, 促进理解知识技能, 促进记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合适的提问方法和抓住恰当的提问时机,而且提出的问题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出现问题质量不优、精度不准、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等出人意料情况,不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及效果,还极易让学生产生抵制情绪,降低其学习热情,进而让师生间的互动大打折扣。总的来说,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现象时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好的提问技巧不仅能够避免提问欠妥的尴尬,还可以为随后的课堂教学铺好基石。国内学者对提问的技术与艺术关注较多, 如李密、刘显国、金传宝、姚安娣、张东红、张丽等人, 总结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 发现提问的技术与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4大方面: 在设计问题上,在重要处设置关键问题,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善于提探究性问题;在发问上, 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时发问,发问要面向全体, 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区别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发问方式灵活多样;在候答方面,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准备时间,注意倾听, 对学生表示尊重;在反馈方面, 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教师反馈。【1】教师处理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它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学有所疑,从有疑到解疑,认识就能前进,创新精神就能逐步培养。【2】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3】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提问能够保持整个课堂处于“动”的状态,其作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有针对有计划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如以提问的形式导入一堂新课,能给学生一种新奇感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学习目的和兴趣投入一堂课的学习。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好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把这称为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心中马上充满了疑问,而且非常好奇,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马上投入课文去寻找答案。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发出的强烈的指令性信息,它迫使学生必须对这一信息进行积极思维,以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不仅可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而且也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积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启发剂。课堂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没有提问,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见“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
(三)、控制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堂之初时,当学生仍处于课前各种情绪波动时,可向学生提出一两个难度适中的复习检测性问题,或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开发性问题,来促使学生注意的转移,从而快速地回到课堂。如果课堂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有违纪行为,教师可灵活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其提出问题,用以促使其集中注意力。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解决问题之后,老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有意注意就很容易保持了。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双向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好的提问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没有学生积极的认知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教学效果也提不上去。
(四)、获得信息反馈
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双边双向活动,而不是过去那种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单向活动。对教师来说,通过课堂提问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了解到哪些方面对学生来说存在困难,需要仔细讲解,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补充则补充,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提问可以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对课堂提问的回答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并明白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可以通过回答问题,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提问能使师生双方相互了解,共同努力,搞好教学活动。
(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思考问题,能够控制学生的思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没有教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答疑;没有教师的启发、诱导,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探究。“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提问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
(六)、巩固已学知识
课堂提问特别是新课之前的提问一般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回答的过程就是大脑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现,提取,加工,重新联想和组合的过程。它们承上启下,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先叫学生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有关李白的知识,诸如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等等。复习旧知识能够很好的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设桥梁,新知识的学习就能很好的同化于旧知识的体系当中。这样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强化新知识,并把新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如今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以问促教,以问促学,让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送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所以说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下:
(一)、提出问题不科学
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过难,超过学生水平范围,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就是无意义的。如在《蝙蝠与雷达》一文中,教师在第一课时就提出蝙蝠与雷达探路时的原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个问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有可能站起来一大片学生都回答不出,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如果太过容易也是不合适的。如某教师在教学《祝福》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鲁迅先生将她的不幸设置在一个特殊的季节里,那是什么季节?
2、失去丈夫是否不幸?这两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起不到启发的作用。鲁迅先生“将祥林嫂的不幸设置在一个什么季节”一看便知,至于对一个正常人提出“失去丈夫是否不幸”这样的问题并要求作答,简直有点笑话的味道!显而易见,类似的提问答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于只是让课堂添些混乱而已。太过容易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学生也会觉得这个问题太过简单幼稚,从而不愿意回答。
(二)、出现太多无效提问
有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特别喜欢问“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会养成学生遇到问题浅尝辄止的习惯。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三)、提问目的不明确
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时,不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出现信口开河式的提问。如教师在教《詹天佑》后,在反馈交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这样一段问答:本文是围绕哪一个人物来写?詹天佑。写了几件事?四件。第一件是什么?„„第二件是什么?„„第三件是什么?„„这样的一问一答表面上非常热闹,实际这些细碎的小问题完全可以浓缩为一个问题:本文围绕主人公写了哪几件事?学生在一个问题的统领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追求标准答案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是老师自身的思维定势,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执着于“标准答案”。在提问时也是如此,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习惯于用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回答,总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答案向标准答案靠拢。如有个老师在一堂音乐课上,指着一幅穿着彝族服饰戴着银项圈的娃娃的图片问:“这个娃娃脖子上戴着的是什么呀?”有学生回答说是银项圈,老师一愣,连忙纠正道:“是银项链。”课后有人问这个老师,“这幅图上明明戴的是银项圈,你为什么要说是银项链呢?”老师回答道,答案上说的是银项链啊。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一直盯着标准答案,何况学生呢?
(五)、学生思考时间过短
教师在课前都备好了教案,要完成一定的教学进度。有的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希望学生能够马上作答,当学生们凝神思考,没有小手如林的时候,教师就急不可耐地“点拨引导”了,或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
(六)、提问对象过于集中
有很多老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老师怕课堂提问出了差错,于是提问流于形式,提问对象集中,总是叫一些“得意门生”来回答问题,一堂课上总是那么几个人的声音,只让优生回答问题,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略后进生,很容易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不及时
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不给任何回应了,弄得学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也不给出任何评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是错。这样的提问就不完整,也没有了提问的意义。
四、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设计得好,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所提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
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根据教材和学生水平设计问题。使问题提出既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要求,让他们吃的饱,又能让优秀学生吃得到,而那些比较困难的学生跳一跳也能吃得着。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方式,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的“专利”。心中有学困生,优先提问学困生,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努力做到让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步的关键是教师备课要充分,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二)、准确把握时机
教师课堂上提问的时间没有规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课文的关键疑难处,二是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处,三是在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有困难时,四是学生疑惑不解想要发出质疑时,五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知想要表达交流时,六是学生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时。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给学生合理的准备思考时间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一、二秒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l)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一些学业失败者回答问题的次数也会增加;(3)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并且学生还会出示更多的论据,在提出论据之前或之后也都会对推理过程进行说明;(4)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5)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会有明显增强。【4】
(四)、及时给出反馈评价
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另一半,那就是怎样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对学生不论是给予激励还是加以引导,都十分的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五)、灵活采用各种提问方式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例如,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开火车问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先提一个问题,然后随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启示,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也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提问语言简练精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究准确性,还要讲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提问语言,不能含糊不清、晦涩冗长、漏洞百出。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准确造成的。
(七)、明确提问目的
有的老师为了课堂教学不出差错,会把问题细化成很多简单的小问题,有很多直接就是问成“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的没有思考意义的问题。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会养成学生遇到问题浅尝辄止的习惯,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也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能耗低收效”。因此,提高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例如你是想通过课堂提问复习旧课为新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呢,还是用以启发学生思维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教学内容的某一方面呢?明确了提问的目的,教师就能避免在课堂上随意而问,无的放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前教师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如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就会有好几种答案,“水”,“春天”等。如果限定必须从物理学角度回答,那么答案就比较明确,“雪是固态的水,化了以后变成液态的水。”无论提哪一类的问题,都应当立意鲜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5】
(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其次,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营造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提问并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注意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是大于问题解决的,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如低年级学生大多不会提问或不能很好的提出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重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一册“1-5的认识”时,在主题图出示后,可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有的直接表示图意:“图上鸭子。”“图上有1个老奶奶。”有的则是提出与所教内容不相称的问题:“为什么老奶奶不在家里休息”,“老奶奶的孙女哪里去了?”等等。面对学生提问的误区,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中有几条狗,用数字几表示?”通过引导,学生茅塞顿开,纷纷提出“图中有几只小鸡,用数字几表示?”“图中有几朵向日葵,用数字几表示?”就这样,在学习中学生的头脑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并敢于大胆的提问,对提问充满兴趣。
五、结语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方法。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因此,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源头,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考,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老师要会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慢慢引导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提高他们的提问意识与创新意识。参考文献:
[1] 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09:17-20.[2] 余标局.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再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3:1.[3] 曾佐萍.巧妙提问 优化课堂——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新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3:2.[4] 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25-28.[5] 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