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小鸟的家》说课

时间:2019-05-15 14: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美术《小鸟的家》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美术《小鸟的家》说课》。

第一篇:人教版美术《小鸟的家》说课

小鸟的家说课稿

凉州区高坝学区台庄小学齐惠英

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而且在设计中“隐藏”了一部分创作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能够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操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表现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现。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解决措施:

2、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

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游戏法2.情景法 3.交流法 4。竞赛法

3、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4、说教学过程:

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

1、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

2、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直观鲜明的形象,结合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操作:

1: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运用对比的手段体现小鸟有家的快乐A:让学生扮演鸟、树、花等表现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学生感受小鸟有家的欢乐)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思考: “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学生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 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学生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安全)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学生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表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具体操作是

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

1、请学生自己谈谈成功之处

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3、教师总评并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课后反思:

学生:作业展示(附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持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不足。

第二篇:人教高中美术说课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 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 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 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 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 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第一讲 陶器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出示课题)1.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3.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

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介绍《舞蹈纹盆》)三.本课小结。第二课 瓷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 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第三讲 青铜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录象:青铜工艺)三.小结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 玉器工艺: 礼玉 佩玉 “佩玉为尚” 琢玉 碾玉 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转载: 5陶塑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教学重点:

讲述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

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陶俑:

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材料一般是木和淘

土,以淘土最为普遍。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打井时,挖出了一 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是 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已发掘1、2、3号坑兵马俑共计7000多件。数量惊人,形体硕大,气势磅礴,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其为天下奇观。兵 马俑的兵俑身高1.8米左右,将军俑高1.95米左右,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形象似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地再现了每个细节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博物馆,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放映录象)汉代陶俑造型不受什么约束,数量多,题材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东汉的马俑多,这是爱马风尚的体现。如《车马仪仗》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展示了东汉马俑的艺术水平。尤以表现生产劳动和奏乐、说唱题材的俑最具特色。如《说唱俑》,以生动的造型,显示了汉代人物俑的艺术特点。唐代的陶俑更加丰富多彩,尤其以女俑、乐舞俳优俑和三彩马最有时代特色,艺术性也最高。如《三彩骆驼载乐俑》。它高66.5厘米,是由胡汉两民族组成的五人乐舞队。这件作品反映出唐代盛行少数民族歌舞,也折射出盛唐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不仅骆驼造型生动,而且人物虽小但其表情、动态十分生动,充分显示了唐三彩陶艺高超的造型制作水平。三.放映录象。四.小结 6石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1.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这两节课欣赏的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1.雕塑的定义: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2.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分:石雕 木雕 泥塑、陶塑、金属雕塑。(2)按形态分: 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

(3)按功能和放置地点分: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碑或纪 念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如何欣赏雕塑作品。3.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通过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达到自我陶冶的目的。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陵墓雕刻: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配合地面建筑陈设的各种石雕和石刻,为地面上的陵墓雕塑,一般来说最为常见,而且规模宏大,成就突出。地下雕塑,则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如何理解陵墓雕刻这两个特点呢?首先应明白陵墓雕刻是陵墓建筑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应让灵魂有个去处,最好的去处是升入“天堂”。于是人们就修陵墓,并且将其设计成象征天界的模样,埋葬死者时要引魂,通过陵墓进入“天堂”。所以,帝王陵墓建筑布局,一般是四面有围墙,设神道,建石阙门。石阙、石兽(神兽)在墓地组成天界的象征。

陵墓雕刻的题材分为仪卫性和纪念性两类。仪卫性题材是按一定礼仪确定的,有华表、神兽、鞍马、狮虎、文武侍臣、碑碣等。纪念性题材,是为了纪念死者特殊的功绩设立的。例如,唐太宗昭陵墓前,雕刻其生前有战功的六匹爱马浮雕,即著名的“昭陵六骏”。为它们雕刻的高浮雕高1.7米,宽2米以上,其形体略小于真马,有的昂首立姿,有的慢步行走,有的快速奔驰,着重体现马的勇敢、驯良的特性和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精神。在雕刻手法上严谨写实,刀法简练,结构准确,比例合适,形体浑厚,富有立体感,整体效果概括简明,极为生动传神,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享有盛名。

无论那种题材的雕刻,都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例如,华表象征“王者纳谏”。天禄、麒麟等神兽(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头上长独角的称“麒麟”,只能用于帝王陵墓。)既是帝王高贵非凡的自我标榜,又是封建法权不可触犯的象征。俯首屈膝的石马、石羊、石象等,象征驯服与祥瑞,是天下万民供奉天子的化身。这些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雕刻,构成宏大威武的气势,给人以既富丽又庄严冷峻的感觉,使人 产生崇高感,达到宣扬封建法权之目的。例如江苏南京和丹阳一带的南朝陵墓前的石兽,在重视雕刻的整体感的基础上,都十分强调艺术的夸张和变形,形体上没有繁琐的细节, 使整个石兽的形体显得更单纯,更富有表现力。例如,《萧景墓石辟邪》,其形态为挺

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它在控制着这一地域。在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走近这些石兽的时候,在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形象和细部刻画之前,首先获得的是一个形式美的感受,这就是雕塑艺术特别讲究体积意识的原

因。这些造型高大厚重、气势逼人的石刻所显示的矫健有力的外轮廓,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产生对于悠久历史的追忆和丰富联想。陵墓雕刻服从于一定的程式,并遵循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进行造型。例如,人、兽都雕刻成富有装饰性和富丽感,使其具有理想化、神化的特点。这种程式规范的艺术造型,隐含着统治者祈盼社稷江山永久稳固的心理。(放映录象)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火山、雷电、山洪、地震等),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现象不 能理解,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慌和缺乏信心,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祭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它们,才能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压迫有时往往比自然灾害更惨重,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总是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人们的思想,阻绕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人民大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鸦片既是毒品,又是药品,这说明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古代创造的宗教艺术,当时是一种宗教宣传品,宗教艺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是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可以成为我们今天观赏的对象。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 术。所谓石窟,是指依山开凿的佛教寺庙。源于佛教诞生地印度,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

山洞中修道成佛的,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便于信徒们的出家修行,古代印度人便选择远离城市的僻静山崖开凿洞窟,并雕塑佛像和绘制佛教壁画。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1.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雕塑艺术宝库,位于山西大同五周山北崖。因其山势波折如云,故名云岗。云岗石窟依山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洞窟53个,佛龛1100个,大小石雕造像51000余身。1500年来,云岗石窟经风雨地震虽有损坏,但近百年中人为破坏更为严重,帝国主义国家博物馆中藏有从中盗窃的佛头达数百之多。

课本所选第20窟佛像,由于地震,该窟前半山崖崩塌,致使大佛暴露在外,巍然独存。大佛高13.5m,面相广圆,两颊丰满,鼻高宽厚、直通广额,眉长弯挺,目光下俯,微含笑意,表情含蓄,于庄严中流露出慈祥,于和蔼中显出威严,具有稳重如山的崇高感和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外着袒肩袈裟,衣纹条条排列形成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佛像造型,手法洗练,显示出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宏大的气魄,艺术成就极高,为云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和云岗石窟的象征。2. 龙门石窟:

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口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山崖上,布满佛教石窟,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0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奉先寺建于唐代最盛时期,是最大的像龛。奉先寺像龛前,曾有木结构建筑,后被毁。龛南北宽36米,东西长41米。龛内主尊卢舍那坐佛是释迦牟尼报身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保存完好的佛像头部造型,饱满秀丽,轮廓极为优美。雕刻者突破佛经束缚,融进中国女性优美的外部特征:螺形发髻,额部宽广,眉如弯月,丰颐秀目,鼻梁笔挺,厚唇小嘴,嘴角微翘,带有笑意,身姿端庄稳重,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和雄图大略的英雄气概。其形象与记载的武则天“广额方颐”的相貌相吻合,实质可能是以武则天为模特儿,难怪大佛宛如高贵慈祥的中年女性。11躯雕像整体为对称布局,主尊居中,余者像众星拱月般烘托主尊,结合为富有变化统一的整体,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3.大足石刻:

大足宝顶山位于四川大足城北,全山共有窟群18处,造像10000余尊。宋代的石窟造像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养鸡女》即为代表。这一反映农家日常生活场面的雕像,极为生动亲切,富有生活情趣,将严肃的宗教内容表现得极有人情味。三.小结。7 彩塑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4.放映录象。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中国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概况: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介绍阎立本。赏析《历代帝王图》。教师出示投影。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教师出示投影。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赏析后三个片段。

教师总结《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介绍张择端。教师设疑。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赏析《维摩演教图》。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9 中国古代壁画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赏评《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二. 导入新课:

今天是第九讲 《中国古代壁画》。(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播放音乐及介说词)1.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

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狞猎》 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 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2.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 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 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九色鹿》

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

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3.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

《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

人高贵富丽之感。三.小结 第十讲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2)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放映录象)

三.小结(课件使用完毕)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花鸟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以及其发展概况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花鸟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 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古代花鸟画中,工笔与写意这两种画法的不同。

2、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说明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鹌鹑图》的投影。

2、揭示课题: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3、教师提问:比较这两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的异同。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三、传授新课:

1、概述古代花鸟画的形成。

2、五代:

(1)“黄家富贵”(2)“徐熙野逸”

3、北宋: 赏析《禽兔图》。

4、南宋时期:

赏析《枫鹰雉鸡图》。

5、元代:

赏析《桃竹锦鸡图》。

6、明朝:

赏析《雪景翎毛图》。赏析《杂花图卷》。

7、清代:

赏析《荷花水鸟图》。赏析《竹石图》。

8、清末民初: 赏析《梅花》。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结合《枫鹰雉鸡图》,分析讨论南宋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这两种画法在画法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人物画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

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

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

四、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

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新授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

(以下讲述法)因素:

1、社会的文化环,2、人的观念,3、美术的功能,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阐述)

1、中国画的改革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

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

然而对于这幅画,我们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国画的改革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一定有所感觉了,这幅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可,对不对?那么它在技法上有什么改变呢?(引导)

欣赏方法 技法:

1、线描—明暗(中西结合),中国画的改革,表现人物的体积和力量;

2、裸体形式表现中国古代传说,这是一种创新,突出了力量与气势。内容:移山 主题:抗战到底的决心(师生互动)

同样使抗战时期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课件展示)这是一幅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我想请同学们看了作品之后,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境遇,(一分钟讨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师:难道当时的中国真的就变成难民营了吗?如果再不起来战斗,中国就完全被侵略了。这幅画创作于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民族的苦难激发起了画家画了这幅画。主题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战斗,坚持抗战到底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职能够展开并深入)欣赏方法: 技法:线描+素描(改革了中国画)内容:难民 主题:抗战到底(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审美经验,学生可以得出此欣赏过程)欣赏完两幅作品可比较其异同点。(题材一样,表现方法不同)

20世纪上半叶也是反帝反封建时期,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国内封建势力的存在。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呢?欣赏: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素描稿)。

这是一幅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请学生分析,通过分析画中几个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典型来塑造角色的)。可提问:作品的主题思想式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从感受农民的情绪起伏变化,由低潮到高涨过程)欣赏方法: 技法:素描 内容:斗地主 主题:人民当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这里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学习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革命历史画。这幅画重点感受油画的民族化体现在哪里?具体过程:

1、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开国大典”,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场面以及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播放一段影视资料)

2、(一分钟思考或讨论)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特色。师:„„红旗、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采用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场景——油画的民族化。油画是西方的 传统绘画形式,以素描为基础。中国人在欣赏西方绘画的时候,往往受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看不懂、看不惯),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传统绘画,31

使它更丰富,则必定有一个国有化的过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这就是油画的民族化。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和伟大成就。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鸡冠花与水果》的艺术特色。

2、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时代背景。

2、揭示课题: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三、传授新课:

1、教师讲述“新国画运动”。

2、重点比较欣赏《鸡冠花与水果》和油画静物《瓶花》: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两位画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作品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分析欣赏。

2、赏析《贝叶工虫》: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教师分析欣赏。

3、赏析《小憩》: 教师出示投影。教师分析欣赏。

教师提问:你欣赏《贝叶工虫》和《小憩》这两幅作品后有何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

5、赏析《江山如此多娇》: 教师出示投影。教师分析欣赏。

6、赏析《长江万里图》: 教师出示投影。教师分析欣赏。

7、赏析《茂林清暑图》: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李可染与张大千的山水画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分析欣赏。

8、赏析《札什伦布寺》:

教师提问:你看这幅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分析欣赏。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你喜欢林风眠的画吗?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试分析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常规)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 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 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录象)第十五讲 园林与民居

园林与民居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园林与民居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园林与民居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教学目的: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提问、欣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37

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小组讨论: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要素: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中国园林三大要素: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动观(类似欣赏短片)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

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课后思考题: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第十六讲 民间美术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 化,振奋民族精神。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

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3、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4、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5、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

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quot;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 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 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 题,使花样有立体感。

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 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结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第十七讲 传统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种类和造型特点及其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启发学生将“罗可可”家具与下一讲的现代家具作比较,体会艺术功能与审美观念的变迁。

2、强调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美术的服务对象不同,从而体会不同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趣味的变化。

3、强调作品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作品。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概述如何欣赏外国传统工艺美术。

2、复习肯定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设疑导思。

3、揭示课题:第十七讲 外国传统工艺美术

三、传授新课:

1、分析欣赏《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和《黄金人型棺》:出示投影。

提问:这件作品为什么采用珍宝和黄金制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分析欣赏古希腊陶瓶: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陶瓶的样式。观察陶瓶的瓶画。教师总结。

3、教师总结。

4、分析欣赏《林岛圣经封面》: 引导学生欣赏。材料相同: 用途相同: 美感不同: 教师总结。

5、分析欣赏“罗可可”风格的客厅和家具工艺:

出示投影。

提问:大家看这个客厅和家具与我们现代的居所和家具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同样以珍贵的材料制造,同样追求豪华富丽,为什么黄金面具、圣经封面和“罗可可”的装饰艺术在美感传达上有所不同?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古希腊陶瓶有哪几种风格?

八、下课礼仪: 第十八讲 现代设计艺术

一、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理解教学目的

1.教材讲了服装设计、商品包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虽然统摄在“现代”这个标题之下,但这几个方面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照常规,这四个方面平分课时,常常会有“雨过地皮湿”之感,不能深入下去,于是我以“商品包装设计”为重点,以可口可乐饮料瓶为突破口,体现教学目的中的“通过赏析,使学生知道工艺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同时,进一步由教材内容开拓开去,深挖下去,进一步了解教学目的中“了解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2.为了使学生直观体验,我设计了一些电脑课件收集了一些实物资料。

3.我在使用这些资料方面不是仅仅停留在“证明”教材的结论,而且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材料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如:玻璃、金属、塑料盛体各自的优劣:玻璃易碎,携带开启都不方便,易拉罐除了携带开启方便之外,容量也更大,但造价较高;塑料包装更趋于人性化可重复开启,更卫生,好使用。)通过启发学生讨论、探究,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完善确实提出很好的设计思路,如:大可乐塑料瓶,可以借鉴色拉油瓶的把手设计,更方便倾倒;

易拉罐拉口的地方可以翻出一个方

便吸嘴等。)

4.教案设计中贯穿批判精神,让学生从身边的商品包装中列举不符合现代设计艺术的例子。(如:月饼的包装,过于豪华,虽然美观,但不经济,也不适用。)

5.在教学中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使现代商品设计能中西合璧,互相辉映。(如:中国名酒五粮液的包装:最普遍的玻璃瓶装——瓶颈拉长,瓶身中部向内缩进,有曲线美,色彩更华贵——造型简洁,晶莹剔透,借鉴西方设计——瓶身更加纤长挺拔,中西合璧,瓶颈瓶口似葡萄酒瓶,瓶身似中国酒壶造型——

瓶身为西方酒瓶造型,但内部装饰有“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能把握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灵活组织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加以发挥,引申,既沿着教材的思路,又突破了教材的框子。

二、在板书,电脑字幕、插图设计上,我也花了一些功夫

1.体现方便思考的原则。如我在讲牛仔装的“适用、经济、美观”三者关系时,设计了一张图表; 2.体现直观原则。如在不同年龄对“适用、经济、美观”的侧重时,我又设计了一张图表: 青年:美观——适用——经济 中年:适用——美观——经济 老年:经济——适用——美观

3.体现开拓思维的原则。如我设计汽车造型和坐具造型时,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他们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实用——实用美观并重——仿生、抽象与幻想

三、教学中贯穿“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我教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体会到教材就像是剧本,教师仅仅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教师只需要在教材和学生中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看(包括读书)、去想、去说(包括讨论、辩驳)、去体验,所以我在最后还加上一个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课堂环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能单一地以听觉器官活动为主,只有听、视、触诸感官交替、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激起积极的思维与

表达。因此,我的课件是实物、幻灯、手工交替使用。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而且有助思维,激活创造思维。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竭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但我的教学经验还不丰富,无疑诸多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前辈们指正。第十九讲 世界文明古国雕塑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了解文明古国的雕塑,特别是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方美方所崇尚的理解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写实精神所形成的原因。

2、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作品,领悟其美感性,了解其艺术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明古国→文明古国雕塑(板书)

二、新课

1、欣赏古埃及雕塑

①分为三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 ②欣赏《门考乌拉王与王后像》 ③欣赏《书吏凯伊像》

2、欣赏古亚述雕塑 ①分为前期和盛期 ②欣赏《受伤的母狮》

3、欣赏古印度雕塑

欣赏《舞王温婆》

4、欣赏古希腊雕塑

①揭示西方美术传统崇尚的范式 ②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 a.欣赏《掷铁饼者》

出示图片(投影)教师介绍(板书崇尚体育)b.欣赏《命运三女神》 c.欣赏《拉奥孔》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

⑴《拉奥孔》表现神话中一个什么故事?

⑵雕塑怎样表现出怵目惊心、惨不忍睹?怎样表现痛苦和恐慌?⑶雕塑的构图有哪些特点? d.欣赏《米洛的阿芙罗蒂德》

A.出示图片,教师讲解(板书神话传说)B.欣赏曲线美

③古希腊雕塑在西方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a.让学生自学99页最下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b.揭示古希腊雕塑在西方美术中的重要地位。教师板书:民主政治

三、总结全课

四、作业:课后思考、复习题 《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课堂教学实录

第三篇:一只小鸟说课

《一只小鸟》说课

乌鲁木齐市外国语第(22)小学杨婷婷

〈〈一只小鸟〉〉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一只小鸟》。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鸟儿”系列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设计本课时,抓住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想像,珍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体验。

二、说教材与学情。

《一只小鸟》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文中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枝头唱歌,孩子们用弹弓打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小鸟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因为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可见问题不是出在孩子们不喜欢小鸟,故意打伤小鸟,而是出在他们爱的方式不对。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感悟到:鸟儿的快乐是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而不是在笼中被人们饲养,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鸟儿的痛苦之上。

这篇课文冰心用清新柔美的文字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偶见孩子们和小鸟发生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懂得既要爱鸟而且要会爱鸟,同时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但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喜欢小动物为什么不能拿回家饲养感到不解,因此,我教学时在尊重学生体验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喜欢的事物不要去破坏它,不要去勉强它,而是要去精心呵护,给它们自由。说教学目标: 1. 2. 认识9个生字,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能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3.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如何人去爱自己喜欢的事物,体会亲情伟大。

5、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情感。2 能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品读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想像表演法。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对文本的综合理解能力,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展开丰富的想像,并采取他们喜欢的表演形式,让他们尽情地进行创造,就将学生的思维从书本导向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读中质疑,读中感悟、想像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合作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引发乐学兴趣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开篇伊始,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通过生字闯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抓住刚刚步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复习了生字词,又自然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 读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里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尽情提问吧?因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是每一个孩子,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提出问题。因为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多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中间被点亮。当然,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紧扣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提出问题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品读感悟 理解情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说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说明理由,然后朗读完整的句段。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句段子中的重点词体会当时小鸟的处境。在朗读汇报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孩子们看见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欢快的唱歌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这只快乐的小鸟为什么会变成可怜的小鸟呢?同时抓住“啁啾、欢乐、可怜、斜刺、箭也似的、一滴一滴”等词,与文中的图画结合理解,体会两只老鸟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现在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读出不同的感受。

(四)创新表演 情感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议课程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个体,具有惊人的创造潜能,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这个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当小导演,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让体验在表演中升级,情感在表演中升华。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理解,又促使他们运用语言,将对课文的学习转化为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创作才能表演。评价中努力引导学生从小鸟的角度去思考:小鸟多么痛苦、多么可怜,两只老鸟多么伤心。让学生明白喜爱的东西不能去破坏它,而是要精心呵护,使孩子体会到爱不是占有。由此产生保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否则后悔的还是我们自己。也使本课的三维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是我设计这一课的一个宗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小片段练习:小鸟后来怎么样了?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也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种现象,并说一说今后打算怎么做。这些看似简单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课文中编绘了色彩鲜明的插图。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写多项训练,陶冶学生爱美情趣。因此,在板书设计的这个环节中,我也运用图片出示了课题、快乐的小鸟、一只受伤的小鸟、两只老鸟救小鸟的情景,将学生入情入境地引入了课文中,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美术课件小鸟的家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色纸表现小鸟和鸟窝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2. 培养学生对保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重难点:

小鸟、鸟窝的造型和制作。(有变化、有创意)

课前准备:

准备学生使用的橡皮泥、色纸和有关于教材的图片、光盘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小鸟家里作客去”播放鸟类活动的光盘进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问答。

b、请同学们说说小鸟的模样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

c、小组讨论并揭示课题。

(2)发展阶段

a、引导学生运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试着塑造成圆形、椭圆形、立方体或长方形然后设计小鸟和它们的家。

b、让学生在大胆尝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描述、解释各自的想法、意图并欣赏书本中的范例自由讨论“看其他同学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里?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c、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或用纸折成各种点、圆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鸟窝时,可制作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其长短和粗细,还可以装饰小花纹使制作的鸟窝更有新意。

d、在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多动脑设计出更加新颖的小鸟和它们的家。

(3)收拾与整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还要提倡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能去伤害它。

课后拓展:

课后请同学利用剩余的橡皮泥、色纸再设计制作一些小鸟、鸟窝。

《我喜欢的鸟》教案设计

作者:庄洪 时间:2012-04-27 09:02:15

《我喜欢的鸟》教案设计 二年级美术下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中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在合作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类鸟的外形特点。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三、学习材料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欣赏和鸟类有关的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课件)

师:“同学们,这么美妙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鸟”;“我仿佛听到了鸟叫”;“我好象进了一片大森林,里面有很多的鸟。”

师:“大家喜欢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喜欢的鸟》。”

(二)新课:

1、欣赏鸟类:(课件)

问题式进入:“你最喜欢什么鸟呢?”(生答)“同学们喜欢鸟是因为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老师接下来带同学们去参观百鸟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鸟为什么让人感受美呢?(出示课件)

(1)颜色美。有的鸟类具有漂亮的颜色,这些颜色让人赏心悦目。(图片)

(2)外形美。有的鸟类具有美丽的外形,它们在用身体向人们展示自己是最美的。(图片)

(3)动态美。鸟的动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视频)

这三种美的结合,才是鸟最美的体现。鸟的身体结构: 鸟用它们的身体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美,但要画出它们的美,还要对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观察鸟,并小组汇报鸟的身体结构。

生答:鸟的身体结构:头、颈、翅膀、腿、足……

3、不同的鸟具有不同的身体特征:

下面老师用大家说的身体结构完成一只我喜欢的鸟。(师画鹰)。

不同的鸟具有不同的主要特征,比如老师画的鹰,它的特点就是具有宽大的翅膀,勾状的嘴和锋利的爪子。还有一些动物有自己独有的特殊,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出示课件,生找最主要特点)。

1)锋鸟 2)火烈鸟 3)犀鸟 4)鹦鹉 5)巨嘴鸟

还有很多鸟,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生列举自己喜欢的鸟,并说出主要特征。如麻雀身体较小,孔雀羽毛漂亮……)只有抓住鸟类最明显的特征,才能很准确的表现出它们的样子。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鸟。(课件)

1)、摄影作品,2)、木雕,3)、剪纸,4)、画像砖,5)、国画作品

通过不同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鸟的表现形式:

1)、画,2)、粘贴再画,3)、手工制作 教师出示相应作品,或者现场制作,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制作欲望。

(三)作业:装饰百鸟园。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作品,如绘画、粘贴等。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在自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树立起自信;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别人,并很客观的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

(五)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我看到了大家对鸟的喜欢,鸟是人类的朋友,它除了有观赏作用外,对人类还有哪些好处呢?有的益鸟可以帮人类捉虫子,保持生态平衡。但大家看一看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的呢?(课件)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点什么呢?

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鸟类的思想品质。

(六)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鸟

颜色美 外形美 动态美

鸟的结构:头、颈、躯干、腿、脚……

(七)《我喜欢的鸟》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和表现,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鸟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目的明确。回忆并观察鸟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想象、设计。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搜集了关于鸟的精彩画面、图片资料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作画时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内容大胆创作,使课堂活跃起来,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教学全过程。

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形式引入新课。播放关于鸟的音乐,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鸟吗?”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答案多是肯定的,我知道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之后我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告诉同学们,鸟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热爱自然的情怀。再让学生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喜欢什么鸟,至此学生的设计方案已基本成熟,我适时加以引导。最后,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平面绘画也有立体造型;图案或简洁粗犷,或者优美细腻;色彩有的鲜艳、热烈,有的柔和、宁静。很显然,学生的设计构思和制作材料都较以前有了很突破。通过这节课,我运用学到的课程改革理念,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课上,有更大的进步,以适应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优秀者。

第五篇:美术说课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为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__年级下册第__单元第__课,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课

属于“欣赏、评述”/“_____”学习领域。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感受、理解____美和艺术美 的重要阶段,继而为第二课_______和第三课_________的学习起搭桥和铺垫作用。教材图文

并茂,文字亲切自然,内容贴近现实,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动手。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识基础,同时结合教材的特色,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艺术的形式和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层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达到熟练的运用手上的工具进行创造从而表现美的存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___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发现美和表现美,从而表现美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演示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工具的运用和技法的表现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接受能力,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小组

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

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在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分组

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PPT展示___/____/__等几幅美术作品,然后提问问题:“_______________?”待学生做出回答后,到此就可以引出本节内容_____________。通过PPT的展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

2、讲授新课,我会看门见山的给出××的定义/解释,接着指出××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__。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这时候我简单明了的讲授××的知识,便可以让学生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根据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

讨论内容:(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再根据问题加以指导和引导。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认识×××××××。

5、展示作业,评价交流。

让学生相互交流,互评和师评作业练习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求异思维,以鼓励学生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6、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如: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板书采用提纲式,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结构层次,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教法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体现“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启发学生思考,教给学生方法,还学生自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环境,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内容方面: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既简洁明了又易于接受,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评委老师的倾听。

下载人教版美术《小鸟的家》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美术《小鸟的家》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说课

    《***》说课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年级美术 第课,《***》(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

    美术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壶中日月》。 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一册的第9课。(课件出示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三个......

    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鸟的家》

    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鸟的家》 一年级美术教案《小鸟的家》 1、动物们是可爱的,珍贵的,而且它们永远是属于大自然的。通过“小鸟的家”这,引导学生珍惜环境,关爱大自然,从小要有环......

    小学美术《小鸟的家》说课稿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一般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政及其它......

    《小鸟的家》优秀课例

    《小鸟的家》教学课例 王小倩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以小鸟的家为题材,告诉学生动物是珍贵的,可爱的,是永远属于大自然的,引导学生珍惜环境,关爱大自然,从小形成环保意识,在本课中向......

    人美版高中美术说课第1课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

    美术说课资料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美术说课资料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模式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XXX,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 析......

    美术鉴赏说课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美术鉴赏说课 第 1 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