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党建,创新路上青春扬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近八成高校学生有入党愿望——
高校党建,创新路上青春扬
□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些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唱响了开天辟地的青春旋律。
□ 90多年后的今天,党依然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让跨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继往开来的青春风采。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表示:‚早日加入党组织是我的最大愿望。‛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85.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近八成高校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截至2011年6月30日,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党员总数为305.8万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3.2%。
社会转型期,高校党建面临新挑战
5月21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集体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专题辅导课一结束,张中帅等18名学生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真切感受到作为共产党员的光荣,以及作为青年肩负的责任‛,张中帅说:‚我入党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眼下,高校师生入党已经形成热潮,2007年至2010年,高校学生党员年均增长23.6万,年平均增长率约保持在12.3%,2010年新发展学生党员已占全国新发展党员的40%左右。与5年前相比,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已有较大幅度提高。
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同,陆续踏入大学校门的‚90后‛给高校党建带来了新气象,也带来了新挑战,他们在社会转型期长大,生活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复杂性、价值观的多元化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
‚‘90后’的特点,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一定要切合实际,必须把党建工作同实际问题以及思想动员工作相结合。‛一位专家指出。在江苏,高校党建坚持关口前移,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部分高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比例超过80%;全省高校建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党建专题网站、博客、QQ群等近千个,日均登录10万人次。
在福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建的有效载体,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现实表现,还锻炼了学生党员的思辨和组织能力,为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提供了舞台。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等成立党小组,实现了党组织对学生群体的全覆盖。调查显示,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动机的学生比例比2011年高出8.3个百分点,连续3年排在入党动机的首位。
‚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一定要覆盖到民办高校的基层,不能有死
角。‛民办高校党建问题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2006年,教育部党组和中组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截至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中专任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已达40余万人,学生党支部6430个。
从战略高度看待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郎坤等先进代表,在学生党员带动下,参与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学生人数呈阶梯式增长……‛谈及学校党建工作的成就,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如数家珍。
一个党员一面旗,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突出。日前,‚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10名年度人物中,就有7名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请找我‛,成了学生党员自豪响亮的口号。
在西南财经大学,确定了600余名‚学生先锋党员‛,组建了150余支‚学生党员服务队‛,建立了‚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体系‛,带领同学共同进步。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36个学生宿舍挂起了‚党员之家‛的红字招牌,学生党员侯玺超说:‚字牌时时提醒我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带头作用。‛
中南大学十分注重在学生党员中培育典型,商学院学生洪战辉用坚韧和自强支撑着不幸的家庭,用真爱和责任演绎着特殊的亲情,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近年来,江西省树立和宣传了多个学生优秀党员先进典型,其中
包括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徐钢,毕业后亮剑索马里的海军卫士、南昌大学国防生刘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渝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李潇等,树立了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今天的青年学生就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拥有和发展好这支力量,决定了我们党的先进性质,决定了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个方向性的大事,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把学生党组织延伸到校园最活跃的地方
电脑屏幕上是一款新型游戏:村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井盖需要盖上,垃圾需要捡走……生动的画面,寓教于乐的环节,让同学们爱不释手。这是大连理工大学的绿色游戏‚八荣八耻‛。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教师蔡江胜的创举。游戏中,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党性原则,懂得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时期的高校党建,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想开展得有生气、有活力、有实效,就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在北京大学,针对考古文博等某些学院学生大三期间要到野外实习的特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消除党建盲点;
在南京大学,近年来,先后邀请三任江苏省委书记来校作形势政策报告,还举办‚先进性在基层‛系列报告会,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
在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公寓党员先锋队、网络‚红客‛工作室、研究生科研社团党小组……一系列基层党组织成立,全面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社团活动等各方面,把学生党组织和工作向学生活动的最活跃处延伸。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的中青年教师党员与来自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50%的少数民族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过创办独特的手机党报,利用校园网书记校长信箱、微博、飞信等渠道,把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师生、每一个角落;
在无锡太湖学院,有许多学生到加拿大、新加坡留学,学院通过QQ、邮件,及时传递党组织活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难题。
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江苏省还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退出机制。选择10所高校作为试点,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三不‛学生党员,按照群众参与、民主评议和支部决定的方式评定为不合格党员。谈到下一步的高校党建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认真落实高校党建工作新任务。‛
高校党建,脚踏实地,点燃了万千青年学生的信念理想;高校党建,锐意创新,让青春与信仰的旗帜一起飞扬!
(人民网记者张烁)
第二篇:青春路上
青春路上,溢彩同行
姓 名: 王 红 学 号: 111021030 系 别: 电子工程系 班 级: 电信 111 成 绩:
评 分 标 准
内容60分:1.运用心理学知识切合题意 2.中心突出 3.内容充实
4.感情真挚
表达30分:1.符合文章要求 2.结构严谨 3.语言流畅 特征10分:1.深刻 2.丰富 3.有文采 4.有创意
青春路上,溢彩同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
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
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
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
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
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三篇:扬青春激情
扬青春激情展青年风采
公司直属党支部举办首届城建实业青年论坛演讲比赛
近年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党政工团的共同努力下,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不断的加强和丰富。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保障,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载体。
11月5日,由公司直属党支部举办的首届青年论坛演讲比赛,在五楼会场拉开帷幕。此次比赛得到了公司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各项目部的青年员工积极响应,踊跃投稿。8位青年员工参加了本次演讲比赛。公司党政班子成员担任评委,公司70多名干部员工共同观看了本次比赛。
论坛现场气氛空前高涨,选手们事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8名青年员工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青春热情,用饱满激情的语言,就如何建成有竞争力的企业、和谐企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岗位成才等主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满怀激情地抒发了自己作为公司一员将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奉献青春力量的豪言壮语。经过评委打分,办公室的朱芸、王菊娥及张江项目部的姜晓莺三位同志分获前三名,为本次演讲的胜利落幕画上圆满的句号。
公司党委书记许根桦高度赞扬了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她要求广大青年员工立足于自身岗位,在工程建设的广阔舞台中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同时希望青年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使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更好的趋于一致,为企业的发展留下自己的光荣足迹。
第四篇: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讨
内容摘要:
摘 要:高校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本文就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意义、原则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摘要:高校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本文就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意义、原则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
一、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意义[1]
1、创新机制是学院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活的灵魂,高校党组织,不仅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教育使命。高校党组要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与其所处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真正引领时代的教育潮流,内涵发展。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创新科技文化的重要使命,其党建工作更要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2、创新是高校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载体。
3、创新机制是迎接挑战的重要保证。
高校是青年人才荟萃之地,又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青年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高校党建工作“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但压力也增大,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了挑战,有时呈软弱甚至涣散状态。有鉴于此,必须抓紧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主要原则[2] 一是系统原则。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根据各个要素的功能及其联结条件和运作方式,构建计划、组织、指挥、调控、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自我运转,使党建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渗透原则。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科研这个中心工作。要通过构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主辅结合,相互支持的能量转换机制。
三是适应原则。要着力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外开放要求党建工作有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通过创新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消极因素给党建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五篇:高校党建
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进入“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新科技一日千里迅猛发展的特征更加得到了的彰显,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高校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中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无疑就需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党建工作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发展变化了的实际,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师生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不断与时俱进,扎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多年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看,普遍存在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从而使党建工作存在着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不够等问题:
首先,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学科为基础的院、系教学科研组织、社会服务组织、产业开发组织等相继出现,而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却未及时跟上,这种特定时期存在的覆盖不到位的现象给党组织发挥作用带来了困难。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有的基层党支部,很难保证集中活动时间,有的党员对内容浅显的组织生活会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
其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大部分同学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在学习工作等各项事务上能够以身作则,政治立场坚定,愿意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有一些人入党动机不纯,功利色彩明显,抱着为就业做铺垫的心理,将“党员”的称号作为一种“荣誉证书”或是“镀金”的象征,带有明显的功利心。如何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一些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中青年学者对党的组织缺乏认识和不感兴趣,入党愿望淡漠;一些青年党员知识分子不愿参加有关党的组织活动,对组织发展和建设不够热心。此外,还存在着组织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检查落实不够扎实、工作方法不够得当、探索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
最后,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兼职者多,工作量大,加之有关待遇不落实,使支部书记的选配比较困难。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人数并未明显增多,基层党务工作者相关的素质与能力也没有提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整体的工作规划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一些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上缺乏对新情况的研究,缺乏整体工作规划和目标,工作停留在一般性工作布置上。面对办学规模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学分制等诸多新情况,不能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使教育和管理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导致基层党组织工作难于有所创新和突破。二是部分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形式、活动内容、工作方法与形势发展及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够科学,作用发挥不够好,工作方式单一,党员教育形式缺乏创新和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还有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平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基层组织工作的需要。部分高校基层党务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当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科学把握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教育工作的内
容和形式也不能体现时代特征,不能主动深入到青年学生中开展有的放矢、细致耐心的教育引导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政治上坚定、业务上优秀、作风上过硬、广大师生认可的同志选配到学校领导班子中,特别要选好配强党委书记和校长,切实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保证,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所必须牢记的历史使命。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基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特点,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在指导思想上,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赋予了新时期党的建设以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要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能力和水平。各级班子的主要领导要带好要有全局思想、民主作风,懂得尊重别人,善于倾听成员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要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思想交流,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增进团结,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的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
在党建方针上,强调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建立,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开始得到落实,基层党组织严格了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人,增强了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在党建目标上,确立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党建总目标的形成,标志着党在自身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而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明确了长期的目标任务,又突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则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
在自身建设上,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必须努力走一条靠制度建设来解决问题的新路,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功能和机制。党的领导要在不断的改善和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党建工作的改革精神和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密切党群关系。在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不但要强调党员对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还应强调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和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还存在一些基层组织只注重对上负责而忽视对下服务,对群众关心不够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把服务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确立服务理念,基
层党建工作的思路会更开阔,工作的领域会更丰富,党群关系会更融洽,工作的效果会更好。
结合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探讨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就是说,既要有规定动作,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抓好落实,又要有自选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开放性和时代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广阔的胸襟,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