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王圣东荐更新时间:2005-11-8 16:08:0
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
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2.创新性原则。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3.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括基础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5.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
6.开放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
7.民主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二、“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
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编辑“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目录1学案导学含义
2学案导学过程
▪ 教师提出要求
▪ 学生自学
▪ 讨论交流
▪ 精讲释疑
▪ 练习巩固
3几点思考
1学案导学含义编辑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过程编辑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自学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几点思考编辑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教学领域一种新的创新,也是向高一层次进军的开始。
第三篇:略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略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同其它任何教学模式一样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应做到也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使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82-01
函义
1.1 学案:即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材料体系。学案突出学生自学,教师导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
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教师编写学案,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相互讨论,若有疑点,再由教师点拨的一种教学过程。学案编写
2.1 学案结构。
2.1.1 学习目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标。
2.1.2 学习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2.1.3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1.4 学习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从而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这是学案的主要部分。
2.1.5 达标练习:根据学情设计练习以巩固新知。
2.2 编写原则。
2.2.1 探索性:学案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所以编写学案应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
2.2.2 启发性: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学习方法。
2.2.3 梯度性:问题设置应小台阶,低坡度,逐步升,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要精心筛选问题,避免过多过杂。
2.2.4 创新性:要有好的创意,注重学法,教法的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操作程序
3.1 自主学习:上课前,将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也可板出示学案主要环节)。上课后,教师用简单导语。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然后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
3.2 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过程中,必然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自己解决,有的无法自己解决,其中包括在学案中设计的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3 质疑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桌及前后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质疑,讨论,解答。通过这一过程,又有一些问题可得到解决。
3.4 问题反馈: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向教师反馈,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控。
3.5 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反应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点拨,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重新展示给学生,再由学生讨论,及时在关键地方“化龙点睛”。
3.6 达标练习:这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检测,也是为了寻找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的重要措施。所以要限时完成。
3.7 归纳小结:课上师生对本节课或一个章节共同总结和课后教师自身总结两部分。前者指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结构,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后者指教师在课后对本堂课或一个章节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利于今后改进。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同其它任何教学模式一样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应做到也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使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第四篇: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浅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
城关小学 刘俊玲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以及近期赴德顺、实验两校听课、学习、研讨的收获,在此,就谈一谈我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粗浅认识及感悟。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作业。应适时灵活地应用导学案。
二、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六步骤的认识:
(一)导入明标
这一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为后续各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实施这一步时,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导入的激励与引导功能。此外,在这一环节,尽可能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学会,会运用”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力求简单明了、不耗时。
(二)自学质疑
在这一环节,教师在充分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组建导学案,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学什么、以什么方式自学、学多长时间”去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自学检测题,对于有疑问的题准备好在下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去研讨、解决!
(三)小组交流
在此环节,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群策群力,将在自学环节遗留的问题,小组交流探讨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到下一环节在全班进行探讨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细心观察、倾听,不要打断学生的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可。
(四)展示点拨
在这一环节,各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成果或者共性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则需要老师进行精讲点拨了,教师在精讲点拨时只需要讲难点、联系、规律;要讲清概念。
(五)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是基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掌握之后而精心设计的检测训练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运用。从而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
(六)小结反思
凡事要善始善终,学习也不例外,要形成一个统一体,瞻前顾后才是有效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发的归纳小结与反思,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
三、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总体感悟: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达到学生敢质疑、会质疑,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在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救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五篇: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2010年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校开始尝试” 学案导学 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法,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有许多收获,下面就把我校在这段时间里如何做的总结如下:
一、激趣导入 目标定向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上课初期,教师利用2-3分钟时间,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用学生的经验,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上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说明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或师生交流等),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技能需要达到的目标),指明学习的时间,应在学案上的每个问题都作以注明。学习目标可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二、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就是运用学案这一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导学为方法, 引导学生走进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最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三、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展示质疑 精讲点拨
知识总结就是对学生精讲点拨,也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五、训练评估 当堂达标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回扣目标 收获反思
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