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时间:2019-05-15 14:5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第一篇: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提问者:大庆市登峰学校 姜涛

主要是两种。

一是过多关注学生“过失”的。

“扬长补短”“长善救失”的实质是赏识。古人深知赏识的作用,《学记》中有“强而弗抑”,说的就是多表扬和激励,而不批评压抑。俗话说:“数子千过,不如夸子一长。”意思是说,数落孩子一千个过失,不如夸他的一个长处。很多教师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过失”,动辄谈话批评,好在全体学生面前出人家的丑,不但向家长打“小报告”,甚至在家长会上当众出家长的丑,等等。

名人也不是没有毛病的,只是他们的“一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已。看似迟钝的爱迪生,其执着精神得到了发扬,一生有很多项发明;有人数学考了零分,却成了文学家„„周弘坚持赏识教育,使聋女婷婷超常,小学跳了两级,成为少年大学生;同时把一批聋人培养成材。赏识有如此之功效,对学生也应如此,如何从貌似无长之处发现长处?

其一,重视独特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相比总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有了这些不同之处,学生才成了“这一个”。

其二,发现生长点。优点和缺点幼芽或细胞就是我们所说的“生长点”。要发现这些生长点,不是去和别的学生作横向比较,而是对多作纵向的比较。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现在和过去比,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地方显影了,都要心中有数。进而引导他扬长避短。

其三,捕捉闪光点。一滴水往往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但是,稍不注意,这些闪光点一掠而过,这样就存在一个捕捉和善于捕捉的问题。“长”越扬越长。要懂得教育的辩证法,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坚持正面教育,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让学生的优点更加发扬光大。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不认为你对他亲,甚至恨你,你有再好的“道”,他也不会相信。所以要让学生感到亲切,才是首要的。教师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办法,不是经常送他们仨瓜俩枣,而是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赏识,扬其所长。要改变以往那种单纯“救失”(批评改错)为主的做法,要注意“长善”。

话说回来,扬长“补”短,不是扬长“避”短,并不“回避”学生的短处。但是对学生的短处,一般地说,要少用批评多用自我批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分析。长越扬越长,短处不得发扬,以长抑短。长此以往,短就渐渐萎缩,进而消失,实现扬长补短,长善救失之目的。

俗话说,孩子顺着大人的话音走。长处越扬越长,短处越描越黑。当教师的,尤其应该注意,要尽量少描短,多扬长。二是专搞注入式的。

孔夫子首创“启发式”,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师要在学生思而未得感到愤闷时帮助开启;要在学生思而有所得,但却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告诉我们不“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不能)不启发,要在学生“想”到“愤悱”之时再给予启发。这句话表面上说是启发的时机,其实强调的是独立思考。

毛主席把“启发式”列为十大教授法之首,温总理视察学校听课后多次强调“启发式”提倡“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解释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有些教师不懂这些道理,上课专搞注入式,一讲就没完没了,学生说:“又唠叨没完没了啦!”教师听了说:“课堂不许说话。”学生说:“既然课堂不许说话,老师为什么还在说?”于是,争吵无休无止。

教师讲课似念经,学生听不进去,不是互相说话,就是回头回脑、翻书、摆弄文具盒,或者搞其他小动作,教师不断指责他们:“又说话了!”“又回头了!”“又摆弄文具盒了!”“又搞小动作了!”简直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在一片批评声中下课了。

我听过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小个儿(一米五多点),0形腿,还有点蹒跚,真可谓其貌不扬,学生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嘻嘻哈哈,带有嘲笑之意;可是下课时学生不约而同地齐声鼓掌,观课者也随学生鼓起掌来,因为她的课上得非常出色。

学生们真正挑的不是教师的长相,而是教师所教知识的准确性,是教师教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不着力给自己充电,一味化装换衣服,徒有其“美丽”的外表,而无美好的心灵,“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能招来学生指指点点。做为教师,在注意外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心灵美,尤其要使自己的业务精精的,在学生真正“愤”(思而未得)“悱”(欲言不能)之时,再适当地启发,努力践行“‘教’学生‘学’”,达到“举一反三”;孔夫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举一不能反三,就暂时不再往下教。

“满堂讲”是注入式;满堂问”是注入式的变种,是“一言堂”背后的“群言堂”。启发式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举一反三。切记:学生最不喜欢搞注入式的老师,必须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2012-03-29人教网

第二篇:我最不喜欢的一位老师

我最不喜欢的一位老师

说起不喜欢的老师,我便想起了初中的英语老师。不喜欢他,主要的还是不喜欢他的授课方式。那时候,学校便是素质教育了,分组,小组讨论,课堂生动而活跃。可是每当到了英语课,便迎来了它灌输式的教育,没有提问,没有讨论,也没用创新,他每次上课都是机械式的课堂模式,先领读单词两遍,再自读三遍,听写,读课文,背课文。他总是说:“什么大课堂,这样出不了成绩,最后的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些也很重要啊。虽然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可我还是不喜欢他的上课方式。

应用数学2班 任红 学号10051140226

第三篇:学校管理 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和学生最不喜欢的十种老师

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

东城初中校本培训材料

一是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的老师。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这种老师善于发现自己的性格和业务方面独到的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思维和教学个性。要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二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三是严而有度的老师。这种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这种老师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这种老师的管理总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心服口服,学生从心底里认同这样的老师。

四是善于把握机会的老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每个细节都充满了教育的契机,但教育机会稍纵即逝。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对学生能够换位思考。有位老师告诉我,她班上之前有一个被称为“烂仔”(广东方言,即是性格不好、学习成绩差、不受欢迎的学生)的学生,在高一升入高二,成绩有一些进步,她给她颁发了一个“学习进步奖”,结果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开始能融入到班集体当中,为班集体做了不少贡献,当然,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五是做事有分寸,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赚得比民工还少,睡得比小姐还晚”,广为传播的顺口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1

了教师痛苦而尴尬的现状。但职业化的教师,一定是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到学生身上,也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老师一句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可能记住一辈子。因此,做老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六是风趣幽默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喜欢生动活泼而有趣的课堂。但是,风趣幽默不仅仅是让学生上课时嘻嘻哈哈,而是让学生在情绪处于良好的状态下,相关的知识也迅速被吸取。并且,老师也能善于把握课堂节奏,不过度追求风趣幽默。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是对风趣幽默的老师的最好评价。每个学生都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风趣幽默。

七是有宽容心的老师。这种老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能够宽容的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一个学生上语文课画画,被语文老师发现后,老师指出他画画选择错了时间和地点是不对的,同时鼓励他在合时的时间和地点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口服心服,这个学生后来不但打好了知识基础,而且发展了个人兴趣和特长,很感激老师。

八是以身作则的老师。身教甚于言说,老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关注,并进行评价甚至模仿。以身作则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总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计划性很强,阶段性很强,大计划往往由小计划组成而逐步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很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不好高骛远,或简单粗暴。

九是真才实学的老师。这种老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常备一桶水。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如果不经常更新,经常吸纳来自各方面的教育信息,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不被学生欢迎。因此,培养优秀的学习能力,并不耻于向学生请教,以学生为友,以学生为师,是当今社会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

十是注意自身形象的老师。注意自身形象的教师,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受到学生的喜欢。形象不只是外表和衣着,还是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更是由内自外散发的精神和气质。学生看到的,学生听到的,学生感受到的,都是教师形象的组成部分。衣着不是非得朴素,学生喜欢就好;言谈不是非得一本正经,学生喜欢就好;精神却一定要有活力和朝气,这样学生才喜欢。

学生最不喜欢的“十种”老师

东城初中校本培训材料

一、体罚学生的老师:学生最怕、最难受、最恐怖的就是当犯错时受到老师各种形式的体罚。体罚侮辱学生的人格,学生在同学面前失去尊严。

二、状告家长的老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动辄就打电话状告家长,让家长教训学生,或是让学生请家长到学校来,和孩子一起当面接受老师的批评,致使家长都害怕见老师。

三、作业过多的老师: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大,一是学生失去了自由活动的时间;而是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能完成;三是导致教师自己也无法认真批改。

四、处事不公的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或冲突时,老师带着学生成绩、过去表现、人际关系等偏见去处理,或偏听一面之词,不做调查研究,不能实事求是。

五、歧视差生的老师:老师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即使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或表现优秀,也会被老师另眼相看,甚至怀疑其真实性。

六、不守规矩的老师:一是上课迟到、下课拖堂,让学生没有课间活动时间,甚至没有上厕所的时间;二是不安课表上课,挪用课程,特别是占用体育课。

七、失信诺言的老师:事先向学生定下的规矩或承诺,到头来不兑现,或是随意改变。

八、教学无术的老师:不求上进,教学思想和方法老套,缺乏教学艺术,课堂乏味,甚至抓不住重点,学生很难听懂。

九、言行不雅的老师:说话粗鲁、罗嗦、举止不文明、衣冠不整、生活邋遢,让学生觉得当他的学生不光彩。

十、严肃有余的老师:课内课外只讲纪律,要求学生绝对服从。缺乏生气和活力,没有诙谐阳光,使学生害怕接近,更不敢张扬个性。

教师当记“一句话”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师由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到评头论足和叛逆反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渎职的老师。这些老师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热爱教师职业,不喜欢与学生在一起,不能把心思放在教书育人上。不受欢迎的老师往往“身在教室心想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活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更谈不上什么职业幸福感。总之一句话语,没有爱,便不可能赢的学生的欢迎。

警惕“两个流”

霸王流: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被迫按他说的去做。虚晃抢课上,总是占别的教师的课,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喜欢拖堂,喜欢布置大堆的作业,恨不得让学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他一门功课上,把自己科目的成绩建立在牺牲其他科目成绩的基础上。

混事流:经常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很少提前备教材备学生,上课的随意性很强,作业和试卷批改拖拉,一个对勾到底或一个“阅”字完事,学生成绩好与差,课堂纪律静与吵,奖金福利多与少——无所谓。几十年教下来,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教学方法单调守旧。

“三大缺失”要不得

一、缺少爱心。许多教育专家明确提出,缺乏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中的爱不同于一般情感,是教师对学生以母爱为起点的情感投入。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要不断地给予学生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不要偏激的理解为爱学生的工作,是任务,而是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后再去爱,这样的爱才是最真的,才是适合学生的。有老师照本宣科,机械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上课无激情,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爱自己的孩子或办自己的私事胜过一切,可以抛下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有的老师上课让学生自学,不管不问,出工不出力。学生自然不会认同这样的老师。

二、缺少学习。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能坚持学习的人并不多。繁杂的教学任务和日复一日的学生管理,让许多老师丧失了学习时间,甚至连反思的时间都没有,这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求学生要好好学习,可是轮到自己,总有一大串原因,青年组建家庭事情多,中年人生活压力过重,老教师不思进取,为晋级可以拼几年,一旦功成名就,便放弃了学习。还有一个文人清高的原因,不愿向周围的先进或优秀老师学习,更别提向学生学习了。不学习导致了老师的学识水平只能停留在学生时期的知识层面上,应对信息化时代三年五载还可以,时间一长就难免暴漏知识的缺陷,以致照本宣科,讲课枯燥无味,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不学习的老师怎谈让学习喜欢呢?

三、缺少阳光。这里的阳光是指身体和心理健康,在教师群体中三十岁的人五十岁的心脏的大有人在,不到退休年龄而身体先夸的老教师也不在少数,更有一些教师心理或多或少的出现异常,他们缺少锻炼和心理疏导,直接导致了一些教育悲剧的发生,如讲课时突然晕倒,甚至因职业倦怠而导致抑郁等。这些悲剧都在警示着教师阳光生活的重要。

四“bi”老师招人嫌

逼——为了抢时间,怕学生偷懒;争先进,怕学生落后,把学生困在教室里一天十几个小时搞学习。全然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拼命抢占课间操、体育课、音乐课给学生补课,逼着学生做无休止的重复练习。结果大家都费力了,效率不见提高。天长日久,学生心生厌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降低。这样的老师其实不如开动脑筋,多用智慧换种方式让学生轻松自觉地高效学习。

鼻——有的老师一站讲台上,就如同进了无人之境,鼻孔朝天,滔滔不绝自我“陶醉”,演一个字的“别样精彩”;讲台下,众生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整个课堂老师是主角,是权威,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或者眼里只把讲课当成差事,只求完成任务后走人。他们没有关注学生在 5

课堂中的表现,至于学生的精神是集中还是涣散,对所将内容是掌握还是困惑,不愿知晓,懒于管理。

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些老师喜欢用比较来批评或者表扬。当学生做的不时,就找一位优秀的学生来进行比较,“你看XXX同学多好„„”当学生做的很好时,就找一位很差的学生来进行衬托,“比XXX同学强多了„„”殊不知,效果适得其反。拿优秀学生与差生比较,不管是比较优点,还是比较缺点,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害的。人是需要被承认的,老师应该学会欣赏每个学生,看到他们每个人的不同,看到他们每个阶段的不同。

避——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来请教时,不承认自己不明白,不去学习,反而回避问题或者推搪——此类问题高考不会考。如果勇于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学生不仅不会低看老师,反而会更加尊重老师。

五种“类型”当戒除

一、简单粗暴、不可理喻的教师。教师脾气要有所节制,如果简单粗暴,学生就会厌恶透顶。

二、以师为尊,不尊重学生人格。有些教师,自认为知识丰富,学历高人一等,端起架子。在尊卑差别很大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可能喜欢教师的。

三、独断专行,不顾及学生感受。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上。事无巨细,皆有严格制度。不仅如此,一些制度缺乏人性化,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执行起来,还顽固死板,不允许有任何的特殊情况出现。这样的教师学生不会喜欢。

四、迂腐陈旧,不及时更新换脑。有些中老年教师好卖弄资格,一位自己出道早,就很了不起。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一个不学生、拒绝变革的教师,是对人对己最大的不负责。不仅会遭受同事的非议,还会成为学生攻击的对象。

五、自吹自擂,不愿悔改者。有的教师上课,口无遮拦,把自己吹的神乎其神,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这样的课堂,也许一时半会能博得学生的言笑,但时间一长,自吹自擂终会被学生识破,从而露出马脚,不可能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的。

六“好”习惯需改正

一、好动怒。有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动不动就大声嚷嚷,甚至发火、动怒、痛骂。其实,有理不在声高,责备无济于事。也许老师的威严一是镇住了学生,但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打动学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应建立在耐心上。”没有耐心与爱心,又哪来动心与改变。

二、好唠叨。有人说,教师的强项就是语言表达,能说会道,这可以说是优点。但另一方面,若处理不当,也可能成为缺点。试想,看电视时,同样的广告反复滚动播放,它能给你好印象吗?

三、好吹嘘。有些老师担心学生对自己的可不感兴趣、不买账,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更有意无意、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吹嘘自己如何能干,怎样优秀,甚至贬低同学科或其他学科教师。殊不知,过分标榜炫耀自己的老师不可能赢的学生的好感。因为钦佩源于内涵,尊敬来自修养。

四、好拖堂。在我们的身边常有这样的老师,她们不仅提前上课,而且推迟下课。可谓教学认真负责,时间争分夺秒。在他们看来,下课拖堂没什么,表明自己教学很投入,也是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其实,这样的拖堂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让学生非常反感,同时也反映出老师备课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违背了教育教规律。正如托尔斯泰而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三考托唐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五、好惩罚。不可否认,现在孩子的教育难度确实很大。于是,不少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实施惩罚甚至体罚。如罚抄、罚站、罚背,写检讨,喊家长,回家反省,等等。必须承认,教育需要惩戒,适当惩罚,能起到一定的教育 7

效果。但是若长期使用,必然会适得其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是想,教师如此反复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你又怎么可能被学生喜欢?指望他们朝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更是一句空话。

六、好私利。教育最需要公心,最需要淡泊名利。但有些老师在变动座位、任免班干部、填写评语、家访、评先评优时,目光却盯着有背景的学生家长,盯着常常联系走动的家长。“私”字当头,想让学生爱你不容易。

为“另类”老师画像

没有激情满堂灌,照本宣科思路乱。不修边幅形象差,没有笑容太古板。抢占时间总拖堂,题海战术重负担。缺乏爱心搞体罚,知识老化无特长。遇到矛盾叫家长,有偿家教收礼忙。

老师们,反思一下自己吧!看看自己会不会也是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之一呢?

2011.4.12 8

第四篇:为何现在的学生最不喜欢作文

为何现在的学生最不喜欢语文

说起语文,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马上会想到的,是作文和阅读。这也是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最高的两大部分。为了能将作文和阅读学好,很多家长从孩子小学就送他们进课外作文班和阅读班,这种补课甚至持续到高中。但一拨拨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发现,补了这么多年,还有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工作总结写起来都发愁。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在学什么?我们又应该学什么?

首先,在我看来送孩子去作文班,这不应该说是家长的误区,应该说是家长的无奈。高考、中考,各种语文考试的试卷结构是这样分割的。而现在的辅导班都是应试辅导班,辅导班开设的课程既然是这样设置的,那么家长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从之。

家长虽然这么做,但同时也感到茫然,茫然的背后就是怀疑,这样整行吗?功利性的补作文,补阅读,并不一定能够真的提高语文水平,或者说最好的目标也不过是仅仅提高了语文的卷面成绩。提高了语文考试成绩不等于提高了语文水平。现在的很多学生,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大学毕业了分配到工作单位,连个工作报告都写不清楚,这大有人在。

这说明语文教育出了大问题。语文本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庞然大物,就好像一头大象,我们现在是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有的人专门管象腿,有人管象鼻子,有人管象尾巴,不管它本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割裂地去看,只能学得支离破碎。所以说,现在是我们整个的教育理念出问题了,大概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我们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语文上,其他方面也一样,其他功课也这样,但是语文表现得比较严重,语文的改革可能会起到一个龙头的作用。

在《语文教育要恒温》中,孔和尚写道:现在语文教学过于偏重修辞、文采,培养出来的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不见得好。这可以说是我们中 文系老师感同身受的,有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文采绚烂、口若悬河,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脑子里一团浆糊,这就不能说他的“语文好”。

并不玄妙的语文,为何难住了学生?我们要认真的到源头反思,语文是什么?语文本来不是那么玄妙的东西,语文就是说话,写出来的也是心里的话,就是自己会说话,能够听懂别人说话,就可以了。比如说阅读一篇文章,怎么证明你读懂了?所有设置的问答题都应该围绕着学生懂不懂。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些套套,框框,在字里行间无中生有的搞出一些题目来,这些题目跟学生懂不懂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明明这个学生读懂了,但是命题者要挖空心思设置一些陷阱,没事找事,所以使学生不解:明明我读懂的东西结果证明我没有读懂,渐渐就对语文产生厌烦情绪了。其实大人说一段话,小孩是能懂的,但是,这样的框框教育,小孩好像越长大理解能力反而越差了。这种考试模式给孩子造成一种什么心理呢?就是他觉得我永远是不会对的,他永远在揣测另一个人的心思。每天都做这种题,老有错误,老在很简单的地方犯错误。比如“这里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说了一个思想感情,不对,命题者的那个是唯一标准答案。天长日久,青少年孩子正在成长阶段,他就会老觉得这个社会有很多神神秘秘的东西,这个神秘的东西我永远也摸不着,永远也靠近不了。一部分学生想办法去揣测、迎合。这就造成了他工作以后迎合领导的性格。另一部分学生就放弃了,反正我没这本事,永远也猜不对。这是语文教育中最被讨厌的现象。

当前在学校里,学生对语文是最不感兴趣的。这和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完全违背的。按理说语文应该是最受欢迎的,现在为什么这样?要回头看看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语文教学状况比较好。比如说大家都公认古代比现代好,毛主席时代比现代强,这十几年是相对弱的。我们希望这十几年是前进过程中走过的一段弯路,再过十年八年我们又能重新恢复。我们总结一下,古人是怎么学语文的,那个时候学语文非常简单。没有这么多的ABCD选择题,它是一种整体认知。就是你学了一篇课文,把它熟悉了,首先把里面的字词都解决了,有不明白的就问,老师解释,大家议论。没有不明白的大家就念两遍。这个念很有作用。我们过去说书声琅琅,现在校园里没有念书的声音了,因为考试不考,凡是考试不考的学校都不练。你不念书,这书有什么意思?听不见读书,念书,这语文课有什么意思?比如说,一篇课文“武松打虎”,学生念时,心里就有一种英雄情怀,他就把里面的思想、感情,润物细无声地学到了,不需要老师1234地讲,第一这篇课文反映了武松的英雄主义精神,第二、第三„„让学生背下来。根本就不需要讲,老师领大家念课文就行了,课文里包含什么思想,只要学生不问,老师不一定讲。我们现在是老师不讲也不行,不讲老师就显得没学问。老师通过这个来证明自己有学问,好评职称。如果老师上课什么也不讲,只领着学生念课文,人家就说你不负责任,家长也不放心。其实,老师领着学生摇头晃脑地念课文,是最好的教学。我最拿手的功夫,其实不是讲课,而是朗诵和吟咏,乘法口诀我都能朗诵得让你肝肠寸断!

还有写作文,就写生活中有意思的事,随便写出来就行了,不要去给学生过多的讲怎么写作文。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怎么写。越讲就会把学生的头脑讲得越笨,越讲他就越不会写。到最后,孩子们写出的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人本来是有想象力的,但他一想象你就说他不对,就扼杀了他的想象力。老师总说学生的作文没有联系生活,没有联系实际,何必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呢?要以文章本身作为它的标准,事事都要联系生活实际那不成了框框了吗?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有的孩子一篇作文改了四遍。老师觉得作文会越改越好,但学生却把这个要求当成负担,甚至觉得这对自己是种打击,我的作文不合格,老师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改。有的老师不知道培养、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和尚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文章当然可以改,但什么情况下改?如果说有很多错别字,有很多病句,要改。作文有明显的技术性错误,老师一指出来,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这儿写错了,改过来之后,文章不更好了嘛。这样改的结果是老师、学生都高兴,就达到目的了。

如果老师觉得文章不合老师的意,不合老师的某个软标准,这样的文章老师可以给学生讲,应该怎么写更好,但是,另写一篇可以,不要在这个文章基础上再改。我们看作家写小说,看一个导演拍一个电影,有一些地方我们不赞同,不同意。我们不能要求这个导演重拍一遍,不能要求这个作者重写一篇小说。重新写一遍可能还有新的问题。我们只能希望他在下一次创作中有所超越。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学生写作文,不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改。文章不是数理化习题,数理化做错了,老师指导再做一遍做对了。作文不是。我再强调一遍,语文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语文是一个大全,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纳的一个大全的学科。语文联系着整个人生,语文也可以在人生中学。语文里天然就有生活、有政治,一个语文真正好的孩子,他不可能不爱国,不要单独把爱国主义这一条拿出来,这样会损害你的教学目的。你把课文里的风景讲得很好,人物讲得很好,他自己就会爱这篇文章,所以,要有整体认知。

人在生存中要具备的很多能力,都蕴涵在语文的学习当中。数学学好的孩子就逻辑能力强,而语文呢?它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想象力、理解力,洞察力等等,这些能力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同时得到培养。台湾作家张大春也说过,语文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技术教育,也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审美教育,它是整体生活文化的一个总反映,决定了我们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释我们的生活。

语文学得好,一定对其它学科是有帮助的。比如做数学题,你分析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语法。一道应用题就是一个句子,等于是把这个句子的各个部分分析清楚了,也就是把已知条件弄明白了,已知条件弄明白了也就做出来了。本来学科之间就是相通的。

现在有很多老师,还有一部分家长不太重视语文学习,他们必然要受到报应的。语文学不好,其他什么科都学不好。我给北大数学学院的学生上过课,发现他们的语文都非常好,作文也好。语文好就能理解天地万物,理解各种东西之间复杂的关系。天下哪门东西最复杂?语文最复杂。其他东西都是很简单的。其它东西给你的已知条件恰恰够你做出答案。

当前对学生来说,应试是必须的,你得顺应大趋势,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培养孩子对语文的乐趣。怎么培养乐趣呢?要加强课外阅读,不要跟着老师一篇一篇学课文。我给学生讲座时说:你们一个学期就学20多篇课文,薄薄的一本书,不亏死了吗?一个学期至少得读5本长篇小说。语文书当天上午发的,下午就读完了,以后跟着老师上课凑合凑合就行了。语文还用那么学吗?这是对学生讲。如果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一本语文书,一个月就应该讲完,剩下的时间就该领着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不要以为这样学生成绩就不好,考试成绩一点都坏不了。当一个学生见的太多了,见到任何题目都觉得很熟悉。如果一个学期领着学生读了一遍《史记》,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文言文能难住学生?

对于中学生,我常说,考试不能超纲,但是教学必须超纲。比如奥运会跑100 米的运动员,他平时就跑 100 米吗?他得跑一万米才能保证 100 米跑得好啊,训练的过程是必须超纲的。考试的时候不能出太难的题,人生“求其上,得其中”,平时教学不想超纲、不敢超纲是老师偷懒的借口,或是自己知识水平不够。老师水平不一定都高,但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并不一定事事都能指导学生,老师只要组织学生向高端进军就可以了。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会觉得高考的数学很简单,竞赛题肯定是超纲的。

学好语文其实很容易。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之外,我还是推荐写日记。我说的写日记不是每周交给老师看的日记,写日记是加强人生修养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不光是提高语文能力,人的一切能力都能够在写日记中体现出来,只要能坚持,就会有成效。我小时候,很多同学都写日记,我不知道现在学生为什么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苦的差事,我觉得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写日记,不要交给老师看。你随便写,愿意记叙,愿意抒情,愿意议论,愿意骂人都可以。每天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就写100 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你会发现写日记是会上瘾的。学生不知不觉就发现写作能力提高了,拿写东西不当回事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题目,学生一点都没有畏难情绪,什么都能写。现在的学生怵作文,一到作文课,满脸愁云,就是因为没有写的兴趣。家长送孩子去作文班,给孩子买很多优秀作文选看,却忽略了作文不是学出来的。“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要学好语文,就要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乐观的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第五篇:老师最不希望学生做的十件事

老师最不希望学生做的十件事

1、去办公室穿拖鞋;

2、考试作弊;

3、开会不带笔记本;

4、上课睡觉;

5、开会或者上课迟到;

6、一个问题反复讲还是不明白;

7、没有礼貌,对上级不尊重;

8、不交作业;

9、无故旷课;

10、挂科。

下载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要让学生喜欢,老师自己必须先喜欢”(样例5)

    原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语文特级教师王晓春日前做客由现代教育报、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等六家单位联合组织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话沙龙”活动......

    宝宝最不喜欢九种类型妈妈

    宝宝最不喜欢九种类型妈妈1、“不好玩的妈妈”――让宝宝感觉无聊 宝宝: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

    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5篇

    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 四五——黄妍 “你看看身上怎么这样脏,人家的孩子身上怎么就那么干净!”这不,我刚开始写作业,妈妈又开始无休止地唠叨起来。 我头也不回只顾匆匆忙忙写作业......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说我的高中老师。他教了我整三年,本来我是一个热爱语文的理科渣渣,......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 关爱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

    校长 什么老师学生喜欢.

    特别报道: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是师生关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天的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学生喜欢与否,越来越成为评价一个教师的重要指......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沩山九年制学校陈应强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教育必须从了解人心入手。“只有了解人,才能教育人”。而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就须真诚地做学生......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老师一开始并非我所愿。年少时,有过许多对未来的憧憬。本以为自己可以凭着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英语专业,在繁华的都市,寻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命运最终安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