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
高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
-----以《赤壁赋》的课堂自主学习为例
河北平山实验中学祁彦平
内容摘要:按照新课标要求,以《赤壁赋》的为例,从“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学完干什么”“ 课余干什么”“注意什么”几个方面,探讨课堂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关键词:新课标《赤壁赋》自主学习
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很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的优秀读物,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学习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所以,自主学习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自愿主动的,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感性体悟、放松惬意的无负担的学习方式。
(一)学什么
教师要教会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教师可做如下的指导: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赤壁赋》,教师可结合《考试大纲》先介绍总的教学目标,然后指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设定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完成目标时间、方法。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知识积累,积淀文言语感。2.诵读、背诵课文。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学习难点和重点: 1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在创设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几个层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自主选择。完成目标的方法可根据爱好和需要自定,只要效果最好。
(二)怎么学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1)从打破固定中获得交流亲切感与探讨欲:组员分组而坐:组员为自主组合,但各成绩层次都有。(2)从竞争中获得成就感与进取心:请各组中推荐“高手”诵读抽签确定诵读的课文片段,学生各组研究诵读方法,自主评分;老师巡回加以指导。(3)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感与对课文探知欲:学生诵读时配以优美古典音乐,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4)讲析任务自选,当然老师及布置的任务必须涵盖本课的学习重点,能够完成本文的学习目标。但“自选”可以充分激发深入阅读责任感和内驱力,调动自主学习的兴趣。
2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时间,给学生留下“静思”“梳理”的机会。如《赤壁赋》疏通文意、提取重点和体味作者感情变化、情、景、理交融的特点等环节,学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自选的阅读任务,老师巡回加以指导,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其次,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时间。学生完成自选的任务后,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传播给大家,知识互补,实现
1成果共享。再次,给学生留下质疑讨论释疑时间,本环节可以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手段。最后给学生留下自省的时间:在学习活动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自我反省是自主学习的最佳品质。静学与展示、自省时间可以按1:2:1分配,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自主的“学”已经取代老师的“教”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因此,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才能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课堂的目标。如分析课文环节可由各组长掌握小组推荐最适合人选或根据分工确定主讲人,边讲课边由主讲人即兴提问检测讲课听课效果,让学生们想办法使听课效果更好,应学生最了解学生。对于缺漏或偏颇之处可通过师生质疑讨论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
具体实施方案:
课前:布置预习自学
第一组负责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第二组负责解读文章主旨及诗人思想的变化,第三组负责文章写作手法的鉴赏及情景理相融合的特点。第四、五、六组分别负责第一二段、第三段、第四五段的学习,其中字音字形、重点实虚词、一词多义及文言现象由组长分工安排,第七组负责引导检查课文背诵默写。负责者要把教案及测试题利用课上自学时间或课下写好,交于老师,老师在根据学生的教案写学案具体安排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分组展示交流之一)教学目标:熟悉作者作品及主旨
第一组搜集的作者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第七组引领同学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可诵读课文并展开竞赛于自评,争取熟读成诵。第二组按照高考题型设题,引领大家了解文章主旨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课堂检测要到位。
第二课时(分组展示交流之一)
由第四、五、六组分别负责第一二段、第三段、第四五段的学习,其中重点实虚词、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边讲析边总结边提问,其他学生也可以有质疑。主讲人把重点板书在黑板上。老师课限定讲析
(三)学得怎么样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必须给学生留下充裕的练习消化反省整理时间。课堂检测题可由学生主讲人随教案出好,用于课堂检测评析,老师可针对学生实际出本课的综合试题,来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联系后老师指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四)学完课文干什么
第四课时课文学完进入拓展延伸阶段,可请学生搜集与本课作者相关的学习材料进一步学习。如就苏轼,学生可以找与之相关的诗词《后赤壁赋》《浪淘沙·赤壁怀古》《定**》《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散文余秋雨的《东坡突围》王楚平的《千年黄州赤壁魂》等,抄录语言优美、震撼心灵的精美片段,进一步走近诗人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精神世界。同时进行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的系列学习,还可以以苏轼为话题布置作文。这样既能对诗人进行全方位解读,又能培养语文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五)课余干什么
新课程教学更注重培养文学素养,所以名著阅读、课外延展更显重要,兴趣小组、文学社的建立势在必行。组内社内可定期组织演讲、辩论、作品展示、书法比赛等活动,开辟文学讲座,不断交流思想与写作经验,激发阅读经典名著和优秀读物的兴趣。老师可做顾问,列席学生活动。
(六)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学生主宰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更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所以老师了解学生、课堂设计与精细指导尤为重要,对于学生在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老师要设计具体方案,以尽量避免措手不及。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如摸石头过河,自主学习老话题更需新办法,只有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群策群力,不断改进,才能做到更好。
第二篇: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要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可见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适宜情境,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优化活动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激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一、明确目标,确定自主学习方向
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条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前预习、初读感知等环节,都属于学生自主学习时段,教师要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给出学习要求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向。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力不在同一层面上,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出覆盖性、操作性更强的学习规划,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顺利介入自主学习。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在学生初读阶段给出具体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情节大意及作者;体会文本人物性格特征。学生根据教师目标设计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主学习结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有学生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概括。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描写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熟悉贵族家庭生活。”也有学生说:“文本主要写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其性格特征极为鲜明。林黛玉柔弱、乖巧、谨慎、内敛,王熙凤泼辣、大方、干练、聪慧,贾宝玉单纯、阳光,贾母严肃、刻板、固化。”从学生展示的自主学习成果可以发现,教师给出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方向感很强,很快就解决了相关问题。高中生有自主学习能力,但不能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教师给以明示和要求,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环境之中,学习效果才能鲜明体现出来。
二、创设情境,激活自主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应用意识。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展示生活案例、讲述相关故事、播放视频等信息材料,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情境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选择。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和技巧性,不能追求哗众取宠,也不可选择低级趣味,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引导。学习《琵琶行》时,教师课堂导入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诵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听完录音后,教师让学生仿读,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为提升朗读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作为背景。学生朗读训练的热情很高,教师及时介入学生朗读学习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因为朗读训练比较到位,教师在解读诗歌时,学生大多都能够掌握相关意义,课堂教学进展顺利,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背景音乐下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不仅掌握了诗歌朗读技巧,还对诗歌内涵有了深刻体悟,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三、优化活动,强调自主学习主体
教师有意识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高中生思想具有灵动性,喜欢接受挑战,特别对动手操作性实践活动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读书活动、座谈活动、学习反思、读书笔记、读书角活动、小组讨论、同桌检查、课堂辩论、发动质疑、课堂演绎等,虽然很多活动属于集体互动形式,但都包含自主学习成分,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有重要影响。教学实践活动设计要紧扣文本内容,提升其针对性。在学习《动物游戏之谜》时,教师展开文本解读之前提出一个调查性问题: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动物会游戏,其游戏的方式有哪些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动物常常会自娱自乐,如小猫、小狗都会自己玩。”也有的说:“动物之间会打闹游戏,几只小狗会相互追逐撕咬,小狗也喜欢和人一起玩耍。”还有的提出:“一群野鸭子会在水中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给出总结:动物游戏的方式有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游戏。教师文本解读前展开调查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列举生活见闻,这也是自主学习的实践体现。学生列举生活中动物游戏的情景,说明学生观察意识已经启动,学习思维开始接轨,自主探究已经发动。
第三篇:打造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
打造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
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被极大的功利化,几乎每堂课都以《考试说明》为纲,考什么,就教什么,对考试以外的即使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知识则一概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扮演着“知识传输器”的角色,为了教学业绩而疲于奔命,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成了麻木的“知识接收器”,为了多考分数而奋笔疾书,在课堂内外都不敢稍有懈怠。这种教育违背了“人的教育”的原则,其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同一模式的不善思考的“人才”。
至圣先师孔子在教育弟子时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极力地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黎靖德在《朱子语类》中说:“学者至愤悱时,其心已略略通流。”要达到“略略通流”的境地,必须经过独立地思考与自主地探讨。然而,功利化的教学总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
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人的教育”,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亲近社会,这绝非灌输式的课堂能实现的。而且,只要做好了“人的教育”,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提高,应试自然也就不在话下。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打造自主学习课堂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打造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呢?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
一、改变传统观念,尝试先学后教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只能服从和记录。虽说也有课前预习任务,但基本流于形式。近几年,有些学校大胆地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模式,一改传统的做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让他们处于“愤悱时”,老师再出来“解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闽派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有专家曾说:“会教的老师专教学生未知的,不会教的老师专教学生已知的。”教学生已知的内容,其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微。教学生未知的内容,其课堂看似纠结,实际上充满智慧,师生能够真正乐在其中,同时又训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那么,这里说的“未知”从哪里来呢?就从学生的“先学”中得来。老师只要事先布置学习任务并备好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困难,必定会发现矛盾。有些困难与矛盾是学生经过思考就能自主解决的;而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该拿到课堂上来,老师逐步引导,使这种“未知”变成学生的“已知”。当然,其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二、学生自主备课,体现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应扮演主角,可以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改变以往单一依赖老师讲义的做法,学生也可以参与备课,参与编写教学设计,甚至参与课堂教学。
老师应当先做好备课的示范,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分配时间、反馈与评价等,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信任与认可。自主备课是一种换角色的做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而愉快的体验,能使他们乐于学习。同时,学生若要参与教学,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与同学分享学习体验,这就能使他们越来越善于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过,学生自主备课了,老师是否就无事可做了呢?当然不是,学生自主备课与教学只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要适当控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评析、纠错,提出一些学生未能涉及却很重要的问题,并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解决这些疑问。
三、问题串起课堂,学生自主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释疑解惑。这种“疑惑”从何处得来呢?它可以从学生的“先学”与“自主备课”中得来,但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能从教材中发现的问题不多。那么,老师就该学习孔子“问答式”的教育,精心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求串起课堂,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问题的设置方面,教师要从教材与学情出发,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拓展知识为前提。例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可以设置这些问题:此文中有哪些人物?发生了哪些事件?林冲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林冲明知被诬陷却为何不反抗?你认为文中哪个细节描写得最精彩?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评价与适当的补充,对于不善表达的同学还应循循善诱。可以用追问的方式进行诱导,在问题中隐藏思考的方向。学生若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解决问题,这对于他们而言将会是一种莫大的喜悦,也会使他们变得自信与积极。
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观点总是有一些差异的,但多数人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里所说的“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备课与教学”和“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都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做法,若能长期坚持,定能不偏离语文教育的宗旨,培养出思考与创新型人才。
(张天伟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高级中学 365050)
第四篇:高中语文自主创新学习模式
“高中语文自主创新学习模式”课改实验
——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板块结题报告
一、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当前各国课程改革都重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反视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着“繁、难、偏、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觉完成自主探究、发现质疑、合作交流、总结评价和归纳升华的学习过程”的语文自主学习模式。
(一)、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由自主探究、发现质疑、合作交流、总结评价和归纳升华五个部分组成。
1、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智能得不到培养,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是否能进行自主学习,标志之一就是看他是否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确定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才会有独立的思考、深入的钻研。例如诗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专题进行研究:或诗人的艺术创作风格,或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诗歌的思想内容等。
(2)给学生与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老师常担心自己的教学内容完不成,所以课堂上往往是一言堂,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而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学生既难以消化又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园地,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应该处处不放心,时时不敢放手,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2、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为归宿。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而通过合作交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4、总结评价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的习惯,是衡量他聪慧的指标。”传统教学中大多不重视课后的总结评价,一堂课的结束似乎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完成,殊不知课后的总结评价在知识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最后的环节是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评价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得失。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总结予以补充,同时还要点评学生的表现等。
5、归纳升华
归纳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学到的东西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最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民主。
总结归纳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第二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由学生自己完成。第三种是通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自主学习的三个误区
1、自由化
强调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主动看书,教师没有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更没有检查和反馈,如语文课上学生想读哪篇文章就读哪篇文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上课就是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自由化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课堂热热闹闹,教师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常常被搁置一边。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某次公开课展示时就是如此:教师出示学习《启示的启示》的阅读材料:一只虫子在墙壁上艰难地爬上又跌落,跌落又爬上。有三个学生看到这一情景后,各自发表了不同的感慨,在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虫子不爬怎么办?”教师情急之中,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热闹后得出结论:可以用刺激法、诱饵法、激励法、借助法、选择法、掺取法、等待法让虫子爬起来,于是这节课就这样在快乐中结束。让学生去研究让虫子爬起来的种种办法,就这一节课教学内容而言,已远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没有教学创新的价值可言。这样的课堂能说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吗,这是自由化学习,不是自主学习。
2、讨论化
讨论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讨论,学生各说各的,只要在思考就是自由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由。自主讨论应该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互助性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相互支持与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使合作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讨论,在这里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这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自主讨论。
3、浅层庸俗化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更多地是为了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学习前人或别人的经验,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进行恰当的选择,不要把探究变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形式,一种模式,好像是在完成一个过程,粗略看上去很有创新味,但细细品味又感到缺乏深入的思考,使探究只在表面上作文章,给人
一种浅层庸俗化的感觉。
(三)、处理好自主学习中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自主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的关注,广大学生也深受其益,但是它绝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中好的学习方式,如“启发式”、“尝试法”、“发现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没有过时,如果灵活利用或是借鉴,则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甚至更新,关键是学习方式必须和教学环境相配,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发展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2、处理好学习主体与老师引导的关系。
课堂热闹,学生活跃,只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良好的表现,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关键在还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上我们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学中要设计好问题,自主学习中需要教师设计好核心问题,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要提出有价值且学生认同的问题,研究学习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出研究的问题,这样,在教学的动态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针对不同的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适时点拔,最后达到共识,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
3、处理好探究与基础的关系。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堂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它是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活动中获得的。可见学生的探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自主学习又加深加宽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的全面的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我们只有真正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推行自主学习新模式,才能使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有新的发展,有的新突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哈佛大学校长言)。
二、“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就具体文章而言,“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从整体把握全文。在教师的导引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几个指向明确、能涵盖全文的问题(可以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等角度切入,形式可以是问答式、填充式、选择式等),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读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并提出阅读讨论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再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阅读、讨论中提出的疑点、问题,可在已把所有设计的问题解答完后作处理,如其他同学自荐解答,或讨论后自悟解答。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一步重点研读作准备。
第二步,重点研读。教师根据大纲要求,针对重点段落,按高考阅读题的形式,设计一
些具体的、指向明确的问题,指导学生对这些段落进行仔细的阅读,读后也由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也由小组推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也由教师总结。
第三步,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课文中所涉及的新的基础知识,如语音、成语、文学常识、名言警句等让其分门别类地积累并掌握。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可以提出来供全体同学讨论。
第四步,自己总结。在一篇课文学习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学习体会,内容可为思想方面的感想,也可以是艺术技巧方面的领悟等,篇幅可长可短,形式灵活。附案例1:《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就是在讲,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人真的不能够“貌相”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多媒体出示三幅肖像画),看能不能根据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推测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学生对人物的推测可以是五花八门的,答案不求一致,可请一位学生作答,老师不作总结)
这位同学的回答恰当与否我们姑且不论,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人还是可以部分“貌相”的。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经常运用外貌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外貌描写可以使我们获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感受。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就成功的运用了外貌描写来塑造祥林嫂的形象,通过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来反映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2、透过外貌分析人物形象——祥林嫂及其社会意义
通过外貌描写尤其是外貌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遭遇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三处,请找出来朗读后,思考:
⑴第34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反映了祥林嫂此时所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课文中哪些情节反映出了她的这种社会地位?
明确:从祥林嫂“脸色青黄”和“手脚都壮大”等语句,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长期受剥削压迫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被婆婆强迫卖掉而改嫁(小说的40——64自然段);鲁镇的人们对她丧夫失子的悲剧不予同情,反而给予嘲弄(小说的68——87自然段和103——105自然段);鲁四老爷和鲁四婶因为她是寡妇而歧视她(小说的34自然段、71自然段、107——109自然段、111自然段、19——23自然段):这些都能深刻地说明祥林嫂在他人的眼中像牲口一样,可以被买卖,也是愚弄侮辱的对象,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能够看出劳动妇女这一身份,至于“最底层”则不作要求。而对于社会地位的反映能找多少算多少,不求全面)
⑵第34自然段和第66自然段中均有揭示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的话,这些话揭示出了祥林嫂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什么关系?
明确:“顺着眼”一句揭示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一温顺,使她在一次次的迫害面前显得软弱,一生都顺从封建礼教,不知反抗。(在学生回答了类似的答案后追问:她的性格是温顺软弱的,那么她又为什么拼命地反抗改嫁?)在被婆婆强迫卖掉以后,虽然开始有过“出格”的反抗(这反抗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这种贞洁观念仍然属于封建礼教的东西,实际上这种“反抗”还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最后还是屈服了。在鲁
四老爷的歧视、鲁镇人们的嘲弄面前,她不仅没有给予回击,反而相信柳妈的话力图通过捐门槛来改变悲惨的命运(这实际上又是顺从封建迷信思想),正是这一软弱的性格使她最后走向了灭亡。可以说这种温顺软弱的性格是祥林嫂悲剧的个人原因,是其悲剧的根源之一。(学生应该能够找出“顺着眼”这句话,揭示的性格也应该能粗略的领会出,语言不一定完全一致,可以是类似的词语,如“安分守己”、“软弱”、“逆来顺受”等。至于与悲剧命运的关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求一致)
⑶比较阅读第3、第34、和第66自然段思考:
①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分别揭示了她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初到鲁镇时(34自然段),祥林嫂虽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眼角无泪痕,这表明这时候的祥林嫂人还年轻,还有活力,精神还没受到重创,对生活还抱有希望。(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注意“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一句。学生可能还会回答生活贫困,心情愉快等,也不能判错)
再到鲁镇时(66自然段),祥林嫂“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些表明此时的祥林嫂已经走投无路,精神受到了重创(丧夫失子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学生可能会回答“忧伤”“痛苦”等都应是正确的)
临死之前(3自然段),这时的祥林嫂年纪不过“四十上下”,可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身体方面),“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神态方面,表明祥林嫂的眼睛只是机械地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描写都说明祥林嫂对生活已经绝望,处于极端麻木的精神状态。(学生有可能答“彻底失望”,“反映迟钝”,“痛苦到了极点”等也正确)②透过祥林嫂的外貌变化,思考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明确:祥林嫂的第一次外貌变化的表面原因是被卖改嫁,丧夫失子,根本原因是婆婆背后的封建礼教(在封建制度下,婆婆对媳妇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媳妇必须听从婆婆的支配,这实际上就是封建族权思想);第二次外貌的巨大变化的表面原因是鲁四老爷的歧视(小说的34、71、107——111自然段)和鲁镇人们(如柳妈等人)的嘲弄(小说的80、85——87、98——101自然段),实际情况是作为封建礼教化身的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没有从一而终(尽管是被婆婆强迫的),且又再度守寡而歧视她;而鲁镇的人们也因此冷落嘲弄她,柳妈更用迷信思想来加深她是恐惧(鲁镇的像柳妈一类的人本应同情与他们同处被压迫地位的祥林嫂,可是他们却落井下石,这就更增加了祥林嫂的悲剧性),使她身心均遭受严重的摧残,最后走向毁灭。就这样,婆婆、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的人们构成了伤害祥林嫂的具有浓厚封建氛围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外部原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两次变化的表面原因,但表面原因下的根源可能不容易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
⑷综合前面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思考: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明确:刚才我们透过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和两次外貌变化这个果,去追根溯源,探究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这个因,可以得出结论:祥林嫂的悲剧有其自身的个人原因(软弱的性格和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更有其外在的社会原因(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
鲁四老爷、婆婆与同样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柳妈等鲁镇的人们所构成的具有浓厚封建氛围的社会环境),归根结底其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小说正是通过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下、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摧残与迫害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学生可能根据前面的分析能找出自身和社会的原因,但可能不能进一步的归纳社会意义,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3、课外演练
前面我们透过祥林嫂的外貌分析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摘自《红楼梦》的三段外貌描写,请选择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具体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出示多媒体投影,由学生分析)
①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明确:这一处外貌描写运用了五个对偶句,抓住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特征。(学生还可能答出“温柔”、“娇美”、“聪明”等都可以,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②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系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颈上带赤金盘螭璎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撒花翡翠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明确:从王熙凤的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方面,极力地铺陈,描写她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除了显示其贵族少奶奶的身份,还暗示其贪婪和俗气的品性。“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又揭示了王熙凤美丽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诈。“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又表露出王熙凤表面上似乎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实际上隐含着可怕的威势,她极有心机,极善做作。这段外貌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王熙凤虚伪、奸诈、阴险、贪婪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只要能根据文中的外貌进行分析就可以)
③薛宝钗(可与王熙凤的外貌作对比来分析)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穿着水绿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安分随时,自云藏愚守拙„„
第五篇:自主学习实施计划
七年级数学五步教学之自主学习实施计划
蓝燕
在学校课改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也在感悟,也在思考自己的如何落实高校课堂教学。课堂既是知识学习的主阵地又是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教师不应该把知识机械地“一瓢一瓢”的舀到学生的“桶”里。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课,没有活动,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索来完成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从以下步骤入手。
(一)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要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高度活跃的思维,激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可通过创设新奇、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得以解决。学生感到了“趣”和“挑战性”。从而由“趣”生“疑”,由“疑”至“思”,由“思”得“学”。
教师只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就能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我要学习”的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环节二:师生平等探索
自主学习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将表达机会留给学生,将结论发现过程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快乐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手段值得推广,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故意地弄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教师假装“坚持错误”,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大胆争辩,据理力争,教师放下架子,终于“认输”,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师生在平等的争论中,既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体现,其中的论证过程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的果实。
(三)环节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活动下,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略加引导,让学生类比探索过程,自主地去演算、探求、发现结论。把四个研究目标分给四个学习合作组,各组完成相应目标后再派代表相互交流,发表观点,形成共识。
(四)环节四:自我评价与成果巩固
教师在发现学生自主研究的成果基本形成以后,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的结论或成果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发现是否充分合理,问题解决是否最优化,有何意义等等。也可以对某一位学生或某一个研究组的成果让另一位学生或另一个研究组作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或交互评价中主体意识、综合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对于成果的巩固,同样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然,教师在环节三与环节四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把自己从学生中脱离出去,应该和学生共同的参与探究。最重要的是,还要在学生自主创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激励。只有教师不断地给予激励,才能使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从因为创设情景得到调动到因为成功激励得到巩固。
(五)环节五: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
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它的效果虽不能发挥到最佳,但教师仍要重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设问、质疑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容易形成新创造所需的条件。给新的自主创造注入鲜活的动力,这也是更高阶段新知学习的起点。的确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要提醒学生对旧知识加以延伸拓展,自主地再发现问题,为下阶段的“自主创造”埋下伏笔,从而尽量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的教”的至高教学境界。
具体措施如下作为突破口: 1.“强化备课,学案导学”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掌握的知识,印出来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时有纲可循,课上学生展示自学情况,教师和学生一块研究学案上学生没能掌握的内容。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和当堂达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2、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抓好上课关,以“学案导学”引领,实行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形为,强化能力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抓好学生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重视方法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3
重合作,强小组交流
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定要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4.重课堂生活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特别是生活情境的创设 要与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理解掌握各种数学能力。
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图来理清课本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