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健康是每个正常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心理健康更是健康的重要内涵。对于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我们教育工作者则是格外关注。日常教学中每每看到一些学生因心理不健康或人格障碍做出违纪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总有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呢?作为班主任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现在的学生们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健康。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前,我首先要找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作为农村中学,外界因素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1.一些辍学在家的未成年人,将不良习气传染给中学生。2.当代中学生,缺少意志和毅力,经不起种种诱惑,学抽烟学喝酒。一次早饭后一名男生在宿舍抽烟,因怕检查发现把烟藏在被子里,险些酿成大祸。3.一些社会混混拦路截钱,对学生进行人身威胁。4.网吧及游戏厅更是让学生走火入魔.例如我们班的李某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夜不归宿,其父母劝阻毫无效果最终失学。社会因素久而久之给学生的心理造成障碍。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另一因素是家庭环境及早期教育。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亲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双亲关系
方面较为突出。父母双亡或单亲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学生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麻烦,如对未来的担心,孤独悲伤等消极情绪时常会出现,影响孩子的学习。
2.父母的教育思想、教养态度及教养方式
在计划生育推动下,现在就读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有忙于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照顾,爷爷奶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手中宝,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唯恐孩子出现纰漏。这也逐渐养成了孩子娇纵的个性,爷爷奶奶一出现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又哭又闹,甚至打骂。这不仅降低了长辈的威严,对于孩子将来成长也是百害而无利。还有一些父母对子女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忽视对子女精神需要的满足及独立性。
3、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差异过大。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任何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甚至苛刻。比如孩子考了百分,本来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想得到表扬,结果父母看完试卷不但没有表扬,反而挑剔试卷这么简单,字写得不够端正,有几个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好,下次继续保持。可想而知,如果这孩子没有得满分回家,那么面对他的将又会是什么。这样做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几乎没要求,认为认识几个字就行,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再说自己没读过书,也照样挣大钱。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进取心呢?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诸多原因,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做教师的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找合适的途径,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引上正轨道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着想,教学之余我也尝试一些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在体育课中渗透心理辅导
人都喜欢轻松,在轻松的环境中,可以放下心中的防御,在一定的时候也会流露出真实情感,身体各部位也会更加自如、活跃。特别是在体育课上,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建立积极信号,教育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面对困难藐视它,要勇往直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合作意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关爱学生,不失时机引导学生,要让学生心理上放弃低阻情绪,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训练提高,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主动性。
2.个别心理辅导
针对个别学生而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如早恋问题。由于他们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心理病态反映——常常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下降。我校16岁的中学生张某就是一例,我找到他进行谈心,帮他认清自己的行为属正常表现,告诉他要把这种痛苦化作动力,争取优异的成绩,他听取了建议人也变得活跃了。
3.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关系生活。所以教师
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去参与,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研究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多用鼓励,激发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优点,继续努力向上争取。在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失败、成就感、喜悦、耐心、信心、希望等等,更为将来储备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当然,还有部分学困生也是要关注的对象,不仅在学习上要多帮助他们,更要帮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引导他们排除困难,树立信心。
总之,心理辅导是一项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掌握一些技术并创造性的运用,让中学生能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对中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
对中学生“早恋”的心理辅导
[引入]同学们跨进了中学的校园就意味着进入了或即将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身体发育发生着巨大变化,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增强,社会交往逐渐增多,男女同学间的相互吸引和彼此需要增加,因此在这个时期,同学们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困惑: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而不产生早恋行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早恋行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提纲
1、什么是早恋?
2、早恋的一般成因;
3、早恋的危害:
4、早恋的预防措施。
角色扮演高一男生同学学习成绩突然急剧下降;上课和与人说话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走神”现象;经常单独与同班一女生说话、约会;而且就连上课都经常传写纸条,纸条上都是一些心形的“现在你还好吗?”“真的好想你”“中午12点老地方不见不散”等等话语;显得对对方有强烈的感情依恋,见不到对方就产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班主任观察到这个现象后,就及时地分别找了这两位同学进行思想工作。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两位同学为什么被班主任找来做思想工作?
2、你是否希望这两个同学继续这样下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这两位同学的行为是早恋行为。
青春期的同学们在与异性相处时内心常常是躁动不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棵树要经过风雨的洗礼,要经受严寒、酷暑的考验,要忍受干旱的煎熬,只有这样它才能根深叶茂。一个人的成长就如同一棵树的成长一样,有来自外在的考验,也有来自内心的考验。
从人的内心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三颗心:兽心、人心、魔心。兽心就是一个人来自于动物本能的需求,动物与人的区分是动物没有羞恶之心,动物没有也不可能用理智来克制自己,而一个人却有羞恶之心。人之所以为人,是人在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同时明白了许多道理从而不断地变得成熟起来。人还要常常和自己不切实际的欲望作斗争,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就是一个的魔心,不断地与魔心作斗争,人就会变得高尚。早恋的人就是人心屈从于兽心的一个表现。
不管老师家长担心也罢,劝解也罢,阻挠也罢,早恋会不知不觉在少男少女身上发生。同学们害怕也罢,惶恐也罢,焦虑也罢,情感的种子会自己悄悄发芽。早恋是美丽的,然而一定代表错误吗?是不是一开始我们就错了?--我们戴着有色眼镜,把正常的异性交往看作了令人惶恐的早恋。所以我们有必要区分一下早恋和正常的异性交往之间的差别,打个比喻就是情人与红颜知己的区别。
何为早恋
早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对我们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生活都将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生理的冲动,不能因为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放纵它。而应正确的处理好和异性同学间的关系。高中生异性间的欣赏、吸引,如洁白的云,它是美好的、纯洁的,但不应该酿成雨。
年龄不是唯一区分早恋的标准,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恋爱”都会是刻骨铭心、一生难忘的,但在我们工作、经济收入、家庭、双方心理素质等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恋爱,随之而来的是内心充满了矛盾。来自自身、家长、学校、社会的各种因素,早恋关系必然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以上这些,就称
之为“早恋”。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从而使情绪易于波动,活动能力增强,人格独立要求增加,同时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而非是“早恋”。
从相恋到相处,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的为数不多,大多数的是留下感伤的回忆。因为当他们不满足于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传递感情,憧憬爱情的甜蜜的时候,面对面的朝夕相处却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收入不能支撑两个人的生活,特别是还没有经济来源的年轻人。父母是我们永远的后盾,他们会倾其所有支持我们,但你要面对更多的责任,你是否想到父母在心里增加更大的压力。父母年老后的除了需要你的照顾,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应付医疗等突发事件。花前月下,高标准消费生活,你为父母又付出了多少?你打算怎样安置年老的父母呢?各种问题的出现,心理素质不成熟的我们会做出如何的应对,手忙脚乱,疲于奔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拿什么给你的爱情,最终结果是不欢而散相互怨恨。年轻的朋友们,当你面对突如而来的爱情,你要想一想能不能承担起这份责任,有没有实力走到最后,不要过早的让爱情夭折。
另外,从心理角度看,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活动是有益无害的。在学习、游戏、旅游、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很多中学生在异性面前都会有一种异样的心理感受,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与兴奋,而且特别愿意在此时表现出自己的长处。有的女生说:“我觉得男生心胸开阔,和他们在一起时我的心情也开朗了。”有些男生讲:“也不知为什么,比赛时如果有女生在场观看,我们男生就跑得特别卖力。”其实,这些都说明了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由于男女同学各自特点不同,男生往往比较刚强、勇敢、不畏艰难、更具独立性,而女性则更具细腻、温柔、严谨、韧性等特点,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促使双方互补,对他们的性格发展和智力发育都有益处。
有人说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才变得更加刚强,此话不无道理。异性的相互吸引会使彼此产生更加完善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给双方造成一个发展各自优点的最佳环境。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受到异性注目和欢迎的人,为此他们会尽力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环境,是克服自身缺点及弱点的好机会。
二、早恋的起因
社会学家认为,早恋不能单纯归于现代少女性生理早熟(与40年前相比大致提前2年左右)的原因,应从社会、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探求少男少女早恋的心理原因,并指出其危害,才能找到防治早恋的对策。
1、生理上的早恋与心理上的好奇心。
青少年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为性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开始想到自己长成了大人,而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和相吸引等心理,但这种朦胧的性心态,往往因年幼无知,鉴别力不强,情感也极不稳定。
2、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庭不和、父母吵架、离异、分居、再婚、孩子生活在与单亲、继父母及祖父母家庭,过早失去欢乐、亲情,缺少温暖,孤独、彷惶,一旦有异性交往,便容易倾注痴情发展为早恋。家庭成员有婚外恋,也可能为孩子效法,从而误入早恋歧途。
3、不良信息污染。
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既快又内容广泛。有关恋爱的影视、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观念也不断冲击着少女情窦初开的情怀。当幼稚的思想受到污染,春心早早萌动,就可能对恋爱抱着较为开放而缺乏责任感的态度。
4、教育的疏漏。
有的学校或家长注重高分数和升学率,忽视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放任自流;教育方法存在不足,对孩子期望过高正面启发鼓励引导少,感情交流少,使师生与学生、父母与子女间日渐加深隔阂,这也可能使少女早恋而不能自拔。
三、早恋的危害
早恋本身是纯洁的,是像青年人恋爱一样是没有对与错的。早恋有没有危害,就看你怎么利用。你可以两个人一起堕落,也可以两个人一起进取,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面对异性,要充分明白责任和义务的含义,不要作出在这个年龄段无法承担的事情。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坏处,也没有绝对的好处,全靠你自己如何去对待它。
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
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化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早恋的类型
第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化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第二种是逆反型。有些学生的“恋爱”,是被某些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硬逼出来的。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俩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
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某些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第四是寄托型。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是成熟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但整体来说,早恋的现象对学生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苹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谈情说爱,彼此情意绵绵,心辕意马,怎么能将功课学好?中学生学的课程大多是基础课,学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的知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呢?
2、感情冲动,种下苦果。通常,恋爱和性爱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少男少女堕人爱河以后,成天单独在一起,他们或成双成对外出郊游,或自由自在地进出影视厅,爱的镜头会成为他们关注和模仿的焦点,尤其是影视中男女亲吻、搂抱等动作,会激发少男少女们的感情冲动。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而发生性行为。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性行为便由此开始。但是由于现有的青春期教育开展得较迟,或者缺乏时代性,少男少女对于性爱的知识多由一些不正规的途径获得,从而导致他们的性知识匮乏,而且多存在误区。例如,有的学生在生理课上会说,“喝可乐可以避孕”等错误的观念。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未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期的性行为会使青少年沉洒于性快感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浪漫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性行为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由于少女的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性行为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无颜向老师及家长交待,便装病偷偷到远离家的医院去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因性交不洁而感染了性病;有的少女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面前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早恋的结果,往往是少女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3、涣散意志,影响风气。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另外,早恋的男女学生热衷于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为避人耳目,他们常我一些没有熟人、僻静的曲径幽巷,与恋人相依相假,讨厌别人的干扰。长此以往,这种二人世界会逐渐脱离大众,他们也很少与班级多数同学
正常交往,与集体和同学逐步形成隔阂,把自己推到孤立的位置上去。
4、恋情极不稳定。青春期少男少女谈恋爱,可以说都是在身心都不很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青少年没有经济基础,其经济来源多半寄托于父母。因此,这种爱没有什么牢固的根基,是很容易中途天折的。他们初入情网时往往信哲旦旦,甚至山盟海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由中学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真的成熟起来,并确立了各自的世界观,有了新的择偶标准。过去曾经倾心挚爱的人,可能因为性格的变化,志趣爱好的不同而难以结合。到那时,他们回顾旧时的一段经历,会觉得似乎是一场游戏。有人作过追踪调查发现,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中学时代相互热的人,最后能组成家庭的并不多。为这种最终苦果多于甜果的“爱”,而耗去大量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未免太可惜了。青少年朋友确实要仔仔细细地观察和体会这一事实。
四、如何克服早恋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 发生于18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 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到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有特长等,往往都会使他(她)们产生倾慕之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 自已,便会走进情感误区,产生早恋。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青少年要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 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5)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女性保护自己办法
1﹒不接受任何人给妳的饮料
去应征工作,到陌生的场合或不熟的人家做客,不要喝别人倒好的饮料。要喝,也喝还没开封、自己亲手打开的饮料。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牺牲自己的安全。
2﹒一定要自己打开饮料
在PUB,绝对不要接受人家请妳、拿给妳或帮妳开的饮料,即使那是女孩子,或是妳认识的人。如果是向吧台买饮料,也该看着工作人员为妳打开,倒入杯中,并且亲自递到你手中。
3﹒尽可能点有盖密封的饮料
用广口玻璃杯装的调酒是最好下手的饮料,如果被下药也最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有盖子的瓶装矿泉水是最好的选择,汽水和果汁其次,最好不要点含酒精的饮料。
4﹒特别小心朋友的朋友
利用强奸药片得逞的强暴案,最常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或许妳以为和一大群人一起出去,妳就是安全的,但在许多案例中,加害者都是和一群人一起下手。所以,当你和一群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出去,事实上是妳最该小心的时候,因为熟悉的人容易使妳放松戒心,而许多犯罪正是在被害人放松戒备的时候得逞。
5﹒对熟朋友或女孩子也不能掉以轻心
台湾曾出现过熟人和女性共犯涉入的FM2强暴案,利用熟朋友或女孩子下药可以降低对方戒心,并且容易得手,因此对于朋友和女孩子拿来的料也不可以接受。朋友的朋友是最容易得手的人。对于不知道对方家庭地址的朋友,不管见过多少次,不管有多熟悉,不管有多称兄道弟或好姐妹的,都不能轻信。
6﹒不要叫妳的朋友帮妳看饮料
妳的朋友可能会分心,会被转移注意力,会忘记,或者她(他)根本不像妳想象中那么值得信任。自己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三)女孩性保护的十条忠告:不可害羞和胆怯
孩子尤其是女孩,也会遭受性侵害。据调查,在强奸案中,侵害对象主要是25岁以下的女性,而14岁以下的幼女亦占相当比例,所以教育孩子注意性保护已刻不容缓。为此,有识之士提出如下十条忠告:
(1)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性侵犯和受到性侵犯怎么办,使孩子懂得,自己的身体任何人都无权抚摸或伤害,受到侵犯应向信赖的成年人和警察求助。
(2)孩子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
(3)晚上女孩外出时,应结伴而行。衣着不可过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
(4)女孩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叮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叫。
(5)女孩外出,随时与家长联系,未得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
(6)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
(7)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拒绝男士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其图谋不轨。
(8)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也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9)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觉得屋里有响声,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
(10)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人生需要精心设计,该现在努力的不要留给未来,该将来完成的不要提前到现在。人生的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本末倒置,遗患无穷。
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
1、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例子一:
小忠是性格内向的初一男生,第二学期以来,就对同班一女生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每天学习心不在焉,目光不受控制的追逐她的身影,不管她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能感受她的存在。在他心目中,那女孩就是“女神”,而且不可遏制地妒忌与她接近的那些人。为此,心神恍惚,成绩急转直下。他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提问:
你认为小忠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困境呢? 例子二:
小双是初二的中学生,她学习成绩好,是个聪明温柔、招人喜欢的女孩子。一次下雨路滑,她不小心扭伤了脚。隔壁班的男生小枫刚好路过,将小双送到医务室上药,下课后,小枫又到教室帮小双拿书包并陪她回家。一路上,他们谈到流行歌曲、电视剧,又谈学习、谈班里的事。最后竟谈到自己将来的打算;他们感到非常愉快,一种未尝经验的热流在心中冲撞,分手时竟有些舍不得。他们成了最亲密的伙伴,上学一块儿来,放学一块儿走。时间长了,同学们说:“小雪和风好上了。”也有人和他们开起玩笑,可他们并不理会,小雪只是撇撇嘴:“庸俗!”
你认为他们之间的交往又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例子三:
我是一个班长,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对班里的事很关心,性格开朗,同学们很喜欢我。没想到我们班一个女生连着给写了两封求爱信。第一封主要说她的感情,我虽诧异,但并没在意。心想主要我置之不理,她就会知难而退。不料,第二封信她又约我周末在某处等候,搞到我不知所措。我根本不想在求学阶段考虑这个问题,但又不知怎样做才不致伤害她。
这位苦恼的班长应该怎样做?请你为他出出主意。寄语
爱需要学习、爱需要能力不是所有人都会的。与其匆匆步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
2011年3月14日
第三篇: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居多,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姑姑、姨妈等亲戚照理,有的甚至是几姊妹在家中相互照管。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这部分可怜的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和关爱,心里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些障碍,特别是一个个的留守儿童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遇到一些麻烦事时,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就更大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关爱班上的每一位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那么,我们应该对班上的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
一、多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其在家的情况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在家的一切情况,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让他们认识到有老师在关爱着他们,从而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爱的温暖。只有家庭、学校积极的配合起来,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对他们进行管教,从而才会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我想,只有善于和他们交流、进行心灵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倍感亲情,这样,他们这才会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耐心地把爱播撒在留守儿童心灵深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的是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留心、关注他们情绪、思想的变化,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给予心灵的向导。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我们用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相信我们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里,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亲切、温暖。
三、留心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机
在我们的身边,大部分留守儿童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自卑、敏感、脆弱、脾气暴躁,另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由于经济比较宽裕一些,他们心里总是想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幸福,所以就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自己孩子买上了手机,这部分孩子因得到监护人的娇宠溺爱,于是就导致了他们用钱撒手,渐渐地养成了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所以他们有时很自私、孤僻、蛮横。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课讲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讲一讲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艰苦和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找钱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不爱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宽裕。然而,因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所以这部分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更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了“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常常留心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开展心理资询活动
平时积极开展心理资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少走弯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鼓励、组织这部分留守儿童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
第四篇:如何对毕业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如何对毕业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取决于实力、考试技能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越是临近中考,心理素质就越重要,它变成了影响中考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心理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专家研究表明,一个心理状态好的考生成绩可以提高 60 分至 100 分,反之则会降低 50 分左右。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对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如何对毕业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本人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毕业生的考前心理辅导在前期要有针对性。
考前焦虑的出现是每个学生的正常表现,老师刚开始面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时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在教室公开进行指导,否则会引起更多的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我们正确的做法是进行个别辅导,让这些学生的考前焦虑消于静态中。
2、考前心理辅导一定要互动、有操作性。
考前心理辅导一般不需要讲太多的专业知识,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学生的考前心理调节要进行一定的训练,让他们切实掌握,以便在考前和考中运用。同时,讲课中要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提问,增强针对性,解决个性化的问题。
3、考前心理辅导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多举成功的例子,多举正面的榜样,尽可能少讲或不讲失败的案例,以便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鼓舞起学生们的斗志。不要只讲减压、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应告诉学生有一定的压力,适度的焦虑是可以提高其考试成绩的。应多教给一些促使其正常发挥甚或超常发挥的良策。
4、考前心理辅导要给家长一些指导。
针对考生在考前因时间紧、压力大而导致的长期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要指导家长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心理辅导。
(1)饮食减压法
指导学生家长科学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如让考生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尽量少量多餐。
(2)运动减压法
科学地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休息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
(3)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基础较差的考生树立信心、中等生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战胜焦虑、优秀生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让学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何对毕业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杨营一中
王书昌
第五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还是未成年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教师是学生心灵辅导的最好朋友,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辅导。
一、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并形成健全人格;相反,身心不健康有碍才能的发挥、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心理辅导与咨询既必要又重要。近年来,由于某种心理障碍所导致的中学生杀父母、杀老师和自杀案件有上升趋势,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如果事先能够有所发现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许多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一个个血的案例警示我们,重视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重视要做的工作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是重视心理辅导与咨询而不热爱学生是做不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对于中学生来说,随着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轻易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别人。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再时时处处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即使有心理困惑,也不会讲给老师听的。因此,要想做好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班主任必须要热爱学生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也才有可能搞清学生存在什么心理障碍并对“症”下药。
三、继续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做好必要知识储备。
教师一般都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但要做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现在电视台、互联网和杂志上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很多,为老师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知识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四、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一)、采取谈心方式
学生有什么心理障碍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在言谈举止上有所表现。班主任如果善于观察学生就不难发现他们心理上的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学生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困惑后,班主任不一定要马上找他们谈。可以再从别的同学那里侧面了解一些情况,以便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这样做可以使后面的心理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完成观察和了解学生后,班主任就应该寻找机会和学生面对面谈心,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只要班主任能象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并讲究谈话策略,完全可以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话,对学生进行比较自然的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另外,现在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谈心。
(二)、采取集体辅导方式
班主任可以考虑利用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讲座或让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如:“男女同学如何正确交往”、“如何学会放松”、“如何面对挫折”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话题可以由班主任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也可让学生自己确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一定会很感兴趣。
(三)、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学生有心理障碍时,如果不给机会,他们可能不会对别人讲而压在心里。但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他们也许就会对别人讲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不定期地做下面两种工作:1.让学生直接写出他们的心理困惑交给老师;2.让学生书面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某些心理测试题并从中分析判断学生心理状态。当然,为了让学生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班主任要鼓励他们说实话。针对学生在书面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四)、采取心理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工作不一定只能由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去做,班主任只要平时重视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完全可以利用和学生平时接触机会多的优势鼓励学生心理有困惑时主动找班主任咨询。我想,只要班主任能关心爱护学生并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大部分学生心理有困惑时会主动找班主任咨询的。采取这种方法,因为是学生主动找老师,他们会更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
(五)、班主任做好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注意事项。
1.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告诉学生咨询过程中你们的关系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多说实话。
2.个别咨询必须在两人之间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求助者易于降低其防范心理,容易谈出其内心深处的想法。
3.严格为咨询学生保密。来访学生在咨询中谈到的个人问题与看法,不经本人同意,不应透露和扩散给任何人。
4.要注意交流策略。方式对不对,策略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能否正常和有效进行。
5.要学会换位思考和倾听。由于知识经验和阅历不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一定要善于换位思考而不能一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至于倾听,可以说:“没有好的倾听就没有好的心理辅导。”
总之,要做好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既需要班主任热爱、关心学生,又需要讲究策略;既需要班主任具备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无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有多难,作为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的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为学生健康成长解惑,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