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

时间:2019-05-15 14:5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

本人从初出茅庐,经验尚浅,因此只能从以下两方面说说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这两个方面分别是:理论学习中的理解与教学活动应用中的体会。

一、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理解。

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换句话说,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处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在教学活动应用中的体会。

理论虽好,实践到现实当中碰到了许多困难,有时有解,有的半解或无解。

1、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求教师积极幵展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角色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心中想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但在课堂上却很难做到。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效果并没心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没有完全转换。

为什么没法完全转换?

从大的方面讲,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以及激励方式并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学方面)做多做少,(教师)教好教坏,(教师)收获也不增不减;绩效工资也只是一种在平均主义基础上的额外关照。从小的方面讲,学校的英语科组不是一个team,都是各干各的,这对教师的“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在搜集教学所需素材,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安排,整编针对性的课堂及课后练习,以及对练习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方面。再从细处讲,就到学生手头上的练习册了。因为教师不能选择练习册,学校发什么我们就用什么,不适用也就那一本了!这也是一个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是单向的。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报据自已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

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亨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所以,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面对大班教学,我们实际执行的管理是:纪律第一,教学次之。其实这与有效性教学是相背的——我们也很无奈,因为教师不仅要管住学生,还得赶进度呢。

3、理论要求,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因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索。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愔,并从学习中获得兴趣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歩之上。

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时,往往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公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对自己亲近的老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作无穷无尽的力量。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收获胜利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理论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促成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的策略。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当然了,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这是策略的层面,需要对教材及教学有整体的把握,也需要对学生有充分地理解认识,我目前是很难企及的了。为了要求向这一要求更加靠近,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好以下儿点:

第一,认真备课,精心处理教材,设计好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向并非唯一依据,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介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促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在“巳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规象去解释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爱好。

第三,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点滴进歩。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尤其要尊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

第四,展示教师的魅力。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山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得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休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理论学习之初,就使我不断地关注和思考,我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尽一切努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第二篇: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以上课堂的实质只是知识的灌输,其表现是课堂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遗忘。这里没有对智慧的刺激,没有对道德、审美的体验,没有对生活的感悟,课堂变得机械、沉闷,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缺乏意义的呈现。说得更严重些,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如同产品的加工,课堂是加工厂,学生就是有待加工和塑造的产品。课堂不再是人的活动的场所,不再是养育人的乐园,而是成为了人的“鸟笼”。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有“四性”: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1.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

因此,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面发展”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有效课堂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使知识及其理解和掌握从属服务于发展。发展是什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的走向: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2.有效课堂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人总是生活中的人,离开人的生活去谈人的培育,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换言之,教育对象在此时此地的教育中便没有被当人看待。

对于有效课堂的生活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3.有效课堂的生命性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有效课堂可以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应当是教育最真切的意义和使命。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有效课堂的反思性

“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对有效课堂的反思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而是要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等。

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构建有效课堂,一定要全面确立学生主体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角,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老师不要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要以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也就是,尊重学情、因学定教;二要有效组织,根据学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根要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三要提升评价效度。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研究把握考试评价改革方向,学会编制个性作业和试题,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和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从学生层面上看,有效教学应该让他们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知识、思维、情感三维统整的教学目标(当然三维目

识整体教学中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平衡。

五、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习注意 2.交待教学目标 3.复习相关旧知 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 7.给予信息反馈 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9.强化保持与迁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将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大步骤:1.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 2.导入——复习/提示回忆/补缺 3.展开——呈现/编码/练习/反馈 4.调整——补救/补充 5.结束——小结/照应/提示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它将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某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中心说”和“生成性课堂”观念的影响下。预设教学目标的做法受到了质疑。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其中之一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定制教学目标。因此,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2.有效课堂教学应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它的选择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适切性的原则。

3.有效课堂教学应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

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学习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国内的学者有实验研究揭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能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4.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指教师能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进程的时效性。它包括预防性的管理与应对性的管理。

5.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

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6.有效课堂教学应满足好课的基本条件

所谓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的课。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生成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需要我们高质量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常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这样更有效的教学?”

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的基础上更智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给教师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全然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变得茫然:该怎么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参加唐山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认识了新课程,决心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要求,课程管理。下面将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体会。I.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以上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习山东省茬平县杜朗口中学的经验,作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II.新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面对过去名目繁多的课程,又何谈减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传统科目占据了较大比重,与日本、韩国的课程计划比较,语文、数学、社会等科目比重高于日、韩两国,而科学、体育与健康则低于这两个国家。新课程计划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降至20%-22%,将数学由原来的16%降至13%-15%,将下调后积累起来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课程和地方课程。我们要学习南京东庐中学的经验,采取“学教案一体化”,一张“讲学稿”取代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学生课下的作业就是预习此“讲学稿”,找出问题,教师上课主要是解答问题,点拨学生不会的问题。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精心备课、精留作业,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直接的方法。

III.新课程内容: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有的教材只适合于不到1/3的好学生使用,2/3的学生感到难。教材在年级之间跨度过大,低年级教材中知识点太多而造成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在不少地方都存在。据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外甥女,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一道难题,先是问爸爸,结果作博导的爸爸半个小时也没做出来,再去问爷爷,做院士的爷爷10分钟才做出来。小学三年级,有必要把教材编成那么难吗!一位美国留学的朋友说,国内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天老师就说,你可以回去了,因为你已经念到初中的程度了。乍一听,我们还有几分骄傲,仔细一想,其实是把孩子晚餐的食物提到早餐来吃,使其消化不良,还以为很爱他,这不是违背教育和发展规律的吗?

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着要精选课程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课程标准中要注重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IV.新课程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总地来说,概括为八个字:实践、参与、互动、合作。

新课称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掌握这一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特征。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体验性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问题性 现代学习方式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V.新课程评价:新的课程评价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的课程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偏重定量和结果而轻视定性和过程,评价

维度上偏重知识和智性而轻视情意要素,评价功能上偏重甄别和选拔而轻视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上往往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即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所产生的评价结果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新课程评价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两个向度上作出了根本性的调整。就教师而言,要求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评价的参与,都是为了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学生而言,教师对其评价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结果,而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以高昂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生生、和谐互动,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员,家长的代言人,学生心理的咨询师。总而言之,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多种社会角色,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情境下对我们教师的不同要求。

新 课 程 体 会

许晓妮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理念之后首先让我明白:要求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我们学校的教学研讨工作做得特别到位,特别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受益匪浅。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智慧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孙威巍

第四篇:浅谈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浅谈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呢?从兴趣的激发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体现有趣的数学;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生活的数学;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的数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思考的数学.【关键词】 有趣;生活;活动;探究;思考;愉快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呢?通过近几年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有趣――从兴趣的激发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体现有趣的数学

我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老人在“中国少年数学论坛”开幕式上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只有“数学好玩”四个字.数学家的话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有位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老师也笑着关掉收音机,说:“哪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人人举手,都要求讲,老师指名让一名学生讲,他站起来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名同学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老师就问,为什么不讲了?这名学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重复说这几句话.老师接着说:“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样引入新课,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二、活动――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体现活动的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把抽象的结论演变成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可能性”,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每位成员从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并记录颜色(每组袋中球的数量和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活动发现数学问题:为什么每组摸出的球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猜测和球的数量与颜色有关,随后他们把各种情况分为“只摸到一种颜色的球”和“摸到两种颜色的球”两类研究,学生们推理验证发现:袋中只有某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就一定是这种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如果既有这种颜色的球,又有那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就可能是这种颜色的球,也可能是那种颜色的球.在摸球活动中,学生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了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三、探究――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的数学

四、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思考的数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时,“直线是无限长”这一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难点,在初步认识了直线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比较两条直线的长短(多媒体演示),学生认为第二条直线长,我幽默地说:“第一条直线可不服气了.”将第一条直线向两端分别延长了一些,这时学生又认为第一条直线长,我接着说:“第二条直线也不服气了,它也向两边分别延长了一些.”让学生再次比较,这时学生似有所悟,思考着,议论着„„“哎!不好比,无法比„„”这时,我紧紧抓住时机,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好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直线是无限长的,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无法比较两条直线的长短.”在质疑问难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思考的火花不断闪烁.五、愉快――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对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现愉快的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紧密相关.因此,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老师要多用“你讲得真好!”“你真爱动脑筋!”“你真行!”等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以保持他们的成功者心态.原来数学学习是这么愉快的事情,又何乐而不学呢?

总之,我们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趣的、生活的、活动的、探究的、思考的、愉快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学生才能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第五篇: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小学:王纯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脑、手三个感官系统并重参与,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效持久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要活用教材,让学生感悟数学美;注重因材施教;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以达到实施新课改,体现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体会

【正文】:学生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从内心深处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知识的学习。设计这样引入: “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学生都一一作答。老师不仅不慢地又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抢着说:“半个”。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在这里,老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新颖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又如在教《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当学生学完圆的特征后,师问:“你们知道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吗?”、“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物品运用到圆?”、“学习了圆的特征后你想利用圆来做什么?”、“你认为圆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探究性学习增添新鲜血液。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的机会。

独立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

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不同的学生也无法代替别人的思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做数学”的活动,才能“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来。如在教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出示了例题“25+46=?”,书上有计算方法,一般老师总是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大家常用的,但我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去探索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探索,说出了各种想法:25+40=65,65+6=71;25+6=31,31+40=71;20+40=60,5+6=11,60+11=71;20+46=66,66+5=71等等,这样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便成了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学生“做数学”,独立探究,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合作探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开展合作探究,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合作对学生而言,是心态的开放,是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让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与同伴共同努力,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思维活跃。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次合作:小朋友过生日,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组的糖果数量可能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 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老师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能力。

三、把教材用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美。

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做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性,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一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开放性,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 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中,教师要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课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五、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儿童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进行猜数游戏,体会数的大小。

师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能猜中吗?”

学生1(逐一设想):4500,4600,5300,„„显然,不容易猜中。

学生2(有规律的提问):“这个数比4000大吗?” 师:“对!”

学生2:“比6000大吗?”

师:“不对!”

学生2:“这个数比5000小吗?” „„

学生2很快地猜出了答案。

生动活泼的猜数游戏如同磁石般吸引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正视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学》,王权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12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企平、胡松林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新课程新理念》,陈旭远 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就是学科的总和。2、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 。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马兰庄初级中学吴建杰听了王教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这一报告,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中更深刻的体会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吴起县第一中学杨培芬 一、教材依据 本课所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浙大附中李烈明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师生生命的交融;学生获得的也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有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震撼;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一、新课程 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会龙中学 代明绍 通过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本期4月份教学活动周交流学习,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