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时间:2019-05-12 16: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吴起县第一中学

杨培芬

一、教材依据

本课所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四册,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六课。

二、设计思路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课处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为1课时完成。对于学生学习较为陌生也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历经曲折,探索、失误、发展贯穿这十年的历史,其主流是前进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的思考,认识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通过对“人民公社化的‘一大二公’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利用人力资源,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从社会的不断进步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五、教学难点

知道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以及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过严重失误,你知道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失误吗?

(二)新课教授

要求学生自学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分组回答(全班学生分为八个组,每组派一个组长)第一目有关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板书)

(教师讲述)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思想,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

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第31至32页小字内容)

合作探究:掌握了八大的内容,我们共同“议一议”,你认为八大的决策正确吗?这一正确的决策为什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甲:正确,脱离实际。

学生已:没有按照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国情。学生丙:赶英超美,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速度。、、、、、、(教师总结)中共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它对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国内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逐渐背离了八大的正确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板书)

(教师讲解)背景:(1)在1957年11月,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上,苏联提出了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受其影响,中国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

(2)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全国迅速掀起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

概念解释:(教师介绍)

①大跃进: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指在全国农村把原先的几个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

总结得出特点:A、大跃进: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B、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师生互动环节一: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

小组一: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小组二: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小组三: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师生互动环节二:学生自读课本,了解“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引导学生讨论评价:这样的“大炼钢铁”会出现什么后果? 小组四:项目多、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使原料和材料不能集中用在重点工程上,影响了建设速度。

小组五: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许多产品粗制滥造,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果。当年钢产量提前12天完成了任务,但1 108万吨钢里合格的只有800万吨。炼出来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造成损失200亿元。

小组六: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小组七:影响学生的学业,影响了农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小组八: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师生互动环节三: 展示课件,使学生对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盛行的局面形成感性认识。

农村“争放高产卫星”表、《人民日报》刊载各地的高产卫星、丰收擂台誓师大会。在求成过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观主义大膨胀,不顾客观实际,任意拔高,结果适得其反,闹出很多笑话。最突出的表现是浮夸风的泛滥,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

展示图片;“全村上阵移秧并田”、“三位姑娘稳坐在稻穗上”,漫画“玉米长到月亮上”。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

合作探究:“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训?

组内成员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组内成员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严重的泛滥,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的经济困难。

组内成员3:教训:制定经济政策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必须符合国情,不能盲目求快。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中国人付出的巨大艰辛,最终是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经济平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3、国民经济的调整(板书)

教师展示课件简述: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和简况;中央提倡调查研究、同舟共济;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措施;大庆油田建成、工农业产值逐步恢复等成就。教师讲解:“大跃进”持续 3年,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又加上遇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跃进”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决定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

4、小结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评价、概括“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留给我们的思考。

组内成员4: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以为只要大搞群众运动,就一定能建好社会主义。

组内成员5: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按规律办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组内成员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组内成员7:报纸的宣传要深入、踏实、细致,反映实际,不能有不实之处。

教师总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大跃进”曾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然而,这个梦无可挽回地破灭了,人民急切地想实现美好的家园蓝图,但饥饿和危机把他们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但愿我们能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节课上同学们表现非常踊跃,课前查找的资料丰富翔实,课堂上的表演形象生动,分析问题思路清晰,视野非常开阔,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在学校论坛中提出来,我们再继续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找出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发生中重大事情并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最简便的方法写出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的过程,师生共同进行评讲,选出最佳提纲。总之、再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能做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作者简介:杨培芬,女,吴起县人,于200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人文社科系,历史学专业,本科学历。2007年分配参加工作至今,现任吴起县第一中学二级教师。2010年个人撰写的论文均在省、县获得二等奖。个人教育格言:用心灵教书,用大爱育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姓 名:杨单 位:吴电 话:

培 芬

起 一 中 ***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

摘要:为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落实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创新思维 合作探究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落实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经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但它们对所面对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比较浅,研究的方式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和实验出发,几乎不涉及物理模型,也不会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思维训练方面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的过程不是拍照,不是素描,也不是简单的书写,而是源于具体事物,而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听听还懂,解决实际问题就困难。关键在于他们还是习惯于初中的那种形象思维方式,只会记概念、规律的静态结论,而不重视得出结论的发展过程。只会照葫画瓢,模仿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善于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现实情景的物理模型,而后纳入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加以处理,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决。本人认为,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惧怕物理课,厌恶物理课,甚至痛恨物理课。他们认为物理枯燥、难懂,没有趣味。为什么他们对物理格格不入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开始就没真正学懂,以后不懂的地方就越来越多,只好死记硬背去应付习题和考试,苦不堪言,兴趣就无从谈起。

物理是一门精密学科,其中包括许多概念,它们从实际抽象而来,界定比较严格。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里形成的直觉或潜意识(“前概念”)相左,这就是初学物理的人不能绕过的障碍。如何能够克服这一障碍呢?就是将物理概念与实际挂钩,而不是停留在字面里或公式里,在头脑里不含糊地确立科学概念,并能自觉地应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对学生来说“学会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才有可能学会,学会才可能学好,学好才能产生真正的兴趣。我认为:物理教学要把学生对物理学科情感培养作为物理教学基本价值取向,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动脑团结合作探究,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作用非常大。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艰苦奋斗的探索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探究活动可让学生经历一些物理知识规律的探求过程,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之一。教育研究证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困惑,能够有效提高思维创新水平和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抓住物理学科的探究实践性,认真研究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经常设

置或提供学生动手解答问题的时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探究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口头陈述。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的时间,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教师可采取自学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更高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因此,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可以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新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或者直接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敢于发现,主动思考,勇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在认识过程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高考内容的改革,也体现了注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所以,对高中物理这门课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即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们还要不断地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劳动,不断尝试,不断提高,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丙亭:《高效课堂22条》,新浪博客

[2] 张树成:《打磨高效课堂,提高备考效益》,山东省昌乐二中 [3] 刘力编著:《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三篇: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以上课堂的实质只是知识的灌输,其表现是课堂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遗忘。这里没有对智慧的刺激,没有对道德、审美的体验,没有对生活的感悟,课堂变得机械、沉闷,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缺乏意义的呈现。说得更严重些,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如同产品的加工,课堂是加工厂,学生就是有待加工和塑造的产品。课堂不再是人的活动的场所,不再是养育人的乐园,而是成为了人的“鸟笼”。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有“四性”: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1.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

因此,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面发展”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有效课堂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使知识及其理解和掌握从属服务于发展。发展是什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的走向: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2.有效课堂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人总是生活中的人,离开人的生活去谈人的培育,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换言之,教育对象在此时此地的教育中便没有被当人看待。

对于有效课堂的生活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3.有效课堂的生命性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有效课堂可以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应当是教育最真切的意义和使命。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有效课堂的反思性

“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对有效课堂的反思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而是要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等。

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构建有效课堂,一定要全面确立学生主体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角,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老师不要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要以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也就是,尊重学情、因学定教;二要有效组织,根据学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根要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三要提升评价效度。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研究把握考试评价改革方向,学会编制个性作业和试题,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和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从学生层面上看,有效教学应该让他们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知识、思维、情感三维统整的教学目标(当然三维目

识整体教学中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平衡。

五、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习注意 2.交待教学目标 3.复习相关旧知 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 7.给予信息反馈 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9.强化保持与迁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将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大步骤:1.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 2.导入——复习/提示回忆/补缺 3.展开——呈现/编码/练习/反馈 4.调整——补救/补充 5.结束——小结/照应/提示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它将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某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中心说”和“生成性课堂”观念的影响下。预设教学目标的做法受到了质疑。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其中之一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定制教学目标。因此,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2.有效课堂教学应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它的选择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适切性的原则。

3.有效课堂教学应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

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学习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国内的学者有实验研究揭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能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4.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指教师能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进程的时效性。它包括预防性的管理与应对性的管理。

5.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

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6.有效课堂教学应满足好课的基本条件

所谓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的课。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生成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需要我们高质量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常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这样更有效的教学?”

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的基础上更智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教改实践带动学校的学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倡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投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大兴教科研之风,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简要回顾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2006年11月,学校承担了地区和加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 》课题推进会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语文研究课两节,省语委办到加区进行小学一年语文教科版教材调研评估到我校听课评课指导,曹雪飞、王丹华在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做课,课堂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

1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07年地区组织的课题推进会上李晓萍出课《掌声》,在“金烛杯”大赛活动讲课教师也纷纷取得好成绩,在担任地区校本教研现场会研讨活动中学校三、五年组的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教学研讨获得与会的赞赏。几年来课题活动丰富多采,通过丰富的科研活动,使学校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二、研究目标

1.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操作性很强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益。

2.探索并构建小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细则。

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规范和不断完善。

三、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如何创设有益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3.教学监控策略的研究。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化的关键,建立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 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健全制度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开展

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自身特点,逐步健全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制度,如:《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学习制度》、《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促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了使科研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开展校级科研活动和区级展示活动,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主课题,并形成了从主课题到教研组到教师个人的三级课题网络。为了保证课题正常运作,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①开学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③每学期上好一节课改实验课;④每月上交一篇理论摘抄和教育随笔;⑤期末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总结。教科室对“五个一”进行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平时考核项目。教科室积极优质课比赛,定期召开学术沙龙。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员来校讲学指导。在教师中大力推进读书活动,每月至少去阅览室读书两次,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三)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研究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了相关课题的理论,但是如何把课题的研究和教师教学的自觉需要结合起来,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我们仍感茫然。一次偶然的研究课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法。

在一次研究课后,三年级组的几位老师的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以前大家评课就是走走过场,泛泛而谈。而这次评课,评课者有备而来,紧紧围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这一研究课题来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所在,研讨教学策略和学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对一节课的研究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在研究时,以日常教学中的各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们在教

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障碍、问题,共同确立某个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学预设,然后轮流试讲一次,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研究者与执教者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

(四)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迫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细则去衡量。课题组的教师在反复观摩、实践、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五、研究效果

1.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教学行为已经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不仅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落实到了教学行为上。

2.教师教学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人次被评为教育工作者和先进单位,优秀论文十于篇。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思考与反思

我们看到收获时,也在思考我们仍然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一,提高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保证每位参与教师有明显收获,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第二,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研训需求。并为教师提高个性化服务,促进更好的个性化专业化成长。第三,加强课题管理,提高教师研究课题能力。

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抓好课题研究的础上,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实验成果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懈努力。2008年10月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 作者:廖运章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0432 更新时间:2009-4-5 文章录入:fdlcp12 ]

【字体: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一、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新信息

1.中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

2007年10月19日---21日在东北师大召开,与会的有王尚志、刘坚、曹一鸣、张广祥、孙晓天、孔企平、徐斌艳等19名专家学者,以及会议主办方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高夯、马云鹏、孔凡哲等,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还有广州大学、吉林师大、沈阳师大以及各界的师生,总计65人。

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2008年代表中国参加墨西哥第十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作准备。在2008年的会议上,中国将有一个单元展示本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国内教育界为此次展示已经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该单元其中一个专题就是展示数学课程的改革,本次会议将呈现小组前期讨论的想法和成果。其次,想通过与各个大学和部门的数学教育专家就中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做以深入研讨。虽然会议规模不大,但是顶尖专家学者的到来,提升了会议的层次

第十一届数学教育大会,于2008年7月6——13日在墨西哥蒙特利亚举行,将会有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示,分别是拉丁美洲、中国、阿拉伯与北非、伊朗、荷兰,会议的某半天五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展示自己的数学教育,因此把中国最有特色的东西展示出来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前经过1年多的准备,已经有较多的积累,在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下会议结构:

展示具体安排:

1.汇报用时4个小时。(前1.5小时,分别在2个会场举行2场大会,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数学教育)休息0.5小时,之后2小时分组报告,其中0.5个小时给外国专家记者提问讨论。)

2.2008年6—13日组委会将给中国15—20平方米空间,我国将播放的影像、展示教学教具、实物成果等。

展示内容:

(1)传统篇——中国传统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分会场一)

历史篇——中国数学教育的历史回顾和展望。(分会场二)(2)展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分组报告)

分组报告的几个主题:

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宋乃青

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史宁中

数学考试评价——涂荣豹

数学的课堂教学——徐斌艳、孔企平等

大学数学教育——前南开大学的校长(罗福清)

教师教育——顾明远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张启忠

影像资料——王建磐校长鲍建生教授

中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ICME—11展示会设想

a 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十年来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b 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研制过程。

c 义务教育数学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与特征。

d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

e 数学课程实施的进程、成效、讨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修改。

2、展示内容的基本框架

展示内容分为以下九个专题。(1)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郭玉峰)(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研制(孔凡哲)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孙晓天)(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张丹)(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施与调适(马云鹏)(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研制(王尚志)(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王尚志)(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刘晓玫、王建明)(9)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史宁中)

3、相关资料与成果展示

a 展示期间可提供数学课程标准(中英文)。

b 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

c 数学教学典型案例。

d 有关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光盘与参考资料。

主题:运动几何教材的设计思想

发言人:高夯

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过去的几何教材

二、运动几何设计思想

三、实验学校对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

一、过去的几何教材

l 共识:几何学习应有4个步骤: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

我国上世纪的几何教学较重视了上面所说的后两个步骤,而较忽视前两个步骤.传统的几何教材多以严谨、抽象、枯燥的单一呈现方式,也就是前两个步骤未做好就跨人后两个步骤.l 《课标》虽然在图形与变换中也提出了平移、旋转、轴对称,但是没有真正的揉在教材当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直观认识------严格论证(之间的度)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驾驭的欠缺。

二、运动几何设计思想

史宁中校长提出了编写《几何》教材的想法,要加强几何直观,同时把平移、旋转、反射加进去,使之真正的揉到几何当中去设计目标基本观点

运动几何两个基本的定义:

运动几何的四个基本出发点

几何教材的内容提要:

2.2008年ICME-11 “中国数学教育国家展示会”第二次论坛

会议主题:中国数学教育国家展示规划

会议宗旨:各小组详细论证“2008年ICME-11中国数学教育展示会”(墨西哥)的展示规划,包括展示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参与展示人员的规划。(具体见附件)

会议时间: 12月28日-12月30日

会议地点: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431室

会议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ICME-11中国数学教育展示会筹备委员会

时 间

论证规划(按专题小组)

召集人

12月29日

上午

逸夫楼431

会议室

8:30-9:00 会议目标介绍

华东师大王建磐教授

9:00 – 9:30 国家展示大会报告:

中国数学教育历史回顾与展望

北京师大张英伯教授,西北师大吕世虎教授,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等

9:30-10:00 国家展示大会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华东师大李士锜教授,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等

10:00-10:30 茶

10:30-11:0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少数民族数学教育

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李忠如教授,西北师大孙名符教授,贵州师大夏小刚教授等

11:00-11.3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高中)

东北师大史宁中教授,马云鹏教授, 首都师大王万良教授,王尚志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等

11:30-14:00 午餐,午休

12月29日

下午

逸夫楼

431

会议室

14:00-14:3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数学考试评价

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国家考试中心任子朝教授,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等

14:30-15:0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小学)

华东师大徐斌艳教授,孔企平教授,南京师大喻平教授等

15:00-15:30 茶

15:30-16:0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大学数学教育

南开大学侯自新教授,顾沛教授,西南大学周家足教授,南京师大周兴和教授,北京师大张英伯教授等

16:00-16:3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数学教师教育

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华东师大李俊教授,东北师大高夯教授,西南大学张广祥教授等

16:30-18:00 讨论

18:00 晚

12月30日

上午

逸夫楼431

会议室 8:30-9:0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像资料建设

华东师大王建磐教授,苏州大学鲍建生教授

9:00-9:30 国家展示专题小组: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广州大学张景中教授,北京师大曹一鸣教授等

9:30-10:00 茶

10: 00-12:00 进一步的规划

12:00-14:00 午餐,午休

二、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现状

任一较为关心数学教育的人近期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有效的数学教学”现已成为这一领域中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例如,这正是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与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的共同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另外,在近期的各级数学教育刊物上我们也可看到大量以此为直接论题的文章。

1.“数学有效教学”百度搜索

时间:2008.1.3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58,700篇,“数学有效教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9,800篇

“有效教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760,000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60,000篇

“课堂有效教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59,500篇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3,210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5,060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773篇

严格地说,“有效的数学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论题,因为,这正是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课堂教学相对于具体目标的高效率性。

然而,作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有效的数学教学”之所以在当前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其一定的现实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看成对于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所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直接批判和反对。

2.全国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EHA030431)的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光明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于2003 年底立项,总课题分为12 个子课题.在江西、四川、新疆、陕西、广东、贵州和天津成立了子课题组.2004 年11 月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召开了“数学教学效率论”中期成果研讨会. 2006 年5 月在新疆召“全国高效率数学教学研讨会”,2007年8 月出版《数学教学效率论》(理论篇、实践篇共两本)。个子课题:

(1)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研究;

(2)高效率数学学习的特征研究;

(3)高效率数学教学行为的归因研究;

(4)高效率数学学习行为的归因研究;

(5)高效率数学教学的教学评价研究;

(6)高效率数学教学的教学过程研究;

(7)高效率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

(8)高效率数学教学的教学手段研究;

(9)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10)专家型数学教师与新手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比较研究;

(11)数学高才生与数学普通生的学习效率比较研究;

(12)自拟相关题目.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其内涵与特征均会有所不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而如果照搬国外相关研究,则难以适应新时期下我国的国情.因此,讨

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教学效率论,就理应成为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之一.

该课题研究基本观点:

A.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学生的学习结果应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即对于数学教学效率而言,不应单纯看数学知识的吸收率,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即所谓教学密度),而要看综合效果.

B.关于数学教学效率应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学效率是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结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例如,坐车与步行都是人们出行走路的方式,如果追求的是行走的速度,当然是坐车的效率高,但如果目的是锻炼身体,显然步行的效率要好得多.因此,在评价方法上采取的是: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层次分析法.

3.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三、有效教学含义

“究竟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

1.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2.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季素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基本观点:教学是否有效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

有效教学的两维标准

从过程来看——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不仅是行为参与,还应有积极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从结果来看——单位时间内的综合效果

不仅体现于知识的“吸收”、技能的“熟练”上,还要体现于学生的意识、理解与能力的发展上。

3.林少杰:有效教学的认识与课堂实施的理念和策略

“有效”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万事万物的各种状态本无所谓有效没效,是否“有效”,完全是人们由事物状态是否能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价值判断的结果。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首先是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主要是学科学习生活)的满意程度,包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程度、学习过程的自我感觉、学习结果的认同情况、与教师相处的感受、与同伴相处的感受。注意,学科测验成绩高的人未必就对学习生活满意。竞技场上的亚军就通常在领奖台上伤心哭泣。城市里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高的白领女性却通常感到很不幸福。试想一个儿童如果不学数学可能还保持着对数学学习的一份矜持和向往,学习了12年数学,在其中受尽失败的挫折,结果最不情愿做的就是学习数学,甚至由此引发一系列对学校生活的厌恶情绪,这样的教学能够说是有效的吗?可见,有效的教学首先必须是由学习者的自信和成功伴随始终的,而这种伴随的条件当然与测验成绩有关,但未必是测验成绩的绝对分数高,只有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成效时,自己觉得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才会是生活满意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理念和策略:七条基本理念、四条基本策略。

《广州教学研究》总第399期(2007.2)

4.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5.王新民《关于数学教学效率及其效率意识的分析》:

根据《现代成语词典》中的解释,“效率”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二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显然,这两种意义下的“效率”均是一个比值.而作为以“育人”为目的的数学教育而言,仅用一个单纯的数值是不能够揭示和概括教学效率内涵的.数学教学效率应该是指在数学教学的促进下,学生成长的一种程度和水平,既强调学生知识增进的速度,但更强调知识的质量和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效果.

数学教学效率,根据评价的内容可分为量化的效率与定性的效率;根据知识的分类可分为显性效率和隐性效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数学教学效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数学教学效率意识由时间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选择意识与发展意识等成分构成,其中,发展意识是数学教学效率的核心.

时间意识:“时间就是效率”,对于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而言,只是强调时间的利用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数学教育问题说到底是如何以数学育人的问题”,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学生的和谐发展.

成本意识:一般而言,数学教学的成本是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资源的总投入,主要包括时间投入、经费投入和师生的精力投入3 个方面,在这里着重强调精力投入方面的成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精力投入成本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认知活动的强度、意识努力的程度、情感投入的强度以及动机的水平等,不妨称之为“心理成本”.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大搞“题海战术”,“3 年的课程两年完,留下一年搞训练”,一味地追求“熟能生巧”,以高昂的“心理成本”为代价,换取考试中的高分数,对于考试来说也许是“高效”的,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就没有多少效率可言.

质量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一种既强调所学知识的质量又追求学生成长质量的效率意识.

选择意识:每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教学效率,并且强烈地与一定的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因此,教育者必须清楚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结构特征、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映”联结(S-R 联结)的强度,追求的是“记忆”的效率和质量;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认知结构”的完善,追求的是知识的连通度和稳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认知的个性化,追求的是知识的个人体验和个体心理意义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接受学习可以提高知识的吸收率,增大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容量,增加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清晰度;发现学习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感受性和理解程度,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且赋有一定的创造性.但这些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那一种是万能的、放之四海皆中的,它们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强的相对性.

发展意识:我国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凸显了数学教育“育人”的这一本质特征.发展意识才是数学教学效率意识的核心.

四、有效数学教学的课例研究

五、数学教学效率论(有效教学)研究的若干课题

——从数学教学内在机制中提高效率

(一)张景中院士的“教育数学”之路

1.以面积为主线的平面几何新体系

张景中院士敢于挑战千百年来传统的几何处理模式,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独辟蹊径,建立起一套以面积为主线的新方法、新体系。这个新体系有明确的中心,学生能从这个中心出发,到达平面几何的各个角落,使几何问题也像解代数方程一样有章可循,充分体现出“面积法”的优越性。经过20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面积法”可节省课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解决数学奥林匹克问题时的优势尤为明显,因此已经被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所掌握。

2、教育数学观

为了把中学课程改革深入下去,张景中先生就大力提倡这种“数学上的再创造”,并称之为“教育数学”。张景中先生认为要根据教育规律,对数学学科的成果或说是具体的数学内容施以数学上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为了数学教育的需要,同时又超出了“教学法上加工”的范围,这就形成了教育数学。

为了数学教育的需要,对数学的成果进行再创造。

通过教育数学的研究,改造数学概念的表达方式,提供更便于掌握的方法。

更简单的逻辑结构,更有力的解题方法,更平易近人的数学概念。

3、张景中院士“面积几何”新路实证研究

张景中先生的“教育数学”的见解与科研成果,毫无疑问会对几何课程改革提供一个广阔的前景,并指出了一条具体的道路。这就是对传统几何课程改革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即必须全方位,彻底地重新审视现有的中学全部几何教学内容,对传统几何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讲授几何。这样,几何课程改革才能有所突破。

(二)提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寻找数学有效教学途径(小课题)

1.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计算器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老师等一下我用计算器算算已变成现实,不再是美国研究生的专利)2.二次根式中 的处理对比研究

3.广州地区数学教学中“快步走(赶),多回头”(课堂完成学课本内容例习题——作业布置以前的)教学方法优劣对比研究

4.有效提高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实验(如以某章节为单位)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城北学校 樊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前两天我接到张老师的通知,要求我准备一个类似于讲座的的材料,说实话心里很是诚恐......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换了教材,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去......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马建华 【摘要】: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使学习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判......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论文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实践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实践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重点......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总结自己教......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精选合集]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数学课程研修体会 新课程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教学过程,要体现于教师的教......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沧县中学:武侠 内容摘要: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