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15: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

第一篇: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

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

尧龙山镇中心学校:金传永

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所寄予的期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开篇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1]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词中提出要在既定时期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即“中国梦”,那么可见人才资源应当是多么的重要。为此,“纲要”要求我们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要,发扬优良传统,摒弃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观念,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2]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期,各个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的竞争。然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却依然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3]

《纲要》“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关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9]

《纲要》“工作方针”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4]

二、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存在(一)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即便想改革也有身陷囹圄难以自拔的感觉。

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原因是我们自身是从“应试教育”那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是历史的因素所致。反之,我们之中,又有不少或多或少受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或者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些与“应试教育”不同的观念,而且在各自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都在渗透。然而,由于这两种观念的相互作用,再加上教育体制改革不彻底的原因,还是以学生学科教学成绩为主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如何的条件下,我们即便有改革之心,也有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之感,而身陷囹圄难以自拔。

(二)上级教育业务管理层面和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改革的走向思路不清,方向不明。

随着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对教育的更加重视,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意见的提出,我县县委、县政府和教科局也对教育加大了重视力度。然而,就基础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俗称“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全县分初中、小学两个层面都有所动作,而且还有课改示范学校,可就实质来看,由于这种课改操作性较难,而且与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脱节的地方,即有违生活实际规律性,所以延续下去很难。就全县教育科研部门——教研室这个层面上说,组织全县教师也开展了全员性的学科培训,但是究其实质而言,也有华而不实的一面,没有从课堂关键因素入手进行专题性的培训,也就是改革的走向思路不清,方向不明,为我们在课改究竟该如何走,没有明确的指向,完全是全面开花,而无硕果。

(三)受教学质量平面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完满的发挥。

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形式是单一的,平面的,原因是这种质量评价体系本身就是以学生的一两次教学考试成绩来分析,有一棍子打死的嫌疑,或者说,就是不客观。作为在这个评价机制的主导下,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跟随其后,也就不顾学生的感受肆无忌惮地开展“题海战术”“全优加速培训”等,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提升,迎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评价需求,而恰恰是这种“异形”的教育思潮,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伤害,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存的教育现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之间也就自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生本教育产生的背景及要义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在历经十几年的研究过程中,生本教育共同体越来越壮大,已有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200余所,遍及广东、北京、辽宁、湖北、贵州、港澳等地,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完全相信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和教育观,为构建真实有效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完全相信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为本。他指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四、从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关系中寻求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分析“生本教育理念与实践构建图”各因素关系(见图)

(二)分析结论

1、生本教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特别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作为生命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从他出生的那一天甚至可以追述到胚胎初期开始,就与他必然面对的大自然分不开了。按郭思乐教授的理解,我们人只要具有生命特征的那刻起,生命本身就蕴藏着有巨大的能力——学习的潜能。我们作为后天的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去将学生那种“潜在”的能力给激发出来,或者说诱导出来,而不是给予、强加和灌输。“人之初,性本善,善本学”,如果我们不去关注人的这种天然的、宝贵的力量开发,那我们就是在浪费人力资源,也就不懂得人是自然的构成主体。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自然’越来越被淡忘,‘外

[5]力’被无限的拔高。”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人是属于自然的、生态的主体,也不再是完全脱离自然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关乎人的生命的话题,郭思乐教授是这样描述和论证的:“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生命的基因中有我们发展的所有凭借,生命的先天图式是教育得以进行的秘密。对生命认识得越深刻,教育就会越谨慎。因为生命是从远古走来的,它有着深厚的自然积淀。”[6]回首我们之前的教育模式,对生命主体——学生具有这样的高度认识吗?对在生命中存在着的也是最为精妙的这些(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留意过吗?恐怕我们大多都在为追求培养什么样什么样人才而努力尽自己的全部,但不是考虑学生的生命的全部,是基于教育者自己这个主体的主观认识为出发点的思考。

生本教育非常明晰地讲述了人尤其是我们的学生的生命需要高度尊重的道理,指出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的生命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教育“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收获。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我们对知识或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服从”教师的指导,这是一种听命于客体的先知先觉的硬性传输,对生命中本已存在的属于学生主体可以开发的能力被忽视了,我们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我们现在有的学校还在鼓吹自己的教

师如何“尽职”地在为学生全面辅导,让学生“学懂了”知识类似的招数,说实话,这种以抑制学生的本能发展而实施的“外力”强加,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而不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既然是为了让学生好学而设计的,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认真去关注他们的生命存在呢?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特别深刻的是就读初中三年级(复读初中)时,自己在课堂上和数学老师因为推理证明争论得面红耳赤之后,自己的观点被老师认可后的那种内心舒坦和怡然,也还有为了证明一道几何证明难题,自己通过反复推理,思考,努力尝试各种方法之后最终突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瞬间,带给自己的是一种莫名的惊喜。回忆起来,这难道不就是自己的学习的、思维的和创造的潜能被开发了吗?其实,换一个思维,自己完全可以直接去问老师或在同学那儿抄袭结果。一句话,学生的变化主要是来自自己的生命本身,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才能在他的生命中激起获得成功的火花,潜藏在他生命中的不可见的却是他最为精妙的智慧的东西才能被诱发出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2、儿童“起点非零”观与教育方法的重新设定。

与儿童“起点非零”观相对应的是儿童“起点为零”观或“零起点”观。形成儿童“起点为零”观,是因为人刚出生时“缺少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没有自觉的善恶判断”。这种观点认为儿童在涉世之初脑子里面是一片空白,他的知识和技能完全需要外力的作用。郭思乐教授用“人进入梦乡”为例分析说明,人在进入梦乡(睡着)的那一刻,人不是“意识的我”在作用,而是存在于人的生命的本能的东西在人的生命深处的机能调节或作用,而这恰好是儿童“生命自己”所包含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处于意识的控制之外,这是难于为外界所干预的。儿童“起点为零”的观点就否定了这种外界所不能干预的内容,从而也就否定了儿童的提升主要靠他们的生命自己,因而,他们最终也就没有摆脱师本教育即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的框架。

儿童“起点非零”是郭思乐教授通过七年多的生本教育实验证明的,即“人之初没有具体的知识,但不等于没有知识的框架性的结构或内蕴;没有成型的能力,但不等于没有为相关能力打下基础的种种本能,包括人的思维、学习、情感的本能;没有具体的自觉的善恶观念,但不等于没有趋于善的指向。人的思维、学习的框架性的结构、内蕴或指向,以本能的方式附着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它是生命自身的功能,伴随着我们,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起作用,并为人的各种可能的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而且,一旦受到启蒙,它就会同儿童的日益增加的活动迅速结合,形成奔腾之势。”[7]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那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了,而是要确立“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行为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第一、学生至上的观念,自己在设计教学时要以“学生好学”为目的。活动中,教师自己是组织者、参与者,要明确课堂及活动的开展是自己在一旁导演而又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的一项活动。奥修的名言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郭思乐教授后又加了一句,“何止如此,鞋也被忘记了。”[8]我觉得这句名言很有意思,联想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两者的关系,真还有些深刻的同感。如果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转而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好学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不再因教师的“死教”而昏昏然、噩噩然了,而是因为“想知道”而欢呼雀跃,充满活力,这时,不但“鞋”忘记了,真的“脚”也忘记了!

3、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突显学生主体,回归教育本原。

“一切为了学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教育价值观。在《西游记》这部宏篇巨制神话小说中,最为抢眼的主人公还是“孙悟空”这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其实反过来,从教育的角度去审视,我不得不说这又是一部生本教育的鲜活案例:孙悟空从一个石猴出世以后,它的“生命”中早已经孕育了“大闹天宫”的本能,只是他在教师“唐僧”的引领下,在同伴的合作中,在“观音菩萨”和各位仙人这些专家的点拨中,以及在与各种逆境的对抗中,将自己生命中的潜能激发了出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部神话小说中,唐僧少有说话,只是在孙悟空不守纪时或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念念“紧箍咒”而已,但是,孙悟空的本领却日渐增长。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唐僧是个好老师,因为他完全遵从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知道自己作为老师应该干什么。设想一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为何不可以有意使自己不时地被问题这个“妖怪”捉去,然后让学生去想法把你救出来呢?我不得不佩服吴承恩,他才真正是一个生本教育理念的大教育家!可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一个现状呢?教师占据着整个课堂,在课堂上一直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地在将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大有倾囊相授之意,也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如果照这样写一部小说,敢说没有几人能够看下去。恐怕讲到这里,我们有老师就会发问了,“你倒说得轻松,那如果我们的成绩搞砸了,你能给我们埋单吗?”其实,这样的改革,如果你是真心地操作了,那学生成绩不好都不行,与教学质量提升是相得益彰的事情,我们不能未试先退,裹脚不前。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失败的,而我们实验的是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你能说这就不行了吗?

我们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学生要作好一切准备,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自己少讲,学生多学。那么,究竟怎样“小立课程”以实现“大作功夫”呢?依本人的拙见,那就是教师自己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将原本教学环节中的一些诸如课前预习、生字词和基础练习等进行有效前置,让学生在课前自觉完成,为课堂学生的开放自信表现腾出空间和时间,以便“大作功夫”。

我们现在开展的生本课堂教学实验,就是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多开展师生、生生对话,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科学,甚至音体美等学科,教师都要思考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课堂联系起来,数学教学中的例题也要进行适当的更新,使例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关,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所学完全有所用,不再完全依赖教材,而是培养学生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创新。课堂上,通过小组建设,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并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所获表达出来,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和思想者,所以,作为教师不能想方设法去将学生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总设想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包办”。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是我们教师可以预设的,因为他们个性迥异的特点,所以才有他们参加活动的特色表现,也正因为此,才让我们的教学不会产生审美疲

劳,班级教学才丰富多彩。所以,要想教育教学适从人的本性发展并大有作为,我们只有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教育才能回归本原,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在不久的将来才能脱颖而出。

4、教师退出师本舞台,将舞台还给学生,让教育激扬生命。

《纲要》“战略主题”中已经说得再明确不过了。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重点培养方向都以作了明确的要求。可是,我们作为教育执行者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有种直觉,我们的教育还是太功利了,好像在学校自身办学的主导性上不够全面,受政府和行政干预的因素是否多了一些。例如,每年考核评价学校所追求的学生成绩评定——考分的背后,我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态度,很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我们现行的教学改革像“戴着枷锁镣铐跳舞”,没有摆脱原有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就是执行不彻底。

我们的传统教育——师本教育是以传承授受法为主线的教育,它过多地强调经典科学的辅助性,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即受教育主体的受后天的影响很大,有时扩大到无限大。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其实学生也就太渺小了。诚如郭思乐教授对“教”的情结总结那样:“我们是蜡烛,燃尽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我们拥有一壶水,把水倒进学生的杯子里;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设计了教育对象的灵魂。学生在哪里呢?他不发光,等待别人照亮;他不产生水,等待着让人倒满;他的灵魂是别人设计的结果,他自己却躲在‘教育’的‘教’字的左下方,小小的。”[10]由此可见,这种“教”太过高大,“学”却过于渺小,是有违教学主体本原的。我们在学校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教育应当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而学生主体也不应当成为我们大喊“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时髦摆设,应当将课堂这个舞台交还给学生。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改变“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师本课堂,构建注重预习前置性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即生本课堂。

我私自认为,我们必须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本教育管理和生本课堂改革之路。以期通过真实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个性鲜明、自信开放且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可能有难度,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上我们创想的“生本教育学生奖学分购物超市”的精心打造,相信,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在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的改革都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当然,教师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也会积累不少的经验,并将成为我县真实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佼佼者,而这其中最为受益的,也将是我们的所有学生。

第二篇: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菊泉中学 杨静芬

思想品德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的教科书,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即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结合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生本教育,它很好的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和具体要求,因此,活用生本教育,优化思品教学,在有效课堂的探索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方法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采用这样的具体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生本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这一切,也是思品教学所迫切要求的。初中思品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验与感悟学习,生本教育同样如此,要引导学生以学定教,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赖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创设适合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究的情境。这样,生本的课堂才能生机勃勃,通过学生个人智慧与群体智慧的撞击,去领悟生成思品书上甚至是书上没有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采取这样的模式: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教师点拨,这种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前与后都进行了延伸,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而开展的,使学生从情感、思想、行为有了内化与升华。

那么,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生本课堂模式呢?

下面以八年级其中以课时《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为例具体说说“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教师点拨”这一模式在思品教学中的实践。

课前预习: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创设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本课要预习的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享有怎样的权利与义务?这一,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就有了目标,指引学生的学习。

小组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设计“你说我说”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合作探究课前预习题,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些生活事例可以来自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媒体的报道。通过学生发现、探究,课堂上人人发言,气氛变得民主活跃,学生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教材,感受“上帝”权利(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展示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个人智慧到群体智慧的感悟升华。每一小组发言展示自己对消费者权利的理解与相关事例,说明自己对“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的认识。在明是非、解质疑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更加理解主题。接着,通过欣赏漫画《如此上帝》,学生探讨在生活中怎样做文明的消费者,拓宽思维。

教师点拨:教师在倾听学生智慧撞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剖析自己,感悟生活,总结提炼观点,教师的点拨宜小而精,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内化与巩固。例如学生在感悟消费者的各种权利的同时,教师还应点拨:消费者权利的实现有赖于经营者履行义务,经营者权利的实现也需要消费者履行义务,这说明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最后,教师提出希望:经营者和消费者要依法共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将法律和道德延伸到未来生活,这有助于思品终极目标的实现。

在生本的课堂教学中,与过去形式化的小组讨论不同,生本的小组合作有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在课堂上全班形成讨论交流的气氛,共同合作探究,人人参与,讨论有主题,限范围,少讲或不讲题外话。在汇报交流中,展示观点,分享成果,课堂上见到了许多积极主动举手的同学,充满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了。所以,这一课堂模式的实践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教师在探讨生本教育在思品教学的实施中要注意一些问题:学生的课前预习要落实,在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小组合作讨论要控制时间,掌握一定的方向,防止学生在无用的问题上纠缠,这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活用生本教育,优化思品教学,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通过学生的质疑思考,小组的竞争合作,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探索完善生本教育,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三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的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为此,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好(hǎo)学、乐学,使老师乐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与激扬,这是新课改理念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的根本追求。2010年秋季,双城市引进生本教育实验,以课堂为主阵地,抓教研教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构建适合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让我们有了“找到了”的兴奋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到了一种“学生好(hǎo)学、乐学,老师乐教,尊重和激扬师生生命”的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下面就浅谈一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这和我们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

学而设计的教育。

2、生本教育的特点

① 突出学生 ② 突出学习教得少 学得多

③突出合作 ④突出探究

3、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是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寻求小组帮助解决;

课前,学生先学,是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原则。如字词读写,课文朗读,关于课文内容简单一点的问题,就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作业体现开放性, 需要收集资料,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就由小组长分工,每个组员准备一部分,再由记录员或组长整合,综合成文或作品。课前完成了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具体方法有:1.前置性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查找林冲的资料,学习《在大海中永生》时查找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等。2.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人物;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让学生欣赏高尔基的散文诗朗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高尔基等。3.把课外阅读融进课堂。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谈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相关资料的机会。4.每堂课结束时都会给学生推荐书目或文章让学生再阅读。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激励学生继续读《水浒传》,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等。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的原则,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育的关键。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引而不发的地方。前置作业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

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

1、简单: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比如在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有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计算6+7”。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方法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2、低入:要求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在家配制食盐水和油水混合物,并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这样的作业,谁都能做到,只是发现多和少,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再通过课

堂上的相互补充,相信学生记忆一定非常深刻。

3、根本: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难重点,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难重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

果很好。

4、开放: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语文上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预习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再如《反比例的意义》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研究,1、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举例说明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二是上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朗读,互考互教生字词,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由争辨,最后形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学习中,优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带动学困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在巡视时,针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归属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学习。一些平时胆小,缺乏自信的同学在同组学生的鼓励、帮助下,也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觉得只要是学生的主动发言,老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与掌声。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是自由宽松,迸发的潜能越

是巨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些有待研究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多角度思考。每一位同学的结论都是不同角度思维的结果,同学们辩论得越激烈,思维碰撞得火花越绚烂多彩。例如,学习比喻句,在完成“把花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时,有个学生说“花是笑脸”。这时,班里的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对,有个学生却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这个同学,然后对这个同学进行一番表扬,也表达了他是如何理解花是笑脸的,“春天,花开了,多么灿烂,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正因为同伴间的质疑,交流,欣赏,理解,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求异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开展了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同学们的相互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的能力明显很强。

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和

正确思维;

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小组成员或小组代表将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展示出来。成果和疑难问题交流中各小组学生之间会有比较鉴别,会互相补充,互相解答。比如:我在讲《温度》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一下北京的气温,零下2摄氏度到5摄氏度,从这一则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在全班汇报交流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为其他小组的一些独特见解而喝彩,为自己小组汇报成功而自豪,提高了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学生或老师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

每一节课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本课堂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从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增

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本教育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曾一度作为新课程下所有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但是轰轰烈烈的第一轮新课改结束后,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有利有弊,我们仍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小组合作,因为我们的课堂缺少不得,当今社会的发展也而要合作。我对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曾经尝试过,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却很少用,觉得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听了张永慰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又重新思考小组合作的价值及实施的过程。以下是张

老师介绍的方法。首先是建组原则。

四人小组的建立:

1、成立四人小组:好、中、差搭配。

2、选好组长:明确职责。

3、培养组长:怎样分工,怎样表达。

4、给小组起名字。

5、语、数达成共识,小组固定,让学生得心应手。在学生对合作学习认可并产生了一定兴趣的前提下,科学组建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目标要求,按明确的顺序先后发言,可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化”、“有效化”开展。组建小组,一般可安排4人,通常“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为1:2:1;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发言水平、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以保证各组间综合水平相近。角色分配,设小老师、监督员、记录员、发言代表等。合作学习初期,小老师通常先由综合素质高、有组织能力、有合作精神的同学担任;监督员、记录员由综合素质稍逊于小老师的同学担任;发言代表按序号能力依次增强。如1号发言代表能力逊于2号发言代表。角色交流顺序,由于“交流混乱”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按发言代表先发言(每周的发言代表不重复),监督员(检查员、记录员)、小老师依次的顺序进行,有多名发言代表按序号依次发言,并且发言内容要避免重复,强调“补充、修改、质疑”。角色轮换,在合作学习初期可固定角色一个月左右,等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角色责任有较明确的认识时,可采取一周(甚至几天、一天)轮换一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每一学生都有可能尝试不同的角色,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促进角色相互间的尊重。

其次是四人小组的调控:

1、抓好常规,树立榜样。

2、充分利用示范效益。

3、健全小组奖

第四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专题讲稿

主讲人:金 瑜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15分钟)---班级汇报、展示质疑(20分钟)---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 ‚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

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

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 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 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5、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 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

评研的操作方法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就是把评价改为‚评研‛。‚在考查中,让学生小组互评试卷,评后进行讨论,接着,由学生再出一套题目进行测试,再‘评研’一次。通过这样‘两评两研’,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积累更为充分,但其最终结果是柔弱性的,不会产生控制效应,却使他们在实践和创造的气氛中得到激扬,并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家长和 老师不放心的问题及学生需要练习的问题。通过‘评研’,评价的主体变了,不是外部而是内部来评了;评价的方式变了,不是可比的而是可研究的了;评价的功能变了,不是控制,而是激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造。‛

具体操作:

1、教师编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二、合理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组成立后,这只是形式上达到要求,接着下来就是分工。小组内各个成员无论学习还是能力都是有所差异的,那么这个分工就不能随意而为,不能强人所难,同时也不能偏其一方。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这样构想,每个小组分别有一个主组长,是统筹整个小组学习和工作。七年级主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四大课,四个人分别负责一科,分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和政治组长。但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某些同学由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以及自控能差,他们根本就不能胜任科目组长一职。我觉得生本就是要实事求 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某些学生真的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时,我们不要强他们所难,如果我们非得让这些学生去做他们难以完成的事情,这本身就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调整,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多兼任一科学科组长,而原来的同学要协助。同时,让那些不当学科组长的同学当然小组的记录员、纪律员等,当然往后还可以一直做内部调整,这样一来,小组内每个成员就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最充分地运用人力资源。

三、小组准确定位,形成小组文化

框架形成之后,小组要鲜活起来,就必须要有小组灵魂,这就是文化建设。各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商议制定:组名、组训、组规、小组公约、奋斗目标等等,先让学生大干特干,再由教师进行把关,把不合实际的成分剔除,并加上教师的建议,然后再返回给学生修改。为了提高学生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我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小组的相关文化建设内容,并把小组文化在班内进行了展示,要求本小组成员对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小组文化‚指手画脚‛,给予建议。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专门记录小组文化的本子,要求各个小组一段时间就进行一些调整、修改,每个月上交一次记录本,让教师能够了解各小组的发展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

四、合理规范,形成良好习惯,建立帮扶和竞争制度。小组组成后就必须投入运行,运行过程中不能随意任之,必须有个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各施己术,共性跟个性统一,达成小组的 合理规范。首先,无规不成方圆,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发言,乐于展示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其纪律,相反这一切的有序进行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纪律上。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纪律记录本,专由小组记录员进行记录,记录好的,如:2012-4-25 周三 语文 刘焯平同学积极投入讨论交流,乐于展示。也可以记录不好的,2012-4-25 周三 数学 刘浩东同学讨论时开小差。组长针对记录情况,结合组员进行监督教育,教师进行把关,并把这些记录与德育评分进行挂钩,这样就能为课堂的纪律做好了保障。其次,生本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展示,虽然做了不少的思想工作,还做了鼓励工作,但效果甚微,当需要某个同学展示时,他们一般都会扭扭捏捏,学生还没能真正地形成展示自己的习惯。究其原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小组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却没能真正交流讨论问题,即便有些小组真的讨论了,但要真正上去展示时,又发现没有素材可展示。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各小组发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的交流记录本,学科组长负责调动小组成员发言交流,记录员负责记录,每周教师进行一次把关了解。当然这只是交流讨论的初级阶段,为的是形成学生积极讨论、并做好记录的习惯。当习惯形成后一切就好办了。再次,建立小组的帮扶制度和竞争制度。小组内形成对口的帮扶,一对一,针对情况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小组间进行小组PK,个人也进行PK,可以把竞争进行公开处理,形成竞争氛围。

五、积极鼓励,培养人才,善用人才

分工明确之后,学习工作的真正开展落实才是重点,现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化知识为能力的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组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当组长既能增进知识,同时也能锻炼能力,使得学生心甘情愿地当好自己的职务,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及时肯定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就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先培养主组长,让他明确当组长的要求、职责,帮助他在小组内先形成威信,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完成前置作业、怎样组织讨论交流并做好记录,怎样展示成果、怎样评改作业等等,以及要协调小组内的关系,及时实事求是地向教师反馈情况。然后让主组长带领其他学科组长、记录组长、纪律组长做好工作,由点到面进行培养。刚开始时,每周开一次组长会议,后来两周开一次。同时,对那些工作到位的组长,要在班里公开表扬肯定,也可组织‚最好的组长‛评选活动,并作相关奖励,以此来提高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刚起步,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也不必操之过急,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静待花开。

六、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

评价制度和激励方案是生本实施的润滑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良性竞争。评价对象分为个人和小组,评价内容分为前置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评价方式分为组内评和教师评,前置和课后主要由组内评,课堂主要由教师评,每个月评一次,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附小组评比加分、扣分细节:

(一)加分:

1、小组合作愉快(组员都乐于听从组长安排的)每人加2分;

2、小组讨论积极热烈、纪律好(没人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人加2分;

3、积极主动发言的加2分,声音响亮再加1分,回答正确再加1分;

4、主动评价、补充其它小组(同学)的加2分,评价好的再2分;

5、主动展示交流成果的加2分,展示效果好的再加2分;

6、抢答多、好的加2分;

7、按要求做好笔记的加2分;

8、主动帮助别人的加3分,帮助成功的加2分;

9、每次默写、听写、背书,小组所有组员都过关的,每人加2分;

10、每周所有作业,小组所有组员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5分

11、每次测试,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6分,第二名的小组每人加4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加2分,第四名的小组每人加1分;

12、主动承担讲课的加5分;上得好的每人加3分。

(二)扣分:

1、整节课都不回答问题、也不评价他人的小组,每人扣2分;

2、小组不积极交流、纪律差(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人扣3分,攻击、讥讽他人的扣3分;

3、没按要求做笔记扣2分,每次不交作业扣3分;

4、每次默写、听写、背书,不过关的扣2分;

5、月考、期中、期末考,平均分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扣6分,倒数第二名的小组每人扣4分,倒数第三名的小组每人扣2分。

(三)个人、小组评价每月总结一次,(个人评前5人,小组评前2组)下个月从零开始;中组每2个月(每次大考后进行,一学期评四次)评比一次,下个月的评比从零开始;大组每个学期评两次,期中考试后一次,期末考试后一次,下一次从零开始。

(四)小结排后的小组,从下两个周里可以申请一组人帮自己提高,如果下次总结有提高的,本小组加分,进步一名的为小组加5分,进步两名的为小组加10分,如此类推。而另一帮助提高的小组,也会加分,同样是进步一名加5分,进两名加10分。。如此类推。

(五)小组回答不能只是个别同学,如果一个组内的同学第一次是他回答,可以为小组和个人加分;当第二次还是他回答的话,就不能为小组及个人加分。只有组内轮完一圈回答后,那个同学回答的话,就可以重复加分。

附登分表(节选):

附激励方案:

1、免一次搞卫生(由最后一组补上)

2、情况允许的话,奖一节课自由活动。

3、在班公布栏上公布表扬

4、奖笔

5、奖笔记本

6、在学校范围,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包括校长)合照一张,并在班公布做留念

7、给家长发喜报,喜报加电话表扬

8、在升旗台上进行全校表扬

9、晚修时间观看一场电影

10、要求家长奖励一本书

11、自己提出合理要求,只有合理,老师全力帮忙配合 以上只是本人对生本小组的建设的肤浅认识,还有很多要完善、改进的地方。生本道路是教育的一条新道路,方向明确,我们不应死守陈旧,应转变观念,承认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同时,生本道路还是一条艰难的道路,由一种教育模式走向另一种教育模式,这本身就不是件易事,它需要我们有走下去的坚定信心,同时教师也需要被鼓励和肯定,毕竟生本是由教师开始的,我们必须上下一心齐走生本路,真心祝愿生本之花在我们学校越开越艳。

第五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太阳升起的地方 ▲思想发生的地方

▲新旧结合的地方 ▲引而不发的地方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v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v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v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v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v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v5、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研的操作方法

1、教师编制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颂扬伟大母爱,增进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老师和父母、孝敬长辈的意识,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临城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以“感谢母亲,感恩亲情”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教育学生利用实际行动向母亲献上最特别的节日礼物:比如给妈妈做一顿饭、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揉揉肩、洗洗脚等,体会母亲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付出;送妈妈一张贺卡、给妈妈一个拥抱、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妈妈大声说一句“妈妈,我爱您!”,并把活动后的感受以书信形式写给妈妈。

本次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感恩母亲、关爱母亲,还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接受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懂得孝顺,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培养了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申彦丽)

下载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初探 分类:生本教育 | 标签: 高尔基 作业 林冲 前置 小组 这是生本教育实验教师的感悟。想和各位同仁分享。其实,在此诗中也蕴涵了生本教育的内含......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木鱼中学再次掀起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理论学习新高潮木鱼中学张锡华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本期开学,木鱼中学挤出有限资金购买郭思乐的教育理论著作《教......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实施方案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实施方案 一、概念界定 1.生本理念。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这......

    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教学 在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大家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载) 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常规具体要求

    东山乡中心学校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生本教育”主旨是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设计的教育,即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

    生本教育下课堂教学反思

    学习与反思“生本教学”杜林回一小学王玲观摩名师巧妙的课堂预设,幽默的课堂语言,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无不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专家的风采。但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这些,而是名师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