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记一次有意义的听课活动
李马艳
12月18日,我参加了“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第十届开放周活动数学专场”。一堂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展示,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下面就两堂典型的课例,谈谈我个人的感受与想法。
一.王淑馨教师执教的《平均数》
1、创设或者是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联系现实生活来讲数学知识,把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把乏味的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
新课开始,王老师通过谈话引出学生非常熟悉的运动会场景,让两个小组在课堂上重现了10秒种的跳绳比赛,并当场把比赛的数据输入了电脑中,让学生对这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进行比较——你觉得哪一组的比赛成绩更好呢?你是怎么比的?(①求平均数;②算总分;③求出相差的个数。)这样很自然引出了平均数的学习。由于平均数还不是唯一的求法,紧接着王老师又抛出另外一个情境:王老师的四(3)班同学也参加了投篮比赛,请看,(课件出示)王老师一直在想,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你觉得应该怎么来比?在这样一个情景下,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①不能用算总分的方法,因为人数不一样,男生4人,女生5人。②求相差个数的方法也不能用,因为男生比女生少一个。③只能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数的应用就产生了。在这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平均数原来就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用它来进行比较,能够得出哪组更优秀,哪组更突出。像王老师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上,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从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来看,她一直利用运动会场景,来贯穿整个数学课堂。一直让学生在熟悉的运动会上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运动会上。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在现实
生活中体会数学,并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乐趣!
2、教学中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判断,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融于实际情景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初步估一估,从而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当王老师利用课件出示女生投蓝个数的条形统计图时,并没有马上让学生算出平均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估一估,这个平均数大概会是多少?如果用一根线来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应该放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①不可能是9,因为9是最多的个数。②也不可能是4,因为4是最少的个数。③可能是5—8之间吧。现在请你们拿出草稿本算一算,女生投篮的平均数到底是多少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其平均数的范围,是对学生数感的一种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一种提升。
在活动中,王老师继续通过运动会场景中的比赛项目(广播体操、实心球、艺术体操、一分钟跳绳四个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做一回运动裁判。在这个环节中,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要求分工合作,既要求学生在大组内(选择相同项目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不同项目的)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这样活动场景的设置,也是跟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进一步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3,、作业设计“含金量”高,注重了练习的灵活性。
王老师设计的作业纸上,有基础题、灵活题、提高题三种类型,可以看出王老师是通过精心选题,把这三种层次感较强的题型融合在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通过让学生担任运动会裁判员,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应用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特别是第二个项目——实心球比赛。大部分学生由于定势思维,都是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的。通过王老师的指引,才明白原来有些比赛项目是不需要求平均数的。只需要找出最大的值或最小的值就可以了。如:50米跑、10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等。王老师这样一个题型的设计,可以看出她很注重练习的灵活性。
二、施玲玲老师执教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1、精心设计过渡语,使课堂清晰自然,像一幅山水画。
课堂上,恰当的衔接语言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还可以使课堂衔接顺利自然,如一幅山水画,了了几笔却一气呵成,极富生命力。像施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自然亲切,具有极强的童趣,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请看:
教学片断一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和数字宝宝做游戏,请看,他们手拉手变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3+8=9+4=7+5=8+7=
生(一起回答):11131215.师:你发现这些手拉手的朋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这些数字宝宝可调皮了,总喜欢乱跑,请看(课件出示),它们跑哪里出了呢?
生:在下面的一条线上。
师:这些数字宝宝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按0到10,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数的。
师:是的,我们把像这样横着的轴叫横轴。
„„
教学片断二
(当学生已经会看折线图列算式之后,师要学生对黄线段与绿线段进行比较后,得出它们一样长。)
师:看来这两条折线段是一家人,长度都是14,我们就把它们称为14号家庭,好吗?
生:好。
师:那14号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吗?
生:6+8=14。
生:7+7=14.生:5+9=14.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算式和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师:是的,像这样图,告诉我们的规律是:和相同。
„„
像施老师这样清晰、自然的课堂,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幅恬静、优美的山水画。
2、注重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察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表达,使学生终生受益,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施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思考,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4号家庭成员的算式和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①第一个加数是一个一个增加的,第二个加数是一个一个减少的。②它们的和都是一样的。当老师引导学生说出7+7=14这条折线段最特别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它的特别在哪里呢?你能发现吗?有的学生说,反复了。有的学生说,它是由一个7组成的。显然学生看懂了7+7=14的特别之处,但在语言的表达上,学生还欠缺正确、规范的语言。施老师随机引导学生,14在数学里叫做和,那么7在数学里叫做什么?(加数。)那我们可以把7+7=14看成是加数„„〔学生异口同声:相同。〕像这样的折线段,图上还有吗?学生反应很快,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非常有序的说出来了(9+9=18,8+8=16„„5+5=10)。很显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会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了。正因为有了第一次的观察与思考作基础,学生第二次观察折线段图形时,反应比较快,也能用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来进行表达——①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减少的,第二个加数也是一个一个减少的。②和是两个两个减少的。③和都是双数。④加数相同。在课堂上,施老师始终让学生注意观察算式和图,寻找规律,并对自己所观察到的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数形结合,从发现美再到创造美。
施老师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赋予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坐标轴的折线段来对其练习进行巩固。让学生数形结合,进一步来感受数学的意义。从一幅幅折线段图形中发现美,发现一种有规律的美。如:有和相同的折线段,有加数相同的折线段,有第一个加数相同的折线段。等美的规律揭示之后,施老师放手让学生来创造一组自己喜欢的有规律的算式和图像(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完成)。这样一个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过程,真实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指引。
通过这一天的听课学习,让我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二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读、议、讲、练四环节教学法实施方案 一、四环节教学法的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改革思路。
读、议、讲、练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它的教学一般是:学生课堂上自己读书,互相议论,逐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作重点讲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必要的练习,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读、议、讲、练”之间的关系是: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始终。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将读、议、讲、练穿插进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教学过程不易控制,教师需要有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能力。二、四环节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结合我校教学特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读、议、讲、练四环节教学法实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
组织全体初中数学教师对读、议、讲、练四环节教学法的学习认识。通过网络对优秀案例的观摩学习。2.勤于教材的钻研和远程教育的利用。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所教片段的教学目标及必要的知识的问题罗列出来,课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
3.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
目前我校有阅读数学书习惯的学生几乎为零,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其原因之一是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数学问题方面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必须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读数学书,读的时候要慢读细嚼。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做记号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现在农村初中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学时,总觉得学生交流不起来,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优生发言,他们或者讲解习题的对与错,或者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念一遍,对所涉及的内容,并没有更深的阐述;成绩不好的学生无从表达甚至听不懂。这里的交流不起来主要表现在: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对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说,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保持微笑,让学生敢说。再者我们要把学生根据基础的不同把每组按优、良、中、差进行搭配。然后在小组内自我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查阅资料)
5、做好练习反馈、归纳小结,考核学生的领悟与吸收的情况。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分层 次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及时地进行归纳或小结,并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或易错的认识,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小结应点到为止,不给学生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三、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2.5——2012.9)
①学习读、议、讲、练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明确自己今后教学方式及任务。
②制定教学计划。
2.实验阶段(2012.10——2013.6(七至九年级)
①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
②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并修改教学计划。
3.总结阶段(2013.7——2013.9)
根据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及学生的学习成果与以前的进行对比,总结在教学中的得失。重新修订计划或者改革其教学方法。
高 武
第三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张楠楠
有幸听了李辉老师执教的《文具店》,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触颇多。
在本课教学中,李辉老师在复习了上节课的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后,为学生创设了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欲望强,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李辉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然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整准确地语言表述倍数问题的意义,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从李辉老师的课堂中不难看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讲题中思路明确,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解题策略。
虽然是节公开课,但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经常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在独立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辉老师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而必要的练习是本节课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练说练讲,练习做,同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李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四篇: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学习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实验。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各种实验活动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可操作性与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5、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7、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老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最近学习了王金霞博士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老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我们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或老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老师发生矛盾时,他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厌学了。
3、有的时候我们老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老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老师讲的话。”这样让他下不了台的老师他怎么会喜欢呢?不喜欢的老师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更不会乐学了。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老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不能把课堂管死,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使其明确;然后要对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舌功能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老师借鉴。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准确,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只有我们老师做到了这些,能被学生所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苏格拉底式的讲授方式虽然充满争议,但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苏格拉底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苏格拉底总是很有耐心地“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追问,以澄清学生的思考。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都会穿插教师的提问或者学生的提问,但真正能够倾听学生,从中展开教学的却比较少。教师的提问更多地是为了教师自己讲授的需要。
教师“讲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考虑加涅等人所建议的“教学事件”,包括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使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一)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与一般性的维持纪律式的组织教学不同。对教师的要求更明确,教案中就要设计好用怎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学活动将成为一系列无意义的事件。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它不该是简单的、干巴巴的内容介绍,或者诸如“请将数学课本翻到79页”。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有时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仅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围提醒,如“注意了,开始上课”、“看,这一排同学坐得多端正”等组织教学,有时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应该哪些“行为结果”。“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
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册中的“关键”部分。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强调相应的关键部分,以免学生只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多样化教学不能冲淡主题。强调难点和重点可以帮助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
(二)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不细心的教师疏忽或遗忘。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
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凡抱怨上课劳累的教师多半与节奏感缺失相关),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最有效的教师会保持一种顺利的、相对快捷的节奏。??虽然教学活动的速度很快,但却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
如何保持讲授以及整个教学的“节奏”,实在是值得考虑的教学问题。这里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但还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虑:
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
比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为了使教学过渡顺利,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有所考虑,尤其须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设备。当准备上课时,就可以预先估计哪里会出现变化,哪里需要停顿。教师还可以将经常性的过渡常规化、惯例化。例如,当学生提前完成作业时,应该干什么,而不是坐在那儿等候。
(三)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这两种事件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也可以说,提供反馈是引发活动的完整和延续。反馈可能是引发活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活动。由于引发活动没有提供反馈,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所以,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距要尽可能地短。
在引发期待行为阶段,学生对问题或练习的回答必须是“个体”的,即个体尝试着进行回忆、概括、释义、应用或者解决问题,但紧随其后的反馈可以指向“全班”。这样做可以使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为全班所借鉴,使个别学生的错误为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范例作用。
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特别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对于错误答案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的特点。如“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做得更好”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学生关注更有用的回答,而不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在尽可能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回答,这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冒险式地回答,对于这些回答他们可能不大肯定,但他们能以它们为起点,开始构建正确的答案。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当然,反馈活动既可以是即时的、随堂的、非评价的,也可以是延时的、脱堂的、评价性的。在有些时候,“延迟评判”多学生来说可能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包括一些测验和第二天返回的作业题目,或者若干天或若干周后返回的延伸任务。一般而言,教师对这些作业的评判应该尽快地向学生反馈,甚至可以“让学生当时知道结果”。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作业和练习都需要“即使反馈”。有时“延时评判”会发生另外的效果,尤其当某种作业的结论带有不确定性时,这种“延时评判”就变得更加必要。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往往包括以上多个“教学事件”。但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都要包括所有的教学事件。比如有时一整节课都是复习,有时回忆先前知识和评估行为在当天的课时中没有出现的必要。灵活机智是有效课时计划设计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可见,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而经济的。教师讲授满足了教师一定的个体需要和职业需要。即便于教师的控制,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更好地对班级进行调控;益于学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识获得,讲授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时间经济,教师讲授是对时间的有效使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经济的一条捷径。教师讲授也可能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这些需要包括:“获取——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顺从——钦佩他人的需要,在这儿,他人是指讲述者;一致——同意他人和相信他人的需要;求助——寻求帮助的需要。另外,好的'讲述能帮助学生发展重要的学习技能,这包括倾听、做笔记、思考的能力。
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卷入进来,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不恰当“讲授”。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教学。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进发展,怎样进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有效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从多方面给我们进行了阐述,使我们教师对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给我们的工作给与指导。
那么到底何谓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一堂课是不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假如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劳也是无效课堂,同样,假如学生学得很辛劳,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我以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进步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题目,然后教师从这些题目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题目,并将这些题目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爱好和熟悉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进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伏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熟悉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进步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取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有效学习”校本研修反思(二) 我们常常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这就不得不提到“教学有效性”这5个字。那么在新课改下,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把握导入的有效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新课标教育的理念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备课时总会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课”环节,虽然它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它的内容是为整个教学做好知识的铺垫和心理准备。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导入模式,始终都不得摈弃这样两点原则:1、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同时紧扣知识点;2、导入应力求精简,点到为止,把课堂气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发挥学生主体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努力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更多的考虑让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
三、落实提问的有效性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经验表明:指向明确,又逐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那么教师要做到以上三点,就得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质那么一堂有效的课就可以达到优质的程度.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总而言之,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惊奇与向往,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努力掌握一种知识与技能的体验时,教学已经叩响了成功的大门了。有效教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教育改革的一种目的,是我们教师奋斗的一个目标。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巧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和组合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共3
教研室“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
教研室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学校有幸请来了教研室张主任,他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有效课堂教学。学习了张主任主讲的课程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使自己原本愚钝的头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特别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讲解让自己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再次,做为教师而言,我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要着力做到: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把生成的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优质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希望我今后的课堂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早就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冯建军教授也说,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8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
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下面,就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要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音乐渲染、古诗熏陶、师生对话、直奔主题等教学方法,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的有效与高效。
只有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重视教学预设,有效处理教材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譬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可采取以下的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神态、语言等的语句体会。小说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2、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抓过渡段;抓中心句;抓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中出现了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4、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我们在教学沈复的《童趣》时,由于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很陌生,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
三、营造课堂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但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丰富,生活的圈子狭窄,有时文章中描写的事、物、景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这时,教师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在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以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课文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为教师,只须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当学生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及时作出评价,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一个问题,多名同学回答后,让学生自主评价,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五、处理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做到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知识的遗漏并复习、改正。
我们要细心回授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要适度、合理、及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抓住有利时机回授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
通过这次的远程网络通识培训,我聆听到专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精彩讲座,听后觉得收获很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有效的教学,否则,就等于浪费自己和学生的宝贵的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要想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完成。比如在教学《大树和小草》时,带领学生在校园先观察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并用简图把狗尾草画下来,观察狗尾草、樟树茎的相同和不同处。最后归纳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处。教师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二、重视课堂教学情境化的创设,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照片,引起学生的高度的关注。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究、讨论、合作,产生好的效果。在设置情境时,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习动机,拓宽了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探索路途还很长,希望在我们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会更上一层楼。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像书中所说,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如果学生学了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徒劳无功。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考虑。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情境空间,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需要恰当的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可通过语言、实行、音乐、画面、角色表演等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沟通和融合,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表演中学,在自我参与中学,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信心悄悄地形成。
新课程教学不再要老师的“满堂灌”;不再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学生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与感悟。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它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良好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需要,进而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可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升华认识,形成自主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越来越会学。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习惯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在教学中,学生可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的方式。如在一些比较适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件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先请每一个小组为他们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具有艺术性的名字,这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了。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一些须由各小组每个成员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一些课题、任务,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小组的集体中,教师可以对小组的组织给予鼓励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们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各方面能力。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作用的弊端,教师应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使学生能力和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在学习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当小组达成目标时,教师又适时地给小组以奖励。在教学中,对小组成员的奖励和祝贺活动能够提高合作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精神。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这种学习方式超越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发展原则,使学生成为既有个性、又有知识,还会合作的一代新人。
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自己还需要加倍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入教育教学,提高效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聆听学习了:解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高小班化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课题研究等内容,让我学习之后受益匪浅。下面就王洁老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自己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我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就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是什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本身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是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我和我的学生的教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潘主任介绍的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梨园经验等都值得我在实际教学中去应用和探索。
三、课堂教学时间和容量的合理安排。
一节课45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我在教学时做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精讲多练,老师如果高效率的教,学生也会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力度,以达到最好效果。
四、合理地与生活实际情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把学生托过横杆。教师不应当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 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瘠薄的土地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使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2
学习了杨老师的“有效课堂实施与策略”后,使我对有效课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我想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教学变得有效。杨老师说过所谓“有效”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必须使学生获得效益,而不是注重教师教的如何。通过对“有效课堂策略与反思”的学习可以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今的社会对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成了教师们的永恒追求,那又能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课堂呢?我想首先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以下就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学习心得:
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自己的角色必须正确定位,即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反之,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无法正常发挥。
二、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和蔼的态度和言行为榜样,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要有度,学生对老师有好感自然而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断提高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良的表现对学生的思维会有负面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不高。教师的微笑,学生的思维也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从而也使课堂变得有效了 。
通过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学习,我获益不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文化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和探讨,就能更好地改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一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
现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合作机会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长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合作的学习时间是多少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精心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猜想、尝试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会合作技能,培养合作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应教会学生以下基本的合作技能:
1.“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2.“述说技能”。同样一件事情,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会不同。“一句话可以说得让人笑,也可以说得让人跳”。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不夸张、不缩小,并争取做到风趣幽默,使人乐意接受。
3.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4.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见解和看法与自己不同却更合理时,要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观点。
5.组织管理技能。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三、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的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
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困难,这时,教师课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使学生在简短的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互相启迪,使问题迎刃而解。
3.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学生在争辩中使问题越辩越明,达到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
4.当遇到重点、难点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2X)(1-2X)
2、(2a+3)(2a-3)
3、(100+1)(100-1)
4、(X-6)(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四、强化评价机制,促进成员共同进步
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对小组评价中,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地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为此,有的教师在学完一单元或学期结束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以及教师的成功与不足方面。
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万宝中学: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