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汉丰六校2011年上期校本研究材料江 茜
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师,学生起立致敬,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把学习用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等。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景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的能力。有的教师给学生讲述革命导师和伟大的发明家锻炼革命意志的故事。如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经常蹲在人来人往、嘈杂喧闹的长沙城门口学习,锻炼自己不受外来干扰影响的故事。
二、教师要有组织教学的意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有组织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如果我们有这意识,课堂上就会努力去做,就会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我们的学生上课时,他们在干什么,虽然有时组织效果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去做,认真去做,并且平时看一些有关课堂组织艺术的书,一定会做德越来越好的。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都包含有一种特定的气氛,它影响着其中的每一种事物。教室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等等都与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有关。处理得好,就有利于教学,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秩序。例如:教室内过多的五颜六色的装饰和张贴,教师的新装艳服以及口头语,直观教具不等使用就放在明显的地方等等,都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尽可能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放过任何细节,换上一件新衣服,把头发理成了短发,都要在上课之前利用适宜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这种变化,以免使学生在课堂上因感到突然而分散注意力。
四、语言、声调、动作、眼神、表情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1
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时突然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假如你声音太大,那么就给学生造成窃窃私语的可乘之机;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运用短暂的沉默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这能引起学生注意所学内容,激发思维。当老师发现课堂秩序不好时,可以突然停止讲解,沉默面对学生。学生领会老师的暗示后,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听课上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同样,动作和表情也对组织教学产生效果。教师与学生谈话过程中,友好的点头、微微前倾的身体、微笑的表情„„这些都表达出一种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学生也从中获得鼓励。且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几十个孩子像野马归槽似的奔进教师,小脸通红,汗水涔涔,脑子里还在回味着有趣的游戏。面对这个场面,老师一点不发急。她想如果板起面孔来训斥一通,教室里也会安静上来,但一颗颗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都收拢回来,那样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好。她和颜悦色地说:“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准备。”说罢慢慢地走出教室。说也奇怪,当她再走进教师时,同学们坐得整整齐齐,一个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优秀演员声情并茂的精彩唱段,常常会使全场屏息,听者动容,而优秀教师的几句简单的话,重新跨进教室门的简单动作,就使得“像野马归槽似的”学生一个个全神贯注,这真是教育艺术的魅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意念的流动,是情感的宣召。教师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眼神,可以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期望、爱护、鼓励、肯定、责备等。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如对认真、思维活跃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投去制止的目光,对胆小害羞的同学给以鼓励的目光等,这样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榜样的作用。教育现象学家认为:无论自己喜欢与否,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示范的教育从短期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有效的。教师需要坚信,通过使用一自己为榜样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行为,能够消除孩子身上的消极行为。
六、劳逸适度,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脑细胞的能量消耗较大,持续时间太长,容易引起疲劳。据研究,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的时间,7~10岁儿童平均为20分钟,10~12岁儿童平均为25分钟,12~15岁儿童平均为30分钟。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易稳定。但只要教学活动组织得好,一般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45分钟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不是很困难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当他们疲倦时,教师可在课间让儿童活动一下,以减少疲劳,避免分散注意力。上课“压堂”,学生注意力已经分散,教学不会好。此外,抽象、艰深、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也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学要多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过程。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就易集中,并能持续较久。
七、要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因势利导,妥善处理。例如: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外边突然响起了鞭炮声、锣鼓声,这意想不到的强烈刺激,学生的注意旁移了。有经验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再讲下去,停顿片刻,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讲到什么地方了?”这样问会引起全班同学的追忆,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回到原来讲解的内容上来。在教学中也常遇到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干扰教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最好不中断教学去批评、指责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这样做本身就是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新因素。最好结合教学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并要违反纪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既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解决了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也有时发生非一般纪律问题。例如:学生打起来了,或是个别学生恶作剧,使老生不得不中断教学,及时排除干扰。这时需要教师镇静、机智、果断,既能压住场,又能教育学生。
以上几个方面并不是组织教学的全部技艺。像电化教学具体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有教师的威信与热心,严谨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都与组织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因为组织教学是一项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
第二篇: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万俊)
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十堰市文锦学校 万俊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师,学生起立致敬,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把学习用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等。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景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的能力。有的教师给学生讲述革命导师和伟大的发明家锻炼革命意志的故事。如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经常蹲在人来人往、嘈杂喧闹的长沙城门口学习,锻炼自己不受外来干扰影响的故事。
二、教师要有组织教学的意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有组织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如果我们有这意识,课堂上就会努力去做,就会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我们的学生上课时,他们在干什么,虽然有时组织效果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去做,认真去做,并且平时看一些有关课堂组织艺术的书,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的。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都包含有一种特定的气氛,它影响着其中的每一种事物。教室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等等都与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有关。处理得好,就有利于教学,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秩序。例如:教室内过多的五颜六色的装饰和张贴,教师的新装艳服以及口头语,直观教具不等使用就放在明显的地方等等,都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尽可能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放过任何细节,换上一件新衣服,把头发理成了短发,都要在上课之前利用适宜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这种变化,以免使学生在课堂上因感到突然而分散注意力。
四、语言、声调、动作、眼神、表情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时突然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假如你声音太大,那么就给学生造成窃窃私语的可乘之机;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运用短暂的沉默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这能引起学生注意所学内容,激发思维。当老师发现课堂秩序不好时,可以突然停止讲解,沉默面对学生。学生领会老师的暗示后,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听课上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同样,动作和表情也对组织教学产生效果。教师与学生谈话过程中,友好的点头、微微前倾的身体、微笑的表情„„这些都表达出一种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学生也从中获得鼓励。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几十个孩子像野马归槽似的奔进教师,小脸通红,汗水涔涔,脑子里还在回味着有趣的游戏。面对这个场面,老师一点不发急。她想如果板起面孔来训斥一通,教室里也会安静上来,但一颗颗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都收拢回来,那样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好。她和颜悦色地说:“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准备。”说罢慢慢地走出教室。说也奇怪,当她再走进教师时,同学们坐得整整齐齐,一个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优秀演员声情并茂的精彩唱段,常常会使全场屏息,听者动容,而优秀教师的几句简单的话,重新跨进教室门的简单动作,就使得“像野马归槽似的”学生一个个全神贯注,这真是教育艺术的魅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意念的流动,是情感的宣召。教师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眼神,可以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期望、爱护、鼓励、肯定、责备等。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如对认真、思维活跃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投去制止的目光,对胆小害羞的同学给以鼓励的目光等,这样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榜样的作用。教育现象学家认为:无论自己喜欢与否,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示范的教育从短期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有效的。教师需要坚信,通过使用一自己为榜样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行为,能够消除孩子身上的消极行为。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以它先进的表现方式,独有的显现特点,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面对比较枯燥的数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因素,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等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时刻。设计了龟兔两次赛跑的课件。第一次龟兔赛跑时9:00出发,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小兔子这次没有睡觉10:00到达终点,乌龟11:00到达终点,裁判蓝猫宣布:“小兔子第一,乌龟第二。”第二次赛跑时从山顶上往山下跑2:00出发,小兔子3:00的时候快到终点了。结果乌龟从山顶一下子滚到了山下最后获得了胜利。看到这样的结果,学生哈哈大笑。在这开心的笑声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时刻,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运用多媒体技术确保学生“乐学”还不够,还应让学生“易学”。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则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再出示把同样大小的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用于来四分之二表示;接下来出示把同样大小的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用八分之四来表示。然后把三个圆重叠在一起,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仅三个圆是同样大的,而且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相等,从而得出于三个分数相等。在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个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七、劳逸适度,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脑细胞的能量消耗较大,持续时间太长,容易引起疲劳。据研究,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的时间,7~10岁儿童平均为20分钟,10~12岁儿童平均为25分钟,12~15岁儿童平均为30分钟。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易稳定。但只要教学活动组织得好,一般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45分钟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不是很困难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当他们疲倦时,教师可在课间让儿童活动一下,以减少疲劳,避免分散注意力。上课“压堂”,学生注意力已经分散,教学不会好。此外,抽象、艰深、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也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学要多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过程。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就易集中,并能持续较久。
八、要妥善处理课上的偶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因势利导,妥善处理。例如: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外边突然响起了鞭炮声、锣鼓声、喇叭声,这意想不到的强烈刺激,学生的注意旁移了。有经验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再讲下去,停顿片刻,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讲到什么地方了?”这样问会引起全班同学的追忆,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回到原来讲解的内容上来。在教学中也常遇到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干扰教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最好不中断教学去批评、指责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这样做本身就是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新因素。最好结合教学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并要违反纪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既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解决了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也有时发生非一般纪律问题。例如:学生打起来了,或是个别学生恶作剧,使老师不得不中断教学,及时排除干扰。这时需要教师镇静、机智、果断,既能压住场,又能教育学生。
以上几个方面并不是组织教学的全部技艺。像电化教学具体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有教师的威信与热心,严谨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都与组织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因为组织教学是一项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
第三篇:如何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知道,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可是,如何组织教学,却成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尤其是一年级,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上课随意说话。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组织好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暑假培训所学到的和自己几年来的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要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刚接触新班级的数学课,不要急着上数学,首先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因为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上课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也可以让学生跟老师学一些维持课堂纪律的口令,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上课时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者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但是有一点他们永远不会厌烦,那就是故事,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课堂,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导入时用故事、谜语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授或练习采用游戏、演示、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1)新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一些新出现的数学用语,一些句子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得耐心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慢慢讲授,并让他们慢慢跟着说,跟着理解。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加减法时,一定要注意手势和动态的表演,让学生说一说,反复地说,感受合起来和去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在新授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如让学生上台表演,板演,跟老师一起演示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习中,有些题目,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解决办法,我们允许学生多种方法,但要慢慢引向优化、简单的方法。比如一年级加法凑十法,允许学生探究几种计算方法,但最后还是慢慢引导他们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这个更优化的方法。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这节课的数学知识、信息,不能一直随着学生游离在数学本质之外的一些想象。
三、让竞争策略贯穿于课堂中。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对小学生学习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课堂中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开展纪律竞赛,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在教学中多开展学习比赛,如男女同学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师生之间比赛。这样的比赛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重要。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教学加减法、图形、还是数数,多用教具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感悟、理解、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第一次让学生使用学具操作的时候,要多花时间训练,学会听老师口令,学具怎么拿?什么时候操作?怎么放?什么时候放下?放好了没有老师的命令不能再拿。训练几次以后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了。不然学生们会一直拿着学具玩个不停,结果什么也没到。
五、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要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别的同学也会以此为榜样,个个都表现得很好。只有这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六、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表扬和鼓励。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采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好玩,让每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第四篇:如何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第五篇:怎样组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怎样组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教师的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否逐步学会。教学中我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参与意识。数学学习仅有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索,通过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动力,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营造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产生学数学的快乐。
3、重视学习的过程,教会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将操作、观察、思维、表达做到有机结合,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有意识地培养。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工作的有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