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生本教育

时间:2019-05-15 15:0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心中的生本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心中的生本教育》。

第一篇:我心中的生本教育

我心中的生本教育“生病了”

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渐更新,生本教育逐渐的成为我们身边最常谈论的话题。然而,从我接触生本教育至今,从理论到实践仍需要一定的锤炼。这过程也是最值得我们新教师斟酌和研究的。逐渐的它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的描画出来,也是我们成长进步的一个航标„„。也是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

生本教育倡导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把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至。郭思乐教授说过:“他(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他还说:“牛们喜爱草,向往草,争先恐后地奔向草,这时候鞭子的作用就大大减少了。类比到教育,就是,我们让学生喜爱学习的天性发挥出来,让他们以最大的限度奔向自由学习,享受学习,这是他们总是意犹未尽,课堂上风起云涌,这是外部评价的督促作用就显得多余了。”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这一理念就复杂的多了。

首先,在课堂上实行生本教育“先学后教,不教而学”的原则。在大多数农村的小学来说“先学”这个问题落实到实践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其一,学生主体差异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把教师留的写的,能把检查的作业完成已经是优秀的认真的孩子了。而对于这种隐形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却是寥寥无几。其二,家庭配合与环境条件。在农村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学习重要,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苦读能有所成就。但仅仅停留在尽力的满足孩子在钱物方面的需求上。稍有点意识的苦于没有用方法或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孩子学习。有心无力。更有甚者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学习。而在一些拓展学生视野方面的问题上更是让人煞费脑筋。家庭条件不允许,没有足够的图书,更没有网络供学生们去查阅。而在农村仅有的网吧中聚集的学生多是被游戏吸引去的,查资料的恐怕是如大洪水一样更是难得一遇了。需要查阅的资料得不到,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了水中的浮萍,永远不后会有根,永远也解决不了。所以这种“先学”达不到,后面的教就没有了基础。而这种教育理念则多数时建立在先学的基础上的。所以城乡差异存在,个体差异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存在,那心中的生本教育也成了理想的殿堂。

其次,小组讨论的方式。它是一种合作学习。它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强调发挥集体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对于农村集中办学后的学校,班额较大,在分小组就形成了一锅粥。此为其一。其二,对于一些探讨的问题可以运用此方法。而对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属于客观真理的,直接教授就可以,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探讨上。所以,我心中的生本教育再次成了我的挑战。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现实中还有好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以上为客观的些原因,还有许多实施方面的问题如: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难以到位。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代传一代,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要突然之间打破这种模式,进行思维和角色转换,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模式,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转变一时难以到位,在实践中教师仍以“教”为主,学生仍乐意“被教”。

二是教学模式与当前应试教育现状存在不相适应,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生本教育教学方式与目前考试要求相脱节,甚至相背离,让学生不得不处于为难、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学生们乐于接受互动性强、活泼有趣而又压力

相对较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需要大量基础性知识的考试。在考试现实面前,由于生本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所以往往出现生本教育开课一学期后,学生成绩整体不升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学生课前准备形式化,探究功能没有发挥。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说拓展和延伸了。但在实践中,一些学生把前置作业任务形式化,为完成任务购买相关的资料,找现成的参考答案,放弃了搜集和探索过程;准备讲课的同学很认真预习,但其他同学就不动手了;要讲的那部分内容准备较充分,不用讲的其它部分就不去看。前置探索过程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四是课堂讨论部分学生参与意识弱,两极分化现象难以避免。生本教育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和探究中解决的。但在讨论实践中,总有一部分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一部分学生可能由于个性和准备不充分等其他原因,乐于做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久而久之,班上形成了有差别的两个极,课堂讨论失去其原本意义,生本教育无差别目标难以实现。

五是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交流和讨论,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生本教育的新意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实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一部分学生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乐于搜集资料完成课堂交流和讨论,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交流很热烈,一堂课下来,大体思路清晰,观点掌握了,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没有掌握;或者是主动参与讲课的同学明白了,其他听课同学还是不明白;或者是课堂上学生讲的不明白,还是需要教师讲。虽然,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识提供支撑,没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

六是准备工作量大,学生准备起来耗时费力。学生要课前准备好所分工的部分,确实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准备工作也受各种条件、因素限制,如有的学生没有电脑,搜集资料需要通过书籍;或者有电脑但网络没有普及,无法实现网络搜集功能;好些资料量大不可能手抄,需要打印出来,而目前打印机还不普及,外出打印也会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城市学生尚能基本完成准备任务,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完成准备任务则困难得多。准备一科的课前资料也许不是很多,学生还能应付。但多个科目都要准备和收集课前资料的话,那个工作量不小。如果没有科学安排好分工的话,过多的准备工作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科。

七是生本教育模式与现有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存在冲突。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智力,推行的是留有自主空间的管理方式。但实践中,以学生分数为依据,推行差别化教育管理的“重点班”、“实验班”、“A班B班”的模式仍大行其道。对教师而言,生本教育强调学校应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对教师的教学,除了作出常规的约束外,一般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但在实践中,教师总是受诸如教师评价、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制约,教师在实践中难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并以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生本教育则有时是为应付观摩而开课,甚至图走过场,逢场作“秀”。

三、进一步实践生本教育的思路探索

生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而言,在实践生本教育中,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和感受,我认为应当把握好九个重点:

1、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上就是以学生为根据,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特点,尽可能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的特点,大体摸清学生的爱好和所长所短,对学生做到“知根知底”,并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施以恰当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附带任何条件去对待学生,不把学生当成说教的对象,而是要依人的学习规律来进行教学。要尊重他们学习的天性和思维,不能嘲笑和贬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活动。要认识和尊重他们的差异,人总会有高矮胖瘦,学习也是这样,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成绩有好有坏,这些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尊重学生,还要包容学生个性,保护学生的隐私。只有充分尊重,不带有个人好恶,不管优生差生都要给予平等的机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全身心参与到生本教育中来。

3、充分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依靠学生自己的学,依靠他们的资源和能力,并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并尽可能把可以交给学生的教学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做。全面依靠学生,并不是说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教学的解放和教师自身思想的解放,解放的目的是要落在让学生主动发展上。因此,教师要把从教育内容的确定,到教育形式的采用,以至教育过程的主持、检查、评比等等,都依靠和交给学生自己去做,都要由学生负责组织、检查、评比和总结,老师则负责做好参谋指导和评价服务。

4、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没有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主动性与奋发努力,对生本教育消极参与,或流于形式,就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生本教育也不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通过日常细致的教育工作和有力的教学手段,千方百计使学生想学、勤学、爱学。只要工作到位、得法,学生的学习劲头终会被启动起来。

5、实行体验感悟式教育。学习中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感悟,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使学生注意和掌握感悟的方法,以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不管是读还是做,教师都要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学生的感悟,保护每个人的内在积极性。因此,实践中教师要力避空洞的说教,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真人真事、真实情境中去接受教育。恰当评价、鼓励和求实地表扬,针对事实,充满爱意、态度真诚、言词恳切地告诫、批评、劝导,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体验与感悟。

6、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备课,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把学生调动起来?什么时候让学生学,以什么方式学?什么由老师讲,讲什么内容?等等,这些内容都要有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学生提出的分工要求应简单明确,而且不能太深太繁杂,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更愿意去做。

7、把握好课堂讨论。掌握课堂讨论的主动权,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对过于散发讨论话题要及时适当引导,回归主题。对独到的见解,有争议的发言,甚至是标新立异的举动,只要有利于推动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尤其要关注所有学生

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对总是过于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则适当加以限制,把机会多让给不爱发言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8、不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中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求掌握的,不然的话,即使你在课堂讨论中能侃侃而谈,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都可能成为纸上谈兵,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内容和练习题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练习题不求多,要求精,组选那些典型、举一返三的内容和习题,使学生做会一个题就会做一类题,教学才有高效率。

9、教师“教”与“讲”要恰到好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要灵活,“讲”也要到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要“以学定教”。教师还要着力讲难点,讲规律,教方法。学生实在不会的,要通过教师讲突破难点;掌握了规律,是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教方法才能培养思维,学得灵活,会走捷径。教师“讲”一定要达到精粹、精炼、精彩,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任重而到远,而教育也是教师们永恒不变的一个研究课题。个人认为:万事一利一弊。我们要客观的面对它,认识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越。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域。教育也一样。任何理论都有他的盲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掌握好“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常换常新,活学活用。一切都会为你所用,有不被这一切限定住,又游刃有余,那样我想教育就不会停留在心中了。

第二篇:生物课堂中生本教育初探和困惑

生物课堂中的生本教育

生本课堂进入我校已经一段时间了,结合自己的教学所思,写了一下这段时间里实施生本教学的感受:

1、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去学习并从中得到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2、全员参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活动,一起讨论探究,可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避免出现少数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课堂局面。生本“的指导思想下,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尝试观察、讨论,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那将会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全员参与,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感受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生物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生物和理解生物,体会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这门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生物的魅力。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股强烈的内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再说说,在生本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1、刚开始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感觉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学生发言的组织性比较差,依然存在差生当旁听,没有参与的现象,即使老师极力推动,但是仍有学生不敢发言;

2、作业如何安排,按照生本的设计,作业是做和例题相仿的题型,在当前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安排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显得困难重重。

以上是我在生本课堂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不足之处还希望老师们多批评指正,我坚信生本教育之路在我校会走的更长、更远。

理综组:李群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 ﹙525200﹚ 韦兴全

摘要

课改十年多,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作为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历了思想的大变革,也接触过很多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中生本教育是我们认为很好的一种对人培养模式的变革,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化学教学

生本教育

探索

实践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其宗旨。人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愿望和既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先期的相关知识、能力基础,激活其内在的动力,诱发他们自主地学。2009年10月我们到广州参加了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听了多节课堂教学观摩课。学生们表现出的自主、自信、多元、灵动、生机,让我们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采,也深深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人的模式。为此,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生本课堂组织模式的“三步曲”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在教学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不确定的灰色地带。影响学生学习的许多变量是无法预设的,也是教师控制不了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应不具有某种固定的程序与模式。但是生本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而高中学生从读幼儿园起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践之初学生不是很适应。经过探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了“三步曲”。1.先行学习。“先行学习”是指学生在前置性任务的帮助下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任务完成的时间可以在课前或课内,也可在上课伊始或在课的中间几个时段。前置的任务可以是简洁的纸质稿,也可以无文本,只是一句话。在转入下一学习内容前,教师以投影或口头的方式抛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先行学习不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此过程也可称为“独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此前设计前置性任务。2.小组组讨论。“小组组讨论”是指组内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般来说,前置性任务完成后都有一个小组交流过程,意见一致的、容易的问题直接在小组内“消化”。这也是一个组内成员互帮的过程。此过程也可称为“对学”。教师则倾听和观察各组动态,捕捉典型信息。3.班级交流。“班级交流”是几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等待评价和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此充分展开。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重点和疑难问题。此过程也称为“群学”。教师则是主持者、激励者,更是机警的鹰,蹲在一旁“伺机而发”,但一般是不“发”的。

在单元整体学习和各课时的教学中,上述过程常交叉或重复进行,如先行学习过程中,可有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一节课中也可有多次的班级交流。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平行跟进。课堂上,教师的介入一般在思维阻滞点或突变点上,在学生需要赞赏、支持以及引导时介入。介入尽可能遵循“不判断”、“不说教”的原则。

二、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先行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然后教师点拨,教师则缩减讲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的激励性评价也及时跟进。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初现生机。但是,这样做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留给学生思辨的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常常仅停留在表面,不能解决课程和教材与学生学习不适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持久。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难以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乐趣,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基本上找到了“怎么学”的途径后,我们进一步深究“学什么”。事实上,真正重要的不仅是学生有没有活动的问题,而是活动做什么的问题,我们不但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更要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那么,如何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呢?经过我们的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如下三大策略。

策略之一: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

鉴于教材编写逻辑顺序与人的“整体—局部—整体”的非线性认知进化过程相矛盾,需要对一些典型章节进行教材整合,我们先把握知识体系的线索和灵魂,然后大胆打破原来阶梯式、线性的编排,力图对教材中以形式化的方式展现的外部知识,重新赋予整体生命,使它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对接。如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编排的知识逻辑顺序是:1.化学反应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编排的知识逻辑顺序是:1.弱电解质的电离;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盐类的水解;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这两章的核心,它贯穿这两章的始终。在第二章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后,我们将第三章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紧接着学习。由于对核心问题有所领悟,后续的局部知识学习也就有了整体意义。如此,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真正适应了学生,积极的、内在力量驱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策略之二:从实验入手,显学科魅力

据调查,大部分高中生喜欢化学课的原因是化学课有实验。科学往往始于惊异、闲暇、自由。亲历过程,有助于保留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和欲;此过程貌似浪费时间,但是,生命中有一颗惊奇的心,精神才会自然地生长,学习才会主动,不再需要太多外加推力及方法的教诲。如为了说明稀硝酸也有强氧化性,我们用实验创设了这样一个前置性学习情境:在一个试管中取适量的稀硝酸,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另取一试管把此液分成2份,取其一在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溶液褪色。然后学生讨论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用化学实验这一化学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真实直观,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核心性的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联想质疑,实验设计,操作验证,互助交流,达成共识。最终学生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硝酸挥发、硝酸分解、稀硝酸的强氧化性等。学生首肯的设计方案是:往褪色的溶液里再加适量的稀硝酸,若原来溶液褪色是由于硝酸挥发或硝酸分解所致,则此时溶液应重新变红,若不变红,则说明原来溶液褪色是稀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学生实验验证的结果是后者。

策略之三:从问题开始,突出探究活动

前置性问题中可要求学生参与对原始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及测量办法的选择,这些都体现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相对于“动手”,“动脑”才是探究活动的关键。由原始问题驱使思维领先的探究活动,是收集证据的需要,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容易使学生进入核心性的学习。如在《氯气》这节课上,让学生探究的是氯气的化学性质。我们用多媒体播放了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漏事故有关报道资料的影像,重点播放了泄漏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 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然后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信息以及学生桌面放置的实验用品探究氯气应有的化学性质。我们以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以多媒体展示惨烈的镜头为情境,立即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迫切想知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的氯气究竟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或独自寻思、或小组同伴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推出氯气能漂白,当他们把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发现红纸条不褪色时,他们又会联想到氯气能使油菜变白,可能是植物中有水分的缘故,把红纸条用水浸湿后放入氯气中,红纸条果然迅速褪色,最终他们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的正确结论。根据情境中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他们推出氯气跟碱反应,此外,学生根据常识性的问题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也应能和大多数的金属及氢气反应。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最后班级交流共同总结,得出了氯气比较完整的化学性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还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也通过液氯泄漏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本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释疑等一系列观察、思考、想象、思辨中逐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由于教学方式由“灌输”转向“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思维得以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提升,以前那些不够自信、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也能主动举手发言了,不爱说话的也变得能够大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参考文献

① 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② 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人民教育,2012年3—4期。

﹙作者:韦兴全

职务:中学化学高级级教师

学校教研室主任

联系电话:*** E-mail:wxq080902@163.com﹚

第四篇: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摘 要:现代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切实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高中英语由于高考压力和没有语言环境,一直是教学一大瓶颈科目,大多数教师还没完全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课堂教学仍然保持的是传统的“本本教育”“师本教育”,使高中英语教学形成了“教者累,学者难”的局面。为了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现代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有明确的定位,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生本教育。

关键词:生本教育;备课方法;教学模式

一、解读生本教育的实质

生本教育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专家郭思乐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站在幕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来体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让课堂形成“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学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想。

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

根据生本教育的实质,我们知道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在小组和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具有探究意识,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哪些教学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中达到这些效果呢?

1.教师的备课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为课堂教学奠基,怎样能使学生对“先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那么我们教师的备课就不仅仅是备上课时要给学生呈现的词汇语言点,而重点是备学生对于相关话题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的语言文化提升点在哪里,预习的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认知;是否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勤于讨论,提出疑问,使课堂教学更轻松有效率,更具有创造力;是否能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的空间,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一句话,具有低入性、指导性、趣味性、开放性,能够体现生本教育并能完成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

2.教师的教学模式

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出生本教育最主要的是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都体现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老师没有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没有初步规划板块式或直线型的课堂流程,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变得无所事事,而学生也只是简单交流,应付了事,基础稍差的学生或者根本就是聊天去了,“课堂”变成了“市场”。所以当我们选择“10+35”模式时,我们应清楚老师的这10分钟应该怎么当好“导演”,而学生的35分钟,教师需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索与研究;课堂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学生泛泛而谈时,如何引领孩子深入;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转移触角与视线;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包括思想上的认识。

现代课堂,教与学的模式都应该现代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能够激发老师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时下流行的选秀、脱口秀、辩论、游戏闯关等节目的形式都可以适当地借鉴过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同样分组(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教师预先分好组),一些学生扮演学员,一些学生扮演考官,教师则可以是最终评判官。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去展示自己,有空间去发展自己,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对这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才会达到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社会需求在时刻变化,现代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高中英语教学不应完全为了“应试”而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性的,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渔”而不是“鱼”。真正做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完全体现生本教育,达到现代高效课堂标准,这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作者单位 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

编辑 赵飞飞

第五篇:承德四中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修订) (推荐)

承德四中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一、提出的背景

1.四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学校学苗基础偏差,学生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不听讲、不完成作业情况非常普遍;此前,学校、部分教师也曾尝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但大多是零星的、暂时的,是不连贯的;现在,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随意性强,课堂效率偏低。有些课堂组织难度大,师生相互埋怨,已成恶性循环,这种现状急需改变。

2.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加强常规管理、重视课堂教学,师生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学校秩序井然,为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3.学校领导班子已经达成共识,一所学校要想快速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是教师素质的快速提升,而这两点必须来源于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全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有改变四中现状的强烈愿望,这是我们信心的源泉。

4.几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身边学校(围场卉原、承德三中等)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都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作法,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5.学校在前期工作中,就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在大部分教师中间做了思想动员,理论培训。

二、指导思想

1.牢牢抓住解决四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四中学生基础开展教学改革。

2.准确的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围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这一主线,积极调动学与教两个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3.坚持整体行政推动,结合各学科特点分别推进的原则。4.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的学校管理综合改革,从干部、教师、各部门都要协调联动,做好相应跟进。尤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小组文化的建立更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三、目标要求

1.通过改革,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学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2.通过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学生素质中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3.通过改革,使四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具有四中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四、初步模式

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改革都有入模、出模的过程,经过反复酝酿,对课堂教学改革做如下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要贯彻“先学后教、反馈展示、点拨拓展、评价提升”的课堂教学思想。

1.各学科要确定基本课堂类型,比如“新授课”、“复习小结课”、“试卷讲评课”。各学科特点不同,课型可以不同。

2.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上课过程)

每节45分钟分成30+15两部分,其中前30分钟为上节展评课,后15分钟为下一节预习课。不在展示课上以及导学案上安排达标检测,而是根据学习内容单独安排小测验。在展评课中安排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名标(2分钟)--合作学习(8分钟)--展评巩固(15分钟)--总结构建(5分钟);在预习课中,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预习完成下节导学案,教师点拨不能超过5分钟。一般要求学生在放学前完成导学案交给老师,老师在下节上课前,必须批改导学案。不批改不得上课。

对展评四个环节的简单说明:

导入明标

用简单语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给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结合教师的批改情况在学习小组内互教互学。

展评巩固 对共性问题,重难点内容安排展评,老师精讲点拨并适当安排巩固训练。

总结构建

完善导学案,学生自己总结收获,把学习到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

独立小测验,我们认为在展评课上安排达标测试时间紧,老师没时间评判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安排以知识自然小单元安排封闭测试。课堂上时间明确用来巩固训练。

3.备课过程及导学案制作流程。集体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通过深化集体备课,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和谐统一。集体备课首先研究学期教材,分配备课任务,备课及学案制作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印制初案—分头研究—集体备课—修改学案—形成学案。备课时,要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检测;把握“四点” :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精选“两题”: 练习题、检测题。

备课及制作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基础,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步子、快反馈,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备课组长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全组教师对所备初案要逐一进行书面解答,以备集体讨论、修改学案时使用,在集体备课结束后,印刷学案时交主抓年级领导处存档。

4.导学案使用方法。采取每节课后十五分钟完成下节课导学案的办法,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每天放学前,各科收齐导学案,由各任课教师批阅,完成新授课前二次备课和学习小组长培训工作。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学案整理。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后期的复习,导学案整理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的整理、知识系统的梳理,这些内容由学生整理在导学案的特定位置,重点内容或改错内容用好双色笔做好标记。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2013年11月22日以前。

2.各组准备,制定学科方案,发动学生:2013年11月25—29日。

3.开始实施。2013年12月

4.以后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分学校整体和学科整体两部分进行。

六、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副主任以上干部、年级组长以及学科组长为成员统筹学校课改全面工作。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双线管理,实行学科分管制与年级负责制相结合方式,学校对导学案制定采用“二审(审初稿、审成稿)、三查(查教师个案完成情况、查学案批改情况、查学生改正留存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和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量化考评。

通过赛课活动,全力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参与、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在每轮赛课活动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师实施奖励。对全体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达标情况一并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特别需要注意问题:1导学案内容要少,难度要适中。2要把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贯穿始终。3要把小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

2013/11/22

下载我心中的生本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心中的生本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随着教学的时间越来越久,当初的那份对教育的热情也日渐减退。还记得初为人师时的那份激动、那份爱心、那份热情,都随着这颗心的老去而渐行渐远。徘徊在......

    心本总结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大班级心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心本课程是一个帮助孩子学习做人的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为目标,为孩子开展关键期教育,强调让孩子“学得投入,学得开心,学......

    保康一中生本课堂实施策略

    保康一中“生本课堂”教学 实 施 策 略 根据《保康一中生本课堂改革实施方案》,现抟制定以下生本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组: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在分组过程中,教......

    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本教学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本教学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生本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广泛采用。生本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师本”的教育思想,提......

    一中生本课堂操作指要大全

    一中生本课堂操作指要 cxz2219 2013-12-03 (讨论稿) 灌云一中生本课堂是以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理论为依托,结合我校生源状况和教师结构的实际情况而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再读“李镇西”每当捧起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心里总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一书,再次领略到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感受......

    我的教育心的读后感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最近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读罢,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李镇西老师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朴素的才是最美的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近来一段时间,我再次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心》捧起,进行二次反思式、品味式、咀嚼式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