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学习感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5: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师大学习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师大学习感悟》。

第一篇:华师大学习感悟

华师大,一次蜕变之旅

------华师大研修感悟

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实施更多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改变!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这个职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感,颠覆陈旧意识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行动上的蜕变!这,或许就是我这次进修之后的最大的真实感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在一线工作这么多年,丝毫没能觉察到自己已经到了教书机械化的状态:上课、改作业、作业讲评、抽查背书….老师和学生身上都背负着一座无形的大山,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每天的生活重复着一个节奏:忙绿!忙绿到晚上做梦都还在继续着白天的工作!学生更苦:睡眠不足、上课分心、脸上鲜能看出求知的欲望更多的则是呆滞和疲倦!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内心呐喊:再也不能这样活!要改革、要减负、要放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快乐起来!….我尝试过减作业,不占课,可换来的是更多的焦虑和担心,生怕自己这一科学生不重视或练习不足而导致成绩下滑;我也尝试让学生讲课,背书比赛,讨论,甚至小组合作出题和错题讲解,学生开心,乐于参与,我满意于这样的效果可苦恼于落下的教学进度。看到每日同我一样疲倦忙绿的同事们,我不禁感慨:原来改革这么难,难的不是改革实施,难的是敢于承担结果的那份勇气!谁来给我们勇气,老师也需要鼓励…

终于到了梦醒时分:在华师大,吴刚平教授对于教育的内涵做了细致深刻的剖析,并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进行了比对和数据分析。浏览一幅幅美国孩子课堂快乐投入的学习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中西学校教育存在的巨大差异,内心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也激发了我要改变的勇气。。。

吴教授告诉我们: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性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也难怪我们的小学生在奔波于各种各样课外辅导班时,美国的孩子已把自己浸泡在图书资料里有模有样的搞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啦!中国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反思!根源应该在我们的教育,是教育体系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所以正是我们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才使得我们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教授的分析评论让在座的许多人如梦方醒:看似严肃丰实的课堂恰恰是学生不爱思考、惰于思考的根源所在,老师信誓旦旦的“负责认真”却成了应试教育制度下导致学生模式化的催化剂。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或许直至今日我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未来的他们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单纯地培养一个好学生还是努力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21世纪的今天,教育无疑成为了衡量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引用某领导说过的话: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亦是最廉价的国防体系。可见教育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什么是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马克思: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比起他们,我们汗颜!教育理念再不更新,岂不是离他们更加遥远!

这里不禁想起一个哲理小故事: 一位哲学家坐船出行。当船划动以后,一路的风景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闲来无事他便与船夫聊了起来。

哲学家问船夫:“你董历史吗?” 船夫回答:“不懂。”

哲学家就说:“那你就失去了半条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又回答:“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和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在里。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达到:“不会。”

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

这位哲学家想必是满腹经纶吧!可是在生命临危时刻,那些引以为荣的渊博知识却无施展之地!知识固然重要,把理论转化成技能才更有价值,否则纸上谈兵有何意义,正如渔夫所言,“你会失去整个生命。”故事虽小寓意却是多么深刻!我们现行的教育不正在努力培养成绩优异却未必适应社会发展的“哲学家”吗?这则故事无疑不是对此现象最有力的讽刺!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这就是我们每日忙碌、辛勤耕耘的结果吗?既然我们不期望这样的结果,那么我们为何不彻底改变!改变观念、改变方法、不要毫无价值的付出,要学习要研究,努力营造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课堂,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改变孩子未来的命运,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国门也依然自信!

让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听讲不够认真,成绩下滑,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激活学生思维和兴趣应有的策略和教学艺术!我们总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殊不知在我们乐此不疲涛涛不绝时,孩子的心也已悄然溜出课堂。我们不厌其烦的把错题归纳、一讲再讲,可是类似的错误总是花样百出,老师不得不拿出杀手锏:罚抄!而且还信誓旦旦“对其负责、一个都不放弃”;老师手里都有两本书:课标和课本,可老师们宁可将课本翻烂也不曾想过要细细研读课标。我们总是没有耐心细化课标、分析教材,一直认为没有这些也同样可以上好课。等到听完教授们的课,才知道甩掉课标的教学无异于盲人指路,我们要把学生领到哪里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我们不停地加快课堂的节奏,生怕讲不完讲不够,中国学生在上中学第一天就是吃苦教育的开始,课上记不完的笔记课下做不完的习题,不知何时孩子厌学了老师厌教了。。我们总说公开课是作秀,不具有推广价值,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那才是集体教研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契机;我们或许会夸赞某位教师讲课精彩,殊不知最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从头听到尾、而是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方法性知识,在华

师大我们明白了:作为老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侧重于以课堂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可我们很茫然,怎么教,更有效?怎么组织学生才使其乐于参与?怎么把课本变薄,引导学生轻松且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怎么做才不会违背孩子认知规律。。。我们显得很无助!因为我们每日忙碌到没有时间思考,时间久了,才发现已经不爱思考了也不善于思考了!因无力解决我们为此感到苦恼。。。

盲目加麻木,还不全是以上种种现象导致的根源,经过短短7天培训,才觉得自己是多么渴望求知,坐在这里可以听到这样精彩的讲座自己又是多么幸运!我折服于教授们的睿智和幽默,专业和敬业,更钦佩与他们学术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专业讲解和案例分析像是一块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我,我深陷于它的魅力爱上了华师大!许多教学中的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也因此感悟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起到的巨大支撑作用!在华师大胡慧闵教授风趣形象的授课风格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是胡教授让我意识到作为老师,具备全面且丰富的教学理论对解决工作中遭遇的各种问题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就拿错题订正来说吧,学生平时在试卷和作业批改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通常都会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负责任的老师甚至要求学生准备订错本并逐题写出分析。现在几乎所有老师都一致认为„订正错误”才是解决作业和试卷疑惑的关键。可令人不解的是,错题订完了,每道题的解题思路也写清楚了,然而同样的错误总会时不时的在随后的检测练习中再次显现,是学生不认真还是老师没讲透?!这一点令身为老师的我也为之困惑,思考过但始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听完胡教授的课才使我茅塞顿开,原来问题的根源并不是订正这一行为本身,而是学生缺乏订正的思维,错题评讲后要求学生订正的其实还是我们老师自己的解题思路。传统的试卷和作业讲评多半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也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感知经验获得和提炼知识,学生记住的是老师的讲解,这些实时性知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甚至被遗忘!如何使学生在错题订正后错误不再重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方法和思路:一要强化错题正确的做法,即正强法,然后要引导学生自己弄清楚错在哪,再和别人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和做分析,找到与别人存在的思维差异,经过以上的细致的问题研究分析,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获得了牢固的方法性知识,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错误订正!

孔企平教授的课同样使老师们大受裨益,就课堂“如何有效”为我们做了必要的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为今后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孔教授鼓励大家由一名有经验教师逐步向专家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过度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地进行观察研究,学习和分析,让理论服务于实践,让实践促进成长!是啊,每天不思考不学习,岂不是一辈子只能做教书匠?!一年365天,日日都在机械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谈何充实快乐,又谈何职业幸福?。。

说到研究,不得不提到课堂观察,原先老师们对课堂观察一不了解,二无兴趣。不清楚听课评课为何变得如此繁琐;无论听着、讲者内心不免都牢骚满腹、紧张不已,结果也只是凭借肉眼观察和内心感受对课堂品头论足!课评的不少,但收效甚微!来华师大的确不虚此行,因为以上的困惑我们也在此找到了答案!引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学生的素养或者成绩是“学会”的证据,而不是教了、学了的必然结果。因此,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会了没”“学会了多少”,而不是仅仅关注“教了没”或“学了没”。换句话说,“教过了”“学过了”只是手段、过程,而“学会了”才是目的、结果。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证明学生“是否学会”“学会了多少”,需要进行课堂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以此作为不断地获取目标达成信息的证据,以免教师在教学中迷失方向,从而走向无效或低效。教师就是不断地运用评价这种GPS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保教学信息实现顺利转换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习如何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观察、如何评价。我们终于认识到:课堂观察就像是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崔教授和叶教授的指导下老师们学会了制定课堂观察量表;今后老师们应该不会因此绞尽脑汁,更不会盲从,我们已经会独立行走!尽管步履不稳但我们拥有了自信!

。。。

心生

感谢授课的所有教授们,每一堂课都非常精彩,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文字,都出自于您们智慧的言语,看似普通但对我们极其受用,句句都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短短7天的培训或许不足以告知我所有疑惑的答案,但最大程度上帮助我找到了正确的思路和行走的方向。或许教学中依然困惑重重,问题层出不穷,或许惯性的忙碌一时误导我们的方向,但是我会记住再忙也要思考:今天的课孩子们是否满意,孩子们从中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怎么做可以让孩子们收获更多。。只有这样不断地反思才会有实质的改变,不为别的,为了孩子们。正如一位教授所言:要热情的参与,冷静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喧熙不止的改革浪潮中迷失自我!

再次感谢你—华师大,期盼着下一次还有机会与你相遇,在这里学习了理论、收获了理念也改变了思路,希望老师们把所学所悟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让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一次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真正蜕变!让我们因这次学习而改变,让孩子因我们的改变而发展!

白海雁2013年8月

第二篇:华师大学习有感

华师大学习有感

廖蓉蓉

在6月份举行完的跟岗学习后,在同年的7月14日到7月2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里,我们做起了学生,好想回到了学生时代。

记得我和幼儿园的5个老师一起坐火车到达华师大已经是晚上7点多,我们匆匆忙忙的到教育科学学院的一楼课室报到,等办好手续后,有一位华师大学前教育系的研究生带我们到学生宿舍,和我们说了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她就走了。我们整理好内务后,就赶紧休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开始第一天的学习。

在接下来的九天学习中,一共有11位专家和幼儿园园长,给我们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把理论和他们的经验很好的传授给我们。

我们在第一天里学习的是《幼儿园师德修养》和《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不但更懂得如何去爱,原来,教师的语言、行动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体现真正的师德师风的精神风貌。

教师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孩子喜欢模仿,如果老师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如果批评孩子过重(语气和方式)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命运和快乐,容易形成自卑感。

王老师通过三个案例(1、无声的教育,2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3宽容的力量)容我们了解热爱幼儿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在接下来的八天中,我们分别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一日生活对儿童的观察与评价》、《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生活情境中幼儿的学习》、《活动区教学研究与实践》、《食品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幼儿园安全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对》。

这次的连续十天的培训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的知识,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去实践和应用。同时也作为我们日常教学、保健的工作的指向标。

总而言之,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做到“做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做到习性、耐心,用心爱孩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我们应该让孩子科学健康的成长,多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013年7月

第三篇:华师大学习总结

树立新理念,付诸新行动

----华师大学习心得

莘县第二中学

常丽华

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素质教育的诸多困惑,我荣幸地和其他70多位同行一起走进了华东师大,我们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短短的11天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在培训班上,让我们领略到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真切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在华师大的十多天里,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吴亚平教授所做的《课程教学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有着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校长所做的《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华东师大胡东芳教授所做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等讲座以及来自美国塔尔沙大学教育学院的王涛教授对《师生沟通的艺术》的解读都非常精彩。在此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让自己对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剖析与反思。特别是徐阿根教授讲座中关于“教学特色的形成与规律”及王斌华教授讲座中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等的相关内容,让我感触至深,颇有所思。

下面我就从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专家教授的几句话为切入点,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及想法.一、“课堂导入不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死亡。” 这是华师大听了一万多节课的吴亚萍教授的一句话.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热烈探求。/ 7 要利用正确的导入技能将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⑵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导入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基础之上,要确保导入内容的本身的科学性,即做到导入内容准确无误。导入的科学系统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物的要素(导入材料),操作要素。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联系以上各要素的主线,是决定整个导入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入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⑶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⑷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导入要精心设计,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力争用最精练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受或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可操作性是联系师生与导入内容的桥梁,是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部分。

⑸ 要有关联时效性: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导入技能在如今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而且其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掌握良好的导入技能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师技能。导入技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必将受到更大的重视与应用。

二、培养怎样的生命: 幸福而造就的生命? / 7 痛苦而毁灭的生命?

毕业于哈佛大学,如今在美国塔尔沙教育学院任教的王涛教授,他的课像春雨润物一样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教育孩子的原则、影响情商的五个因素以及教师如何尊重孩子、用心去爱孩子、并用严格的规矩去规范孩子等。王涛博士在谈到教育的核心问题“满足需要”和“坚持原则”的关系时,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播放了《Monty驯马的启发》视频,“一位真正的马语者”,这个视频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教育工作与之的相通之处。

首先,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和驯马道理是一样的,就像“马语者”对待野马的耐心,我们作为老师,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先进入孩子的世界,跟随着孩子的方向,关注他,观察他,给孩子接受的时间和空间,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和她交流沟通。

其次,对孩子的爱,从尊重开始。短片中的马语者,他的驯马方式和祖祖辈辈留下的方式不一样,丝毫没有强制,没有野蛮与服从。他对马儿的爱是建立在对马儿的尊重的基础上。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向善、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进取,但是想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还有很多的强制与服从。是不是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是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不是真正的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是到了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另外,王涛教授还强调了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经常从新闻媒体听到一些青少年因为一些琐事自杀或者沦为杀人犯,令人相当震惊。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

所谓情商(EQ):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当代的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

那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 7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学习上的压力,居然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由此可见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实践也证明,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情绪呢?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即是什么心情或心境,并让学生认识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的一些身体表现(姿势、言语、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方面)。

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并回忆自己曾有哪些类似的不良情绪及被不良情绪缠绕的体验和危害性。

第三步,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听音乐、散步等)便情绪得以缓解。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承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4 / 7 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三)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请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鉴此,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如"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对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以上述三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情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是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徐校长认为,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从整体上看,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凝结和独特的创造。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它们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从事教学时间长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错了。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长期不断追求与探索,达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的结果,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而这仅靠经验是不够的。

徐校长提到了教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其中两个就是:

1)教师在具有一般教师共有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着于众不同的个性,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学风格。/ 7 2)是指教师有很高的教学质量。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教师,同时,在教育教学的某人方面体现很高的或处于领先的水准。

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体现,第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风格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肯定各不相同。

第二点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同风格的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

教学风格的第三个体现,就是在语言上。人是语言的动物,人是凭借语言碰撞、交流、沟通的。是语言让人类变得如此强大,这个世界上最高效、最简洁、最厉害的武器就是语言。

老师们锤炼自己的风格,要从改造自己的语言开始。不管你是教什么学科,都一定要让你的语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你的语言形成一种场——当你讲话的时候,紧紧吸引着学生瞪着眼睛聆听。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发现。一个老师,要善于发现自我:我的性格优势,我的知识结构,我的能力特点„„要努力寻找自己的每个生命亮点,这是形成你风格的物质基础。

另外,就是要创造。首先,在文本解读方面,在教材的理解方面,你一定要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你不能对常规的教学内容产生个性化的解读,你就永远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步,对教材有了个性化的的解读和发现,然后就是要创造个性鲜明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解读和发现。第三步就是语言。我们天天在教课,我们天天在说话,我们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什么特点,什么风格。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乐教”精神,把教学当做一项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这是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风格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每一名教师都应不懈地努力。

四、做个会搞研究的教师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天天跟牛人在一起,你想不牛也难。”在华师大6 / 7 我们就领略了一位“牛人”级人物——胡东芳博士的风采,胡东芳博士作的报告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他的报告很有特点,确实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高深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一天下来,参训学员都听得津津有味,“胡说八道”的胡东芳博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东芳博士先以“苹果里有什么”为例,向我们阐述了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从好奇开始的道理,接着从了解困惑:正视学校教科研常见的四个问题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选题的方向。

“抓住关键:体悟学校教科研的关键词”是胡东芳博士讲座的第二个大的方面,“研究需要横切苹果,研究需要解决真伪问题。”一个个关键词句让我们受益匪浅。

“巧练内功:把握初稿研究的五大秘诀”——学会“骄傲”、学会“抄”、学会为“我”所用、学会小题大做、学会创新。和实施教科研的两大策略——“黑马效应策略”、“商榷效应策略”具有极强实用价值。

“追求成功:实践try哲学”更让我们深受触动。Do you try?只要你不try,你永远不会成功!”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总之,沉甸甸的收获让我有如新生的喜悦。培训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今后,我会树立新理念,付诸新行动,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锐意进取,努力当一个素质教育体制下的好教师,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为幸福而造就的生命”。我也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7

第四篇: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5月6日至5月19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5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视野。王建军教授的讲座《教师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要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甚少,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师大的胡东芳教授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教后记,教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胡东芳教授给我们的推荐做法是: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三、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气回家,回家后,把气泻洒到家里人身上,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

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

此案例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此案例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是: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四、做个让学生怀念你的教师

华师大金忠明教授在《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报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说,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师为我做了三件事,至今历历在目,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规范、赏识、宽容。

1.规范

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惹事,在开学第二周就被班主任放学后关在教室没让回家,开始一直就很记恨老师,后来感受到就是这严格的“规范课”,让他感受了凡事要讲纪律,不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规范某些时候就是规矩,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让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

2.赏识

二年级换了班主任,经常表扬他,尤其数学,每当我表现突出的时候,老师总喜欢摸一下摸他的头,这让他记忆犹新,赏识的力量使他永远记住老师的美丽。

赏识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你的赏识下,学生可能改变某些陋习,可能树立自信;可能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不要吝啬赏识的语言,不要吝啬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他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往往我们不经意的赏识,孩子却很在意。

3.宽容

四年级的时候,又换了一位班主任,他不是很喜欢,一次外出劳动,老师让他带领组员写劳动过程与体会,结果弄丢了老师的派克金笔(老师的美国朋友送的),当他拿着一元钱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宽容了他。事后多年,他才得知派克金笔价值好几千。

宽容是一种力量,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学生犯的错误,宽容学生甚至家长的误解,有时甚至是一种牺牲。

金教授母校给他上的这三堂课,正是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上的三堂课,教给孩子规范做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不知道我们能给孩子留下母校的哪些印痕,至少这三件事应该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完成这三件事,让孩子在规范、赏识、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带着这些先进的理论,带着对上海学校的神往,第二周我们小学组二十余人又来到上海静安外国语小学。在上外静小学习这段时间,我收获颇丰,时时处处经历着感动。

一、美丽的校园文化让人入迷

校园不大,但很干净、整洁,学生认真倾听,老师悉心教导,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生的思维不断成长,不知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还是学生在激励老师前进。老师的语言亲切而温馨,“亲爱的孩子们”、“我特别欣赏某某同学的严谨”、“再来一遍,相信你是很棒的”、“我们班老张的说法就是与众不同”„„赞赏的语言在课堂上飞扬,每个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欣赏下成长。

每个班级有着相同的布置环境,却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窗台上的小花小草在努力生长,墙边柜上的作业本整整齐齐,教室后面的钉子板五彩纷呈。走进每一间教室,即让你感觉整洁与温馨,又让你感觉浓浓的文化气息。“教师寄语”“我的新学期计划”“让爱拥抱你我他”“用心绘出青蓝紫”“作文直通车”“心心相印”等等,每一个教室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一个班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二、扎实的教研让我感动

在上外静小的这一个星期,我切实感受到教研对一个老师、一个团队、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怎样的帮助。去学校的第一天,学校的费主任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措施,那时我们只是初步感受,虽然感觉理念新颖,方法独特而实在,但到底是如何实施的,仍然一团迷惑。随着进一步的学习,让我感受颇多。

1.教师备课扎实有效

他们的备课,不像有的老师,网上下载,抄抄教案,流于形式。而是以各年级为单位形成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每个老师都对本单元要上的内容进行准备,集体备课时,提出个人的观点,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把握、目标定位等等,最后由一名老师主备。上课时,你可以用主备老师的教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个老师在教学完时,能做到用蓝笔或黑笔标注出自己的一些思路,用红笔写下课堂的一些生成,最后写下自己的反思。如此的动脑、动笔,写课堂实录和教学案例也是手到擒来。你想想,如果一位教师长此以往,还怕自己不能提升吗?

2.教师教研落在实处

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真是一种享受。不管是备课组活动,还是教研组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研讨,这样避免了一盘散沙,漫无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随着各个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断丰富起来。有时在学期开始各教研组定好一个大主题,教师围绕这个大主题制定自己的小主题,有时在进行完这次活动后,大家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专题,在下次教研时交流。你想,如果每位老师都专心去做这件事的话,还怕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吗?

3.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

面对如此繁重的教研工作,光靠教导处是忙不过来的,何况教导主任包括业务副校长都带有一门主课。我们带着疑问想探个究竟。在费主任的接待报告中找到了答案:对于备课、作业、试卷的检查与管理,并不是教导处单独来完成的,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而且,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是终身制,每年轮换,每学期开学初,他们都要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知道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专业化教师。学校还提出了教案免检制度,必须由教师提出申请,领导组考核才可以,但是经过免检的教案要在学期末进行展览。另外还推出了教案收藏制度,对于好的教案,学校装订成册,放在图书馆供老师们借阅。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也。等他到了大海,看到大海的无边无尽,终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虽然我没有河伯原先的自傲自大,但在华师大学习两周之后,我却有了河伯后来的感叹。培训虽早已结束,但我们的学习不会结束。就让我们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播种在教育的土地里,让它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篇: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b06)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22篇二: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太龙初中 邓光江 第一,理想

校长要有理想,应教授讲到:干部校长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教师的职责:教学带班,让学生在全方位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的职责:带好一个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成才,造福一方百姓。

第二,引领

作为校长要有先进的理念,成为教育家,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应教授讲到:校长的管理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集中精力抓大事,善于抓大放小,要做好两件事:运筹,决策。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心中有天空(遵循教育规律),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要有方向感,节奏感,平衡感;做到松弛有度,快慢结合,刚柔并济。魏教授讲到: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出举措,员工出行为。引领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第三,细节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件事地运行结果要看它的周密精细程度。举例,学校制度如何制定?制度要素,要细化到定:时间,人员,主题,责任,定程序步骤,方式,评价标准。规则:考虑周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办合适的事。制度要做到无缝对接,互相补位,分工不分家。要统一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制度要从下而上地来,这都是细节。学校制度如何执行?决而不绝,活而不乱,宽而不松,细而不碎。在执行过程中要保持头脑清晰,发现问题,细致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做思想工作?要对人尊重,人性化;情感沟通好,再做工作,这个铺垫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第四,坚守

做事要有决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和阻碍,甚至在推动一项政策时举步维艰,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志存高远,因为我们拒绝平庸。我们知道越是困难时期越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越是困难时期越能提高我们的境界水平,往往再多一点坚持

就会成功。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篇三:赴华师大学习体会

赴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小店区西温庄二中 武小科 g50 转眼之间,从华东师范大学回来已经有几天了。可是华师大的那种氛围,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小桥流水,诗意盎然;荷塘月色,风景无边;八月桂花,香气袅袅;青松翠竹,掩映其间。更叫人难以忘怀的是行色匆匆的学子,童颜鹤发的教授,热情互助的同伴,睿智犀利的专家。短短的一周培训,我收获颇多。在教室聆听专家的讲座,顿觉自己见识之粗鄙;于课下参与学员的交流,才感自己思想之浅薄。于是我生发了许多感慨,那就是“全新的成长,思维的嬗变!”

用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来解释表达,让我们既陶醉在无边的文学艺术欣赏之中,同时又深刻透彻的理解了他的讲座。像什么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来阐释数学的人文意境,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阐释极限,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说明无限等等。他把各种数学概念都用文学诗词的方式来解读,独到而又独具特色,我五体投地。最后柴教授讲,“德学才识,不要忘记德!”,足见其方正的人品,也.

是对我们后生小子的谆谆告诫。

二、对学生的评价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实在话,没有来华师大培训之前,也知道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但是苦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讲课做题,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为的是能多考几个重点,多提高一些升学率,其余的一概不管。可是听了王斌华教授的讲座之后,自己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我也在深深思索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呢?王教授从评价的历程讲到评价的现状,指出了三种不正常的评价现象以及带来的三种严重的后果,照成现在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更严重的是埋没了杰出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谈起!?言之凿凿,确可信据,不禁叫人冷汗森森。原来我每天都在戕害人才啊。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层考试,量力而行,一步步向上攀登””低开高走”,并给我们讲了许多成功的实例。我想我以后也应该按照王教授的做法去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成功的可能”。我要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放在工作的首位,然他们有信心学好数学,有信心获得成功。

三、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一直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

呢?李振涛教授的讲座给了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一个字

“实”,一个词“有效”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效教学必须抓住一个“实”字,要让课有意义。学生走进和走出课堂不一样,如是否获得了知识、技能和方法,生成了情感态度,培养了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要使多数学生进步,要在预设之外产生收获。不能上成看上去很美、观赏性很强而不平实的课。“有效”应该这样理解: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面向少数几个明星学生,培养学生拥有宽广的视野,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充分研究学生,上课前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之间有什么差异。课堂要做到简约,目标要简约,环节要简约,方法要简约,语言也要简约。“教什么”是对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会的、有的就不教,学生不会、不懂的,没有的要教。学生自己能学会、能读懂的就不要教了,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的才教。每堂课都要确立教学起点,要从学生不会的开始。学生需要的是教师重点要教的,学生不能发现的,但教师认为重要的也要教。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有所作为。而“怎么教”则要基于学科,给予学生基础,基于内容和教师个性风格。“教到什么程度”是要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关于课堂听课不看活跃热闹,要看学生是否改变了,发展了。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挑战什么?也就是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二是突破什么?要找出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提升什么?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也就是要确定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关于小组学习李教授也提出了许多看法,都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因此,李教授的讲座非常贴近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很有价值。而吴亚萍教授的整体教学观和教学转型变革策略的阐释,更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听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

来以学定教和以教定学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教与学本身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而程式化步骤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更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想自己以前奉为标准的东西,原来是这么的教条和害人不浅。真是不听不知道,听了吓一跳啊。

四、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师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数学思想方法,至于什么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往往是一知半解。这次培训虽然姚剑强教授讲的是小学的理论,可是对于我们初中也有借鉴意义。我从讲座中深刻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它一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但又比具体内容更丰富、更本质、更深刻且普遍适用。而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两者既区别又有联系。对于渗透数学思想发放的意义姚教授有谈得很具体细致明了。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十分有益。通过听讲,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关于教师职业定位我感触最深的是“恪守专业伦理”和“树立专业理想”及“提升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就应该具有做教师这个行业的专业伦理,以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树立专业理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更胜任于教师这个职业。

总之,短短一周的培训学习,使我无论从对数学的认识上,还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等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是对思想的一种洗礼,对心灵一种修炼。我希望以后的这样的培训再多些,能让我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也一定会结合专家的理论运用于我的教学实践,是我的教学生命更丰富,更灿烂多彩。篇四: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李家庄初中 任将 *** 能在上海,切身体会色彩斑斓的大都市,直接接受华师大教育前沿的理论和理念,能零距离接触全国一流的教育专家,感受上海教育在全国的引领作用,我真是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感受一:浓厚的学习氛围

几次过马路、几次乘地铁,我无意中感受了上海人的脚步匆匆。我慢慢的走,怎么他们却是跑呢?这与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记得那天早饭后的那场暴雨不期而至,我和同行的老师立即站在路边的屋檐下避雨,雨越下越大,可是华师大的老师同学却挽起裤管冒雨前行,等我们到达教师的时候,教授已经在等了。

因此,启程回家之前,我走进了上海的书店,买了几本书,下定决心,回来之后一定抓紧学习,让这次的研修延续,把这次的学习经验传播,让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延伸。

感受二:观念革新,时不我待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畏首畏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落后。

何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呢?适合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可能有些学生更习惯理解记忆,无论怎样都背不出原文,可我们却一心让他死记硬背,那这就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就着了急,对学生横眉冷对,大呼小叫,久而久之,学生视老师为仇敌,这样更不可能教出好成绩。细想一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学生,是不完善的未成年人。我们何不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理念的革新,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加入我们还在一味的追求评比,排名,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培养出一群书呆子。

感受三:在反思中成长

课程学习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我们听了多少。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一边聆听教授们的讲座,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希望像海绵一样尽量多的汲取广度的适合自己的营养。而同时,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授们的讲座恰恰能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害,解答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困惑。从师德修养的提升,到价值取向的定位,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后到教学效果的落实,每一个讲座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希望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能不时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一片沃土。篇五: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校 文仕鸿

我于2015年7月31日至8月10日参加云南省文山州中小学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学习历经11天,分别听取了12位教授共15个专题讲座,让我真正领略了教授们的大家风范,也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论的洗涤。教授们的精彩讲解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教授们的教育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思维敏捷,语言风趣,视角独特,经验丰富。教授们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精辟理论、独到见解,触及到了我心灵的深处。现就此次的学习心得作如下阐述。

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交流沟通

在罗松教授的课堂上他演示了“大球与小球”(即一个篮球和一个网球)碰撞现象。罗松教授首先把“大球”和“小球”分别放在两只手上,让“大球”和“小球”处于同一平行线上,“大球”和“小球”同时下落着地后都凭借自身的弹力弹起。罗松教授第二次则是将“小球”置于“大球”之上,让球同时落下,着地后“小球”借助“大球”着地时的反弹之力,迅速蹦起直达教室的天花板。罗松教授说“大球与小球”就像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如果不发生碰撞与交流就只能是平淡无奇。教师与学生只有发生真正的碰撞与交流才会有奇迹发生。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大多

数的教师与学生发生的是前一现象而非后一现象,即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实现碰撞与交流。通过学习以后,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与教师发生真正的碰撞与交流,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奇迹。

席居哲教授在《师生沟通艺术》中通过席慕蓉和陈萍的案例清楚地告诉:教师对学生的人生拐点起到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运用好赏识和批评的功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要运用好“自己人效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让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人,教师要多听少说,听清再说,先听后说,听完再说。教师在教育时应用得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否则“抛砖”不能“引玉”,“抛砖”只能“引砖”。

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科学评价

肖家芸教授在讲座中说“孩子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学生是在不断的错误中不断成长的。”陈效民教授在《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中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天都在进行,学生是伴随着评价成长的”。“教师要做一个清醒的评价者,重要的是弄清评价的目的,让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陈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以往我只是听说过pisa测试,但并不真正认识pisa测试。通过这次学习我对pisa测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讲座中陈教授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举例16岁少年胡振宇研究火箭推动的故事来说明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性。

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学习研究

肖家芸教授在《研究型教师素质及自我培养》中通过数据与事例指出:工作之后才是求知的真正开始,学会学习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教师要重在让学生掌握会学习所必备的科学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即“一笔字”“一口语”“一篇文”“一张网”。

胡东芳教授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及论文发表的实用策略》中指出了所谓研究不是告诉大家众人皆知的问题,而是要告诉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只有你才发现的。文章标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他说:研究需要“胡说”、“八道”。“胡说”是自己独到的观点,“八道”是搜集证据。他详细地讲述了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书写规范。他把课题申请书比作研究蓝图,把开题报告比作施工图纸,把结题报告比作实际效果图。

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发资源,金忠明教授的《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五三”策略》提出当今中小学校普遍存在“陪练”和“陪读”现象(优秀生——“陪练”,弱势生——“陪读”),并提出了教学的“五三”平衡策略。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中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提出了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策略中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建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最后通过

百事可乐的广告事例告诉大家:“意外也是成就你的最佳时机,但你要时刻准备着”。王建军教授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播放了《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不允许使用“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时,使用张三丰临时传授的“太极拳”打败“两大高手”。得出了当今教改的实质是“只重其义、不重其招”的结论。

徐阿根教授在讲座中运用鲜活的事例告诉了教师教学特色的创设。地理教师应用地图作教辅资料,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非常喜欢。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作了二次处理归纳为四个知识点,形成网状知识结构并把高中知识灌输其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语文教师善于写下水文对学生的作文教学非常有效。

我深刻体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确保有效课堂的一大途径。课堂上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要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

王建军教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反思程序。即行动——回顾行动——分析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新的尝试。并对写反思给予建议:一是找准对象(具体化)。即导入方式、教育

方法、小组讨论、作业设计等。二是写作方式。即目标是否达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三是积累。即资源搜集过程。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自己的微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自己的评课系统,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等专门针对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课,提出优劣之处,是否可取。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聚沙塔”。戴立益教授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观察》讲座中说到:教师应树立的课堂观察理念是“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使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

下载华师大学习感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师大学习感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师大 学习生活汇报 [★]

    华师记事之课程学习在华师的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华师让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不光是生活上还有学习上。 进入大三后,本学期课程就逐渐把重点转向于实践和软件操作了,那我就简......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2014年4月6日至5月12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9位专......

    华师大 学习生活汇报

    发现这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我到华师大都已经两年了时间真的让人可怕。刚感到跟上上海人节奏的我,这学期刚好要挑战各种事情了,上学期我们同学都怨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少。好了......

    华师大高研班研修感悟之五

    华师大高研班研修感悟之五 刘宝海 2012年11月17日 课堂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听王洁教授《课堂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2012年11月17日上午听了王洁教授的讲座......

    华师大 学习生活汇报 (7)

    美丽华师行之学习生活一点点还身处在民院的时候,就对上海,确切的应该是说对华师大充满了种种了美好的幻想,想象着这儿的环境,学习氛围以及接下来两年生活中会体会到的种种美好。......

    华师大秋季开课学习备忘

    华师大“教师远程研修网”远程学习备忘各位学员,欢迎你们参加“上海市教师教育市级共享课程”的学习。本门课程将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实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远程学习的......

    华师大学习总结(本站推荐)

    学习总结 2009年9月10号,我有幸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第二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培训》。 这一次到华师大的培训,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

    华师大 学习生活汇报 [五篇模版]

    母校,请张开臂膀拥抱我们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我来上海交流了两年,这也就意味着我离开我的母校已经两年,交流生的生活即将结束,我要回到我的母校民院了!此时的心情很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