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目中的教育
我心目中的教育
我心目中的教育
现今中国的教育正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教育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邓小平在谈到教育问题的时候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我觉得我本人有义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我的微薄力量。
我国教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最值得提的是受教育的人数及中小学,高校的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但进步的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教学手段单一,在我国大多数学校还在延续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古老方式,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的单一讲述,学生发言的机会少,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充分利用,只有少数发达地区进入教育的先进行列,大多数地区改革缓慢,依然停滞不前,内容过多,学生负担过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对立事件常有发生,少有创新,不敢否定绝对权威。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充满乐趣的,而不是枯燥的,烦闷的,令人厌烦的。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适量减少教师的讲述时间,留下问题与学生探讨,改变学生被动听众角色,就某个问题与学生辩论,不论对错都可以发表意见,双方达到交融,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以语文为例,这是一个很感性的学科,对一首诗,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统一界定就失去了这个学科的本来意义,考试只不过是做几道题,虽然是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但绝不是全部,我们更应该用心去体会前人的思想,用活跃的思维挖掘知识的精髓。让知识真正融化在我们学习的历程中,而并不是某个阶段的终结。
为了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减少枯燥,教师应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方式展现更新鲜,更有趣的教学资源,让整个课堂都处在一种活跃气氛之中,学生与教师在学习的过程既得到了知识,同时乐在其中,真正达到了孔子所倡导的“乐学”。
教学理应是独立的,就想学术研究一样需要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发挥才会有真正的见解。一定要给教师独立的思想自由,让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去引导,启发学生。一种优秀的思想与成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而教育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切忌减少行政干预,让教育真正成为一个自由发挥的过程,避免其体制僵化。
我们说教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那么就不要给学生太多的负担,以小学生为例,小小年纪要背一个几乎是身体二分之一的书包,晚上要学到十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以至于谈到学校就感到恐惧,这绝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既然是传
授知识,那就让学生去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与要件,作业只是手段无需太多,学校是教育圣地,要让学生充满兴趣步入其中。
现在有些人强调教师一定要严厉,其实不然,难道非要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吗?一个教师的严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作为教授者更应该是和蔼的,充满着亲和力,过度的严厉只会造成师生对立,成了上下级的关系,对我们教学的长足发展并无益处,因此不要存在师生对立。
要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但一传授知识的现状。现代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时给与学生道德上的启迪,让学生有所启发,品德的提升更有助于学习。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些观点与教学论也在不断更新,作为学生应该学会创新,学术的研究永无止境,要敢于否定,教师也不要放着自己已经有的观点不放,应该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把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错了没关系,只要能提出新的见解就是好的。
学校教学是学生通过教育走向成功的桥梁,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家庭与学生自身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三者要携起手
来,才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办得更好。
我心目中的教育是充满活力,自由而快乐的。尽管我国的体制与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并非不可以克服。我国教育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相信我们的努力定会有教育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公平教育
我心目中的公平教育
扬州市汶河小学 郭舟
2010年广陵区首次提出“均衡教育”,“教师交流”这些新概念,我当年27岁,未婚,我参与了汶河组团交流方案的撰写,非常清楚“为什么要教师交流?”“为什么要均衡教育?”也非常了解其他各省市的相关典型做法,但当时全国各地各区域都在摸索中,也并未形成一个十分完善的可操作可复制的政策和方案。在此基础上,广陵区提出“组团办学”的新举措,我们汶河小学当时的组团学校包括解放桥小学和文峰小学,我主动报名参加了第一批的组团交流,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交流是一个大趋势,也很想去薄弱学校真切地感受下那里的孩子,挑战下自己。
在解放桥的这两年里,我感触很深。第一、组团交流确实改善了薄弱校的生源问题。在这之前,解小一个年级三个班,一个班只有30几个孩子,我教的一年级一个班40几个孩子,生源明显增多。第二、组团交流教师在交流学校确实发挥了示范辐射的作用。从工作量上来说,一起交流的英语曹老师交流期间担任高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英语,还教两门副科,同时还担负教研组长的工作。从管理、教学上来说,我和曹老师都在每学期示范教学2——3节公开课,积极参与该校学科教研,承担重大展示活动等任务。第三、组团交流教师在交流期间专业成长方面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提升。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上有了新成果,还在担任低年级负责人期间,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初期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薄弱校生源的稳定性,我教的班级里有三个孩子在我两年交流后,选择择校去了汶河、东关和梅岭,因为家长考虑到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并不能继续享受他们所认为的“优质资源”。比如说交流教师工作量问题,个别学校对于交流教师的工作量的安排不够合理,多少影响了交流的热情。比如说对交流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缺少明确的目标指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影响到了目前区域交流的推行,大校的教师对于去薄弱校的交流态度不积极,最主要原因是对于薄弱校距离、同事关系等问题的担忧,小校的教师对于去大校的交流态度更加不积极,最主要原因是大校学生数的增加导致工作量比以前大和大校家长常有戴“有色眼镜”看交流教师的现象。
总结以上存在的现状,结合其他省市的有效的做法,我初步思考了几点对于广陵区未来均衡教育的畅想。
一、政策先行,简明易懂。
目前,我们广陵区已经从“组团办学”发展为“集群办学”,不遗余力地推动区域教育均衡。我认为,首先要制定好一个至少六年不变的政策,减少教师的恐慌和担忧,其次在政策中要明确交流教师的条件,包括年龄、职称等,要不然就干脆没有条件,人人交流,没有退路,对不交流教师的特殊条件还是要明确,这样一来,就不会存在侥幸心理,也不会引起各方面的矛盾,最后政策内容一定要简明易懂,甚至可以以动画宣传片的形式播放,更能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看到交流的目的、意义。
二、择校为零,严控转学。
政府的政策是指挥棒,就像这次中考的政策,虽然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也怨声载道,但是最终大家都认识到零择校是大势所趋,所以要想实现教育均衡,首先职能部门要坚决执行零择校政策,不能开任何一个口子,其次对中途转学的情况要严格控制,必须明确转学条件。严格执行政策才是均衡的根本。其实,家长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名校的老师来交流,就放弃择校的机会,而是根本不给他择校的机会,自然也只能就近入学了。所以如果光有好的政策,不能严格执行,也会后患无穷。
三、提倡自愿,提高福利。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明确交流的政策方向后,都自愿参加教师交流,但是对于汶河这样的大校,存在教师老龄化现象,很多年轻教师都已经交流过了,困难往往在于40岁左右的教师,他们有的已经评上小高,有的在汶河十年以上,已经不愿意改变工作环境了。我认为,应该首先大力提倡自愿报名交流,其次应该给予自愿报名的老师以优先自主选择交流学校的机会。目前,年轻教师在交流中基本都能够自愿主动地报名,但对于子女入学问题有顾虑,现在交流政策中提到的福利主要是评定职称加分,但是由于职称名额有限,所以很多年轻教师对于职称评定的积极性不高,我认为可以考虑提高教师福利,尤其是参与交流的教师,对于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四、统筹安排,职业规划。
前面提到的个别薄弱校在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量时有失偏颇,造成交流教师工作负担过大,我认为,教育局可以统筹安排每一批交流教师的工作岗位、工作量,做到合理安排,科学民主,这才是最好的人文关怀,也方便进行考核。在对于交流教师的考核中,可以重点倾向于对交流学校的示范辐射,给予激励性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交流教师中有很多都是中青年骨干,他们积极上进,工作认真,在交流的2——3年中,我认为应该辅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在各项比赛、展示、管理等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指引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得交流真正成为他们锻炼、成长的机会,尤其是回到自己的原学校能大显身手,发挥能量,这样一来,更能指引这些想成长、能成长的骨干教师投身均衡教育事业,成为中坚力量。
五、特色校区,轮岗交流
如今在选择交流学校时,可能我们还是会有门户之见,但是我认为,十年、二十年后,如果广陵区把小校都逐渐发展为大校的分校区,那么教师交流就成了校区间的轮岗,那么也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教师也会很自然地都习惯这样的交流。事实证明,教师需要交流,因为长期在一个地方教学,工作难免会产生懈怠,我们应该让自己去适应学生,适应家长,因材施教,这也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清楚记得,解放桥一年级有个男孩子,学数学十分困难,简单的一位数加减学习时间是别人的两倍,但是解放桥的老教师就很习以为常,非常耐心地变换方式去教他,虽然效果甚微,但是却让我深有感触,好的教师就是应该这样耐心教导每一个学生,见证他们的成长,这才是我们的成就。所以说交流一旦成为一个常态化、系统化的状态后,每位教师的交流生涯就如同参加专业培训,对于教育、教学等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对于各个校区而言,学校特色才是生命力,规模小的学校,我认为需要在均衡教育进程中做出大的改革,比如说40人的学校,管理层就有10人,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首先应该调整小校的管理结构,真正好的管理是自治。另外,交流去的骨干教师应该多给予他们带徒,参与指导,研讨的机会,比如教研工作如果仅仅是交给交流教师去做,那么他们交流结束后,这项重要的工作并没有传承发展下去,形成本来学校的特色。
六、民主监督,公开研讨
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公正、公平的民主监督,这是质量的保证。这项工作还应该面向教师,公开研讨,完善政策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各美其美。在改革过程中,应乐于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让广大教师们不惧怕改革,而是认清形势,有主人翁意思,认识到教育均衡靠大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我心中的均衡教育是人人主动参与,个个积极对待,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机会,给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
第三篇:我心目中的党员教育
我心目中党员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特别注重自身建设,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要使我国保持持续、快速、可持续地发展,各级党组织必须继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要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武装全体党员头脑,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一个具有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稳步前进,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一名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我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在党的教育下不断成长。我的理解是: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灌输,以文章、报刊、图片、音乐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加强党的信念和宗旨教育。小时候,课文中“最后的党费”、“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一篇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奋斗拼搏!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每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共产党员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小我们就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默默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没有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全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听着歌声、听着故事、读着感人的文章,党的光辉形象深深烙在脑海中,永不磨灭!
参加工作以后,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机会更多了。我是一名财务人员,成本核算、收入管理、票证结算、生产统计、总账报表,一个个岗位做过来,一道道业务学过来,民航交通运输行业会计、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等,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一次次变革,让我从一个刚入门的小会计成长为一个岗位业务能手。随着业务素质的提升,对党执着的信念追求也在与日俱增。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多次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党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方针政策文件,聆听党的教诲,踊跃参加党组织的各类活动,力争在工作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做公司员工的表率。在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参观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通过一幅幅鲜活的图片,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心灵受到深深的洗礼,思想得到了更进一步深华。许许多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牺牲了自己生命。与革命先烈相比,我们只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大业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那么还有什么怨言和不舍的呢?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优秀人物,他们平时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乐于助人,是普通劳动群众中的一员。当企业有困难时,人民群众有危难时,就是我们当中这样的普通一员,却以百倍万倍的力量发光发热,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记得那是我来到单位上班的第三年,96年6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百年难遇的洪水袭击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许多党员干部顾不上已被洪水淹了家门,毁了电器和家具,而是赶赴单位,挽着裤腿,与洪水抢时间,硬是将机场导航、助航等设备搬到安全地界,舍小家,为大家,把机场的损失减到最少。2003年,“非典”时期,机场党员干部奋勇当先,不顾自身安危,全心照料旅客,为旅客排忧解难。他们坚守在一线,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谓!他们,以实际
行动践行着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是最好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是最好的试金石!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言行一致,平时就有良好的表现,关键时挺身而出,这样的表率让人信服,而这也是自己心中永远的信念---尽自己的所能,以自己的言和行带动大家,始终以“热爱民航,严于律己,开拓创新,刻苦实践,业精技高,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带领同事力求改进方法和流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更好地全心全意为我所热爱的民航事业奋斗!
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言教不如身教!身边这些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们是最好的榜样!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实践主体,用富有特色的教育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今后,希望我们的党组织在“开办讲坛,强化理论学习”,“开展主题教育,对党员进行重点的系列教育”基础上,结合机场实际开展教育,教育党员把心思放在安全生产上,教育党员热心服务旅客,教育党员岗位争先。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采取传统教育和更为灵活,丰富多彩的方式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全方位覆盖教育。各支部可以考虑建立支部网站或设立党员教育论坛,将党的时政方针、先进理念整理成文后发布到网站或论坛内,就某一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各抒己见,使党员教育不受空间限制,党员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接受教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另外,也可以采取寓教娱乐,丰富党员教育内涵的方式,把党员教育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党员教育,如每年“七.一”“十.一”期间举办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写入歌曲、话剧里,可以把先进党员的光辉事迹以小品、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党的方针路线举办文化周、文艺晚会等,各支部也可以举办演讲
比赛、歌咏比赛、辩论比赛、征文比赛。通过各种活动把党员教育工作寓于文化娱乐之中,增强党员教育的文化性、趣味性。
回眸过往,党在党员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在党建工作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思想内涵、党性修为。让鲜红的党旗愈发红艳,在阳光下迎风飘扬;让我们的人民日益富裕,在党的关怀下幸福安康;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在党的建设下秩序井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在党的领导下于世界之林傲然屹立!
作者:汪菊英
单位: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黄山机场分公司
联系电话:0559-2934034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学习《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心得体会
泗洪县人民路小学杨红娟
最近,阅读了经济学家江濡山撰写的《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感受颇深。文中指出了中国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发展之路。文中的很多观点我都感同身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常常会为身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而烦恼,可却又无能为力。
一、我认为的教育弊端
(一)班额庞大现在的县城学校班级中60多人是正常存在的现象,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二)课程设置繁多看看小学的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音乐、体育、美术、地方、劳技、班队、书法、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等,不知要让学生朝哪个方向发展,也不知要让学生肚子里塞进多少所谓的知识。
(三)作业繁重老师和学生每天被繁重的作业所困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要做的课堂作业有以下几种:语文笔记(或是《补充习题》)、作文、习字册、读书笔记、毛笔字,一共是5种作业。除此之外,学生肯定还要做一些巩固性的作业,不是老师想给学生增加负担,而是要想保证“教育质量”那是必须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是8周岁,做这么多的作业难道是老师们想这样做吗?
(四)分数至上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导向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带来了加大的压力。
(五)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丧失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我是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的老师。每年9月
份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个个都是那么可爱之极,他们对小学生生活充满了无穷的期待,头脑中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可时间过去不长,他们的那些好奇心就被繁重的作业磨灭了,甚至有些孩子有了不愿上学的念头。我们的心其实都在疼痛,可是,你能让他们不写作业吗?
(六)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内容总是局限于课本,以记忆性的知识为主,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也渐渐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有厌学思想。残留的兴趣,可能仅局限于今后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七)教学与现实脱节学生每天都在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很多教育只局限于口头教育缺乏实践性。学生写作文只能胡编乱造,因为没有实践生活。他们没有去大自然中感受过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象,又怎能写出景色优美的文章呢?他们没有动手操作过实验器材,又怎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没有亲自去帮助过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又怎么知道要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而从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感受呢?他们没有选择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怎么知道自己该在哪个方面有特殊才智呢?
(八)学校接受上面的活动繁多,老师和学生都身心疲劳,无心教学和学习。
(九)教育资源严重不均一面是有些学校的老师“累死”了,一面是有些学校的老师没事做;一面是学校里有些老师“累死”了,一面是有些老师没事做。
.....二、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一)班级中的学生数在30人左右,老师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减少作业的种类,让学生可以有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书籍,把学习真正的内化,而不是把很多的时间花在那些为了检查而必须去做的作业上。
(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学科的权利,而不是广泛的学习每一门课程,结果,对什么学科都没有了兴趣。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有很多的时间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学习的。在实践生活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兴趣,使学习真正成为乐趣,使知识真正成为人类发展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仅为分数而学习的东西。
(五)把老师从繁重的作业负担重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六)教育发展要均衡。要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无论进入哪一所学校都会得到好的教育,而不是通过上访的途径挤进某些学校。
(七)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一块净土,而不是要天天为应付上面所搞得名目繁多的活动所累倒。
.....其实,不是《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的作者,也不是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很多很多的人都感受到了中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离实现国民心中的理想教育到底还要经过多长时间呢?谁能够解答。
第五篇:1我心目中的教育
我心目中的教育
“我心中的教育是什么”,说实话在学校没叫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根本就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而现在我却开始思考了:作为教师的我,我心中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呢?
我心中的教育可能要求也不高,只要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家长和社会支持教育就行了。
一、让老师乐教实现教师“乐”教,必须解放教师一要把教师从沉重的应试负担中解放出来;沉重的应试负担不仅让学生厌学,而且也令教师厌教。解放教师,让教师“乐”教,必须摈弃“应试”机制。废除“应试”机制,单靠学校校长一人之力无法做到,但作为校长可以尽其可能地让教师从应试负担中摆脱出来,比如淡化分数和排名,改变过去单纯以“三高一低”即优分率高、平均分高、及格率高和低分率低来评价教师,而注重对教师进行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二要把教师从严苛的纪律中解放出来;现在学校管理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诸如,早上点名,中午签到,少点或少签一次,就罚款多少,有的甚至使用先进的“指纹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全天候坐班或“八小时坐班”,有事必须请假,学校领导不定期地对各办公室进行巡查,如果发现没有课的教师不在办公室,就会留下一张“销假单”,如果当事人不能在15分钟内去销假,就会被视为离岗或旷职而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的刚性管理和严苛的纪律,漠视了教师的人本意识,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说,更为严重的把教师牢牢束缚在一个矩形框框里,没有任何自由可言。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失去自由的空间,教师的内心何来快乐的阳光。解放教师必须让教师拥有自由的空间,让教师的心里洒满阳光,学生的心里才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春水。
三要把教师从呆板的时间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师自主支配的十分有限,从天明到天黑的时间里,需要“精心准备”统一格式、统一环节、统一条条框框的教案;需要批改如山的作业;需要应付各种检查;需要完成各部门布置的工作„„,这样教师根本就没有闲暇时间去思考,去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师创造力几乎消失殆尽。解放教师,必须还时间于教师,还教育于教师,让教师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教育的主人。
其次,生活上关怀教师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真正“乐”教,学校在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时,还要在生活上给教师以人文关怀,要想法设法切实关注教师的生活问题。一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安居”才能“乐业”;二是组织一些人性化活动,比如,在教师生日、教师节、元旦时献上一张贺卡,在老教师退休时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给教师父母发慰问信、寄慰问款,为教师进行体格检查等;三是帮助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教师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等;四是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如,教师运动会、棋牌活动、游艺活动、联谊会、舞会等。
二、让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乐学了,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有了方向,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教师也因此更喜欢上课了。这样的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彼此之间很好地协调和衔接。对于家庭来说,要把学校老师的教育经验与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有些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成功;而有些家长虽然学历很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并不成功。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法,而不是看教会孩子的多少文化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家长的各种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尤为重要。只有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最大帮助。老师才能安心乐教、学生才能安心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