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5:1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第一篇:《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一书类似于散文集,作者林高明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在十几年教学生涯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在书中,透视技术主要讲解了在课堂上的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比如课堂提示语过多而不能给学生一个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高学生一等的心态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教师有意无意会在平时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作者提出了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在: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创意。

“课堂解魅”中的文章大多视角独特,让我学习到怎样保持一颗具有敏感和清醒的心,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龟兔赛跑与教育文化”这一片文章,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觉得作者的观点很独特:对于龟兔赛跑这一比赛,作者从中发掘了旧的教育观念的弊端:对分数的追求导致的评价手段的单一以及对纪律的重视和不关注整体的发展。教育改革是一个热议话题,新课标提倡多方面的评价学生。但是教育考核制度的制定又为学生的多方面的评价和发展提供了绊脚石,在教育考核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教师该怎么兼顾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及品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目标,而对于我作为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为了不走弯路我将遵循书中作者给的一些建议:

一、多阅读,多反思。多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使课堂丰富多彩,阅读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以及新想法产生的过程,没有阅读思想就犹如一汪死水,没有观念的革新,那势必不会与时俱进,那也就不会跟不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停止不前的,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之后才能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在交流时避免命令性的口语、记住孩子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习性,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在体验而不是外在表象,运用教育机智保护学生的脆弱。

三、保持童心。孩子有和成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这不该被教学扼杀,作为教师要保有童心并且保护学生的童心。面对课文的参考答案我们要允许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并且鼓励这种新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是天真可爱的。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我们应该要唤起学生质疑的本能,保护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意味,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

第二篇:《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校园论坛一等奖)

把 心 融 入 课 堂

---谈课堂中的几件平常小事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也这样认为。读了《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之后,才知道自己对“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对课堂教育的诠释——课堂是生命的教育。我谈几点课堂中的寻常小事。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

作者举了一个实例:当提出一个问题时,前后桌的两个同学都满怀期待的举起了手,老师用手一指,坐在前面的学生兴奋的站了起来,正要开口,不料老师却示意他坐下,并默然的说是后面那位同学,最先站起来的那位同学满脸羞愧。教师为什么要用手指呢?有时可能是没有记住学生的名字,或者对学生不熟悉。说到底,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真切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很好了解自己的每个未来学生,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名字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第一把钥匙。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应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名师于永正在《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中殷殷忠告: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的批评比不直呼其名的批评效果更好。“记住学生名字”这样的寻常小事不能忽略。

二、提问——延长等待时间

书中作者谈到了提问,我深受启发。提问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沟通途径。美国教育专家布罗菲和古德提出过课堂观察的术语——等待时间。教育专家罗威做过实验: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到一秒钟就抽学生回答,甚至点名后只等了大约一秒钟便让学生给出答案。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教师自己给出答案,提问的意义又有多少?试想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为了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学生回答不出会觉得难堪)也可能是为了推进教学,提问只是一个过渡,学生是配合,是配角。但无论什么目的对于站起来回答,却回答不出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愉快的体验。但是,把等待的时间延长1~5秒的教师的课堂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的平均时间延长,回答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不能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减小,主动提问增加,做出的贡献更大。简言之,延长等待时间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课堂,同时参与的质量提高。

而且,增加等待时间在基础中等和较差学生身上所起的变化更明显。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根据问题难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延长等待时间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不要吝啬真诚的表扬

书中引用了知心姐姐卢勤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中的一件小故事:一位年轻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故事,她读两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批评。有一天,从来没有受过表扬的儿子兴冲冲的跑回家高兴的对她说:今天老师表扬他了!她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儿子说,老师说他的检讨写的不错!这事儿谁听了都会觉得心酸。作者写道:心灵成长需要肯定。我们的课堂教学及学校教育生活有没有给学生的心灵真诚的滋育和陶冶?

只要出自真诚,表扬越多越好,表扬要讲究方法,表扬要有依据,表扬需要及时,要善于表扬!不要吝啬表扬!

四、关注自己的课堂用语 课堂是语言的交流。但课堂用语如果不恰当将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文中对课堂用语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课堂用语不能干扰学生学习。其次,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有时,教师的提示语过多、过繁、过吵、过杂、过密;有时,课堂用语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要关注课堂用语。

五、用同理心尊重每位学生

书中讲到这样一则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一位老师讲评作文,先请两位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为了鼓励同学发现并指出部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又请一位写的不好的学生上台朗读。但出乎老师意料的是这位学生把文不对题的一段漏读。老师非常气愤,自觉“问心无愧”的当众朗读了全篇作文,并且鼓励引导全班学生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议。但就在老师与其他学生热烈讨论的时候,发现这位坐在最后排的男同学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作者写道:许多教师没有“苦过学生的苦”,没有“流过学生的泪”,或许曾经的苦恼、恐慌、反感、伤痛随着学生时代的流逝而淡忘。于是,我们的课堂有时麻木地分辨不出学生泪水的酸甜苦辣,教师也没有陪学生一起落泪的感动与勇气。课堂如果只关注知识系统的完整、训练的严格,不会体味学生的生命感受,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将失却灵魂。“哀莫大于心死”,当我们的学生对课堂失去信任,失去兴趣之时,还有什么教育可谈。

教育需要温情,教育需要有同理心,教师需要用心去呵护脆弱的心灵。书中还举了两个文学天分相近的女孩,中学时就在文学方面绽露头角,但她们数学都不好,却遭遇两位不同的数学老师。其中一位女孩的数学老师不信任她的考试成绩,甚至用毛笔在她眼睛上画了大大的“0”,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示众,从此女孩性格中增加了怨恨、敌视、怪异的成分,虽然也成为了作家但生活并不幸福,一生漂泊,英年早逝。另一位则比较幸运:为了让女孩通过国中会考,数学老师特意把与考试相关的四道数学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要求女孩把解法背下来。第二天考试时,她发现前一天老师讲的数学题全部在试卷上,结果数学考了75分,并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这位女孩后来也成为了作家,但她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她们就是大家熟知的三毛与席慕容。她们有着共同的天分,却有着不同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方式,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席慕容曾经感慨“一个人在弱势的领域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是生命的幸福”。教师,一定要心存温暖,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呵护生命的脆弱,氤氲心灵的温情。生命本无贵贱之别,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培育美好的人性,此乃教育之本位。

总之,读名家的著作,会指导我少走弯路,阅读让我重新审视课堂。教育无小事,关注课堂细节,关注课堂语言,用真诚的心去尊重、呵护每一位生命个体,才能激发学习的激情,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让我们的教育不再苍白。

第三篇: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在对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平时我们可能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对任何听和观察别人的课则少有研究,而这本书正是从听评课的角度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到底怎样才能让听课起到最大的效果呢?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态度还要虚心。听课首先要有目的,争取在某方面要有所突破,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听课没有目的的,就好像是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往那个方向是由海上的风决定的,这就注定他到达不了目的地,甚至会沉没在大海中。事实上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深入透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而方向的确定更需要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它需要审视自己所存在的种种行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析批评自我的过程。其次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主动地参与。一直以来,我都是要等到进入听课的教室才知道今天听的是什么内容。并且在听课过程中,我更象一个记录员,在进行机械的记录。而如王老师所说:听课要听老师的独创之处,因此在听课前在你的脑子中要有课的原创,熟悉教材,带着问题去听,老师是怎么上的,自己又是怎么上?事实上就是要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获取好的方法奠定基础。

但是要让听课取得最大的效果,还要看。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观察的载体虽然是“课”,但关注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评课应是基于对课堂“教”和“学”行为的细致观察,然后对课堂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作出多角度的解释。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形式化,有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等等。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特别对于教师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观察现象,探寻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例如:在课堂观察老师的提问技术:提问是师生互动最经常的方式。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地发生,但很多老师对提问的类型、方式、对象、节奏等缺乏良好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比如,有些老师可能不自觉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或偏好于向男生或女生提问;有些老师可能一节课不停地在提问,而真正有效的问题却很少,等等。这些不当或低效的提问行为可能连老师自身也没有明确意识到。然而经过观察研究的反馈,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调整,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我想学无止尽,教也是无止尽的,“教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一个值得讨论与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第四篇:课堂观察读后感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对“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开展了学习、研究活动,课堂观察读后感。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小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我查阅了几个版本的《现化汉语词典》,不见“反思”一词,但反思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是“对自己的思想,心里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东西的理解或描述”。教学反思通常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构建,并由此达到对各种与教学活动相关联的信息、决策有新理解的目的。它是一种探究。它不只是对自己行为的思考,还包括借助别人的思考和判断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为纯粹的自我反思会陷入自己的意图框架和视野中而难于发现实质性问题,而他人为我们提供了看问题的另类视角,帮助我们克服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又不只是个体行为,它也是群体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反思者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应该说,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反思型的教师肯定是追求完美的教师,而对完美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不难想象,一个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的教师能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长时间和有效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若是能将我们在大会小会上不止一次听过、在笔记本里不止一次写过的“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的发展”之类的话语能做认真的思考,认识到做为教师的“我”所做的事将影响学生一生,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的一生有变化,要使所有学生的生活状况发生变化,使他们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成为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人。当我们具有了这样高度的责任心时,我们就会矢志不渝地为学生寻求更好的教学。反思一是对自己的教学予以肯定,同时又是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完美。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已的课堂教学,有一节课中出现几位学生“垄断”课堂发言权的现象吗?有一节课上出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还有少数学生无所事事老师却孰视无睹的现象。我们尊重学生全体了吗?我们让他们都得到了发展了吗?我们自已是不是对这些现象认真进行反思了呢?

三、有效地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的途径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读后感《课堂观察读后感》。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肓孩子和他的影子》时,设计了学生从两个角度理解主题:从肓孩子、影子两个方面。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第三个方面“萤火虫”等进行理解,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5、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6、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7、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加以记录:首先,思学习过程的可行性。任何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需要教师本人从大量的相互关联的信息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映策略,教师要对做出的决策与学生实际的匹配可行进行反思。其次,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实施,应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和维持,求真、探索的精神得到一定体现,健康的审美情趣得以发展,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就学生三维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反思。第三,思再教学的调整与创造。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提高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一节课下来后,教师针对自己的新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让我们一起深入观察、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吧!

第五篇: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篇一:课堂观察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校发了一本《课堂观察》,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呢?观察后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产生。接着是,学校请朱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科组长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 “ 课堂观察 ”.基本上知道是什么东东。原来是听课评课走向更专业的发展道路。最后是自己看完《课堂观察》这本书,才对课堂观察的真正面貌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

现在,我听课前,听课时的目标不那么明确与清晰。我听课的目的带着的是学习的心态,但究竟学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再次,听课后进行评课,我更是害怕。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尝浅,洞察课堂问题的敏锐力不强,不能说出自己深刻的体会与想法,往往评课时说的是客套的话。但通过学习《课堂观察》后,才明白它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种团队合作。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环节。课前会议它让我们明确观察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课中观察,让我们收集观察所得来的信息;课后会议,让我们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解决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评课有据可论,而不是夸夸其谈。这一系列的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合作方法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运转;促进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课前,带着自己特定的具体目的去听课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课堂观察的第一个阶段是课前会议,而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确定课堂观察点。确定课堂观察点本人感觉有点困难。因为一节课来,师生的具体行为有很多,而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解释的,如果我选定的观察点是不可记录的怎么办?可能是由于个人理解问题,我认为被观察者在说课时必须很详细地介绍这节课是如何操作,才便于我们确立观察点,而本书说是课前会议要 15 分钟,我想没一节课也确定不来。

而本人认为课堂观察中最难操作的是选择或自主开发课堂观察工具。首先,每个人的观察点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观察记录工具。再次,由于每个学科的教学性质不同,课堂类型不同,课堂教学情景不同,需要有较强针对性观察记录工具。虽然,不同观察记录工具可以自行开发,我觉得开发时,对我来说有困难,需要培训与指导。再者,我发现本书的课例研究中的观察记录工具有些是定性观察的,而记录的信息是比较主观的,不够确切,如:熟练度处记录(熟练与不够熟练)那么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呢?没有清楚说明。而我们开发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否则,有时观察记录的数据也不够科学与确切。

总的来说,就课堂观察的构成比我们现在的听评课程序的目标明确;观察后,还能有理有据地评论。俗语说 “ 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课堂观察这个新生事物对我来说书上得来都觉难,觉知此事要努力。

篇二:课堂观察读后感

哲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命题,说凡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二是复杂事情简单化。仔细观察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不外乎这两种。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追求的是一种智慧和豁达;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需要的则是一种研究和精致。很多的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情定义为简单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把它展开,没有用心的处理它的细节,挖掘其中的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与精华。听课、评课也许就是如此。

听评课对每位教师而言就如同呼吸一样,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以往听评课的时候,很少能想到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很少去想怎样能与其他老师持续合作,更是很少去想获取来自课堂的信息和数据,从中读出提升本人和授课者及其他听课者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让我大开眼界。

收获一: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

“越是精简的东西,难度越大,精华不一定等于精简,但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这句话是我写在《课堂观察》“故事分享”旁边的,我感慨于中学的老师和大学教授的平等合作,感慨于余杭中学的老师们十年的苦索,两年的艰辛合作、研究与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追求观察维度的精简与观察点的可行性。《课堂观察》展现给我们的正是教授和老师们研究和实践的精华。

收获二: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

余杭中学生化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课堂观察量化表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固然令人佩服,但是所得到的专业提升也是令人羡慕的。一个会研究别人课堂的人,下意识中就会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而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参与“课堂观察量化表”的制作,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才会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去思考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因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评课,科学量化的记录课堂数据,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共性的易疏忽课堂漏洞,学生共性的课堂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收获三:接受专业的《课堂观察》,完善自己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而在课前说课的五个方面(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课堂结构(5)说预计的课堂反馈,最后一条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没有提前预计,所以会对课堂的突发性学习反馈会处理不完美甚至会措手不及。

关于走进课堂实行课中观察,如果真正完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话,我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任务,需要很多老师的共同合作和参与,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我提出几点疑问: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点——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时间为多少?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针对这些统计性的问题,如果想统计出具体的数据,得好几位老师才能完成,如果想统计部分推算出全班,那选的这一部分是否有代表性,也是个问题。有一些观察点需要老师动态的观察才能实现,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教师进入课堂最好是常态化的,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毕竟我们做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如果课堂中融入过多的动态观察,势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那课堂观察就成了为观察而观察了。所以针对《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点我们在设计观察量表的时候还是要在简化和斟酌的。

收获四:沿着专家的路化繁为简

以前我把听评课想的做的都太简单,看完《课堂观察》这本书,我才真正的品出了其中的奥秘,也体会到了专业的课堂观察的价值。现在再想课堂观察,突然觉得,它依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简单。这件简单的如同我们呼吸一样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按照《课堂观察》所提示的去做。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高效的课堂学习,一堂课,最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便是最后环节的”目标达成检测“,如果最后的检测效果特别好,那所有的课后分析从简;如果,检测效果未达到预期,那听评课团体要做的便是查找原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便达到授课者会自己把脉——把学生的脉、把课堂的脉、把教材的脉。当然,设计科学的课堂检测环节也是需要我们用心付出的。

篇三:课堂观察读后感

王丽萍

平时教学已很是辛苦,加之本次假期实在太短。十多天的假期,又逢春节,每天迎来送往。要想静下心来,读完两本专业著作,实属勉强。加之,本人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只能就《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谈点浅见。

一。课堂观察对教师的重要性。课堂观察是一种课堂研究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课堂观察作为”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进入教育界的主流视野。随着”有效教学“的深入,课堂观察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被重新挖掘,教育研究者们对课堂观察的关注热度逐年上升。而教师天然是课堂观察的研究者、使用者、反思者。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通过课堂观察,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明确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学生,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核心因素。教师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程性质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国共产党同面对的教与学的的客体,明白学科性表现在哪里?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也是听这节课的整体感受。

(一)观察课堂的演员──学生

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真正确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调动,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是否得到应有提升。课堂所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是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体验或新的收获。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观察:

1.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能达到全员参与,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百分比是多少,个人展示的次数是否适度。

2.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学生思维的空间。观察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思维的碰撞的火花,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能否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获得收获、启迪。

4.学生的情感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5.学生的反馈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效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统计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为观后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和依据。

(二)观察课堂的导演──教师

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厚实,教学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能否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总之,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否了然于胸。具体包括: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能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寻求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3.教学策略:教师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观察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等等;观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观察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4.练习设计: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典型而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三)分析课堂的剧本──课程性质

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为了达成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怎样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分析课堂的感受──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这一特殊的文化,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体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才能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也才能展现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从文化的角度上,教育教学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总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每一堂课入手,经过观察,借别人的眼睛看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在教学上不断进步、不断收获!

下载《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有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有感 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曾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是一种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修养的积淀;读书是一次文化......

    生命课堂的浪漫顿悟

    生命课堂的浪漫顿悟 ——读林高明《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郑华枫每一次和林高明交流,都会拥获前所未有的奇妙力量;每一回读林高明的文章,都能怀揣文学与教育水乳交融的深情......

    课堂引领艺术读后感

    读《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有感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三化学组陈丽 我一直认为教师就是引导者,或者说是指路人。在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 读读停停,也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才把《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了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我真的叹服名家们观察角度、观察眼光的敏锐与深刻。......

    《课堂观察》读后感(徐学军)

    《课堂观察》一书的读后感 随着培训学习的深入,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解越来越深入,教师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工作职位,而是要以专业人员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职业,换句话......

    课堂观察读后感(范文大全)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感悟 长春学校周蓉蓉人的生活离不开书,老师的成长更离不开书,一本好书,可能是一种引领,更多的是感触。一名新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能力,要不断地向有经验......

    课堂观察读后感 (精选五篇)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课堂观察读后感。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

    《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读后感

    快乐课堂 快乐孩子 快乐自己 ——《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在我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知识、快乐自觉地学习时我拿到了《优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