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济宁市初中数学教研会学习心得
参加济宁市初中数学教研会学习心得
2013年3月25-26两日,我们一行七人来到济宁十五中学,参加济宁市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先进经验交流会。本次活动分别由四校的四位数学教师,从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入手,课堂有序、高效,教学紧贴学生的生活,各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我参加听课学习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引导、思考、分析、练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学生听课要集中精力,思维紧跟老师。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将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时注意重点听,课后同学探讨,同老师交流等途径来解决,别遗留问题,否则越积越多,造成学生厌学。
2、勤思考,多设问,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
3、总结比较,理清思路。(1)知识点的总结(2)题目的总结,做到举一反三,知一题而会多题。
通过此次活动,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八年级马文成
第二篇:参加济宁市初中数学教研会学习心得
参加济宁市初中数学教研会学习心得
2013年3月25-26两日,我们一行七人来到济宁十五中
学,参加济宁市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先进经验交流会。本次活动分别由泗水龙城中学张婷、济宁十五中李霞、邹城七中、金乡羊山中学李爱霞四位数学教师,分别从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入手,课堂有序、高效,教学紧贴学生的生活,各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我参加听课学习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引导、思考、分析、练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学生听课要集中精力,思维紧跟老师。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将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时注意重点听,课后同学探讨,同老师交流等途径来解决,别遗留问题,否则越积越多,造成学生厌学。
2、勤思考,多设问,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
3、总结比较,理清思路。(1)知识点的总结(2)题目的总结,做到举一反三,知一题而会多题。
通过此次活动,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
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八年级数学组马文成
第三篇:参加小学数学教研会心得体会[模版]
参加小学数学教研会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教研会>心得体会
张艳琴
2014年4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在三小组织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观摩了4位教师的4节课,并聆听了教研员及领导的精彩点评。本次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几节课教师都能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导入,注重学生年龄特点,把数学经验生活化,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学习材料充满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无论是数与代数,还是空间与图形,教师都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注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有些信息隐含在图中,有些信息隐含在文字中,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一行一行地看,也可以一列一列地看。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中,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设备,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六、重视课后>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到课改之路还需不断探索与研究,希望自己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四篇:参加教研会的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第二小学王洪飞 2013年11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北票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的课,本次教研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刘义生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我感触特别的深,颇受启发。他的教学过程新颖独特,真正让课堂变成了学生的阵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整节课中,学生与老师都是沉浸在一种和谐、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全身心参与,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师生融于一体。潘敏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听这节课整体感觉像是在听一场优美的交响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浮想联翩。让人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课前交流潘老师先让学生猜测他的姓名,然后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想知道他的年龄,当学生猜测时,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当学生验证时,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同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恰恰是上课伊始的枚举法。看似无意,却是有心的课前交流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有一种“人未到,车先行”的感觉。
新知的探究过程,潘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利用枚举法、假设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讲解每种方法之前,总是将质疑与导思的恰当融合,通过追问的方式,步步推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而最终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如“枚举法”中:老师引导说,你们觉得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猜。
师:怎么猜?随便猜吗?我猜鸡20只,兔30只,行不行? 师:要知道猜的对不对,需要怎么样?
师:怎样验证?
师:如果不对呢?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该怎么调?
师:如果腿的总条数少了,又该怎么调?……
这些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得到积极运转,在思考中、交流中感悟到“要有根据的猜,猜测后要进行验证,如果不对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明确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他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方法,这就验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虽然这两节课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每每回想起来,就像刚刚听过一样,从中对我自己也是很大的启发。总而言之,这次
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希望这样的活动的多一些,让我们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
第五篇: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刘惠香
我校组织教师到边城高级中学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真的很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使我们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了知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这次学习的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一、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和神圣的,教师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民教师,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要求,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当今社会,大学毕业当中学教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中学里的本科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当老师也已成为现实。,当了解到该校教师本科学历达到70%多,近年来引进的教师都是硕士研究生时,大家先是震惊,而后就是感叹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就是不一样,不论做什么都是走在全国的前列,这里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是苛刻。感叹之余,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的压力,同为中学教师,我们这里从起步开始似乎就已经落后了,后面的行程如果不奋起直追,那岂不是要拉的更远,越差越多?无论是从知识储备还是从专业修养上,我们都应该及时充电了,否则就会落后于我们这个社会,落后于我们的同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真的要深入到我们的思想意识深处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落实了。
二、好的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早上来到边城高级中学,正好赶上学校上课间操。只见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由教师带领着来到操场,听着体育教师的号令统一散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开始做操,动作整齐划一,很是规范,做完操再整队带回,整个过程学生显得是那样的娴熟,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似乎也已投入其中,享受着校园生活带来的乐趣。此时,作为参观者的我们共同的感觉就是:孩子们很自觉,不论年级高低都是一样的,在这里听不到说话声和吵闹声,更听不到教师的高声斥责。不错,这就是我此次到边高感触最深的地方,边高的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得非常好,学生有规矩,显得大气。之后,我们先是听了黄仁兴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教师和同学们起立行礼,教师说:同学们休息,学生齐说:老师休息。短短的几个字,让人感觉到了不一样,觉得心里暖暖的,这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礼仪教育。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氛围之中,在教师的平时点滴培养教育之下,学生一定会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一代新人。下课了,我们几位老师随便找了几个同学问了几个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不管是找到谁,学生都落落大方地认真回答,旁边的同学还不断地加以补充,丝毫看不到半点胆怯之意。当我们这些陌生的面孔走出教室,从正在课间休息的孩子们身边走过时,同学们似乎并没有受到干涉,仍然在开心得玩耍嬉戏,享受着休息带给他们的那份乐趣,没有人对我们的到来指指点点,大家很随意。我们看到了这些孩子平时的校园生活,他们是那样地天真无邪,那样地可爱。是啊,难道学生本不该如此吗?我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不错,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好的习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千万不要磨灭了学生的本性,学校需要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更需要人才(创新型的人才),学生只有个性张扬才能创新,才会创新,看来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成长教师仍然是任重道远!以上是我到边城高级中学习的一点体会,愿与各位老师分享。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