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王雯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本文阐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措施与体会,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必要性 措施 体会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蓬勃兴起,文化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内容上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形式上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校园文化。再者,审视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重主轻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上偏狭缺陷,特别是人文知识的缺陷。“重专轻通”,学生缺乏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重分轻能”,许多教师把教材内容支解为应付考试的习题,当取完这些“精华”后,体现人文素质内容就当作“糟粕”而弃之一旁,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重智轻德”,严重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种种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围绕正确的育人目标,使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协调的发展,必能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有独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需要
行为规范教育就是定下规矩,用严格的管理让学生照着去做。严格的校纪确实可以保障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所产生的浸润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是苍白道德说教、单纯的知识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需要
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如何,人是关键的因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对教师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好与坏是可以克服的,但精神环境的落后却使人的心理有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从而影响教师师德和教学的水准。校园文化倡导宽松、和谐、亲切、民主、信任的人际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能无形地勉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有利于制约、规范教师,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并且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需要
校园文化虽然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封闭在校园院墙里的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系统,相对于社会文化来说,它是亚文化。一方面,社会文化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校园文化施加各种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育具有正统和正规的特点,比起其他领域的文化,它更具超前性,先进性,它可以通过培养人才,输送毕业生和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导向和辐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开展的好与坏,也往往会对社会大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支撑,是育人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达到一种无声教育的效应。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校风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校园文化既表现为物质的,更是制度的、精神的。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任务和要求所确立的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体现。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因此,我们重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此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现活动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几年来,我们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特色,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形成了“一个主体”、“三条主线”、“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活动模式。
“一个主体”。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主体意识的确立,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些年来,根据学生特点,我校先后组织了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参与活动人数多。同时,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条主线”。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为主线,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例如,我们组织“弘扬民族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读书活动、“扬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等全校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收到很好的教育效应。二是以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确立以小发明、小创造、网页、Flash动画制作、手工艺品及科技小论文为主的校园科技节;以文艺演出、书法、绘画、电脑小报制作为主的校园艺术节;还有以校运动会
为主的校园体育节。我们还组织了学校车模、船模活动队、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文学社等学生活动队,开展经常活动。三是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为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的学生,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我们大力构建活动课程,先后成立了生物、英语口语、美术、摄影、动手做、舞蹈、计算机、球类、棋类、写作、书法、奥数、环保等十几个兴趣特长小组和学科竞赛小组,利用课外活动和双休日的时间,定人、定时开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1、锻塑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校园的灵魂。它涵括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因素,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联系,是内在的、信念化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奉行的价值准则,是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品质”的最集中体现,具有凝聚力和鞭策力。锻塑校园精神,凸现时代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关键。
培育校园精神的初始阶段,需要一个有组织的教育、提倡、感染的过程,校园精神是一种观念,只有通过塑造代表校园精神的个人或典型事件,才能使全体队员体会到校园精神之所在。
2、形成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
校园文化建设切忌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创新的本义就是产生独特的事物,形成独特的模式。形成特色才能充分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合格+特长”正是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文化,全面发展学生的特长。
①开展丰富多彩的航天艺术园活动。兴趣小组和双休乐园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窗口。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把兴趣活动层次化。力求低年级康乐型、中年级求知型、高年级创造型。学校成立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有国画、素描班、硬笔书法班、电脑网页制作班等。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六定”:定辅导教师、定活动地点、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定参加人数、定成果展览。
②“古诗吟唱”已成为我校亮点。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古诗词精品对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语言等,都很有好处。它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举行了各种活动,征集全校师生的“金点子”,在学校橱窗内贴出古诗的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写出作者。每节课前全班学生进行古诗吟唱,并且举行“六一”大型古诗吟诵比赛。
3、校园的自我管理是校园文化创新的动力
学生是学校最活跃的群体,学生文化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对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好了,可往往娇生惯养,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娇气、懒惰,事事靠大人照顾。为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治”的良好素质,我们给学生创造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精神,实行自治。不断完善学生岗位实践活动,丰富礼仪示范岗、午餐管理岗、两操检查岗、卫生保洁岗、行为监督岗的教育内容,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每天都有值日同学活跃在多个岗位上,抓学习、纪律、卫生的评比,一丝不苟,并在升旗仪式上宣布评比结果。许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主持。校园的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强精神和自我约束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4、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源泉
我校从四种关系的建设入手,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人际环境,即领导与教师民主、协作关系,教师与教师团结互助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竞争、合作的关系,校领导还要求本校教职工以真诚坦白、互助互利的原则处理好与家长、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教育的合力。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创建,使学生精神面貌的各项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班级文化的创新是校园文化创新的重要渠道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陶冶、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德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校风建设的促进力量。我校四(4)班有个“月考核”制度。班里每人每月都得进行考核,回家作业按时交有加分,上课表现好有加分,连续得五个五角星有加分„„分数可累积,同时由自己和小组长计分,月末核对。考核优秀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于双休日外出郊游,与同学一起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本学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已郊游过两次,一次到花港观鱼,一次到曲院风荷烧烤。这就是孩子们的“月奖”,对于这份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得来的“月奖”,孩子们倍加珍惜。班主任董老师说,有了“月考核”制度,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外出郊游这种形式更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
6、传媒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创新的保障
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校园文化置身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唯有从外界文化中不断吸取养分,才能发展自身。现代化的传媒环境能迅速有效地沟通校园与社会,成为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窗口,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今年四月,我校两千多名师生在浙江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这次英烈墓前的党课、团课、队课拉开了学校“弘扬校园正气,传承校园美德”道德实践月活动的序幕。《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还有《钱江晚报》报道了我校七年级的家长会情况。它一改以往由任课老师汇报成绩、班主任老师反映班级情况的老套形式,这次是全体家长、学生唱主角。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是本次家长会的亮点。不仅学生可以向家长提问,说一些平时不敢说但又很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作为家长,也一改平时的威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为他们表演节目。
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用某一种方法发挥其育人作用,而是在一个系统性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以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次演讲、一场电影、一次演出,不可能把学生塑造的尽善尽美,而反复地运用文化手段、文化熏陶,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练,才会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长久开展,坚持不懈,其教育效果才更加明显,作用也就更加巨大。
第二篇: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王文华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出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强调“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列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第一次把安全生产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
(二)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现实需要。2011年1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通过推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领导和员工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并切实加大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经费投入,杜绝“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纪律)、“三超”(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三)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2007年8月10日卫生部首次发布的《中国伤亡预防报告》显示,我国内地每年约发生各类伤害二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到75万,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9%,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但是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对于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广为普及,从而改善人群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实现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根本好转。特别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全社区(即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不足和现实困难
(一)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还未真正体现。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没有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一是对安全生产的规律重视不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就事故分析事故,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深度把握,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将事故原因从现场向外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对安全生产的规律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安全本质问题缺乏深度的、系统的思考,安全工作措施治标而不治本。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盲目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安全工作的实际问题,但有的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现状不了解、不分析,安全文化建设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很难起到实质效果。就拿我县来说,近两年来已有5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但仍有大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在上级部门要求时才勉强应付,没有将安
全文化建设当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已经创建了的企业,其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虽然进行了创建工作,但是离目标要求和实际效果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还缺乏宏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政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还未完全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系统组织实施,但现实情况离此还有明显不足。一是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经社会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各部门的职责,做到工作有人抓。二是经费投入还未切实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的安全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安全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做到经费有保障。三是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序进行,要扶持和奖励为安全文化创作和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打造优秀的安全文化创作和宣传队伍。
(三)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能动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员工是企业中最为活跃分子,是安全文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员工作用发挥不佳。一是企业对员工的个性重视不够。如在教育方面,所有职工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教育,千篇一律,职工个体智商、情绪、观念、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等实行有差别、个性化的教育。二是企业对培养员工行为规范重视不够。生产中一些员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违章就没法干、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等错误思想,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以及侥幸、蛮干、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文化建设难度。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
加剧和用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现象,由于召不到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只有大量使用农民工、轮换工、临时工。这些人大多是从农民中直接招收而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安全素质较为低下,对企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与从业的基本要求相差很远。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开展“三大宣传”,着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形式,深入开展“三大宣传”,在全县形成“人人重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一是突出重点时段宣传。坚持每年重大假日、“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分别在县城或企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中小学教材等多种媒介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采取咨询热线、公益广告、专题栏目、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基本常识的宣传,从整体上促进全民安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二是狠抓基础工作宣传。安全理念和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政府要将安全理念纳入各级、各类教育环节中,形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作业、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业、员工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明确政府监管监察、企业主体和员工自律三者间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措施上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三是把握重点区域宣传。坚持对乡镇、街道(社区)安全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根据辖区内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宣传工作计划和安全
文化建设计划,年复一年持续推进,从范围上促进安全工作以“区域安全”保障“整体安全”。
(二)全面推进“五进活动”,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安全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安全文化覆盖全县各个层面,构筑更加坚实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一是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重点抓好每周至少开设1节安全教育课,提倡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小抓起,达到教育学生来带动家庭的良好效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活动。利用村级党员活动室这一阵地,建立健全村、社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利用社员大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教育群众“不坐超载车、不乘违规船”,普及了防火、防电、防中毒等生活安全知识;借助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教育群众,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建立“三全”(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深入开展“三级”(指厂级、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要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要积极开展“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即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探索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要依托社区居委会,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和家庭。通过集中学习、上门宣传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用气以及防火、防爆、防中
毒等安全知识。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市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实现“安全进社区,人人同安全”的目标。五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各部门、各企业在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只是自己学习,还要将安全文化带回家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坚持“五个结合”,真正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要坚决打消脱离安全生产来抓建设的孤立作法,把握“五个给合”把建设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坚持与安全生产“两基”建设有机结合。狠抓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五落实”,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将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坚持与“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有机结合。已经创建安全示范的乡镇要继续保持,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要将 “示范乡镇”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建立、健全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乡镇,帮助和指导乡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联系一镇,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我县已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白酒生产企业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四是坚持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工人参加安全培训,在培训中增强安全知识,有力促进全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坚持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坚持文明执法,严格队伍管理,狠抓依法行政,在全县形成安监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7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信息化教育现状及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二、工作现状
1、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育信息化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通过前几年国家实行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学校信息化设备,尤其是计算机不再是学校中的“稀有保护对象”了,各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配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我校是一个典型的小班制农村小学,虽说是一个农村小学,但是我校在2016年各班已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说明学校信息化教育已经普及到农村小学,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结果。
(2)是教师信息化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近三年来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学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3)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等已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近几年在汉字教学中很流行的“悟空识字”,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进行汉字识别教育,同时进行汉字释义,效果很好,很受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认识不完全到位。少数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多年 的书,或自己年龄大了,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轻车熟路,用不着学习新的东西,可以不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依然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认识不明,态度不积极。
(2)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展示性应用较多,常规教学应用偏少。在学校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都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但在日常常规教学中,部分老师运用较少。
(3)是借鉴应用多,创新研究、开发较少。由于老师们工作繁忙,或自身能力水平有限,不能研究、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等,因此大多数老师直接借鉴甚至照搬别人信息化成果资源进行教学,如从网上下载课件、音像、视频材料运用于教学中,很少融入自己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发现、新成果等。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目前,学校教育要乘国家信息化建设东风,加紧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2、搞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学科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百科知识、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甄别收集和利用。
3、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作为新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 信息化应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积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学校、老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当“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的歌声在天际回荡,当“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标志性口号喊起的时候,在广州、在广东、在全国甚至世界的部分国家,无不知道是我们白云教育集团的校歌与承诺。这就是我们广州白云技师学院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广州白云技师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人文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并举,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用严格的管理训练学生,用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用良好的就业满足学生。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五育人的“全员德育”的方略。推行德育工作规范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常规管理制度化的“三化”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的机制,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二、建立先进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从今年3月5日开始,ISO9000标准——学校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正式建立,并有序地按计划开始试运行。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开拓创新、以顾客为本位、教育服务贴心、以能力为核心、培养技能精英、坚持敢为人先、不断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实行系统的质量目标管理,力争目标年年有所提升的学校学生工作质量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各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一代的学子。为了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我们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定期开展了各项文化建设活动:
1、每年3月份开展“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特别是与学校的师德师风学习规范月同期进行,大力促进了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公民道德教育”专题讲座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分析,联系实际、结合典型案例,对如何做作了明确的指导; “文明·修养·成才”演讲比赛、“文明礼貌你我他”主题电视美文大赛富有时代气息;文明礼貌专题宣传橱窗更是锦上添花。在2005年3月份我们开展了以“学习礼仪规则、模拟职业规范、铸就美好人生;提倡文明友爱、加强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的“学生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让学生做到尊师重教、团结协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营造良好的校风。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建立爱心社会,“爱心献血公益活动”。
2、每年4月份组织我校都组织“读书月”活动,向学生推荐书目达500多种,组织各班召开“我喜欢的一本书”主题班会,请专家教授为技工生进行 “读书指导”讲座。通过举办 “读书杯征文比赛”、“读书杯演讲比赛”等活动,掀起广大技工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技工生平均每月借阅书近4000册,人均2册。
3、每年5月份举办“科技艺术节”主题月活动,各类大型的前沿科技讲座、技能公开竞赛、学生作品展示会、学生服装设计表演大赛、学生辩论比赛、科技艺术节闭幕式颁奖文艺晚会等活动异彩纷呈,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交相辉映。2004年5月广东省“元征杯”技工教育教学成功展览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校团委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学校科技艺术节活动,组织手了抄报,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绘画和小工艺品制作比赛。连续几年参加广州市职业技能竞赛,我校学生都名列前茅。
4、每年7、8月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招生宣传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我校五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学生举荐来入学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的七项核心能力训练。开学初,我们邀请了广州市团校的老师,给我们的班主任进行了“历奇训练”的训练。这是核心训练的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制定技校学生七项核心能力训练的大纲和方案。
5、每年9月份在新生军训与入学教育后举办大型“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
6、每年10月举办全校学生干部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知识与管理实务的培训,培育学生骨干力量。并拨出专门经费组织校团委、校学生会、宿管部、律委会学生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和学习,以开阔学生干部的眼界,增长学生干部的见识,激发学生干部的自豪感和工作热情。
7、每年11月举办“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为主线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如秋季足球联赛,新生广播操比赛等。
8、组建了管乐团、舞蹈队、吉他弹唱协会、文学社、小记者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书画协会、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计算机学会、电子通讯学会、汽车之友学会和青年志愿者等18个学生社团和20多个科技兴趣协会。各社团协会聘请了指导教师,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丰富了校园课余文化生活。在每年10月份,团委都组织进行社团招生宣传一条街活动,在今年10月12日,我们一次就招收了800多名社团成员。我们的社团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并且多次外出参加比赛获奖:
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等校外文体比赛,为白云增光添彩。2005年由广东电视台和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团委和《现代小学生报》协办的“智力才艺百分百”电视比赛,在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学校组比赛中,我校组织了吴新伟、付伶燕、郭芳等三名选手组队参加,我校选手荣获――亚军。
在参加《省技工学校学生实用百科知识竞赛》,我校团员选手吴新伟,获得亚军。
在2004年12月3-4日,我校组织的18名运动队员参加了广州市第十一届市属技工学校田径运动会,获得了400米、铅球、4×400米、跳远等4个冠军,4×100、200米、跳高等3个亚军,以及铅球、跳远、三级跳等3个季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参加市属技工学校乒乓球比赛,我校获得男子单打和集体冠军。
在今年6月10日 晚,由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团委协办的 “2005广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五四校园文化月优秀节目展演暨颁奖晚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为期两个月的“五四”校园文化月系列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从今年4月份开展的教育局局属学校校园文化月活动以“弘扬校园文化精髓,展示团队活动成果”为主题,举办了中小学生书信节,校园文化成果巡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VCD评比,校园文化活动公开日,校园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等系列活动。我校以扎实有效的社团管理体系,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在39所参赛
学校中独树一帜,荣获校园文化巡展一等奖、校园特色文化活动VCD评比一等奖、校园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9、每年举办全校性9次大型讲座对广大学生进行健康、法制、安全、学习、职业指导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预防与保健讲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防火防灾教育讲座、安全与自救教育讲座、读书指导讲座、职业指导讲座、青年成功教育讲座。
10、结合各个社团每年举办四期素质培训班,免费为学生开设交谊舞、美术、书法、篆刻、钢琴、普通话、健身操、篮球裁判、美术字和演唱技巧等10个培训班,年均培训超过1500人次。
11、开展“美在教室”、“美在宿舍”等设计比赛,美化学习与生活环境,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高度重视宿舍的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美在宿舍”的设计比赛活动,发动全体技工学生和部分培训大中专的学生宿舍参加比赛,极大促进了我校宿舍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了温馨如家的宿舍环境,彰显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凝聚了宿舍成员的向心力。实践证明,美化得好的宿舍其成员合作精神良好,违纪率低。注重教室美化,营造良好的教室学习氛围。组织开展“美在教室”设计比赛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12、校园宣传工作形式多样,标准高,效果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校中心工作为主线,以正面宣传为主阵地,以对外宣作为重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宣传学校教学改革、管理服务、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范,弘扬正气,鞭挞歪风,为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高级技校、技师学院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在这里我们开展具有特色的“七刊”、“一报”、“一网”、“一台”、“一站”
13、“双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持久,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并保持稳定。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文明”创建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双文明表彰大会,并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4、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初见成效。我校心理辅导中心主要从对学生提供个人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宣传、向学生提供集体心理素质训练等形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成功。目前在校园网上,我们安装了“心海心理健康测评软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每年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第五篇: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净石沟煤矿公司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净石沟煤矿公司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始终遵照省煤炭局和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精心策划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使安全文化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主流文化,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凸显着重要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安全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呢?经过多年煤矿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会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1、安全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安全生产具有导向、激励、控制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约束职工的安全行为,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建设安全文化、保障安全生产是煤矿提升生产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通过文化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从而也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生存权、生命权。
2、安全文化建设是人本管理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无外乎取决于人与物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
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才能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建立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职工的行为是靠制度来约束的,不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就会对安全文化建设形成阻力,只有实现职工行为的规范化才能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公司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大力培养职工自主自觉安全行为。
1、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等,使职工行为全方位、全过程的处于制度的涵盖之中,使其行为得到规范和约束,保证安全文化的有效建立与实施。
2、完善岗位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建立了党委统筹领导、行政全力支持、部门指导推行、基层全面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有侧重,党委侧重于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行政侧重于资金投入、装备改善和环境建设,政工部门侧重于氛围营造、宣传教育和工作监督,生产技术和劳资部门侧重于技术管理和职工培训,基层区队侧重于工作落实和现场管理,建立了党政工的安全保证体系和以“三共”(责任共担、安全共保、利益共享)、“三保”(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为主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强大声势,从而有效地形成了工作
片,拓宽安全宣传范围,增强安全宣传效果;在职工公寓楼附近建立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充实安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职工在业余时间能够学习安全方面知识,从而使职工在生产生活中被浓浓的亲情、人情、矿情所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极大的安全教育,为构建和谐矿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载体,营造氛围,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1.丰富载体,做到理念宣灌务实化。一是采用集中学习和日常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公司不断组织学习贯彻华煤集团及华能集团安全文化理念。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丰富学习形式,保证学习效果,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家家户户学、人人皆知,引导职工自觉争做本质安全人,创建本质安全环境。二是创建载体,实施“三个一”工程等活动,利用职工班前会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明确学习考试内容,制定学习重点,编写一日一题,下发到各单位,每周组织职工学习相关安全技能知识,每月考试一次,严格考核,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使安全文化向班组、向现场延伸。三是在职工中开展个人安全故事、安全警语征集活动,用安全理念统领区队安全工作,用安全故事、安全警语激励职工搞好自主保安,实现到班组、进岗位、入人心。四是大力宣传安全理念,积极营造安全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咨询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签名”等活动,以及在矿区、井下硐室、运输巷、工作面等设立安全文化长廊、灯箱,进一步加大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积极整合视觉识别系统,健全完善井下安全标识,补充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