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文化是人类在其实践中获得的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价值和认知体系,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青年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教育青年、促进青年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青年文化建设,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青山区青年的文化现状和需求,总结当前我区在开展青年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我们于2004年9月至10月开展了青山区青年文化现状的调研。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青山区直属单位、学校、街道社区中的10至35周岁的青少年,年龄分布为:10岁-20岁约占52%;20岁-30岁约占30%;30岁以上占17%;其中男性49%,女性51%;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24%,共青团员为48%,一般群众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有36%,高中或初中占61%,小学及以下的占3%;在校学生占46%,行政企事业单位占36%,科研单位12%,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6%。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为辅的方式。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中随机选择不同层次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下发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0份。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从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和改革开放社会政策的评价、认识与看法、青年对于社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态度、青年对社会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态度、对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以及青年文化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方面的程度等四个方面对青年文化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现状从调查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青山青年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以及青年文化促进青年成长等方面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基本认同改革开放,认同党的科学理论,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对于政治决策的参与显得较为冷漠,存在潜在的信仰危机,对所在城市文化缺乏认同感。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山青年坚信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很有必要(76%);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仍是当代青年的一大特征,从调查中可以反映,当前我区青年最关注的国家大事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39.6%),其次是“反腐倡廉”(19.3%)和“祖国统一”(15%);此外,对于政府颁布“行政许可法”的意义,有60%认为该法将使政府规范行为有法可依,对于我市实施的“883”社区建设计划,有58%认为是党和政府贴近老百姓的“民心工程”;调查还显示青山青年关心的社会改革依次是住房制度改革(27.4%)、医疗制度改革(24.7%)、劳动用工制度改革(23.5%)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反映了我区青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联系;调查还反映了青山青年对国际、国内新闻实事的理性思考、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对于日本右翼势力频繁侵犯我钓鱼岛事件,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努力发展壮大本国的综合国力,维护祖国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对于近一段时期较为紧张的台海局势,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绝不能放弃军事手段。这些都是他们政治上日趋成熟的反映。与此同时,在我区青年的政治思想中也呈现出部分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青山青年对于公民参与决策的主要形式——“选举”的态度较为冷淡,2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青年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途径的“入党”,在我区青年价值观中有了很大变化,对是否入党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2%(见表1),而且对于周围人入党动机的看法,20%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为了以后得点儿好处”(见表2),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信仰危机;调查中也反映出部分青山青年对于所在城区的发展缺乏信心,对区域文化缺乏认同感。例如,青山区青年对青山文化元素了解不够,有56.5%知道青山区的代表是钢铁城区,但只有2.3%知道青山是武术之乡,只有7.4%知道青山的环保产业基地;认为青山发展后劲不足的有20.68%,认为缺乏动力的有21.67%。表1:青山青年对“入党”的看法积极争取,向党组织靠拢 随遇而安,希望天上掉馅饼 不想入党 无所谓 80% 3% 4% 12%表2:青山青年评价周围人的入党动机准备好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拿到党票作资本,以便往后得好处随大流其它动机60%20%16%4%分析: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的评价及对改革开放社会政策的认识与看法是衡量一定区域社会文化对青年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市区各级政府、文化教育部门向我区青年传授积极向上的文化知识,各主流媒体向我区青年传达了健康的文化信息,这为青山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青山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山青年认同改革开放的政策,认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他们在对政治事务的评价及对政策的看法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都显示出青山区青年在政治上日趋主动和成熟。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当前国家对个人的控制力相对于以前的削弱,使得青年人对行政机构及其衍生物的依赖性大为降低;青年人接受西方文化熏陶,逐渐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在一部分青年中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缺乏认同感。
2、对社会发展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但在社会公德的知行和对民族精神的认识方面存在弱化的倾向。首先,对社会参与意识由弱到强,大部分青山青年对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愿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70%),以及愿意参加“青年文明号”创建(27%)、志愿者服务(24.8%)、“希望工程”(24.3%)、“青少年文明社区”创建(23.4%)等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次,青山青年人对公共道德表现出知、行两方面的弱化,对于“拾到财物自己留用”、“占用公有空间为已用”、“商业运作的失信行为”等现象分别有27.3%、19.2%、20.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属于违反公德的行为,当周围发生不良社会现象时,28%表示 “无能为力”,只有4%表示会“出面制止”(见表3)。第三,青山青年对于民族精神的认识程度不一。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青山青年对民族精神的态度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方面,主流健康向上,有8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同时,青山青年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当被问及如何评价“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勇夺32枚金牌,跃居金牌榜第二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有64.6%的被调查者认为奥运健儿弘扬了中华民族勇于拚搏的精神;另一方面,对民族精神有弱化的倾向,调查报告《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对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60%的被调查者只能作“一般性了解”,还有5%根本“不了解”(见表4),这说明当前我区青年对民族精神了解的状况不容乐观。表3:青山青年对周围不良现象的态度无能为力表示不满举办反映媒体曝光出面制止与己无关28%32%26%7%4%3%表4:青山青年对民族精神内涵的了解程度了解一般性了解不了解说不清楚28%66%5%1%分析:社会道德和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精髓已成为广大青年的行为准则。在目前社会转型期,绝大多数的青山青年对于社会道德是认同的,他们的道德思想的主流并不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他们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社会发展,愿意参与社会建设。大多数青山青年对民族精神是认同的,能够在实践生活中展现出较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些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党和政府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宣传社会公共道德和民族传统文化,对青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由于不同的道德群体、道德体系之间存在观念、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别甚至冲突,这种差别和冲突典型地表现在对社会道德的认识与实践的冲突,对传统文化认识程度不一,对于社会道德和民族文化还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在这种状况下,青年人观念上的困惑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在就业观念上体现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消费休闲上在注重个性的同时,不失理性;在个人评价标准中呈现出自觉发展的态势和与主导意识向勃的特征。首先,在青年的就业观念上体现了青山青年自我意识的强化与竞争意识的树立。择业意愿由“重地位,重名声”转向“重报酬、重实惠”。调查结果显示高报酬已经成为青年就业的首选(49%);择业方式由依赖国家(19.4%)和家长(8.2%)转向依靠自我的能力(67.5%);我区青年就业的价值取向主要为强调自我发展,体现个人才能(50.6%);在被调查的青年群体中67%把合乎自己兴趣作为选择工作的首选;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有30.9%的人表示有可能会跳槽,而面对更合适的工作岗位,有69.7%的青年表示愿意尝试。其次,青年的休闲、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山青年的休闲方式更加崇尚个性,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读书(57.8%)和上网(22.6%)是大多数青山青年喜爱的休闲方式。面对网络中的负面因素,大多数青山青年能够自觉抵御。有32.6%的青年平均每天上网控制在1小时以内,90.6%的青年能自觉抵御庸俗化和灰色化的网络信息。青山青年在消费观念上追求时尚与务实并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群体虽然注重消费,但并不是盲目消费,赞成“勤俭持家”的比率为31.5%,赞成“能挣会花”的比率为37.5%。第三,青年人的个人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呈现出自觉发展、与社会主导意识相对疏离的特点。一是青山青年在思想上从被动发展转为自觉发展,能够主动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追求,同时正确看待自我发展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对待竞争,87%的被调查者认为“竞争有利于自我发展,会主动应对”。青年对自我价值与他人、社会价值的冲突的看法,有86%选择了“兼顾社会,他人和自我”,有35%的青年人认为择友是经营“人脉”的主要途径(见表5);二是青山青年价值观与社会主导意识相对疏离,在所提出的7项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信(31.7%),其次是正直(26.4%),而认真(5.8%)、俭朴(2.15%)、勤劳(1.76%)等传统品质排在了最后。表5:青山青年对择友的态度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利用的金钱关系,尔虞我诈,择友应该谨慎择友是扩大自己教计权的良好途径,是经营“人脉”的主要途径与朋友交往是心灵的一种寄托5%35%60%分析:改革开放唤醒了青山青年的个体意识、自我价值感。长期受计划经济意识束缚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张扬。同时,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城市区域的发展为青山青年的全面发展、个性的自由与独立准备了现实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体制的逐渐确立和完善,客观上也要求青山青年独立、自主、负责地参与社会生活。主要表现在:青山青年人的择业、择友、休闲、消费中体现出自我意识、竞争意识,要求实现个人价值,发挥个人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传统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基本动力,经济活动以追求实效为目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功利导向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在部分被调查者中,实用主义成为他们崇尚的观念,重报酬、重实惠成为他们选择行为方式的标准。另外,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带来了文化需求的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青年人的人际交往往往带有“等价交换”的色彩。
4、青年文化有效载体匮乏,青年文化资源贫瘠,青年文化运作缺乏有效机制和动力,青年文化远远满足不了青年的需求,有很多青年还处在文化饥饿状态。首先,青年文化活动载体有待创新。从调查中反映,青年人喜闻乐见的青年文化活动形式排在前三位是青年读书活动(39.6%)、青年广场文化(15.6%)。青年人认为青年文化活动应该提高青年各方面素养,促进青年健康成长(30.6%),展现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24.5%),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22.9%),活跃青年的文化生活(14.3%),而这些正是目前青年文化工作有待加强的。其次,青年文化有形阵地及其功能有待拓展和加强。通过调查,我们看出青年认为目前青山地区青少年文化阵地的建设并不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施少,场地不足,特别是公益型的文化场所不够,全区内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为数不多,仅有区青少年宫一家,社区文化阵地、校园文化阵地设施尚不健全,青年参与的程度也不够理想(53%);二是管理有待加强,现有的文化阵地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30%)。(见表6)第三,青年文化工作机制有待加强。目前,一些基层单位团组织青年文化工作开展存在不够活跃(32.6%)、形式单调(39.8%)、应付上级(26.8%)等问题,关键在于活动思路、活动运作方式缺乏创新,只有少数的基层单位团组织在开展青年文化活动过程中考虑募集社会资金、整合地区单位资源,通过市场化(26.4%)、社会化(29.2%)运作方式开展活动,仍有近半数(44.4%)的基层单位团组织搞文化活动依靠单位拨款和收费。表6:青山青年对区内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的看法设施健全,功能完备设施少,场地不足,公益性文化场所紧张文化阵地管理有待加强,功能尚未充分发挥17%53%30%分析:面对全球化浪潮对我区青年文化发展的冲击,青山区青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不能满足青年的需求。由于文化事业本身体制方面的原因,青年文化载体、阵地匮乏,文化运行机制陈旧,文化创新不够,缺乏活力。这些都困扰着青山区青年文化事业的发展,青年文化不能达到服务青年、教育青年的目的。若干思考针对青山区青年文化现状和青年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加强当前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1、青山青年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其建设方向。发展青山青年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把握与时俱进这一核心。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的、腐朽的、庸俗的、颓废的文化影响,满足地区广大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要根据青山青年人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其思想文化建设的规律,建立相应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地区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青山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在首位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青年既是未来的继承者,又是当今的建设者。加强青山青年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青山青年学习历史、学习传统、了解城市、了解青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责任感。在保持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交融,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精神与大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中的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开放性的现代新型青年文化。
3、青山青年文化建设需要建立新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创建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先进道德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动力的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创建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地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研究青年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权益的统一协调关系。把发扬传统美德与促进公正竞争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律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等方式,加强青山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思想意识培育,引导青山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个人致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营造诚信、互助、扬善、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从而使道德的力量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青山青年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其发展提供阵地和载体迎接全球化浪潮对我地区青年文化发展的冲击,需要大力加强青山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创新青年文化的表达方式,制定合理的工作机制,拓展文化阵地功能。创新青年文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地区青年的主体地位,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真正激活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内在的参与热情和强大动力。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包括网络和其它多种传媒对他们施加影响,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青年文化实践,推动青年文化的发展。尝试举办青年文化论坛、举办“五四”主题青年晚会、开拓网络青年文化阵地;完善青年文化工作机制。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需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由共青团牵头组织,调动各个部门、各种组织的力量,由基层团青组织具体实施。其中,基层是关键,通过活跃基层战略把基层团组织、青年社团激活起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此外,通过市场取向战略大力整合资源,积极构建符合经济规律、突出社会效益、富有共青团特色的青年文化联合体,壮大青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青年文化阵地建设。增加文化设施建设,在文化设施的布局和管理上要考虑到广大青年的特征;把现有的设施(如图书馆、档案馆、少年宫、公园、学校)真正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用途,加强青年活动的文化内涵。此外,区内各级团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兴趣小组的方式来组织青年。由政府和民间互动,打造“青年特色文化街”,把不同的街道打造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聚会阵地,专门集中一些对某一方面有爱好的人,如美术、音乐、文学、体育、电脑网络、英语等,加强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青年文化的持续繁荣。
第二篇: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文化是人类在其实践中获得的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价值和认知体系。青年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教育青年、促进青年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青年文化建设,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青山区青年的文化现状和需求,总结当前我区在开展青年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我们于2004年9月至10月开展了青山区青年文化现状的调研。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青山区直属单位、学校、街道社区中的10至35周岁的青少年,年龄分布为:10岁-20岁约占52%;20岁-30岁约占30%;30岁以上占17%;其中男性49%,女性51%;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占24%,共青团员为48%,一般群众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有36%,高中或初中占61%,小学及以下的占3%;在校学生占46%,行政企事业单位占36%,科研单位12%,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6%。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为辅的方式。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中随机选择不同层次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下发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0份。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从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和改革开放社会政策的评价、认识与看法、青年对于社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态度、青年对社会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态度、对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以及青年文化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方面的程度等四个方面对青年文化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现状从调查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青山青年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以及青年文化促进青年成长等方面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基本认同改革开放,认同党的科学理论,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对于政治决策的参与显得较为冷漠,存在潜在的信仰危机,对所在城市文化缺乏认同感。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山青年坚信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很有必要(76%);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仍是当代青年的一大特征,从调查中可以反映,当前我区青年最关注的国家大事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39.6%),其次是“反腐倡廉”(19.3%)和“祖国统一”(15%);此外,对于政府颁布“行政许可法”的意义,有60%认为该法将使政府规范行为有法可依,对于我市实施的“883”社区建设计划,有58%认为是党和政府贴近老百姓的“民心工程”;调查还显示青山青年关心的社会改革依次是住房制度改革(27.4%)、医疗制度改革(24.7%)、劳动用工制度改革(23.5%)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反映了我区青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联系;调查还反映了青山青年对国际、国内新闻实事的理性思考、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对于日本右翼势力频繁侵犯我钓鱼岛事件,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努力发展壮大本国的综合国力,维护祖国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对于近一段时期较为紧张的台海局势,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绝不能放弃军事手段。这些都是他们政治上日趋成熟的反映。与此同时,在我区青年的政治思想中也呈现出部分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青山青年对于公民参与决策的主要形式——“选举”的态度较为冷淡,2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青年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途径的“入党”,在我区青年价值观中有了很大变化,对是否入党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2%(见表1),而且对于周围人入党动机的看法,20%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为了以后得点儿好处”(见表2),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信仰危机;调查中也反映出部分青山青年对于所在城区的发展缺乏信心,对区域文化缺乏认同感。例如,青山区青年对青山文化元素了解不够,有56.5%知道青山区的代表是钢铁城区,但只有2.3%知道青山是武术之乡,只有7.4%知道青山的环保产业基地;认为青山发展后劲不足的有20.68%,认为缺乏动力的有21.67%。表1:青山青年对“入党”的看法积极争取,向党组织靠拢 随遇而安,希望天上掉馅饼 不想入党 无所谓 80% 3% 4% 12%表2:青山青年评价周围人的入党动机准备好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拿到党票作资本,以便往后得好处随大流其它动机60%20%16%4%分析: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的评价及对改革开放社会政策的认识与看法是衡量一定区域社会文化对青年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市区各级政府、文化教育部门向我区青年传授积极向上的文化知识,各主流媒体向我区青年传达了健康的文化信息,这为青山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青山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山青年认同改革开放的政策,认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他们在对政治事务的评价及对政策的看法方面也有
备了现实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体制的逐渐确立和完善,客观上也要求青山青年独立、自主、负责地参与社会生活。主要表现在:青山青年人的择业、择友、休闲、消费中体现出自我意识、竞争意识,要求实现个人价值,发挥个人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传统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基本动力,经济活动以追求实效为目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功利导向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在部分被调查者中,实用主义成为他们崇尚的观念,重报酬、重实惠成为他们选择行为方式的标准。另外,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带来了文化需求的商品化,人际关系的商品化,青年人的人际交往往往带有“等价交换”的色彩。
4、青年文化有效载体匮乏,青年文化资源贫瘠,青年文化运作缺乏有效机制和动力,青年文化远远满足不了青年的需求,有很多青年还处在文化饥饿状态。首先,青年文化活动载体有待创新。从调查中反映,青年人喜闻乐见的青年文化活动形式排在前三位是青年读书活动(39.6%)、青年广场文化(15.6%)。青年人认为青年文化活动应该提高青年各方面素养,促进青年健康成长(30.6%),展现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24.5%),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22.9%),活跃青年的文化生活(14.3%),而这些正是目前青年文化工作有待加强的。其次,青年文化有形阵地及其功能有待拓展和加强。通过调查,我们看出青年认为目前青山地区青少年文化阵地的建设并不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施少,场地不足,特别是公益型的文化场所不够,全区内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为数不多,仅有区青少年宫一家,社区文化阵地、校园文化阵地设施尚不健全,青年参与的程度也不够理想(53%);二是管理有待加强,现有的文化阵地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30%)。(见表6)第三,青年文化工作机制有待加强。目前,一些基层单位团组织青年文化工作开展存在不够活跃(32.6%)、形式单调(39.8%)、应付上级(26.8%)等问题,关键在于活动思路、活动运作方式缺乏创新,只有少数的基层单位团组织在开展青年文化活动过程中考虑募集社会资金、整合地区单位资源,通过市场化(26.4%)、社会化(29.2%)运作方式开展活动,仍有近半数(44.4%)的基层单位团组织搞文化活动依靠单位拨款和收费。表6:青山青年对区内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的看法设施健全,功能完备设施少,场地不足,公益性文化场所紧张文化阵地管理有待加强,功能尚未充分发挥17%53%30%分析:面对全球化浪潮对我区青年文化发展的冲击,青山区青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不能满足青年的需求。由于文化事业本身体制方面的原因,青年文化载体、阵地匮乏,文化运行机制陈旧,文化创新不够,缺乏活力。这些都困扰着青山区青年文化事业的发展,青年文化不能达到服务青年、教育青年的目的。若干思考针对青山区青年文化现状和青年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加强当前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1、青山青年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其建设方向。发展青山青年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把握与时俱进这一核心。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的、腐朽的、庸俗的、颓废的文化影响,满足地区广大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要根据青山青年人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其思想文化建设的规律,建立相应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地区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青山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在首位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青年既是未来的继承者,又是当今的建设者。加强青山青年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青山青年学习历史、学习传统、了解城市、了解青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责任感。在保持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交融,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精神与大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中的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开放性的现代新型青年文化。
3、青山青年文化建设需要建立新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创建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先进道德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动力的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创建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先进青年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地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研究青年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权益的统一协调关系。把发扬传统美德与促进公正竞争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律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等方式,加强青山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思想意识培育,引导青山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个人致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营造诚信、互助、扬善、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从而使道德的力量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青山青年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其发展提供阵地和载体迎接全球化浪潮对我地区青年文化发展的冲击,需要大力加强青山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创新青年文化的表达方式,制定合理的工作机制,拓展文化阵地功能。创新青年文
第三篇: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青山区青年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文化是人类在其实践中获得的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价值和认知体系。青年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教育青年、促进青年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青年文化建设,不论在理
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青山区青年的文化现状和需求,总结当前我区在开展青年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我们于2004年9月至10月开展了青山区青年文化现状的调研。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青山区直属单位、学校、街道社区中的10至35周岁的青少年,年龄分布为:10岁-20岁约占52;20岁-30岁约占30;30岁以上占17;其中男性49,女性51;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24,共青团员为48,一般群众21,少先队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分占6和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有36,高中或初中占61,小学及以下的占3;在校学生占46,行政企事业单位占36,科研单位12,其他性质或无业人员占6。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为辅的方式。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中随机选择不同层次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下发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0份。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从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和改革开放社会政策的评价、认识与看法、青年对于社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态度、青年对社会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态度、对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以及青年文化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方面的程度等四个方面对青年文化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现状从调查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青山青年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以及青年文化促进青年成长等方面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基本认同改革开放,认同党的科学理论,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对于政治决策的参与显得较为冷漠,存在潜在的信仰危机,对所在城市文化缺乏认同感。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山青年坚信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80),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很有必要(76);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仍是当代青年的一大特征,从调查中可以反映,当前我区青年最关注的国家大事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39.6),其次是“反腐倡廉”(19.3)和“祖国统一”(15);此外,对于政府颁布“行政许可法”的意义,有60认为该法将使政府规范行为有法可依,对于我市实施的“883”社区建设计划,有58认为是党和政府贴近老百姓的“民心工程”;调查还显示青山青年关心的社会改革依次是住房制度改革(27.4)、医疗制度改革(24.7)、劳动用工制度改革(23.5)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反映了我区青年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联系;调查还反映了青山青年对国际、国内新闻实事的理性思考、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对于日本右翼势力频繁侵犯我钓鱼岛事件,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努力发展壮大本国的综合国力,维护祖国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对于近一段时期较为紧张的台海局势,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绝不能放弃军事手段。这些都是他们政治上日趋成熟的反映。与此同时,在我区青年的政治思想中也呈现出部分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青山青年对于公民参与决策的主要形式——“选举”的态度较为冷淡,2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青年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途径的“入党”,在我区青年价值观中有了很大变化,对是否入党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2(见表1),而且对于周围人入党动机的看法,20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为了以后得点儿好处”(见表2),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信仰危机;调查中也反映出部分青山青年对于所在城区的发展缺乏信心,对区域文化缺乏认同感。例如,青山区青年对青山文化元素了解不够,有56.5知道青山区的代表是钢铁城区,但只有2.3知道青山是武术之乡,只有7.4知道青山的环保产业基地;认为青山发展后劲不足的有20.68,认为缺乏动力的有21.67。表1:青山青年对“入党”的看法
积极争取,向党组织靠拢随遇而安,希望天上掉馅饼不想入党无所谓803412表2:青山青年评价周围人的入党动机准备好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拿到党票作资本,以便往后得好处随大流其它动机6020164分析: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的评价及对改革开放社会政策的认识与看法是衡量一定区域社会文化对青年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市区各级政府、文化教育部门向我区青年传授积极向上的文化知识,各主流媒体向我区青年传达了健康的文化信息,这为青山青年文化的健第四篇: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王文华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出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强调“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列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第一次把安全生产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
(二)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现实需要。2011年1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通过推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领导和员工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并切实加大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经费投入,杜绝“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纪律)、“三超”(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三)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2007年8月10日卫生部首次发布的《中国伤亡预防报告》显示,我国内地每年约发生各类伤害二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到75万,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9%,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但是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对于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广为普及,从而改善人群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实现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根本好转。特别是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全社区(即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不足和现实困难
(一)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还未真正体现。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没有真正起到主体作用。一是对安全生产的规律重视不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往往是就事故分析事故,忽视了对安全问题的深度把握,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将事故原因从现场向外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对安全生产的规律研究得不深、不透,对安全本质问题缺乏深度的、系统的思考,安全工作措施治标而不治本。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盲目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安全工作的实际问题,但有的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现状不了解、不分析,安全文化建设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很难起到实质效果。就拿我县来说,近两年来已有5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但仍有大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在上级部门要求时才勉强应付,没有将安
全文化建设当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已经创建了的企业,其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虽然进行了创建工作,但是离目标要求和实际效果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还缺乏宏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政府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还未完全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系统组织实施,但现实情况离此还有明显不足。一是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经社会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各部门的职责,做到工作有人抓。二是经费投入还未切实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的安全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安全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安全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做到经费有保障。三是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有序进行,要扶持和奖励为安全文化创作和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打造优秀的安全文化创作和宣传队伍。
(三)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能动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员工是企业中最为活跃分子,是安全文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员工作用发挥不佳。一是企业对员工的个性重视不够。如在教育方面,所有职工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教育,千篇一律,职工个体智商、情绪、观念、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等实行有差别、个性化的教育。二是企业对培养员工行为规范重视不够。生产中一些员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违章就没法干、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等错误思想,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以及侥幸、蛮干、习惯性违章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文化建设难度。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
加剧和用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现象,由于召不到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只有大量使用农民工、轮换工、临时工。这些人大多是从农民中直接招收而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安全素质较为低下,对企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与从业的基本要求相差很远。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开展“三大宣传”,着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把安全文化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形式,深入开展“三大宣传”,在全县形成“人人重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一是突出重点时段宣传。坚持每年重大假日、“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分别在县城或企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中小学教材等多种媒介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采取咨询热线、公益广告、专题栏目、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基本常识的宣传,从整体上促进全民安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二是狠抓基础工作宣传。安全理念和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政府要将安全理念纳入各级、各类教育环节中,形成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作业、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业、员工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明确政府监管监察、企业主体和员工自律三者间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措施上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三是把握重点区域宣传。坚持对乡镇、街道(社区)安全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根据辖区内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宣传工作计划和安全
文化建设计划,年复一年持续推进,从范围上促进安全工作以“区域安全”保障“整体安全”。
(二)全面推进“五进活动”,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安全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去,让安全文化覆盖全县各个层面,构筑更加坚实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一是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重点抓好每周至少开设1节安全教育课,提倡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小抓起,达到教育学生来带动家庭的良好效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活动。利用村级党员活动室这一阵地,建立健全村、社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利用社员大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教育群众“不坐超载车、不乘违规船”,普及了防火、防电、防中毒等生活安全知识;借助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教育群众,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积极建立“三全”(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企业深入开展“三级”(指厂级、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要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要积极开展“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即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探索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要依托社区居委会,将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和家庭。通过集中学习、上门宣传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安全用电、用气以及防火、防爆、防中
毒等安全知识。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艺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市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实现“安全进社区,人人同安全”的目标。五是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各部门、各企业在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只是自己学习,还要将安全文化带回家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坚持“五个结合”,真正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要坚决打消脱离安全生产来抓建设的孤立作法,把握“五个给合”把建设活动融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坚持与安全生产“两基”建设有机结合。狠抓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五落实”,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将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坚持与“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有机结合。已经创建安全示范的乡镇要继续保持,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要将 “示范乡镇”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建立、健全联系帮扶制度,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联系乡镇,帮助和指导乡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联系一镇,牵动一片,带动全面”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我县已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白酒生产企业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四是坚持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工人参加安全培训,在培训中增强安全知识,有力促进全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坚持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坚持文明执法,严格队伍管理,狠抓依法行政,在全县形成安监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新柏公司2010年“两会”政研论文
论 文 提 要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论文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和基本要求讨论如何构建特色企业安全文化。煤矿是特殊作业,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矿井的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因此,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永远是重头戏。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种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安全文化 管理体系 探索实践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搞好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效益,事关矿井的改革发展,更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同时,安全工作情况也反映一个矿井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是企业文明生产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煤炭企业工作者,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职工实行安全自主管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形成,企业才能精心地组织生产。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
一、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力,是员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
目前,我国大部企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也与上述狭义的定义基本相似,也是狭义的定义。这些定义只是考虑了对人的安全问题,没有考虑到对环境和物体保护的安全问题。当然,人是一切活动中应该首先进行考虑和保护的,也是保护的核心,但人生存的环境及用于人从 事生产和生活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劳动设备、劳动环境和劳动成果也必须同时进行考虑和保护,否则,人的安全和劳动成果最终也就无法得到保障。比如我们煤炭行业,我们的生产是受地质条件限制,也可以说是与自然条件做斗争,安全生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如果我们没有好的条件,没有好的装备,没有先进的开采技术,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高素质和安全意识强的员工,就能确保证人的安全吗?就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吗?就能保证设备和设施不损坏吗?并且我们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农民协议工,文化素质普遍低,流动性大,素质难以短期得到提高,仅靠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是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且安全意识和职工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教育才能取得效果的,它的特殊性正与我们行业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不相适应,所以说,仅靠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是难达到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目的的。
二、煤炭企业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都是井下作业,环境差、条件苦,水、火、煤尘、瓦斯、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俱全,时刻都在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所以,作为煤炭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煤炭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一些煤炭企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很多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得轰轰烈烈,已初具成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然而,这些企业平时仅仅注重了企业文化建设,而忽略了安全文化建设,其实,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安全文化就没有根基。因此,在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搞好安全文化建设。
1、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
2、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煤矿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地质灾害严重,安全威胁大;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安全设施的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文化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4、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安全管理由经验型、制度型的传统管理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转变,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才能使安全文化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积极创造适应新的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和表面上,不能说我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矿工的安全素质就提高了,必须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从事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人的行为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 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新柏公司自成立之日起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让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理念,在安全方面建立了安全会议制度、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工作制度、周三、周五的职工安全会议、安全检查人员的跟班蹲点制度、“三违”帮教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等,公司将这些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广大职工中学习,已成为新柏公司安全制度文化亮点。
2、加强舆论宣传
安全文化舆论宣传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就是让职工接受企业精心培育、提炼的安全理念,要在井上井下开展安全文化长廊建设,制作安全标识、安全色、安全形象标识等视觉冲击力,通过安全警示,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变成群体行为。新柏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的同时,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培育和提炼了“规章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在全体员工中宣灌、渗透,如,建立安全文化长廊、开展安全书画展、安全漫画册学习、通过在井下巷道、工作面悬挂安全寄语牌板、全家福进区队、召开职工家属安全座谈会等,提高了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安全生产。
3、强化员工安全培训。众所周知,煤炭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是相对较低的,这是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强化员工安全知识培训是煤炭企业的当务之急。一是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安全 技能的培训;二是把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亲情教育、案例教育等,把安全培训寓于日常安全教育之中,增强安全培训的效果。三是创新安全培训形式,注重把安全培训从传统的我说你听向互动参与、相互讨论转变,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种教学模式转变,从课堂向现场转变,从理论向操作转变,不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4、开展群众性安全特色活动。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载体,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把安全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行为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要推广亲情教育法,达到循循善诱,触动心灵的目的。在矿井口开展家属协管员安全嘱托活动,在各区队会议室设立员工“全家福”照片牌板,开展班前安全宣誓活动等,积极让员工自主参与安全宣传教育之中,取得教育效果。二是要设计载体,不间断地开展各类安全活动。比如“我为企业安全献一策”、组织开展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辩论赛等,在整个矿区营造出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三是要常引导,构建和谐安全氛围。就是要随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做好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安全上的思想隐患。要在政策上倾斜、生活上关心,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和组织上给予的温暖,尽快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中去,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管理,为了构建煤矿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必须将安全文化建设贯穿到安全工作的始终,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内心深处,使安全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确保矿井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