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需要谦逊与内敛我的科任教学案例
教育需要谦逊与内敛——我的科任教学案例
关键词:强势与弱势包容与爱内敛与谦逊伤害自尊当众训斥教育检讨书
后悔和风细雨
首先引用一位老教师对我说过的话:“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决定了双方事实上处于强势和弱势。正因为这个原因,教师不仅不能利用这种角色的优势在教学和管理中向学生要强或者压制学生,反而要内敛和谦逊,对学生给予包容和爱。”下面开始我的故事。
刚毕业的初三(7)班中有一个学生叫张东新,是一个很爱提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总爱问为什么和插上两句。在多数时候,我很乐意回答他的问题或者对他插上来的话稍作解释。但赶教学进度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回答学生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会很知趣再找适当的时机问。这是我们的规则。
故事就是从破坏规则开始的。在一次联考前,为赶进度,我讲课比较快,很少给学生机会提问或者插话。一天上午最后一节课,(7)班上我的历史课,习惯于在课堂上问问题的张东新同学憋了几天后不干了,在课堂上连续几次插嘴。我不想慢下来和被他打断了思路,几次要求他安静,他反而低声说我不回答他的问题并歧视他。于是,我们俩都不高兴。下课,我回到办公室,心情很坏,打算冷静下来再找他谈。问题是,我前脚踏进办公室,张东新同学后脚就跟了进来。可以说他在不对的时间、不对的场合做了不对的事情。接下来的事情不可思议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在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办公室里,我们尽情地比赛肺活量和嗓音,两分钟后以我的一句愤怒的“滚出去”结束了战斗。事情还没有完,我觉得我的教师尊严受到了冒犯。下午,我利用教师的角色剥夺了他英语活动的时间,在办公室里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让他写了检讨。在这个过程中这个1米78的男生在办公室里一边哭一边写完了检讨书。
现在,每想起把他置身于办公室接受我的严厉批评,我就想找地洞钻。反思这个教学案例,我至少做错了两点。第一:在公众场合批评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坏的教育,教师利用自己的角色当众压制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效果弊远远大于利:当众的批评教育极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也在潜意识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坏榜样;而且教师也把自己放在一种潜在危险中:如果学生当众反驳老师,老师就很被动了。第二:剥夺学生的上课时间进行教育。在英语活动时间,当时虽然征得张老师和覃老师的勉强同意把张东新带出了课堂,但这种做法十分不妥,我没有权利剥夺学生受一种教育的机会来接受另外一种“教育”,这对学生和上课的老师都是不公平的。
现在回忆这个失败的教学案例,自己好像在看恐怖片一样,不堪回首。我教育学生的时候,时时用这个案例来警醒自己:不要滥用教师的角色优势来教育学生,而应该给受教育的学生以更多的包容与爱,以理服人,把教师的角色优势转化为谦逊与内敛,这就是和风细雨般的教育,这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田,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我与地坛》教学案例
指导思想
当今提倡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其实探究并非一个深奥的东西,就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照实了说就是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自主处理课文信息、感受语文文字和生活积淀主动探索研究;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认为为,教师是学生探究的促进者、合作者,应尊重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澄清问题。凡别人没注意的的地方而你注意了都要深入研究。
《我与地坛》(节选)中深刻的表达着他对生死的思考。地坛中的小生物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而地坛景物和母亲也启示着史铁生要好好活下去。这一主旨要学生一下子理解是困难的。一个本来想求死的人,他是怎么由欲死走向了想活的呢?他这一路的经历中是什么给了他生存下去的勇气?我们期望,学生在在探究中了解解决这一切问题的过程中,能生成自己对生命的体悟。教学情景
下面以我教学生阅读《我与地坛》来说说怎样探究.我教这篇课文是在校级公开课上。我教学这篇文章,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探究情景关系,领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第一部分)、“感悟母爱,理解生命意义”(第二部分)。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字词,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史铁生为什么选择了地坛?(目的在引领学生关注地坛景物的特点)
2、史铁生在地坛思考了些什么?(目的在引领学生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3、思考的结果?(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使学生珍爱生命)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经过阅读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自认为生命荒芜了。而地坛正是“荒芜零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两者多么相似。况且地坛是“可以躲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所以史铁生选择了地坛.。
一、探讨情景关系,理解对生命的认识
我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发现的问题.。通过阅读一位同学举手,我示意他发表见解。生1:“老师,大家说地坛荒凉,我也认同。只是„„” 师:“只是什么?”
生1:地坛中的景物并不都荒凉,比如“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怎么能说荒凉呀?!而且,这一景物和荒凉情景不协调!
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时有准备的。于是我要求大家讨论解决。我要求同学们细读课文,观察到一个个脸上有疑惑。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咱们来看看地坛怎样一个“荒凉”?文章怎么表现的? 生2:剥蚀。。淡褪。。坍圮。。。散落。。师:那古柏呢? 生3:苍幽,就是苍翠、幽绿的意思。把他放在一起是。。生4:是不是,对比? 师:说说为什么比。生5:如果都是荒凉,史铁生怎能参悟生命?我认为只有荒凉中的苍幽才能给史铁生以启示!师:对呀!
生6:所以说“荒藤野草叶茂盛的自在坦荡”也不是荒芜,而是写生命力旺盛!
生7:也就是后文说的“荒芜但不衰败”。生8:所以,这个时候“我该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认真阅读、仔细研读思考了!并且能把句子放在文段中理解。也就是说,史铁生把自己的生命和古园联系在了一起,把自己的的身残和古园的荒废联系在了一起,把自己的不屈和的柏树联系在一起。
我们学生研读!史铁生在地坛思考了三个问题,思考的结果如何?
生9: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是,而是上帝教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为了顺便保证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师:这位同学找得真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生10:老师我不清楚史铁生怎么明白“如何活”的,也就是说第7的段景物描写它和第5段相似,只是写了生命力,并不能回答“怎么生”的问题!(学生生成了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在预设时不曾考虑的,当时非常的纠结,如果给这位同学解决,很可能完不成预定任务,这可是公开课,全校语文老师都在呀;但又不能不解决,况且这是学生生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舍弃了所谓的“进度”引领学生进行了探讨。(学生生成的问题永远比预设的问题重要)这正是符合当今教学所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教学理念。
二、深入探究景物的象征意义,理解史铁生怎样参悟生命
生11:我觉得和第5段不一样。看“譬如暴风雨降临园中,激起一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然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好像还没考虑成熟)师:“暴风雨”象征着什么,自然界的风雨与人生的“风雨”(教师进行点拨、启发)生11:老师,我好像有头绪了,“暴风雨”如果用必修一学过的意象分析法是不是象征了人生的风雨、人生的不幸、打击?联系史铁生的经历、遭遇不正是遭受了打击吗?史铁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遭受了人生的不幸!
师:这位同学用意象分析法了,学以致用!生12:那“无数个夏天的事件“呢? 众学生思考
生11:它在整个夏天,从幼苗到成苗经历的无数次的风、雨、雹,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击!众生:(点头)师:有道理!写这个是要„„
生11:告诉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苦难,我们只有面对,勇敢的面对!师:有理吗? 众生:(点头)
生12:那我明白了。秋风、早霜象征忽然而至的苦难;“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是说落叶面对忽然而至的灾难且歌且舞,即使死去也“坦然”!启示史铁生直面人生的苦难!
生13:那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是怎么回事?
生12:有些许多的感叹呀!慨叹草木命运的悲苦同时也慨叹自身命运的悲苦!师:同意吗? 众:同意!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热烈,也非常有见地!
生13:可是前头那些句子呢?(引导学生注意整个文段)下面分组讨论选一代表回答。
一组:无论是将落的太阳,还是秋天的雨燕都很顽强!师:怎么见得“顽强”? 一组:“夕阳”还把余辉洒向大地,雨燕在苍凉的秋天大声歌唱。二组:怎么见得是秋天的? 一组: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不是秋天的情景吗?
三组: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是写孩子无论环境怎样都总在成长着!古柏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谈都站在那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扣了前头那句“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师:三组同学怎么做的!众:把语句放入语境中思考。师:(对生10)这段景物描写回答了关于生的问题,明白了吗?所以我们阅读这类文章(写景的哲理文)就要体会、领悟作者描写的情景。
接下来我和学生分析了第二节“我与母亲”学生们理解了母亲面对我给她带来的“双倍的苦难”她是怎样坚强地生活的。也告诉“我”如何活下来。
教后反思:文中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这通常是被学生忽略的、是他们不感兴趣的阅读部分,可是,如果这些描写都被忽略的话,那这一部分的内涵、作者寄予文字中的意蕴和情感都被齐齐砍掉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本人就试图从景物描写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真正走入文本,正在尝试和作者交流。体会文中的史铁生的思想变化,并且我期望学生能从这体会中生成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指导者的地位,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阅读文本,在阅读中质疑,在讨论中解决。更为可贵的是学生生成了新的问题,这比老师预设的问题有更高的价值。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我也没有急着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
石俊海
第三篇:我的教育小故事《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小插曲》
我的教育小故事《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小插曲》
府谷县同心路初级中学
郭浩杰
中考前夕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吃完早点,在办公室备写教案,听到一个学生在喊“报告”,这声音中似乎带着一丁点儿怨气,我没有多想,就说“进来!”,没有反应,这时便响起了敲门声,我喊了一声“进来!”没有反应,我起身走到门前正要开门时,那个学生已经推开门站在我的面前,学生微微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就低下了头,那个学生满脸泪痕,一句话也不说。“怎么了?”我问。“我想请假回家”,学生回答。“是身体不舒服吗?”,我继续问。“不是”,“是不是其他同学欺负你了?”没有。我不解,“为什么要请假?”,“不舒服”,学生哭丧着脸。“你到底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那个学生回答“心里不舒服”……
原来这个同学叫韩蕾,在数学课上,老师检查前几天布置的作业,他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并且要求在同学面前保证下次一定要完成,可是这位同学总感觉在那么多同学的面前丢了面子,便随口说了一句“做不做与你无关”,说着就走出教室,来到我的办公室。
原来是这样,我问韩蕾:“对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韩蕾说:“这几道题我不会做,但是老师让我按时完成”,“既然你不会,你问过其他同学或者老师了吗?”,“没有,但是我已经想过好几遍了”,“那你认为老师是为你好还是故意刁难你吗?”这时韩蕾说话的语气没有刚才那样有底气了。我慢慢给韩蕾讲道理,“数学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一心扑向教育事业,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班的任何一个学生,你希望老师放弃你吗,你希望老师从来不检查你的作业完成情况吗,你希望老师从不去看你一眼吗?韩蕾同学,你为你的老师想过吗?当你离开教室的那一瞬间,数学老师是怎么想的,他心里是什么滋味?你们现在将要离开自己的母校,离开苦心教育你们三年来的恩师,你们 也不应该为老师设身处地想想吗?”。这时韩蕾又流出了‘新’的眼泪。说老师我错了,我要去给数学老师道歉。一会儿,数学老师和韩磊出现在我的面前,韩磊激动地流出了‘心’的了眼泪……
回想起,我们相处的日子。那时,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便成了你们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我们一起幸福的笑过,遗憾过,也流过泪。而如今,我的学生就要远走,将要奔赴新的旅程,我有万般的祝福与不舍。我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而且交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感动中,也感悟着这份师生情义,荡涤着灵魂,不断地丰厚感动的内涵,快乐并收获着这一属于自己的这份无价的精神财富。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学生和科任老师的矛盾时,班主任应郑重行事,妥善解决。首先在尊重的基础上了解发生矛盾的症结所在,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矛盾冲突的经过,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尊重科任老师的劳动,在理解中化解矛盾。所以,作为班主任,切忌袖手旁观,或有意回避,要协助科任老师解决教学中出现和遇到的困难。
第四篇:我的教育故事 教学案例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我的教育故事
黄丽
新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个班的数学课。其中俄语一年(2)班是个大班,人数达51人,班额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经调查初中毕业的只有20人,大部分即使毕业了,初中部分也等于零,还有极少数没毕业的,根本听不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我陷入了两难。因为学习稍好的学生基础好,觉得老师讲得简单,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前后衔接不上。这样,导致上课时,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人回答问题,气氛沉闷,不够活跃。面对这种情况,我的教学热情遭受了从未有过的重创。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无数次反思,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已是事实,他们思维能力较弱,知识点不能有效链接,再加上部分学生一直以来的厌学情绪使然,如果只是凭我一厢情愿的热情教学,无形中远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只会让学生厌学的情绪加重,这更会大大伤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思来想去,我决定打破课堂的僵局,预想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预备铃响了,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教室。这节课,我讲区间。结合前面所讲的不等式、数轴之后,我介绍了开区间用小括号,闭区间用中括号。平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听懂了就跃跃欲试,“老师,老师,我想到前面做”,我趁势鼓励学生,“好呀,现在就找 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做课后的练习题,做对者科代表累计加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这时,我走下讲台,巡视学生做的情况,答疑解惑,在辅导个别学生的同时,发现有的学生会做,但懒于动笔,我就要求他拿起笔一个类型至少做一道,并且检查黑板上同学的正误,予以修正。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加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于黑板上的题出现错误的,我就找懒于动笔的同学到黑板上更正。对于有争议的地方,我就鼓励学生到前面去当“小老师”,用他们的语言去为学生讲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理解程度,能更有效地走近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热情也就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
这节课的学生活动多了,以至有一个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就下课了,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通过这节课学生学到了知识,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我感到这样的课上起来师生都是轻松的。
通过这节课,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深刻地理解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找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新路,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参与为主,课堂内容松紧有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尽量设计一些让学生伸伸手就能够得着的习题,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都能学有所得,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