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8
我的教育微案例
案例一:餐前,老师正在介绍餐点,赵浩然一边听一边不自觉用小手卷桌布玩,杨竣然看到了,也学着赵浩然的样子卷桌布,卷着卷着两人便起了争执,杨竣然一下子就紧紧的抓住赵浩然的手臂,边拉边喊:“你不能用手卷桌布!我不准你这样!”赵浩然试图使劲挣脱,无奈杨竣然紧抓着他的手不放开,甚至趴到了桌子上,直到老师走过来制止他的行为。
案例二:喝水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排好队依次取水喝,杨竣然趁着老师不注意,溜到走廊,眼睛望着操场,不知道在想什么。当老师叫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才赶紧走进教室,拿杯子取水喝。
案例三:上课时,老师组织小朋友们讨论,旁边的小朋友相互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杨竣然似乎丝毫不感兴趣,先是用头跟左右两边小朋友的头碰着玩,然后又抱着左右两边小朋友的小腿,哪怕小朋友放弃与他讨论,不再理会他,他也没有停止自己的行为,脸上还带着得意的笑容,直到老师制止他。
行为表述:
与同伴争抢玩具、擅自离开教室、打人、大哭、采用发脾气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行为观察:
1.行为经常发生的时间段?
一天的任何时候
集中发生于区角活动时间、饮水盥洗、户外活动时间
2.行为经常发生的地点?
教室、操场、睡房等
3.可能引发行为的原因?(行为前的事件情景)
(1)争抢玩具
其他小朋友有他想要的东西
他无法完成某项活动
被同伴拒绝合作游戏的请求
(2)擅自离开教室
他不想参与集体活动
操场上或走廊上有声音,让他产生兴趣
(3)打人
其他小朋友有他想要的东西
其他小朋友抢走了他的东西
小朋友拒绝了他的某项要求或阻止了他的某种行为
他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争吵
他受到了某种莫名的挑衅
(4)大哭、发脾气
受到了刺激:如摔倒了弄疼了自己
和另一个小朋友有肢体冲突
教师拒绝了他某项不合理的要求
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别的小朋友不和他一起玩或不听他指挥
4.谁是受害者?
任何小朋友都有可能
一名小朋友或者某些特定的小朋友(如曾玺屹、张涵妍)
胆小的小朋友(如何东泽)
坚持自己意见的小朋友
5.行为后的表现?
(1)争抢玩具
通过语言告诉其他幼儿所有的玩具是属于他的,不能分享
打想要这些东西或拿这些东西的幼儿
请求老师帮助
把玩具搬到一个封闭、不受打扰的地方
告诉其他幼儿他要自己玩,不愿意合作玩
(2)擅自离开教室
不甘心的回到教室
趁老师不注意又试图溜出去
当老师要求他回到教室时,他会笑
当老师试图抓他回去时,他会故意让老师追他,感觉会变成追逐的游戏
(3)打人
打人后承认打人,但会望着老师,不断地强调说其他小朋友也动手了,当小朋友委屈的反驳时,他会一直坚持重复。
打人后。否认打人
当被打的孩子哭时,他会看看被打的孩子然后跑开
打完人后站到旁边
打完人后高兴的笑
(4)大哭、发脾气
环顾四周,看是否有教师在看他
当教师在旁边时,他哭闹、发脾气更厉害
她试图伤别人(如打、踢、抓别人)
6.其它(与家长的交流情况记录)
(1)若孩子犯了错(如打小朋友),和外婆交流他的情况时,外婆会点头表示知道了。再次和外婆反映情况时,外婆会批评几句,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外婆不喜欢。
(2)妈妈的批评方式以打或者是犯错后就不满足他的某个要求为主,妈妈表示无奈,妈妈会说外婆比较惯着他。
(3)当他不听外公的话时,外公会采取吓一吓他会直接很凶的批评。
行为原因分析:
争抢玩具:第一,幼儿的年龄特点。自我出发,即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他认为这是我要玩的,这就是我的,我想拿就拿,不给别人玩。
第二,家庭的不良影响和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大人们都宠着他,顺着他,他们缺乏沟通、交流、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擅自离开教室:第一,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如操场有音乐或易家坝广场噪音大,出于好奇跑出去开;第二,一日生活活动,环节与环节衔接时,出现消极等待,幼儿无所事事,出于无聊离开教室
第三,走廊上有吸引他的玩具或其他事物,出于孩子的天性好玩;
第四,下午离园时,听到音乐声就会跑到走廊去看家长,并进来拉其他小朋友出去看。
打人:第一,自己坐着无聊就用手打其他小朋友以吸引其他小朋友注意;
第二,当其他小朋友和他意见不统一时;
第三,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
第四,老师要求做一件事时,他看到有些小朋友没有去做就会上前打
发脾气:第一,用发脾气的方式与出现在生活中的现象对抗;
第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家长喜欢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交往能力的欠缺,不懂得如何正确交往、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发脾气的方式。
策略:
面对杨竣然的行为,我们先是采取说服教育,给他讲道理,让他了解我们是一个集体,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小朋友们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又在一次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1)争抢玩具:
A.和班上的小朋友讨论有关玩具的使用规则,强调需要尊重他人的物品;
B.制定一些分享玩具的规则,和幼儿讨论;
C.及时表扬,强化幼儿分享及合作游戏行为;
(2)擅自离开教室:
A.尽快与家长沟通,表达对这一行为的担忧,看看幼儿在其他场所是否有擅自离开的行为,与家长商量该如何处理;
B.当发现教室外面有分散幼儿注意力的活动,及时关闭教室门;
C.提供更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材料,找事情让他忙起来。
D.表扬他参与室内活动的行为,如喝水时在教室安静的排队。
(3)打人:
A.降低环境(如座位)的拥挤程度
B.让容易与他发生争执的小朋友适当远离他
C.保证活动材料充足,免于因材料不够起争执
(4)大哭、发脾气
A.适当忽视幼儿的宣泄行为,当幼儿停止哭泣时发脾气时,予以关注和强化;
B.帮助他学会以适宜的方式应对不良情绪反应;
经常留意他情绪及动静
评价与反思:
从气质类型来说,杨竣然小朋友属于多血质,倔强、聪明、好学好问、敏感且反应迅速,接受新事物快,对学习、劳动、社会生活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但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和情感易于产生也易于改变。
他爱好广泛,擅长建构、绘画、讲故事。乐于探索,尤其对海洋世界特别感兴趣,在各类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较好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处理问题的能力稍弱,存在着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骂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损坏别人的活动成果等。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在同伴合作性游戏中会因规则不统一、角色分配不合他的心意、他觉得玩具使用不合理等诸原因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与对抗。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常与家长沟通,通过与家长交流我们了解到,竣然是独生子女,平时爸爸妈妈工作较忙,外婆对他的照顾多一些,外婆比较溺爱孩子,对他百依百顺,当他犯错时,外婆有时虽会苛责他,但更多的时候都会偏袒他。从而造成了孩子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希望首先要满足自己的愿望,要求人人为己,却对别人的需求置之度外,很少为别人做出牺牲。
我们能理解,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尽量满足孩子,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这样的环境就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不知道谦让。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家长要学习育儿知识,在学习中成长,具备爱的能力,使孩子从爱走向独立。
首先,家长要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情感,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时,其次,“规则”帮助孩子,1、需要让孩子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不能商量;
3、成人先遵守规则,做好榜样。
第二篇: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13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案例描述:
终于到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户外建构游戏时间,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我们的城市西安?”小朋友们齐声说:“喜欢!”我又说:“那小朋友们你们都来说一说咱们居住的城市里都有什么啊?”孩子们一边运积木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老师,老师我知道,咱们西安有城墙。”陈一宽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了我。贺子涵接着说:“老师还有大雁塔”。高茁轩睁着大眼睛说:“对了,老师还有音乐喷泉”。双胞胎兄弟的哥哥说:“老师有还银行呢!”董翼轩说:“老师有大大的停车场!”于是我提议:“那我们大家一起合作分工把小朋友说的这些建筑搭建出来好吗?”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兴奋的去积木区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于是今天的主题建筑拉开帷幕。在活动中,我重点观察了贺子涵、陈一宽的搭建过程。一开始,贺子涵将大雁塔搭的上下一样宽,立刻有小朋友反对说:“这个不像大雁塔!我见过的大雁塔,下面大一些,上面是尖尖的像三角形。”贺子涵立刻反驳到:“我还没搭好呢!”接下来,他通过几次调整,将大雁塔的底盘变大了,“大雁塔”稳定了不少。陈一宽在尝试搭建城墙的过程中,最先采用了垂直堆高的方法,不一会功夫就摆放到位,骄傲的站在城墙边,邀请别的小朋友观看。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注意到城墙砖块交错的方式,我急忙拿来一张城墙的图片,我说:“孩子们快来看,城墙的砖块是怎样摆放的呢?”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一下子找到了砖块交错摆放的秘密。今天的搭建活动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
分析: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以及我们身边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我想在下次的建构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因为在孩子们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并且可以更好地合作完成建构。幼儿对于建构的兴趣很浓,他们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积木,孩子们能够搭出很多不同造型的建筑,虽然幼儿能够很大胆地进行创设,但是在能力上面还存在一些差异,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很好的把握建筑的稳定性和造型特点,而能力弱的幼儿还需要老师及时的经验输送。另外我想利用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们再去仔细的看看,认真地观察一下我们西安这座城市的特色建筑例如:城墙,大雁塔等等,另外也再多让孩子们看些图片,使孩子们的思路更开阔。
小结:
在这次的建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搭建城墙时选择长方形砖块,并且运用了上一层压住下一层半块砖的方法。在建构大雁塔时为了保持稳定性,孩子们在最下一层平铺了大块的正方形积木。孩子们都积极的动脑筋,还会在失败中自己寻找原因,他们建构的我们的城市西安让我也感到震撼,作为老师让我感觉孩子们非常了不起!
第三篇: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10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背景:
每次入厕洗手,都会有个别孩子把水龙头开到最大,致使衣服和地面都是水。
描述:
孩子们已经上中班了,洗手这样的生活常规已有一定的经验。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没有把洗手常规放在心上了。对于老师来说,自然而然的认为上中班了洗手就不能再弄湿衣服,而对于孩子来说,水大一点洗手也挺好玩的,只是衣服弄湿了而已。然而事实上,每天都会有个别孩子把衣服或地面弄湿。
评析与举措:
幼儿园里的每件事都值得我去反思,如果每天都能遇到同样的事,这可能不是孩子的原因,这一点也是从教多年的教训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回想起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水龙头下面的控制按钮调整一下,将出水量调小。即使孩子们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也不会弄湿衣服和地面。水龙头调整后,孩子们也发现了水变小了,洗手时就有孩子惊呼到:“水变小了!”
这样,老师不担心孩子把衣服弄湿,孩子也不用担心被老师说了。在幼儿园里处处无小事,但需老师做个有心人,常有反思,进步才大。
第四篇: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20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背景:
无论是在晨间来园玩桌面玩具,还是在情景游戏中,我总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朋友跑过来和我说:“老师,我想加入XXX的玩具。”“老师,他们不和我玩。”而在这个时候我有些困惑,应该帮助他们加入其他人的游戏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案例:
豪豪用实心积木专心地搭好了好几座建筑,搭建得都不是很高,但是造型很别致,而且每座建筑颜色统一。我好奇地问他:“豪豪,你搭的是什么呀?”豪豪说:“这是植物大战僵尸。”旁边的航航对我说道:“我想帮忙一起搭,但是他不让我加入。”豪豪马上向我解释道:“我需要很多种颜色的,他加入的话颜色就不够用了。”航航马上接道:“我想用我的小汽车在里面玩,这样就可以玩游戏了。”我看了看他搭出的清一色高楼,对豪豪说:“你搭好了植物大战僵尸的场地,那航航的小汽车加入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游戏了呢?”豪豪想了想,感觉航航说得对,于是就邀请航航加入他的积木搭建了。
分析:
班上男生很喜欢搭积木,但是区域活动时积木只有一筐,先拿到积木的小朋友往往占为己有,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航航想加入豪豪的植物大战僵尸与欧系,他知道用自己有的材料和豪豪一起玩。但在和豪豪交流的时候没有解释他自己的材料可以怎样和他合作来更好地促进游戏发展。
反思:
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会有小朋友跑过来和我说XXX不和他玩。幼儿在交往时会遇到阻碍,往往有些幼儿想依靠老师的威慑力来帮助他达到目的。而这次我发现航航有他自己的办法。他想加入游戏时,他知道用自己的玩具来丰富游戏的内容。这样的案例在幼儿之间分享能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交往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五篇: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小学数学8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片断1] “老师,我走了,不要找我,我会很平安的回来,否则,我将从你们的面前永远消失!”高老师沉思着,这张昨天夜里学生送的自己已经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纸条令她一阵阵心悸。房间很静,高老师轻轻地走到马骏身边并肩坐下。
高老师:“马骏,你一直都是老师的好学生,头脑挺聪明的。特别是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缺点(比如字写更端正了,作业也不拖欠了),更是让老师喜欢。”
马骏低头不语。
高老师:“知不知道,昨天夜里老师们穿着雨衣,打着手电四处找你。老师心里的焦急,你知道吗?在学校里,你们就是老师的儿女,老师希望你们永远健康成长。”
一颗泪珠在马骏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高老师:“这是第三次私自离校了,为什么?能把老师当作的知心朋友,对老师讲讲吗?”
一阵沉默。马骏:“老师,在家里爸爸老是打我,在学校组长又不给我检查作业,不作我背书,我„„真的是过不下去了!”
满脸的惊异停留在了高老师的脸上,一个孤独的不合群的背影在眼前晃动。高老师:“马骏,没有过不去的坎,乐观点,想信老师,我会帮助你的。”
[反思] 以情感人,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个封闭的学生个体,内心受到外部的反复刺激,变得敏感和脆弱以至产生过激的行为。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找到心灵的创伤口,为它敷药疗伤才是问题的关键。面对马骏的第三次私自离校,并写下带有威胁性质的纸条,高老师没有训斥,更没有暴怒,而是以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深深关爱,倾心赞赏来打动学生;以一个知心朋友的真诚倾听心理的困惑,给予热情的鼓励。一扇心灵之窗打开了,问题的症结暴露无遗。这正是高老师所期望的。[片断2] 一个互帮小组在高老师的秘密组织下成立了,帮扶的重点是马骏,目标是让他感受到同学的关爱、集体的温暖。高老师不想让马骏感到自己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才采用这种方式的,下课了,在同学们的热情相邀下,球桌边开始有了马骏的身影;课间作业,同学们的主动让马骏也加入到了热烈讨论的行列中来,虽然话还是不多;马骏流鼻血了(经常),同学们立刻递上纸,端来凉水;课上,高老师信任、鼓励的眼神标志着和马骏的一种默契。形单影只的马骏感受到了交流的快乐,明白组长不有意跟自己过不去。
[反思] 集体的温暖可以融化心灵的坚冰。
儿童都渴望归属于一个群体,特别是刚离开到学校来过集体生活的马骏。家庭原因造成了马骏的沉默畏缩,使他很难有主动融入集体的感觉。高老师用互帮小组的形式推动着马骏与同学们接触、交流,扩大他的生活圈子,变换他看待问题的视角。被关心、被尊重足可以让马骏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有了问题也不会轻易采用离开学校、逃避现实的做法。
[片断3] “忆叶军家长:您好!近来马骏同学在学校的表现不错:上课认真,作业及时完成,第三单元语文测验75分,这是他这个学期以来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尤为可喜的是,马骏会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变得活泼、开朗多了,他正在逐步适应这个新环境。不好意思,今天想和您一起探讨一个问题,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中国的古训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果真如此吗?孩子虽小,人格上与我们却是平等的,他们也需要得以尊重和鼓励。过分严厉的家教会使孩子得自卑、懦弱,不敢与外界交往,进而逃避现实,好了,谈到这里,不打搅您了。高老师。”高老师收起笔,折起信纸装进信封之中。
[反思] 家时心灵停靠的港湾,是老师需要施加影响的阵地。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家庭环境是首要因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要从这里得到温暖和慰籍,获得每一次人生起航的足够动力。高老师深知马骏缺少的正是家庭真正意义上的关爱,没有平等的交流,只有暴力与处罚,冷漠与孤僻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以一种委婉的方式主动施加影响是高老师的妙招,学校与家庭取得共识,合力推进,以免互帮小组取得的成效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