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15:2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课题组成员:陈彬、高峰、杨芬、王文亮、曹节荣

课题研究背景:

1、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留守学生多,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借读生多为外地民工子女,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管理较少,这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本课题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从这些年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调研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数学观的角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学人文性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研究

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及特长研究,根据教师平时所掌握的有关信息,从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家庭背景、成绩基础、作业情况等六个方面出发,在困难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及心理咨询,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特长,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1)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研究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学困生关心爱护学困生,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

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更多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培养学生成功心理;想尽办法挖掘学困生的长处,使他们经常处于良好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下,他们会很好地去研究别人的长处,借鉴到自己的行为中,成功也就与之不远了

(2)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

把学困生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算及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长处,使其发扬长处。

(3)改革作业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保持作业新颖性,教师对练习内容与方式不断更新,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如联想对比、归类、分解对比等。另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评价机制的研究

激励学困生通过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评价。

(5)课外活动开展的研究

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成立由学习困难生组成的兴趣小组,发掘他们的长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3、家庭教育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课题研究的方法: 分类:调查班级学困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对比:分析方案实施前后变化,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

反思:通过评估讨论,积累经验,修改并确定下一步方案。分析实施方案的效果,总结并以文形式进行交流。

课题研究计划:

一、准备论证阶段(2012年9月)——调查分析、制定方案 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小学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1.查阅本届五年级调研和七年级学生小学毕业考试数学成绩,结合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摸清学困生的人数。

2.从智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查找分析学生数学成绩低下的成因。

3.形成调查报告,提出解决办法。

(二)、制定提高学困生成绩实施方案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提高学困生成绩实施方案。

二、研究开展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实施研究,着力提高。

从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加强辅导、学生帮扶、强化思想教育数学学困生成绩的研究工作,认真做好相关研究记录。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月)——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认真细致总结研究工作,在肯定取得成绩、好肯定经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查找某些研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

撰写人:杨芬

2012年10月

第二篇: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015年3月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徐春艳、万静、张启云、许锦、姚文婧、宋景瑞

一、关于本课题

(一)提出背景:

《世界重大教育问题》指出“学困生”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一直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他们需要厚爱和尊重,他们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桥头堡和晴雨表。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多年来很多专家对学困生的成因、特点及对策作出了研究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提供了很多理论和实践依据。但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区域性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目前农村地区学困生的比例还很高,造成了总体教育质量不高,流失严重等现象。以至于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十分突出、十分严重的问题。短期内还不能切实有效的从本质上改变,还需要从自身的

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这股东风,深入研究自己的症结所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逐步实现。

本课题基于这些研究,从农村普通小学的角度出发专门提出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提供“成功教育”机会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干预,为学困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缺失进行弥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困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来逐步转变学困生的心理想状况和思维方式,为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学习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价值:

1、贴近农村教育实际: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课外兴趣小组对转化农村学困生的有效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能更好的完成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各项任务。

2、实效性强:从农村普通小学的角度出发,专门提出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提供“成功教育”机会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干预,为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学习水平,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实施课外兴趣小组来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性,形成体系,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三)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所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师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可塑的,在一定的补救前提下,他们是可以转化“不良”现象的。

2、本课题研究重在帮助学困生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诱导,培养他们学习动机,重新唤起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主动性。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要全面提高学困生素质,必须为学困生做思想转化工作,必须要弄清学困生存在的学“困”原因在哪里,而后方可对症“下药”,通过老师的帮扶,最终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研究

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及特长研究,根据教师平时所掌握的有关信息,从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家庭背景、成绩基础、作业情况等六个方面出发,在困难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及心理咨询,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特长,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1、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研究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学困生关心爱护学困生,深入细致地了

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更多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培养学生成功心理;想尽办法挖掘学困生的长处,使他们经常处于良好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下,他们会很好地去研究别人的长处,借鉴到自己的行为中,成功也就与之不远了

2、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

把学困生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算及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长处,使其发扬长处。

3、改革作业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保持作业新颖性,教师对练习内容与方式不断更新,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规律,如联想对比、归类、分解对比等。另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课后或者独立完成,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评价机制的研究

激励学困生通过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

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评价。

5、课外活动开展的研究

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成立由学习困难生组成的兴趣小组,发掘他们的长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三)家庭教育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困生现状及成因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具体计划,开展能动性研究,并不断在研究过程中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况,达到优化小组活动,优化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直接或间接地参考和应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三)经验总结法,不断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学困生掉队现象,及时研究相关对策,总结成功经验。

(四)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具体的学困生转化过程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1、近期目标:组织专题论证,制定详尽的课外兴趣小组实施计划,全程记录课外兴趣小组实施情况,对参与兴趣小组的学困生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分析,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在全校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参与自我发展的氛围,初步解决学困生转化问题。

2、远期目标:使课外兴趣小组成为学困生转化的阵地,逐步形成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外兴趣小组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并组织专家通过问卷和调查分析做出研究报告,做出课外兴趣小组对转化农村学困生有效性的最终评价,探索更有效的成功教育模式,给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以前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我校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资料室、电教室、图书室已组成了专门的课题服务小组,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4、学校有专用经费用于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调研,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另外学校与市县教研室等部门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单位的领导、专家们对我校教科研及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关心,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九、课题预期成果展示

心得体会、公开课、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

第三篇:《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课题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XXX总校 开题时间:XXX 课题编号:XXXXXXX

一、课题的研究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症。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关于学困生,省内外有很多相关的研究。

我国对学困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后。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学、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现实方面来讲,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普遍而长期存在的问题,漠视学困生问题将直接影响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的,如父母离异、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应试教育等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个别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问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成绩,转化学困生,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转化学困生具有普通的推广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A、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是什么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呢?(一)学生方面原因:

1、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造成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而成绩差。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照抄作业,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6、习惯差。通常学困生上课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玩,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二)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科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三)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有的由于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或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文献、论文、论著,并请相关领导专家到校作理论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运用调查表、个别访谈等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转化。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案,明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形成针对的转化策略。

4、观察法:通过随堂听课、教学巡查等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针对其特点进行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并寻求理论支撑,及时撰写相关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性价值,及时建立并完善对学困生成长及进步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B、“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生“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建立“学困生”档案,给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各学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

3、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严格训练,言必行,行必果。从日常的点滴小节做起,根除危害儿童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活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多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负责人:XXX)

2、调查分析:了解低年级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负责人:XXX)以集体备课形式,全面、深入地开展调查、学习和研讨。了解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负责人:XXX)(二)研究阶段(2017年4月—2017年5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及课外延伸跟踪指导。

(三)总结阶段(2017年6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中期成果:

1、过程性资料,包括图片、版面、音像资料等。

2、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案例、研究故事等。最终成果:

1、研究成果包括调研报、论文和实验报告,2、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九、课题成员分工

1、搜集整理各项过程性研究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申请结题。(负责人:XXX)

2、积极准备课堂教学展示课3节。(负责人:XXX)

3、整理案例集。(负责人:XXX)

4、整理论文集。(负责人:XXX)

5、撰写结题报告。(负责人:XXX)

十、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及课题的经费筹措与管理

我们总校同意提供足额的经费,保障各项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一、参考文献

(1)、张军霞:《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小学数学参考》。(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3)、郑翔:《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再认识》,《数学教育通讯》。(4)、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张红梅刘亚主编:《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天津教育出版社。(7)、盛大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开题报告

茹佐联校

马贺晓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研究》

2013.12

《提高小学生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优秀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而学困生却难以融入其中。在优秀生享受着学习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学困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仍然是一团迷雾。久而久之,他们成了课堂上名副其实的“听众”,而课堂也成了他们心头难言的伤痛,同时对学习失去兴趣。学困生的存在,对于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严重的后果是,任课教师放弃对他们的努力,学困生也是自暴自弃,但是,这种结果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决定确定《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困扰和影响着数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扶,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刻不容缓的使命。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碰撞的舞台,是师生合作交流使双方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殿堂。课堂是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新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学定教。课程目标的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有机统一。教师的角色应为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者、促进者,师生交流的主持人、沟通者,教育最终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目标

①通过研究,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惧怕数学课,而且愿意上数学课,课堂上敢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索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在一学期内把学习成绩提上来,缩短与优秀生的差距。

②通过研究,探索适合于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③通过研究,探索能形成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一套可行性,便于操作的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对学困生现状和成因的研究。

②培养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及措施的研究。③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三种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和方法对班内学困生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寻找转化对策。

2、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进行有关理论学习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个案研究法:有目的地观察三个学困生在课堂听讲,小组交流,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寻找学困生的成因逐个对三名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按三个阶段实施的:

第一:研究准备与试点阶段:(2013年3月—4月)①论证研究课题的原因意义、背景,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②设计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③用多种方法调查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例如调查问卷、观察法等。

④查阅有关资料,与任课教师座谈,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① 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②探索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③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法,设计教案。④听取名师授课,学习经验,设计公开课教案。

⑤对学困生9月份进行计算能力培养,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完成中期报告。

⑥10月份对学困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⑦召开家长会,把三名学困生的进步情况通知给学生家长。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① 整理和归纳:对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②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及平时测试成绩统计表明,三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小组和作交流时发言积极了,而且计算能力也有了大的飞跃,不再错题连篇了。总之,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升了,通过课堂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态度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学困生在解决问题时对自己提问题的应用题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教学中还得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八、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及成果推广的效益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践和研究,该课题收到了预期效果。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课堂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他们乐于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品尝了学习兴趣。

九、本课题研究中的反思

我班三名学困生的成因是许多学困生的几个典型案例,由于时间关系,我只研究了这三种情况下的学困生,对他们采取的培养策略还不够完善,还有待各位教师的参与,希望教师们献计献策。我相信,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研究,相互交流,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关注,帮助与并改变他们,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的路很长,很艰难,但如果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都关注这一问题,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努力尝试去改变现状,给学困生以更多的热心、诚心和耐心、爱心,一块一块璞玉终将会熠熠生辉。

教育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教育明练,教育是牵手,教师是一块块神奇土地的耕耘者,只要用心去经营,用真心给予他们关怀,那一个个鲜活而又充满灵性的生命将会因我们的引航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

十、参考文献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都不能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差生心理与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学困生研究 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临城中学2012级学生为例

课题组成员:李丽

辛鹤亮

武晓蕾

肖秀云

申盼盼

杨然

温力 任丽峰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两种观点来解释。第一种认为,学习困难是由于学生智商偏低而形成的;第二种认为学习困难是由于学生非智力因素而导致的。我们课题所研究的学困生指的是第二种观点,即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他们通常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恐惧,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为了使这类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转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现在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发现班级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他们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学业任务。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困生”出现,怎样来转化这些“学困生”?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忽视“学困生”,也就是放弃了相当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违背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同时也使学校教育工作偏离正常轨道,无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更谈不上素质教育,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们更深层次的反思。

再加之,随着临城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愈发强烈,尤其 是高中教育。我校是一所重点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离家较远在学校住宿,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学困生的各种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制约了学校发展。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针对我校的特殊情况,研究这样的学校里学困生的成因和改进策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响应学校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的承诺,我们致力于本课题的研究,为学困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缺失进行弥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困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来逐步转变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和思维方式,为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学习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学困生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都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的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应积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定为:

(1)以我校2012级学困生为例研究其类型及形成原因。课题组成员对2012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从中筛选出学困生,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个别学生的家访、学习成绩以及平时作业的分析,得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应采取的策略。我们将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跟踪指导,为学困生建立成长档案。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成因,制定出相应的转化策略。本部分内容我们将从两部分:课堂学习指导策略和课外辅导帮助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并进行交流,为我们以及其他老师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3)同学关系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学困生亦是如此。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无疑会给这些学困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一个学困生成功转化,那么他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都将会倍加努力,这将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形成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形成学困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研究的重点难点

学困生的形成与学校、家庭、教师、学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研究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成因,提出不同的改进策略,并将这些策略总结成一套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因此,研究对学困生的改进策略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困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激励指导原则:及时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多鼓励,引导他们体验成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大,见效慢,学困生进步易反复,必须通过系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才能促进学困生的稳定进步。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摈弃旧教育观念,把先进的理念传达给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从而激起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结合本班实际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教学,研究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拉近学困生和教师的距离,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的成因,寻求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增强纠错意识和反思能力。

(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高“学困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途径。因此,结合我们学校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究思路为:了解每一个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联络家长,使他们和学校形成合力,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尽一切力量使他们走出学困生的行列。在此期间,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实行 3 分工协作,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严格执行总课题计划,并为每位学困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教师应做好转化教育记录。并在学期末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研究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有关文献,以更好地把握研究趋势。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矫治方法。(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5)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1)制定课题,筹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式工,确定研究内容。(2)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3)立项申请,申请上级及专家指导课题研究。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4月)

(1)学习有关文件领会其文件精神,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调查学困生的实况,研究学困生的成因。课题组成员设计出《临城中学2012级学困生类型与成因》的调查问卷。

(2)以课堂为主阵地,对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措施。对学困生进行家访,课题组成员交流学困生辅导心得体会,做好个案记录与分析。

(3)举行开题报告会,对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思想总动员和部署各阶段研究工作点。

(4)迎接课题中期检查,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形成新的研究规划。

(5)课题组成员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完成《教师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应采取的策略》《同学关系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如何实现对学困生转化》等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1)做好学困生成绩的质量分析。

4(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交流心得。(3)整理课题资料,撰写学困生个案分析(4)申请课题结题。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成员年轻、理念先进

课题组成员总计8人,有6人出生于80年代后,我们属于年轻的一代,有朝气,尤其是杨然和申盼盼老师,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给我们课题组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理念,加之我们这些人工作踏实认真,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这些都必定会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力量保证。

(二)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从图书馆书籍、期刊、大量搜集资料并不断交流,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参考信息。并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等先进的理论知识,使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加之课题组成员已发表的《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策略》等论文和课题的完成,都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课题组成员已经建立了网上交流平台,这会使我们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更好的交流、解决。这些都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学校的重视

我校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资料室、电教室、图书室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并且学校有专用经费用于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调研,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我校教科研机构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关心,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在全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不是简单研究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而是研究学困生终身发展能力问题,研究工作紧扣学生学校的发展实际展开。该课题采用个案分析法,每个课题组成员跟踪记录两名学困生的转化历程,并做好教育记录,最后做出总结归纳,最终形成一种理论体系,由于我们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十、参考文献:

[1]曾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3(3).[2]秦爱军.浅谈英语“学困生”的转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1).[3]戴斌荣、任瑛.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3).[4]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07(12).[5]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姜道凯.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广西教育,2012(26).6

下载《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王举村地处金鹏公路边,交通方便,是广西闻名的“计生示范村”和“新农村示范点”......

    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查看、访问、问卷调查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得出——我校学生在众多的考试......

    开题报告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动研究 第三阶段开题报告 新问题—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 李兴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传统教学......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反思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总是会遇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困生,对学困生的转化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求教师用爱心去呵......

    《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高的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高的研究》开题报告 昌黎汇文二中赵秀英课题编号:XHXNO.035161 课题名称:《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高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赵秀英数学教师本......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5篇材料]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南二小学 白彦其 一、课题的提出 任何一种语言离开特定的环境就会失去活力。小学英语重在听、说、读、写,提高学生口语交际......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王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学困生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一、保护学......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方法的研究》课题方案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方法的研究》课 题 实 施 方 案 朱相臻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