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共)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形成的。当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没有的新奇信息,或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的认知动机和行动,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而愉快的体验,从而促使其产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欲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初接触到的尽是数字、字母、公式、定义、定理等没有色彩、乏味、枯燥而又抽象的知识,会觉得没有多大的趣味性。这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厌烦感,直接影响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是每个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数学的教学方法谈几点浅见。
第二篇: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教师出示连等式: 3= = = = = = = 0 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4、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第四篇: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学模式大多就是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读文章、分析段落、归纳中心。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危机,而兴趣不足正是语文能力很难提高的原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学习兴趣 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应试教育依旧春风得意,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字词,段落,作者,中心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活力与激情,久而久之就会散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对于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1 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好语文就不是很难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激发语文兴趣的主导方向
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但是,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直观性,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课文中的人格形象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历代的名作,课文中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学的典范,而且展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加以引导,毕竟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会投入较高的兴趣去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章的成就、影响、作者的趣事等进行渲染烘托,使学生惊服于文章的巨大成就之中,自然对课文的学习就会有较大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相伴,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创作。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用心灵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 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的详细介绍之下,我的学生们就带着崇敬的心理好奇地走进了这篇课文。还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时,在引导了学生了解1923年中国历史的混乱局面后话锋一转: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用一股浩然正气照亮着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的鼓舞中国人前进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感受李大钊在历史的危难时刻如何鼓舞羸弱的中国人民。所以,在这一节课中由于学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整节课都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度过,收的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一定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石灰吟》《爱莲说》《过零丁洋》高洁傲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小石潭记》《竹里馆》的清净优雅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艺术成就等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是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较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关注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减弱,而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气氛,能使知识的探索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能 达到较佳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如能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的情况下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语文教学中活越课堂气氛的方式显得较为多样化,以下几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1、讲解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手势。学生最怕的就是教师的呆板和平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讲解中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某些段落。如我在讲解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对屠夫在草垛杀狼的一节就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也试一试将屠夫的动作表演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方面也有较好的帮助。
2、配乐情境朗读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有较好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在讲授一些很容易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课文中,要尽量运用以课文内容关联较大的流行乐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上耽误了少许时间,其实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不少老师对授课者的情境设计赞不绝口:导入新课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表现自己,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开心形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给于我教大的启发,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吼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显摆,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兴趣最激昂的时候。
对于培养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包括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等,而最多的表现形式则是“说”。据了解,在语文课上,有说的表现欲望的学生占85﹪,得到说的但能得到说的机会的学生,却还不到5﹪。心理因素是“说”的障碍。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学生求胜心理、求赞心理、表现心理,根据学生的个性,抓住时机,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事先私下处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做“领头羊”,只要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调动绝大多数人说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要注重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教师要针对学生考虑问题浮于表现,不求甚解,发言中常出现模棱两可、不准确等现象,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逐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性格内向的学生轻易不肯主动举手,往往是一言不发,洗耳恭听,这些学生虽没举手发言,但脑子里也在想问题,有的是已经想好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教师便要极力给以鼓励,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任何伤害,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尤其是当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想发言的欲望便会渐趋强烈,思维会更加活跃。还有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差,想发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否则,这种课堂中的教学死角会产生离心力,它的消 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忘了,这些差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备课时,要给这些差生设臵一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难易结合的办法,能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师生都能感到心情的舒畅。
教师让学生大胆去说,疯狂地去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是活跃的,但并不等于目的就是这种活跃的教学情境,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活而不浮,课堂气氛应活跃中不失严肃、认真,讨论问题必须求实,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情感基础
每个人都有情感倾向,对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老师特别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学生感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在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时,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淡漠无情,将教书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对学生进行注入式教学,位教师的课,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了,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愈好;反之,师生关系越遭,教学效果自然越差。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为 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乐教促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爱戴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师爱的浓浓爱意中愉快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提高语文兴趣的特有优势 课外阅读是大大多数人的爱好,但现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名著了,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兆头。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读名著对一个人的遣词、揣摩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则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还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那么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除了在校园里办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之外,还应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这些读书角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就会成为学生们读书的乐园。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任务就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状况来说实现起来很艰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名著篇目时,就将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重点介绍《三国演义》里较为著名的谋士例子,如许攸如何帮曹操打胜敌众我寡的官渡之战,而又如何恃才放旷最后反被曹操杀害的大致情况,接着告诉学生,三国里像他一样的谋士举不胜举,他们后面都有许多有趣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假期研读《三国演义》;在教学《荒岛余生》时又把《鲁宾逊漂流记》介绍给学生。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对杜德、莫泊桑、左拉等作家的成就进行渲染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名著。几个假期后,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兴趣和能了就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值得中学语文教书致力钻研和探索的一大课题。这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学手段,竭尽所能的展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用爱、用行动、用知识去感召学生,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力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信学习兴趣自然由心生,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也会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字数:5144)【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语文教学论》
2、黄 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哲学通论》
3、田晓娜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 《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4、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篇: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提出:使人愉快,要让教育活动有兴趣,教学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要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可以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小学Th学习的特点
第一,小学生的依赖性很强,在他们的思想中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学,在课堂上,教师要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教师勤教,学生乐学。
第二,小学生无意识占主导地位,活动性较强,在课堂上,小学生很难长久集中精力去听课,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因外界的条件的改变而分散精力,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课。
第三,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浅显,对事物的认识停
留在大概轮廓上和整体形象上,不能深入的、透彻的分析问
题。比如学生认识字来说,他们只记住了字的轮廓,却没有把握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完全凭感觉写字,无法精确的写完
整字。
第四,小学生容易随意性和情绪化。小学生的活动很少受大脑的控制,较多的时候受兴趣的控制。在课堂上,他们
感兴趣的知识,能集中精力去学,学习效果比较好,一旦对
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就不听课,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如果老
师制止这种行为,学生有时会反抗,所以,小学生很容易情绪化的。
二、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Th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引导和
激发人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内在动力,直
接促进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
一种潜在的素质,是克服困难,推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但有缺乏对问题的思考,不能主动的学习,所以,教师有积极的引导,通过
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Th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尽教师演示,没有学生亲自操作而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过一段时间会忘了。只有让所有学生参加实践操作,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增长知识,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组合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的构思和各种三角形的不同,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Th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致力于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在知识讲授这一阶段,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把
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模拟现实的各种活动中,学生就会产生一
种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了四年级下册封闭问题的植树后,让学生站成方阵的游戏,玩手拉手的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效率的目的。总之,兴趣是学习中的活跃因素,只有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学生才能记住知识,提高成绩。
五、设置多样化练习,增添学习兴趣
练习是强化基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学生经常被一些枯燥的、乏味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练习抑制了学习兴趣,为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他们带着兴趣,快乐的完成练习。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钟面模型,并拨动分针观察时针的变化,同桌之间互拨时间,并读出时间,在完成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
六、利用好奇心、好胜心,增强学习兴趣
好奇心、好胜心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总
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杨,此时,学生感觉很高兴,增
加的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
们的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在教学
中组织各种比赛,看谁算的快,算得准,解决方法多,方法
巧妙;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引起不同观点的见解,促进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推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