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共5则)

时间:2019-05-15 15:2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第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

一 课堂可以是静悄悄的吗——谈“沉默是金”

语文活动充满了探究。新的阅读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这样,思辨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语文课堂活动。但是许多老师害怕课堂气氛太冷清,所以不由自主地将本来学生要“跳一跳”摘到的“果子”都放到了其伸手可及的地方,甚至于喂到“嘴边”,造成教育的惰性。你一问,我一答,但可惜的是往往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束缚学生,甚至越俎代庖。看上去,教学过程流畅,没有任何缝隙。但是,这种“无缝对接式”的教学活动有多少黄金含量呢?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一上讲台就“忘”了学生,讲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也听之动容,但过后也就忘了个干净。因为学生大脑并没有开动,思维并没得到训练,成了课堂的应声虫、活道具。表面看上去,上述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很不充分的。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此时,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拽着学生往前跑。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长久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我喜欢阅读,但阅读与我无关”的思想。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高效”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

画家作画,常会“留白”。而这空白处,留给人们无限遐想,让人荡气回肠。在教学时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而当一个重磅的问题投给学生后,不妨学会等待。就像一支交响乐,行至舒缓处,听似婉转低吟,实则酝酿着一场暴风骤雨。同样,表面上鸦雀无声的教室这时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空白”,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等了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高潮来了。思辨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发挥。

二 谁拽着牛鼻子——谈“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重视其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学生也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如今的课堂,活力比以前增强了,沟通比以前频繁了,师生关系比以前平等了,课堂气氛比以前民主了。但是,孩子的小脑筋有时也会蹦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被调动起来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有时,我们会非常遗憾地看到,一堂本来备得很好的课,在学生一些出其不意的表现之前,这种主导作用显得异常乏力。有的教师因为拒绝倾听有悖课标而选择站在了课堂的边缘,让学生尽情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放弃了或找不回教育的权利,忘掉了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活动它是有目的的这样一

种特质。正由于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性,课堂上表面看来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却耗时而无效。

新课改之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问题我们放到课后来解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课外书,然后来告诉大家。”(这时,有的同学顺着这个思路从课堂上“游移”了出去:我家有什么书?我去问谁?„„)

三 删繁就简三秋树——谈语文的“简约美”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了充满活力,许多教师动足了脑筋。但是,也不乏这样的现象: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占用了不少时间,但少有实效。有的课,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有的课,又画又演,活泼有趣。但追问真正学到了多少关于语文的东西,却少之又少。所以有的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去除非语文的东西。”“语文课要做减法。”是的,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约才是美。那么,语文的抓手是什么呢?语文课的“根”在哪儿呢?那就是语言。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便是语文的本位,便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学习语言的方法正体现在“讲”、“读”、“思”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当然应该溶进学生的精神海洋。文章的多种美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语言是根本,品读课文的语言是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落实语言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应该是“讲”、“读”、“思”。“讲”,包括教师“讲”、学生“讲”;要选准“讲授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讲”,使对文章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开启智慧的引导,同时,还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熟读与精思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而不思则罔”,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此,“讲”、“读”、“思”三结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既能感悟到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关系,学习准确生动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自己写作技能(如第一句),又能在斟酌文字、品析玩赏间,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体会语句深藏的含义和文章表达的主题,提高鉴赏文学的能力(如第二句)。于是乎,学生得以深入理解课文,深化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放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来解读文本,甚至完全超越文本,把教材当作了一个“引子”,是买椟还珠的愚蠢做法。这样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当然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是神话。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论小学数学教学应体现生活化

施厝小学施秀蓉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比如说,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先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海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然后,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大了?(25)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岁,那老师多少岁呢?(30)30岁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然后,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3)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再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我变教材中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本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纪实录像。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和其他伙伴的身影时,个个表现的非常兴奋,大声叫着能看到的小朋友的名字。当看到又瘦又小的许训飞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不管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重的刘城奥时,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又有部分同学大声说:“许训飞太轻了,根本压不过刘城奥。”借助这一场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用眼观察轻重的能力。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苏果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上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设计好图纸后,再做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建材规格、型号、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学“前后”时,上课前,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座位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然后调换个别同学的位置,让学生再说一说。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减负增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

怎样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前些天去南京参加了“王兰杯”听课活动,最近,又参与了张姝老师《乡下孩子》一课的备课活动,现结合这两次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课堂导入,有一些基本的原则。第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为主,这样他会觉得特别亲切;还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要与生活相结合,要体现出语文的生活化。

第二,课堂导入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审美的乐趣。

比如小学语文第三册《一株紫丁香》一课,教师导入就体现了以上原则。师:有些花特别有意思,看到名字就能猜到样子。喇叭花像什么?

生:像喇叭一样。

师:蝴蝶花。

生:像蝴蝶。

师:紫丁香。

生:是紫色的花,还很香。

师:就像这样。(出示紫丁香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小诗,就跟这种花有关。学生读题。

这样的导入,有趣、简洁、明了,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很快进入课文主题。可谓高效。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堂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问要少而精

所设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提问要少而精,不该问的绝不多问。如《一株紫丁香》一课,老师就一个大问题:“你们栽的紫丁香能为老师做什么?”课堂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朗读感悟。重点突出,简洁精炼。

我以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少一点繁琐的分析、少一点不必要的讲授,多一些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形成语感。

2、问题要从学生中来

问题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最好是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沿着他们的兴趣去咬文嚼字。

其次,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就像《论语》中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创设“愤”“悱”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

这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做好精心预设。还需要教师有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巧妙解决。

3、问中要有引导

这是指提问中要随时给学生启发引导,在引导中习得学法。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5》一课,老师对于学生如何评价别人的朗读做了以下引导:

课文学完了,师: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学生说好。

师:好在哪里?

生:声音响,有感情。

师:具体说说,比如说——

生:有高低起伏的感觉。

生:把很冷的感觉读出来了。

生:读到动物时声音就小了。怕吵醒了过冬的动物。

师小结:别人在读的时候不能光说有感情,声音响,要具体说说别人才明白,读的小朋友才更有进步。

这其中,老师导得好,导得到位。

三、词语理解的有效性

我认为,低年级的词句理解应是浅层次的、感性的,不必追求深入的理性分析,跟中高年段“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有着明显的界限。因此,面对一篇课文,应选择哪些词语让学生了解时,我们要坚持三不选原则:学生已经懂了的不选,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也不选,讲了之后,学生依然不懂得也不选。

理解词义的教学方法很多,低年级可以用这些方法:

(1)借助图画或实物了解词意。

《识字5》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理解“翠竹”和“苍松”一词的:她先问,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学生说蜡梅、翠竹、苍松。

(出示竹子的图)

师:竹我们都认识,为什么叫翠竹?翠是什么意思?

生:绿的意思。

师:是什么样的绿?看看图,想一想。

生:颜色不深,像碧玉一样,像妈妈带的手镯上的绿。

你看,学生通过看图很简单地理解了词意。

(2)学会通过字典了解词意。

接着说上一个例子。

师:松就是松树,为什么叫苍松?字典里苍有这么几种解释:深绿色、灰白色、天或天空、姓。选哪种?(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会查字典,就要指导学生用好它)

生:是深绿色的松树。

师小结:说得很好,你们看,查字典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通过对比理解词意。

再接着上例,师:你们看,同样是绿色,但绿的程度不同,用的字就不同。除了翠绿、深绿,你还知道哪些绿?

生:浅绿

生:淡绿

生:新绿

师:是一年级《草原的早晨》一课学的生:浓绿(刚好前面《一株紫丁香》这课才学过,学生就用上了。)

师:小院里的植物颜色深得好像要流淌下来了。难怪浓的左边是三点水呢!当然还可以拓展:葱绿、草绿、墨绿、苹果绿等等。

师小结:我们祖国的文字多有意思。

(4)借助学生生活经验来了解词句的意思。

例如《乡下孩子》一课中,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撑圆了”一词,张姝老师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加上动作读“撑圆了小猪的肚皮”一句,并在读完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

结合学生的描述,老师点评小结:小猪吃呀吃呀,肚子越撑越大,像个圆圆的大气球。这就是——撑圆了(认读词卡:撑圆了)。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用动作来体会,能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容清晰地理解,这样的表达还活跃了课堂。对于低年级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四、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通常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都是把生字词先集中起来让学生读,然后再让学生读书。这也是我们学校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南京听了几节课,我发现在他们所使用的,基本上是随文识字。芮琼老师说: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她说在文中读生字词其实比直接读生字词容易,因为文章是有情境的,所以遇到不认识的字,常常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的,这就是儿童为什么能够自学很多汉字的原因。再加上我们的课文全文注音,那么借助拼音读课文就更不成问题,而且她认为,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儿童正确识记汉字。

我想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尝试。

比如张姝老师教学“怀”一字就用了这样的方法。

师:乡下孩子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是妈妈的小宝贝。你们也都是妈妈的小宝贝,能说说躺在妈妈的怀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温暖

生:幸福

师:妈妈把所有的爱通过自己的怀抱传递给孩子。所以怀里的“怀”是竖心旁。说明妈妈的心和你们贴的很近很近。(出示词卡:“怀里”认读)既理解了词义,又记住了字形。

五、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写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过去多少老师都要在这一环节上大讲特讲,从笔画顺序到间架结构,无一遗漏,就这样学生还过不了写字关,问题就出在老师讲得过多,没有重点,学生反而不知道怎么写了。

《一株紫丁香》中的 “教”字教学就很有特色。老师出示“教”字,将字中的三撇描红。告诉学生,教中有三撇,三撇各不同,长撇连着横勾,二撇对着横勾,三撇对着竖勾。一个字抓住了这三笔就不愁写不好了。

六、课堂拓展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拓展,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深远的语文环境,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表达。正所谓“拓展求发展”。但是,我认为,低年级的有效拓展不能忽视以文本为基础。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张姝老师《乡下孩子》一课拓展就做得很好,她精选学生常见的事物,并用图片创设情境,并用填空的形式呈现拓展内容。在这样精心预设中,学生有话说,说得精彩,说得规范。让文中习得的语言真正地变成自己的语言。

七、课堂组织的有效性

课堂组织的有效性包括:控制课堂,维持秩序;及时反馈,调节情绪;点拨学法,明确指令;机制灵活的处理好偶发事件等等,这对于我们低年级老师来说极其重要。比如,我们现在一年级孩子,一堂课里能好好坐上10分钟听课的孩子都很少。坐不住是普遍现象。像这样课堂,效率怎么高得了。如何让孩子能坐得住、听得进常常使得让我们低年级老师大费脑筋。不过,很喜欢田青老师的课堂,她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故事、儿歌,游戏中,学生在唱唱、玩玩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可谓快乐有效!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难怪王兰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有追求,要将教师作为事业来追求,而不是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有激情,要会和别人分享,更要有创造力,虚怀若谷、大胆实践,从他律走向自律。

第三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相长,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最终要看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要“在文本中总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挖掘训练要素,并选择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课文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的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法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阁楼。

好记心不如难笔头。我执教低年级语文,总是先通读两遍,给每个自然段表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做上标记,对于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会是认真的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语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是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毫无顾虑的做出很多有价值的答案。如:夕阳是太阳西落,朝阳是东升,景色相似,时间相反,方向相反。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了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等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探究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总结出让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的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诗文,然后展示幻灯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再根据学生尊师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看到老师辛苦的时候,要求他们说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四篇: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来乍到,一年级的孩子们让我在教师生涯的起点燃起希望的火苗。刚参加工作,从一年级开始教学,打好基础特别重要,对我个人的发展也很帮助。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练,我学到了不少,可总也不够课堂教学之用。

工作以来,在我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怎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浏览着网上琳琅满目的美文杂篇,面对一个个纷至沓来的思想观点,追逐着日新月异的变革脚步,手忙脚乱之间到底有多少可以让我借鉴。我觉得如何才能让小孩子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里既学到该学的语文知识,在语文素养上有所提升,在智慧领域里有一定的收获,又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享受,在语言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能够个性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让美丽的生活在学校的课堂中也变得亲切柔和,让课堂学习能够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我现在想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有效的教学准备作先导。

课前的准备当然最占分量的还是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三大方面都要把好关。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强调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是以关注全体学生为前提的,所以在确定时要准确而合理,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心理等其它方面的发展水平,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确定有层次的具体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比如:《荷叶圆圆》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为:

1.知识和技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会用“荷叶是我的____,我____。”的句式想象说话。

2.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个性表演理解课文内容,在情境中充分得到感受和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乐于创造美的感情。

当然,准确的目标定位是在苦心钻研教材,广泛收集资料,细心琢磨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地位突出,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上阵前的最有效心理规划,在此不多说了。

其次,我以为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还有好多方面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导入巧妙而引人入胜,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要让孩子们产生有一种向往学习的心态。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俗话也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节课做好一个良好的铺垫,并且会给这节课增色不少。那怎样才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开展一个好的导入呢?一段动画、一首小诗、一张挂图、一首乐曲、一个谜语,乃至教师刻意安排的一组细小动作,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变,就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在课的伊始就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真可谓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良方。

比如说在教学《雨点儿》时,就可以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或“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等这样简洁明了的谜语揭题,谜语不难猜到,但也要一定的思考,当学生的思考获得成就感时,他们的表现欲望和求知本能也就被同时激发起来了;在教学《快乐的节日》时,播放一段耳熟能详的乐曲就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仅调动了学习气氛,更为我们的课堂学习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言语的渲染下想象自己慢慢地走进了一个小村庄,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村庄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中描绘诗的意境。学生有想学的意愿了,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探索心理了,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与教师对话,主动地与同伴对话,主动地与文本对话。

二、情境中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启发想象,感悟体验,个性朗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借助感官把抽象的课文从一个被具体化、形象化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感应,这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助于孩子们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地来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内涵。

《四个太阳》这一课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四季画了四个太阳,表达了他美好的心愿的一个故事。这样的课文有点神奇,有点梦幻,学生都很喜欢品读。但是如何才能让他们在这样的童话中深刻地感受到文本的意义呢?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得好就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在学习冬天的太阳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寒风呼啸的录音,想像冬天在操场上做操的情景,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谈谈自己此时的体会。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浑身冷嗖嗖的。”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我在发拌呢!”还有学生说:“我的手脚都冷得动不了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冬天刺骨的冷后,再出现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并伴随着教师言语的烘托,提问:这时你们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情境让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感受深切而真实,体会自然,想象合理,情感上受到冲击,心灵上得到振动,朗读起文章来自然会把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类型,也是教师们所乐于尝试,乐于开拓,喜于善用,喜于教学的。

三、语文课上的随机应便和适时引导不但能给课堂增姿添色,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愉快的心情,还能有效地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

比如去年考试前几日,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飞起了雪花。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孩子惊喜的神奇着实让我羡慕,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快乐童年。我灵机一动,脑子里闪过一个问题:能不能借助雪来给孩子好好地上一课呢?于是,我就把自己小时候在下雪天里与小伙伴们玩的情形和孩子们分享了一下。他们个个听得目不转睛,听完后跳着嚷着说开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写话机会啊,然后我就引导孩子们先在课上用完整的话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然后再有条理地把计划写一写,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出来与大家分享,给写的好的小朋友发小红花,把他们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上,借以激励其它孩子。现在我发现,每次我布置写话任务时,孩子们的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好像在对我说:“我们最爱这样的作业了。”虽然不少孩子写出来的话有时读不通,可是他们想写的愿望是如此强烈,这让我感动。

还有一次,一位学生为他自己的一幅画编了一个谜语:远看像只鸡,近看不是鸡。孩子们听后,连课也上不下去了,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得说个没完没了。原来这个孩子画的是一只孔雀。我真有点按捺不住了,可又一想虽然他出的这个谜语看起来并不精致,而且又是在课堂上乱扯出来的,但我还是笑眯眯地适当表扬了他爱动脑筋,希望以后有机会开一个“猜谜大会”,让有才干的小朋友都来参加。后来,孩子提议开展“猜谜大会”,结果他们都准备了好些谜语,有些是自己创编的,有些是课外书上找的,还有些是听爸爸妈妈说的,总之这个“猜谜大会”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如果当时我停下来对那个孩子进行一番批评教育,然后再让他坐下,那样做不但浪费了全体孩子学习的时间,还有可能极大地挫伤出谜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从高度兴奋的喜悦之巅重重地摔进了懊恼失望之境,极其不利于他以后健康人格的发展,毕竟想出这个谜语也得经过深思熟虑,这也是一种创新,应该值得赞赏和鼓励。

当然,以上的这些看法也许很不成熟,老师们也和孩子一样,脑海中会有无数个“为什么”,每个人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样,想法和观点自然也有差异。无论如何,作为新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看,只有用一支辛勤的画笔才能描绘出美丽的蓝图,只有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浇灌出片片沃土,也只有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思考着的大脑才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

泰戈尔说过一句话:“果子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注地垂着绿荫。”是啊,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为了迎接每一缕阳光,为了自己可爱的孩子们而谦逊地,专注地垂着绿荫吧。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最终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陶楼中心校高塘小学陈静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儿童心理的需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只有了解儿童心理,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结构形式,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各种能力。怎样把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各种能力落实到语文课堂中去,使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要“准”。教学目标不仅是一个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其实,它的设计不是单纯从教师、文本的角度出发的,更多的应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风格合而成之。我们都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性,而不同区域的学生的差异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华城市与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镇教育与乡村教育,由于地理差异,家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已习得的知识,视野的开阔面,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等都是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影响因素。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适切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它会让你的孩子真实的掌握了他们需要的、想要的知识。而做好这一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全面考虑,合理筛选,科学设计,定位要准。

二、教学设计要“新”。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一个适宜的,恰当地呈现方式。如果学生对于你所呈现的方式感到有兴趣,则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肯定比较多,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呈现方式生活化。

斯霞说:“教儿童识字,并使之巩固,其方法,不外乎多读、多写、多用。但多读、多写、多用一定要和儿童的实际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譬如在教学“缝”字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认读,然后设疑:读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很快看出“缝”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接着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缝”字。最后我又出示“泉水在石缝中流”的挂图,提问:泉水从哪流出?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后回答“石缝”。我顺势设疑,石头的缝隙就叫——学生答“石缝”(出示“石缝”词语卡片);我指着门的缝隙,学生答“门缝”(出示“门缝”词语卡片);我指着墙的缝隙,学生答“墙缝”(出示“墙缝”词语卡片); 随后我请了八个小朋友围成圈,再让一个小朋友钻进圈,指一名学生问:“你是怎么看到圈里的小朋友?”生答:“从‘人缝’里看到的”(出示“人缝”词语卡片),联系生活谁能用“缝”字组个词语说句话?学生滔滔不绝说的可好了。我就这样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识字与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鲜活生动。这样一来,既提高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演示的过程中理解了词语,从而达到了积累的作用。当然,一堂课,需要演示的词语不能多,一多就会适得其

反。

(二)、呈现方式对比化。

在教学《葡萄沟》这课里的“五光十色”我采用了比较法。我先提问还有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呢?学生很快回答“五颜六色”,机会到了我很快出示带有“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的两句话,比较一下这两个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学生很快发现:这两个词都表示颜色多。那不同点呢?为什么本课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在学生反复读熟句子的同时我一边提问:五光十色的“光”从哪来?一边出示: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的葡萄的课件。有的学生悟出来了,“五光十色”不仅表示葡萄颜色多而且表示葡萄长得好。比较、思考、观察,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作者用词的精确,学生两眼发光,其乐融融呀!

(三)、呈现方式故事化。

故事最能吸引学生,提别是低年级学生一提到说故事立刻就来劲,既然故事的吸引力这么强,我们不妨让课堂多一些故事。例如教学一组形声字:猫、喵、描、瞄、锚。教学开始为了让课堂有吸引力,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汤姆猫和杰瑞鼠是一对欢喜冤家(出示“猫”)。一天,汤姆猫在轮船上看到杰鼠探头探脑地出现了,就马上瞄准目标(出示:“瞄”,)一下子猛扑上去,抓住了杰瑞,它高兴地朝小主人喵喵直叫(出示“喵”),谁知杰瑞趁汤姆不注意逃跑了,汤姆拼命地追,杰瑞突然往一个铁家伙后面闪,汤姆一下子撞了过去,撞得眼冒金花。(学生哈哈大笑)这个铁家伙是谁?(出示

图片“铁锚”)小朋们能把这个精彩的瞬间描述一下吗?(出示“描述”)。这样的呈现方式较为完整,在学生的头脑中会留下一幅有动感的画面,课后学生会牢牢记住这节课所学的几个生字,而且以后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也不容易混淆,比领着学生读上十几遍效果要好。

总之,教师要想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一个恰当的呈现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站在文本之上。

三、课堂活动要“放”。

观摩了很多低年级语文公开课,有一种同感:我们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学生就像一位小宝宝学走路,而老师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总是百般呵护,生怕孩子摔了,总是小心翼翼地扶着、拉着,导致孩子迟迟不会走路。当今的课改呼吁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唯有教师要舍得放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30《我是什么》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本课录像视频,学生边听边看,看完之后大家很快就知道谜底了。接着我让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几分钟过后,学生争先恐后要展示,展示的结果让我很吃惊,看每一小组读书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一句一句读的,有分角色读的,有一段一段读的等。这么多种读书方式有的我都没想到过。看来,我真的是低估了学生,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拥有无限的潜能和智慧、正等着我们去发掘和

启迪。接下来我不再吝啬,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学生也大胆了,绽放的笑脸,可爱的小手让我的课堂显得十分美丽。在学生的探究下,采用了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教师只有舍得放,学生才能放得开,当然要放的开,收得拢,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心学习。

四、教师面貌要“神”。

“昂首挺胸进教室,走上讲台说‘茄子’”。如果每位教师每天都有这样的精神面貌,不把生活中不好的情绪带入课堂,那么这个班的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愉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让课堂始终保持轻松。首先做一个有激情的老师,有情才能忘我,有情才能生情,有情才能移情。斯霞老师讲的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做到这些。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真正与文本对话,课堂真正起到实效。其次做一个

有心的老师。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生命都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不一样的心理,有着不同的性格。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要能够察言观色,要能够使用肢体语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身体的靠近,握手,掌声的鼓励都会对一个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做一个有心,有情的语文教师,你的课堂就会心心相印。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课堂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扶放适度,才能行之有效。今后,相信在我们的岗位上只要能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

下载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低年级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江滨农场学校:王虹霞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都在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定稿)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

    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李晓霞时间:2009-7-24【信箱投稿:yhejiaoyu@163.com 】 [ 收藏本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共5则)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培养学习兴趣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各种能......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本学期我们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倡导各学科、各教研组进行本学科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力动员全员参与,尽快创造适合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杂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杂谈 澄江中心 杜文鹏一、选择这个话题的几个原因二、有效教学的有关概念和因素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几点感性标准四、教学有效的关键:教材解读......

    毕业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号: 1241001253604 河 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2012 年 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届 2012级 赵 风 云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__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