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优秀班集体建设的探索
农村小学优秀班集体建设的探索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班集体是学生最熟悉的最直接的生活空间,利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便利的,而且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成员都是同龄人,以同龄人的思想行为来影响规范同龄人,效果会更好。但是,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放任的习惯,对于集体生活不适应,不能融入到班级生活中。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如何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班级建设显得异常关健。
二、课题的界定
班级:班级是由人(集体成员)、活动(教育教学过程)、组织(班)综合而成的一个微观的社会教育环境,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老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的目的应和教育的总目的一致。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培养形成一个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体荣誉感、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什么班级才是优秀班集体呢?
1、师生和谐,学生团结,把建设班级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一支过硬的班委会。
3、通过物质性、社会性、参与性、心理性各方面文化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人际关系、强烈参与感和健康心理的社会新人。
四、课题研究意义
(一)组织和建设班集体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日益增强,他们开始在同龄伙伴中寻求知识渴望建立友谊,有强烈的“合群需要与交往需要”。对此,我们应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并把这种需要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帮助他们在班级的共同活动中,在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并使这种关系成为他们的世界观形成、思想品德、文化学习上最直接、最经常的影响源。班集体建设正是为优化班级这个微社会教育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生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班集体内进行的班集体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些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等均有重大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三)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人的任何思想意识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一个集体的风气如何,也就是这个集体的传统、集体的心理、集体的舆论、集体的行为如何,对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可以强化学生集体思想,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还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修改全面发展,促进后进生较快地转化。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
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确定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做到建立和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健康的集
体舆论和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曾对集体教育相继开展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中小学界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国内从80年代后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调查问卷法
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并使其成为有用人才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应在短时间内通过调查法了解学生,包括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家庭环境等,再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档案。
二、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实验法
1、班委会的重要性
班委会成员是班集体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享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三条:一是参与领导,事事带头;二是参与管理,做好工作;三是联系群众。由于他们生活在同学中间,能掌握班内的第一手材料,班主任借助班委会,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能及时了解班级的动向,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因此,班委会又是班主任与学生联系的桥梁。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是一个班级是否成为优秀集体、是否有凝聚力的关键。
2、选拔选拔班委会的标准
(1)思想品质好。
第一,有坚定的信念,对人生充满美好的希望。
第二,能热心为同学服务。
第三,团结同学,谦虚宽厚,诚实正派,有相当强的自学、自理、自强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2)学习要好。
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勤奋扎实的学习作风,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比较完整和严密的结构,强而灵活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3)工作能力强。
一名好的学生干部要具有开拓精神,处事果断,有计划,方法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远大理想,讲信用,以身作则,不能靠耍嘴皮子来树立威信。
这几项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尽快掌握。
3、班委会的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低年级阶段,主要采用教师选拔、指定、培养的方法;二是中年级阶段,可逐步采用指定、过渡、民主选举、形成的过程;三是高年级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竞争上岗,民主选举,从而形成稳定的班委会。
4、明确责任,团结协作
班委会产生后,班主任应根据每一位当选人的素质和特长,确定他们的职务。虽然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但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战斗整体,是班级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工作既要分工,又要相互配合。对个别只顾本人工作,不管他人的干部,要及时批评,培养他们的团结一致,一道工作的作风。
这一步骤,可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三、创设丰富多采、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实验法
班级文化建设是从班级环境创设开始的,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意境,让学生从踏入班级的第一天起,就产生一种愉悦感,逐渐形成认同感。这些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为此,试验班将从四方面入手进行班级环境的创设。
(一)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
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是指微观物质环境,如班级中的标语、图画、图书资料、教具用品等等。这类物质环境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经常性的影响。试验班在这方面的创设既考虑时代气息,又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并结合班级的发展情况分阶段进行。一般分三个阶段:教师为主阶段,师生共创阶段,学生为主阶段。教师为主阶段一般是在一年级时最明显;师生共创阶段一般在二年级至四年级为主;而学生为主阶段则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结束。
1、开发一个自由角落成为兴趣的焦点
如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主的设施生物角、知识角、图书角,利用了教室里小小的一块空间、角落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一条小径。
2、利用空白的墙壁、后黑板为学生放飞自由的翅膀
如反映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内容的“小小书法家”、“小画家”,以展示学生风采为主的“作业栏”、“光荣榜”、“我来露一手”等,还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规范的“学规范、见行动”、“规章栏”等。
这些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所被学生视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产生认同感,成为师生团结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进行这一活动时,要以本年级的特点为主,创造出别具一格、丰富多采的文化氛围。这一阶段内容不但要从一开始就着手创设,而且要时时更新,有针对性,坚持不懈。
(二)社会化环境的创设
在当今社会,学生一方面处于丰富多采的物质环境之中,享受着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处于某种不利于社会化的环境之中。独生子女与电视机作伴的时间越来越多,容易养成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和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增加智力知识,还需要增长社会知识和交往经验。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主要注重向学生提供学科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环境,而忽略了社会环境的提供。
针对此种情况和问题,我们为在完善班级文化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化环境的创设。班级社会化环境核心,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性交往的丰富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习社会和适应社会,让学生有机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社会性环境的创设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所以,必须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提供生动活泼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如;创设具有社会仿真特征的“班级岗位轮换制”,“演讲竞争上岗”,使学生对社会性行为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参与有劳动服务特性的“种花草”、“养鱼”、“帮助妈妈做家务”等,使学生获得各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多种社会性情感的体验等等。同时,这些教育活动的提供都注意主题明确、健康、富有教育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能力水平,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这些活动的创设非一朝一夕可成,要长期坚持,多开展,让学生不断去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思想和行动来理解这个社会的欢乐与悲苦。
(三)参与性环境的创设
以往,班级环境一般由成人为学生提供,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实,学生一方面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又总是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对周围的环境刺激作出种种反应,表现出其主动性。所以,不能满足于简单地为学生提供环境,而是活生生让学生参与
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空白的墙壁与后黑板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制作,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便于有操作性和选择性的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班级图书管理员自己独立打印、张贴班级的图书目录,班干部自己设计各种“奖章”等,这些本身就体现了环境的参与性。成立小巡警队伍,负责督促和提醒,为了提高它的公正性,定期评比“最佳小巡警”,颁布给荣誉,这是一种相互的检查与考核,实际上大家一起参与班级管理。
(四)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具有积极健康的目标导向,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的环境。对于这方面的环境,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
1、开好主题班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个世界担起一份责任,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倾听,以孩子的能力去付出和改变,和孩子一起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世界,确定一个主题,策划活动的开展,投入地进行活动,认真地做好活动小结,让孩子真切地看到这个世界,并为他们担起一份应有的责任。所以,班会应当主题鲜明、内容集中、有针对性。既要立足集体,又要着眼个别;既要把握总体倾向,又要兼顾个别差异。
(1)班会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有针对性。
第二,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形式上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第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2)班会的形式:
第一,漫谈、座谈、对话、讨论等。
第二,演唱会、故事会、研究会等。
第三,参观、访问、等。
第四,报告会的形式。
2、建立心语角落
心语角落是学生专给老师说心里话的一个小夹子。平时挂在教室一角,如果学生有什么难以开口的话,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向老师诉说。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都直接与老师交流,但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喜欢独处,不易合群,不想交流,怕与人沟通,怕被人取笑,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在尊重、理解、鼓励,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趋向,还要让学生受到长期的压抑,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表达。
在这一部分中,试验班通过以上形式来开展活动,但在操作过程中可依据不同的情况自行调节,且心理活动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们可依据不同情况随时进行。也可研究个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同时,也学会了自我负责,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同辈群体的激励,最终实现对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
八、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人们主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
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3、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存潜能。二是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功能。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九、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
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一)计划阶段(2004年9月-10月)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
阶段成果:
1、研究议案
2、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8月)
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每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采用问卷调查、文字材料分析法等形式推广,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阶段成果:
1、理论笔记
2、调查材料
3、班会记录
4、各种活动记录
5、教育教学札记
6、教育教学随笔
7、优秀生、学困生转化档案
(三)总结阶段(2005年9月-10月)
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阶段成果:班级研究报告
第二篇:小学班集体建设
小学班集体建设——我们共有一个家
班集体建设从何着手?这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之山。作为班主任,不管是接别人的班级,还是接一个新班,总是先要了解和熟悉如下情况: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哪些是班内的好学生,哪些学生可以当干部;哪些是班内的学习差生或思想、学习上的“双差生”等等。
一、首先,我把本班班级情况详细总结如下:
(一)本班已建立学生认可的管理机构和制度。能根据班级集体的各种目标进行科学设计。班内一些工作和活动都能在组织协调下,既分工又合作,有条理地展开,但该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班集体中的成员,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提高了学生日常行为中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增强自我的责任感,逐步使学生改他律为自律,使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要。但班级中抢着做事的同学不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不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学生在集体有自己的岗位、有自已的职责,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通过发挥自己特长,为班集体争光的实践上,发现自己可以从不同方面为集体争光,有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学生的自身的价值在班集体中得到体现,发现自己“原来真行”。但有些同学,自信心差,自卑自暴自弃是严重的表现,难以融入集体。
(四)每个学生都有个性,让人欣赏的个性才会收到赞扬。本班学生的个性有待积极引导,好的个性应在班内广树榜样的力量。
(五)班集特色纷呈,充满活力。如诚信、爱心、快乐实践等。可以说这些优秀班集体的建成,那些在生命流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生命质”,诸如良好的班风、学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成功的经验甚至挫折的教训,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都将被传承下来,不光对现在学生发挥积极的影,同时,作为班集体的组成,每一个孩子在班集体消亡后(即当他离开了这个班集体),班集体对个体的影响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继续发生作用,乃至,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终身。
二、治班理念及策略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我自己从十七岁起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地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可是,后来我得到一个结论:有时不应当跟个别学生谈话,而要向大家公开讲话,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我的治理班级班理念即班集体是发展小学生个人才干的最好环境。
班集体内角色的多样性和活动的广泛性为小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一个小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班集体的需要,都能在集体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活动和工作的角色与位置,并在集体的要求和鼓励下,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治自理能力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把小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组成健康的、向上的、责任依从的关系,并且要善于调整和化解学生间的人际矛盾。重视运用几种集体教育的方法:伦理谈话、情境教育、榜样学习、小组互助、友谊竞赛、角色交换等。
三、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班主任长期、深入、细致、辛勤地工作才能完成。其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班集体的切入点有: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即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才干的机会,一般宜实行“自荐制”、“短期改选制”或“轮流执政制”。实践证明,这是一些行之有效的选拔培养班干部的好方法,不但能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而且也培养了班干部能上能下的优良作风。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正确的集体舆论,能够助长班级中健康和进步的因素,克服和纠正消极、错误的东西,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为此必须注意:
第一,加强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小学生模仿性强,具有“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容易接受正确的东西,也容易受错误的影响,所以正面引导十分重要。第二,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竞赛、手拉手活动、义务劳动等。
第三,要充分运用舆论阵地。如班队会、墙报、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和电视台等。
第四,要重视运用讨论、评论和辩论的方式来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第五,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
4.培养优良的班风
班风是班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和精神状态的共同表现形式,它能无形地支配班内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动着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班风的培养: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二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三要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四要指明方向,不断前进。5.组织好班会活动
班会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如“我的理想”、“知识就是力量”、“我爱祖国”、“我爱家乡”等,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小学生自己组织和主持、全班同学积极参加的自我教育型集体活动;这也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小学生的通用教育形式。可以漫谈、座谈、讨论的形式,演唱、朗诵、讲故事的形式,参观、访问、瞻仰的形式,对学生指导学习、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审美娱乐等进行教育和指导。
生命是可贵的,奉献是高尚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默默实践,默默耕耘。我在平凡中用爱和真情像和煦春风去暖和学生的心灵,去改变学生的灵魂,去改进我的班级建设;也在默默中实现做老师的价值,实现做班主任的价值!我工作,所以我快乐。
家
——我们共有一个
定州市寺底小学 韩志辉 2012.3 小学班集体建设
第三篇:小学班集体建设
小学班级集建设
——我们共有一个家
本讲目标:
1、了解班集体对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2、掌握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阶段、条件及其标志;
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原则、途径及方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在组体活动中影响学生。班集体是促进小学生称、智、体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社会化的理想的“家”。
一、班集体与小学生发展
(一)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集体不是几十个学生的偶然组合,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班级科任教师和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方法和手段,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它是指有一个领导核心的,已经形成自觉纪律的,有了公正舆论和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班风的,能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为若班级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共同活动普的集合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
(二)班集体促进小学生发展的功能
1.教育功能
班集体既是学校的一个基层组织,又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这就决定了它的功能首先应该是在教师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集体的组织力量,全面提高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社会化功能
小学班集体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儿童集体,其目标、机构、规范等都是宏观社会环境的折射和反映。小学班集体沟通了小学生与宏观社会环境的联系,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组建班集体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必要条件,是小学生个体进人未来社会的通道。
3.发展功能
班集体内角色的多样性和活动的广泛性为小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一个小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班集体的需要,都能在集体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活动和工作的角色与位置,并在集体的要求和鼓励下,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治自理能力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班集体是发展小学生个人才干的最好环境。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其有以下标志:
1.有一个方向正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2.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威信的核心力量
这批核心力量团结在班主任围的积极分子,学习助奋、作风正派、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办事认真且愿为大家服务。他们是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积极实践者,是全班学生的带动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3.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
4.有正确的集体舆论
5.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二)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着手组织班集体阶段
班主任刚接到一年级新班.首先考虑和进行的工作是如何将一群天真幼稚的儿童组织起来。一年级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情况各异,再加上学习环境的变换,新鲜感和好奇心更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彼此陌生,需要了解。小干部是班主任临时指定的,一切要求均由班主任提出,并督促全班学生去做。这一阶段是小学班主任最忙的时期。这个阶段也称松散群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由班主任引导班级前进。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从以下方面入手:(1)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寻找、选择积极分子并加以培养;(2)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切实可行的要求,让积极分子响应与支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提高班集体的吸引力,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2.班集体初具规模阶段
经过数周的了解和建设之后,班集体初具规模。这时,班主任的责任在于:
(1)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指导,给他们提建议、教方法,逐步从直接插手指挥班级活动状态中解脱出来,由班干部自己来组织开展班级工作,开展集体活动。
(2)继续发现积极分子,帮助班干部把这些人团结到班委会周围,以扩大班级的骨干力量、提高班委会的威信、强化班委会的功能。
3.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
班级从联合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这时班级的主要标志为:
(1)班委会逐渐成熟。班委会的干部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种活动,已成为坚强有力、团结和谐、能独立开展工作的领导核心。
(2)班级组织坚强有力。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班集体目标与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逐步整合一致,集体观念基本树立,班集体的正确舆论与集体荣誉感已基本形成,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3)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愿意积极承担集体工作,认真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争当积极分子的人越来越多,优良班风已逐步形成。
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提出更高层次的班级奋斗目标,抓紧培养、提高班干部的素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提高各项活动的质量,充分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掌握这些规律,以有效促成班集体建设。
1.集体主义教育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班集体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精神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小学班集体建设的灵魂。培养班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为集体和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
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长期培养和教育的结果。班主任在培育班集体时,不能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班上几个后进学生的身上。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我自己从十七岁起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地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可是,后来我得到一个结论:有时不应当跟个别学生谈话,而要向大家公开讲话,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2)组织和协调小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真正的集体是以具有集体主义性质的人际关系为特征的。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小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组成健康的、向上的、责任依从的关系,并且要善于调整和化解学生间的人际矛盾。
(3)重视运用几种集体教育的方法
伦理谈话——利于小学生刚入学时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从,班主任应该从儿童进入教室的第一天起,就明确肯定地把学生在课堂上、在学校、在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行为准则告诉他们。伦理谈话要注意针对性,当学生间的道德认识差异暴露以后进行的伦理谈话效果更佳。
情境教育——小学班级活动创设出一种有利于道德情感的环境,以情感培育情感,以情感深化认识。如利用升旗仪式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榜样学习——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组织小学生学习榜样,有利于他们产生集体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
小组互助——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小组互助能有效地增加小学生之间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身体锻炼方面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义务感和奉献精神。
友谊竞赛——中等程度即适量和适度的友谊竞赛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动机的形式,有巨大的心理推动作用,有助于把班级推向前进。
角色交换——班级里一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会满意,有自卑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选准时机和场合,恰当地帮助他们变换所扮演的角色,让其显示力量,展现特长,增强自信心,从此“抬起头来走路”。
2.科学管理是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班集体的形成一靠教育,二靠管理。科学管理既有约束的含义,更有调动每个小学生积极性、期待他们成长的含义。
(1)科学管理的内容
首先是质量管理,这是班级发展成为班集体的中心环节。质量管理就是要将平时一环一环的过程管理好,应建立起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制。天津的一些小学试行的由班主任牵头、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的分档推进质量管理体制是个好形式。
其次是目标管理,这是班级能否发展成班集体的关键所在。一个班级能否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要有既鼓舞人心又经过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集体目标来引导、鼓励和推动。目标管理,一要确定好目标,二要管理好目标,不使其出现偏向。许多优秀班主任的共同经验就是善于带领小学生从一个个近期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达到班级的总体目标。
运用目标管理来建设良好班集体,在程序上应该注意以下四点:尊重学生,制定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循序渐进,实现目标;及时总结,强化目标。
(2)科学管理的方式
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管理方式是民主型、专制型还是放任型的,直接影响到班集体能否顺利形成。勒温的心理学实验表明,民主型的管理方式明显优于专制型的管理方式。民主型的管理方式把管理建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让每个小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亲密无间;民主型的管理坚持相信学生的原则,不是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而是根据逐步采取“扶着走”、“半放手”直到“放开手”。
3.精心设计和开展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途径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小学生接受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和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1)活动在班集体形成和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之外不存在学生的身心发展。集体主义教育与科学管理像独轮车的两根车架,它们是架在活动的轮子上前进的。
多样化的活动可以将小学生置于各种不同的角色关系之中,使他们处于不同地位与他人发生交往,从而丰富小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容,使其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形成较为全面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与此同时,班级学生间的人际关系逐渐凝聚,目标逐步达成,小干部日趋成为核心,舆论日渐强大,集体主义精神大大发扬。一次次活动锻炼了班级,推动着班级,促进班级形成为集体,促使集体向更高水平发展。
(2)精心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要精心设计才对班集体形成有用。这要求:
第一,精心选择班级活动的主题。活动主题既要体现教育方针,又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为主”,开展各种活动。
第二,活动过程要体现全员参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全班学生献计献策,积极参加,不要轻易地把一个人排斥在外。
第三,班级活动应该有助于逐步形成班级的特色。
第四,班级活动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三、班集体建设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1.合力性原则
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班主任必须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形成班集体建设的强大合力。
贯彻合力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必须把班级教师集体建设与学生集体建设同步进行,加强同各科教师的联系,发挥好纽带作用,协调各科任教师的步调,以保证教育要求的统一。
马卡连柯就曾强调指出:与其要十个能力很强,但孤军作战、各行其是的教师,毋宁有五个能力较弱,但团结成集体的教师。
在贯彻合力性原则过程中,班主任应该:(1)向全体班级科任教师介绍本班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特殊问题,以及个别学生的特点、爱好等;同时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共同讨论,统一认识、要求和措施,增强教育合力。
(2)协调科任教师的作业、测验和课外辅导等,努力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组织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奋斗目标的研讨、制定,以利于他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贯彻;
(4)树立科任教师威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团结,积极争取科任教师参加班上的各种课外活动,以逐步形成以班主任为主的目标一致、互相团结、互相支持的班级教师集体。
2.系统性原则
没有活动便没有教育。班集体的形成,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班集体随着活动产生,在活动的开展中而形成。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班集体最经常的活动,但只有教学活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交往、文艺、娱乐、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全班学生系统地施加各种积极的教育影响。
贯彻系统活动原则时,应注重活动的目的性、计助性、层次性、系统性、自主性、群众性和趣味性。
3.教师主导性原则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指导者,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培养者,是聪明能干的教师(班主任)。”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及时进行阶段性的角色转换,逐步由班集体建设初级阶段的管理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为班集体建设高级阶段的指导者角色。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小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他们为集体建设、实践集体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动地改造着班级这一微观的社会环境;在此过程中,他们加速了自身个性的社会化进程,通过认识自己、调控自己,促进个性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班主任要注意:(1)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2)实行民主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当家作主,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手段。(3)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导。(4)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当上满意的角色,这是发挥学生主体的基本。(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6)培养学生的竞争、进取意识,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
5.激励性原则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注意用激发和鼓励的方法,使每个小学生积极参与,奋发进取,进一步发挥他们自尊、自强、自信、自理的作用。激励是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热情,使其保持积极的状态。
贯彻这一原则,班主任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使小干部和一般学生、男生与女生、优等生与后进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条件和体验。(2)要善于用班级共同奋斗目标激励每个学生,以诱发和引导他们的行为。(3)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教育方法。
6.班集体建设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原则
建设班集体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地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为培养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打好基础。当然,在重视发展小学生个性的同时,又不可忽视集体的目标、规范等基本要素,以防止另一种偏向的产生。
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问题:(1)班主任要明确班集体建设的真正目的,即不仅在于为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2)在班集体建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尊重、理解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需要。(3)实行“一人一个角色的全体参与”方式,进行民主化管理。
(二)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班主任长期、深入、细致、辛勤地工作才能完成。其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班集体的切入点有: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1)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三个阶段目标。
远景目标是小学六个(或五个)学的班级奋斗方向。
中景目标是一个学或一个学期的班级奋斗方向。
近景目标是每阶段教育(两至三周内)所要达到的目的。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班级奋斗目标应指明班级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奋斗方向。
激励性原则。班级奋斗目标应该能够激励班级体及其老师在特定时期内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中心性原则。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在特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
渐进性原则。班级奋斗目标在实现的时间安排方面应该循序渐进。近景目标是依据中景、远景目标而设计的,中景、远景目标又是通过近景目标的不断达成而逐渐实现的。
可行性原则。班级奋斗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过高,过高则挫伤小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低,过低则不能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
(3)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方法
班主任定夺法:指在确定班级奋斗目标时,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独自做出决断,向全班提出要求并以此作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只有在一年级新建班或差、乱班中才使用。
师生共商法:在发展状况良好的班级,一般宜采用师生共商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集思广益,使目标的确立更切合于班级和小学生实际;其二,它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增强激励性;其三,可以使学生和班主任沟通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其四,共商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从中可以培养小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能力。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有力助手。在班集体建设中,他们既是受教育的容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班主任要必须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由班干部组成的班委会,是小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群众组织。它的任务是帮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学生的管理工作。班委会设正副班长以及学习、生活、文娱、体育、劳动等委员,分别负责本班某一方面的工作。(1)班干部的选拔
选拔班干部的标准,应注重学生本身的素质,坚决防止其他外在因素,如学生的家庭出身,对班干部选拔的不恰当影响。
选拔班干部的方法: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才干的机会,一般宜实行“自荐制”、“短期改选制”或“轮流执政制”。实践证明,这是一些行之有效的选拔培养班干部的好方法,不但能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而且也培养了班干部能上能下的优良作风。
(2)班干部的培养
第一,加强对班干部的思想教育。首先要教育班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其次要对班干部进行团结友爱教育,班干部之间要互相支持,共同协作,彼此信任,齐心协力搞好工作。
第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当班干部的热情。
第三,帮助班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教育班干部做抓紧时间的有心人。使他们既善于工作,又善于学习,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和积极帮助有学习困难的班干部。
第四,要特别重视保护班干部的积极性。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的问题和错误,并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出面予以解决,并为其承担责任。
总之,对班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小心扶植;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正确的集体舆论,能够助长班级中健康和进步的因素,克服和纠正消极、错误的东西,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为此必须注意:
第一,加强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小学生模仿性强,具有“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容易接受正确的东西,也容易受错误的影响,所以正面引导十分重要。
第二,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竞赛、手拉手活动、义务劳动等。
第三,要充分运用舆论阵地。如班队会、墙报、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和电视台等。
第四,要重视运用讨论、评论和辩论的方式来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第五,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
4.培养优良的班风
班风是班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和精神状态的共同表现形式,它能无形地支配班内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动着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良好的班风是良好教育情境的重要表现。良好班风的形成是班主任辛助劳动的成果,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有什么样的班风,就有什么样的班级。
(1)班风内容的确定
班风内容就是指要在班里树立什么样的风气。班风内容确定的依据是《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群体发展的实际状况。应在动员学生、统一认识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讨论、民主确定班风的内容。
(2)良好班风的培养
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二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三要树立榜样,示范引路。
四要指明方向,不断前进。
5.组织好班会活动
班会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对统一全班学生的认识和行动,以及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通常每周有一次班会。班会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班级例会,二是主题班会。
(1)班级例会
班级例会包括班务会和民主生活会等两种形式。前者以研究讨论班级内重大的事务性工作为内容;后者以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为内容。班级例会一般安排在班会课时间进行,不宜占用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通常两周一次。
班级例会的主要内容:①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研究确立班级整体目标和班级工作计划;②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有关规章制度,表彰好人好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③选举或调整班干部;④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⑤总结班级工作,批评错误言行和不良舆论倾向;⑥处理偶发事件,听取犯有错误的学生的自我检讨,商定处理意见;⑦结合国内外形势对本地本校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学习、讨论等。
班级例会的组织形式有:正面讲解、座谈讨论。班级例会可以由班主任亲自主持,也可由班干部主持。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小学生自己组织和主持、全班同学积极参加的自我教育型集体活动;这也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小学生的通用教育形式。
主题班会的类型有:
①指导学习类。
②思想教育类。
③生活指导类。
④审美娱乐类。
主题班会的形式:
①漫谈、座谈、讨论的形式,适用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某个问题,如“我的理想”、“知识就是力量”等主题班会;
②演唱、朗诵、讲故事的形式,适用于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我爱祖国”、“我爱家乡”、“学十佳,争做小主人”等主题班会;
③参观、访问、瞻仰的形式,适用于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传统美德教育,如在烈士塔前、烈士陵园内召开“继承先烈遗志”主题班会;
④报告会的形式,适用于介绍英雄模范光辉事迹,如“十佳少先队员优秀事进报告会”等等。
开主题班会应注意的问题有:
一是主题要“小”而“明”,不要“大”而“空”。
经典的班会主题有:“我和诚实交朋友”、“家乡高楼知多少”、“祖国名山在我心中”、“春天在我们的友谊里”等。
二是依据要充分,注重规律性。
既要对准德育目标,又要针对小学生实际,有的放矢,防止“离纲”和违背规律而出现随意性、盲目性、成人化和简单化的倾向。
三是内容要“新、近、实”,注重实效性 班会主题,“新”即是指现实的而又新鲜的材料;“近”是指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具有强烈说服力、感染力的典型事例;“实”是指选择的典型事例真实,可信度高。
四是形式要生动活泼,有可接受性
五是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群体性
六是组织过程要严谨,注重系统性。
主题班会不是开了会就完事,它是由设计、准备、实施、巩固、延伸五大环节组成的完整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组织严谨,有序进行,既保证每一环节的教育质量,又要使这诸多环节环环相连。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还应把展开、深化和升华主题贯穿始终。
(三)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1.合作法
建设班集体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合作:班级科任教师的合作;班级学生骨干的合作;同一年级内各班级之间的合作;班级与学生家长的合作;班级与学校的合作;班级与社会教育机关合作。
所有这些合作.都围绕班级的奋斗目标来进行,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统一对小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发挥整体的教育效应。
2.激励法
(1)目标激励法。班主任根据教育目标和班级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地、一步步向全班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和鼓励小学生为实现美好的期望和目标而奋发努力。
(2)竞赛激励法。通过班内竞赛活跃集体生活,通过班级之间争夺“卫生红旗”、“守纪红旗”、“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以及在各种文体竞赛中争取获奖,以此来振奋班集体精神。
3.规范法
班主任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和调节学生的言行,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4.示范法
教师要为人师表;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发挥带头作用;发挥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帮助作用。
5.强化法 强化法通常的方式是批评和表扬,前者是负强化,后者是正强化,二者要配合使用。对小学生宜多采用正强化,以鼓励为主。
第四篇: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
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校内的正式群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优秀班集体,是指具有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价值发挥的环境;是指能够促进班级全体成员德智体等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群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本人根据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深知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优秀的班集体。本文拟就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问题略陈己见。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前提。
集体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标。
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集体心理气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让学生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父母娇宠,此,在班集体里,同学之间缺乏相互宽容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心存芥蒂,斤斤计较,时时处处以班集体为重,才能形成团结友爱的氛围。要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思想。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礼让,才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还要让他们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学相处,由于个性、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不一样。矛盾纷争在所难免,矛盾产生,即便是错在对方,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当时的情势,会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哪些行为触犯了对方,系的“润滑剂”,是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
2、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要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牢固的集体观念。
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集体的好与坏,也与自己的荣辱有关。不但要经常自豪地对人说“我们班”这三个字,还要多把一些小事做好:如
闲话的同学,不说闲话便是为改变班级纪律做了一件事;
得名次,便是为提高班级声誉做了一件事;
便是为改善班级管理做了一件事;
作是一件事,帮助同学也可以是一件事。
一起了。常说“我们班最棒”以班为单位的学校大型活动,教育者应当认真对待,因为学生总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自己班级的价值,从而形成他对这个班集体的基本态度。每一次,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起真正意义的具有比各个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它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生活条件优越,这便滋长了他们骄纵和任性的性格。因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为此,只有让他们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主人,而不应以自己的个性强加于人。最后是学然后主动承认错误,消除隔阂。宽容是人际关要让学生明白,大家组成的这个集体已每一次成功或失败,不只是代表着个人,也代表着这个集体;同样,|开展“为班级做好一件事”活动,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像上课爱说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在竞赛中获担任班级工作的同学,尽心尽责做好分内的工作,做好值日卫生可以是一件事,配合班干部做好日常班务工这样,同学个人行为的改变就和班集体紧紧联系在不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
学校广播里播报活动结果时,学生们总是聚精会神地竖起耳朵听着。当听到自己班级的好消息时,他们总会欢呼雀跃。课后,大家围在一起热烈讨论,分享成功与喜悦。在经历了这样的欣喜以后,学生的态度就变得更积极向上了,班级在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他们会为了维护这样的班级而努力。
3、教师要以身作则
身教胜于言教,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特别是作息制度。在学生心目中,一个好教师应该守纪守时,温和热情、热爱学生、责任心强,这些都是学生感觉得到的。做到这些,就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品德高尚的人,才会主动做集体的主人。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积极配合,为学生树立表率形象。教师的团结协作,交换信息,了解情况,共同制定方案,会给学生一种集体的影响,让学生看到老师们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集体观念。
4、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的教育力量
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能激发他们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精神,形成他们勇敢、顽强、勇于进取的品质。学校召开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要积极地报名参加。集体的总分是靠每一位同学的名次得分积累起来的。同学们为了集体能多添一分,总是要做出最大的努力。那些经过拼搏但没有拿到分的同学,也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同学的参赛积极性,运动员赛场拼搏,非运动员也要信心十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功就在不远处。无论胜利与否,拼搏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现代化的进程,使科技的进步更加迅猛,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新一代的学生都应具有现代化意识和健康的个性。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由于集体在他困难时刻所给予的同情和帮助而产生的感激之情,在他成功时刻所给予的承认和鼓励而产生的满足感。集体为一个孩子做的事愈多,愈是能给予他更多的承认、赞赏,他就会愈加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和同伴们的联系和对自己对他们或者说是班集体的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慢慢地内化成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一种责任感及对生活的负责态度。所以在起始年级尽快建立班集体,树立这个集体共同的精神要求和目标,无论对进行组织教学,还是进行德育教育都有好处。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风气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学习优秀的集体,因此老师抓好班级的学习风气,在班级中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个热爱读书,肯于钻研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在教学中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才能要求学生有认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举一反三,教法灵活,学生才能思维活跃,活学活用。
2、营造氛围,秩序保障
班级中的学习氛围如何,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形成。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努力学习为荣,以不爱学习为耻。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套严格、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让学生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
3、养成习惯,锤炼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经验的教师都注重习惯的养成。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努力做到勤奋学习,课上专心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独立思考。要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
老师还要注重锤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如:意志坚定,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不低头,勇于克服困难。要有钻研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大多数孩子具有了这样的意志品质,班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学风。
4、宣传典型,树立榜样
小学生对外界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教师要注意发现班级中努力学习的带头人。要利用舆论的力量,大力宣传,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在班里确立自己的学习榜样,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向榜样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提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竞赛,鼓励每个学生都向前冲,这必然会在班上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
5、激励后进,耐心辅导
激励学困生,让他们也投入到学习中来,也是培养班级学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学困生如果放弃不管,不仅是学困生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情绪,不利于班级中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不仅要为他们你不知识上的漏洞,还要不断地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追上大家前进的步伐。如果后进生都努力学习,全班的学习风气肯定会很浓了。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包括同学之间、男女生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等)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是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标志,对学习与生活其间的集体成员具有特殊的激励和陶冶作用。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人们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自然跟集体成员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组织多样化的班级集体活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其次,要优化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人际关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其最基本的准则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此,教学生学会关心,让他们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善心、责任心,乃是班集体建设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四、团结向上的班级组织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有力保障
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
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赐予的,也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
二是加强教育。即使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当了干部,也应当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要具有号召力。教育他们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才能获得拥戴。
三是放手使用和锻炼。要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做好班级活动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重要途径
班级活动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组织的开展的活动。班级活动一般情况下分班会课和课外活动两种形式,这些都是在班主任的陪伴和监督下进行的。在我们的印象中班会课就是说教课,就是批判课,除此之外好像真没有其他的内容。而课外活动就是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开展的劳动课或者同学们的自由活动课。面对多少年来形成的这种班级活动的形式,我们要想改变它可真所谓得花点时间和精力。所以,作为一名倡导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我们就更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去探索新的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想改变现有的这种不尽人意的班级活动的现状,我们就得学会创新,开展新的班级活动。新的班级活动的实施是需要班主任做到事事留心,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征求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建立新的班级活动体系。
要想开展好的班级活动,我们首先就得知道以前的班级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制定新的班级活动的方案。在应试教育的班级活动是缺乏科学性的,班主任只是在每周的班会上例行公事,让学生感到无比的痛苦与煎熬。部分代课老师会瞧准这一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不放,趁机给学生加一节课。本来可以稍微放松的一节课就这样被无情的占有了,谁还会有心思去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呢?另一方面,班会课是不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做教案的,所以班主任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任凭自己无目的的乱谈。这样没有目的的班会课让班主任自己感到无聊,更是让学生感到无奈,还不如上一节课的好。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一节班会课,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可以开展一些联欢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班级活动需要创新,可同样的需要有一定的原则。那么在班级活动的创新中该有怎样的原则呢,我们不妨在借鉴一下丁如许老师的方法。首先,我们得坚持班级活动的教育性原则,在活动内容上做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其次,班级活动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班级活动,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开展班级活动。第三,班级活动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作为班主任要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四,班级活动要有开放性,不仅要从形式上开放,更要从内容上做到真正的开放。第五,班级活动要有主体性,班主任要始终明白,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应从他们的要求出发,开展一切班级活动。最后,班级活动要有活动的多样性,不要拘泥于仅仅是学习上的活动,也可以开展其他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上是我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对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认识。建设优秀班集体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第五篇:小学班集体建设方案
白姆乡中心小学班集体建设方案
一年级
班名:小蜜蜂
班训:团结勤奋活泼诚实
班级目标:脚踏实地→自主自理→不断进取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都处在幼儿期。但在班级学生中还是存在着差异,特别是部分男同学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自觉性不够,在将道理内化到行为模式中时常有脱节的现象。这是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关的,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还是从儿童心理出发,让学生先明确目前的现状,即在和别的平行班作比较后,“脚踏实地”地发现我们做的好的和不够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班级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并且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活动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最终达到“不断进取”的总目标,而“自主自理”是在实现“不断进取”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希望形成的学生自发的行为模式。班级公约:
1、每天到校要准时,快快放下小书包,拿起课本认真读。
2、见到老师问声好,同学之间相处好,不说脏话讲礼貌。
3、课间活动不打闹,上下楼梯不奔跑,不滑栏杆考右行。
4、出操排队快静齐,前后左右要对齐,抬头挺胸手摆高。
5、电扇电灯等电器,无人在时要关掉,用水用电要节约。
6、纸屑废品不乱丢,地上垃圾主动捡,校园环境考大家。
小学生,要记清,好习惯养成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