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事情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刚开始沟通时,可以先不涉及学习方面,等学生对老师有一定信任感后再提及学习。整体沟通过程要把握真诚、平等的原则,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1.首先,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兴趣爱好,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性格,喜好,找到共同语言,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2.接着,了解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如作息时间,与同学,老师,家人的相处情况。若学生晚上休息太晚,引导学生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3.通过以上沟通,对学生整体有一定了解后,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述。
4.跟学生讲述自己在学生时期的经历,告诉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会遇到哪些困难,应如何克服。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学生如何高效率学习。特别是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好规划。5课下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让学生与老师不会有很大的距离感,但课上还是要保持作为老师的专业态度和素养,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学习,也不会使老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信。
总之,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第二篇: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现在我们总觉得初中生很叛逆,其实是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学生步入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都很大。作为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应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更是他们情感上的知心朋友。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用心倾听
如果不了解一个学生,又想和他说话,最好的办法是听他讲。讲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父母,他的趣事。只有走进学生的里,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信任与理解
初中学生渴望友情,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渴望老师的理解、信任,期盼着和老师做真正的朋友。作为老师,由于传统上领导学生、唯我独尊的意识作怪,也常常把学生拒之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给教学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需要在心理上接纳他们,相信他们,关爱他们。只要老师敞开心扉,学生自然就会走进来。言语中信任学生,行为中关爱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老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赞美和鼓励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赞美和表扬。作为教师,不应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这些言语虽然简单,但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最好的效果。平时应多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观念已基本完成,但还不够完善,处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团结他人,友好地与他人合作,才会克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在这些矛盾中也很痛苦。每次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都会和他们耐心地交流,阐明自己的看法,消除学生的疑虑,用老师的情怀感化学生,用老师的人格影响学生。
三、生活交流
让学生追求美好人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起程中,我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父母当年生活的历史环境和窘迫局面,立志好学,用知识为人类创造财富。当老师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学生时,学生也会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展现给他的老师。
多鼓励、多夸奖,少责备、少批评。
总之,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最关键的地方,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栓住几十颗心,教师可以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到的育人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打开学生的心理的壁垒,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分忧,为们清除病灶,把学生心灵世界的沃土垦植成真、善、美的苗圃,真正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只有用爱心换起学生的信任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喜欢老师,再喜欢他所提供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第三篇: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二)用诚心赞美鼓励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认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
(三)专心倾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内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大爱写教育丹心铸忠魂
——-杨素云报告会有感
4月27日下午城关镇教育界全体工作者在胜利中学聆听了杨素云老师精彩的报告
会,大家都深有感触。杨素云老师三十年如一日,以慈母般的关怀关心、爱护着她的学生,到网吧寻找上网的学生,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戒掉网瘾、给学生买药、陪学生看病、给学生送衣服、熬稀饭、……我们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杨素云老师不是神,但他爱每一个学生。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杨素云老师却坚持了下来,这就是杨素云老师的伟大。“千教万教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一句话成了杨素云老师一辈子的追求。杨素云老师说:“老师、学生都要做真人”。
杨老师的学生说杨老师是演员,每天都扮演好几个角色。在讲台上是老师,下了
讲台是厨师,在教室与学生聊天时是朋友,关心学生时是妈妈,以快乐的老师引导学生奔向快乐的终点。
杨素云老师的付出
第四篇: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在班主任的平时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我们必然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沟通得好,班级管理才会轻松,否则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甚至可能让你的班务工作无法开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五个原则、三种方式。
一、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五个原则
1.注重情感交流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应是朋友间真诚的交流。
2.耐心聆听学生的话语
与学生进行交流时,班主任老师不能一味地唠叨,不能只是自己一人不停地说,而应该蹲下身子听听学生说,且学生在谈话时不能随意插话,要耐心聆听。听学生诉说,你才能真正地走近学生,发现他的问题。实际上,当学生愿意与你交谈的时候,你的教育已经接近于成功了!
3.学会接纳,少批评
班主任要懂得接纳学生,而且表里如一,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批评和处罚才有意义。
4.多支持鼓励,少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呢?班主任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和支持,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强调正面的优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可以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主动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5.多注重引导,少命令训导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
二、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三种方式
(一)口头沟通:包括利用会议形式与较多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个别同学谈话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家访等。
(二)书面沟通:包括在作业本上简单的批注、书面的公示、给学生写信等等。
(三)电子媒介沟通:包括打电话、聊QQ、在博客上留言等等
总之,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任重而道远,要做到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必须把握好相应的原则、讲究有效的方式。班主任只有在思想上与学生达成统一,才能与全体学生和谐相处,班级管理才能得心应手,班级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第五篇: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反思)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大窝中学
林家洪
(教学反思)
没经过培训是不能当老师教书育人的,但很多人当了家长却没培训。这使得当今的教育很无赖,学生的两面心理尤其突出。
一日,年轻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到政教处解决学生违纪问题,因该生违反学校住校生管理条列。按规定:该生将读两周走读,进行反思教育。违纪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事该接受处罚教育;但学生家长考虑到走读麻烦、辛苦,不断向班主任求情免于处罚;赖着不同意。家长的不配合,班主任束手无措。为了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年轻班主任不知所措。只好求助政教处。
我先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再听班主任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面对护短的家长我到是经历不少。估计是老师与家长沟通、合作出现分歧。我没有强制家长遵守学校制度。首先我帮他分析孩子违纪的原因,家长只知道孩子违纪了,同时引导家长如何关心教育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千万不要对他错误行为(他能自己负责)一味维护,让孩子是非不分。因为与家长是同龄人,回顾我们当年读书的经历,光着脚丫子天天来回几里路求学,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引导孩子进行感恩励志教育。(不要把读二周走读看成丢人的事,好多家长认为暂被取消住校是一件失面子的事)。要充分抓住走读这段时间让孩子感受读书的辛苦;家长花钱接送不容易(我知道农村家庭经济来之不易),学生需要感恩教育。不要把学校对学生的处罚教育当成是为难学生、家长。该生多次违纪,家长求情老师原谅,效果不明显。我告知家长既然要悔改,口头表示没有诚意;通过这二周走读(家长要密切配合)督促孩子改正。随后我表明学校的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感恩、励志。
家长沉闷半刻;感受到老师并非有意为难他,欣然接受学校对学生的处罚。接下来我授意班主任如何处理这二周学生的到家到校情况。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并不到位,与家长的沟通存在问题;让不懂教育的家长觉得孩子读书是一件麻烦事。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是当前教育当务之急;因为不懂教育孩子的家庭太多太多!
很多家长怕老师通知到校(你的孩子在学校惹了麻烦)。一般情况:孩子不听话,在学校违纪,或生病等重要事情才会接到通知,叫学生请家长到学校来的目的——解决孩子存在问题,不是叫家长来受训,(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不准训斥学生家长)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果就事论事怒气冲冲把学生的问题直接倒出来:该生如何让人讨厌,那天某人又被他欺负;干了多少违纪事儿,一系列不良行为如竹筒倒豆子数落出来,(表现出不可救药)让学生、家长脸上无光,在大家面前丢人现眼。再有涵养的家长恐怕都要当面体罚孩子以使老师平息怒气。家长来学校陪同孩子一起受教育,人都有自尊;常言道 “千万别当着父亲的面“打”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