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搭配食物”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两件上衣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本单元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本单元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设计时,应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学生合作探究前,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合作探究后,教师还应及时、正确的给予评价。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本人在该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戴翠华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搭配食物”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俩件上衣件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重叠》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

蒋小娟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教学广角“集合、重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在课堂中给学生灌输要爱护国家保护动物,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找到集合中的重复的内容,并且能够用集合圈来表示重复的部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重叠的有关思想方法

2、学会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教具准备】:课件、磁铁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见到大家,平时在家你最喜欢谁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呀,最喜欢我爸爸,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爸爸的脑筋急转弯,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件)

“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可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请问: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可以提示,也可以直接说出答案(爷爷、爸爸、儿子)问:其中,谁的身分最特殊?为什么?(爸爸)对了,爸爸在里边既是爷爷的儿子,同时又是儿子的爸爸,他就被重复了一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重复”

板书课题:重复 二

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喜欢运动会吗?今天我要带大家去参加一场动物的运动会,想不想去?

课件出示背景音乐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出场顺序说出动物的名字。(丹顶鹤、大雁、天鹅、燕子、海豚、中华鲟、鲸鱼、鲨鱼、鸽子、麻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些动物中哪些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吗?(丹顶鹤、天鹅、海豚、中华鲟、鲸鱼)那么大家知道这些动物现在正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吗?(向学生介绍这些动物目前在世界上的现存数量)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

(一分钟讲解)出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义: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所制定的一部法律。该部法律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04年8月28日颁布。其中第二章严格规定任何人不能随意捕杀或者伤害野生动物,因些,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学会保护身边的各种野生动物。

师:在它们当中,有的参加了飞行比赛,有的参加了游泳比赛,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让学生讨论说出编号,老师板书:

会游泳的: 会飞的:

问:会游泳的有几只?(6只)会飞的呢?(6只)那一共有多少只动物?(12只)你是怎么知道的?(6+6=12只)大家同意吗?不同意的同学,你来说说有几只?(10只)

师:我们来看看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学生思考,把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回答:“因为有2只动物既会飞,又会游泳,数重复了。(用彩色粉笔将重复的序号圈起来)

问:会游泳的动物中有它们吗?(有)我们用一个圈来表示会游泳的好不好?(出示课件:集合圈)会飞的有它们吗?(有)也用一个集合圈来表示会飞的吧。(出示第二个集合圈)这两只动物既会游泳,又会飞,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示这重复的部分,让人一看就明白,请大家想一想,动手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也可以让学生板演,如果学生完成不够理想,可以直接说:同学们,老师也用一幅图来表示,你们想看吗?

讲解图意,问:重复的部分该怎么办,能不能列出算式,讲解算式,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其时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看(出示课件)售货员阿姨昨天进了一批货,今天又进了一批货,她觉得很累,想请同学们给她清点一下,她一共进了多少种货物(课件出示货物)大家愿不愿意帮她呢?

让学生先用集合圈把这幅图表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板演,并列出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鼓励用其它方法的同学。

2、再出示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之后解答。

3、让做得好的一个同学站起来,师:今天你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很想跟

你握个手。同学们请看站着的这个同学的位置,数一数他是这一竖排的正数第几个,倒数第几个。

学生回答后,问:根据刚才的回答,他所在的这一组有多少人呢? 让学生发现问题:“用正数的数字加上倒数的数字得不到这一排的人数,要多一个。”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减去重复数的一次。

师:哪个同学愿意站起来,让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在的位置?

多找几个人站起来,让同学们来进行描述。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的问题的目的。

四、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一直都在说,写,累了吧,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怎么样?(让学生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先摆成4排,每排4个,看看一共需要多少个?(学生能很快的摆出来,并说出16个)我看有些同学好失望哦,这个游戏那么简单。其时这个才刚刚开始。请看游戏规则(课件出示):两人一组,互相合作,同样是4排,每排4个,不过,不能用16个圆,要少于16个并且是用得越少就越好)

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用准备好的磁铁让学生将做好的全部演示在小黑板上,给予学生奖励)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师:其实我发现,只要同学们动脑筋,没有什么事是难得倒大家的。你们今天让我看到了我们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五、全课总结

问:谁能说说今天咱们学了些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伤害

了野生动物,我们要怎么做呢?

六、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具体内容,了解哪些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数学广角《集合、重叠》课后反思

“集合、重叠”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头一次接触,但在生活当中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因些,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理解集合思想,学会画集体圈,能够准确的找到集合中重复的内容,用集合圈表示出来,并能求出总数。还能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了解部分野生动物,能够初步知道《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集合的思想方法掌握较好,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且大部分学生能够画出集合圈,用集合圈来表明重复的内容。自认为在以下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做他们最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思考的过程中,慢慢渗透集合的思想。另外在新课部分,我并没有用书中人例题来进得讲解,而是用了复习题中的一个练习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看课件,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新课教学。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并没有包办、代替,而是一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一定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我在指导学生画集合圈时,一边引导他们进行归纳,一边引导他们用画圈的方法来进行数据集合,并且还要重点提示他们重复部分应

该怎么表示,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用集合圈表示出重叠的部分。在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指导他们用最少的小圆圈表示出四排,每排四个时,不但对每一个学生排出来的作品进行分析,还要引导不会的同学进行操作。

四、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

通过情境中的动物出示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野后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并且有一定的意识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护野生动物,并同违犯相关法律的行为进行斗争。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练习的内容较少了一些,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介绍少了一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流于一点形式等等。因些,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第五篇: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1 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

广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一109页内容。教学目标:

1、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师

活 动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

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3)

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

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1)

△+□=240

(2)○+□=91 △=□+□+□

△+□=63 △=?

△+○=46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下)p109例2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第2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教学追记:

下载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推理 教学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

    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简析: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礼乐中心小学 梁钊洪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替换问题教案

    9.2数学广角—替换问题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 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