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期培训体会
假期培训体会
诸城第一初中王存鸿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改进之处,认识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老套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乐趣的过程。以往总是“通过老师讲述,学生默默记住”,这样很快学生就会忘记,在新课程设置中,则更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掌握某个知识点,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有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也不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了很好作用。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加强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体现同学间交流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在以后教学中,不能仅仅追求完成教学任务,总担心自主探究耽误时间,干脆将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对培养学生能力只是空谈。
新课程提倡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让教材成为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真正使教材成为老师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敢于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乐于观察,乐于探究学习知识,让学生感到课堂不是学习知识唯一的途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教师、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主体性与能动性表现在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教材),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让教师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主题思想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乐学、爱学、想学,进而达到自能学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
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
第二篇:假期的师德培训体会
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张建华
在聆听会议中,专家的很多话触动了我,很多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今日重翻笔记本,再次感悟着其中的观点,心中不断在思索着主要分以下方面:
一、以高尚的师德立身
师德与教师的学术、思想相辅相成,而又超越个人的学术、思想之外影响着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成长。也许我们不能攀升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必须坚守师德的底线。师德的底线是什么呢?那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决不对学生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我们要尊重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负责。
二、以精湛的业务立足
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和法宝。那么教师怎么才能以精湛的业务立足呢?那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
第一:善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博学多识的人。但是平时过重的工作负担,几乎使学习成了我们教师的奢侈品。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处理好工作学习的矛盾,教师就要善于学习。所谓善于学习,一是会挤时间,二是能提高学习效率。挤时间,关键是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会挤出来,雷锋曾经用浅显的比喻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第二、勇实践——在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锤炼自身,形成有效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专业成长的保证
(一)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二)听好一节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的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有比较才有鉴别,同别人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只有看到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才能摈弃教学中一切不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三)评好一节课:
评课是一种成长,教师在听(观)课、评课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步。
第三、常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第四、勤动笔?——教师的研究,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动笔的持续行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只要教师们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反思、勤于动笔,多数教师会一步一步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明白人和行家里手的。
最后,想用陶行知要求教师“每天四问”来做结语:
第一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俞大,就能为非作恶俞大。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学问是做教师的源泉,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站牢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第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自己与学生的健康。
第三篇:假期课改培训体会4
假期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四、教师要善于引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五、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假期课改培训体会3
假期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二、积极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第五篇:假期读书体会
真正的爱是“慢慢来”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今天下午利用儿子睡觉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粗读了一遍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前经常看到台湾作家龙应台著作,大多是与台湾政治有关,当时翻阅总感觉离自己很远,就一直没有过借阅过。假期在教研主任王主任的读书推荐下,我开始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20篇随笔式的散文,记录了她拥有的两个孩子诞生、成长和童年趣事,还有她开展早期教育的点滴趣事,既诙谐幽默,又生动有趣,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启发和引导,更有许多我值得学习和努力的地方。
正如她的儿子华安在散文集最后所感悟的:“尽管我们之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以我和弟弟、和母亲的关系来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这两个人是我的‘家人’,反而比较觉得他们是我的挚友。” 这是一个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生活是快节奏的,食物是速食的,知识是速成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急功近利,在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多少儿童充满纯真和快乐的童年没有了,多少青少年充满生气和活力的青春没有了„„
现代社会的特点,一切都以“快”字当头,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漫长的艺术。“慢”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开始被我们遗忘的教育真谛。
在这样的年代,在教育现状带来的矛盾痛苦中,《孩子你慢慢来》如一股清新的风迎面吹来。书中一张照片下写着“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车往草地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真是心中一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的,我们都回不去了——必须珍惜孩子的每一天。”
想到刚刚步入教坛,那时的我们,是那样开心地和孩子们一起上音乐课、美术课„„而现在,家长、社会一方面在报怨孩子没能全面发展,一方面又死死盯着语数外的成绩。有多少老师还能静下心来去对待体音美„„这些课程呢?地处深山,师资力量馈乏,一专多能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即使有这样的能力,有限的精心仍然会选择成绩。
我们希望孩子个个高分,希望班级的成绩令人欣喜,但孩子的思维、智商、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差异的,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不能如我们所愿。我班有几个特殊学生,有一位同学智商偏低,会读,但在写字上有很大障碍;有一位男生特别懒,智商也不高,无论我怎么辅导,考试成绩总是在30分左右;还有一个同学,总是记不住每天的家庭作业„„无论你怎么着急,他们始终在低分徘徊,我的耐心因为他们的成绩而忍无可忍。
有多少个假期,在闲暇中我得以静心思考:为了我们眼前的成绩,忘记学生的差异,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算得上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吗?
张文质和钱理群先生都曾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教育需要等待,它是一种固守,一种耐心;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都是徒然的,甚至犹如拔苗助长,是有害的。
我要排除眼前成绩带来的焦躁心理,给予我的那些特殊生更多宽容和耐心,给予他们自我生长的空间和时间。只要他们和自身相比有了一点进步,我就应该为之欣喜并要大力地表扬他们。我要和他们聊天,和他们游戏,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春风细雨般慢慢滋养他们的心田。也许他们的成绩离我的期望还会很远,但至少能让他们主动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心甘情愿地快快乐乐地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心灵都会健康、快乐。或许,人生本该是一趟旅行而不是一场赛跑!
能真正静下心来,陪着孩子慢慢地走,一路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耐心地等待着孩子长大,这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呢?作为一名真正有责任感的教师,纵使社会再浮躁,我们也必须学会放弃功利,选择坚持,学会从从容容让孩子慢慢来,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人生过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