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修小结之二立体优化课堂练习
研修小结二:立体优化课堂练习
卓旭皓
上一阶段,我们努力挖掘文本自身的语文资源,设计课内动笔,让学生不断实践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一阶段我们继续挖掘课本资源,尤其是关注文后编写者提供的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如果遇到独立阅读课文或者课后习题信息较少的课文,我们则根据文本核心价值进行相关堂内练习设计。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练习题的不断优化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于是,我们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出发,立体优化课堂练习。
一、堂内设计为教材整体优化服务。
教材是一个整体系统,单册教材又是一个整体,体现阶段目标;单元教材也是一个整体,体现单元目标;而课整体,避免随意性。如在研讨《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我们关注单元目标,重点引导学文又作为一个整体,体现达成能力目标。因此,设计课堂练习就要考虑到这个,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能体会人物的品质。由能够识别各种人物描写,到模糊地模仿进行人物描写,其中安排小练笔,这些设计都是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过渡到高年级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而安排。又如,在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我们考虑到教材的整体优化,课前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将这篇写在特定年代的文章的价值导向确定为: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能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内心上产生对这种品质的向往,而不再做过泛的生发。这是因为这一单元重在体会各国的风俗人情,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
二、堂内设计服从于学生整体优化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以 “乐学”为最优化境界。要“乐学”,首先就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激发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这一阶段我们继续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设定,采用过多种练习形式,获得效果较好。
(1)口头练习,加深体验。在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根据课后题我们除了安排动笔练习之外,还辅助设计了口头练习。在学习德国美丽的街景段落,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们提供了多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身在山阴道般的街头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享受。这样的口头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将有形的花理解成无形的精神,以此进一步体会德国的风情和人文。
(2)笔头练习,提高素养。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傅颖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品悟,直至文末安排学生进行动笔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抓住语言、动作或者神态等等来写写周围的人如何夸这位聋哑青年的。
三、堂内练习服务于教师控制系统优化的需要。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方可实现有效的控制。而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则是为反馈信息提供最优“信道”。因此,在这一阶段的研修中,我们比以往更注重练习的设计的效果。
(1)设置自主式练习,让学生多向交流,自能解决浅显问题,留下深难问题,便于教师调控。面对阅读课堂,在提高学生阅读效能时,我们经常采用动笔阅读的手段。用自由批注或者定向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无为而治。其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各层面的学生都参与训练,而且“听、说、读、写”能力都训练到,体现主体作用;其中讨论出来的疑难集中,便于教师点拨关键,达到整体优化效果。
(2)设置分层式练习,以满足各层面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整体优化,而且问题由浅入深,便于教师施控。在练习设计时,我们注意语言的表述,让习题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相应的可达成目标。比如在写一写周围的人如何夸这个聋哑青年的练笔设计时,问题可以设计成:可以用上一两处动作或者语言描写,如果用上神态描写就更好了,试一试吧。也可以设计成:周围的人会怎样夸这位青年呢?看你能写出几种人,几种夸法。比一比吧。这样的语言能够鼓励学生,继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引导学生思维步步发展,使教学目标能够预期实现,达到课堂整体优化。
运用现代科学系统论整体、有序和反馈等原理,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的整体优化原则出发,恰当地、多样化地设计出最优化的课堂练习题,使之成为教师利导、学生乐学、教材优用、教学省时高效的最佳手段,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我们将继续前行,循着学生的学习规律,寻找更高效的课堂。
第二篇:课堂练习要优化
课堂练习要优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课堂练习要有时间的保证。要求一节课上要保证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求课堂作业课内完成,力争校外作业校内完成。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确保课堂练习的时间,就要我们在课堂上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必须研究课堂练习的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使课堂练习优化。
具体做法:
备补充习题
补充习题中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项。这些也大多是课文中重点片段训练,备课时我就先备一备,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这些难点。如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文中有一个“四季常青”这条词语,里面的“常”是什么意思?老师出示“常”这个字的三个选项,1、普通一般;
2、经久不变;
3、时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经过讨论,学生确定应选2,经久不变。经久不变是什么?炎热的夏天会变吗?寒冷的冬天会变吗?接着出示填空:无论()还是(),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通过关联词语的填空,体会到无论是季节的变化还是天气的变化,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用无论()还是()练习说话.在理解课文中进行课堂练习。
还如,现在的补充习题编排的也越来越科学了,有很多补充了和课文相配套的课外拓展的短文。如结合《第一朵杏花》补充了《童鱼》,《苹果里的五角星》补充了《苹果变色的奥秘》,结合《三顾茅庐》补充了《诸葛亮巧使空城计》等许多优秀作品,怎样把这些好的补充阅读真正的使学生读起来,如果当成家庭作业做,自觉的孩子还读一读,不自觉的孩子看到此类文章,因为后面没有相对应的题目,他们根本就不会去看。如我教《三顾茅庐》一课,在学完课文之后,留一点时间,要学生把补充习题翻到28页,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巧使空城计》一文,读读、评评、议议,学一篇带一篇,课内、课外相结合,把补充习题上的题目真正落实到实处。
备课后习题
语文课本中除了一些背诵、读读写写的词语,造句、复述课文,等基本题型之外,也有很多结合课文内容的小练笔,如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书后第五题,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16课《天鹅的故事》,书后第五题,你在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等等。我都是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说后写,然后交流、补充,这样以好带差,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简约化,课堂作业高效化,两者结合可谓强强联手,也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老师都不再为课堂作业发愁,每个人都能说“课堂作业,想说爱你也容易!” 练习要精选,练习要有效,练习要和课堂优化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三篇:立体教育小结
有关“立体教育”小结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技能的不断开发,社会需要型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促使教育提出新型目标“立体教育”,为此我校教师进行了讨论与实践,并有效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适应“立体教育”模式的发展。
教育的结构不是单层平面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它不仅表现在横的方面,包括学校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所作出的教育,而且在纵的方面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学校教育是教育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学校教育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相应的还要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处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为此,我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预科刚开学之际,郭艳芳老师针对女学生开展的一场有关青春期教育的主题报告会。详细讲述了女学生在青春期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为学生解答了青春期疑难问题,并防止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错误。举行的运动会、篮球、乒乓球、跳绳等等比赛活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注重趣味课堂的开展,引导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教育也是“立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关键。因为每一个孩子从出生时即接受父母的教育,一个家庭的氛围更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身心发展。我校结合这个因素,开展了大型以“感恩”为主题的报告会,为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座谈会”,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双方的交流会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面对学校的学习。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最终输入地都是社会,而学校、家庭的教育中遗留的问题也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去解决。例如,我校职高生进入工厂后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与厂领导的交流问题,与同事的沟通问题等等,都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相结合。
“无才”不等于“无能”,这个“才”,主要指的是学习成绩比较差,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升学的希望比较低,我校就建议他们选择职高,升学的希望有所提高。而为了提高职高生就业时的技术能力和社交能力,我校又成功开展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感受到就业的艰苦和辛劳,也促使他们返校后能够更快、更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除此之外,我校在教师幸福工作这方面也开展了比较成功的活动,例如,“教师基本技能大赛”、“做幸福的老师”演讲比赛、鸡公山拓展训练等等。这些活动,是进一步推动全体教师全力以赴各项工作的动力,使我校老师以更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次挑战。
立体教育的各个方面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才算形成了完整的立体教育结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适应性人才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 要: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做到精心选题,要理解教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最后还要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化学教育思想,前瞻性的化学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在引领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初中化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开放而有活力,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突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精心设计练习题即精心选题。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教师要选择具有时代特色、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地搬到课堂上来。因此精心选题,科学地选编作业题,要注意三点。
一、精心选题
1.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和难点,做到彻底掌握,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题目是基础题,哪些题目是拓展题,哪些题是探究题。还有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地把握练习的难易度,使得练习更加有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
(1)宏观上怎样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上怎样解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分子有没有变化)?
(3)结合宏观与微观认识,如何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定量认识化学反应?
围绕这些问题,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考虑。
2.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因此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第三章中的利用化学式计算时,我选择了这样一组练习:硝酸铵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4)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70克。
(5)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克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这样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有一个知识慢慢提升的过程。
3.要选择生活化的练习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化学问题,运用化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
例如,在讲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选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1)开水壶或热水瓶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温热的食醋(或稀盐酸)浸泡清洗。问铝壶内的水垢能否用温热的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为什么?
(2)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是为什么?
(3)稀硫酸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什么原理呢?
(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糅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是为什么?
(5)“波尔多液”能杀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虫,它是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在用“波尔多液”喷洒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浸泡洗去,这是什么原理呢?
这样选择一些跟生活有关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
所谓精心设计就是对精心选出的题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目,甚至包括哪个题目先做哪个题目后做等等。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
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还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要有灵活性。例如,元素符号本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如果到讲第三节时让学生在一节课全部记住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讲完第一节课进行课堂练习时就开始教学生记元素符号,默写元素符号,下一堂课再测验一次。到讲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时,学生已记住一大半元素符号了。这样采用了分散、少量、多次练的方法,效果较好。
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要进行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这是优化化学课堂作业,提高化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作业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巩固识记、理解运用;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症下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雷.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学习,2010(12).[2]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第五篇: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姓名:黎旭辉
班级:10级艺术设计(2)班
学号:1008022013
通过几周的立体构成的学习,让我更全面了解了一些关于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总体上来讲立体构成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形态及其审美。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课堂上,老师通过灌输我们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让我们轻松的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及方向。通过课后给我们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让我们自己动手更加通彻理解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老师授予我们方法是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立构从而过度到实践上,让我们由浅入深的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有: 1)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2)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3)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立体构成的特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在立体构成学习中虽然有点枯燥和乏味,但是学好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正如书上所说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存在着立体构成这一实例。只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和探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