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总结-董学江

时间:2019-05-15 15:3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总结-董学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总结-董学江》。

第一篇:物理教学总结-董学江

教学总结

教师:董学江

紧张忙碌的高二下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有许多感触。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教学各方面都没有一点经验,加上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是1班和2班,班的特点不同。1班是感觉较好的一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2班的学生我认为是思想上太浮躁,班内聪明的学生不在少数可就是不太自觉,上课纪律也不太好,因此在上课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维持纪律,纪律保证了才能让那些想听课的学生有所收获。

两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半年来,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下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下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一点是我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第二篇: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董学江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董学江

一、教材简析

新一轮教材改革中,不仅对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能力作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继承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认识过程,精选了每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面向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强调知识和方法获得的过程。

本学期学习人教版物理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安排练习和习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除完成书本上的练习外,要求学生完成世纪金榜出步练习。

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重难点为分子热运动微观解释)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分子的热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4 温度和温标 5 内能16 第八章 气体(重难点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应用)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重难点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固体 2 液体 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重难点为释热力学定律)

功和内能 2 热和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重难点为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描述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单摆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第十二章 机械波(重难点为波的图象)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

第十三章 光(重难点为光的折射和干涉)

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光的颜色 色散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全反射激光 第十四章 电磁波(重难点为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了解)相对论的诞生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广义相对论简介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重难点为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守恒定律

(二)碰撞反冲运动 火箭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了解)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了解))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 原子核(重难点核反映方程)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核力与结合能 6 重核的裂变核聚变粒子和宇宙

二、教学目标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有极大的相关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高考改革在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同时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物理会考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市教委对高中物理会考工作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广大教师要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学习和研究,努力使教学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5.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出路在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高中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观察和实验能力;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内,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高二物理比起高一物理,学习内容更为抽象,近代物理部分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关系: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电磁学为主,这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3)会考与高考的关系: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高二年级末要进行高中毕业会考,按照要求应于会考之后进行文理分班,进入高三年级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二学生中已有很多人明确了学文或学理的意向,甚至有的学校在高二年级就开始文理分科教学。由于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通过会考,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低标准,因此即使是学文科的学生也不能放松物理的学习,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更要考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在高二的教学中要为高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及期末目标

我所任教的是09级1班和2班,两个班学生基础都很差,1班稍好一些,但成绩也并不乐观,1班学生能听懂相关的基本知识但比较懒,应加强练习的督促,2班学生基础相当差,且有一部分学生听课不会听,虽然不会捣乱,也不打嗑睡,但就是听不进去,思路跟不上,应加强基础教育,多从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入,基本概念入手,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传统的教法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与新教材、新高考、新目标不适应的地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 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当堂训练的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做好章节过关题,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

5、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最好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第三篇: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董学江

高三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董学江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2班物理,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我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总之,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董学江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精)

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董学江

本学期担任高二1、2班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现做小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进行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的教学。主要工作如下:

1、教学内容:完成了

①选修3-1中的: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②选修3-2中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教学。

2、作业批改: 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符合新课改精神。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类,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3、测试情况: ①单元测试四次。包括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全部为全批全改,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并找同学谈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得失。

②期中考试一次(与选修3-1的模块考试采用同一张卷。并进行试卷中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卷面分析和讲评,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

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根据本学期新分班级的特点,并在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一具体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决定在一开始多注重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很弱的差生重点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推动全班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在讲课上我尽可能降低台阶,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

另外,高二学生是学习分化较严重的学习阶段,也是最易松散的阶段,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努力塑造一个轻松、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热爱,让学生在高二这一关键时期打好基础,为高三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多为学生解难答疑,多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贯彻落实好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物理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发扬育才人的奉献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工作,为育才的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1年7月10日

第五篇:董光春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相互作用》主题单元设计

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活动一: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并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1.导入情景、①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要求:同桌双手相互推掌,一人处于被动,双方感受力的存在,如果用力还可以把人推开。问题:力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 2.学生发表见解

3.再创情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方木块,海绵。实验:手推方木块使之运动,手用力推海绵。请学生总结: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4.逐字分析,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思考:(1)力能够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吗?(2)如何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引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结论:一个力总能找到它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活动二:科学想象并体会,探索研究上述问题 提问:(1)用什么工具测量力的大小?(2)力的单位是什么?(3)力是标量?还是矢量?

(4)如何来表示一个力呢?(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5)力的图示是根据力的三要素来表示的,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

1.鼓励学生大胆地动手、科学地想象并体会,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给以适当提示。

2.学生归纳总结

活动三:搜索重力知识,研究重力的三要素,引出并正确理解重心的概念 1.导入情景、提出问题

情景:让一物体自由下落。

问题:物体下落是什么力的作用呢? 2.搜索已有知识,引出新的知识

问题:(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能否用实例说明一下?(3)重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4)重力的作用点是什么?如何定义的?(等效替代)分组讨论,并由代表回答。3.再创情境,探索研究物体的重心位置

探究性问题:(1)物体的重心如何来确定呢?

(2)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物体上吗?为什么?(讨论)

(3)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关系?讨论并举例。探究性活动:用悬挂法测定薄板的重心位置。(测三角板、书本的重心)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1.用身边现有的物品进行演示.请同学们积极思考,演示一:取一把刻度尺,支住它两头,在其上放一重物,刻度尺被压弯.演示二:取一根橡皮筋,下挂一串钥匙,橡皮筋被拉长.演示三:取一根细竹棍,把它压弯后可以把跟它接触的物体弹出去.问题:刻度尺、橡皮筋、细竹棍在各自的物理情景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在刚才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我们能看到物体明显的形变.把书放到桌子上,用手按压空玻璃瓶,书桌和空玻璃瓶能产生形变吗? 4.演示课本上微小形变的实验。总结:

1.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2.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的物体形变极其微小.活动二:巧妙设问理解弹力。

1.用cai课件再创情境,深度理解形变(1)拉满的弓把箭射出去.(2)压弯的撑竿把运动员弹出去.(3)跳水运动员被压弯的跳板弹起.问题:①上述三个情景说明了什么?

②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什么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呢? ③弹力是怎么定义的?

2.学生分组对前面的演示实验及cai课件中的物理情景进行讨论 3.分析总结.活动三:探索弹力及其方向 1.展示下面三种情况下的弹力:

①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问题:书与桌面之间是否有弹力产生? ②在一根绳下挂一物体,分析物体与绳之间是否产生弹力作用? ③用手压或拉伸弹簧,感受弹簧的弹力作用 2.小组成员讨论下列问题 ①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呢? ②弹力的方向?

③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举例说明 3.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交流。4.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根据学生研究情况总结弹力的方向 第二课时

提出问题: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活动四:

1.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

问题:①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②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根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进行猜想?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2.实验探究:(由于猜想不一定正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

3.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可评价的要素

1、静摩擦力的存在以及判断静摩擦力方向

评价方法:使用量规(自评+小组内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

①静摩擦力的存在的判断

②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③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④实验过程符合实验规程,态度认真

⑤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配合,体现出合作精神

2、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

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 ①最大静摩擦力

②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0<f≤fmax

③静摩擦力的应用

3.滑动摩擦力大小

评价方法:课堂展示+作业

评价指标:

①理解“相对运动”

②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μ)

即: f=μfn

④分析总结能力,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专题四 力的合成与分解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四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主要设置了一个研究课题,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同时全课设计了好几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并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多媒体模拟;在“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引导下,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预期学习目标是写一份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报告。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4、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1.什么是合力及力的合成?

本专题问题设计 2.合力的大小和分力的关系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正交分解?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分组用(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量角器、铅笔)。演示用(分

常规资源 力、合力关系模拟演示器,钩码,自制教具)。系绳的小车一个、自制多功能木板一块(一面贴有

白纸)、三角板两块、橡皮条一根(系有绳套)、弹簧秤两只。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具有多媒体操作平台的教室

活动一:力的合成(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实例(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分别提同一桶水),说明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2.演示1:模拟上面生活中的实例,演示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

用效果是等效的。将生活实例搬入物理课堂来研究。

3.复习提问:初中已经学过一个力f与两个力f1、f2的效果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播放:

(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

力称为这一个力的分力。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即用一

个假设的力去替代几个共同作用的力,替代后这一个力的效果与原来的几个力是相同的。但合 力并不客观存在,它是假想的力,是用来替代客观存在的分力的)。

二.推进新课 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复习提问:初中已学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请同学们说一下合成方法。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播放:

和,方

之差,力的大小、牛,两侧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方向相同。提问: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有一定的夹角,其合力与分方向是否有关?如果有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1,并思考问题:5个钩码的重量是2.5两个拉力的合力大小一定也是2.5牛。问题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是f1=1.5牛、f2=2牛,f1、f2两个数值相加并不等于2.5牛。从这个例子我们得到是合力小于两分力之和,合力f比两分力

f1、f2大,它们的关系总是如此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演示2:借助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用演示1的装置探究互成90度角的两个力f1、f2

的合成情况。(将两个分力f1、f2和合力f在黑板上用图示法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发现互相垂直

的两个分力的合成,其合力正好是以两分力为邻边做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引导说明:两个分力互相垂直时合成和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一样,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两

个分力互相不垂直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提示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去验证自己

的猜想。

学生探究,分组实验

教师强调:实验进行前设计实验时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用什么方法找出分力f1、f2及合力f?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2.3.大小和方向

刻度,同时

怎样才能使合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分力f1、f2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怎样直观简洁的把各个力的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适当的时候做些必要指导。指导1 为了保证效果相同,两次都要把结点拉到同一个位置。指导2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注意其零刻度及最小

要注意正确使用并正确读数。

指导3 在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时:一位同学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挂细绳套,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拉结点,使橡皮筋的结点伸长到o点;另一位同学先将o点做个标记,然后记下两弹簧秤的读数,这就是力的大小。沿细绳方向在适当位置定下两点,确定力的方向。得出结论

请做的较快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是否找到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如果发现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能配合自己的实验数据说明更好。对还没有发现规律的同学引导他们仿照别的同学做法重新做一下,看看合力是否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重合。

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总结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并用多媒体播放:

(1)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

力的有向线段作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是矢量,矢量的合成规律都是相同的,所以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所有矢量

的合成。比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力的合成方法,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力同时作用在物体

上,又如何求他们的合力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会得到: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

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就得到这些力的合力。

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并用多媒体演示几个力的合成方法.演示后强调:

能这样求几个力的合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些力必须是共点力。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说明什么是共点力并小结:

(1)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些力就称为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2.合力大小与分力夹角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两个分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合力的大小与两分力间夹角有什么关

么?

→180变化

f

系?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什运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演示:使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由0时,合力的大小由大逐渐变小,从而得到:(1)合力f随θ的增大而减小;(2)当θ=0时,合力f有最大值fmax= f1+f2,当θ=180时,合力有最小值fmin= f1-f2。| f1-f2 |≤f≤| f1+f2|(3)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等于任意一个分力。活动二:力的分解(第二课时)

一 引入新课

请看屏幕:①〖视频展示〗大力士拉车

②〖视频展示〗单手拉校车

视频中的大力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动汽车,为什么视频②中的人用单手就能拉动?而且车上还坐满了人!是不是视频②中的人力气真的比大力士的力气大?单手拉动大车的奥秘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来探究力的分解。0000

二 讲授新课

问题1:大力士用绳斜向上拉车的力产生了哪些作用效果呢?让我们先模拟下大力士拉车。

学生活动1:(教师先示范)请同学们用书垫起软木板的两端,让木板水平,将小车放在木板中间,然后用绳拉动小车,观察车的运动情况和木板的形变情况。(实验必须让学生明确要观察什么?)学生报告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进行评价。

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1把汽车往上提,一个水平的力f2使汽车前进,可见力f产生的效果可以与两个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力f1和f2就叫做力f的分力。(分别展示力f,f1.f2)

学生自己得出:求一个力的分力就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拓展:〖课件展示〗拉黄包车、拉行李。

这些情景和大力士拉车的情景有共同之处,水平面上的物体都受到了斜向上的拉力,于是我们就把这类情景概括成这样的模型:

水平面模型: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我们已经知道力f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向上提的效果和向左拉的效果,那么可以用竖直方向的力f1和水平方向的力f2来等效替代。

问题2:知道这两个分力的方向怎样求这两个分力的大小?我用这条线段表示力f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请大家在探究报告上做图,并用f和?表示出两分力的大小。

展示学生作图及表达式

刚才我们探究了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的情景,如果把物体放在斜面上,不用拉力也可能运动。是什么力使物体运动起来了?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产生了哪些作用效果?我们来体验一下。

学生活动2:用夹子把系有小车的橡皮条固定在木板一端,抬起木板的这一端,观察橡皮筋和木板的变化。

〖课件展示〗重力两个分力方向(这里有个转换,橡皮筋拉长了说明重力有把橡皮条沿斜面往下拉的效果,如果不用橡皮筋物体将会下滑)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探究报告上作平行四边形,并根据已知条件写两分力的表达式 〖展示台展示〗学生作业

拓展:如果增大斜面的倾角,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会怎样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倾角越大,sinθ增大,cosθ减小。使物体下滑的分力减小,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增大。实际情况如何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观察增大斜面倾角,指针刻度和橡皮条长度的变化。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问题3:这是物理学经常研究的斜面模型,模型是来源于生活的,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情景属于斜面模型呢?我在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两处情景的画面,你能分析出其倾角大小和斜面用途的关系吗?

〖课件展示〗1.螺旋状的盘山公路;2.公园的滑梯。

通过前面两个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往往有多个作用效果,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可以指导我们增强或减弱它的某种作用效果,以利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实际问题中常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力的分解的步骤。

问题4:视频②中手拉绳的力产生了哪些作用效果?手拉绳的力与绳拉车的力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来模拟这个情景。

学生活动3(先视频展示操作)先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中点,记下结点的位置,这个力好比我用一只手拉绳的力。之后,用两只弹簧秤同时拉到该结点处,使弹簧秤与橡皮条在一条线上,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细绳套的方向,这两个力好比绳拉车和树的力。请同学们在白纸上记下两分力的大小,画出两分力的方向(为方便比较同学们的测量结果,在用一只弹簧秤测量时统一用0.5n的力拉。)

〖展台展示〗学生测得的不同分力

同学们都是用0.5n的力从中点拉,为什么测量的分力大小会不同?比较两组同学测的分力。小组讨论得出:

合力一定、两分力大小相等的情况下,两分力夹角越大,分力就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我拉车之前要把绳拉紧的原因。从测量值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分力夹角很大的情况下分力可能远远大于合力。这说是我单手拉车的奥秘。

三 课堂小结: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看屏幕。一个力究竟该怎样分解?这里我们探究了根据力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这样分解的目的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分解方法?这些就留给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课件展示(图片)引桥、滑雪

同学们,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我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画面。(图片最后停在拉链的图片)拉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其实它可以归入本节课学习的斜面模型。

可评价的要素

1、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评价方法:使用量规(自评+小组内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

①明确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②明确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③实验过程符合实验规程,态度认真

④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配合,体现出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

2、平行四边形定则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

评价指标: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

②在具体的题目中会做平行四边形

③平行四边形的的应用

3.力的分解

评价方法:课堂展示+作业

评价指标:

下载物理教学总结-董学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总结-董学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和九年级一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物理教学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里,本人在学校的安排下,担任了九年级物理(5)、(6)、(7)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在05届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教好物理这门课,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 教好课,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1 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 、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一、教学成绩 工作总......

    物理教学总结

    2010—2011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沈阳市第七十五中学 张玉杰 几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1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忙忙碌碌中悄悄地过去了,转眼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有得也有失,现作如下总结:一、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认真学习,积......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1 这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

    物理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紧张忙碌的高二下学期结束了。回首这个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虽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且也有了一点教学经验,但是有些知识总感觉在进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