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科教学论作业2·我所理解的新课程标准 · 周圆圆
我所理解的新课程标准
我是数学专业的学生,那么我就就数学学科来谈谈“我所理解的新课程标准”。
就我小学时期而言,我对此没多大感觉,不懂什么叫课程标准,就知道会做题就好了。初中时期姐姐送了我一本《新课程标准的数学练习册》,我从中发现上面的题目比我们课本上的考得灵活好多,不是直接告诉你有什么,让你求什么了。高中时也只是忙于应对高考。以前整个学习生涯,我们这一届是刚好错过了,因此之前总体认为课程标准:学好课本知识,会解答数学题目,做好试卷,考高分就行。
而现在,作为一名即将做老师的大三学生,我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现在我所理解的新课程标准是:
(一)课堂上教学:
1、课一开始调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以学生感兴趣的健康的新闻,游戏,活动等开始一堂课,让学生从课一开始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让课堂氛围从一开始就活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在课堂上创造机会,给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提问题时要求大家安静思考5分钟,再“有奖竟答”。让尽量多的学生思维得到运用、受到启发。
3、课堂氛围容洽。老师的“权威”已经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
4、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把教学任务不当做任务来做,但结果比要求的效果要好。结合以上3点以及其它要素,抓牢关键知识,学习全面知识。
(二)生活中教学:
1、注重实践,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宽数学在学生眼中的视野。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2、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在教学中选择积极乐观的和极少数反动的、但受到了严重惩罚的案例来教学。由此对恶势力厌恶,对优秀者敬佩。让学生学习优秀者、摒弃不良者,积极乐观,从善从良,以至爱国。
(三)另外:
1、提倡学科综合。开阔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在数学课上,如遇到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积极解答,或共同解答,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
2、完善评价机制。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第二篇:数学学科教学论作业1·我的数学观
我的数学观
数学观,对于每一个学数学的都是有的。在此,就简单聊聊我自己的数学观。幼儿时期。那时根本不懂什么数学。只是,爸爸妈妈常常让我从1数到100、常常让我认钱;幼儿老师让我们摆小棍儿;那时,爸爸是五年级数学老师,我就跟去混,见得他在黑板上写一写简单、方正的数字……当时都没以为这些与一个叫“数学”的有关系。
小学时。有一门可叫做“数学”了。老师让我们背加减法、乘法口诀表等,同时让我们列一些算式,加加、减减,乘除,以至于求一些实际生活中买文具、买玩具等问题。找到了数学一点点眉目。但是,妈妈常和我玩纸牌,我总是输,输了就得干活儿。我不甚理解是怎么回事。我明明会加减乘除啊?这与数学有关吗?
初中时。对于数学的学习深入了好多,分成了几何、代数两门。数学学习也基本成型,基本解题思路都明白,只是需要智慧和练习。记得老师让我们自由组成小组,解决“小纸条”,夺红旗。大大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对于几何,我甚是喜欢。数学,也就是基于基本思路、列表达式、解表达式,以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高中时,随着高考任务的降临。数学是及其重要的一科,150分,三大主科之一。要奔大学,这个必不可少啊。此时少了些对数学的认识,只是找求解方法。怎样能解决,怎样解决好,都是问题。此时,形成了自己一套解数学的知识体系。此时认为,数学,就是高考必要的东西,必须弄好。
大学了。我选了数学专业。分了好多科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解析几何,实变复变函数等等,很多。其实我并不擅长,只是喜欢了,喜欢它的逻辑、程序、规律……或是由于这个对之后就业好,因为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就很有本事。虽然学习时数学对于我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会坚定下去。数学,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
现在。准备考研究生了,我选择了应用数学的“运筹学与控制论”,我相信,“朋友”陪伴我,我定会生活得更好。数学,我的支柱。
数学,伴我从小到大,是我的朋友,好朋友。有你相伴,谢谢!
第三篇: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2
一、为什么“双主体论”是错误的?如何理解教与学的和谐关系?
答:(1)“双主体论”是指,教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没错,因为凡是实践着的人都是认识的主体。然而,即使单纯从认识论来剖析,两者并不能等价齐观:学生的认识是为了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教师的认识是为了培育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是个和谐的矛盾统一体。然而,“双主体论”却把教与学割裂开来,从而造成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试问:当教师讲授时,是不是教师在“教”?同时,是不是学生也在“学”?此过程中,谁是主体呢?两方面都是主体,又怎么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在教师为主体的条件下,又怎么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里的要害是,只单纯地看到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没有考虑到:归根结底,学生是获得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因而背离了教学系统的科学发展观,仍然通过“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物”去支配。由此陷入了“同而不和”的泥坑。
(2)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是“教学生学”,“学”是中心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完全是为“学”服务的,是为了引导、促进学生的“学”,恰恰遵循了“和而不同”的致和之道。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核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抓住一个“思”字?
答:(1)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是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它的基本特征有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其核心特征是独立性。(3)从抓主要矛盾来看,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这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教学思想。孔子的教学生涯,始终贯穿着“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并且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要求学生从感知、言行、学习、品德诸方面,都要善于独立思考;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那就是: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三、如何理解教师的引导作用?它有哪些特征?核心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启发教学的纲领?为什么要抓住一个“诱”字?
答:(1)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学。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就是要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引路人,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向着全面和谐发展转化。一句话:教是为了学,这是一切教学策略的第一要务。在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刻刻凝聚着教师对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体现着对教学过程独具匠心的设计,闪烁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的火花。因此,教育就是引导。
(2)它的基本特征有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其核心特征是启发性。(3)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反映客观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从古到今,不管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名目如何繁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何多变,但是,凡是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教学,其灵魂必然是启发教学。
总之,愤启悱发是我国优秀的教学理论,也是我国优秀教学经验的结晶。教师引导作用的精华。归结为一条成语:循循善诱。
一个“诱”字,抓住了教师引导作用的要害。
教贵善诱,教贵善导,这就是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精要。教师引导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的表达为一个“诱”字。
四、教学的四大规律是什么?分别怎样理解? 答:教学的四大规律分别是:
(1)为师之道的根本: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和独立性:师者,诱也;学者,思也。从图示可以看出:抓住一个“诱”字,抓住一个“思”字,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则形成了“诱思教学和谐论”。
从整体图来看,箭头都是从左指向右的,这充分表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全面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特征: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基础性。
(2)为学之道的灵魂: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就学习来说,客观的事实是:人与生俱来就要求学习。就成人成才来看,千百年来的客观实际是,“深造”依赖于“自得”;古今有成就者,或者说,任何人要办好任何事情。既不是“生而知之”,也不是“教而知之”,全部都是“学而知之”;就是“教”的真正成功,也总是通过“学”来实现的。
(3)教学本质的真谛: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和谐,以学为本,这就是教学本质的真谛。教学系统的根本功能,是使学生个性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教学则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只有当诱真正地转化为思时,才能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从目的与条件的和谐关系来看,思是目的,诱是条件,二者形相悖而实相辅,它们的和谐统一,则是主体与引导的最佳结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
从“诱”和“思”的关系来看:诱是思的条件,思是诱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只有科学地认识并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和谐关系,才能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一代代新人。
(4)启发教学的真谛: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内因为依据;必须创造外因,以激发和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因。显然,诱是外因,思是内因,教师只有把“诱”调节到学生主体“思”的频率上,才能使诱与思频率相等,情意相通,从而使诱与思发生共鸣,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人们一般是怎样思维的?为什么要培养全脑型的人才? 答:(1)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心理过程。逻辑思维则是用概念采用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2)外界真实事物生动具体的形象,经过人们多次的知觉,在人脑中留下痕迹,当事物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将再现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正如没有概念就难以进行逻辑思维一样,没有丰富的表象就不能创造出新形象。每一个人进行创造性劳动时的思维过程:首先是右脑的形象思维,然后才是左脑的逻辑思维。
(3)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总是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反馈、相互包容,一种思维形式出现时,必须伴随着另一种思维形式的紧密配合,极少出现单独工作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思维的成对并存规律”。就是以最抽象的数学来说,它也是研究形数结合的科学。华罗庚曾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列宁更明确地说道:“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为了摆脱教学上的许多困境,有意识地同时加强两种呈现方式,促进整个脑功能的整体发展,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为什么要把认知信息转化为情化信息?如何促进情化信息转化为情化思维?
答:(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喜、怒、哀、乐、爱、憎、忧、愤等就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情感作为主观的意识经验,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俗话说“天才源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说明了作为认知因素的思维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没有“勤奋”、“积累”这些情感因素的参与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实,现代心理学研究确认:情意过程对认知过程具有调节和动力功能。因此,情意与认知的关系,正是教学系统的内部心理关系,有意识地把情和知两个客观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2)1.要主动创设学生的客观感受机会
情感体验是大脑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感受状态,就是说,情感的产生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没有这种刺激,就不会产生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对客观刺激的感受机会。2.要善于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感受,就是说,情感的产生还取决于学生以一定的社会标准为准绳的主观需要。3.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
每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因此,教学时要善于以情激情,以教师引导作用的情感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通过教师情感的感染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新作业,新设计-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新作业,新设计人教版新课标
曾几何时,做作业成了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程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面临着要做作业。家长买了同步训练、买了一课四练、买了奥数书,学生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家长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问学生:“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学生做完了作业,一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反之,就要遭到责备。从开学到期末,学生最少做了两本数学作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重复着做老师布置的题:××页××题。教师、家长根据这些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久而久之,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投入的活动。学业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都跑到哪里去了?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数学教育与21世纪社会发展更紧密的结合提示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变化,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句话向我们表明观点: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今后更好的用数学服务的,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落实这些理念,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说、玩、用、记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表达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活动欲望、兴趣、热情、好胜心。难怪有人会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已的思维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有效调控教学的主要方法。一年级学生识字少,但已具备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之一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作业,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一年级学生又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为了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我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说”,即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已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玩
xiaoxue.xuekeedu.com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只有当学生对学充满兴趣时,学习才会有效,也只有当他们投身到知识中去发现新观念、新规律、新方法时,学习才会充满乐趣。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我把一些作业设计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比如在“比多少”教学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用4个杯子装同样多的水,然后分别放入1调羹、2调羹、3调羹、4调羹糖,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放糖最多的那杯最甜。第二天,我请学生汇报作业情况,学生基本上都举了手,还说得井井有条呢!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水一样多,糖越多越甜的道理,而且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了热爱数学学习的好情感。又如:“比高矮”的作业是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巩固比高矮的方法,创设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前后、左右”的作业是: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已前后、左右有些什么。以上作业把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为知识的学习创设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情节,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主动学习。
三、用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俗话说,学以致用。“有用”是人们学习的动力。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题材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有味,而且理解深刻,掌握牢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然而,学习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在布置一年级的作业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学了课本第一册第82页“数学乐园”最后一个活动“统计”的内容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班上同学的上学情况吗?是爸妈接送、爷爷奶奶接送,还是自己上学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问每个同学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较好。为了使统计难度适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只要求他们采访10位同
xiaoxue.xuekeedu.com
学,并要求制成调查统计表。学生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不同同学的位置,第一回做了“调查员”。使我高兴的是,他们的成果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如:
(1)我的调查统计表 爷爷接送:√ √;妈妈接送:√ √ √ √ √ √; 自己走:√ √;一(5)班 汪 剑浪(2)我的调查统计表 奶奶接送: O O O ; 爸妈接送:O O O O O; 自己走: O O; 一(5)班 叶豪放(3)我的调查统计表
爷爷奶奶接送:× × × ×; 妈妈接送: × × × × ×; 自己走: × ; 一(5)班 胡梓泽
这样的设计,让知识的掌握过程融入日常的生活,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易于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了生活技能。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复习课中,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项统计活动:我最喜欢的课。结果选择数学课的人最多,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四、记
这里的“记”不是记忆,而是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一些让人“惊奇”的东西。这些“惊奇”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淡忘。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闪光的智慧呢?我让学生尝试写周记。周记也是星期五的数学作业。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会写的字较少,所以我在家长会上建议给学生买一盒磁带,让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把周记“写”在磁带里,然后由家长或自己记在周记本上。周记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的(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知识)。通过一学期的证明,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家长都乐于投入这项活动。虽然这种活动比较费时,但学生在写周记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家长在这个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的智慧,感受到与孩子交流的乐趣。
这学期的周记内容有:用1~5编一个故事;用6~10编一个故事;我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快乐的国庆节;请爸爸、妈妈考考我;秋游;等。现附几位家长替同学录音写的数学周记:
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
数学课上有趣的是做实验。老师拿了4个杯子,装有不同分量的水,放入同等分量的糖,让同学们猜哪杯水最甜。同学们有说第1杯最甜的,也有说第4杯最甜的,教室里一下热闹了。后来,老师请同学们上台品尝。我很幸运,被老师点中了,尝过4杯水后,我发现水最少的那杯最甜。这次实验,使我懂得了一些道理。这节课真有趣!
一(5)班 金昕伟 秋 游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秋游。
早上6点我就起床了,吃过早饭,7点多钟就到了学校。一进校门,就看到操场上有几百同学,好热闹!快8点的时候,老师要我们上路,我们一年级5个班到广场去玩。我们班排成4队,每队12个同学,有1个在前面带队。我排在队伍中间,我的前面有5位同学,我的后面有6位同学。这一天我玩的真开心。
一(5)班 叶程扬 扑克牌里有数学
扑克牌里有很多数学知识。其中2、3、4、5、6、7、8、9、10我都学过,A是1,J是11,Q是12,K是13。星期五晚上,我与爸爸玩扑克牌游戏。玩法是:每人摸一张牌,先比大小,谁的牌大就由谁算两张牌相加的和。算对了两张牌就归他。然后再玩减法。比如说,我摸到一张9,爸爸摸到一张4,如果是加法,我就要算9+4=13,我就赢了;如果是减法,我就要算9-4=5,我也就赢了。如果我算不出来,就由爸爸算。玩多了,我就会算加法和减法了。
一(5)班 高翔 买 菜
xiaoxue.xuekeedu.com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菜,我想吃白萝卜,买了一些,用去2元钱。我又买了4元钱的肉,妈妈还买了四季豆,用去3元钱。最后妈妈买了1元钱的西红柿。买了这么多的菜共用去10元钱。2+4+3+1=10。
一(5)班 刘畅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学期教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我改变了以往的作业形式,设计以下实践作业:“今天我当家”。要求每个小朋友带20元钱到超市买东西。2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碰到什么问题?并填好计划书:
购物计划书
1名称 价格(元)2 3 4 5 统计
(1)实际总价(2)与20元的差价
(要求:1,营养均衡 2,种类丰富 3,价格合理)周一按照计划书实施情况评选出一年级的“最佳小当家”十名。〈〈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出新知。”
我的新课程教学已进行了一个多学期,面对减负以后,家长带来的担忧,我不再为自己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而苦恼。我觉得作业是要布置的,但不是单一
xiaoxue.xuekeedu.com
地做数学题,而是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第五篇:【学科教学论】基于你对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的理解,设计出相应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模型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作业:
1、请谈谈你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2、请谈谈你如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课程小论文:(任选一个)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2、体育教师由单一的体育教师变为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1、请谈谈你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起到了“加油站”的作用,做好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会有利的促进课改的进一步推行。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要善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学生的个人身体能力、个体身体差异、个体的特殊功能,更要给予充分关注,并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依据。实践证明,合理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课堂教学实施带来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继续坚持和不断改进体育课程资源,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出发点,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一、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
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由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体育课程只有符合地方经济和文化特点,才能提高体育课程的适应性。因此,应大力开发具有地方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把那些反映本地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体育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体育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要正确地理解课程资源,还必须对其特点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1.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体育教材无疑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但体育课程资源范围远远超过体育教材,而且不限于学校内部。体育课程资源涉及学生日常学习与日常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如:走路是一个生活化的动作,只要体育教师用心去开发就会成为体育课堂的新内容有倒走、协助走、计时走、距离走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地域,可资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体育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如:南北差异、城乡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必然会有所区别。如:父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爱好或经历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2.体育课程资源的价值潜在性;丰富的体育资源为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那些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体育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例如:我校初中部教学楼后面的小山,可以用于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报告厅前面的台阶,可用于练习原地跳远。校园里的小路可用于练习地形跑。因此,体育课程资源这一特点,要求体育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挖掘体育课程资源。
二、如何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它们以各种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广泛支撑。面对这么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开发?首先,要做一个价值判断,哪些是学生们最迫切需要的,对于他们现实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这些体育资源应该得到及早优先的开发。其次,还要考虑到具体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等一些特殊情况,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符合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体验,有利于达成目标。因此,总的来说,体育课程资源的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开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些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开发的时候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从学生的身体现状出发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从开发出来的体育资源的有效性出发,把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作为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有无重大病史。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能接受新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身体状况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开发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要对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各种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他们最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体育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是不一样的,要努力寻找学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生的兴趣所在,力求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学生化”的体育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的体育课程资源。
2、从体育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个瓶颈,它将极大地制约我们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体育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因此体育课程开发要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我们的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这样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对学校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
3、从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出发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是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项目,学校在这个项目上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项目,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健康第一”,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排斥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毕竟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成员,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体育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
三、结语
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应始终抓牢“健康第一”这一宗旨不变。深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能力,关注学生兴趣,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并认真倾听学生对教材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从中采纳科学的、合理的意见,进一步的整理,作为以后体育课程开发的参考资料。
尽管体育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发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作为体育课程开发重要力量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请谈谈你如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
古语云:“世之成材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即有坚韧不拔之志。”是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具有一定的才能外,还必须具有在困难面前百折不回的毅力。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总是艳阳高照;求知的道路上总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对促进班风和学风也有重要的意义。
坚强的意志是选定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坚强的意志是悬崖上的松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是面对逆境,忍受痛苦的气量,坚强的意志是遭遇狂风暴雨永不退缩,风雨兼程的乐观,坚强的意志是人生最需要的养分,人生最坚实的基石,坚强的意志是成功者的风帆,因此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组成部分。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呢?我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学生学习、生活中意志薄弱的表现。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关爱备至,呵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护有加,根本没有尝过生活中的苦辣艰辛,家庭的溺爱,使有的学生在行为上没有自制力,在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具体表现在:
1、自制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平时自由散慢,上学经常迟到早退,上课随便讲话,玩小动作,抄袭作业。对家长的告诫,老师的耐心教育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2、目标不坚定
有的学生兴趣很广泛,这也喜欢,那也喜欢,可就是从来没有做完成一件事。有的学生每逢新学期开学,就兴致勃勃地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可执行不了几天就成废纸一张。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原207班一个同学,在高一第二学期文理分科时,他踌躇满志地选择了文科班(205班)。但学习不到半期又感到枯燥,执拗地转往理科班,本期中考后,又从高二理科班转往高一年级了。
3、脆弱心理
有的学生因一、二次测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料,而自暴自弃。生活中碰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205班一女生在本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她就要其他同学转交给我一张纸条,大意是说中考未考好,想外出放松两天。她说自己很重视学习,不要操心她的安全,并垦求我既不要告诉家长,也不要通知学校。过了一天她就又回校了。像她这样有心理压力的学生并不少见。
4、盲从心理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有的学生缺少主见极易受他人的影响或怂恿,极易轻信他人,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是一样。
二、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1、树立远大的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立下坚定而远大的奋斗目标,就会由此产生巨大而持久不衰的动力。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冲破重重的阻力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引导学生制定短、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的目标要具体明确,让他明白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中期目标要立足现实;而长期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他为之努力。
2、要从点滴小事上培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许多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过小事情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达·芬奇画画从画蛋开始。前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以工作精确,细致著称。他写字十分工整。像印刷出来的一样。原来在年轻时,他就把工工整整地书写作为自己磨炼意志的开端的。有的学生意志不够坚强,但又不肯从小事做起,以为一节课、一次作业。无多大关系,这些与意志无关。岂不知,就是从这小小的一堂课,一次作业,滋长了意志薄弱,最后才导致学习上的“全线崩溃”。反之,学习上意志坚强的人,必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积小胜为大胜,获得学习上的成功的。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3、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除了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之外,还能强意志,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坚强意志的最好途径也奠过于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本身就是坚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体育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的人。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坚持”两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我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都坚持不懈组织寄宿生晨操、晨跑,极大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4、注意因人而异
摸清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薄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弱点。比如有的学生做一件事开头犹豫不决,而干起来之后能够较好地坚持。这种学生的优势在于执行计划。而决定计划方面薄弱,内外因素干扰使他难以果断做出决定。对这样的学生,就应在一个行动的起始阶段,帮他分析利弊因素,尽快确定目标。培养学生的果断性。再如有的学生做事情虎头蛇尾,一开始决心很大,干劲很足,但是三天热乎劲儿,后边就松散平常了。这种学生意志品质的优势在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而弱点在于坚持性和自制力上。对待这样的学生,在确定目标之后,要打预防针,时刻提醒他。在行动过程中,要帮助其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不断激发他。在接近目标时,尤其要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有几次这样的过程,薄弱环节就会得到扭转。
5、用严格制度管理学生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做“慈母”,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另一方面又要做“严父”,对学生提出合理又严格的要求。一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二要对学生实行必要的监督,对其行为进行督促,鼓励,提醒与检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并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能力。三是教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保证教室清洁,上课时偶尔断的粉笔头挥在地上,我总是不厌其烦弯腰拾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总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持久、科学、耐心、细致应付各种挑战,才能收到实效。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提高,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对教师专业化问题高度的关注,“教师即研究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教师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为幸福的教师,就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1、首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主要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者是专家、学者,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学不同,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自己研究的对象(运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用反思手法),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功能的侧重点在于应用。实际上,教师的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困惑与问题,是自己缺乏反思与追问;之所以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乏味,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之所以教学工作成了负担,不能使自己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也是我们缺少对教学更深的理解和探索。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系统,教师所关心的是,把别人给定的内容完好无缺地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只须照本宣科,不必思考和改进;只须墨守成规,不必实验新教法;只须接受别人产生的知识,不必有个人创造。这种机械、僵化、缺少创新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而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实施这个关键层面成败是整个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课堂教学这个层面能不能进行下去,能够进行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改革也是针对传统的低效和无效而开展的。进行教学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质量。
2、教学研究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我们的日常观察都发现,中小学教师很难将学术界的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即使通过培训或读书,在概念上理解甚至在理念上认同了这些理论,但是在工作中通常不能运用。为什么教师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主要是学术理论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更准确的说是教师没有真切感受到学术理论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具有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这种潜在的、笼统的、不清晰的实践理论需要被发觉和提升,在自己实践性理论的基础上与学术理论展开对话,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思维和行动品质,进而促进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发展。而进行教学研究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做好途径。教师本人不应将自己置身于教学理论与教学研究之外,而应该根据实际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形成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反思,通过反思不断地改进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不断形成对已有教育理论的再思考,不断发现其现有理论的不足,并通过必要的教育教学研究,善于不但总结发现新的东西,为创造与形成新的教育理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路径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点世界各国不仅达成共识,而且都已写进了法律。1994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既然教师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就有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从非专业或半专业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要义有二,一是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是人皆可师,人易成师;二是这种专业必须经过不断地成长与发展。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要使教师不可替代,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使教师不断发展,必须通过研究,促进学习、思考、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工作应该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从“教会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接受”转变为“创造”。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教师,或
者说,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实现教师工作的上述转变,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换言之,时代需要研究型教师。
4、成为幸福教师的必要条件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作为凡夫俗子的教师自然也不例外。而教师的幸福生活是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学业上取得进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要使学生有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自己情感状态是积极的,自己的学习、工作是内心情愿的、享受到劳动快乐的,这样才会不仅自己能感受到幸福,也能给学生以幸福。
如果教师本人没有对所教学科的挚爱甚至痴迷、执著的情感,没有经常性的对胜任该学科教学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不但自己是走不远,而且也无法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的执行者,而不是灵性、有创意的工作,教学也就变成了例行公事。所以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得以从日复一日的重复、被动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充满期待、挑战,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学,丝毫没有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自然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和惰性,面对教学研究有畏难心态。
3、教学研究出现了形式化、甚至异化现象。近些年,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对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我国中小学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隐藏着令人担忧、值得深思的现象:一是过分追求课题立项,似乎只有承担课题才能叫做研究,“重申请课题”轻“实际研究”。二是过分追求论文发表,把教学研究简单的认为是写文章,重“成果发表”轻“推广应用”。三是过分追求理论建构,重“理论问题”轻“问题解决”。这些形式化、异化的教学研究,背离了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研究者
1、不断学习,注重实质积累。
教师教学研究首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教师对教育教学感到力不从心,当教师抱怨自己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工作中学习的缺失,正因为教师工作缺乏了学习的支撑,所以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无法解决。《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教师在某些方面“后学”甚至不如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学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当然教学研究则是一种有针对性、有目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效率最高,最有成就感,教师解决了所思的困惑、所教的问题,尝到甜头,教师学习、教研的劲头才更足。在不断地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更有高度和深度。
2、积极反思,小处见大。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本身就具有研究的性质。教师的教学研究就是反思行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进行自我对话,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中小学教师长期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被动的、周而复始、机械重复的繁重教学任务更替中,许多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热情被压抑,研究意识淡薄,一方面不愿意反思,因为任何反思都可能诱发痛苦和挫败感、意味着“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鉴于此,教师应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如每一堂课结束后,反思那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教学有待改进等。认真思考记录,寻找对策。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进而在理论学习、相互借
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鉴中对 “为什么教”、“教什么”等问题进行追问,从“立法者”转换为“阐释者”,增强对自身价值感和成就感的认识。当教师以反思行动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时,自身的发思意识和能力、专业意识和能力会得以确认和发展。最终成为一名研究者。
3、相互协作、团队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当今社会,交往、合作、互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活动不再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教师也不能闭门造车的进行教学研究,而应以开放的姿态,团队协作精神。当前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教师间人际关系日趋冷漠、紧张。据调查,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而学校是一个知识的场所,文化的场所,思想的场所。需要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文化的沟通,这些不仅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层面上,也发生在教师的层面上。如果教师间缺乏真诚的沟通、帮助,缺乏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很难想象会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产生多大负面影响。学校应创设良好的进取合作氛围,以真心诚意的宽容和谅解,努力培植一种讲真话、讲实话、不讲套话的风气。学校处处体现关爱学生以及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学校要善于为教师营造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要善于以多赢共生凝聚人,以诚信美德引领人,姓名:赵佳
学号:124165 并制定出有利于提高教师合作协调能力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师团队共同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