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
临洮县连湾小学白建东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于是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看谁想的最周全,算得最快。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2、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
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在教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由于时值秋游季节,而学校秋游方案迟迟未定,于是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打电话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校参考。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订方案的所需资料,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并自发地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方案。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考虑到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包车时根据学校学生数,大小车搭配;学生身边带多少钱,怎样合理使用……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好处。
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实践数学,让学生在富于弹性空间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与处理信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第二篇:作文来源于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
一、作文教学的背景
作文离不开生活,或者我们可以说作文来源于生活。富兰克林也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作文教学重在从平时生活,从平常小事,从细微处获得写作素材。作文教学应具有生活化。
现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的语言材料传递可能的信息,达到尽可能的准确性和理解性,收到尽可能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所以若要收到这种效果我们必须在写作训练中要注重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具有准确的表达情意的写作技能。而这些都必须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细心的观察。
教师常常扪心自问:学生学识贫乏,是否是因为我还没有激活他们?学生生活积累缺乏,是否是我没有打开学生生活宝库?若学生达不到心理上的共鸣,是不是我还未拨动学生心上的琴弦?由此,想到了改变长期以来的作文五步骤(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取而代之的是有着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二、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1、命题上教师应尽量想法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
2、写作内容上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加强生生
间的交流体验,并通过最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切磋砥砺,闪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感悟到写作的真谛,促使学生写作“我口说我心”,让学生将作文当作倾吐心声的载体。
3、写作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作文。
4、作文修改上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在原作的基础上对文字加以修改润色,删除那些与文章情感、主旨等不大符合的枝蔓,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照应、过度的语句或关联词,使文章的语句更为优美、思路清晰、语脉畅通,最终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
5、作为讲评时还应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都是他倾注自己的心血,应该给予他们尊重。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并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作文教学安排内容与要求
1、在你的个人经历中,是否见到过这样的“笑”?请作简要的叙述。要求:围绕中心,内容具体
2、母爱是那样的无私与圣洁,母爱也是永恒的话题,请根据你对“母爱”的理解,自拟题目,写发生你和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要求:描写具体细腻。
3、根据单元主题,以《收获爱》为题,指导写作。要求:有真
情实感。
4、在回家路上所见、所闻、所感,题目为“回家的路上”。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
5、根据学校开展的活动,学校举办了校运会,以“精彩的运动会”为题写作。要求:突出细节描写。
6、观后感。
7、围绕“节日街头真热闹”说一段话。要求:观察仔细,要有明确的中心。
8、以“生活因爱而精彩”为题,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学会审题。
9、“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写一段文字,描写这个画面。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10、请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生动场景。要求:有序、细致。
11、根据单元内容,让学生鉴赏诗词。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话。要求:学会抓住一个角度赏析。
12、根据学校开展的活动,征文比赛。要求:选材角度新颖。
13、从日常生活中举一“生物指示”现象,写一段文字加以说明。要求:内容具体,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14、请通过想象,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15、请为本单元某一课续写一个结尾。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16、根据学校开展的活动,素质教育活动,以“美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出一篇文章。要求: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篇:写作来源于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上八乡学校
陈文珍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我们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但是作文时常常为“无米下锅”,即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而发愁。生活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如何做个有心人,并把生活中自己演绎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这就成为学生作文“有米下锅”的关键。我认为只有认真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的材料来源问题,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来。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独特的美,从而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我是这样教学生给作文补充活水的:
一、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发掘写作源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因此,引导学生去观察现实生活,须从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入手。例如,我教完了《猫》这篇课文后,问学生:“猫的脚踩在作者的稿纸上,就留下了几朵梅花印。那猫的每一只脚有几个爪子?猫每只脚的爪子个数和梅花的瓣数是否相同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众说纷云。有的说猫一只脚有五个爪子,有的说有四个;有的说猫每只脚的爪子数和梅花瓣数是相同的,有的说不同。当时,我不急于表态,而是及时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要求学生从实物观察中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写出介绍猫爪子和梅花的片段。
2、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获得信息和写作素材的途径。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要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入生活,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抓住事物的特点。有一年上第十册语文的第一单元作文“记一处事物”,我先带领学生亲自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观察周围景物静态和动态,感受大自然的可爱。坐在河岸上,我指导学生:天空是怎样的?河水有怎样的声音?河里的鱼儿怎样活动?河岸上的小草、树木长得怎样?„„同学们经过我这一指导,观察、体验片刻后就畅所欲言。结果,这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做到内容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较为突出。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学生写的这一片段:“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小河西岸绿树成荫,岸上碧草翠色欲流,河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我闭上眼睛,一阵微风轻轻地扶过我脸庞,我听到了小鸟的歌声,听到了河水的笑声,听到了鱼儿的嬉戏声。我陶醉在这优美的境界中,我仿佛成了鱼儿在河里尽情玩耍,又仿佛成了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能写出这样的好片段,离不开同学们的亲身观察、体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真情体验,亮相生活舞台
1、发挥想象,设计生活。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应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设计班队活动,怎样才能把班队活动搞得更富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充满童趣而又新颖别致。另外,我还让学生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而且这一过程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不会再言而无物了。
2、创设情境,展示才华。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如果我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夸X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大家乐”、“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现力得到提高。如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音乐会,只提到了爸爸、妈妈表演了合唱,“我”表演了舞蹈,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缺乏细腻的刻画,轻描淡写,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为此,请两位同学演示表演过程,情景的表现活生生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写起来就具体生动了。
创设情境进行体验习作,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兴趣、扎实训练为核心,把学生独立的个性融于语言文字之中,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好途径。独立个性、主体、真实,正是作文教学的崇高追求!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对生活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悟,那么作文教学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也就不难达成了。
第四篇:教学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
第 1 页 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上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第 2 页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第 3 页
第五篇: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
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
王燕2014、4 游戏使幼儿学习中的最大的一个内容,孩子们都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的。游戏是儿童最喜欢、最能发挥主体性的活动,也是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在这些游戏中,儿童必须和同伴协商内、分配角色、处理纠纷,以保证游戏的顺序进行。这就促使儿童不断地认识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大班的角色中,幼儿要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角色的经验更多的是来自于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
在一次角色游戏开始之前,元元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我看到马路上有公用厕所,我们教师里能不能开一个公共厕所。什么?教室里要开公共厕所!这个想法,真的是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当时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她说,你去试一试,看看你能够用哪些材料把我们教室中布置一个公共厕所出来。
元元找来了小椅子,盒子等工具,将椅子摆成了两排面对面的椅子。在椅子上的中间放上了两个盒子作为洗手池。并拿手工纸,在纸上画好了男生和女生,把他们贴在了最最前面的小椅子上。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共厕所就建立完成了。完成之后他就大叫起来,公共厕所新开张欢迎光临。孩子们都很好嘁,很愿意来到老板开的公共厕所中“上厕所”。
他的受欢迎的程度我没有想得,我以为没有人会去光顾,久而久之他的兴趣就会减弱,没想到却是一个火爆的场面。在本次的活动后我得出了几个结论:
1、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娃娃、司机等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的人等来反映现实生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的交往程度直接反映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高低。心理学家帕顿曾研究发现,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角色游戏为其中一种)是社会性水平发展较高的标志。也就是说幼儿的角色游戏开展得越好就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越高,愈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幼儿的眼中和我们的思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他们的认知,他们会觉得什么是好玩的,有些老师预设的活动,创设的情景他们有的不愿意玩的,不感兴趣的。他们的角色意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中的,有了经验他们才会愿意有交往,愿意去玩。每一次活动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的事情发生。
3、对于大班的孩子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对于大板凳额孩子来说,和角色游戏已经成为了一个迷你的小社会,他们自己的规则和制度,他们有机会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和学习成人社会各类社会角色应有的行为方式,从而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同时实践并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能。
游戏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自己去放手完成游戏的建构,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并利用现成的材料或者是替代材料完成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游戏过程来明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