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美术课的心得(5篇)

时间:2019-05-15 15:0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好美术课的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好美术课的心得》。

第一篇:上好美术课的心得

一、我们要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我们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我们教师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好美术课的心得(2):

如今的美术课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想要上好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而又有良好的效果,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思考。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快乐的节日》这一课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挂在教室四周,我还准备了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学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备,也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操作;准备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样化,这样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就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如我在《中国画》时除了准备了宣纸,还准备了白布,学生看到白布情绪高涨,学生都主动的积极地选择了白布参与国画的创作,收到不错的效果,虽然耗点资,但教学成功的快乐可以弥补,也就值了。像这样的准备,只要是我们教师想到的,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准备,比如:需要服装、道具,背景等,我们就应该精心去做,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在课堂有些不一样,就已经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课堂,教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在德国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老师播放音乐是可行的,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乐,学生就一定都喜欢,还是一种离不开传统的观念在里面,如果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播放的音乐,就会扰乱他们的学习或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

三、美术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不可能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法,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 学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干湿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情趣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二册《童话城堡》,我是以情趣与实用相结合,以城堡的居住者为构思的立足点设计导入的。例: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谁能简单的讲一下她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谁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来历、对他的美好祝愿等)。让学生面对这些角色,赋予情趣和情节,为他们设计适用的城堡。这样以来童话的意味更浓了,同学们设计城堡的干劲也更大了。

(四)图像式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六册《威武的盾牌》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大家看过古代作战的场面吗?请观赏(放映大屏幕录像)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盾牌)盾牌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研究盾牌的作用,出示课题。一段精彩录像,几句简短的导语,几个师生双边活动的回合。既联系了历史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 导语变化性越大、刺激性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言,为美术课起个良好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别:教学心得 | 评论(0)| 浏览()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XX-05-27 22:18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二是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地处三峡库区,大自然赋于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第二篇:上好美术课的心得

上好美术课的心得

一、我们要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我们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我们教师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好美术课的心得(2):

如今的美术课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想要上好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而又有良好的效果,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思考。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快乐的节日》这一课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挂在教室四周,我还准备了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学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备,也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操作;准备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样化,这样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就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如我在《中国画》时除了准备了宣纸,还准备了白布,学生看到白布情绪高涨,学生都主动的积极地选择了白布参与国画的创作,收到不错的效果,虽然耗点资,但教学成功的快乐可以弥补,也就值了。像这样的准备,只要是我们教师想到的,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准备,比如:需要服装、道具,背景等,我们就应该精心去做,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在课堂有些不一样,就已经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课堂,教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在德国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老师播放音乐是可行的,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乐,学生就一定都喜欢,还是一种离不开传统的观念在里面,如果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播放的音乐,就会扰乱他们的学习或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

三、美术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不可能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法,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 学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干湿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情趣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二册《童话城堡》,我是以情趣与实用相结合,以城堡的居住者为构思的立足点设计导入的。例: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谁能简单的讲一下她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谁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来历、对他的美好祝愿等)。让学生面对这些角色,赋予情趣和情节,为他们设计适用的城堡。这样以来童话的意味更浓了,同学们设计城堡的干劲也更大了。

(四)图像式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六册《威武的盾牌》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大家看过古代作战的场面吗?请观赏(放映大屏幕录像)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盾牌)盾牌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研究盾牌的作用,出示课题。一段精彩录像,几句简短的导语,几个师生双边活动的回合。既联系了历史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 导语变化性越大、刺激性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言,为美术课起个良好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类别:教学心得 | 评论(0)| 浏览()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xx-05-27 22:18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图1,图2),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图1),这幅画画得不错吧?(图2)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二是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地处三峡库区,大自然赋于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第三篇:怎样上好美术课

怎样上好美术课

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例如: 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第四篇:怎样上好美术课

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

在学校体系中,美术教育是由一次次课来完成的,“好课”的数量,出现的频率,直接反映美术教育的质量与水准,标示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因此,美术“好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这一问题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去思考和尝试。本文表述的正是对此思考和尝试的结果。美术“好课”的标准

1.对美术课堂具有基本的控制

所谓基本的控制是指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使美术课堂保持一种应有的秩序,保证教学正常和高效的进行。2.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教师传播信息,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并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行为和作业反馈信息,教师充分地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并策略性地做出相应调整.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为一种动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3.正确处理美术学科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美术“好课”既应该注意传授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也应该基于美术学科去实现一般教育功能。

4.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美术“好课”体现为教师正确而适当地设置教学目标,并基于自己的理解或者对学生相关学习经验的认识,正确地指明重点和难点,以保持教学行为有一种清晰的指向,所有方法的运用变得更有意识。

5.知识内容正确,容量适当,难度适宜 6.方法恰当,灵活多样 教师的困惑:想上“好”美术课不容易

1、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

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是上好美术课遇到的第一个阻力。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部分学生,特别是家长,认为美术课可上可不上,只要把语、数、外学好就可以了,反正美术课学得好不好又不考试,不学美术照样能上大学,学美术又没有用„„,如此等等。显然,一方面是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性质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举行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许多学生拒绝参加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妈妈怕画画影响我的学习成绩。

2、美术课程的课时不能保证

正常开课和保证基本的美术课程学习的学时是上好美术课最基本的保证,但“完全能保证”美术课程课时的学校却极少,一些学校为了增加语数外考试学科的课时,压缩、占用美术学科的课时,往往学生准备好了材料、工具,教师做好教具,师生的热情却因主科教师的占课而戛然而止,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时断时续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持续的培养及形成。

3、教师的教学观念不适应美术新课程改革要求

想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师必须要有综合而全面美术素养和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以及理论知识。但基层一线的美术教师负担一般过重、精力不够、以及时间的限制、经验的局限性导致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较为缓慢。教师的教学仅凭在读书时所学的知识勉强维持,偏远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对于美术课程中所涉及的系统专业美术知识,如:民间剪纸、陶艺、电脑美术、木刻版画„„教师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以及现有的对学生美术成绩考核的空白和教师的管理、评价制度的滞后及漠视,导致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处于一种茫然、观望和不知所措的状态,进而影响美术教师积极探索上好美术课的积极性。

4、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态度与情感 谈到这个问题,其实既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前面或多或少涉及了。首先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课很多时候是为语数老师“照鸭子”的“做作业课”,或是考试前的“复习课”,其次是家长态度,家在以上种种现象的暗示下,学生呈现了在小学低年级上美术课“小手成林”,中高年级学生不带学习用具,不交美术作业的情况。上好课是每位教师的梦想,但在升学考试排名的压力下,美术课程已成了“弱势群体”。美术教师想上好美术课真的不“容易”!思考: 对于现状,短期内显然是不会自上而下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解决,所以发展策略的着眼点在于从美术教师的主观因素方面做到有所突破或改变。首先,美术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地创造各种肯利条件,并努力争取创造较好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努力钻研新教材,研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美术教育学,并广泛阅读美术文化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整体素养以应对这一劣势。再次,教师要增强课改意识,努力挖掘本地的乡土资源、民间艺术资源,让美术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上好美术课,我们面对“窘境”,不光应有“守土之责”,更要有“开疆之志”!

聚焦美术课堂 印象一:“作秀课”—华而不实的“好课”

大凡公开课、展示课、实践课、研究课,都有“作秀”倾向,堪称“豪华课”。这样的课堂敲敲打打,嘻嘻哈哈,教学环节十分热闹,但对于技法的学习却是“蜻蜓点水’,学生终究有多少进步、有多少发展,准也说不清(这种“高成本”的“豪华课”,教学的投入与收获显然不成正比。印象二:“自习课”—时间绰绰有余的“好课”

走进常规的美术课堂,似乎多了几分安静。这样的课堂儿乎没有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在简单讲解作业要求,提示作业构思后,便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情感体验,没有内心感悟,何来创作灵感?!印象三:“杂烩课”—囫囵吞枣的“好课”

受新课标“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基本理念和“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总目标的影响,“爱动脑子的老师”便下苦功设计教学环节,课前搜集、课中交流、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好不热闹!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可回想这样的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训练了什么?教师心中却不是十分明确,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缺乏整体的美术教育体系,因而导致了“大杂烩”现象。就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发现了许多无效教学或教学浪费现象。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是要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这就是现代教学理论中的有效教学思想。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焦点透视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何使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这正是美术好课的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效课堂,透视上好美术课的奥秘——

准备:让课堂更精彩. 课堂剪影:

“课前准备。教具:教师自制的不同样式、纸质的小花饰、剪刀、各种纸、固体胶、数码相机;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等。”——这是一位老师《小花饰》的备课文摘。

课堂上,没有精美的课件,也没有优美的音乐。上课之初,年轻的女教师头上,胸前、手腕上戴着自制的小花饰,甩着脑后的两条粗辫子,满脸微笑地踏上讲台,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快看呀,老师头上戴的花好漂亮!”“老师,你胸前戴的是什么呀?”“我也要做一个像老师这样的花。”„„一节课就在教师精心的策划和学生的大呼小叫中开始了。绚丽的花饰图片、奇特的花饰造型,让学生惊叹,更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花饰系列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会了从纸的色彩搭配、造型运用、纹理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的能力,给了学生一双艺术家的慧眼„„“老师今天有礼物送给小朋友,快打开桌子上的盒子吧!”“哇,好美的花!”在学生又一次的惊呼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拆一拆,然后还原的方法,研究小花饰的制作方法。学生们或折、或卷、或剪、或粘„„

课中,教师变魔术般的当堂示范更是掀起了课的高潮,最最普通的皱纹纸,在老师的手下忽而变成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忽而变成展翅欲飞的蝴蝶、百折花边„„学生的眼睛变得更亮了,他们的眼神中流露的是对小花饰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作业在2-3人的小组合作中进行,学生的桌上满是各类种子,你来选配,我来拼贴,配合是那么默契!不到20分钟,一幅幅构思奇特、拼贴巧妙的作品跃然黑板 透视: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40分钟是固定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本课,教师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留给学生做,留给学生评,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准备了充足的学习资料——制作了精致的小花饰,搜集了大量精美的极具代表性的范作,选购了色彩、造型各异的小花饰用品,掌握了在短时间里熟练地进行制作小花饰的方法„„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为启发学生思维提供了大量的视觉要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第一需要思考和落实的事。如果离开了准备,要想教学成功有效便是一句空话。作为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课前有准备,课堂方能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更为流畅。

节奏:让课堂更激越 课堂剪影:

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材质的羡》的教学片段:

课始:直接导入导入课题,在学生读题之后,教师对课题“材质”一词质疑,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概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材质,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形态的美感。之后,学生欣赏《古罗马竞技场》和现代建筑,引导学生思考两栋建筑在材质上、感官上有什么不同,又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想到了什么。学生与同桌边看边讨论交流,再进一涉感受到石材给人的古老沧桑之美,玻璃、金属给人一种现代的时尚之美,体会到时代的进步。(课时的行进节奏舒缓、自然,好似一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旋律优美,情绪平和,学生的思维随着图片深入地赏析而放飞。)课中:教师预设了2种不同的情景,“小神手”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自己带来的材料,感受一下在视觉、触觉上的不同,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此时学生忙着摸、看、比桌子上的石头、毛线、布、叶子、沙„„没有一个学生闲着没事做,教师则深入各个小组了解学生的游戏动态,最后学生的汇报精彩而全面。在紧接着“老师的疑惑”——笔盒有塑料、铁、布、皮革不同材质的,你喜欢什么材质的笔盒?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纷纷抢着答,争得脸红脖子粗,个个有理有据,甚至有的学生说铁笔盒会导电不安全。学生夸张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学生们在游戏和教师的“示弱”中更深层次地体味到材质的美。(课时的行进节奏张弛有度、激越振奋,好似一曲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旋律清新,流畅欢快,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滋养了艺术细胞。)

课尾:在“小小收藏家”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再次欣赏书本的五幅不同材质的艺术品,感受艺术品不同的材质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如果你是收藏家,想收藏哪件艺术品,为什么?在完成连线题,感受材质之美,再到说理由,谈感觉,学生欣赏感受之旅在下课铃声的音乐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课时的行进节奏舒展、平缓,好似一曲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旋律典雅,韵味隽永,学生的练习、评价表述能力在课中提升,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般的感觉。)透视:

节奏是时间行驶的特殊轨迹,它可以感染人的情绪,左右人的注意,也同样可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时间的价值总是蕴藏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极讲究起承转合,讲究科学地分配时间,讲究严谨的课堂结构.教学的内容常常被理性地分布在各个教学时段,形成严密的课堂结构。

本课前几分钟的铺陈阶段,教师设计了质疑、对比欣赏的教学环节,课堂的气氛呈聚合之势,学生的注意力即刻聚集起来,而其心理则处于一种期望状态,此时教师便可以较容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帮老师解决疑惑,这时的教师角色常消融在师生互学共进的乐趣中,消融在师生心灵的互通中,这是课堂节奏的高峰时段,也是学生心力与教学重点合拍的最佳时段,理性的知识已然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载体。之后课堂的节奏呈现低谷趋势,教师利用“连线”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艺术作品由于不同材质呈现不同的美感,用“小小收藏家”的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表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激情进行到底!

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整堂课的节奏变化犹如乐曲的旋律线,抑扬顿挫,张驰错落。美术课作为一门较为愉悦的课程,教师可在较为宽松的状态下,运用各种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但针对美术课“活泼有余,紧张不足”的现象,我们教师还应通过小组比赛、师生互评等教学手段唤起他们的紧张感,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达到课堂教学的韵味美。

分层:让训练更科学 课堂剪影:

老师在《有人脸的器物》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如下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采用盘条成型法或泥板成型的方法创作有人脸的器物; 深化层面:采用综合成型的方法创作有人脸的器物;

探究层面:在黏土上适当添加、切除创作有人脸的器物。正因为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设计了以上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训练要求,所以在作业中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地投入,那么地自信,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都取得了成功的体验。就连平时最让老师头疼的同学也用泥板成型法造出了学校的浮池桥。透视: 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身心发展水平的自知、自控、自主程度。这种程度越高,他们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越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而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地学习。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主动、充分的发展。

上述课例中,老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定了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提出了分层作业要求:美术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训练他们的创新求异思维,在综合成型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和添加;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训练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泥塑方法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训练他们用最简单的泥板成型法和盘条成型法进行拼搭,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现象。分层,是这位老师课堂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生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监控:让过程更优化 课堂剪影:

X老师的课堂活泼灵动、张驰有度,学生的学习热情、表现欲望被激发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学生学得那么投入,教师教得那么自如。老师利用课件提出了明确的作业要求,给定了合作的时间,学生三五结合在欢快的《时间象小马车》的乐曲声中开始了创作。只见老师“忙碌”地穿梭于各组之间,或给予建议,或给予激励,随身的数码相机也不时记录下了学生合作的和谐,记录下了作品中的创意„„学生创作活动在课件的倒计时中结束二课堂加一列快车稳稳地向前驶进,马力十足,在下课铃声响起时嘎然而止,给人意犹未尽、出乎意料的感觉。透视:

对教学过程持续、有效的监控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课堂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X老师的课堂始终以“任务”为导向.她对教学过程能动而艺术的“监控”体现了其智慧的课堂驾驭能力。作业要求给出之时,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持续、有效的监控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X老师深人到学生中间,监督作业进展情况,随时摄录下合作的精彩瞬间和美妙佳作,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投人学习过程,使大多数学生的创作顺利进行。走到学生中间,走近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创作思路,还可以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美术课堂创作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为了确保学生作业的成功率,这时候教师是助手,是顾问,是信息提供者,同时也是一位“监控者”。有效的课堂需要我们这些“引路人”采取一种充满智慧、充满民主的管理监控方式.以达到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一切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知识都是课堂教学节拍里的一个个音符,仅仅把这些因素堆砌在一起不足以奏响课堂教学的华彩乐章。课堂40分钟,仅仅围绕课题完成一张作业本上的创作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如果我们教师是一台有思想的放映机,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洞悉学生的心理,控制放映的节奏,让人不觉得时间的流动,一切都在轻松愉悦中进行.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渐人佳境。如果我们的课堂始终能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就是有效的教学。

把思考留给自己,把时间还给学生,上好小学美术课并不困难!

第五篇:如何上好美术课

如何上好美术课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

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

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下载上好美术课的心得(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好美术课的心得(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上好美术课

    怎 样 上 好 美 术 课美术课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都有爱画画的特性,信手涂鸦,得以抒发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呢?这是美术教师值得思考......

    如何上好美术课

    如何上好美术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 1.真实、科学、艺术 2.全面、得当、完善 3.多元、生成、开放 4. 和谐、主动、发展 上好美术常规课 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前提就是备好课,对于这一......

    用心上好美术课

    用心上好美术课 ——课改下的美术课教学建议 双溪口小学 潘耿莉 美术 〖摘要 〗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

    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

    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 朱华云 备课是关键 通过26年的教学,得出一些经验,要上好小学美术课,备课是关键,要根据儿童的内心世界所追求的童趣来备课。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不......

    如何上好幼儿园美术课

    如何上好幼儿园美术课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西集中学 刘华培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美术这门课程给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

    上好美术课教学反思

    上好美术课教学反思 有方向性知识的提问,是进入难点和重点的捷径。在教学中都有重点和难点,导入重点和难点的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学生感兴趣时,用专业的术语......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 城北小学任晓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这次培训我很惶恐,真的是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在坐的各位同仁有教学经验比我丰富的,我呢也只不过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