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掌握有效知识不仅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操作活动模式适用于可物化的、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讨论如何在实际中体现的有效性,方法注意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与讲授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生本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
3.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二、研究内容: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述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用研究水平。
四、研究思路
以“放、实、评、提”四字为我校的研究思路。这个思路具体的说,就是“放开学生、实在有效、评价激励、夯实双基、提高能力”,“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放开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是指“采取的教学策略要实在有效,教学效果要扎实,在夯实双基”,“评”是指“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评价,要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是指“要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可能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五、研究方法:
1、对教材加工、归类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有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 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
2、活化例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活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例题转换成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自己无关,因此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即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
实践证明,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的有效。
4、观察法:运用一些辅助手段对研究对象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积累原始资料。
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比较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运用谈话、问卷等手段搜集更多的资料。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方案
仁寿县文林镇第三小学 叶学彬 余金华 周文群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己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讲步的推动作用。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 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白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冈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即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又包括了小学生的提问意识。
2、小学生有效性提问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3、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
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5、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土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1)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
(2)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我们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一2011年8月)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一2012年1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阶段成果: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2月一2012年3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
(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课题组织: 组长:叶学彬 副组长:余金华
成员:何清及全体数学教师
十、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论文。
文林三小:余金华 叶学彬 周文群
2011年3月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自学校开设英语学科以来,在学校领导及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上发展比较平稳,教学质量比较稳定,为了总结经验,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对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优的占67%,不及格的占7%,其余为及格和良。这说明在整体良好的后面,还有不足之处,这就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审视,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即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它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有效”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身心得到发展,因此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英语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2)英语游戏活动能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使其从中获得发展语言能力;(3)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的,从而促使他们将生活带入课堂,最终再将课堂所学的英语回归生活;(4)教学方式是符合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5)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6)教学效果是高效益、低消耗,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就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中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力争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有效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研究依据和假设 研究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传授和记忆获得,而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对新学知识进行建构而获得的。
2、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3、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所以有效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假设:
1、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基本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2、英语课堂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突破认知障碍,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改变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创设游戏活动式、合作式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课题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个性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如下:
1、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始终参与课堂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2、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3、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的动机、兴趣和热情,开发他们的思维,同时又能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一)加强课前备课的质量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而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首要条件是备好课。“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1、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2、备课的形式要应人而异
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新教师要写详案,每份教案中要写清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对问题的答案要预设,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对骨干教师的话,备课只要写出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这样有助于给教师上课时留有更多发挥与拓展的空间。还有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担任着平行班,还要提倡教师“多次备课”方式,这样会使同一内容的教学在不断修改中更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
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我们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4、备课的研究要花气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把教学研究的重点都放在“课堂教学及其评价”上,而对备课的研究则相对忽视。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教学中教师不妨就备课列出研究专题,如“不同类型课的备课形式”、“怎样才能备出特色”等。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二)课堂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课上学生的动态行为,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1、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样的思想,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是全人的发展,就不会局限于某一方面。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应与课后的教学检测相结合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英语测试:首先,注重英语语感训练,英语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综合测试与分项测试相结合,并加强分项测试;再次,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努力优化过程性评价。
(四)课堂教学还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后的教学反思
1、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2、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的教学中了。对于这个时代的一名教师而言,掌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尤其在当今多媒体教师手头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六)有效课堂教学还必须要拓展学校课外英语活动这一良好的渠道
我们知道,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每个星期只有120分钟,仅仅依靠课堂内要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有难度的。而且英语学科又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光靠课堂的训练是远远达不到理想境地的。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将学生课堂所学的语言真正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学生语言的能力才能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预期目标
1、通过实验,营造起有利于学生能进行有效学习、自主的氛围,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英语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3、通过实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这一理念所吻合。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使能够回答“我今后怎么学英语”这一的问题,这种能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仍然充满信心地面对英语学习的话,这才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有成效的,这才是英语有效教学的真正含义。
4、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形成的同时,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有句话说得好:“好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其疑,析其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题实验的策略
1、寻找和分析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不利因素,找到解决这些不利因素的办法和途径。
2、探索提高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相关的策略
3、探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策略
六、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二)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在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实验的对象和范围
1、在自然状态下,在不打乱班级编制,不增加教学活动时间的情况下,选择校内对照班,进行实验研究。
2、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自己所任教的平行班,实行的是开放式研究。
八、预期研究的结果:
对在实验中所积累的一些资料分类、归并,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效,并全面细致地对研究成效作了解。根据对研究成效的了解,实事求是的依据事实写出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的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
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重点
以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为主,通过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周期为一年(2013年3月——2014年2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1、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2、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3、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
1、认真落实教学环节。
课前精心备课,做到细致全面、重点突出、语言精练。课堂上知识讲解准确明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让学”。课后认真总结,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进步。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进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上好每节课。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主动探索,均有所获。语文课堂就要注意字、词、句、段、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数学课堂应设计的要重视引导、提问、讲解、训练的设计必须有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3、注重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指导。
习惯成就人生。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等,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4、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但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恰当,要有“度”。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如上优质课、认真进行评课;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
动。同时也要写好阶段性小结。
6、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也从教育教学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编拟的教案等;主要从课堂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做好教学反思等。还可以从评课、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1、整理课题相关材料
2、做好结题总结。
七、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经验论文
2、案例集
3、教育典例照片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情况 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主研人员: 协研人员: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方案1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进行纠错和指导,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练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课堂练习内容应试化,课堂练习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或考试题型所传递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练习还比较少;课堂练习的形式单一,封闭型题目较多,开放型、探索型题目很少涉及;题目设计梯度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课堂练习缺乏“备学生”,课堂练习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一实际的必要环节,对练习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上所有的练习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形成了后进生跟不上,好学生吃不饱的状况;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忽略因材施教,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做题方法的训练,讲解缺乏针对性;反馈题型设计不恰当,使学生陷入新的困境,没有突出错误点。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性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二)研究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课堂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4.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5.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并做好具体分工:
刘清军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庄加爱课题组成员负责理论学习,整理各种材料。
何会萍、陈海霞课题组成员 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收集整理材料。刘清军、刘自超课题组成员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总结,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有效练习的研究。
刘清军课题组成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上报材料。
2.利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并定期写好个人心得体会。
3.认真组织上好研究课题课,沟通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5.精心备课,注重观课议课: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观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提高练习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调查问卷论文、课例、资料展示。
(二)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为研究的酝酿、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初步研究阶段。收集资料、信息,进行资料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第三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去得相关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
第四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课题组成员整理收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四、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1.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练习的有效方法,从精心设计练习,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有效性评价策略上入手,并做好反思和总结。
2.通过研究发现练习环节中的基本规律,为后进生转化找到一种合适的途径。
3.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4.提炼并撰写一些案例、心得、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