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步诗》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第一层是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第二层是充分想象,体会感情。第三层实感情朗读,再次加深领悟。最后通过赏诗,达到深华的目的。学生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确实加深了对曹植的理解,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对《七步诗》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集体朗读时的感情还未表达得非常到位,教师因为时间关系也未进一步指点。古诗本身的文化魅力还体现在她语言本身,这一堂课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较少,故而“泣”与“煎”的品赏还不够。《石灰吟》教学反思
1、读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灰的一生。课堂上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于是我讲解并引导学生弄清石灰生命历程: 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 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 → 浸泡水中,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
2、品味“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从这两词想到了“磨练”与“韧性”、“锻炼”与“坚强”之间的联系,理解到“磨砺”与“成器”、“历练”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3、品味“粉骨碎身”、“要留清白”,联系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之表现,板书: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想起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生感慨:人活着,要做一棵挺立的精神之树。
4、读,铮铮铁骨可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这两首诗的本来之意,是非常简单的。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欣赏,拓宽了理解的宽度,撅到了理解的深度。这样教是不是难了?课堂上,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本来想说,也被学生激动的思维制止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学生是处于思考的兴奋之中。通过多年的课堂观察,我一直说,好多学生的大脑往往处于半关闭状态,所以一直想“全部打开他们的大脑,引领他们思考起来,以成为主动学习者”成为我研究的一个目标,今天通过这两首诗的教学,我找到了这把钥匙。学生拥有思考能力,需要着新鲜的话题,需要着老师对孩子们的相信,需要着综合,需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了这一切,学生会主动的,学生会真正参与的,学生会把自己的智慧展现在师生的面前,学生会把自己的创造愉悦的拿出,与大家共同把玩。
第二篇:《七步诗》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学反思
教师:罗旭
2013年5月13日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学生能够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平,知道古诗的写作背景;能够结合书上的注释和工具书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古诗的含义;在了解古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部分学生能够在讲完课文后背诵古诗。这些是我这节课值得欣慰的地方。
但是,在这课堂上,我仍然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对古诗品读的引导不够。我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到诗人的痛苦、悲伤、愤怒。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你的好朋友和你闹别扭,不理你了,你的心情怎样?你和兄弟姐妹吵架后,心情怎样?如果你的亲哥哥打你骂你,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就是曹植,你的亲哥哥不是打你骂你,而是要置你于死地,你的心情会怎样?”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和诗歌情感的共鸣来。
可惜,我做得实在是太不够了。也许,因为我自己就没有入情入境,我自己就没有深刻地去体会诗人的悲伤、痛苦、愤怒,我自己就没有办法体验到1700多年前的诗人那种绝望和伤痛,所以,我无法让我的学生也体会到。其实,同情心每一个人都有,我们总会在看悲剧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如果我这里插入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用直观、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来渲染气氛,可能会比我单纯的讲解、引导好得多。这就是我备课的不足了。这里应该是多媒体课件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了罢。
我在对课文总结拓展时,也升华得不够。当孩子们回答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友情、父母、朋友、兄弟”的时候,我可以追问:“你认为他们最重要,你打算怎样去做呢?怎样对待你的兄弟姊妹?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亲人?怎样对待你朋友?”……就像打井一样,我都快挖到水源了,而我却放弃了挖掘,就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闪光的东西就会出来了。这是我太拘泥于教学设计,不敢提没有预设的问题了。说到底,也就是没有以学定教。
我从心底非常地不满意自己的这次教学,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去找原因,继续错下去。我非常地感谢我们学校语文组所有评课的老师,他们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我能够更清醒的知道我哪里做得不好,还需要怎样改进。
陈安之说“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相信,我通过自己的深刻反思,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进步。
第三篇:七步诗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学反思
古诗本身的魅力体现在她的文化魅力:所以在课前讲解了古诗的独特魅力,自身语言清新动人,别具风格,在娓娓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是一种享受。同时对本节课的古诗教学产生兴趣。
《七步诗》是一首表面意思浅显而寓意深刻的古诗。所以,课前积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诗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诗文理解补充了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补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体验,就像发掘宝藏一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点点滴滴会聚,互相启发,不断碰撞,终于掀起感情的波澜,产生切身的体会。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骨肉相残是何等令人痛心,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课文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初读课文,读通诗句;第二感情朗读,结合诗句意思再次加深领悟;最后通过背诗达到升华的目的。学生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确实加深了对曹植的理解,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对《七步诗》的理解,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出来了。我感觉执教这一课不足的时代背景介绍的不到位,修辞方法忘记强调,我也因为时间关系未作进一步指点。
第四篇:七步诗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七步诗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理解词句的意思。
朗诵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一首诗,七步诗,大家先大声的朗读一遍。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相 煎 何 太 急?
大家也看到了,七步诗是曹植所写的,老师就先给大家讲讲曹植这个人。曹植大家不熟悉,那大家都听说过曹操吧?曹植是曹操的儿子,要说是曹操的儿子,也不足为奇,因为曹操有25个儿子,皇后生的有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曹植就是其中的一个。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首诗。先看下题目,叫七步诗,那么为什么要叫七步诗呢,一日,曹丕把曹植召进宫,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曹植说:“都说你才华出众,熟读百书。今日命你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如果做得好,我们都服了;如果做得不好,就立即处死!”曹植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曹丕的用意,知道曹丕想伺机除掉自己,稳坐皇位。他伤心极
了,伤心自己的哥哥竟只顾争权夺位,而不顾手足之情;他悲愤,悲愤自己有数不尽的冤屈,却没有倾诉之处......因为哥哥的权力太大了。他略加思忖,走过七步后,便低声念出这首在无奈、悲愤和重重压力下了这绝世名作,所以叫作七步诗
下面来一句一句的看一下。
煮 豆 燃 豆 萁,豆棲是豆秆的意思。板书:萁,豆秆。问:谁来翻译一下这句?非常好!
豆 在 釜 中 泣。问:谁来猜测下釜字是什么意思?很聪明,板书:釜,锅(讲: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釜在古代很常用,破釜沉舟(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是锅的意思,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本 是 同 根 生,板书:本,原本,本来,整句的意思是:原本是同跟所生。
相 煎 何 太 急?板书:煎:煎熬、迫害。***你来翻译一下整句。相互迫害何必这么急,这里是暗指,你怎么这么急着迫害我。
现在大家知道整首诗的意思了,请大家来大声的朗读一遍。好了,大家来归纳一下这首诗的中心思想,讨论一下。***,***,***你来说一下。
板书:中心思想,以豆和豆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哥哥对他的迫害的悲伤与痛苦,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很显然七步诗救了曹植的命,七步诗的出现可以说不是偶然的,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那为什么说他有历史的必然性呢,***说说你的想法?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曹植的“七步诗”其意义已不只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五篇:《七步诗》
古诗里的故事《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来到名师课堂,同学们听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吗?它是形容一个人特别有才华,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曹植的。说的是天下的才华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
1、PPT1出示曹植像,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曹植,画像上的人就是曹植。曹植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七步成诗。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
2、PPT2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在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5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故事的由来,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师: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家谁知道《七步诗》是曹植在怎样的生活情景下写出来的呢? 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4、简介曹植和《七步诗》故事的由来。(PPT 3、4出示)曹植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当上了皇帝之后呢,对才华横溢的弟弟一直心怀忌恨,担心弟弟抢了自己的王位,于是就想谋害他,让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啊想啊„ „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用豆秸煮豆子的事,可如今,亲生的哥哥却要治他于死地,他一步一步地艰难的走着,边走边吟道:
5、PPT 5 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
(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念到这里,刚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顿时觉得羞愧难当,于是把曹植放了。正是因为这首诗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PPT6 影片看完了,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走进古诗,一起来看一下本首诗中的重点字词。要注意煮豆 /持作/羹的羹,它的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是羊羔的羔,下面是美术的美,读作geng。漉菽/以为/汁这句诗中的漉和菽的读音,分别是lu shu。萁在/釜下/燃中萁的部首是草字头,因为豆子是草本植物,所以用的是草字头。这句中还需要注意的是釜,为上下结构,上面为父亲的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下面不是金子的金,没有金上面的人字头。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几点,下面老师来示范朗诵一遍。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并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停顿、展开想象、身入其中。
三、反复朗诵、理解诗意
1、好,同学们朗诵的很有感情。那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呀?
对,我们就是通过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并结合诗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古诗,体会诗意。
2、PPT7 我们一起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来看一下这句: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持的意思是用来。羹呢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是指过滤。菽原本是指豆。在这句诗中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这句诗的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用来做羹。
PPT8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萁是指豆秸,也就是豆子的茎秆。燃:燃烧。釜就是我们说的锅。泣:小声哭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PPT9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中本的意思是原本、本来。煎是煎熬、折磨。而相煎呢就是互相残害。何:何必。急:急迫。这句诗的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四、深入朗读、体会情感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几个问题。
1、品“泣“字,体悟情感
PPT10我们再来看这句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这句中的萁指谁?豆又指谁呢?萁和都就如同曹植曹丕两兄弟。曹植把哥哥曹丕比作萁,把自己比作豆。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的写作手法就是---借物喻人。
这句中“泣”是什么意思?(哭泣)那豆子为什么会哭泣呢?我们生活中煮豆时不会哭泣,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萁在釜下燃,或者说因为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诗人曹植通过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师:是啊,所以诗人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示)
2、品“煎“字,体悟情感
PPT11 你们看,锅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锅中是备受煎熬的豆子。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 “煎”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曹植在大殿上就像豆子一样被摧残被逼迫,暗示了兄弟相残,讽刺了曹丕的无情无义,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3、有感情朗读古诗
师: 是呀,这样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怎能不让人绝望、痛苦和无奈呢?让我们通过朗诵再次去感受他的哀怨与悲伤。PPT12师示范朗诵
五、德育渗透
1、PPT13《七步诗》终于唤回了哥哥未泯的良心,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但这首诗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
千百年后的我们,从《七步诗》中也应当学会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疑,而应当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课后请同学们将今天学习的七步诗,讲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听听。PPT13 谢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