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主题拓展阅读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
5、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3、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学具准备】
完整成熟的豆秧,音乐和动画及字幕片,文字资料袋等。【教学流程】
一、揭示诗题。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进入情境。
①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第79回 “七步诗”的故事片断。②形容曹植此时的处境。(命悬一线、生死悠关、迫在眉睫……)
【意图】基于本单元教材的整体建构,这是一个古代优秀作品节选的单元,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任务。而对经典的阅读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应当是学生课下自主自由地对经典的迷恋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学生的生命之河中。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三、读通古诗。
①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检查指导。
四、读懂诗意。
1、学生交流弄懂古诗意思的方法。
2、自主尝试读懂古诗。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其中穿插对“羹”字书写规范的练习。适时采用实物澄清并且强化豆萁和豆子及同根生的感性认识。
【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五、走近诗人,走进诗心,体会诗情。
1、自由读,自主体会,小组合作,交流感悟诗情。
2、汇报交流,继续深入感悟诗情。
中心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①抓“泣”字,联系背景,即兴表达,体味“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文字背后的诗人悲痛之情。反复吟咏朗读,传达诗人内心之悲。
②品“煎”字,展开联想,结合人物处境及命运,品味本诗“字字血,声声泪”的悲愤之意。反复朗读,传达诗人忍气吞声的感情。
③感悟写法,体会诗作的思想感情。体会比喻的巧妙,感受才高八斗的曹植取譬之巧,用喻之妙。
④反复诵读整首古诗,使学生与诗人达到“人我不分”的阅读境界,与诗人心相印,情相通。
【意图】本诗以一个“泣”字传达出的让人为之落泪,为之心痛的感情就是一个情感火山的喷发口。围绕这个“泣”字,引导学生全身心触摸语言文字,从心底感悟出这个“泣”不仅仅是在沸腾的开水中被煎煮得皮开肉绽的豆子的心境,更是此时的曹植在皇帝哥哥的苦苦相逼之下吟诵出的这首“救命绝唱”。这里的每个字每一句都是曹植的泪与血。分明是曹植在哀告涟涟,泣不成声啊。
当学生的心弦被重重地拨动的时候,还原古诗学习的本真——吟诵。学生在动心动
情地低吟浅唱之中,仿佛忘记了自己,变身为诗中的曹植,与其说是在吟诗,不如说是在替曹植吐露衷肠。这样的物人两忘的学习情境正是古诗学习的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追寻的切己体察。是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的朗读的至高境界。古诗学习,就在这样的情感之流中让读与思,与悟,与说形成和谐的交响,能够在学生的生命中久久回荡……
4、渲染诗境,升华诗情。
①继续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七步诗”片断。②背景音乐,师生吟诵全诗。即兴谈话。
六、拓展链接,深化主题。
1、出示周恩来为皖南事迹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温总理的古诗。“‘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阅读感悟。
3、结束语。
[意图]这是对教材进行了主题开发,在课尾补充了周总理和温总理的两首诗,拓展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升华了主题。让学生走出《七步诗》的小圈子,放眼中华民族,珍惜民族情,珍视民族魂!整节课在“同为中华民族不能相煎”的肺腑之言中进入更高层次,教学反思:
一、明晰教路,删繁就简
《七步诗》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它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共三十个字,语言浅显,寓意明畅,很多孩子从小就会背诵。再加上课文下面的注释,六年级的孩子稍加引导,便能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因此,我们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了“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上了。这无疑是把自己放在了刀刃上,但成功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挑战自己,挑战极限的刺激,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激情昂扬。可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在短短的40分钟内,在简简单单的三十个字的平白叙述中,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中,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吟咏出这首“救命绝唱”一语双关的绝妙之处呢?这个问题让我们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经过反复的切磋琢磨,我们力图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让读成为这节课的主线。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作者内心的百感交集,并试着表达出来。
2、抓住关键字,含英咀华,师生共同品“煎”字,悟“泣”字。
3、运用音像、文字资料等信息,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做诗人的代言人。这时问题又出来了,这些渠道哪个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如果找不到它的主干线,势必会使这节课的教学杂乱无章,使学生的精力和智慧耗费在无效的问题上。迷茫之际,同事的一句:
“抓题眼呐”使我们豁然开朗。可不是嘛,每首古诗都有作者提炼出来的最能表现他情感的关键字。于是以品“煎”字,悟“泣”字为主旋律,感情吟诵,音像、资料为伴奏和衬托的教学重点终于浮出了水面。
二、找准切入点,释放激情
思路明确了,怎么才能让学生尽快地抓住“泣”这条情感的链条,荡开去,直抵诗心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由于学生离诗人的年代太久远,更没有亲身的经历与体验,总是游离于诗的情景之外,不能把曹植内心微妙、复杂、难以言状的情感体悟、表达出来。因此“让学生忘了自己,变身为诗中的曹植,吐露衷肠”成了我们下一个奋进的目标。在不断的设计、排除、否定中,曹植与曹丕之间的权力之争,让我们眼前一亮。何不借用这些课外搜集到的信息来丰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呢?这既进一步巩固了上一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落实了本单元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又打通了课内外的壁垒,使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互补互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新的设计很快出炉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泣”是什么意思,联系背景资料想想曹植可能是想到了哪些伤心事才哭得如此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的?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试着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来。课上学生果然凭借着这些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古诗的学习中,曹植的无奈、惋惜、委屈……一股脑的全涌了出来的,这让我们欣喜不已。可刚刚绽开的笑容很快被这次试讲暴露出的问题凝固了——学生对最后两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理解与这两句的理解大致相同。
三、妙用形声字,推波助澜
经过反复的推敲后,我们发现这四句诗是作者的情感由渐变到迸发的一个过程。前两句侧重写作者悲伤的情感,后两句主要表达作者对这件事的敢怒不敢言,同时提醒曹丕“我们是兄弟、是手足哇!”又是在规劝哥哥“萁豆相煎”的结果必然是玉石俱焚、两败俱伤。这种或悲、或愤、或怨、或劝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纠缠在一起,那滋味仿佛是打碎了的五味瓶一般。这些尽由一个“煎”字传达了出来。因此我们决定以“煎”字为突破口,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份独属于曹植的情愫。在反复的琢磨后,我们的目光逐渐聚焦在了“煎”字的四点底上。《辞源》中四点底是火的变形,与这首诗“燃萁煮豆”的情节十分吻合。再看看“燃萁煮豆”的画面:豆秧在锅底下熊熊燃烧,豆子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沸水中翻滚哀泣。于是这个四点底又变换成了锅里沸腾的水,变化成了曹植辛酸的眼泪,幻化成了他那颗滴血的心。新的创意出来了:仔细观察这个”煎”字,看看画面,联系作者的心境,你有什么发现?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归纳:
1、这就是曹植的眼泪呀!(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2、他的心在滴血。(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3、这是曹植心中的怒火、曹丕心中的妒火呀!(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4、曹植此刻的处境真是水深火热!(用红笔描“煎”字的四点底)
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呀!读出你们的感悟与理解来。
至此,品“煎”字,悟“泣”字这个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此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曹植的苦痛之情、伤心之情、悲愤之情……这些情感与普遍的意义不一样,在这里是独属于曹植的“泣”和曹植的情。此时学生的心里是饱满的、充盈的,是百感交集,个中滋味都有的。”
第二篇: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狮溪镇三合小学
杨隆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写作背景,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古诗的意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尝试与古人“对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尝试与古人“对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影视材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才高八斗”成语导入
同学们,学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吗?这个词来源于形容一个极有才华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
二、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因文才出众而深得曹操的宠爱。南北朝杰出的诗人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三、出示诗词内容,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初读,把诗读通读顺。
2、曹植是在什么情况下作这首诗的呢?(播放视频了解创作背景)
3、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危在旦夕、命悬一线、千钧一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指名说后师补充。
四、读诗歌。
1、音频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分组读。
4、通过摇骰子游戏指名读。
五、让我们走进诗,走近作者,去感受他当时的内心情感吧
1、找出诗中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
2、说一说
(1)“豆在釜中泣”的“泣”是什么意思?
(2)诗中指的是谁在哭泣?(3)“豆”为什么要哭泣呢?(4)豆子真的会哭泣吗?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5)你认为这种哭泣是一种什么样的哭泣?
情同手足——小时候一起......(绝情)当摔倒时,被其他孩子欺负时,是哥哥……(痛心)现在,哥哥为了王位竟要迫害同胞的弟弟,忘了亲情…….植:悲愤,气愤,悲痛欲绝,无奈(何)
六、感情朗读。再次播放视频。
1、配乐朗诵。
2、开火车读。
3、背诵古诗。
七、拓展延伸
1、列举生活中“同室操戈”的示例。
2、诗中哪句是劝诫人们不要兄弟相残的句子?兄弟应该怎么相处?
3、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
板书设计
七步诗
萁
豆
比
兄
弟
兴
煎
泣
悲痛欲绝
第三篇:《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印山小学 李坤庭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读音及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兄弟相残这一残忍现实的悲愤之情。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三国演义》(七步诗片段)。
2、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特别的古诗,(板书:《七步诗》),让我们走近“三国”,走近古人。
3.介绍作者。
二、正音正字
1、掌握“羹、漉、淑、萁、釜、煎”的读音。
2、了解“持、泣、煎、急”的意义。
3、诗歌节奏划分。
4、朗读悟情。小组竞赛读,全班读。
三、自学本诗
1、本诗讲述的是三国时()和()兄弟相残的故事。
2、本诗以()比喻曹植,以()比喻曹丕,形象地道出了曹植和曹丕同根相生的手足之情,但一个“泣”字又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曹植()的心情。
3、本诗最后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急“字的运用,表现了曹丕的(),更能表达出曹植的()心情。
四、灿若星辰的曹植
了解本诗相关的几个成语“煮豆燃萁”、“七步之才”、“七步成诗”、“才高八斗”。
五、拓展阅读
曹植《白马篇》品读
附:
白马诗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德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1] 思考:
1、本诗塑造了一个()的少年形象。
2、后来的成语()出自本诗。
3、最后一句诗歌变现了少年的()的精神。
六、课堂作业
1、背诵本诗。
2、默写本诗。
七、板书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豆
喻
曹植
萁
喻
曹丕
同根相生
手足相残
第四篇:《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清徐县实验小学 梁巧娥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大家喜欢古诗吗?能背诵一首你最喜欢的吗?能谈谈你喜欢故事的原因吗?(生背诵古诗后,谈原因。)老师也很喜欢古诗,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读起来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古诗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我们刚刚学过的《长歌行》中,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补充。)
(2)谁来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看看作者曹植的才华是否真的象古人
说的那样才高八斗,《七步诗》到底写了什么,会让曹丕不得不放过曹植的。
(3)我们平时怎样学习一首古诗?(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再按照学生自己的方法学习。
(4)(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5)初读,请一位学生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学生评读。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二、明晰诗意。
老师读得好,因为我知道了诗歌的意思。你们如果理解了诗意,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也想考考大家。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釜”字什么意思?(锅)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中的“釜”表示锅的意思?(釜底抽薪等)。
三、换位思考,以读悟情。
这首诗不写一个“兄、弟”,不说一个“情”字,为什么令曹丕当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朗读。)
1.学生想象曹植的心理活动。交流。学生充分地朗读古诗。(1)指名读。(2)女生读。(3)齐读
2.师:曹植想起同胞兄弟反目成仇,平时的种种欺压,千言万语,思绪纷呈,相互沟通而聚集一点:本是同胞兄弟,怎能自相残杀!如泣如诉,既悲且愤,吟出„„(导读《七步诗》)
听了曹植的《七步诗》,如果你是曹丕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让学生想象曹丕的心理活动及语言。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机进行德育教育。如联系生活中相煎太急的例子。让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
《七步诗》救了曹植的性命,还流传至今。“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成了千古吟唱的名句。它的魅力何在呢?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写作方面去谈收获,适机进行课外拓展。出示课件“拓展知识,抛砖引玉”
1.《七步诗》 借物抒情,用同根相生的萁豆来比喻兄弟的手足关系.还有哪些诗歌有过这样的写法呢?(如: 《游子吟》 唐 代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细心的孩子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像”豆”和”萁”,”小草”和”春晖”这样密切的关系呢?并借他们表达你得到的启示或抒发内心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五、水到渠成,情读成诵。
曹植七步成诗,我们学习到现在,应该能背诵下来吧?能背诵的,就站起来咱们一起背诵。(配乐集体背诵)
板书设计:
七 步 诗
曹植 弟——豆泣 相煎何急?
曹丕 兄——萁然
第五篇:《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学习本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积累词语和一些优美句子,上新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
1、有哪些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
2、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又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呢?(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
3、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新词:煮豆燃萁 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来历,我们先从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讲起(教师板书《七步诗》。
4、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叫七步诗呢?这首古诗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学习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课前搜集到的曹植的资料和写诗的背景。
2、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3、教师总结,齐读背景资料
4、我们可以知道曹植当时的处境真是—(危险、危急、生死攸关、„„)引导学生理解曹植就境之危机。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屏幕出示《七步诗》原文配曹植插图)
2、出示读诗四部曲
3、检查生字预习情况,难读词语讲解
4、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相互读,指生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1、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2、咱们先交流交流,平时,你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
3、同学自由读,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诗意,然后全班交流。
4、现在我们结合注释,来交流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吧。
5、诗意我们大概了解了,同学们,“豆”和“萁”是什么关系?分别比喻什么?
五、分析这首诗的写法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过度: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我们就用心走进诗人的内心去体察他的悲与痛吧!
1、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七步之内作出了这样的诗,有人评这首诗“字字有情、字字含情、字字动情”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生默读思考,讨论)
2、交流汇报
(一)品“煎”字体悟感情。
1、引导学生从“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体会曹丕对曹植的步步逼迫,曹植感到非常伤心
2、引导学生体会“煎”字,读懂“煎”字包含着“迫害”的意思,表达了曹植此时的无比痛心情
3、(师出示煮豆图)看看这个画面,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是曹丕对曹植的步步紧逼。)
4、分析“煎”字字形。四点水像什么?(像泪水,像一滴一滴的血。曹植的内心在滴血、流泪。曹丕对曹植步步紧逼。
5、从“煎”这个字我们得知亲哥哥对亲弟弟是如此的步步紧逼,那么身为弟弟的曹植此刻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悲伤、痛心、„„
6、引导学生读出悲伤
(二)品“泣”字体悟感情。
师:我们还可从些句子体会到曹植的心情?引导学生抓“泣”字深入理解。
1、因为“萁”和“豆”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也就是曹丕和曹植,他们俩是兄弟,但是曹丕却以他的狠毒来迫害他的弟弟,这哭“泣”的可不只是豆啊,更是曹植的心在哭泣啊!“泣”是小声哭,是暗自流泪,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植到底想到哪些事,才让他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呢?
2、引导学生理解:(曹丕为了皇位狠心想把他的弟弟害死,曹植为曹丕的做法,感到很痛心;曹丕和曹植是一奶同胞,从小一起长大,曹丕为了曹植不夺自己的皇位,不择手段地残害自己的兄弟,曹植是很悲伤,悲痛欲绝的,正因为这样,诗人才在诗中用到这个“泣”字,这个“泣”字是泣不成声;为了皇位,曹丕不顾手足之情,这样残害他的兄弟,曹植一想到这些事,就潸然泪下。
3、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情朗读全诗。
4、写作方法:巧用比喻的手法,将豆比作弟-----曹植,将萁比作兄-----曹丕,一语双关。
5、想必大家此刻一定特别想谴责一番不念手足之情、薄情寡义的曹丕,(出示幻灯片10)看他那傲慢的样子,不由得让大家对他恨之入骨,老师请一位同学饰演曹丕,就请大家以旁观者的身份将你的责骂和谴责都痛快的发泄给曹丕吧!指名说
6、大家想想,曹植当时能不能也像大家那样大声痛骂或指责曹丕呢?(由于曹丕身为皇帝,若直接质问和谴责,就会以欺君之罪被斩首示众。而曹植这样巧妙设喻比拟,既点醒了曹丕仅存的一点良知,又虎口脱险。曹植真机智,真有才华)
五、拓展链接,主题升华。
1、师:这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终于暂时唤回了哥哥未泯的良心,曹丕他没有杀掉弟弟曹植。是啊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但这首诗却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出示课件)
2、是啊,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今天,千百年后的我们,学了《七步诗》后,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习的兄弟?家人?同学?同胞们?
3、学古诗,我们更要会运用古诗里的名句:
①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老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②我们还想对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说一声:(语气加强)③我们更想对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西藏喇嘛们,说一声(声调高亢)
4、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根据古诗,想象当时故事发生的情景,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