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时间:2019-05-15 16:1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第一篇: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愁”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老师们普遍感到: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想好了要写的内容,写出来也往往不够具体。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习作缺乏生活实践,为学生习作能力形成而感到头疼。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的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的做法是:

一、巧选时机当堂写——课内随文练笔。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文本可用价值巧选时机让学生或仿写句段,或填补空白,或词语发胖当堂写。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美,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如果能引导学生以习作的形式补充情节与空白,对促进阅读,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大有好处。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我让学生想象:台湾青年面对生死存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写下来。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 1

生的写作技能。再比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了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这句话中 “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这样引导学生:“‘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请大家动笔写几句话。”几分钟之后,一句句生动的句子跃然纸上。

学生杨写到:清朝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这消息一传出,北京城里一片欢腾。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学生小黄这样描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瞧!年过七旬的老人捋着胡须笑,天真的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载歌载舞„„我通过让学生抓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开展小练笔,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二、胸有成竹课外写——课后小练笔

1.抓住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后小练笔。

如: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我们来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小练笔,学习了《雨中》我们来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写作方法小练笔,学习了《鸟的天堂》我们来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小练笔。时间顺序、由远及近、、比喻拟人、过度句、前后照应„„都成为练笔的结合点。

2.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课后小练笔

(1)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之写下来。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后,学生被文中送别的场面深深感染,我动情地说: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下面请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后来可能发生的事。于是,有的学生以《重逢》为题,写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在北京见面时的感人场面;有的以《梦中见到阿妈妮》 为题,讲一个志愿军叔叔回国后经常梦见一大娘的动人情景;有的以《大嫂的腿》为题,写志愿军把大嫂接到中国为她安装假肢的故事„„

(2)忠于原作、删繁就简——缩写。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本来意思如缩写《草船借箭》。

(3)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如将古诗改写为记叙文,将记叙文改写为剧本。

(5)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使之具体详尽的练笔方式。如《丰碑》一课中讲将军着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

出来,可以指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是如何掌握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由于棉衣紧缺,尽管手中掌管着这么多的棉衣,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而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把军需处长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激起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我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补白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场景之一——告别村寨:

嘎羧站在村子外,村里人全都来为它送行,有的捧着香蕉,有的捧着甘蔗,有的捧着糯米粑粑,可它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这可能是我喝的最后一筒水了,水是那么的甜。二十六年前,是村里人把我运出来,把我从死神那里唤回来,而且村民都不让我搬东西,我想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他们对我付出的太多了,我在死前,一定不让村民们不再帮我了,我自己挖掘坟墓。”说完,依依不舍的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6)读文有感,写一写。新教材的文本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读后写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感受,在练笔中学会表达情感。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的就是1963年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作文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

复兴,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趣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而且也会永远绿着„„

以上的种种写的形式,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习作基础得到夯实,写作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二篇:怎样指导学生小练笔

新课标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指导学生小练笔

小练笔是学生丰富的作文材料的积累,因为形成写作活动并取得作文成果所需要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都包蕴着主体和客体两种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读写结合,安排切实可行的小练笔,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在小练笔的指导上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

1、巧用插图开展小练笔。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小学语文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教师可以巧用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巧抓关键词语开展“小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小学课文有许多“佳句”,教师若能让小学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奇思妙想开展“小练笔”,就有助于培养小学的发散思维。

5、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内容,或者用词方面来谈谈。)

6、说说你身边的类似本文提供的人或者事。

7、你以为文中的那些内容可以运用到你自己的作文中去。

二、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练笔

1、做课文“思考.练习”开展“小练笔”。小学语文教材一部分课文后的“思考.练习”中有学生“小练笔”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小练笔”,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文本缩写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梗概,但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意思。

3、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可以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

4、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

5、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小练笔

6、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故事。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多是学校,是教室,而教室里的故事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同桌的吵架,课堂上同学的小动作,都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体裁。

7、教师设置场景。为了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或者振作学生学习的精神。教师故意安排一个笑话,或者故意让学生出个洋相。给大家提供一点写作素材。

我认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捕捉教材中的写点,比如文章空白处、语言经典处、学生动情处、课堂高潮处等。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学生意犹未尽时,让孩子动笔。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提示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多形式的表达。练笔时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切忌匆匆过场。

第三篇:有效指导学生小练笔

有效指导学生小练笔

宁显荣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小练笔常常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每课的训练重点,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但是,这种缺少学生情感参与的练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干涩寡味,各种鲜活灵动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行式里,使思想僵化,个性泯灭,让练笔失去应有的意义。

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实践,我觉得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从而化解了“历史”矛盾,变“苦作”为“乐作”,更重要的是,练笔随即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种真正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小练笔,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趁热打铁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

二、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我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或者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借用学生的“趣”——彰显本体,放飞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改革遵循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原则,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体验,必定会产生乐学的兴趣。因此,情趣是乐学的条件和基础,乐学是情趣的体验和目的。

四、利用学生的“究”——超越文本,激活潜能

叶澜教授曾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而新课程理念所创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我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

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始于童心的自然,才能归于自然的童心。这种平实的自然,才是我们写作教学中所应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第四篇:夯实德育基础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班主任专项培训材料

夯实德育基础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皮店小学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例如习惯性的动作等,本人有时是无意识状态下)

(三)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位置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主要的实施手段就是应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应该知行合一)

*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例知道而不去做)

(四)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学习的最佳时期。实际上即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时段。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如:《狼孩》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小孩从小跟狼生活在一起,直到8岁的时候被人发现了。从此,跟人生活在一起,可是一直到死他的智力水平才达到2——3岁小孩的智力水平。

《迷失的人》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成人迷失在一个孤岛上,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被人发现了得救了。通过8个月的恢复,完全恢复成正常的人。

通过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人是有教育关键期的。因此,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为了学生的一生着想。

(五)养成教育要与时俱进

*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收集信息的习惯、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既使是传统的习惯也要增加新的内涵,不能以牺牲创新精神来进行养成教育。

例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都进行适应时代性和针对性的修改。诚信的内容,见义勇为的争论,现代新型的义利观等。

(六)养成教育的意义

1、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是贻害无穷的。例如:“第10名现象”,有一位教师跟踪调查他教过的小学生十几年,最后得出结论:每次考试取得前几名的学生后来成绩平平,反倒是考试在第10名左右的学生后来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为考试10名左右的学生没有被名次束缚,学得比较活,有时间发展除死记硬背以外的一些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最后成才的机遇更大。“第10名现象”也能看出良好习惯的重要。

2、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

如:父母下班,给父母主动拿拖鞋,早晨跟父母说“再见”等。

家庭和睦能促使孩子智力的提高,一项实验表明,即使是本来较为聪明的孤儿,在受到9个月没有母爱教育的管理,智力也要下降21分;而本来不大聪明的儿童,受到9个月低能智力训练和充懑爱心的妇女照料,智力会上升33分。这证明和协的氛围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

3、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如:我区进行提升道德素质,争创文明城市,因为它可以带来社会的效益和社会的进步。

4、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如:坐、立、行、走的训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这里简单说明我对一些德育问题的看法。

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育德的,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即善心和善行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这其中人的行为习惯是做人的核心。德育姓德不姓智

*智育要解决的是知不知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的是信不信的问题。

*智育要解决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行不行的问题。*不要知行脱节。德育的目标

面对教师:

*提倡“大公无私”,*允许“大公有私”“先公后私”,*反对“损公肥私”、“自私自利”。面对学生:

*首先做到最基本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再向高层次前进,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

素质教育

*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这里让我想起特级教师丁榕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一个40多岁毕业多年的学生来看她,他们聊起过去、现在和将来。他问丁老师能不能给他写一个等式:教育等于什么?丁老师不解地思考着,教育等于什么呢?这时这名学生拿过一张纸,在纸上写了这样一个等式:教育=不许干什么。接着这名同学说,他离开学校已经30多年了,可现在坐在儿子的课桌椅上,以家长的身份听老师讲话时,却有一种复旧的感觉。虽然教室比以前亮,桌椅比以前新,各方面条件均比以前好,但老师一说出话来,却与30多年前自己上学时没什么两样,没多大区别。他记得自己上学时,印象最深的,也是老师讲得最多的是“不许做什么”,现在的教育能否研究研究“许”干什么呢?他接着讲给他上学时留下最深刻教育的一件事,正是丁老师的一个“许什么”使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当时因为周六下午不上课,一个星期前爸爸给了这名学生一张电影票,正当是周六下午的。他每天都在计算着还有几天就到星期六了,因为那是他最想看的电影。这一天终于到了,就在他好不容易盼到下课的时候,老师走进了教室。告诉他们下午学雷锋——刨树坑,还要展开竞赛,看谁刨得最多最快。这时候这名学生开始进行了思想斗争“刨树坑与看电影如何摆平呢?去找请假?老师绝对不同意,会问他“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说应该以什么为重呢?无疑,是以集体利益为重,哪何必找训呢?算了吧!可是舍不得这张电影票,想来想去,还是找老师说说吧!就是我不去,也要让老师知道,我是因为“学雷锋”而放弃看电影的,老师也会在全班面前表扬我:“某某同学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这也值了。想到这儿,于是我就去找老师,丁老师看着我中的电影票,问我:“你想去吗?”我马上回答:„不想去‟,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忙问:“不想去,为什么还来找我呢?你一定想去。”又停了片刻出乎我意料之外地说:“我许你去。”老师这一个“许我去”使我不知所措,忙向老师讨教说:“当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应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您为什么许我去呢?”老师说:“因为学雷锋不是一时一事,它应是一生一世啊!今天你没去看电影刨了树坑不见得你把雷锋精神真正学到了,今天你没刨树坑而去看了电影,也不见得你没把雷锋精神学到,要看你思想深处如何对待。”老师的一席话,使我坐不住,老师接着又给我出主意说:“如果你两样都不愿意耽误,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人家回去吃饭你可以刨树坑,等人家来刨树坑了,你可以去看电影,看完电影,你还可以回来接着刨树坑。”老师虽看出了我想得到表扬的心思,但老师并没给我揭穿,他保护了我的自尊,又满足了我的要求,具体给了我方法,还让我满心欢喜,又让我反省自己,我真为老师这种艺术育人手法赞叹不已。我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我的灵魂又得到了触及,使我从内心懂得了做人的含意,也就是这一个„许‟字让我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这道理不是别人给的,它是我自己悟出来的,因此老师使我永远不忘。

“许”与“不许”虽只一字这差,但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许”虽然与有教育,但细想想,它多是命令式的,这里没有协商、没有余地。而“许”这里面囊括的东西却太多了,“许”要求你有下文:“如何做”光有“许”而没有“如何做”那也不叫教育,可能就会走向迁就、纵容的反面。要想做到“许”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是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的,因为它要把教育的外化过程向内化过程的转变,把别人的需要转化为他自己的需要。素质教育与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

* “堵漏洞式”的教育,“救火式”的教育,就是一种盲目性。

在这里让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亲为什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没有把水治服呢?因为大禹的父亲是用“堵”的方法,越堵越不行,使洪水肆意横流。而大禹用“引”的方法挖渠疏导,化洪流为细流而治服了洪水。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说:我们现在是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即是“以学定教”还是“以教定学”。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给下一代,用人类的基础文明去武装后代。

(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 *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提出的要求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

如:教育学生“尊重长辈”。

*长辈回家或外出时要主动站起来迎送。

*提出要求时,父母没答应,不许耍横,任性。

*长期分担家庭的一、两项劳动,搞“家务劳动承包制”。*有了好吃的先让长辈。

(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列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教育要求

1、知道我是中国人,知道国名、国庆日和首都,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知道首都有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会唱国歌,演奏和唱国歌时立正,升国旗时要敬礼。

2、知道党的诞生纪念日,要做党的好孩子;知道8月1日是建军节,10月1日国庆日。

3、爱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爱老师,爱同学,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

4、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要时时想着别人,爱班集体,愿为集体做好事。

5、爱劳动,学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

6、知道艰苦朴素,不乱花零钱,节约水电。

7、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知道少先队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1、了解家乡,热爱国家,增强中国人的自豪感。

2、知道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国家,并引以为自豪。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了解社会主义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知道家乡和祖国的名胜古迹及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和名人。

5、了解优秀党员、革命老前辈和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树立热爱祖国勇于为祖国献身的志向,发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6、懂得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7、热爱劳动,生活俭朴,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8、知道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9、对帝国主义侵华史有初步了解。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每天收看当地新闻和新闻联播,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

2、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变化,开展参观、访问、调查活动。

3、了解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自豪感和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志向。

4、了解祖国的过去,知道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曾受帝国主义压迫和英勇反抗斗争的历史,树立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志向。

5、了解国情,知道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6、了解台湾和香港,准备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7、懂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8、了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9、知道要听党的话,做好党的好孩子,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学校内部要一致

主管德育的领导、班主任、各科教学、环境等。

(二)家庭内部要一致

1、家长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思想。

2、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

3、出现矛盾,背着孩子协调。

4、家庭教育要连贯,前后要求要一致。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

教师抓了家庭教育可以多许多的“帮手”,不抓家庭教育就有可能多许多“对手”。要勤于沟通,有意识地让家长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尊重家长,教育是12项服务行业中的第5项,教师只有宣传教育理论的义务,没有训斥家长的权力。然而,当前,我们班主任增加了一项可悲的教育手段即训斥家长。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没有这个权利,谁也没有这种权利,这是把我们的责任转嫁到家长头上,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教育手段匮乏无能的表现。教师应该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四)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也不是无能的。*教育好比人的“胃口”,社会好比“食品” *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辨别能力、抵制能力、批判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

四、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训练法

1、训练必须持之以恒(6周才能形成一种好的行为)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有奖有罚)

3、训练中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做到五个结合。(1)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3)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4)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5)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二)言教法

1、切忌讽刺、挖苦,要以理服人。

2、切忌唠唠叨叨,要简练、深刻。

3、切忌空话、大话、要有情感性。

例如:孩子考试不理想时,父母故意让孩子听到两人之间的对话,“孩子这次成绩没考好,实际我们也有责任,我们每天都看电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们也有责任,我们以后也要注意了”,孩子听到了被感动,自己向父母保证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这就说明“情是深的,心是暖的,语言是生动的”

4、切忌盲目性,要做到“事先备课”。

5、切忌脱离实际,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6、切忌强迫命令,要考虑孩子需要。

卡耐基曾说,想钓到鱼,就要问问鱼想吃什么。他说,他每年夏天都要去钓鱼,他最最欢的食物是草莓和乳脂,但他发现鱼并不爱吃他喜欢的食物,而喜欢吃小虫。因此,他每次去钓鱼,不想自己所想要的,而去想鱼所想要的。他垂下的是小虫或蚱蜢,鱼果然上钩了。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钓鱼的话,饵必须适合鱼。道理看似简单,意义却很深刻。如果学生正当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他一定会有着内在的动力,把我们外化教育的过程转化为内化教育的过程,“满足学生合理的、正当的需求”就是做好工作的一条途径。

(三)身教法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严教。

(四)境教法

学校高雅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气氛等人文环境。

(五)实践锻炼法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注意事项: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放手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

2、要以日常生活的实践锻炼为主。

3、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4、要允许孩子出错。

5、要尊重孩子的劳动和实践的成果。

6、注意年龄特点,保护积极性。

(六)自我教育法

自己去思考、对比、反思。

(七)疏导法

1、从实际出发,讲究针对性。

2、要抓住热点、兴奋点进行疏导。

3、贴近孩子。“相近的相吸,相反的相斥”

4、疏与堵相结合。

(八)正强化法

也就是表扬奖赏,应注意的事项:

1、表扬奖赏前必须了解清楚事实。

2、表扬奖赏时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3、表扬奖赏要注意分寸。

4、表扬奖赏要注意时间。

5、表扬奖赏要适合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

(九)负强化法

也就是批评教育。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注意态度。

3、要一分为二,不要全盘否定。

4、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5、要掌握好批评的场合、地点。

6、要抓好批评的时机。

7、要选择批评的场合、地点。

8、要注意批评的次数。

9、要善于等待,允许孩子有个认识过程。

10、要有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

暗示法、商讨法、交换法、自责法、对比法、迂回法、爆炸法、过渡法、勉励法、比喻法。

(十)制约法

国外一个家长给孩子的训条: *多说“谢谢”和“请”。*乐于夸奖他人。*勇于认错和道歉。*学会倾听。

*举止要有礼貌,容颜须呈自信。

*困难前应作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准备。

*勿轻易承诺做不到的事,学会坦率而有礼貌的拒绝。

(十一)评价法

1、行为评价与认知(口头与卷面)考核相结合。

2、自己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

3、平时廉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4、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5、校内表现与校个表现相结合。]

6、学校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7、班主任评价与科任教师评价相结合。

(十二)活动法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1、新

设计活动一定要有新意,立意新、观念新、方法新。

2、巧

设计活动要讲究一个巧字,活动一定要有新颖、奇巧,使学生感到特别欣喜。

3、趣

设计活动要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感觉到活动非常有趣,有吸引力,愿意主动参加。最后以一句话结束本次的交流,让我们共勉:希望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内存,各种知识多兼容,头脑运行速度要快,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追赶时代的车轮,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迫使我们融入潮流,《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促使我们与时俱进,让我们做勤奋的学习者。

第五篇:“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陆茵茵

韩雪 庄燕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尽量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由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乐于作文。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积极挖掘文本资源,找准练笔的切入点。1.插图练笔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等作用外,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描绘孩子们争先汇报自己的生日情况,他们“得意洋洋”的表情跃然纸上,课文里也有文字具体地介绍,另外一幅插图的孩子们与之前“兴高采烈”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是描绘孩子们经老师教育后,表现得内疚、自责、惭愧,且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也不一样,课文也没有具体地把当时的场面描绘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结合单元的作文要求,要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于是老师就能利用这幅插图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练习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动作、表情,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做,还能把单元的习作难度分散,降低了学生单元作文的难度。2.模仿练笔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了比较典型的总分写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学习全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尝试用总分手法并抓住景物特点来写。3.空白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往往存在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标点符号中,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课文中的“空白”也是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如二年级下册的《泉水》,课文结尾只写到“丁冬,丁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泉水还流经过哪里,见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因为有前文作为铺垫,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是一个练笔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乐于去写。又如二年级下册的《我为你骄傲》,文中提到小男孩写了一封信给老奶奶道歉,却没有提及信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想象信中的内容,做到情感真切,注意礼貌用语。又如在《蜜蜂引路》一课,文中提到列宁看见蜜蜂时,一边走一边想,我们可利用这些意味隽永的空白,让学生在补充中想象、创新,把列宁当时的想法写出来。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抓住课文中情节的空白,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的提高。

4.续写练笔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结尾似乎把故事讲完了,但实际上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延伸情节,寻求不同的结果。想象续写。如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和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

(二)注重小练笔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学习阅读课文的表达方式,迁移到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

每篇文章都包含着许多练笔的元素,教师选择训练点时,也没可能面面俱到。当教师选择练笔的切入点时,可以考虑与单元作文的要求相结合,把在单元作文中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先在小练笔中渗透进去,或者可以针对学生习作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确立好训练目标后,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迁移。

2.小练笔题目设计精巧,目标突出,让学生乐于表达。

小练笔的题目设计的内容不适宜太广,必须要做到简单、明了,学生读题后不仅要明白内容,而且要在题目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增加练笔的灵感,拓宽思维的空间。语文学科中的思维训练必须凭借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中年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特殊阶段,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在中年段,学生的习作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参差,在题目设计上,更加要照顾到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多一点进行分层设计。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往小练笔的模式有必要进行创新,在设计小练笔的题目中,不仅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而且要注意有一定的思想性,不仅要保证学生思维的广度,还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下载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小练笔夯实学生习作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练笔

    小练笔 今天,我又趴在草丛边,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在我眼前,空前变大了,小草成了大森林。一只小蚂蚁,独自四处走动,发现了一块小面包渣,我想它一定是位高明的厨师,......

    小练笔

    小练笔 茶是简单的,但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 盐是简单的,但咸咸涩涩中藏着生命的要素,表达着诚实而静谧的憧憬。 灯是简单的,但隐隐约约中有着生命......

    小练笔

    下课了,我和同学在操场上玩“单脚抓”的游戏。游戏开始了,抓的人使劲向前跳,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们。跑的人东躲西藏,气喘吁吁,抓的人怎么也追不上。我们虽然玩得满头大汗,但是很开心......

    小练笔

    小练笔 一、仿段《桂林山水》: 我喜爱甲天下的桂林水,喜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水,但我更爱朝夕相见的家门前的小溪。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见水中的石头、细沙和鱼虾;小溪的岸真绿啊,绿......

    小练笔

    鲸的自述 大家好!认识我吗?告诉你,我就是大名鼎鼎、闻名于全世界的鲸鱼。哎,我的小朋友们,千万千万不要以为我们鲸是鱼类,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鲸属于哺乳......

    小练笔

    小练笔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传承了很久,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勤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中国古时候有个叫祖逖的人,他不但胸怀坦荡,还具有远大的志向。不过他小时候却......

    小练笔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习作华丽转型——小练笔的惊喜 田水花 电话:*** 重庆市秀山县里仁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本论文就农......

    课外小练笔习作大园地(最终定稿)

    课外小练笔习作大园地 语文教师平常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很多工夫,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语文课本上每学期仅仅明确提出了七次大作文训练,课程表上每周也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