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时间:2019-05-15 16: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篇: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的一些实际做法

长春市第九中学李金花

长春朝鲜族中学 赵永安

长春市第九中学 韩春广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拓展式阅读、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在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领学生不断成长。

关键词:积累;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人文性的教育是头等大事。人文素养包括诗文素养、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本人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坚持“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摸索、升华,与学生共同成长,下面谈谈自己的实际做法和感想:

首先,上好开学第一课,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特色,使学生接受你、欣赏你,明确我的教学理念和要求。

一、注重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作家的态度和看法,并受到感染,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感悟人生、真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及艺术修养,这是人文素养的根基—人格素养。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身边人,关注学生心理,促进思维发散,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头脑去分析、用心灵去感悟生活,使学生的人格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进而提升。

二、拓展式阅读

学生不广泛阅读,知识面难以拓宽,人文素养无从提升。我校学情是: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除了看课本很少涉猎课外读物。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高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中外名著10部以上。要求非常明确,关键在于实施。

1.课文拓展延伸阅读

在课文教学中把与课文相关的名家名篇也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倡导“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主要做法是:相近内容的拓展、相对内容的拓展、同一作者的拓展、相近时代的拓展、相近风格的拓展、同部作品的拓展。通过拓展既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 1的视野。

2.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能力。除名著阅读外,我让学生订阅了《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作文与考试》等杂志,学生之间互相传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还尝试上文学欣赏课,把同学们所阅读过的文章拿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师也容入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品评的能力。品读美文可以使学生的听、说、读、思、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从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美文摘抄笔记,诗词积累笔记,写周记,读写结合。适时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同学,再接再厉,自然影响、带动其他同学。

3.在学生的阅读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深入开展一些课外的阅读活动。例如,组建“文荟书社”学生社团,“聚读书之人,乐读书之乐。”以图书、杂志、报刊等为载体,以阅读交流为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阅读、交流、写作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学校应当是读书的场所,书籍的王国,精神的家园。我们在走廊和教室的墙壁上书写名人名言,读书方法指导等,以激励学生阅读。因为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方法与途径,有阅读才有生活。我们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拓展式阅读目的不是为了眼前的应试,而是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课本,超越课本;立足自我,超越自我,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最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使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句话也常和学生们说,师生共勉,共同提高。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他们要非常认真的准备:选定话题,收集材料,语言组织,现场表达,动作表情等。写的能力、说的能力、表演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而且难度不断加大:自由、命题、即兴演讲。

(二):配乐朗诵,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可以组织学生配上音乐,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诵。比如:《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兰亭集序》《赤壁赋 》《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别康桥 》《雨巷》《琵琶行》《将进酒》等,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其特长,同时也使他们得到文学艺术的审美陶冶。

(三):课本中有些小说、戏剧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编写、排演课本剧。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装在套子里的人》《孔雀东南飞》《荆轲刺秦王》《雷雨》《窦娥冤》等,排演中同学们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和研究,这是一种再生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再如,道具布景的设计,语势声调的推敲,既有同学们的苦心和汗水,更体现了同学们的思维宽度,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真可谓“润物细无声”。据此本人曾撰写了《我是这样教〈荆轲刺秦王〉的》教育叙事。

(四):几年来,学校分别组织“放飞激情 竞展风采”诗歌朗诵会,“诚信酿造生活”、“习惯”和“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演讲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满热情,无论平时学习成绩怎样都展现了高中生积极向上的朝气,而这正是组织活动的目的。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诵读、演讲能力和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大多数学生的胆量。诵读和演讲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国语文的一大特色。

(五):为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校组织了学生“风采作文”大赛,从2002开始,已经坚持开展多年,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分别在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迎奥运”征文、本省中学生“读书与成长”和“作文与考试”杯作文大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3月中下旬和4月中下旬分别进行了“我理想的学校”全省同题作文竞赛和全国校园“世纪金榜杯·学会感恩”书信大赛,并分别推荐14篇获奖作文参加上级部门的比赛。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又进行了理想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我的学生都是积极参与者。

(六):本人每届学生都进行“小老师”授课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小老师”们通过备课、上课,对文本的作者、创作背景、诗词内容、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理解的全面深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心理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提高;更可喜的是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他们认识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懂得了感恩。为此我还撰写了论文《课堂的主人学生做》。

语文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舞台,语文是展示自我个性的空间,语文在学习和活动中历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在点滴积累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引领着学生不断成长„„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小 学 教 研 信 息

招教研小学[2018]8号(总第110期)

招远市教学研究室

2018年 5 月29日

——泉山学校、魁星路小学、十字道完小、新村完小英语联谊教研综述

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进一步开拓英语教学的新路子,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水平,更好地促进校际学校间的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深化教学研讨,达到学校之间的教研共赢,泉山学校,十字道和新村完小联谊片的各校业务领导和英语任课教师,5月22日在泉山学校进行了小学英语主题为“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联谊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魁星路 小学的付振娜老师,十字道完小的时蓉老师,新村完小的苏少静老师精心准备、多次打磨、认真执教、毫不保留地进行交流和研讨,三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得到了教研室老师及与会老师们的肯定。邵英梅老师,李文峰老师,肖华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点评。教研室王瑛老师也做了详细的指导,希望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深挖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Unit 5 Try yourself He doesn't do it.夏甸镇新村完小 苏少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句型:“I'm planting potatoes/tomatoes/corn.” “I’m going to plant...”.并能将学到的句型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正在种植和将要种植。

2、能够很好的理解小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出“做事不能光说不做,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是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从中领会“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表达“正在做”和”将要做“。

教学难点:句子I'm going to plant potatoes/tomatoes/corn.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情景演绎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头饰。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1.Greetings.2.Guessing: 教师逐个出示动物的耳朵、嘴巴、腿的图片,学生猜测并发问:Is it a...?直至最后得出正确答案:It's a monkey!【设计意图:】采用学生猜测并提问的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动脑思考,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又能够复习旧知动物单词,为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铺垫。

3.看图片复习表情单词:Do you like monkey? Why? Step 2.presentation 1.初读故事并回答问题: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story? Who do you like? 2.细读文本并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What is Dog /Panda /Cat doing?引出句型Dog /Panda /Cat is planting potatoes/tomatoes/corn.通过讲解文本,学习新单词“cron”.口头提问What does Monkey say?引出重点句型I‘m going to plant...学生操练巩固句型。第二部分出示其他三个动物图片,“They have lots of food.”引出“What about Monkey?“学生观察图片中猴子的表情,出示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三段内容是为最后一段做铺垫,学生明确两个句型并灵活准确表达“正在做”和“将要做”。第二部分内容通过观察图片信息,让学生思考猴子难过的原因,渗透“Do what you say , say what you do.” “No pains,no gains.”学生自己通过猴子的做法领悟不能光说不做,说到做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3.听录音,感受语音语调,回顾整体故事内容。Step 3.Practice 1.Read by yourself 自读。2.Let's retell.复述。

3.Read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操练,注重学生口语的表达。变换人称复述,改变形式表演。模拟真实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动脑思考进行人称转换和正确的语言表达。教师在小组表演后及时评价,并对猴子与其他三种动物的行为作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其他动物的优点,猴子的行为的不足。再次进行德育渗透。

Step 4.Production Renew the story.续写故事并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结局最能够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在小组间相互讨论,让学生动笔写一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调动学生以往所学写出不同的故事结局,在全班交流。教师针对不同的结局进行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Step 5.Summary.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Step 6.Homework.1.Listen and imitate the story.2.Share the story with your friends.七、板书设计:

Unit 5 Try yourself He doesn't do it.Dog potatoes.Panda is planting tomatoes.Monkey is going to plant...Cat corn.Unit 5 Lesson 3 He goes to school by school bus.十字道完全小学 时蓉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鲁科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 5 Country life Lesson 3 He goes to school by school bus.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在Let’s read 板块中,介绍了Guo Liang的乡村生活;Let’s discuss板块讨论三个问题的答案;Let’s write板块将短语填入相应位置补全短文。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自主意识逐渐增强。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能用There is/are 描述乡村生活,也积累了一些有关乡村家园的词汇,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并认读单词grade、field、cow、orchard、pick、cherry以及运用句型What does he/she often do after school/at the weekend? He/She often...after school/at the weekend.询问与回答放学后和周末经常做的事情。

2、能够运用目标语言讨论放学后和周末经常做的事情。并能够在图片和情景支架的帮助下阅读并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孩子能意识到应进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例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强身健体,让生活丰富多彩。

4、能够通过略读、细读查找信息,建立图片文字信息与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回答问题。

5、能够对国内外乡村生活有所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单词grade, field, cow, orchard, pick, cherry的听说认读;

2、能运用What does he/she often do after school/at the weekend? He/She often...after school/at the weekend.询问 他人经常所做的事情。

(二)教学难点

1、单词field, orchard的正确读音;

2、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交际。

四、教具准备

课件、单词卡片、点读笔

五、教学过程 1.Pre-reading:

Step 1: 观看视频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引出country life。Step 2: 观看乡村美景,复习学过的句型。Step 3: 师生交流,自然过渡。

教师通过提问“Do you like country?”与学生互动,从而引出一位来自农村的新朋友。

【设计意图】由小视频导入课堂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了文本学习。

2.While-reading

Step 1: 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新朋友。【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认真仔细听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新朋友。

Step 2:回答问题,了解新朋友。Name: Guo Liang Grade: Four Living place: in the country 在情景中学习新单词grade。Step3: 略读文本,完成连线。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速读文本,初步整体感知文本。Step4:细读文本,回答问题

1.细读文本第一、二部分,回答问题。①“How does Guo Liang go to school?”自然引出How do you go to school?复习旧知。

②Where does he often have science classes? Sometimes he has science classes in the field.进而引出Where do you often have science classes?帮助学生复习旧知:Sometimes I have science classes in the classroom/lab.在情景中学习新单词 field。首先PPT出示几幅田野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感知field的意思。接着教师问学生“What can we do in the field?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回答“Farmers work in the field.Children play in the field.The cows are in the field.【设计意图】在文本情境中学习新单词,借助图片感知单词意思,教师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单词含义。

2.细读文本第三、四部分,回答问题。What does he often do after school? 在情景中学习新单词 cow。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 在情景中学习新单词orchard、cherry、pick。

【设计意图】在文本情境中学习新单词,激发学生思维。另外结合学生实际练习新单词,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简单复述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复述完文本后,教师借机说“Guo Liang does so many things to help his parents.What do you think of him?”学生表述对Guo Liang的看法。

教师借机引导,“Guo Liang is helpful.So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Let’s help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进行情感教育。3.Post-reading

Step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音跟读文本。Step 2 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短语填空,练习文本。Step 3 观看国外乡村美景。【设计意图】文本的引入旨在让学生感知国外乡村生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Step 4学生讨论自己对乡村生活的认识,引出生活的多彩。进行情感教育 T: Boys and girls, whether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 life is interesting.So I want to tell you do meaningful things.Enjoy your life!【设计意图】简单回顾一下乡村生活,引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Step 5 Homework ①Listen and Read the passage by yourself.(must)听短文并朗读(必做)。②Try to introduce the country or city life of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s.(Optional)试着介绍你和你朋友的城市或乡村生活(选做)。

Unit 4 Lesson 3 They’re having lots of fun.魁星路小学 付振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并认读下列单词:people, themselves, women, follow及短语enjoy themselves/come over.2.学生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句子They’re having lots of fun.Some women are singing Beijing Opera under the tree.some people are doing taijiquan near the lake.等句子。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用They’re doing taijiquan.这类语句描述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在真实语言情景中体味英语,运用英语。

(三)情感目标

1.学生敢于乐于张口说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2.学生树立起社区生活的印象,初步了解中西方社区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单词themselves, women, follow及短语enjoy themselves的认读。2.运用They’re doing….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

(二)教学难点

1.单词enjoy、themselves的发音 2.现在进行时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有关活动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er 1.Greetings.2.Sing an English song.3.Free talk.【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动词短语,激起他们对于健身活动的记忆,师生边说边做,为今天的新知呈现提供相应的氛围。

Step 2.Presentation.1.Learn the new word.Women, 2.Leading-in 引出课题,学习课题中的单词lots of 3.text(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Where are the people? Are they having lots of fun?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问题答案,结合图片,回答问题,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明白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What are the women doing under the tree ? Where are the people doing taijiquan? Is Jack learning kung fu from Danny?(3)回答问题,分段学习课文、单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回答问题同时借助图片学习课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社区。

Step 3 Practice 1.Listen and imitate.2.Read the text in groups.3.Give the text voice.【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标准示范发音,让学生接触原声进行模仿跟读。Choose and talk.【设计意图】小组选择图片进行描述,让学生通过图片复述课文,回顾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看图说话能力。

Step 4 Production 1.Let’s write.2.Let’s talk.【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老师的社区生活,同时给学生语言支架,为后面学生展示自己的社区生活做铺垫,教育学生热爱社区生活。

3.My neighbourhood Life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社区生活,并全班展示,引导学生发现丰富的社区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社区生活。

Step 5 Summary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师生齐读板书的重点句子。Step 6 Homework.1、听课文录音2遍,熟读课文。

2、调查自己社区的朋友闲暇有哪些休闲活动,并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描述,下节课交流。

3、用所学语言向朋友介绍自己家附近的公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调查朋友的社区生活,引导学生发现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热爱社区生活。

板书设计: Unit 4 Lesson 3 They’re having lots of fun.They’re enjoying themselves.Some women are singing Beijing Opera.Some people are doing taijiquan near the lake.They’re having lots of fun.如沐春雨 润物无声

十字道完小 肖华

听了苏少静老师的课,感慨颇深,苏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身体语言丰富,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文本中的故事,无论新知的学习还是德育的渗透,都如窗外的绵绵细雨,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其中,让我收获颇多的有三点。

一、精彩的引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读前环节,教师先后呈现了几个身体部位“ear/mouth/leg”,教师问:“what animal is this?”学生用句型:“Is it...?”来猜测,直到猜中了monkey,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文本的主人公,学生在多次的猜测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以“温故而知新”的方式为新知的呈现搭建情感支架。

二、阅读环节的划分合理完整。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任务。首先是带着问题初读,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了文本中的主要角色以及故事梗概,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在细读环节,教师巧妙地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dog/panda/cat辛勤劳作以及小猴子的无所事事,强烈的对比为第二部分内容埋下了伏笔:dog/panda/cat的辛勤换来了累累果实,小猴子的无所事事只能两手空空。通过这两部分的对比概括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部分是读后的输出环节,教师采取了自读、复述、分角色等多种方式巩固新知。更可贵的是第四部分的设计;续写故事。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锻炼了发思维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深挖教材产生的德育教育因素会让你的课堂熠熠闪光。但有时候我们很难把握好一个尺度,有的在文末蜻蜓点水,学生不痛不痒,有的渗透过多从而喧宾夺主。少静老师的课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尺度,她把德育教育的渗透适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比如:在细读第二部分的时候,教师呈现了其他三种小动物辛勤耕种之后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道理。作为强烈的对比,小猴子的两手空空让学生们感受到“no pains, no gains.”同样,在细读第二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悲哀的表情,从而渗透“说到做到”的道理。最后在续写故事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写出的小猴子痛改前非,辛勤耕作从而喜获丰收的结果来教育学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总之,少静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要学习她这种精雕课堂每一环节的教学精神,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名师。立足文本 以问促思 以情育人

魁星路小学 李文峰

时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课文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时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时老师在讲解单词方面不是很枯燥的简单教学,而是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在情境中学。在文本情境中学习新单词,注重词不离句,句不离情境。通过句子让学生自然掌握单词,并能熟练运用,激发学生思维。

3.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体验、实践、参与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一个问题反问学生What should we do?引发学生思考,反思学生自己的行为,制定今后的行动方案,教育学生爱父母,多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文本的阅读也是循序渐进,先是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新朋友。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认真仔细听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是略读文本,完成连线;细读文本,回答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注重进行拓展,练习学生生活,让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交流。

在课堂中,时老师注重评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社区生活的文化传承

泉山学校 邵英梅

听了魁星小学付振娜老师的这节英语课,感触颇深。付老师执教的这节英语 课思路非常清晰,亮点很多,下面我着重说以下几点:

一、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小学生的英语启蒙老师,教师本人的基本功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的日后发展。付老师的口语基本功扎实,让听课的人轻松愉快。课堂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自然流畅。首先用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把学生带入学习英语的氛围中,接下来Free talk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动词短语,激起他们对于健身活动的记忆。学习课文中,有效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轻松理解课文。整堂课的设计衔接合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一步步地认识,学习,巩固,拓展。

二、情境的设置真实有效

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不管是热身复习,还是新课导入、操练拓展,都尽量使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真实的语用环境中来运用所学内容。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和学生身边熟悉的社区活动,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信息,使知识的呈现生动有趣,运用自然和谐,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激发兴趣,提升素养

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故事中有意思的情节创设悬念,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完成培养小学生基本阅读素养的任务。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后一个环节,谈论社区生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付老师确实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节高质量的阅读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招远市教学研究室

王瑛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 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习英语无非就是朗读、背诵和记忆教材中的单词、句型和会话,只要记住了英语成绩就自然而然提高了,这种做法只重视了语言知识的掌握,重视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阻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不仅是学生大量输入语言知识的途径之一,更是学习者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现行的教材从四上开始增加Try yourself Enjoy it经典阅读板块,供那些对英语学习有较高热情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喜爱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策略和方法,为中学学习做好知识储备,为可持续性阅读做好策略储备。与此同时,也通过经典故事帮助学生涵养精神,拓展视野,丰满人生。从五上开始除每单元的Try yourself阅读之外,每个单元第三课也由listen and say改为let’s read,由低年级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到高年级重视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文化品格的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除了完成语言学习的工具性目标功能外,还要关注语言的人文性功能,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都需要我们细细钻研,在完成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层面学习的同时,依据课标,挖掘其人文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体验过程中去思考,去感受,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最终形成健康人格打下基础。

如付振娜老师讲的Unit 4 Neighbourhood Lesson Three They’re having lots of fun.这一课,除了让学生能用现在进行时描述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区文化,享受社区生活,丰富文化体验,增进国际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时蓉老师执教的Unit 5 Lesson Three He goes to school by school bus.这一课,除了教会学生能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谈论乡村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美,形成对家乡美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劳动,乐于帮助父母的积极的道德情感;

苏老师讲授的Unit 5 Try yourself He doesn’t do it.让学生从小故事中得出:做事情不能光说不做,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借助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历来都是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提问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和互动的常见方式,承担着课堂教学的重担,也影响着课堂互动交际的实效,课堂中的优质提问可以促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与要求学生记忆单词和语法知识相比,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加重要。而当前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问大多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学生仅用Yes或No即可回答,或很 容易从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此类问题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语言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

(一)教师应充分依托文本,设计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并进行真实的语言表达。像付振娜老师导入环节结合图片练习What are they doing?之后提出的Whatdo you do on Sunday? 苏少静老师的读前环节设置的Do you like monkeys? Why?和读中环节设置的Who do you like? Why? 时蓉老师的这节课,在细读过程中,设置的How do you go to school? Where do you have science classes? What should we do?等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真正的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思维方向出发,激发起学生的英语思维和知识储备,使其对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二)教师要结合课堂生成,适时追问

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彰显老师的课堂智慧。如时蓉老师的这节课,在学生谈论自己的周末生活中有位学生这样说I usually watch TV.时老师如能追问How many hours do you watch TV?再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教育学生I think you shouldn’t watch TV for too long.It’s bad for your eyes.You can read books, do some housework, do sports and so on.会起到不同的课堂效果。

三、重视读后拓展,丰富学生的人文体验

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操练活动,更离不开语言拓展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读后拓展活动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平台,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宗旨,针对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已学语言知识进行语言输出的综合运用环节。

此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故事情节,话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设计复述文本,表演文本,续编文本,创编文本等多种语言输出活动,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生成新的文本,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人文体验。这三节课,三位老师的读后拓展活动应该说丰富多样,付老师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景,搜集了我们身边真实活动的图片来谈论社区生活,为学生下一步的语言输出铺路搭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社区生活;时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或身边朋友的的课后和周末生活,创编生成新的语篇;苏老师则通过复述,表演,续编故事结尾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深挖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篇: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由本校课题组承担研究的《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经过开题论证并正式实施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经过一年的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春节《中国唐宋诗歌朗诵会》上,提倡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背道德理念,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这种 “世俗化”、“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今天的少年儿童,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影响,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

(二)相关研究概述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并至今天,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尤其是近十年,我国内地兴起了一股来势汹涌的“国学热”: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掀起收视热潮,报刊上的“国学”文章连篇累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社会上的“国学”讲座此起彼伏。更不必说大学了:各种各样的“国学”课程列入课表,各种各样的“国学班”普遍出现;“国学”进入了中小学,乃至学龄前教育,国外的孔子学院更是雨后春笋……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 “国学教育”,并组织开展研究,各省、地市、县区教育机构也广泛开展了国学教育研究,各地方学校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校已经结题的市级课题《在诵读古诗文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

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我们学生需要哪些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在浩瀚的典籍中选择符合义务段学生学习的著作,片段或经典语句,是本课题首要解决的问题。

2.如何认识和解读和运用这些经典?国学经典,内涵深邃,见仁见智,国学经典体现是传统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如何在批判中吸收,把传统和时代主流价值观最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站在当今时代,用今天的价值观来审视,吸收和运用。

3.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和方式,开展国学教育,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

本课题预设突破:

1.以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为载体,解决对国学经典内容选择的突破,并构建符合学生年段的国学经典序列教材。2.探索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诵读、讲读、研读,国学特色校园文化,国学主体系列教育活动。

(三)课题的界定

1.国学。通常将“国学”按广义和狭义两种途径进行解释。广义的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此“总和”可以理解为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统一。狭义层面的国学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

本课题的国学主要指国学入门的浅显的传统经典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以及经典诗词等承载的思想文化。

2.国学教育。一般认为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教授中国古代经典为主要途径,以培养我国下一代的传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本课题的国学教育:是指通过构建校本课程实施的方式,以国学经典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为主要载体,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健全人格,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丰富人文基础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3.人文素养。普遍认为:“人文”,指“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则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以“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本课题所指学生人文素养是学生群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课题中的国学)、弘扬传统道德礼仪、传承民族精神的能力和内在品质。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和课程理论。本研究涉及的因素和条件较多,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对研究的各要素进行整合与优化,同时需要根据课程理论建构校本课程。2.果维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和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即根据儿童最近发展需要和联系发展的特点,按年龄、年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

3.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学理论。语言是学生表达和思维的基础,通过经典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不同形式的额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左脑(记忆),右脑(视觉)参与学习,提高教育效率。

4.国家政策。《语文》课程标准,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园传统文化,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突显校园文化特色。

2.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学校国学教育,积极开展国学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生人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陶冶性情,启发灵性,活跃思维,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进而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

3.探索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构建学校国学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适合我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国学教材。

(六)研究的内容及方向

1.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的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建设。2.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建设。3.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

二、课题研究情况介绍

(一)研究的思路 国学经典教育应坚持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主要途径,将学生的成长融于具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树立观念、传承精髓,整合学校道德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学校特色发展之中。

(二)研究的策略

在方式上:分组开展,整体推进;

在内容上:古为今用,精选精编;

在过程上:先造氛围,逐步内化;

在方法上: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在范围上:师生参与,共同提高。

(三)研究的措施

1.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

2.建立了课题组研究例会制度,每季度一次研究工作交流、反馈、小结。

3.成立四个行动研究小组。即教材编写组、诵读研究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组、校园动活及社团建设研究组,分块面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4.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包括:研究方案、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学习资料、活动案例、会议记录资料、经验总结、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等。

5.开展内外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种课题研讨活动等,提高教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6.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合力。

(四)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2012年3月―2013年3月,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

(1)阅读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研究的思路。(2)总结学校已有的经验,确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成立课题组,建立相关制度,培训主研教师,为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保障。

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

在课题组的组织领导下,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设置教学课程。与教务处配合,利用地方课程在1-7年级各开设1节“国学课”,把国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保证课时、教材、师资、检查、考核落实。

经典诵读节期间,开展国学经典课例研讨活动。如以下两节课例供全校教师观摩与研讨,分别是该校的肖光英老师执教的《三字经》选段与艾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宋词》。肖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流利”这两个方面,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肖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在家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艾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宋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向学生介绍宋词的基本简介,让学生对宋词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是是本课的重点——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品味宋词的特点,同时艾老师还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快乐之处。

课例展示结束后,国学教学教师交流研究,围绕“如何开展经典诵读”、“如何结合经典诵读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2)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与教科室配合,开设了国学选修课,结合学校发展目标,组织教师开发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3)打造国学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与学校行政配合,营造国学教育环境:如,国学墙裙文化,国学主题专栏,国学铃声音乐等。

(4)探索国学特色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形成活动特色:如,读书活动,国学诵读比赛,故事演讲,文化书签制作比赛,配乐国学表演等。

第三个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2-3月)

(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提炼展示深化研究成果。

(3)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参加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验收。

(4)固化成功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国学教育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国学的学校教育基本途径,并通过国学教育,收到了以文化人的初步效果。

(一)国学教育的四种校本途径

1.以课堂为主阵地,形成国学六步课堂教学法

自课题立项以来,积极探寻国学教育的实施途径。学校教务处在每周的课排表中单列出一节国学课,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课时和主要阵地,以《国学启蒙》为教材,组织语文教师实施国学课堂教学。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的设计、研讨、完善,实践、反思、总结,初步探索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校本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即:故事激趣─初读经典─理解经典─背诵经典─情境表演─模仿创作。(附《国学启蒙》教材教案及反思)

2.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形成国学系列校本教材

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发展需要开设了选修课,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为学生选修课时间,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以走班制的形式,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目标。在已有的选修课课程中,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为适应选修课程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积累的需要,节选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家诗》、《唐诗宋词》等古典经典著作中的部分内容,编辑了一套适合本校小学1至6年级的国学教材,教材分年级编写,每个年级一册。内容上教材的独具匠心之处是还融入了自贡历史和自贡特色的相关知识。经典浸润孩子们心灵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家乡的古老历史和现代美丽。这套教材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不断的实现完善,按照分年级分册编辑成书,在国学经典诵读课上推广。(附国学诵读校本教材)

3.以国学文化为特色,营造国学熏陶的环境文化

在校园走廊上、过道、墙壁上张贴国学经典文字,以《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各个班级中张贴孔子、孟子、齐白石等名人画像,处处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整个校园里充满了国学教育的气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让学生听懂了圣人的召唤;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一面面温馨的墙壁,仿佛一阵阵清风陶冶着师生的心灵;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经典育人就是这样“润物无声”的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发生了质的升华……

学校把上下课铃音设置成为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跟着铃声诵读,诵读内容一月换一次。一节课的铃声有预备铃、上课铃和下课铃,每次响铃学生就跟着诵读一次,一天下来学生就跟着诵读了20余次。

4.以国学诵读为主要形式,形成校园特色文化活动

(1)诵读。开展“一日五诵”的活动。即早晨自由诵读国学诗文,课前跟着铃音齐声美读古诗文,大课间集体诵国学名句,中午静心默读20分钟,晚上亲子共读半小时。现在,早晨、中午一到校就能听到学生琅琅的经典诵读声,诵读经典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赛读。我们把国学诵读融入到学校“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中。以年级组为参赛单位,每个年级编排一个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学校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一二年级节选《三字经》、《弟子规》为内容,三四年级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用古诗新唱的形式展现。五六年级以国学经典故事《花木兰》等为题材的课本剧表演。为使活动有效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我们每年3、4月份都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竞赛。竞赛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和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扩大经典诗文的诵读量,更好地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

国学朗诵比赛,学生的体会颇多:

陈辰:读国学,背国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做事不再鲁莽;读国学,背国学,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真谛,不再彷徨;读国学,背国学,使我脱胎换骨,成就另一个真正的自我。

(3)舞诵、唱读。音乐课上让学生学唱配乐诗词,使原本生疏拗口的诗词在我们的学生口中优美起来、亲近起来,更增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向往。2012年9月学校舞蹈队自创的《诫子新歌》获得了省艺术大赛(舞蹈类)二等奖,并被省电视台邀请参加国庆晚会录制。一年级自创的《新三字经》获得了自贡市艺术大赛(诵读类)一等奖。

(4)口手结合,学以致用

书写经典。开展书写经典比赛的活动。具体做法是:分班级开展进行书写比赛,由班级推荐作品参加年级组比赛,再由年级组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附活动方案及照片)

书签制作。我们把国学诵读与美术、手工等课程结合开展活动。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开展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兼美的诗文书签、名言贺卡等活动。在此活动中,各班选3名学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制作书签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附活动方案及照片)

自办手抄报。组织三四年级开展手抄报比赛。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期手抄报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办成手抄报,学校评出优秀手抄报,并给予表彰奖励。这些评比、展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诵读热情。(附活动方案及照片)

国学游戏。我们把国学融入学生的课间游戏活动中,如学生钻城门游戏、跳皮筋、跳格子时一边玩一边说唱三字经、弟子规,在轻松的活动中诵读经典。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朗诵的国文,由浅入深:一年级朗读《三字经》,而五年级朗读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配合着,字里行间透射出的激昂语调,孩子们有节奏挥舞着手势,场面非常壮观。

(二)国学教育的文化熏陶

我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探索国学“以文化育情,以文化育趣,以文化育才,以文化育人”之路,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促进了学生成长

(1)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和精神积淀

通过古诗的诵读积累活动,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学生通过阅读古诗,不仅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腹有诗书气自华”,学风好,品行正,有孝心,懂谦让。

如二年级2班郭嘉一在学习了《弟子规》时,这样说:“我读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句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知道了不能随便拿人财物。“

又如三年级2班丁玥祺的家长这样说:“以前孩子有顶撞外婆的不良习惯,但自从我和她一起念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她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逐渐地改正了顶撞外婆的坏习惯,主动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

孩子们学了《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之后明白了:年轻时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这样,等到老的时候,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有的家长还打电话告诉老师,他的女儿自从诵读经典以后,人也变了。每天晚上都要父母和她一起读书,有时还主动帮父母、长辈捶背揉肩,有时帮奶奶洗脚、做家务,懂得孝敬长辈,和邻里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了。因为她读懂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从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2)学生在诵读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学生在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道德修养得到完善,他们以圣贤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诵读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熟读了大量经典,识字量已经超出了新课标识字量,学生诵读的水平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一篇篇习作,因经典诵读而内涵丰富。

我们可喜的看到诵读促进校园更加和谐,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提升,心灵更加阳光,生活更加多彩。学生在课堂、作文时常常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国学教育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对子学生能够信口拈来,学生自创诗歌朗诵会语出惊人,图文并茂的国学手抄报等无不展示了校本诵读带来的喜人成果。

如学生徐文轩写的文章《会发光的郭夫子》中,引用了大量古诗词:

早在公元前289年,中国《孟子》一书中便记载:“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国策》中便记载:“先生坐,何至于此。”此中的“先生”亦是指有德行的长辈,第一个开始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后来,老师被人们称为夫子,再到现在,我们便用白话文叫作老师。可见,中国历代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之高,对教授文化者的尊敬程度之高,单单一个敬仰甚至不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此之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矣!

历代,师生之情堪比父子,古语有之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更是将此美德一直延传至今,从未断绝。从孔夫子授学到人民教师授课,伴随的,是“程门立雪”“汉武帝敬师”这种让人在鹅毛大雪中温情的故事。我们很幸运。在初中踏入三分之一征途的时候,便得到了郭夫子授学的机会。

2.促进了教师发展 自课题确定以来,在全校教师队伍中有了诵读经典的愿望。教师在诵读中,改变了自我,获取智慧,丰厚底蕴,读出了人生色彩,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还引用其中内容来勉励自己,实现教师师德的提升。例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出孔子用文献、实践、忠诚、信誉四种内容教育学生。传统教育也不是培养书呆子,学以致用、实践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育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很好的教学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个人修身、学习、工作的正确态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身教的重要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是做人应当遵守的准则。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我校的全体教师。

2012年12月,实验教师刘丽梅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获得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课件大赛一等奖,郭英的《新三字经》教学设计获得第五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二等奖,陈英的《从军行》教学设计第五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二等奖,金林青的古诗教学《望岳》说课稿获得第五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系统(全科)论文大赛二等奖,余敏的《古诗词诵读,从这里开始》获得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课件大赛二等奖。张刘莉的《卖油翁》教学设计获得全国课程标准《语文》“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录像课”评选三等奖。林玉梅的“从《两小儿辨日》谈小学文言文教学”获得全国课程标准《语文》“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录像课”评选二等奖。尧卓玉的《我读中国古典婉约词有感》获得2012年全国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邓凤昆的《在强化古代诗歌的诵读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研究》获得《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杂志刊用评选一等奖。

3.促进了学校发展(1)推动了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校本课程建设。国学教育的实践,促进学校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方面迈出了重要步骤,课题组努力在现有办学模式的条件下,积极调整思路,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时调整课程结构,积累了很多难得的实践经验。

(2)丰富了校园文化 “书声琅琅,文墨溢香”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与书为友,悟读书之法,品读书之趣。因此,学校加大投入,从优化环境做起,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如以国学为主题的文化墙裙,以古代名人名画、格言警句为主要内容的励志走廊等,时刻进入学生视野,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启迪了智慧,更活化了校园生活,多种活动在校园荟萃,经典诗文在校园交流,使整个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增加了一种动感、一份底蕴。这种交融在一起的“阳春白雪”般校园生活对每一个学生乃至教师时刻都有一种无形的影响、熏陶、润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校园生活的引力。

(3)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学校浓郁的国学校园氛围,丰富的国学诵读、教育、比赛活动,营造了以国学为精神内涵的文化土壤,校园充满了翰墨书香,充分彰显了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了校园品味。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窥一斑,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领悟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尽管在在国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上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时代性上不够突出,校本特色上还需下功夫。

(三)本课题的研究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课程实施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才能见效。

第四篇:《立足新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参评论文:

《立足新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 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人文性,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的理念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对培养人文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着力提升学生美术人文素养目的,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性以及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人文性

人文素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

人文意识

“人文”是个古老而时髦的语汇。许多科学家和其他方面的伟人,他们成功的历程都充分说明:要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离不开他的人文素养。公元14-16世纪时,西方曾经发生过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的旗帜就是人文主义。不仅如此,就这个词的来源看,人文性即人性,它与英文中的humanist是相对应的。人文性的内容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征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焦点是贯串于人们的头脑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钱取向、品行模式、审美意识。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人文性,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21世纪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而在日常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见到学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等等,这些都与美术教育缺乏人文性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所以国家提出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故近几年来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是在高考的影响下,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源于呼和浩特市的旧城区或城乡结合部,美术基础相当低,加上课业负担较重,美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环境中,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那 1 么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且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探究。

一、新课程的理念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对培养人文素养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与人文形相统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将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思想。但是,多年来美术教育一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我们着力提升学生美术人文素养目的

1.培养高中生美术欣赏评鉴赏兴趣,提高欣赏教鉴赏堂质量,把握美术教材本身内涵,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鉴赏知识的综合,鉴赏能力的综合,教学教法的综合,学生学法的综合等,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2.促进高中生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从而上升到内化为学生生活中自发的审美状态,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3、充分挖掘本地美术文化资源,设计鉴赏美术教育活动。挖掘地方文化中的美术资源,关注社区的环境、历史文化是美术教育联系生活的重要方面。

4、探索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以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性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发挥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就必须贯彻以美术教育为主体,辅之以跨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的理念。

1、要发挥美术课程的人文特性

20世纪蔡元培先生提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较深刻的指出了“美育”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使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旧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育误区的层面上来。新教材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显著的人文性,它将美术知识渗透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种类型的人文主题之中,既保持美术学习由浅入深的逻辑体系,又围绕着人文主题进行编写。如七年级上册的“劳动——人类创造里的源泉”这一欣赏评述单元的学习,就使学生能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又体验到劳动的意义。人文主题和知识技能二者的有机结合旨在把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到一种完整的 3 美术与人文的绝妙结合情景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人的人文素养的发展起着独特、重要、积极的作用。

2、要挖掘美术教材的人文内涵

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美术教材中大量选用了距离学生“较近”和“较远”两种类型的范例作品。“较近”的作品是指教材中选用的学生作品和学生活动的画面,它深受学生的欢迎,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较远”的作品是指教材选用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作为鉴赏对象,使东西方经典文化遗产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鉴赏大师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沟通个人的情感与整个人类的情感,沟通个人经验与整个人类的经验,提高个人认知和独创的能力。如果说“较近”的作品使学生产生亲切的人文情感,唤醒学生的创作信心、愿望与需求,那么“较远”的作品则培养学生的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并在热爱并弘扬本土艺术的同时,尊重世界艺术的多元化。这两类作品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各自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3、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从作品中挖掘人文精神的内涵。美术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凝聚的人文精神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将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 分类梳理,依据作品人文内涵的侧重,从人的理想道德、民族情感等方面进行整理挖掘。例如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时代特色,人文内涵。如董希文《开国大典》从作品诞生之初到后来三易其稿,充分证明了我国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特色。

4、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以画家的经历故事为内容进行精神教育。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画家都有其不同凡响的经历,在许多画家的生平中折射出非常灿烂的人生光芒。他们不仅将伟大的作品留于后人,也以其自己的行为为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画家都表现出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这一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内容,在教学中用以上生动的例子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徐悲鸿是中外闻名的绘画大师,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示出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反映出作品所处时代特色。所有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深度了解作品必然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当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美,我们还受到了一次次记忆深刻的精神情感教育。

三、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必须遵守一些新的教学原则,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我通过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真正落实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人文精神的特性,我探寻了以下几个途径:

1、采取多样化的课堂组织结构,巧妙设计教学活动

人文教育中的教学思想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了学习者。所以美术课堂教学切忌程序化、模式化,形成固定的套路,体现人文精神的美术课堂教学应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合作式教学。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决非某个单独个体努力的结果。美术课上有选择地适当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绘画、设计、装饰物等作业,可以使个体与个体在积极地合作与交流中反省,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协作、谦让、文明的合作意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我为校园添色彩”单元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校园雕塑模型。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彼此积极支持和信任,主动沟通和交流,圆满完成集体学习的任务。学生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打动着彼此的心灵,表达着彼此的情感和人文追求。(2)游戏式教学。“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最自由的状态之一。游戏教学具有愉悦性、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而且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我在设计“服装设计”这一课的流程时,安排了一个小游戏:请每一小组的几位代表穿着自己精心选择的学生装进行服装表演,比一比哪一组最佳。尽管只是一个小环节,但却让同学们立刻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来,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气氛。但是,游戏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形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而流于形式,降低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此外,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尽可能地一起活动、平等交流,可以促使师生人文精神的构建。(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效的将声音和画面等形 象科学地结合(这本身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增强对人体感官的刺激作用,而且它能加大信息的来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如我在上“多姿多彩的脸谱”这一课时,因为在多媒体课件中选取了大量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获取了许多课外的知识,这一类的课比用传统媒体的效果来的更为快速和明显。

2、创设良好和谐、人文性的教学氛围

人文教育应以塑造“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为宗旨。美术是关系“心灵”的科学,没有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就没有思想的自由,也就不会有美术创造力和鉴赏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3、提高教师自身人文意识,营造“人文情境”

要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人文意识,丰富人文素养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身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除了兴趣以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

其次,通过营造“人文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 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高中美术欣赏课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必修课程,教师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作品中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进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善学生的修养,使其生活在美的世界里!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美术教育作为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和智慧世界的学科,是最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的人类活动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

2、《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美术鉴赏》 人教版

第五篇:在基础英语学习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在基础英语学习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遵义师范学院大外部李 庆

摘要:本文从基础英语教学中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技能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习性趣弘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基础英语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对英语的学习,可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甚至在每年高考,考外语专业方向的学生还要加试英语口语的考试。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到现在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视,从有的家长不断强调自己的小孩学习英语,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等就可以看出来。家长重视英语学习无非是为了中考和高考,我们上英语课的老师们由于身份和作用有异,站在教师“传道”这个高度,却不得不反思,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对英语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认识态度?如何让学生们借助英语学习在思想道德层面也得到提升,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灌输爱国主义教育

(找一篇初中课文,看它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否搭界。这要仔细筛选)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种语种,传入我国初始大约是在明朝通过海上贸易和传教士传到中国,英语在中国发展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清朝晚期。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腐败的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犹如井底之蛙。当时的国际形势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带动下有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农业转向工业时代的世界强国,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便成为了世界强国们抢夺和侵略的对象,在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在中国饱受世界联强入侵同时,中国出现了很多有识之士,以戊戌变法为例,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同时并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同时英语在中国得到了在外贸、教学、军事、工业等上的发展和普及,并且英语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说出一些歧视和诋毁中国人形象的英语如:(“The sick man of Asia”—— “东亚病夫”)、(“No dogs and Chinese allowed ”——“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等,此时涌现大批爱国青年留学海外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回国。并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简称同文馆。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这便是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英语的学习在当时得到了规范和系统的教学。

二、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灌输诚信意识

(找一篇初中课文,看它的内容与诚信是否搭界。这要仔细筛选)

在英语基础教育的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们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的人生观。英语是世界通用语种,普及用于发达国家,只有通过英语才能了解国际形势,掌握和引进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基础英语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中、小学,根据中、小学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外,我们在上英语课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上好英语课的关键,也是提高

学生们学习性趣和民族自信心的关键,我们把英语教学的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们在接爱英语教学的同时得到了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弘扬民族精神,为建设好我们伟大祖国而成为学好英语的推动力。

三、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灌输爱心意识

(找一篇初中课文,看它的内容与爱心是否搭界。这要仔细筛选)

在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中,中、小学英语课文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文学、政治、经济、艺术、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从课文中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学、政治、经济、艺术、发明创造来讲解。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在历史、文学、政治、经济、艺术、发明创造上都早于其它国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地复的变化,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带领下,我们的祖国日渐强盛,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领先的国家。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我们融入了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灌输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从小树立了民族自信心,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习好英语并不是一定要出国留洋,一定要到国外定居,更不是为了今后一定要成为外国公民。而是从我们的国家和自身的努力学习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是学习好英语后把国外一些科学文化技术引进中国,在政治外交上取得主动权,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旅游业方面更好的向外国游客介绍我们的文明古国,我们学习好英语就会发挥好我们的作用,基础英语教学中融入灌输弘扬民族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从中激起中、小学学生们对学习英语的性趣和爱国主义热情,这样我们在基础英语教学上才能符合国家对基础英语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培养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四、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灌输合作意识

(找一篇初中课文,看它的内容与合作是否搭界。这要仔细筛选)

四、结 语

基础英语教学是中、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我们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恰当适合的融入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做到学生们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并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们从思想政治上正确的认识学好英语课的态度,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将对我们的教学和弘扬本民族精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们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

下载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人的文化素养、情感、人格和教养的综合表现。2011年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

    人文素养小议

    人文素养小议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

    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职业礼仪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

    人文素养书目

    1、《周易》参读《周易大专今注》高享编注参读《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 2、《老子》参读《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著 3、《墨子》 4、《孙子兵法》参读《孙子译注》郭化若译......

    人文素养题

    人文素养题 一、时事类 1、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行政机关是( 国务院 )。 2、在我国召开的2008年奥运会是第( 29 )届奥运会。北京申办口号是什么? (科技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