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师》有感

2023-0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读《中国教师》有感》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中国教师》有感》。

读《中国教师》有感

读《中国教师》有感1

20xx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

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

做一个平常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中国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因为爱,所以爱。我认真阅读《中国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认真完成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得到的赠报送给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的同行获得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认真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加以外,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编辑老师们的交流中,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

去年七月,我接受《辅导员》杂志下月刊的邀请,来到北京担任“特约编辑”。在一个阳光火热的上午,我来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坐在一起。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二,好些编辑老师都在,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喜气洋洋地告诉我:韩军头一天来了,红霞当天下午也要来,放假老师们都来了。看到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感受得到他们真诚的喜悦。我们就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交谈,我记得高影老师当时问我:“你觉得把《中国教育资讯报》改名为《中国教师报》,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一个劲的不同意。我已经太熟悉《中国教育资讯报》了,她融入我生命,读她成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变化,害怕变化后的《中国教师报》会和我疏远。可是当《中国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发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落实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了,对维护教师权益关注了,对与教师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了……《中国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平等、和谐、融洽地相处。记得我有篇稿子寄给了杨伟广老师。杨伟广老师出差一回来后就及时地回复了,诚恳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

事实上《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试想《中国教师报》编辑老师邮箱中每日会有收到上百封邮件,像这样事必躬亲,认真回复,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中国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许下一个心愿,一定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读《中国教师》有感2

组里征订了《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可是我梦寐以求早想拥有的呀,这下我可“解馋”了,每天不管哪位老师看完只要没把它用夹子加好挂在规定的位置上,我就会马上收起,连同我的那份整齐地挂好,一天也不知道要挂多少次,可我不觉得麻烦,反而觉得快乐和充实。一次,一老师在切西瓜,我没看见西瓜是大是小,可一眼就看见了西瓜下面紧紧地压着一张报纸,我急忙走过去看刊头幸好不是《中国教师报》。弄得同事们哈哈大笑,还以为我去抢西瓜吃呢。

报纸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组里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组里的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组里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吗。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读《中国教师》有感3

送走一批毕业生,又带一年级新生了,我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无奈。想到他们傻乎乎的样子,我觉得可爱,可看到他们懵懂无知的眼神,我感到无助。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新的“轮回”。掰着指头算算,开学才一个月,怎么感觉好像过了半年之久?许是刚刚接手一年级新生,纷繁复杂之事太多,一心想着辛苦的日子快点过去,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期盼的越是难以得到吧。

想做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得有健康的体质,足够的耐心,一双火眼金睛,一张唠叨的嘴,一双勤劳的手......你得严慈并济,因材施教,随时准备像消防员一样冲到孩子面前处理任何突发事件。更为难的是你还得经常充当“保姆”的角色,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差,把衣服弄脏,拧不开杯盖,互相玩闹时摔倒受伤,你必须亲力亲为,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上个星期五,我刚到一年二班坐下准备听胡老师讲课,数学老师就匆匆忙忙地过来喊我,让我赶紧回班级看看。我心里一紧,又发生什么事了?一路小跑刚到门口,就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班级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只见孩子们离开座位站在墙边,一边用小手捂着口鼻,一边叫着“臭死了,臭死了!”只有第三排中间位置的逄xx坐在座位上,他一副无辜的表情,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小班长向我清晰地汇报了事情原委,原来是逄xx不知在哪里踩到了一坨屎,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脚印和刺鼻的味道。我先找了个方便袋把孩子的鞋子套上,然后用拖布拖干净地面后到一楼水池边反复清洗鞋底直到干净为止。这个孩子天生反应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时经常因为走路时左顾右盼撞到人或物体身上,上课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做题时需要不停地催促,这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比别的孩子多几倍的耐心和精力。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放养的野生动物一样,想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习惯,都要绞尽脑汁,一遍一遍地讲,很多时候还需要手把手地教,许多看似特别简单的事在他们身上都变得异常艰难,如课间操和放学排队,上午刚排好,下午就记不清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了,好不容易排好的队形还没等走出教学楼就乱成了一团,又得重新扯着嗓子喊名字.....刚把学习任务按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布置下去,话音还没落,准会有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脸问你:“老师,作业是什么?”弄得我是哭笑不得,一边告诉他要学习倾听老师说话,一边再次重复刚刚重复了好几遍的话。开学不到一个月,含片已经吃了几盒了。每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告状的孩子也是络绎不绝,每天都得拖着筋疲力竭的身体和白天来不及完成的教学任务回家加班。

身心俱疲时真想放下好好歇一歇,可想到这些单纯、可爱,清澈得如湖水般的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用培育,去浇灌,就不敢大意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希望啊。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一点点成长,进步,那是最欣慰的事情,那一声声清脆的童音: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老师!如春风般拂去了我的所有疲倦。面对着一张张因得到一朵小花,一个小苹果贴画而满足的笑脸,看着他们一点点的在进步,再多的劳累都烟消云散。

教师报上一篇《为什么要当老师》的诗歌让我感同身受,她说出了老师的心声,诠释了为什么要坚持当老师的原因:是的,因为爱!你爱学生胜过爱自己你爱课堂胜过爱自己你爱教育胜过爱自己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有勇气、有能力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这选择的背后是责任、勇气和担当每天的付出都能换来收获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生命!

当学生围着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当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的学生在日记中说你是她最喜欢的老师时,当家长在微信里感谢你对孩子的付出时,当你的学生把你的孩子当作弟弟妹妹抢着带他(她)玩耍时,当你送毕业生时看到学生们含泪的眼睛时,当接到他们发来的节日问候时,当你见证学生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时,你是否打心底里觉得当一名老师真好!

孩子们,飞翔吧,你们是我心中最美的期待!

读《中国教师》有感4

科学文明的进步,物质技术的发达,信息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与网络的普及使得今天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以往单纯的课程教学不再成为人们获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相应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地教育信息媒体正在悄悄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大脑神经。

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有幸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从这份报纸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教师的真实写作,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从阅读这些报纸,给我的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人师表、坚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话很有道理: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份职业不同于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产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产;这份职业不同于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种植的禾苗不言语、不思想…..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会思想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为人师表-----这一道德规范,非常朴素,教师虽不是名星,但教师的一言一行有许多天真的双眼在看着;虽不是名家,但一举一动影响着无数稚嫩的心灵,如果教师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学生怎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坚守自己,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教师的眼中,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群体,从《中国教师报》上让我了解到了“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其实,只要我们充满爱心、细心和耐心,就会发现后进生都是未经清洗的玉石,是等待着春雨滋润的小草,只要找准方法就可转化他们,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有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用关爱去感化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三、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开展各种活动:

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

4、开展“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活动。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

四、在鼓励中激发上进心(鼓励学生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表扬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他的认可,使他们增强了勇气和力量,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中国教师报》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快乐!

读《中国教师》有感5

这是一本弘扬中国教师精神的书,一本净化教师心灵的书。学校师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师范院校学生的成长读本——《教师感动中国》。

每次翻阅《教师感动中国》,都会被其中每一位教师的事迹所感动,一幕幕情景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虽然是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挺身而出,毅然选择把生的希望让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含义,彰显着大仁、大义、大爱的光辉足迹;他们在危难之时给我们留下无数感动,留给我们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人类。

聚源中学、北川一中、青川中学……在汶川大地震中,学校遭受灭顶之灾,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是这些平凡的人民教师,第一个站了出来,拯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教师的良知。是他们用沉着、冷静、机智,甚至是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维护了师德,铸就了师魂,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

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谭千秋;“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学生的瞿万容老师……用生命守护学生的老师,在地震中不断涌现。当我们获悉教师们的英雄壮举时,会感叹他们人生的最后一课是如此伟大,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如此感天动地。他们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他们用青春的热血,筑起了一座大爱的丰碑,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凄美乐章。他们的故事是那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在这场可怕的灾难中,无数师生倒下了,无数生命不在了,但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有一种东西,一种平凡日子里似乎感觉不到的东西,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一种刻骨铭心的东西,正在人民教师的心中顽强地、蓬勃地生长着、展露着,那就是“师爱”,沉甸甸的师爱,在大灾中巍然挺立。

一路走好吧,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孩子会铭记你们的教诲。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向着光明,向着未来前进。

读《中国教师》有感6

“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在塑造别人的灵魂前,教师必须让自己的灵魂在现实的面前保持冷静与恬淡,他必须不断的“塑造”与“加固”自己的灵魂。”这是摘自书里面的一句话。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是这本书里给我最深刻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话,因为我知道灵魂是神圣而高尚的,没有灵魂的人类就是尸壳,只有尸壳的人类将是没法想象的可怕!老师的职业是这样的重要且高尚。因为今天这个灵魂的塑造者是我,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神圣,感觉到自我的伟大。为了这个伟大的我,我们都在想我们还缺什么?

“一个优秀的塑造者,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优秀的塑造者才能塑造优秀的人类。”这就是我们的答案。

“对社会而言,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对学生而言,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先做一个优秀的人。“万物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

做人难,做优秀的人更难,做优秀的教师更更难!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种在日复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能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成就感。天天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时时刻刻在熔化、组合、萌芽、生长。”这是一个教师的优秀的标准,而做为人的优秀有应该是怎么样的呢?那就是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情,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有对人类的爱心,固守自己的做人的准则,这也是一个优秀教师作为人首先要具备的品质。这些都是书上的观点,我都赞同这些说法。我想做这样的优秀人优秀教师,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做这样的优秀教师,可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前途等,使的我们改变了策略、改变了方式、改变了手法,于是我们产生了矛盾,我们改变了方式也改变方法。理想与现实,个性与生存,有时本来就是天生的矛盾体。是格受理想独立独性行,还是“适应”现实,让理想在现实中销蚀?是坚受个性,做一个率性的自己,还是在生存面前,为了所谓的“成熟”放弃个性?我们身边的很多教师都处在这样的思考和矛盾中。我的学科是体育,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或者说没有别人看起来的社会压力,也就是说我的学科是一个被社会和被家庭所忽视的科目,可是我认为我的科目责任也无比重大,因为我肩负着学生的健康,肩负着学生的体魄,没有强大的体魄就没有生命的存在的意义。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他塑造的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热情奔放的个体,而不是一具病恹恹的躯壳。面对这份压力面对这份责任,同样感觉自己是神圣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是有什么样的徒弟”这是我们的古话,确实很有道理的,同样优秀的教师培养着优秀的人类。而我们的身边教师都很聪明很有活力,都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都具有无比的爱心和公正正直的为人准则,这些都是我们优秀人所具有的条件,我们有这样的优秀教师怎么会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来呢?中国的人才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的,他们都是我们的教师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做着为人类默默输送人才的贡献,我们是伟大的教师,我始终相信。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要批判这本书的观点,我想的我应该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的正确性、目标性以及效率性。吸取正确的,促进更快发展。

我的家庭也是个教师的家庭,在我们家可以开办一座学校,因为我们家有中学所有科目的老师。我们有很多同事的的家庭都是几代都是教师,我们都在思考着、学着、想着、作着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教师,而且我们都做的很好,我们也有毛病,我们有时性子太急噪,有时太烦恼,有时骂学生,甚至有时打学生,可是我们是恨铁不成钢!谁家的孩子不挨打爱骂呢?当然我们都在尽力的培养着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在努力的自己学着教着。

“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最上的爱,一个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把教师和母亲等同,是多么的伟大和自豪啊!母亲生育和抚养了我们,教师教育了我们,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人类都是一家的,我们一起在为明天奋斗并且美好快乐的生存着,幸福着。

中国教师缺什么,难道真的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等待意识?缺乏激情与理想?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我不愿意承认这是真的,而且这根本就不是真的,谁敢说中国的教师缺这些呢?敢说的也只是说那是部分的群体。而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队伍都是很优秀的

读《中国教师》有感7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教师而言,经历了素质教育,经历了课堂改革,无论教学怎么改革,我们永远保持不变地是要对学生负责。

一、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成为我们永不止息的方向。

把学生当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地方,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影响他鼓励他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至少能保证知道保护和爱惜自己的生命。整个假期中,学生溺水事故不断传来,家长的嚎啕声不绝于耳,看着失去爱子的家长痛不欲生的画面,我在想孩子们怎么不知道下水危险呢,鲜花般的生命消失了,幸福的家庭残而不全。有的孩子则因为学习压力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再优秀的孩子如果生命不保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坚强地活着。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珍爱生命的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保证了孩子的生命,想让孩子更优秀,就要亲近他,了解他的喜好,关心他的生活,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关心他的学业和品格。作为老师要亲近孩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谈心,了解他,身体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品格,最后才是关心他的学业。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老师可能越过了品格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出现了大学生犯罪的事实。这也印证了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险品。所以我们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塑造身心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三大任务才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教育的问题就是课堂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归到课堂上。

教师必须树立三观,树立教育即人学的教育观,一切的教服务于学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新课堂一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张扬人性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这就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画龙点睛地引导下,主动地思考,激烈地辩论,在思辨中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拓展。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讲台和课堂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导演而已。这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我们要尊重学生,少一点对学生的干涉,多一点对自主权益的维护;少一点对儿童的批评,多一点对错误的包容;少一点多知识的膜拜,多一点儿对能力的赞美;少一点规范和约束,多一点放纵和理解;少一点雕塑和塑造,多一点自然和自由。这些话语字字珠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如何去实践,还要在课堂中边实践边思考边改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真正轻松起来。

三、让自己做一个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教学工作很辛苦,收入勉强维持温饱,家长学生都很理直气壮,动不动就要给老师气受,当尊师重教严重缩水的今天,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在渐渐变得暗淡无光。我们有了幸福感,才能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孩子们。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幸福起来,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轻松起来,只有让学生心甘情愿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相长,学中行,行中思,思中悟,我们越教越明白,学生越学越带劲。

读《中国教师》有感8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今天我与学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

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班级在线”、“教师”(《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解放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读《中国教师》有感9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奇的职业,想做好这个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育人方法,更要有无穷的教育智慧和不尽的耐心细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小状况: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沉迷游戏、叛逆暴力等各种问题不一而足,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和智慧,而《中国教师》就是一本为我们提供各种教育智慧的书籍。

第一次读到《中国教师》心中有着一种隆重的仪式感,更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里面的一篇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简洁却又说理清晰,阐释得当。不论是专业的模式探讨,还是动情的教育故事,读来都是那么朗朗上口、欲罢不能。读别人的文章,更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回顾读到的近十期《中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收获。

中国教师一本属于教师的杂志

一、思考要细

细致是教师工作的一大特点,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是心理脆弱、易受伤害的青少年学生。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工作却是比这还要复杂,不但问题学生各有各表现,同样的问题表现还各有各的原因,只有像书中那些老师老师一样,细致的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种表面的平和,而这平和之下可能酝酿着下一次更大规模和程度的爆发。

二、行动要缓

雷厉风行并不适合解决学生问题——这是我读《中国教师》的第二个感触。教师解决学生问题越快越容易犯错误,解决得越快,效果也往往越差。给学生一段反思的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沉淀的机会,避免我们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的处理。学生毕竟是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再坏的学生内心深处也是害怕的,表面的强硬与顶撞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为了掩饰自身胆怯的一种表现,这时,我们可以先不急着批评或处理他,让他的多忐忑一会儿,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调查一下事情的全过程,或像书中提到的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想想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这些对有效地解决问题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语言要活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教师的语言尤其重要,切不可说得过于绝对,一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诸如:“你要是下次再犯,就不要再进教室了。”以我的经验,需要老师这么“威胁”的学生他肯定做不到下次不犯,下次他犯了,我们还真没有权利总不让他进教室;而他一旦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最后又进了教室,那对他的教育就算失败了,以后他会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是要给学生留下空间。一次去市场,正好赶上幼儿园放学,家长都接了孩子回家,突然一个小男孩指着前边一个小女孩对他奶奶说:“奶奶,她考试得0分,我们老师说她是个大笨蛋。”小男孩很天真,他说这句话可能没有太多的嘲讽意味,可是老师的一句话却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贴上了“笨”的标签,并且让别的孩子对她形成了同样的认识,这个小女孩将来的发展空间很可能让老师的一句话就给堵死了。可见,老师的语言一定不能绝对化,要说的灵活、可变通,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四、方法要多

读了书中好多文章之后受到的启发是:方法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分析学生问题的成因形成的。要想做到方法多,就要事先勤思考,即使处理同一种问题,原因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切忌千篇一律、方法单一。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是需要用心来做的事业,是一个需要智慧和思考的职业,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和各具特色的问题学生,我们要多一分细致的思考,少一些粗略的判断;用耐心的涓涓细流代替急躁的狂风骤雨,深入挖掘学生问题的根,追究问题学生的源,循循善诱、有的放矢,以求突破表象,标本兼治。只有耐心细致、充满智慧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教师”。

读《中国教师》有感10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很有感慨,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关怀的书,作者直面真实的教育生活,深切地关注着教育生活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关注着那些事情里的言行、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生存状态。她也是一本用心来倾听与叙说的书,作者细细倾听着学生的声音、教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社会中关心教育人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内心的欢乐、苦痛与彷徨,倾听他们对教育的殷殷期盼。黄燕先生从中国教师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和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等六个方面,从不同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颇受启发。的确,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本人进行了再思考。缺乏理想和激情,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服务意识,更是“空中楼阁”。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他的每一颗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它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它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母校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求知、自信的心.

读《中国教师》有感11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

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读《中国教师》有感12

《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初次接触后再到走近并爱上她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光阴不长但却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心灵互通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爱孩子是心灵撞击出的爱的火花;是初春时细雨对幼苗哺育的无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间的芬芳……

还记得初睹《中国教师报》芳颜是在一个舒服的秋天。那是我刚走上教师的岗位没多久,在一次例行的会议前,我随手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一叠报纸悠闲地翻阅起来。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摆动中,我的心渐渐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细腻,文风朴素悠长,没有过分的夸夸其谈,曼妙的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实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余饭后,我便会走进空荡的会议室里,和她进行心灵的交流。于是在安静的氛围里我慢慢熟悉了她的风格:《教师教育》、《新课程.课堂》、《班级在线》、《杏坛春晓》……从这里我走出了校园,走向了世界。

我从《中国教师报》中不仅了解到基本的教育政策还读到了许多震撼心灵的文章。如在《老师,我可以唱歌了吗?》一文中,从简单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善良的教师的“机智巧妙”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一个智障的孩子,一颗无法约束自己的心,看着看着,我落泪了,在过多追求分数和课堂纪律的今天,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性迸发出的光辉;而在《晓风轻拂,时光淡淡——读<张晓风的国学讲坛>》里,让我知道在被各种低级无聊毫无内涵的所谓流行充斥的现在,更应该拂去尘嚣静下心来去品读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我们总是心安理得认为会永远属于我们,从不曾想过走进它、品读它、理解它、升华它。殊不知在自以为拥有中错过了欣赏许多人类的辉煌。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已经离经典的国学越来越远了,还能指望那些熟悉周杰伦、李宇春的孩子们去记起孔子、孟子们的声音吗?当曾经优美的《高山流水》、《阳春三月》被如今的《双节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时,我们是该高兴时代的进步还是担心文化的流逝?《中国教师报》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今后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中国教师报》陪我度过了日落星升、花开叶落的岁月。是她让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领着我在浩瀚的天宇中尽情地翱翔;是她陪伴我度过寒冷的雪季;是她教会我如何拥有一颗与学生灵犀的心……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温暖的家!

读《中国教师》有感13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稿的重视。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读中国教师有感1

《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初次接触后再到走近并爱上她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光阴不长但却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心灵互通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爱孩子是心灵撞击出的爱的火花;是初春时细雨对幼苗哺育的无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间的芬芳……

还记得初睹《中国教师报》芳颜是在一个舒服的秋天。那是我刚走上教师的岗位没多久,在一次例行的会议前,我随手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一叠报纸悠闲地翻阅起来。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摆动中,我的心渐渐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细腻,文风朴素悠长,没有过分的夸夸其谈,曼妙的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实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余饭后,我便会走进空荡的会议室里,和她进行心灵的交流。于是在安静的氛围里我慢慢熟悉了她的风格:《教师教育》、《新课程。课堂》、《班级在线》、《杏坛春晓》……从这里我走出了校园,走向了世界。

我从《中国教师报》中不仅了解到基本的教育政策还读到了许多震撼心灵的文章。如在《老师,我可以唱歌了吗?》一文中,从简单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善良的教师的“机智巧妙”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一个智障的孩子,一颗无法约束自己的心,看着看着,我落泪了,在过多追求分数和课堂纪律的今天,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性迸发出的光辉;而在《晓风轻拂,时光淡淡读<张晓风的国学讲坛>》里,让我知道在被各种低级无聊毫无内涵的所谓流行充斥的现在,更应该拂去尘嚣静下心来去品读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我们总是心安理得认为会永远属于我们,从不曾想过走进它、品读它、理解它、升华它。殊不知在自以为拥有中错过了欣赏许多人类的辉煌。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已经离经典的国学越来越远了,还能指望那些熟悉周杰伦、李宇春的孩子们去记起孔子、孟子们的声音吗?当曾经优美的《高山流水》、《阳春三月》被如今的《双节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时,我们是该高兴时代的进步还是担心文化的流逝?《中国教师报》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今后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中国教师报》陪我度过了日落星升、花开叶落的岁月。是她让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领着我在浩瀚的天宇中尽情地翱翔;是她陪伴我度过寒冷的雪季;是她教会我如何拥有一颗与学生灵犀的心……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温暖的家!

读中国教师有感2

科学文明的进步,物质技术的发达,信息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与网络的普及使得今天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以往单纯的课程教学不再成为人们获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相应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地教育信息媒体正在悄悄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大脑神经。

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有幸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从这份报纸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教师的真实写作,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从阅读这些报纸,给我的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人师表、坚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话很有道理: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份职业不同于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产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产;这份职业不同于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种植的禾苗不言语、不思想…..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会思想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为人师表-----这一道德规范,非常朴素,教师虽不是名星,但教师的一言一行有许多天真的双眼在看着;虽不是名家,但一举一动影响着无数稚嫩的心灵,如果教师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学生怎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坚守自己,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教师的眼中,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群体,从《中国教师报》上让我了解到了“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其实,只要我们充满爱心、细心和耐心,就会发现后进生都是未经清洗的玉石,是等待着春雨滋润的小草,只要找准方法就可转化他们,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有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用关爱去感化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三、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开展各种活动:

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

4、开展“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活动。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

四、在鼓励中激发上进心(鼓励学生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表扬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他的认可,使他们增强了勇气和力量,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中国教师报》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快乐!

读中国教师有感3

送走一批毕业生,又带一年级新生了,我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无奈。想到他们傻乎乎的样子,我觉得可爱,可看到他们懵懂无知的眼神,我感到无助。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新的“轮回”。掰着指头算算,开学才一个月,怎么感觉好像过了半年之久?许是刚刚接手一年级新生,纷繁复杂之事太多,一心想着辛苦的日子快点过去,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期盼的越是难以得到吧。

想做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得有健康的体质,足够的耐心,一双火眼金睛,一张唠叨的嘴,一双勤劳的手......你得严慈并济,因材施教,随时准备像消防员一样冲到孩子面前处理任何突发事件。更为难的是你还得经常充当“保姆”的角色,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差,把衣服弄脏,拧不开杯盖,互相玩闹时摔倒受伤,你必须亲力亲为,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上个星期五,我刚到一年二班坐下准备听胡老师讲课,数学老师就匆匆忙忙地过来喊我,让我赶紧回班级看看。我心里一紧,又发生什么事了?一路小跑刚到门口,就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班级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只见孩子们离开座位站在墙边,一边用小手捂着口鼻,一边叫着“臭死了,臭死了!”只有第三排中间位置的逄xx坐在座位上,他一副无辜的表情,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小班长向我清晰地汇报了事情原委,原来是逄xx不知在哪里踩到了一坨屎,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脚印和刺鼻的味道。我先找了个方便袋把孩子的鞋子套上,然后用拖布拖干净地面后到一楼水池边反复清洗鞋底直到干净为止。这个孩子天生反应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时经常因为走路时左顾右盼撞到人或物体身上,上课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做题时需要不停地催促,这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比别的孩子多几倍的耐心和精力。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放养的野生动物一样,想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习惯,都要绞尽脑汁,一遍一遍地讲,很多时候还需要手把手地教,许多看似特别简单的事在他们身上都变得异常艰难,如课间操和放学排队,上午刚排好,下午就记不清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了,好不容易排好的队形还没等走出教学楼就乱成了一团,又得重新扯着嗓子喊名字.....刚把学习任务按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布置下去,话音还没落,准会有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脸问你:“老师,作业是什么?”弄得我是哭笑不得,一边告诉他要学习倾听老师说话,一边再次重复刚刚重复了好几遍的话。开学不到一个月,含片已经吃了几盒了。每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告状的孩子也是络绎不绝,每天都得拖着筋疲力竭的身体和白天来不及完成的教学任务回家加班。

身心俱疲时真想放下好好歇一歇,可想到这些单纯、可爱,清澈得如湖水般的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用培育,去浇灌,就不敢大意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希望啊。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一点点成长,进步,那是最欣慰的事情,那一声声清脆的童音: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老师!如春风般拂去了我的所有疲倦。面对着一张张因得到一朵小花,一个小苹果贴画而满足的笑脸,看着他们一点点的在进步,再多的劳累都烟消云散。

教师报上一篇《为什么要当老师》的诗歌让我感同身受,她说出了老师的心声,诠释了为什么要坚持当老师的原因:是的,因为爱!你爱学生胜过爱自己你爱课堂胜过爱自己你爱教育胜过爱自己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有勇气、有能力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这选择的背后是责任、勇气和担当每天的付出都能换来收获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生命!

当学生围着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当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的学生在日记中说你是她最喜欢的老师时,当家长在微信里感谢你对孩子的付出时,当你的学生把你的孩子当作弟弟妹妹抢着带他(她)玩耍时,当你送毕业生时看到学生们含泪的眼睛时,当接到他们发来的节日问候时,当你见证学生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时,你是否打心底里觉得当一名老师真好!

孩子们,飞翔吧,你们是我心中最美的期待!

读中国教师有感4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稿的重视。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读中国教师有感5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奇的职业,想做好这个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育人方法,更要有无穷的教育智慧和不尽的耐心细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小状况: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沉迷游戏、叛逆暴力等各种问题不一而足,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和智慧,而《中国教师》就是一本为我们提供各种教育智慧的书籍。

第一次读到《中国教师》心中有着一种隆重的仪式感,更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里面的一篇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简洁却又说理清晰,阐释得当。不论是专业的模式探讨,还是动情的教育故事,读来都是那么朗朗上口、欲罢不能。读别人的文章,更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回顾读到的近十期《中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收获。

中国教师一本属于教师的杂志

一、思考要细

细致是教师工作的一大特点,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是心理脆弱、易受伤害的青少年学生。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工作却是比这还要复杂,不但问题学生各有各表现,同样的问题表现还各有各的原因,只有像书中那些老师老师一样,细致的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种表面的平和,而这平和之下可能酝酿着下一次更大规模和程度的爆发。

二、行动要缓

雷厉风行并不适合解决学生问题——这是我读《中国教师》的第二个感触。教师解决学生问题越快越容易犯错误,解决得越快,效果也往往越差。给学生一段反思的`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沉淀的机会,避免我们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的处理。学生毕竟是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再坏的学生内心深处也是害怕的,表面的强硬与顶撞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为了掩饰自身胆怯的一种表现,这时,我们可以先不急着批评或处理他,让他的多忐忑一会儿,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调查一下事情的全过程,或像书中提到的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想想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这些对有效地解决问题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语言要活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教师的语言尤其重要,切不可说得过于绝对,一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诸如:“你要是下次再犯,就不要再进教室了。”以我的经验,需要老师这么“威胁”的学生他肯定做不到下次不犯,下次他犯了,我们还真没有权利总不让他进教室;而他一旦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最后又进了教室,那对他的教育就算失败了,以后他会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是要给学生留下空间。一次去市场,正好赶上幼儿园放学,家长都接了孩子回家,突然一个小男孩指着前边一个小女孩对他奶奶说:“奶奶,她考试得0分,我们老师说她是个大笨蛋。”小男孩很天真,他说这句话可能没有太多的嘲讽意味,可是老师的一句话却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贴上了“笨”的标签,并且让别的孩子对她形成了同样的认识,这个小女孩将来的发展空间很可能让老师的一句话就给堵死了。可见,老师的语言一定不能绝对化,要说的灵活、可变通,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四、方法要多

读了书中好多文章之后受到的启发是:方法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分析学生问题的成因形成的。要想做到方法多,就要事先勤思考,即使处理同一种问题,原因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切忌千篇一律、方法单一。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是需要用心来做的事业,是一个需要智慧和思考的职业,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和各具特色的问题学生,我们要多一分细致的思考,少一些粗略的判断;用耐心的涓涓细流代替急躁的狂风骤雨,深入挖掘学生问题的根,追究问题学生的源,循循善诱、有的放矢,以求突破表象,标本兼治。只有耐心细致、充满智慧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教师”。

读中国教师有感6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很有感慨,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关怀的书,作者直面真实的教育生活,深切地关注着教育生活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关注着那些事情里的言行、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人的生存状态。她也是一本用心来倾听与叙说的书,作者细细倾听着学生的声音、教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社会中关心教育人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内心的欢乐、苦痛与彷徨,倾听他们对教育的殷殷期盼。黄燕先生从中国教师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和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等六个方面,从不同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颇受启发。的确,教育生活世界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本人进行了再思考。缺乏理想和激情,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服务意识,更是“空中楼阁”。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他的每一颗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它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它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母校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

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求知、自信的心.

读中国教师有感7

组里征订了《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可是我梦寐以求早想拥有的呀,这下我可“解馋”了,每天不管哪位老师看完只要没把它用夹子加好挂在规定的位置上,我就会马上收起,连同我的那份整齐地挂好,一天也不知道要挂多少次,可我不觉得麻烦,反而觉得快乐和充实。一次,一老师在切西瓜,我没看见西瓜是大是小,可一眼就看见了西瓜下面紧紧地压着一张报纸,我急忙走过去看刊头幸好不是《中国教师报》。弄得同事们哈哈大笑,还以为我去抢西瓜吃呢。

报纸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组里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组里的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组里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吗。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读中国教师有感8

“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在塑造别人的灵魂前,教师必须让自己的灵魂在现实的面前保持冷静与恬淡,他必须不断的“塑造”与“加固”自己的灵魂。”这是摘自书里面的一句话。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是这本书里给我最深刻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话,因为我知道灵魂是神圣而高尚的,没有灵魂的人类就是尸壳,只有尸壳的人类将是没法想象的可怕!老师的职业是这样的重要且高尚。因为今天这个灵魂的塑造者是我,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神圣,感觉到自我的伟大。为了这个伟大的我,我们都在想我们还缺什么?

“一个优秀的塑造者,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优秀的塑造者才能塑造优秀的人类。”这就是我们的答案。

“对社会而言,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对学生而言,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先做一个优秀的人。“万物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

做人难,做优秀的人更难,做优秀的教师更更难!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种在日复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能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成就感。天天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学生身上时时刻刻在熔化、组合、萌芽、生长。”这是一个教师的优秀的标准,而做为人的优秀有应该是怎么样的呢?那就是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情,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有对人类的爱心,固守自己的做人的准则,这也是一个优秀教师作为人首先要具备的品质。这些都是书上的观点,我都赞同这些说法。我想做这样的优秀人优秀教师,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做这样的优秀教师,可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前途等,使的我们改变了策略、改变了方式、改变了手法,于是我们产生了矛盾,我们改变了方式也改变方法。理想与现实,个性与生存,有时本来就是天生的矛盾体。是格受理想独立独性行,还是“适应”现实,让理想在现实中销蚀?是坚受个性,做一个率性的自己,还是在生存面前,为了所谓的“成熟”放弃个性?我们身边的很多教师都处在这样的思考和矛盾中。我的学科是体育,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或者说没有别人看起来的社会压力,也就是说我的学科是一个被社会和被家庭所忽视的科目,可是我认为我的科目责任也无比重大,因为我肩负着学生的健康,肩负着学生的体魄,没有强大的体魄就没有生命的存在的意义。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他塑造的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热情奔放的个体,而不是一具病恹恹的躯壳。面对这份压力面对这份责任,同样感觉自己是神圣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是有什么样的徒弟”这是我们的古话,确实很有道理的,同样优秀的教师培养着优秀的人类。而我们的身边教师都很聪明很有活力,都是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都具有无比的爱心和公正正直的为人准则,这些都是我们优秀人所具有的条件,我们有这样的优秀教师怎么会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来呢?中国的人才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的,他们都是我们的教师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做着为人类默默输送人才的贡献,我们是伟大的教师,我始终相信。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要批判这本书的观点,我想的我应该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的正确性、目标性以及效率性。吸取正确的,促进更快发展。

我的家庭也是个教师的家庭,在我们家可以开办一座学校,因为我们家有中学所有科目的老师。我们有很多同事的的家庭都是几代都是教师,我们都在思考着、学着、想着、作着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教师,而且我们都做的很好,我们也有毛病,我们有时性子太急噪,有时太烦恼,有时骂学生,甚至有时打学生,可是我们是恨铁不成钢!谁家的孩子不挨打爱骂呢?当然我们都在尽力的培养着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在努力的自己学着教着。

“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最上的爱,一个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把教师和母亲等同,是多么的伟大和自豪啊!母亲生育和抚养了我们,教师教育了我们,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人类都是一家的,我们一起在为明天奋斗并且美好快乐的生存着,幸福着。

中国教师缺什么,难道真的缺乏爱?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等待意识?缺乏激情与理想?缺乏创造?缺乏健康与关怀?我不愿意承认这是真的,而且这根本就不是真的,谁敢说中国的教师缺这些呢?敢说的也只是说那是部分的群体。而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队伍都是很优秀的。

读中国教师有感9

20xx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

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

做一个平常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中国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因为爱,所以爱。我认真阅读《中国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认真完成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得到的赠报送给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的同行获得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认真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加以外,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编辑老师们的交流中,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

去年七月,我接受《辅导员》杂志下月刊的邀请,来到北京担任“特约编辑”。在一个阳光火热的上午,我来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坐在一起。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二,好些编辑老师都在,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喜气洋洋地告诉我:韩军头一天来了,红霞当天下午也要来,放假老师们都来了。看到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感受得到他们真诚的喜悦。我们就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交谈,我记得高影老师当时问我:“你觉得把《中国教育资讯报》改名为《中国教师报》,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一个劲的不同意。我已经太熟悉《中国教育资讯报》了,她融入我生命,读她成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变化,害怕变化后的《中国教师报》会和我疏远。可是当《中国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发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落实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了,对维护教师权益关注了,对与教师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了……《中国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平等、和谐、融洽地相处。记得我有篇稿子寄给了杨伟广老师。杨伟广老师出差一回来后就及时地回复了,诚恳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

事实上《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试想《中国教师报》编辑老师邮箱中每日会有收到上百封邮件,像这样事必躬亲,认真回复,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中国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许下一个心愿,一定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下载读《中国教师》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中国教师》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教师》有感

    读《中国教师》有感 读《中国教师》有感1 这是一本弘扬中国教师精神的书,一本净化教师心灵的书。学校师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师范院校学生的成长读本——《教师感动中国》。每次......

    读《中国教师》有感

    读《中国教师》有感1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

    读《中国教师》有感:读,然后有所思(合集)

    读,然后有所思——读《中国教师》有感赵霞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奇的职业,要做好这个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育人方法,更要有无穷的教育智慧和不尽的耐心细致,因为我们......

    读《感动中国》有感

    读《感动中国》有感第一眼看到《感动中国》这本书,我就被它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浏览了一下目录,就开始读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生出许多感慨。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中国智慧》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

    读《中国社会史》有感

    读《中国社会风俗史》有感 2013313348 倪露静 最近看了CCTV记录频频道的《传家》,对婚姻嫁娶、丧葬习俗、衣着服装颇感兴趣,于是就借来描写中国社会风俗的书一读。 《中国社会......

    读《中国梦》有感

    读《中国梦》有感 我有自己的中国梦,大家也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从袁隆平研究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到我们吃上的那种种子,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多么苦的日子我们都熬过去了,那都是为了......

    读《乡土中国》有感

    读《乡土中国》有感《乡土中国》,简简单单的四字书名,薄薄的一百多页纸张,却承载了几千年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浸润着费孝通先生,这位将一生献给中国大地,献给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