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安排部署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对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一会儿_常务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
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研究发展战略和制定规划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了新世纪前十年“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十一五”期间正是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2003年,我们顺利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人均GDP达到312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美元到6000美元是一个经济进入加速成长阶段的“黄金发展时期”,主要特征:
1、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经济增长创造庞大的需求。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消费需求将从为“生存”转向求“发展”、求“享受”。城镇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舒适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近几年,我市住宅、汽车、电信、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的消费持续升温。居住、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4项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1997年的20.5提高到2003年的46,平均每年上升4.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46.7下降到37.7,平均每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已经进入一个加快升级的新阶段。
2、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供给基础。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升级。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内部结构,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农业方面,近几年,我市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经比由1997年的3.4:1调整为目前的1:1。为适应人们生活需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农产品的质量大大改善,优质农产品、畜牧业、水产业以及绿色产品、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工业方面,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68.5,对整个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2。实现工业化的重点正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上水平为主,工业化的进展更多地体现在工业产品的消耗降低、结构优化、品种改善、质量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服务业方面,2003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到45.5,就业比重达到42。一方面,体现生活质量的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医疗保健等高层次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扩大。
3、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至6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应达到80左右。目前我市整体城市化率已达到75以上,农村城市化率为41.5。近几年,每年都有13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预计到2010年,我市将有110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城市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同时,满足110万人口进城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也将带来十分广阔的市场。
4、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将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调整,在全球范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网络化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航天、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从世界看,大体上每20年就会出现一次以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生产力飞跃,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的30.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占到全市工业的28,形成了若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只要我们抓住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就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5、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将为我市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重要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国际贸易已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41,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规模空前,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外向度高,目前经济的外贸出口依存度已达到50,三资企业出口已占全市的79.5,三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9。天津既是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又是东北亚地区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以及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矛盾凸现时期”,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从而污染物排放也将进入高增长时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资源制约、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等各种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差别可能更为明显;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在给我们带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加剧的挑战。
二、用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抗击非典得出的重要启示,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把关系天津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深、分析透,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今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就是集中力量搞好重大问题的研究。市领导十分重视这方面工作,兴国常务副市长多次与我们共同研究,逐一拟定重点调研课题。今天会议上已经印发了初步筛选出的16个重点调研题目和32个专项规划题目,按照第26次政府常务会的要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下面我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搞好重点问题的研究,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我市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总规模从1993年的1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370亿元,10年平均每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2003年达到1103亿元,占全市GDP的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冶金、汽车、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但是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依然很重,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模式。比如水资源消耗,我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65.9立方米,是日本的3.6倍,美国的4.4倍。从全市看,目前我市常年用水量24.8亿立方米,预测2010年需水量达到56.3亿立方米,缺口在14亿立方米左右。能源方面,2003年全市用电量305亿千瓦时,按照后几年全市GDP增长12的速度预测,到2010年用电量需求达到560亿千瓦时,发电用煤需求达到1900万吨,比我市现有耗煤量增加1.3倍。2010年我市电力装机容量要达到1100万千瓦,现在实有装机517万千瓦,有583万千瓦的缺口。目前全国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状况尚未缓解,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走过去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关于服务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1990年-2003年,服务业总量由104.1亿元增加到1084.9亿元,年均递增19.8,高于二产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1左右。
但是,与国内发展更快的城市相比,与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差距,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一是服务业规模总体上不够大、比重不够高。规模仅相当于北京的49、上海的36、广州的58。服务业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0,我市差距还很大。二是新兴服务业没有形成优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还较低。三是服务业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减弱。天津曾经是全国主要的商品及物资集散地,近年来作用有所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我市将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将为生产性的服务需求创造巨大空间;三是随着海河综合开发加快进行,以及交通环境、旅游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我市服务业向外辐射和对内聚集的范围更加广阔。服务于生产建设、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中介服务和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巨大发展。
(三)关于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嫁、改、调和“抓大放小”,全市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8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万户,比1998年增长了1.3倍,注册资本增长了2.8倍。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2.6,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所有制结构逐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2年的7.1上升到2003年的近50。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自1999年以来共精简审批事项近700项,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
我市在改革方面存在的差距。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据统计,2002年我市还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636家,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0。全市增加值中,有50左右来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二是改革不到位,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大批中小国有企业没有从竞争领域退出,一方面,国有资产不能有效盘活;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空间狭小。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与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比相对较慢,我市民营经济比重比浙江省低25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低1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注册户数和注册资本只占上海的1/
5、不到北京的1/3,注册资金超亿元的企业只占上海的1/8。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发展环境差。二是发展空间小。三是融资机制不健全,资本运营不灵活。四是资产流动的市场环境不完善,中介服务不到位。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市改革的重点,一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做到政企分开,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按照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对现有的“翻牌”公司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之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资本运营机制和约束机制。三是积极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整合中小国有企业资源,加快从竞争领域有序退出。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购、重组。六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四)关于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截至2003年底,我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6万家,协议外资额453亿美元,到位额245.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98家在天津落户,投资超过67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9,实现利润占全市的39.4,上缴利税占全市的27。但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已显得不能适应。一是利用外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总量规模相对偏小。2003年利用外资到位额16.33亿美元,仅占全市投资的12.9,相当于上海、深圳、苏州、青岛的27.9、45.1、24和32。二是大项目少,后劲不足。2003年我市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只有1个,苏州有23个,上海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青岛5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三是外贸出口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只占33.7,缺乏拳头优势出口产品,对三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依赖性大,而且支撑点比较单一,仅摩托罗拉和三星两个企业出口就占全市的35.1。“十一五”期间如何继续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研究。
(五)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10年我市将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度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以新兴中等城市为支撑的区县经济将会成为未来10年或更长时期我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市农村城镇人口累计达到223万人;重点镇镇区住宅成套率达到53,生活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78和4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目前我市农村城市化率为41.5,按照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产业聚集、资本聚集、人口聚集程度不高,区县经济没有形成像东南沿海一些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在完善中心市区布局基础上,大力发展40-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带动小城镇发展,形成以市中心区为轴心,以外围中等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补充的现代城市集群,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
(六)关于人才培养
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证。据世界银行测算,就业队伍学习年限每增加一年,影响GDP0.9个百分点。我市毗邻北京,是国内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大量高素质人才将为加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R&D投入逐年提高。科技综合实力由1993年全国排名第七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专利申请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前10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特别是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员迅速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近30万人,比1993年增加了2.5倍。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使用的政策,多次组团到国内外吸揽各类高级人才近2万人。但是相对而言,顶尖人才比较少,在全国有影响、在各领域有带头作用的领军人才比较缺乏;人才外流尤其是高级人才外流的比较多;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人才发展的环境不足,引进人才还存在中引轻用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企事业单位收入环境、工作环境、待遇环境等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也造成大量高级人才外流的现象。
“十一五”期间,要把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作为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服务,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七)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五”前三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0.3,2003年分别达到10313元和5861元。但是从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要求看,还存在差距。表现为:收入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2000年以来,收入年均增长低于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在大中城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2003我市在35个大中城市当中排第11位,比上海少4554元,比北京少3570元,比广州少4689元,比深圳少15623元,低于苏州、杭州、宁波、无锡、长春、厦门等城市。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之间差距拉大。“九五”末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3770元,2003年扩大到5186元。收入增长较慢的原因,一是就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市平均每个家庭只有1.4人就业,低于全国平均每个家庭1.6人就业的水平。二是国企改革滞后,下岗职工和低收入阶层人员较多。2003年我市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50,经委市属企业在册职工55万人,其中在册不在岗职工占40.5,这部分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只有1966元。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少,比重低。2003年我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占55.4,仅比2002年增长了0.1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农民工资性收入已达79和64。另外我市农民收入中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只相当于上海的40、北京的31.4。四是还没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制约收入增长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确保“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实现。
(八)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
近年来,我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下岗再就业,扩大劳动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18.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万人,首次实现新增就业量大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量,登记失业率为3.8。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2003年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5.7万人、243万人和193.5万人。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九五”期间,我市新增劳动力77.72万人,安置67.22万人,未就业10.5万人;“十五”前三年需要安置劳动力57万人,已安置45万人,未就业12万人。据测算,“十一五”期间需要安置劳动力预计为127.5万人左右,每年需要安置近26万人就业,难度比较大。近些年,我市就业弹性系数呈不断降低的趋势,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六五”时能新增就业9400人,“八五”下降到5700人,而“十五”前三年只有2300个,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增大。
从社会保障方面看,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只有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大量的城市居民没有参加保险,还没有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特别是覆盖农村的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九)关于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十一五”要把区域规划放到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市重要的发展任务,也是实现中央对我市定位的必然选择。基本思路是,立足京津冀,辐射环渤海,面向东北亚。
从京津冀区域看,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等9个城市组成,人口5969万人,GDP占全国的9左右,其中天津经济总量占该区域的23左右。从环渤海区域看,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中部,人口2.59亿人,GDP占全国的30.4。天津经济总量占该地区的7左右。从东北亚区域看,包括中国的六省市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人口十几亿。2002年中日韩三国GDP6.3万亿美元,占亚洲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天津历史上就与周边地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天津港是北京的外港和河北省的重要出海口,北京出口总值的30、河北省出口总值的60经由天津港。2003年天津港共吞吐煤炭6700万吨,其中53来自山西,42来自内蒙。1986年,天津组织发起成立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已由当初的15个成员市发展成为29个。到2002年区域内省市累计合作项目4497个,合作金额达到470亿元。近几年,中、日、韩三国区域内贸易量不断增加,1998年区域内出口额为252亿美元,2003年上升到2245亿美元。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中,日、韩的货物占1/3。在全市累计利用外资中,日资、韩资占17。
“十一五”期间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天津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十)关于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会越来越突出,将是“十一五”期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土地资源。我市土地总面积11919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2.1万公顷,占60.5;建设用地31万公顷,占26;未利用土地5.8万公顷,占4.9;其他土地10.3万公顷,占8.6。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其中未利用土地由2000年的6.27万公顷,减少到5.8万公顷。土地产出也有较大增长,去年,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2003万元,比2000年的1375万元提高了45.7,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北京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2149万元,上海9859万元,广州4663万元。我市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化水平不够高,农业用地比重偏大;二是未利用土地合理开发进展较慢;三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尚未得到高效利用。尽快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环境。目前我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空气二级良好天数为26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2.3,与80的“创模”要求还有差距;水环境中,除饮用水水源已全部达标外,大部分河道还处于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较为迟缓,部分湿地功能退化,全市林木覆盖率仅为16.5,与森林法规定的30要求差距很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仅为31,尚未达到35的创模目标;施工扬尘和工业点源污染也很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天津城市载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解决。“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工程”,调整能源结构,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搞好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和绿化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十一)关于城市交通和设施
实施“三五八十”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10年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41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修建了城市景观河道,投入200多亿元进行了地下管网改造等,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有明显的薄弱环节。
市内交通。交通拥塞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难题。近几年,我市这方面矛盾逐渐突出。一是交通需求快速增长,而交通设施发展较慢。1990年以来,机动车年均增长高达15左右,但道路面积平均增长仅为3左右,平均每辆机动车占道面积每年下降17.6。二是道路系统和结构不合理,规划前瞻性不够。中心城区道路密度仅为3.16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国家规范要求的5.47公里/平方公里标准,且路网配置不合理,地下交通发展不快,快速路建设滞后,主次干路和支路比例失调,道路功能混乱。三是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测“十一五”期间家用汽车将成倍增长,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解决市内交通拥塞将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地下管网设施。多年遗留的布局混乱,管道年久失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改造,但地下管网设施滞后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市市区供水管道4320公里,排水管道2554公里,燃气管道5890公里,其中使用超过年限的老旧管道需要改造的分别占47、41和66;电力管道3300公里,其中需要入地改造的2300公里。解决这一问题,除政府搞好规划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好体制制约问题。一方面要改变多头分散、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特许经营权、“肥瘦搭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
(十二)关于资金筹措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预测2010年前全市投资1.5万亿元,除1/3资本金5000亿元,还需筹措1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我市的资金制约主要体现在民营资金比重太低,仅占全社会投资的21.5,银行贷款比重过大,超过50,金融风险过度集中。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规模太小,2003年全市新增贷款近1000亿,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只有4亿多,发行债券仅1亿元。
解决资金问题,必须从改革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营机制上找出路。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二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投资收益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三是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同时积极吸引国内资金,特别是吸引有实力的民营资本投资。四是办好产权交易市场,保证各类投资者股权投资进退渠道畅通。五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成一个项目,建立一种资本运营机制。在总的资金使用结构上,可以考虑银行贷款约1/3,利用外资1/3,民营资金和其他直接融资1/3。在资金投向上,有固定回报、风险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考虑更多的使用贷款,竞争性强、风险大的项目可以考虑更多的利用外资,民营资金能用多少就用多少,不设限制。
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一个时期关系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以新的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使规划的编制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国家总的要求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由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体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编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规划理念上,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在规划的定位上,要真正认识到规划是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今后重大建设项目都要依据规划来决策。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政。三是在规划体系上,要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十一五”规划要把区域规划放到重要位置。据了解,国家已初步确定编制长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地区和成渝地区4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四是在规划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五是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论证制度和评估制度。国家成立了规划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六是在规划目标确定上,既要重视经济指标,又要重视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重视城市发展,又要重视农村发展;既要重视当前发展,又要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重视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重视发展的速度,又要重视结构的提升;既要重视发展时间,又要重视空间的落实。
我市编制“十一五”规划,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要求外,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搞好与“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衔接和与五大战略举措的衔接。“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要符合“三步走”战略的要求。二是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相结合,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三是突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四是突出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五是结合规划编制,汇总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的制定落实在项目上,落实在经济布局上,落实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六是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不断扩大和加快的背景和要求,突出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我市“十一五”规划分为三类四级。按规划层次划分:(1)全市总体规划,由市发展计划委组织编制;(2)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编制;(3)区县规划,由各区县发展计划部门组织编制。按规划审批划分:(1)全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市政府批准实施;(2)重点专项规划,由市政府批准实施;(3)其他专项规划,由市发展计划委批准实施;(4)区县规划,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区县政府批准实施。
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为重大课题调研、专项和区县规划编制,以及总体规划思路制定阶段。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于2004年10月底提交重大课题研究报告;二是组织开展市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县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04年底完成规划思路;三是组织开展全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分析预测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关指标体系,2004年底计委向市政府提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框架。
第二阶段,2005年初至9月底,为“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县规划起草阶段。主要任务,一是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工作,组织评估论证;二是对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和相关指标进行协调、衔接;三是基本完成市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县规划的编制。
第三阶段,从2005年第四季度至2006年初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阶段。工作任务是,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经市委和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按照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县规划。
今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搞好重大调研课题的研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体现民主参与。我们准备将16个重点课题中的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有些通过定向委托确定承担单位。重点课题研究年底前形成最终成果。各部门、各单位、各区县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在抓好重大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研究确定了32个重点专项规划,作为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专项规划与重点调研课题互为补充,一般重点课题研究的,不再编制专项规划。总的要求,专项规划要在今年10月底前形成思路,年底前完成初稿。区县规划也比照专项规划的进度要求同步进行。
同志们,“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希望各区县、各部门按照全市的安排部署,做好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篇:在XX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促进全市规划编制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一会儿,XX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去年以来,按照国家要求,我们主要围绕规划编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6月份,市政府召开了编制规划前期工作动员大会,就做好发展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编制要求和时间进度安排等事项做出部署,标志着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按照会议部署,各区县、各部门陆续启动了相关工作,目前进展状况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组织开展规划相关重大课题的前期研究。选好研究课题,搞好前期调研,是编制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从XX实际出发,着眼于更好地解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着眼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XX城市功能,着眼于与规划编制的紧密结合,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选定了60项重大课题进行前期研究。课题研究首次采取全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开选择承担单位,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清华大学、XX大学、XX社科院等共有57家全国一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课题研究,为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提供了智力保障。经过承担单位和全市各部门共同努力,目前绝大部分课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同时,各区县、各部门也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相继开展了“十一五”期间本区域、本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前期研究,大部分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这些前期课题研究,为进行规划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十五”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为检查“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规划实践经验,更好地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进行了对全市“十五”计划纲要以及24个市级专项规划实施成效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十五”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从评估结果看,“十五”计划实施四年来,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产业发展趋向协调,重点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得到深化,经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的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测算?quot;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30项主要调控目标绝大部分都能如期实现。其中,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期望寿命、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等6项指标已提前完成。总的看,”十五“计划执行良好,对指导全市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是:专项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规划的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较弱,相互衔接协调不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三是研究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编制改革思路。发展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和实施规划对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切实增强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和总体指导功能,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去年我们围绕规划编制的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了专题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新方式、新方法。首先,探索规划编制工作模式创新。根据编制任务和要求,规划编制确定了”政府主导、专家咨询、部门负责、公众参与、依法办事、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就是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和区县政府在规划编制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形成规范化的决策咨询机制,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决策水平;把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参与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规范规划编制程序,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避免规划编制和编制过程的随意性;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公众参与面,集合各方智慧,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既是凝聚人心的过程,也是社会动员的过程。为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我们这次专门成立了”十一五“规划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下一步我们还准备聘请一些国内外著名决策研究咨询机构作为顾问,对一些重大专题开展咨询,听取和吸纳他们的咨询意见。总之,要通过上下结合、专群结合、条块结合,深入研究,反复论证,使规划编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次,推动规划指标体系创新。确定发展目标是编制规划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出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确定具体指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特点和政府职责定位,初步考虑,”十一五“规划要突出人文社会指标,突出城乡和区域协调指标,突出结构和效率指标,突出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突出公共服务指标。对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指标,要增强预测性、导向性;对属于政府职责内的调控指标,要增强约束力。从而使规划指标充分体现政府职责定位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第三,完善专项规划体系。专项规划是综合规划实施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是审核项目和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拟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要进一步突出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领域,着力解决”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和突出薄弱环节,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开展了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去年,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期面向各委办局和区县的规划编制工作研讨班,18个区县、33个委办局的130多人参加了培训,起到了提高认识、开阔思路、沟通情况的效果,为规划编制做了人员和知识准备。为了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公开性和透明度,还专门制定了《XX市”十一五“规划公众参与总体方案》,将根据规划编制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开展从单位到个人、从专家到公众、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系列公众参与活动,为争取市民关心、有识之士参与、各方献计献策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总体上看,我市已开展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有序,为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十一五“时期,是XX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总的看,我们最主要的是完成两大阶段性任务:一是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并确保奥运会前后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按照XX对新的XX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搞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推进XX现代化建设。”十一五“时期,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就有利条件而言,世界经济回升、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全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为我市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京津冀、环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为我们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疏散功能、聚合要素、拓宽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XX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重要的发展阶段跨越,去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500多美元,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开始进入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XX作为XX,多年来形成了发展的特有资源优势,比如,市场容量大、辐射力强、人文资源丰富和智力资源密集等;XX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为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发展XX经济提供了新的条件。这些优势与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相结合,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就不利因素而言,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与世界上一些现代国际城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长期发展后劲尚需增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功能过分集中,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很艰巨;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能源供应紧张,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迫在眉睫;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不仅要克服北方城市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劣势,还要克服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一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措施和政策,积极加以解决或缓解。为了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功能和促进作用,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各部门、各区县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是发展理念更加成熟的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能否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一条根本的标准,就是看这个规划是否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否在规划理念、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真正贯穿和落实这些重要思想。为此,要求我们每个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和体现”五个统筹“的思想,更加注重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区和郊区发展、统筹XX市与周边区域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规划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着力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划必须充分反映和体现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凡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规划,要做深、做细、做实;凡是政府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及公民、法人自主决策的作用。对于竞争性行业或领域的规划,侧重点应放在发展环境的改善、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政府的战略导向上,认真解决好政府的”越位“和”缺位“问题。三是突出规划的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我市发展、改革、稳定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在有限的规划期内,可动用资源、力量都是有限的,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时期的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等,明确阶段性目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使发展规划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规划,真正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每个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都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不是本级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在”十一五“时期内得到落实和解决。总之,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要能量化、可考核,提出的主要任务要能够完成,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充分体现奥运带动、奥运优先、奥运必保的思想。XX的发展规划与全国其它省市的规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十一五“期间XX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央的要求、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XX市政府和全体市民光荣而重大的责任。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要充分体现奥运带动、奥运优先、奥运必保的思想,充分体现抓住并用好奥运机遇,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对保证奥运会成功召开的项目、工作要优先安排,确保完成,把满足奥运相关项目和服务的需求、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作为规划的一个重点。五是落实好XX城市总体规划。今年1月27日,XX正式批复了新的《XX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在科学确定XX城市性质功能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明确了城市发展的规模、布局以及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是指导XX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发展规划编制,要把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编制单位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城市总体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把城市总体规划作?quot;十一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做到两者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六是提高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充分发挥规划功能、保障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针对解决制约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突出薄弱环节编制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二是要把专项规划做深、做实、做细,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做到有目标、有思路、有任务、有布局、有项目、有政策、有措施。这次对编制专项规划提出了一个专门意见,要求专项规划能体现空间布局的必须要体现空间布局,能带项目的必须做好规划与项目的结合。这样编制出的规划,才能真正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切实能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三、关于“十一五”规划体系的内容和编制分工根据国家规划编制要求,在前期研究和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区县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两级三类专项规划体系。即,按规划层级分为市级规划和区县规划,按规划类别分为综合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市级综合规划。就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它是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重点专项规划、一般专项规划、区县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计划的依据。综合规划《纲要》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各部门编制的规划要以综合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为指导,做好相关方面的具体落实。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就是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着重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突出薄弱环节,对综合规划实施起到支撑作用的专项规划。筛选确定重点专项规划,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因素:一是发展赖以支撑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障。二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三是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四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阶段性重点。按照这些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初步考虑拟编制12个市级重点专项规划。主要为: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规划;涉及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涉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涉及城市建设和功能布局调整方面的人口发展与调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城开发建设规划;涉及改革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规划、产业发展与调整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主要由市发改委或相关部门牵头编制,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后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就是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行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综合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的依据。本着尽量减少内容交叉,适当控制规划数量,同时又调动各部门编制规划积极性的原则,拟编制市级一般专项规划39个。这些规划大都由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牵头编制,经市发改委综合平衡、衔接论证后发布实施。目前各委办局编制规划的积极性都很高,但不可能所有的规划都列入市级规划体系。各委办局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编制相关规划,作为指导本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关于区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区县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的主体是各区县政府,规划体系和内容可由各区县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研究提出。这里我想提几点要求。一要充分体现新的《XX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的本地区的功能定位。二要注意做好与市级规划的衔接。区县规划应以市级规划为依据,编制进度可以比市级规划略迟一点,以利于做好与市级规划的衔接。三要突出本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着重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做好规划,解决好本区县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四要强化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明确空间开发利用方向。区县的地域相对狭小,可逐步探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quot;三规合一“,提高规划协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关于”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时间进度安排全市发展规划的编制进度大体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3月份)。这次大会以后,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就正式启动了。各单位领导回去以后,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好本单位规划编制工作。尽快成立规划编制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人员精干的编制起草小组。第二阶段是研究起草阶段(4-6月份)。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吸收前期研究成果,理清长远发展思路,组织各方面力量研究起草规划草案,6月底前完成规划初稿。重点专项规划要求5月底必须拿出规划初稿,作为全市综合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依据。第三阶段是衔接论证阶段(7-9月份)。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听取各区县、各委办局、人大、政协以及专家学者等对综合规划《纲要(框架)》、重点专项规划、一般专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开展综合规划与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和专家论证。第四阶段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10-12月份)。根据市委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纲要(框架)》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纲要(草案)》,并再一次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社会公众的意见,12月底提交市政府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审定。第五阶段是审议发布阶段(2006年1-3月份)。修改完善后的综合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人代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将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市级一般专项规划由发展改革部门与主管部门联合发布。规划发布实施后,各编制单位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让社会对规划内容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同志们,编好”十一五"发展规划,事关XX长远发展的全局,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在用于规划编制、衔接、平衡和征求意见的时间只有九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抓紧。要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开拓创新,集思广益,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完成好规划的编制工作。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市规划建设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时光的脚步走得真快,忽悠间,一眨眼又是一个春天,一个播种未来的春天。
这次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XX规划建设工作,让我们回忆过去一年耕耘的路程,品味收获的成果,从而唤起全体同志加倍努力工作,义无反顾地迈向新的征程。同时,对XX局机关各科室、下属有关单位工作考核目标情况进行通报并表彰。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执行上级和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恪尽职守。
一年来,我们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主要做了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一年来,全局认真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一是深刻领会。把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作为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和推进全局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坚定不移地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去。二是精心组织。第一,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组织开展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活动。将学习贯彻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郑九万精神和连志英先进事迹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每一个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党纪教育。第二,组织好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共指派8名干部任农村指导员,积极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三,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充分发挥规划建设部门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优势,局机关二支部与**东街村结对共建是全市第一个直属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属9个党支部先后与有关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为基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第四,认真开展“五动富民”计划。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落实好一户一册一干部工作,利用规划建设职能,积极帮助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二、加强建章立制,狠抓工作落实
在XX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制定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批后管理、工程竣工验收、设计条件和规划会审等相关制度,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保障工作的落实。年初,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印发了《XX年市规划建设局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列出了我局XX年的8项重点工作,明确完成时间,由分管领导牵头,各科室负责落实。同时,根据科室和单位的工作职能,与局机关各科室、下属有关单位签订了XX规划建设工作考核目标,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坚持工作创新,增强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意识
XX年“两法”宣传月无论从宣传形式还是宣传内容上,较往年有很大的创新。4月1日,在《**日报》一个版面围绕法律法规宣传、违法建设拆除、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工程安全整治四大主题,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直观、明了,社会反响很好;各所设摊开展咨询,展示规划成果,发放“两法”手册、测绘和墙改资料等共8000多份,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上千条;第一次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两法”宣传标语16余万条;4月6日,牵头组织市政园林局、房管局、旧城指挥部、旧村指挥部等建设口单位开展规划建设成果展示和法律法规咨询;整个宣传月期间,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两法”宣传标语;局领导到各所组织“两法”宣传座谈会或走访乡镇和村居。同时,各有关单位组织了大规模的拆违行动,狠刹违法建设之风。
四、深化规划编制,促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深化**市市域总体规划。我局非常重视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XX年着手编制,XX年4月份,组织了规划纲要审查会并顺利通过。
(二)深化山坡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和督促相关乡镇尽快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各组团已经开始运行。
(三)深化临港产业总体规划。组织**湾港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审会,并顺利通过。积极协助港区管委会,港区各项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四)修编和审批各类规划。指导重点镇编制好近期建设,并协助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有关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时,完成了**市“两沿五口”整治规划、市区高速公路入口景观规划、甬台温**和**站站前详细规划、**片区综合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心大道和电器城大道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消防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局当前和今后的重大工作目标,工作走在前头,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一是全面开展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调查研究。依照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倡导编制村庄布点规划,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召开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制作《**市乡镇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调查表》,局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市910个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基本情况调查,掌握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二是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首先,理清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思路,明确村庄布点规划内容。其次,提出村庄布点规划原则意见。突出中心村建设,提出了不宜发展村庄的条件。再次,全面整理村庄布点规划文本。组织技术骨干,按照省、市村庄布点规划要求和对照村庄布点规划原则意见,完成对全市28个乡镇(除**港区3个镇外)原已编制的村庄布点规划图文等基础资料的整理。最后,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按程序报批。
在听取乡镇意见的基础上,对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现全部完成文本编制。三是理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思路,逐步完善村庄近期建设规划。首先,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分为改造型村庄、整治型村庄和保护型村庄三类,注重基础设施配置。其次,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村庄近期建设规划。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在不改变原规划前提下,科学编制村庄近期建设规划,着重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搞好试点。一是企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试点。确定**与当地官头、白鹭屿、硐头三个村开展企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二是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8月份,通过深入调查和充分研究,并积极听取了有关乡镇的意见,经过多轮讨论和全面比较,在全市17个镇3个乡共选定中心村、基层村、城中村21个,设计面积共518.95公顷,局班子成员、局机关中层干部在规划设计院设计人员和管辖规划建设所管理人员的共同配合下,分别负责联系一个村。局里还特地从基础设施配套费返回中抽取资金,每村补助10万元。
五、突出重点工作,实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
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要求,争取了**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及实施意见》,与市监察局联合出台《**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突出抓了以下四大重点工作。
(一)抓规划依法编制和规划审批。根据**“六城联创”工作思路,突出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强调规划的使用性,进一步深化各类规划。
(二)抓行政行为规范。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规划行政许可规程,统一文书格式,进一步提升规划行政许可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水平,出台了《**市规划建设局拆除违法建设操作规程》,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三)抓“阳光规划”深化和审批制度完善。深化规划编制、规划调整、项目审批、监察查处的公示制度,规划公示33项,没发生因公示不到位,引发上访和要求听证的事件,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审批上,提出了审批倒置,受到**市的肯定;继去年会审制度改革后,将所有的工业企业的方案会审全部转为内审,全年共对168个项目进行了内审,其中工业企业141个,为提高工业企业的进场率和竣工率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XX年,共对310个建设项目进行选址(不包括中心工业园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6个,用地面积240.74万平方米;核发建
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4个,建筑面积162.81万平方米。对1718个个人建房进行选址,用地面积13.94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378个,建筑面积95.35万平方米。(四)抓廉政和勤政建设。与下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并出台《XX年规划建设局机关科室、下属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XX年,局系统没有干部职工因违法违纪受到纪检部门处理。
六、强化监察和信访管理,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和突发性事件
从XX年开始,我局就建立和完善了违法建设查处制度。进一步规范规划建设监察工作,明确了违法建设案件查处分工制度,建立违法建筑属地管理机制;明确了规划监察职责和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了监察巡查制度,加强建设项目批后管理。今年以来,局系统共组织150次拆违行动,拆除600多处违法建筑,计18万平方米(包括破坏性拆除),收取罚没款4100万元。
XX年是《信访条例》颁布实施第一年,局里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信访室,配备信访专职人员,各有关单位确定了信访负责人和兼职信访员。二是加强信访责任制的落实和组织信访干部培训。年初与各有关单位签订信访责任书,年中组织了信访干部培训学习。三是做好信访接待和通报。每月15日局领导按时参加市长信访接待日,每月10日为本局领导接待日,每月定期编发规划建设信访通报。今年,共受理信访件705件,回复率100%,无出现因信访工作处理不当而激化矛盾,集体越级上访为零。
七、发挥行业管理,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一)建筑业稳步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建筑业列入了我市的第四大产业,我局把扶持和做大做强本地建筑企业作为局重要工作之一,积极引导企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工夫。经过努力,XX年,东城建筑公司晋升总承包二级企业;2家商品混凝土公司转正,2家咨询公司申报乙级资质,3家招标代理公司资质复审,受理招投标代理机构申报1家,升级2家;帮助**建桥建设集团公司申报建设部总承包一级资质(XX年2月8日已批准公示);**建筑公司正拟组建总承包的一级企业;核准建筑企业三级4家;核准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5家。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房地产开发降温的形势下,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28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省外产值2.28亿元;建筑业创税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XX年**地税五十强中建设企业就占了9席,纳税金额超千万元的13家企业中占了3家,分别是柳川房地产开发公司、建桥集团、温州金开利房地产开发公司;**东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兴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以327万元、291万元、290万元、274万元排在第40、44、45、49位。
为加快建筑业的发展,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听取意见和努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大力发挥行业主管指导作用,经常召集企业负责人座谈,共同商讨发展大业,研究制定了《拓展壮大乐清建筑业若干政策》,努力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正在起草《**市建筑业“十一五”规划》。
(二)建筑市场不断规范。认真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标,去年共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95项(工程施工招投标85项、工程监理招投标4项、工程设计招投标2项、设备货物招投标4项),其中公开招投标69项,邀请招标26项,公开招标率达100%。据统计,在95项招投标中,标底价12.5亿元,中标造价11.16亿元,降低工程造价1.34亿元,平均造价下浮率10.7%。采取了资格预审办法,保证了市场充分竞争,有效防止了串标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在招投标活动中,公示23家单位和9名项目经理不良行为;在标后管理中,共发出整改通知书31份,查处33家单位不良行为。
(三)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与30家施工企业、115个开工建设项目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认真做好建筑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管理。严格按照《**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和规范工程竣工验收程序。XX年,共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154个,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6.7亿元。全年共验收117项工程,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完成工程备案84家,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3、认真开展“创优夺杯”活动。XX年,创**市级文明标化工地37个,创**文明标化工地8个,省标化工地2个;办理工程质监手续174个,总监督面积173.75万平方米,竣工工程合格率100%;指导市建筑协会做好结构评优和创杯活动,有8个项目评为结构优质工程,6个工程评为“**杯”优质工程,推荐3个工程参加**市“瓯江杯”评选。
4、认真开展“铁网三号”行动。成立“铁网三号”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组织人员排查了252个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违反规划建设程序的违法项目,总面积23.8万平方米,并按违法情形轻重三批进行整改,整改率达97%。同时,对c、d类企业进行全面的整治,c类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整改率达100%,施工现场整改率达80%,d类企业及施工现场整改率达100%。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铁网三号”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有效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
5、认真开展施工图审查备案与监管。规范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行为,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建立相应的备案,并对勘察设计企业、审查机构的不良记录进行登记。全年完成的施工图审查项目156个。
6、认真开展季度质量安全检查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全市建设工程例行质量安全检查每季度雷打不动,及时通报检查结果,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特别指出的是9月份由局领导班子带队的质量安全大检查,从程序、市场行为、质量、安全等方面对全市171个工程的160万平方米建筑进行大检查,涉及42家施工单位。进行综合评定后,通报表扬和通报批评各17家,其中停工整顿的工程4个,暂停在**市投标的企业4家。
7、认真开展质量和安全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市建设局,组织了对我市3家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和检验、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商品混凝土公司落实整改意见,建立质保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8、认真开展建筑科技进步。一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建筑节能示范项目2个,分别是上海花园和天豪公寓,施工面积分别为11万和6万平方米。上海花园获建设部“百强住宅示范小区”奖。二是积极推广新技术示范工程。**集团综合楼申报**市新墙材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积极推行新墙材。我市新墙材生产企业达到了14家,今年新建1家,取得生产认证2家,实现新型墙材产量1.0556亿块标砖,新墙材推广应用面积67万平方米,全市城镇新墙材应用达88%。
(四)房地产业平稳调整。国务院、建设部、省建设厅出台的新建住房结构比例有关政策后,我局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多次专题研究应对措施,并积极向市政府建议。根据**市政府关于新建住房结构比例会议纪要精神,做好清理。XX年8月份,对6月1日以前通过招拍挂已取得土地,但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的房地产(包括经济使用房、康居工程)项目集中进行清理,按**市政府文件精神,原则予以认可,同意办理相关手续。6月1日以后取得土地的,要求套面积90平方米占70%以上;每公顷套密度和每公顷净密度,在方案会审中严格把关。同时,编制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确定住房建设规划调整范围为**、**、**、**、**5个镇。对6月1日以后在市政府确定住房建设规划范围内取得出让土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国办发[XX]37号、建设部建住房[XX]165号和省建设厅建房发[XX]183号文件执行。通过我局努力,避免了因政策原因引发我市房地产业波动的局面,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51亿元,房屋施工面积86.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97万平方米。同时,会
同市工商局、市发改局、市房管局对违规预售、违规开发、违规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五)监理市场着手整顿。12月份,对全市所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的市场和现场行为进行专项检查,通报表扬和记不良行为记录各2家,1家公司一年内停止在**承接业务,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各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
(六)企业改制顺利进行。我局多年的企业改制工作终取得实质性成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成功落实企业改制任务。局属乐建公司、二建公司已经顺利完成改制任务;房开公司和城开公司顺利开展;建筑设计院计划进行重组。
八、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实际困难
全局干部职工树立了大局意识、争先意识和服务意识理念,能把服务基层、服务乡镇、服务企业、服务农村作为工作要求。局班子领导带头,各科室及单位负责人多次到有关乡镇和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乡镇和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与规划建设工作相关的实际问题。对工业企业,简化了审批程序,为加快全市工业企业进场率和竣工率做出了努力。对个人建房的审批和处罚,重新进行规范,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服务水平;做好了个人违法建设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和完成个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清理工作。
九、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一抓班子团结分工。本着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年初进行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切实增进团结,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抓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方面注重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市委开展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加强服务。三抓党风廉政建设。首先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局班子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局机关各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书面进行了廉洁承诺,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其次做好责任制分工的牵头工作。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再次做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XX年没出现干部职工违法违纪事件。四抓党建工作。一是做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制定相关制度,制定了《XX年市规划建设局党的工作要点》、《XX年市规划建设局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以及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自身建设,形成党内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做好党务工作。首先,坚持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及时向各党支部传达局党委和上级有关精神。其次,做好各党支部改选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再次,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XX年发展新党员6名,7名党员转正。
XX年,我局荣获**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工作目标考核双料优秀单位,局机关被评为文明机关,XX年**市“1+1”暖人心工程先进集体、XX年**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实践“xxxx”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全市规划建设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违法建设仍屡禁不止。尽管每年都在加大工作力度,但违法建设行为还是普遍存在,群众意见很大,并给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制度的落实还不到位。我局每年都在制定和完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发生工作被动和滞后现象。三是建设工程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投标过程中的串标,以及工程的挂靠设计、无证施工等违法行为等屡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我市建设市场秩序。四是规划建设参与城市建设的能力还不强。五是规划建设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形势下,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创新有待提高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加以解决。
XX年工作思路
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之年,也是科学发展与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的重要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对于承上启下,实现我市规划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年全市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抓发展、求和谐、走前列”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共乐清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为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为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而努力工作。
一、建立“和谐规划”理念,科学编制规划
综合专家的说法,“和谐规划”就是资源与产业匹配、生态因素平衡、三大产业协调、城市布局合理、空间特色丰富、开发强度适宜、交通网络顺畅、环境整洁宜人、设施效率恰当、居住舒适方便。
根据市委提出的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为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1、继续做好**市市域总体规划和重点镇的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努力打造“一心两翼”中心城市格局和“一主两副”市域框架体系。
2、进一步深化山坡地利用总体规划。
3、根据“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速推进”的要求,深化临港地区总体规划,指导临港地区各乡镇编制好规划,协助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港口腹地。
4、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村庄布点规划,优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规划的实施,突出中心村建设。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二、抓规划建设许可,确保依法、高效行政
做好规划建设许可工作,必须不断地开阔视野、开放思维,紧紧抓住行政效能这个关键环节。
1、进一步完善有关许可的依据和办事程序,理清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政策和规定。
2、进一步理清局机关科室及有关单位间的职能分工。
3、进一步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许可时效。
4、多管齐下,着力完善规划建设审批监督机制。
三、抓规划建设监察机制建设,坚决遏制违法建设
1、研究农民安置地违法建设政策处理,引导城乡合法建设,实施疏堵结合,此基础上遏制现行违法建设,清理历史遗留问题。
2、认真落实监察巡查责任制,加强内部督查。
3、借助舆论监督,加大管理力度。对典型案件、群发性违法案件、特殊人物违法案件进行暴光,加大拆违力度,借助信访工作,提高群众监督的效果。
4、提高办案质量,提高监察工作的规范性和处理效率,挤压案件处理的水分。
四、抓行业管理,规范和提高建设行为
1、强化市场监管。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招投标活动中的串标、买标卖标、证照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强化标前标后监管,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执行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同时,加强对外来建筑企业的准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资格预审活动。
2、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加大工程施工质量的巡查、抽查力度,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加强对监督过程中各个控制点的管理,特别是管理相对薄弱的桩基工程、水电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认真做好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行为的记录;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
3、强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努力创建智能化安全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4、加快建筑业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指导。
5、推广技术创新。推行新型材料和新技术,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大力发展轻质、节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材料,扶持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材料企业;积极提倡使用新型材料,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积极开展建筑节能试点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新墙材试点辐射面和应用示范成果延伸到农村。五、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
服务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通过不断深化“效能革命”,提高全局行政执法能力和办事效率,不断优化服务水平。
1、树立学习的理念。
2、加强队伍建设。
3、学会服务的本领。
4、加强党建工作。
5、抓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工作。
同志们,今年是喜事多,大事多的年份,中央将召开党的xx大,我市第xx届人大会议刚刚胜利闭幕。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作为。面对新的规划建设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规划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我忠心地感谢大家两年多来对我本人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过个喜庆、祥和、欢乐的新年。
第四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部署安排今年全市人大工作任务,推进全市人大工作不断上新的水平。刚才,xxx副主任总结了去年我市市镇两级人大工作,通报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对镇人大工作和上下联
动开展软环境建设督查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三个镇人大和市级机关一个代表组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要认真领会,互相借鉴,抓好落实。
2005年,我市市镇两级人大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围绕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促进和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是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市的贯彻落实,推动和保障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镇,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务,有效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民主渠道,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妥善的解决。四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和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人大工作,全市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的看,去年一年,市镇两级人大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镇两级人大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共同努力和全体人大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向全市人大代表和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人大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加快“两个率先”、富民强市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春节前后,市和各镇都相继召开了人代会,审议通过了人大、政府等各项工作报告,并根据人代会的有关《决议》,制定了今年人大工作的计划,刚才x主任在讲话中又对全市人大工作特别是镇人大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要求都已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人大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不仅给人大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决定》围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这些都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实现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切实做好人大的各项工作,保障人大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人大在我们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的执政载体作用。
3、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经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目前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特别是几十年民主法制的实践,更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和推动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
求。人大担负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担负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天职,必须顺应民意,把握要求,自觉认真地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发展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保证。市镇两级人大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对党负责、服从大局与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一致性,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1、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市镇两级人大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策略,自觉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委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同级党委关于地方国家事务的决策,及时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使之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2、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履行职责。党在不同时期确定的中心任务,是党在不同时期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是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包括人大在内)的共同责任。人大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为总目标,围绕和根据党委的工作部署来制定计划、开展工作,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责,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同级党委提出的中心任务。
3、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最有效的是要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中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中的党组织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严格遵循和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审议决定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活动事先都要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听取党委意见,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人大机关中的党员要增强党性观念,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认真贯彻党的决议,正确行使民主权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积极影响和带动其他成员和代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市镇两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积极转变领导方式,模范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把发挥人大作用作为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衡量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
三、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人大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规范和保障作用
市镇两级人大要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一方面要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大的各项工作,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开展监督,进行决策;另一方面要积极认真地行使好人大的各项职权,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观在我市的全面贯彻落实。
1、要认真行使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从源头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项十分重要的职权。市镇两级人大要进一步完善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紧紧围绕同级党委的重要战略和部署,抓住一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事关我市和各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依法行使好决定权。要充分发挥人大的民主资源优势,注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促进和保障我市和各镇各项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作出的各项决策更合乎我市和各镇的实际,更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2、要依法行使好监督权,从程序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作为监督对象的“一府两院”工作的新特点,认真总结近几年人大监督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从我市和各镇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程序,突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实效。要在继续加强对经济工作监督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科技、环保、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监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执法检查、会议审议,检查了解“一府两院”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情况,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要切实行使好人事任免权,从组织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任免的制度,规范任免程序,不断拓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拟任免人员的了解渠道;要继续组织开展对人大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活动,切实加强对人大任命干部的监督,促使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大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人大的天职就是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的工作做得怎样,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我们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人大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加强对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加强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注重广泛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善于从代表和群众中汲取真知,积极反映代表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做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只有这样,人大的工作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人大的地位才能不断提高,人大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2、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群众,分布在我市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他们既是建设xx、振兴xx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托。要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x号文件和省委xx号文件的精神,把我市的代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代表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代表活动,认真督办代表建议,积极为代表履职搞好服务,不断拓宽代表议政督政的渠道,充分发挥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的作用。
3、要认真处理群众信访。群众信访是民意反映的一条重要渠道。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利益的不断调整,群众信访日益增多。做好信访工作,也是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人大、省人大对这项工作都十分重视,去年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按照全国人大和省人大信访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规范处理程序,善于从群众信访中选择一些群众普遍反映的重点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好群众信访,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xx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增强工作实效
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工作的实效。过去的几年,市镇两级人大为增强监督实效,在提高代表活动的质量,加强对人大任命人员的监督了解,搞好重点代表建议的督办等方面作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近几年我市人大工作的实践来看,增强人大工作实效,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要拓展调查研究的深度。调查研究是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获取资料、了解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大工作质量的前提。市镇两级人大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综合运用并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开展好调查研究。既要集体组织视察和执法检查,又要注重掌握平时情况;既要广泛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要注重“解剖麻雀”;既要视察了解先进典型,又要重视和关注一般地区和单位,努力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真实全面的情况,为审议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要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审议的高度。市镇两级人大要组织代表和委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视察和审议议题,认真进行审议发言,提出建议。要引导代表和委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注重运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要敢于反映问题,又要善于提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良机妙策;既要联系具体实际说明问题,又要注意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中要害,切实增强代表建议和委员审议的针对性,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审议的质量。
3、要加大对代表建议和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力度。无论是视察检查还是会议审议,都只是人大履行职责的一种形式,落实和办理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促进问题的解决,才是人大履行职责的最终目的。要高度重视代表在闭会期间、委员在常委会会议上提出的建议、意见,要像办理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一样,建立相关制度,规范落实办理程序,加大情况反馈和跟踪督办的力度,督促“一府两院”认真落实办理,确保代表建议和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能够及时落实到位。作为“一府两院”,要从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看待和重视代表建议和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明确责任,规范要求,狠抓落实,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以不断改进“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不断加强人大机关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在新的时期,市镇人大要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大工作的需要,使人大工作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提高人大履职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要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增强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真正做到虑必及法、言必循法、行必合法;要努力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新知识,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依法履行职责中去,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要切实掌握人大工作的规范。法律性、规范性是人大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人大效力的渊源所在。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认真把握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遵循党的领导的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抓重点、议大事的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人大工作的成效,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
3、要注重制度创新。创新是人大工作年年有进步、届届有发展的不竭源泉,要正确看待依法办事和开拓创新的关系。我们强调依法办事,并不是说人大工作只能“墨守成规”,我们讲的开拓创新,就是在严格遵循和坚持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增强实际的可操作性,以更好地依法办事。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继承历届人大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紧密结合当前我市人大工作的实际,认真借鉴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探索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方面的新途径和新做法,促进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人大的各项法定职权进一步落实到位,不断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4、要大力抓好队伍建设。人大机关干部队伍承担着为人大工作服务的重要职责。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人大工作的开展和发展。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教育,切实增强人大机关干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要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要注重人大干部队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人大机关与党政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进一步优化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结构;要不断改善人大机关的办公条件,切实保障人大机关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充分调动人大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的人大机关干部队伍,为推进我市人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五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部署安排今年全市人大工作任务,推进全市人大工作不断上新的水平。刚才,XXX副主任总结了去年我市市镇两级人大工作,通报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对镇人大工作和上下联
动开展软环境建设督查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三个镇人大和市级机关一个代表组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要认真领会,互相借鉴,抓好落实。
2005年,我市市镇两级人大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围绕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促进和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是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市的贯彻落实,推动和保障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镇,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务,有效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民主渠道,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妥善的解决。四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和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人大工作,全市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的看,去年一年,市镇两级人大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镇两级人大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共同努力和全体人大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向全市人大代表和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人大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加快“两个率先”、富民强市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春节前后,市和各镇都相继召开了人代会,审议通过了人大、政府等各项工作报告,并根据人代会的有关《决议》,制定了今年人大工作的计划,刚才X主任在讲话中又对全市人大工作特别是镇人大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要求都已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人大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不仅给人大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决定》围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这些都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实现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切实做好人大的各项工作,保障人大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人大在我们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的执政载体作用。
2、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两个率先”是我市贯彻上级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的一项战略性目标,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推进“两个率先”,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一个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做好人大工作,有利于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投资兴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凝聚和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体制上的保障;有利于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