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7:5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

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

适应新形势 谋划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俊涛

2008年3月4日

同志们:

今天,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及时总结“十一五”规划前两年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总结推广好的做法,进一步理清下一阶段工作思路,科学调整规划目标,为实现“两年过半、四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面完成”《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强化管理,责任落实,“十一五”规划实施稳步推进

我区实施“十一五”规划已有两年多时间,从运行的总体情况看,规划的实施得到了区各有关部门的重视,规划实施效果比预期要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朝着“十一五”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现将规划实施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是规划实施总体目标好于预期。“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6大类23项目标总体实施顺利,201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目标有望提前实现。2006年-2007年全区GDP年均增长16.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12%,分别超

过规划目标的3.5、19.5、4和2个百分点。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的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城市绿化率已分别达100%、40%以上,均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规划中提出的和谐海陵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老小区综合整治、安居工程、就业再就业和社会群体服务保障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正逐步实现。

二是规划实施重点任务进展顺利。本次“十一五”规划把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城市特色作为规划编制的着力点。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联动打造五大板块,整体提升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实施顺利。区政府相继启动了城北地区综合整治、工业集聚、绿色农业、商贸集聚、城北物流和济川-梅兰商住区建设。特别是把城北地区改造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两年来完成了肉联厂东侧地块、招贤新村等旧城改造拆迁工作,森园路、东风路北延、江洲北路拓宽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已相继实施,累计完成城建投入50.35亿元,拆除房屋9243户、57.95万平方米。碧桂园、天达佳园、稻河湾等旧城改造项目正加快实施,打造城北城区适宜居住人居环境的目标正逐步实现。海陵工业园区“四横五纵”道路框架实现大贯通,建成标准厂房28万平方米,工业集聚效应加快显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认定为“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的现代农业。金鹰国际、苏果超市、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一批外来商贸品牌企业相继落户我区,中百一店成功进行了西扩,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财富广场建设顺利,主城区商贸核心商圈已基本形成,西坝口商圈年商品销售额已达20亿元,区域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三是规划实施责任到位。去年4月份,区政府成立了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实施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意见》。《实施意见》强调了以专项规划的编制落实推动《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年度计划的完成确保《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落实,以部门任务的完成保证《规划纲要》的推进,对《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重要的预期性目标、30项发展目标和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了分解和明确,使规划纲要明确的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年度,并把“十一五”规划年度任务目标纳入区“三个文明”考核体系,强化了对“十一五”规划的跟踪督查。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中期评估工作对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规划,是我区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的中长期规划,总体上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有些任务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需要各部门运用公共资源努力完成;有些任务需要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加以完成。通过中期评估,有利于实现从“重规划、轻实施”到“规划与实施并重”的转变;有利于新一届政府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相应调整;有利于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各部门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利于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

二是中期评估工作是规划本身的需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性手段,从五年规划纲要的特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分析,反映出中长期规划对现实经济活动调节的迟钝,缺乏与时俱进的动态观。如不及时调整,就有失效的可能,就有悖于五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当然,五年规划编制也可能存在缺憾,影响它的作用发挥,有必要弥补缺憾而做出调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经济规划和政策的评估已经形成一种制度和惯例,成为规划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两年多规划实施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确实有些新情况要求规划作出相应调整。比如:高中教育已经全部上划,与规划提出的“高中内涵提升”的要求已经矛盾;社区建设方面“星级社区”创建已改为“和谐社区”创建;特别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根据关注

民生,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们是否有需要调高的经济指标和社会事业指标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的评估和研究。只有通过评估,才可以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修订,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政策措施。

三是中期评估是政府改进管理与决策的重要工具。评估就如一面镜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管理与决策系统的状况。借助于评估机制和公开、公示制度,可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更好地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激励,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公共管理向绩效导向型的转变。通过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监测预警、评估和调整,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利于提高规划宏观管理水平,增强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

四是中期评估是人大常委会《监督法》的要求。依据《监督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大常委会应当安排听取和审议政府的中期评估报告,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调整方案要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三、创新思路,务求实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涵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评价资源丰富,时间跨度大,执行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这些特点给中期评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要求,建议在中期评估中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把握此次中期评估的原则和要求。

评估的原则:中期评估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评价活动依据客观事实,做出科学的评价。

评估的要求:要力求做到“三结合”、“一衔接”、“一准确”。“三结合”是指:一是评估主体要内与外相结合,强调客观性。按照“谁主编、谁评估”的原则,评估以规划任务责任部门为主,同时适当吸收社会专家参与。既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专家参与规划的积极性。二是评估方法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调科学性。评估既要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等的完成和执行情况有一个综合的定性评估,又要对一些重要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作出定量分析,增强科学性。三是评估内容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强调操作性。评估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对规划总体推进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又要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评估。“一衔接”是指评估内容与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的衔接。根据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作相应的调整。这既体现了政府工作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又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为此,在评估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规划期和政府任期的衔接,把“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和实现新一届政府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一准确”是指评估报告应力求语言准确、文字精炼。尽可能采用量化指标,同时要与周边地市进行比较,以便客观全面地反映和衡量我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实际情况。对下一步的建议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强。

2、把握此次中期评估的重点。

中期评估的重点内容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大板块建设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六大类目标实施情况。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二是泰海政发[2007]71号文件《关于实施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意见》中明确的6大类30项目

标,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三是完成《规划纲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改革措施;四是完成各项任务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五是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政策建议。

3、把握评估评估报告的基本格式。

规划评估报告格式原则上不作要求,我们也参考了一些其他地区的做法,经考虑,建议我区各个部门的评估报告由六部分组成:(1)导言。因为是首次评估,有必要对评估的概念、由来以及这次规划评估的特点、范围等作一初步交待。(2)基本结论。之所以把基本结论置于报告前部,这既是对评估报告体例的探索,也是开门见山,给以总体的把握。可以分为以下情况提出评估结论:进展超前、可以提前完成的;进展良好、可以如期完成的;进展较慢、需要加快推进的;情况变化、难以完成需要调整的。对后两种情况,要寻找原因、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3)各规划中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执行情况评估。

(4)主要任务实施情况评估。对规划纲要的任务部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5)规划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6)改进规划修订和实施的建议。以上这六部分相互联系,构成评估报告的体系。

4、规划评估的组织分工。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由区发改委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发改委将在各有关部门按分工提交的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海陵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送审稿)报区政府审定。

5、评估工作进度的总体安排。

本次中期评估工作根据9月份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估报告的要求,我们采取了时间倒逼机制,总体安排如下:

(1)3月底前,各部门启动评估工作。成立评估工作班子,开展基础工作,制订评估方案,列出所需评估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2)5月底前,各部门完成评估报告报送区发改委。

(3)7月中旬,区发改委在综合各部门评估报告并征求社会专家和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海陵区“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送审稿),报区政府。

(4)9月份,经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最后,对今年“十一五”规划考核有关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全区“十一五”规划工作已纳入区“三个文明”考核体系。今天我们印发了一张表,已发到在座各位领导。请各责任部门根据泰海政发[2007]41号文件要求,明确2008年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民办实事项目序时进度以及此次中期评估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联系人,于3月10前反馈给区发改委综合科(联系电话:86243183、传真:86221735)

同志们,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务实创新,扎实推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率先全面达小康”目标,建设和谐美好新海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安排部署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对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一会儿_常务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

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研究发展战略和制定规划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了新世纪前十年“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十一五”期间正是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2003年,我们顺利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人均GDP达到312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美元到6000美元是一个经济进入加速成长阶段的“黄金发展时期”,主要特征:

1、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经济增长创造庞大的需求。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消费需求将从为“生存”转向求“发展”、求“享受”。城镇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舒适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近几年,我市住宅、汽车、电信、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的消费持续升温。居住、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4项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1997年的20.5提高到2003年的46,平均每年上升4.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46.7下降到37.7,平均每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已经进入一个加快升级的新阶段。

2、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供给基础。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升级。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内部结构,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农业方面,近几年,我市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经比由1997年的3.4:1调整为目前的1:1。为适应人们生活需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农产品的质量大大改善,优质农产品、畜牧业、水产业以及绿色产品、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工业方面,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68.5,对整个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2。实现工业化的重点正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上水平为主,工业化的进展更多地体现在工业产品的消耗降低、结构优化、品种改善、质量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服务业方面,2003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到45.5,就业比重达到42。一方面,体现生活质量的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医疗保健等高层次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扩大。

3、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至6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应达到80左右。目前我市整体城市化率已达到75以上,农村城市化率为41.5。近几年,每年都有13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预计到2010年,我市将有110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城市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同时,满足110万人口进城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也将带来十分广阔的市场。

4、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将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调整,在全球范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网络化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航天、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从世界看,大体上每20年就会出现一次以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生产力飞跃,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的30.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占到全市工业的28,形成了若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只要我们抓住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就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5、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将为我市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重要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国际贸易已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41,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规模空前,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外向度高,目前经济的外贸出口依存度已达到50,三资企业出口已占全市的79.5,三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9。天津既是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又是东北亚地区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以及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矛盾凸现时期”,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从而污染物排放也将进入高增长时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资源制约、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等各种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差别可能更为明显;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在给我们带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加剧的挑战。

二、用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抗击非典得出的重要启示,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把关系天津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深、分析透,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今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就是集中力量搞好重大问题的研究。市领导十分重视这方面工作,兴国常务副市长多次与我们共同研究,逐一拟定重点调研课题。今天会议上已经印发了初步筛选出的16个重点调研题目和32个专项规划题目,按照第26次政府常务会的要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下面我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搞好重点问题的研究,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我市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总规模从1993年的1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370亿元,10年平均每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2003年达到1103亿元,占全市GDP的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冶金、汽车、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但是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依然很重,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模式。比如水资源消耗,我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65.9立方米,是日本的3.6倍,美国的4.4倍。从全市看,目前我市常年用水量24.8亿立方米,预测2010年需水量达到56.3亿立方米,缺口在14亿立方米左右。能源方面,2003年全市用电量305亿千瓦时,按照后几年全市GDP增长12的速度预测,到2010年用电量需求达到560亿千瓦时,发电用煤需求达到1900万吨,比我市现有耗煤量增加1.3倍。2010年我市电力装机容量要达到1100万千瓦,现在实有装机517万千瓦,有583万千瓦的缺口。目前全国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状况尚未缓解,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走过去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关于服务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1990年-2003年,服务业总量由104.1亿元增加到1084.9亿元,年均递增19.8,高于二产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1左右。

但是,与国内发展更快的城市相比,与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差距,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一是服务业规模总体上不够大、比重不够高。规模仅相当于北京的49、上海的36、广州的58。服务业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0,我市差距还很大。二是新兴服务业没有形成优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还较低。三是服务业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减弱。天津曾经是全国主要的商品及物资集散地,近年来作用有所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我市将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将为生产性的服务需求创造巨大空间;三是随着海河综合开发加快进行,以及交通环境、旅游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我市服务业向外辐射和对内聚集的范围更加广阔。服务于生产建设、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中介服务和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巨大发展。

(三)关于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嫁、改、调和“抓大放小”,全市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8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万户,比1998年增长了1.3倍,注册资本增长了2.8倍。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2.6,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所有制结构逐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2年的7.1上升到2003年的近50。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自1999年以来共精简审批事项近700项,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

我市在改革方面存在的差距。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据统计,2002年我市还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636家,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0。全市增加值中,有50左右来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二是改革不到位,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大批中小国有企业没有从竞争领域退出,一方面,国有资产不能有效盘活;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空间狭小。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与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比相对较慢,我市民营经济比重比浙江省低25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低1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注册户数和注册资本只占上海的1/

5、不到北京的1/3,注册资金超亿元的企业只占上海的1/8。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发展环境差。二是发展空间小。三是融资机制不健全,资本运营不灵活。四是资产流动的市场环境不完善,中介服务不到位。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市改革的重点,一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做到政企分开,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按照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对现有的“翻牌”公司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之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资本运营机制和约束机制。三是积极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整合中小国有企业资源,加快从竞争领域有序退出。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购、重组。六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四)关于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截至2003年底,我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6万家,协议外资额453亿美元,到位额245.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98家在天津落户,投资超过67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9,实现利润占全市的39.4,上缴利税占全市的27。但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已显得不能适应。一是利用外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总量规模相对偏小。2003年利用外资到位额16.33亿美元,仅占全市投资的12.9,相当于上海、深圳、苏州、青岛的27.9、45.1、24和32。二是大项目少,后劲不足。2003年我市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只有1个,苏州有23个,上海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青岛5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三是外贸出口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只占33.7,缺乏拳头优势出口产品,对三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依赖性大,而且支撑点比较单一,仅摩托罗拉和三星两个企业出口就占全市的35.1。“十一五”期间如何继续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研究。

(五)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10年我市将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度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以新兴中等城市为支撑的区县经济将会成为未来10年或更长时期我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市农村城镇人口累计达到223万人;重点镇镇区住宅成套率达到53,生活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78和4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目前我市农村城市化率为41.5,按照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产业聚集、资本聚集、人口聚集程度不高,区县经济没有形成像东南沿海一些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在完善中心市区布局基础上,大力发展40-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带动小城镇发展,形成以市中心区为轴心,以外围中等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补充的现代城市集群,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

(六)关于人才培养

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证。据世界银行测算,就业队伍学习年限每增加一年,影响GDP0.9个百分点。我市毗邻北京,是国内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大量高素质人才将为加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R&D投入逐年提高。科技综合实力由1993年全国排名第七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专利申请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前10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特别是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员迅速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近30万人,比1993年增加了2.5倍。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使用的政策,多次组团到国内外吸揽各类高级人才近2万人。但是相对而言,顶尖人才比较少,在全国有影响、在各领域有带头作用的领军人才比较缺乏;人才外流尤其是高级人才外流的比较多;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人才发展的环境不足,引进人才还存在中引轻用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企事业单位收入环境、工作环境、待遇环境等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也造成大量高级人才外流的现象。

“十一五”期间,要把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作为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服务,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七)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五”前三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0.3,2003年分别达到10313元和5861元。但是从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要求看,还存在差距。表现为:收入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2000年以来,收入年均增长低于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在大中城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2003我市在35个大中城市当中排第11位,比上海少4554元,比北京少3570元,比广州少4689元,比深圳少15623元,低于苏州、杭州、宁波、无锡、长春、厦门等城市。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之间差距拉大。“九五”末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3770元,2003年扩大到5186元。收入增长较慢的原因,一是就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市平均每个家庭只有1.4人就业,低于全国平均每个家庭1.6人就业的水平。二是国企改革滞后,下岗职工和低收入阶层人员较多。2003年我市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50,经委市属企业在册职工55万人,其中在册不在岗职工占40.5,这部分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只有1966元。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少,比重低。2003年我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占55.4,仅比2002年增长了0.1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农民工资性收入已达79和64。另外我市农民收入中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只相当于上海的40、北京的31.4。四是还没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制约收入增长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确保“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实现。

(八)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

近年来,我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下岗再就业,扩大劳动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18.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万人,首次实现新增就业量大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量,登记失业率为3.8。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2003年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5.7万人、243万人和193.5万人。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九五”期间,我市新增劳动力77.72万人,安置67.22万人,未就业10.5万人;“十五”前三年需要安置劳动力57万人,已安置45万人,未就业12万人。据测算,“十一五”期间需要安置劳动力预计为127.5万人左右,每年需要安置近26万人就业,难度比较大。近些年,我市就业弹性系数呈不断降低的趋势,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六五”时能新增就业9400人,“八五”下降到5700人,而“十五”前三年只有2300个,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增大。

从社会保障方面看,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只有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大量的城市居民没有参加保险,还没有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特别是覆盖农村的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九)关于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十一五”要把区域规划放到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市重要的发展任务,也是实现中央对我市定位的必然选择。基本思路是,立足京津冀,辐射环渤海,面向东北亚。

从京津冀区域看,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等9个城市组成,人口5969万人,GDP占全国的9左右,其中天津经济总量占该区域的23左右。从环渤海区域看,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中部,人口2.59亿人,GDP占全国的30.4。天津经济总量占该地区的7左右。从东北亚区域看,包括中国的六省市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人口十几亿。2002年中日韩三国GDP6.3万亿美元,占亚洲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天津历史上就与周边地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天津港是北京的外港和河北省的重要出海口,北京出口总值的30、河北省出口总值的60经由天津港。2003年天津港共吞吐煤炭6700万吨,其中53来自山西,42来自内蒙。1986年,天津组织发起成立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已由当初的15个成员市发展成为29个。到2002年区域内省市累计合作项目4497个,合作金额达到470亿元。近几年,中、日、韩三国区域内贸易量不断增加,1998年区域内出口额为252亿美元,2003年上升到2245亿美元。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中,日、韩的货物占1/3。在全市累计利用外资中,日资、韩资占17。

“十一五”期间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天津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十)关于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会越来越突出,将是“十一五”期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土地资源。我市土地总面积11919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2.1万公顷,占60.5;建设用地31万公顷,占26;未利用土地5.8万公顷,占4.9;其他土地10.3万公顷,占8.6。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其中未利用土地由2000年的6.27万公顷,减少到5.8万公顷。土地产出也有较大增长,去年,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2003万元,比2000年的1375万元提高了45.7,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北京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2149万元,上海9859万元,广州4663万元。我市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化水平不够高,农业用地比重偏大;二是未利用土地合理开发进展较慢;三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尚未得到高效利用。尽快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环境。目前我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空气二级良好天数为26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2.3,与80的“创模”要求还有差距;水环境中,除饮用水水源已全部达标外,大部分河道还处于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较为迟缓,部分湿地功能退化,全市林木覆盖率仅为16.5,与森林法规定的30要求差距很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仅为31,尚未达到35的创模目标;施工扬尘和工业点源污染也很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天津城市载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解决。“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工程”,调整能源结构,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搞好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和绿化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十一)关于城市交通和设施

实施“三五八十”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10年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41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修建了城市景观河道,投入200多亿元进行了地下管网改造等,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有明显的薄弱环节。

市内交通。交通拥塞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难题。近几年,我市这方面矛盾逐渐突出。一是交通需求快速增长,而交通设施发展较慢。1990年以来,机动车年均增长高达15左右,但道路面积平均增长仅为3左右,平均每辆机动车占道面积每年下降17.6。二是道路系统和结构不合理,规划前瞻性不够。中心城区道路密度仅为3.16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国家规范要求的5.47公里/平方公里标准,且路网配置不合理,地下交通发展不快,快速路建设滞后,主次干路和支路比例失调,道路功能混乱。三是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测“十一五”期间家用汽车将成倍增长,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解决市内交通拥塞将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地下管网设施。多年遗留的布局混乱,管道年久失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改造,但地下管网设施滞后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市市区供水管道4320公里,排水管道2554公里,燃气管道5890公里,其中使用超过年限的老旧管道需要改造的分别占47、41和66;电力管道3300公里,其中需要入地改造的2300公里。解决这一问题,除政府搞好规划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好体制制约问题。一方面要改变多头分散、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特许经营权、“肥瘦搭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

(十二)关于资金筹措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预测2010年前全市投资1.5万亿元,除1/3资本金5000亿元,还需筹措1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我市的资金制约主要体现在民营资金比重太低,仅占全社会投资的21.5,银行贷款比重过大,超过50,金融风险过度集中。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规模太小,2003年全市新增贷款近1000亿,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只有4亿多,发行债券仅1亿元。

解决资金问题,必须从改革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营机制上找出路。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二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投资收益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三是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同时积极吸引国内资金,特别是吸引有实力的民营资本投资。四是办好产权交易市场,保证各类投资者股权投资进退渠道畅通。五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成一个项目,建立一种资本运营机制。在总的资金使用结构上,可以考虑银行贷款约1/3,利用外资1/3,民营资金和其他直接融资1/3。在资金投向上,有固定回报、风险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考虑更多的使用贷款,竞争性强、风险大的项目可以考虑更多的利用外资,民营资金能用多少就用多少,不设限制。

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一个时期关系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以新的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使规划的编制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国家总的要求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由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体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编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规划理念上,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在规划的定位上,要真正认识到规划是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今后重大建设项目都要依据规划来决策。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政。三是在规划体系上,要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十一五”规划要把区域规划放到重要位置。据了解,国家已初步确定编制长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地区和成渝地区4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四是在规划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五是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论证制度和评估制度。国家成立了规划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六是在规划目标确定上,既要重视经济指标,又要重视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重视城市发展,又要重视农村发展;既要重视当前发展,又要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重视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重视发展的速度,又要重视结构的提升;既要重视发展时间,又要重视空间的落实。

我市编制“十一五”规划,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要求外,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搞好与“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衔接和与五大战略举措的衔接。“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要符合“三步走”战略的要求。二是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相结合,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三是突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四是突出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五是结合规划编制,汇总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的制定落实在项目上,落实在经济布局上,落实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六是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不断扩大和加快的背景和要求,突出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我市“十一五”规划分为三类四级。按规划层次划分:(1)全市总体规划,由市发展计划委组织编制;(2)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编制;(3)区县规划,由各区县发展计划部门组织编制。按规划审批划分:(1)全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市政府批准实施;(2)重点专项规划,由市政府批准实施;(3)其他专项规划,由市发展计划委批准实施;(4)区县规划,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区县政府批准实施。

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为重大课题调研、专项和区县规划编制,以及总体规划思路制定阶段。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于2004年10月底提交重大课题研究报告;二是组织开展市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县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04年底完成规划思路;三是组织开展全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分析预测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关指标体系,2004年底计委向市政府提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框架。

第二阶段,2005年初至9月底,为“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县规划起草阶段。主要任务,一是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工作,组织评估论证;二是对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和相关指标进行协调、衔接;三是基本完成市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县规划的编制。

第三阶段,从2005年第四季度至2006年初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阶段。工作任务是,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经市委和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按照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县规划。

今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搞好重大调研课题的研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体现民主参与。我们准备将16个重点课题中的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有些通过定向委托确定承担单位。重点课题研究年底前形成最终成果。各部门、各单位、各区县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在抓好重大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研究确定了32个重点专项规划,作为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专项规划与重点调研课题互为补充,一般重点课题研究的,不再编制专项规划。总的要求,专项规划要在今年10月底前形成思路,年底前完成初稿。区县规划也比照专项规划的进度要求同步进行。

同志们,“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希望各区县、各部门按照全市的安排部署,做好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篇:发改委主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关系到的长远发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动员各方力量,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下,市发改委主任和市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先讲四

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发展的快慢。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凸显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实现科学跨越、和谐崛起,就必须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客观审慎地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认真论证。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精心编制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才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承接“十一五”发展良好局势的需要。“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编制了全市整体规划和15个重点专项规划,完成13个重点课题调研,建立了近300个项目的项目库。由于各项规划起点高、看得远、考虑全,五年来,开发了一大批好项目,循环经济试点载入国家、省、市各级规划纲要;20多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库,100多个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项目进入市重大项目库。争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争资1.85亿元,争资2.26亿元,争资2.86亿元,争资5.22亿元,预计今年全市争资将达6亿元,五年累计可争资18亿元,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坚持用继承的视角审视过来的办法措施,用客观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的形势走向,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二)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未来五年,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优势凸显期。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将更加凸显;从全省的发展战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作为政策核心区和全省优先发展的中等城市,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上享有独特优势。从我市发展态势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以规模种养为方向的农村经济更趋明朗,以屈子文化为内核的旅游业开始升温,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如果我们认识明确、思路清楚、措施有力,编制一个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二五”规划,与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呼应好、衔接好,就可以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客观地、发展地看,我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根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还是在发展质量上,任务都十分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如何形成有利于“两型”建设的体制机制,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如何争取项目支持,如何应对“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加快项目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市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当前,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要发展抓项目已经成为不争的共识。但与此同时,项目工作形势也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决策程序和宏观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不断增强,大量的项目将在不同层次的规划当中予以确定,机动项目、机动资金将越来越少。随着规划约束性的不断增强,靠跑关系、靠临时行动,促成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可行性将越来越小。把项目挤进规划、靠规划落实项目将成为今后项目工作的主要切入点。我们必须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把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千方百计挤进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盘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起到打基础、谋长远的作用,才能使“十二五”规划不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简单本子。

二、理清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军全省五强”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这个工作

第四篇:十一五外经贸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一五外经外贸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苏仙区商务局

一、“十一五”中期(至2008年6月)计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以来,全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和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克服国际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开放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十一五”中期阶段(2008.6)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1、利用外资。“十一五”在中期阶段(06.1-08.6),全区累计新批外资项目18个,实际到位外资15390万美元,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年均分别递增达到10%、12%。

2、对外贸易。“十一五”中期阶段(06.1-08.6),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 14647万美元(3845+7702+3100),是“十五”的2.9倍,年均递增51%,其中出口12720亿美元(3227+6493+3000),年均递增53.1%。

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十一五”中期阶段(06.1-08.6),全区累计新签外经合同额1.0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0.54亿美元,新派人数260余人,年均分别递增14.9%、11%和15%。

二 “十一五”外经贸主要特点

一是队伍不断壮大。到07年末末,全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 8家,其中进出口规模突破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家(包括华录数码),占全区对外贸易的比重近72%。“十一五”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数比“十五”增加近10个。

二是结构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实现同步增长,到2007年底,我区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达80 % “十一五”末,全区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比已达到88%以上,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6109万美元,年均分别递增25%和35%。全区外派劳务由传统建筑、缝纫工种向护工、技工、研修生等高技能工种转变,境外工程承揽由分包向独立承包转变,其中高技能劳务输出占比达16%。

三是贡献不断提升。尽管我区开放型经济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对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十一五”期间,全区外贸依存度和实际到帐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分别在2007年上升至4.8%、8.5%。从经济发展的要素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10%源于外资,外贸进出口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回顾“十一五”,我区对外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新发展,但仍存在一 1

定的不足。一是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在全市位次靠后。二是外贸出口国际竞争力不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少。三是外资大项目少,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四是由于土地限制,开发区、园区的先导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十一五”外经贸发展内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原因)“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总体来看,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我区对外经济贸易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但我区整体外贸出口增量不大,出口企业不多,出口产品单一结构不优、科技含量尚待提高,总的来说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矛盾和风险不容忽视。

从国际国内环境看,世界经济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能源紧缺带来得高油价,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放缓。而且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及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扬,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增多。国家对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度调整,交通、电力、能源等“瓶颈”约束仍很突出,国家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资源供应日益趋紧,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外商投资经营成本上升。全球投资竞争激烈,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外资准入,特别是周边国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仅靠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继续占据有利地位。

从省市内情况看,我区“十一五”外经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难题。长株潭被批准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郴州地区经济发展在省内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湘南地区与湘中北地区外经贸发展差距大,将使总体效率的提高渐趋边际,同时也使原有矛盾逐步突出,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周边地市发展态势迅猛,积极构筑韩资板块、日资高地,抢抓港澳台资,对我市(区)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而从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来看,我区乃至郴州市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现有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差,支柱产业本身竞争优势尚待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在价值链中参与国际分工的环节不具有比较优势,目前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基本处于产业中低端,主要还是以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低成本要素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国际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目前人力成本的增加、土地供给以及相关金融外贸等宏观政策的限制,郴州相对其他两个产业承接城市(赣州、韶关)竞争力不明显。

一系列得原因需要我 区不断深入开展软硬环境建设,推动“十一五”期间经济环境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充分降低商务成本,才能在大珠三角地区以及省内保持足够得竞争优势。

四、今后两年的发展重点及政策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念推进经济开放化。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已成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差距。为贯彻落实经济国际化战略,必须首先解决好观念问题。要认识我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必须大量引进、吸纳外来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把利用外资与加快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积聚。

2、积极利用国际资本,确保外资规模稳定增长。首先进一步调整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与水平。继续发挥五大产业集群效应,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依托特色资源招商。其次要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成效。组织开展更加实务有效的招商活动,继续推进专业化招商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实现招商工作企业化,招商机制市场化;进一步强化驻点招商和小分队招商,进驻重点地区,紧盯大客商、大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

3、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发展水平。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强载体建设,进一步壮大企业经营规模,努力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对外开放。一是大力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建立正常的联系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加大对自营生产企业的培植力度,重点关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重视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4、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拓展外经合作领域和市场。首先要 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外经总量。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博览会、交流会、研讨会、推介会等投资促进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家走向世界,到各国去办企业。其次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提高外派劳务的层次和水平,鼓励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走向国际劳务合作市场,不断提高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的层次和水平。

5、优化政务、服务行为,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一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审批管理和产业政策的透明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用足用好利用外资、扩大进出口的一系列政策,配合上级部门修改和调整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政策法规。三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一批精通国际经济、法律,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懂外语的人才群体,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四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快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为外来投资者营造安全、稳定、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8年6月27日

第五篇:苍南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苍南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十一五”是我县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检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确保各项规划顺利完成预期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县政府决定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评估目的意义

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对全面完成我县“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改变以往规划工作“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的状况,保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发现“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根据发展形势调整修订规划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创新规划编制理念,改进规划编制方法,为科学地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奠定基础。

二、规划评估范围和内容

(一)评估范围

我县“十一五”规划是由“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和一般专项规划构成的规划体系,主要包括总体纲要;工业、农业、海洋、交通、旅游和环保等重点专项规划;科技、教育、文广、卫生、体育、人才、社保、民政、人口与计生、外经、林业、水利、气象、基础测绘、国土、房管、人防、供电等一般专项规划。

(二)评估内容

规划评估重点突出四方面内容:

一是目标实现程度评估。《纲要》及重点、一般专项规划要对重大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进度做出说明;视其完成程度及对后两年半的判断分析,提出是否调整计划指标建议。

二是发展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包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城市化等领域的各项任务;重点、一般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纲要》和重点、一般专项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是发展环境分析与预测评估。主要评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与计划编制时的预测出入情况,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以及重大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对规划实施产生或即将产生的影响;区域发展环境出现的新变化,对规划实施的制约或推进情况;如果规划预期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则提出对规划进行调整的意见。

三、规划评估原则

(一)重点和全面相结合评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兼顾,针对规划《纲要》和各重点、一般专项规划的特点及实际实施情况,对总体推进要进行全面评估,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评估。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有明确指标的目标,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对无明确指标的目标,采取定性描述与分析。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估,客观分析、评估规划《纲要》及重点专项规划的各项目标,特别是重点目标实施进展情况,阶段性目标实现状况,每一年的变化情况等是否均已达到预期目标,找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原因。

(三)进度与结论相结合针对规划预期指标的进展情况要分别提出评估结论,即进展超前,可以提前完成的;进展良好,可以如期完成的;进展较慢,需要加速推进的;情况变化,难以完成的,需做适当调整。

(四)评估与指导相结合评估工作以规划编制部门为主,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参与,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给予指导,突出客观性。

四、规划评估步骤

(一)开展前期研究

主要针对“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十一五”主要任务的落实情况、“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各重点、一般专项规划对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效果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相应的前期研究成果。

(二)起草评估报告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深入调研,并提出《纲要》及重点、一般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各专项规划评估报告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县发改局,为“十一五”规划《纲要》评估报告做好衔接。

(三)审议发布评估报告

纲要、重点专项规划评估报告经衔接论证、征求部门(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县规划评估委员会评审通过。规划《纲要》评估报告经县政府同意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各重点、一般专项规划评估报告经县发改局同意后提交县政府审议。规划经评估后需要进行调整的,由规划原编制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原规划审批程序报批。

五、规划评估安排

(一)组织分工

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开展评估工作的主要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由有关专家组成县规划评估委员会,负责规划评估报告的审核。规划评估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十一五”规划《纲要》评估工作由县发改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农业、工业、海洋、交通、旅游和环保等重点专项规划由县农办、县经贸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交通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和县环保局等部门组织开展。

(二)时间安排

5月4日-5月21日,进行中期评估的前期研究,成立“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建县规划评估委员会。

5月22日-6月5日,重点、一般专项规划的评估阶段,主要部门完成中期评估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包括06年、07年和08上半年工作总结,“十一五”规划文本)和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衔接论证、征求部门(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县发改局同意后,提交县政府审议。重点、一般专项规划评估报告请于6月5日前交至县发展局。重点专项规划评估评审时间安排见附表。

6月6日-6月15日,专题调研阶段,深入各部门,就“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及其评估,召开各部门会议,进行调研讨论。

6月16日-7月15日,综合评估阶段,形成《苍南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广泛征询各个部门的意见。规划《纲要》报县政府同意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

下载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发改委主任在全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改委主任在发展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州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是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全省发展改革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和州委六届六次全会、州人......

    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十一五”是苏州市巩固小康建设成果、提高小康水平,逐步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两年多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12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

    新罗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推荐)

    新罗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6年1月17日,龙岩市新罗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实施《龙岩市新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作者:鲁巍 王桂娟 王桂秋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3期 摘要:南票区对农村饮水工程“十一五”规划中期进......

    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省安全生产监管局负责编制、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十一五”重要专项......

    黄石市民政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黄石市民政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在全县妇女儿童规划中期监测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妇女儿童规划中期监测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县妇女儿童规划中期监测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妇女、儿童规划中期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