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海市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汇报
南海市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汇报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动因
我们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作为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反映,两者是能够 有效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信息化只有依托于工业化,才能奠定坚实的发 展基础;工业化只有借助于信息化,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信息化依托工业化。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是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 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建设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 开放初期抓机遇、打基础阶段,形成了以“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层次(经济成 份)一齐上”为特征的多层次、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第二阶段是九十年代前期 抓改革、促发展阶段,形成了以规模型、混合型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迅猛 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时期,我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形成了纺织、陶瓷、铝型材、家电、皮革等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行业。“八五”期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6%,财政收入年均递增43.4%,居民储蓄存 款余额年均递增34.5%,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后期抓科 技、促飞跃阶段,市委、市政府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以信息化、全 球化、社会化、法制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环境经济和知识经济,我市经济整体素质和实力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 经济的过渡,从而探索出一条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相融、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 经济发展新模式。我市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正是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有 了工业化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企业信息化就有了现实的物质依托。
2、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我市的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 产力对传统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信息化解决了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新的 经济增长动力问题。因此,对于总量巨大的我市传统产业来讲,信息化无疑是推 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素质提高的根本途径。
二、我市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抓认识,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认识指导实践,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是先导,是关键。我们认为,通 过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整合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我市经济资源和社会 资源,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南海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跨越。确立这一新的发展 思路,关键是要抓认识的统一,而抓认识统一,关键是抓领导认识的统一。从书 记、市长到镇长再到企业管理干部,一级抓一级,全市各级领导对推进信息化建 设的认识达到了高度统一。与此同时,我们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推广典型、参观考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从而形 成了全民共识。
(二)抓领导,确立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核心。
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发挥好这种作用,关 键是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我们在1996年就成立 了全市性信息化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南海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市 长亲自抓,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和各镇(区)党政“一把手”都亲自抓本 单位、本地区的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从上到下、协调运作的组织领导体系。
(三)抓体制,完善信息化建设的配套机制。
推进信息化建设,体制和机制问题至关重要。南海信息化建设形成了“政府 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为此,我们确立了几个重要机制。一 是企业的动力机制。信息化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因此,必须确立 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和市场的利益驱动原则,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推动企业 提高效益和开拓市场的内在动力,并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二是政府的引导机 制。它主要表现在政府对政务网服务功能的强化,对各类公益性网络的扶持以及 对基础性、行业性网络的引导性投入或补贴上。三是人才的吸纳机制。确立人才 和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摒弃狭隘的地域观念,突破传统的体制障碍,以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动力,提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四是多元化的投资机 制。它是指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 基金投资信息化建设。五是社会化的监督机制。它是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完善各 种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企业以此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堵 塞漏洞。
(四)抓应用,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评价一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关键是看它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信 息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推广应用。所以,我市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两手 抓”:抓培训,促应用;抓应用,促发展。在南海,现在,从城市到乡村,从机 关到企业,从学校到家庭,正广泛开展全民培训和教育,形成了学习和推广应用 信息网络技术的良好社会氛围。西樵民乐村委会有两名会计,年龄不小,文化不 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培训,很快学会了计算机应用操作,算盘换成了键盘,现在还能够进行电脑“盲打”,成为农民学电脑的典型。我市信息化建设所取得 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就体现在这种“全民培训,广泛应用”的实践活动中。
(五)抓引进,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我市推进信息化建设,没有人才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坚实 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灵活的机制与制度。所以,我们采用“拿来主义” 的方针,“筑巢引凤”,“借鸡生蛋”,广泛引进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人才,促进 技术与资金、服务与市场的最佳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望公司的信 息产业园、新太集团的软件园、东大阿尔派的“中小企业腾龙计划”、清华的远 程教育南海分站、南京大学的广东研究院、哈工大的家电控制研究中心、华中科 大的模具研发制造中心、华南师大的南海学院等的成功引进,奠定了我市信息化 建设的强大技术后盾。开放市场、利益驱动是我市实现“技术外来化、服务本地 化”的根本原因所在。通过大力抓引进,推动了我市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软件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我市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一)信息化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素质的提高,加快了全市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农业方面。信息化促进了集约型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 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金农信息网为农业客户提供了网 上信息和交易平台,实现了物理市场与虚拟市场的有效结合,建网半年多来,已 发展会员3000多家,挂单额近50亿元,实现交易近10亿元。广东环球水 产市场的水产信息网现已拥有800多个会员,可以进行BtoB(企业之间)、Bto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网上交易,去年交易额已超过10个亿。由此可 见,传统农业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拓展农业的市场潜力,降低交
易成本,提高竞争力。
--工业方面。主要概括为两点: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 现产业信息化;二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信息产业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方面,主要表现为:⑴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开发研制新产品。如 西樵轻纺城的纺织制版中心利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官窑镇的 华泰精密机械厂利用CAD、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技术开发新产品,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⑵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 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如华星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是全国著名的节能灯生 产企业,在引入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后,全面提升了公司供应链管 理、财务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水平,企业应收帐款下降了40%,库存周转期缩短 了30%,订单交货期平均缩短了20%以上,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⑶传统行业和一些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流整合传统物流,有效地 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西樵区的“南方纺织网”为企业提供了全方 位信息服务和网上交易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西樵纺织布料市场的档次,有效地拓 展了市场空间,巩固了西樵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交易基地之一的地位,被国家信息产业部领导誉为“不落幕的市场”。亚洲铝厂的“环球金属网”是目 前我国较早致力于全球金属行业期现货交易的BtoB电子商务网站,它依托于 大沥区这一全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和集散基地(约占全国产量40%),实现了 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的有效融合,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此外,南庄镇的陶瓷网、盐步区的内衣网、金沙镇的“华南五金交易中心”网站等都有效地提高了当地行 业的知名度和企业竞争力。⑷成立行业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 改造和科技创新,为“专业镇”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如西樵区的广东纺织面料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广东省唯一依托传统行业与市场建立起的省级工程技术
开发中心,它在原有制版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对原料、纺织和染整等各个生 产环节的研究开发,从整体上提升了纺织行业的产业素质。⑸传统家电企业积极 寻求同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南京大学等所属软件开发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发嵌入式软件系统,发展信息家电和智能化家电,提高家电产品的科技含量和 附加值,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方面,主要是加快作为广东省四大软件园之一的狮山信 息产业基地建设,把它培育成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集信息技术研究开发、IT 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吸纳与培养于一体的高起点、高标准信息产业园区。目前,园区网络、研发、评测、培训、信息服务等八大中心正加快建设,功能日益完善,为实施“创业园”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望公司、新太集团、东大阿尔 派、香港华懋集团等30多家著名企业以及清华、西安交大、哈工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20多所国内重点院校都先后与我市建立了合作关系。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潜力日渐显现,据统计,目前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接近90 亿元,预计“十五”期末,信息产业产值(包括制造业、软件业及服务业)将超 过300亿元。
--第三产业方面。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第三产业的素质。主要表现为:(1)推动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市场的电子商务化,促 进有形市场(实物市场)与无形市场(网上市场)的结合,突破经营上的时空限 制,最大限度提高市场的辐射能力。如大沥区摩托车数码港是一个集摩托车展示、检测、维修、储运、销售、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新型市场,300多个 铺位都设有宽带网络信息接口,可以开展网上交易,有效地提高了大沥整个摩托 车行业的市场份额。(2)外贸企业积极拓展网上招投标和网上洽谈业务,极大 地拓宽了业务范围,取得了明显效果。如捷通公司的电子商务网,为生产出口商 与国外采购商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目前已拥有本地和外地 会员900多家,促进了网上外贸的发展。(3)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我市房地 产业、旅游业等的产业素质,为传统型第三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如金都酒店开 展网上订房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酒店的知名度和入住率。桂城区怡翠花园引入智 能化物业管理系统,成为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样板,被国家建设部选定为全国首 家“智能化住宅小区示范工程”。
四、我市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
我们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创新精神对于推动一 项事业来讲非常重要。因为观念创新,我们确立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新发展观;因为体制创新,我们探索出了一整套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良 好机制和制度模式;因为科技创新,我们找到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信息产 业的有效途径。
(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勇于改革的发展过程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的动力机制。必须确立企业信 息化真正成为推动企业提高效益和开拓市场的内在动力,并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 为。搞信息化建设符合现代生产管理的新模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以,推 动“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经济的束缚。
第二篇: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推进实施方案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推进实施方案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介绍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有:
(1)、企业网络建设(Network)。包括局域网和internet接入,规模大的还有广域网
(2)、企业的办公自动化(OA)。主要是利用电子文档尽可能地实现无纸办公,加快企业内部的办事效率。
(3)、各部门或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典型的有销售部门的购销存系统,人事部门的员工档案管理,财务部门的财务软件等。(4)、为加强各部门和单位协作,整合企业资源,还有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5)、企业网站建设。利用网站宣传企业及企业产品;利用网站实现企业员工的远程办公或移动办公;利用网站可以更好的和合作伙伴沟通,和客户沟通,从而实现电子商务。2003年,上海市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总计达到2969.67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622.04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继续巩固了全市主导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成电路和软件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软件产业经营收入同比增长65%;计算机、显示器、激光视盘机、电子元件等优势产品的产销率都达到98%以上,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彩信、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1010公里,接入大楼300栋;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7695兆;固定电话用户数为733万户;电脑普及率与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0.4%和32%,有线电视用户和家庭宽带接入用户数分别为367万户和92.49万户。功能性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宽带交互中心全年日总交换流量达100万千兆字节,改善了本地网络互联互通的环境。
有关专家指出:中小企业要想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信息化势在必行,它将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在做足本地市场的前提下,应大力实施跨省乃至国际化经营战略。要实施跨省乃至国际化战略,离开网络将寸步难行!如果企业还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则会丧失许多发展的机会。入世后,中国企业将不得不在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下进行运作,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以及网络应用水平都比较高。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网络应用水平,才能真正和国内同行、国外企业对话和竞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将使企业获取更加广泛和快捷的信息,生产力得到提高,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将得以极大地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多种渠道和方式,而企业网站建设则是最基本的需求,同时也是最快捷、最经济的方式。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困难
据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抽样调查表明,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做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
当今的企业的电脑普及率很高,但电脑的联网水平低,上互联网多是拨号方式,速率低下,许多单位还没有自己的局域网和服务器。软件方面,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软件普遍使用的只有财务系统,其他方面还有待开发。网站建设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都与许多企业的地位很不相称。需要与专门的IT公司合作,提高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2.1、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目前困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因素很多,但从管理层次看,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 a.基础管理不扎实 b.战略管理不到位 c.综合管理不系统
基础管理不扎实是指人财物、产供销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相当大距离,人为的因素和主观因素都非常大。战略管理不到位就是由于企业对内部资源的状况以及环境资源的状况不是很了解,对市场变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特点
(1)、所需的产品偏于低端便宜的主流产品。这是受投入产出的限制和自身应用需求不复杂的影响。从产品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在价格和成本方面都非常敏感。
(2)、愿意用市场已成熟的产品。因为它们不愿承受风险成本,技术含量高但处于市场投入前期的新产品可能觉得价格高或觉得不需要那么强的功能、那么多的新特性而不愿用。
(3)、中小企业还要求产品具有非常好的易操作性、可靠性和管理性。特别是软件,良好的界面和功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4)、很多企业还强调产品必须具有非常良好的可伸缩性。因为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系统必须能够确保企业业务得到很大扩展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保护原有的投资和满足业务的需要。
(5)、在服务方面需要从顾问咨询、产品供应、方案集成和售后维护的一条龙服务。这是因为自身的技术水平不高,人员配备不全,需要全方位的服务。同时技术支持和服务,与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密切相关。
据调查,在很多中小企业,购进的电脑只是当作一般的打字机使用,联网使用的计算机在企业中很少,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实现了管理创新和在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联网,外部上网,进行网上商务。具体就是:
(1)、企业有自己的局域网,管理和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主要有文件/打印共享、通讯/协作服务、管理关键的业务数据等。(2)、建设基本的企业网站。拥有企业独立的域名和网址,有公司域名下的Email地址,建立一个可以发布本企业基本信息的网站,员工可以通过各类电子邮件处理公司事务,可以随时发布、更新企业信息,并利用Internet来开展基本的网络营销活动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1、选取IT外包服务是实现信息化的捷径
IT外包是指传统行业无须IT部门或者精减IT部门人员,将IT部门的运作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的一种业务,也就是让专业的外包公司成为企业的IT部门。中小企业选择IT外包服务有以下优点: ●解决成本问题;
●企业可以专注自身业务的开展;
●由于外包企业有通畅的软件、硬件渠道,可以得到更低价格的硬件,软件,为企业信息化节约总成本;
●由于有专职的咨询和方案论证,可以避免企业走信息化的弯路,保证投资的正常发挥;
●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 目前,比较大的IT外包服务商国外有IBM,国内有联想,他们依托自身的IT产业优势,得到了大客户的定单。国内还出现了许多专门为中小企业的提供IT外包服务的企业,他们通过优化硬件、软件渠道,为客户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优质产品,保证企业的IT成本下降;同时,凭借自身对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经验和企业的IT建设比较深厚的研究,能够为企业出谋划策,能为企业的IT建设保驾护航,成为企业的IT部门,而产生的费用比IT部门更低,达到的效果比企业自身的IT部门更科学,更完善。
2、选择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是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更加强调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
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名目繁多的管理软件,随着ERP、CRM、SCM等概念及产品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我们也发现,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始终较为匮乏。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同样需要面对销售和市场、制造生产、财务会计、人事和组织等管理问题,他们同样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实现各种管理功能现代化的同时,将组织的管理职能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提供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能力。
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信息资源少、获得信息渠道狭窄;市场范围小、业务拓展能力低;管理规则不健全、管理流程不科学;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企业资源流失严重;业务流程复杂、营销成本高、成本控制能力差等。因此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是首先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
第二是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必须是便于使用的“傻瓜式”产品; 第三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在IT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上相对大中型企业较慢,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他们的产品要在价格上更具合理性,同时在技术上要更着重考虑选择标准化的方向; 第四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变化和速度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是所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3、引入第三方咨询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不管是实施成熟软件系统,或是新开发自用系统,或是安排IT投资,都需要抽象需求、规范业务流程与控制,这时引入第三方咨询是必要的。
1)中立的第三方既是参谋,也是医生。他们与企业项目组一起对企业进行事先的诊断和分析,开出性价比较好的“药方”,对今后的发展和实施是最为有利的。
2)企业若是自己充当咨询角色,由于专业和资源的限制,对信息化的规律性缺乏深刻理解,会出现知识、经验的盲点及失误,常导致多次的“否定之否定”或是前后矛盾的需求,到头来会得不偿失。3)由“IT提供方”充当医生,他们常常由于利益驱动而做出有“倾向”的决定,误导企业多花钱或是“货不对路”,以至于引出法律纠分。4)一些“IT与咨询”联盟的咨询机构也多暗藏玄机,会增加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大处规划,从小处实施,重点突破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以及企业的远景和目标来规划,确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为总的指导方针。●明确信息化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要根据企业的远景目标而制定相应的方案即从大处规划,设定目标。
●根据企业目前的能力和今后的发展计划而有步骤地实施即从小处实施。
5、ASP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
所谓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指由ASP的供应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硬件和软件等运行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以及建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后期每月的ASP月服务费即可通过Internet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的供应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既可以为中小企业节省一笔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壮大自身实力,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路径。ASP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几乎无所不包:它可以是企业纳税管理的财神、进销存的帮手、市场营销的研究员、工商管理的向导、管理咨询的导师等等。但是没有哪一家ASP,可以集中社会上最优秀的工商、税务、商检、海关、会计、营销、市场研究等各类专业人员,为企业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真正有市场远见的ASP都会有独到的服务切入点,并提供相对完备的组合服务。现阶段发展ASP 业务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比如ASP 离客户需求还很远;ASP的资格认证、服务的安全责任问题;ASP们声称的“专家级服务”能否兑现等。但是,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ASP仍是它们在尽量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壮大自身实力的最佳途径。这是因为:其一,我国的网络状况不尽人意,无论在带宽、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不利于中小企业建设网络化企业;其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手工管理的水平,迫切需要有一种工具和手段,使他们能够达到大企业才能够做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企业运作方法,在网络上形成能够与大企业竞争的优势。
而国内7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大多数买不起高级IT设备和各种专家级服务。在这种状况下,ASP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机会:低价租用ASP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可以说,国内不断涌现的ASP提供商及为企业提供的细分服务,为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素质提供了契机。
构建公共应用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ASP模式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公共应用服务平台,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销售管理系统、员工管理系统等服务功能,将企业资源整合在公共平台上,享用专业服务、专业管理、公共网络,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之间协同行销、采购、加工、物流、系统资源共享。企业无需购入专门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的软件和因特网的建设,无需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运行管理等,使中小企业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实现信息化,通过ASP模式,提供公共平台,可使企业投资信息化的成本降低3/4。
了解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就能总结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要点:快速导入、简单实施、摆脱繁重的二次开发。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服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
第三篇: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training.mypm.net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项目管理论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项目管理论坛
(2)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training.mypm.net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blog.mypm.net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blog.mypm.net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施工企业进行产品加工的阶段,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综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工程后期管理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并负责保养期的维护,因此形成施工单位的效益和业绩。
这几个阶段的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封闭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系统。对这几个阶段的工作进行高度信息化管理,可以达到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企业扁平化组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bbs.mypm.net
三、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
1、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采用目前流行、成熟的TCP/IP协议作为企业的网络通信协议,整个硬件由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应用网间互联、路由、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专用网(VPN)等技术,同时包容现有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支持上层应用软件的运行,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
2、企业网站建设建立企业网站,可及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公众发布企业有关信息,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使潜在客户和公众可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国内外建筑业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3、建立网络办公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开发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办公人员以便捷的方式共享办公所需信息以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为各级领导提供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持,更有效地发挥决策作用。training.mypm.net4、建设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业务管理是企业运作的环节,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人事教育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审计管理等。项目管理者联盟
5、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管理功能之一,但由于它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管理,与整个企业层面上的管理概念和范围有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6、企业应用集成采用相关技术将企业门户系统与内部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对企业分布式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系统的信息集成。项目管理培训
四、加强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等。诸多的问题出现后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修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针对一个企业不可能聘用这么多的人,所以应该在企业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劲的人员,并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谓一石二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企业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必将走向信息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面对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我国加入WTO的现实,企业为了生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寻求最高的效益、效率和最小的消耗,将企业、经营、管理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以寻求整体最优化的生产经营策略,取代原来的局部计算机应用和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因此, 对特级资质企业来讲是一个整合、规范企业业务流程是一个机会,但对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应用效果要求却是一个挑战。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促进企业在风云万变的市场中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篇: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变革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促进企业管理变革
--韶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经验介绍材料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的深刻介入,正在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韶钢”)是中国企业500强,广东企业50强之一,是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韶钢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环保生态型、品种效益型、和谐稳健型、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基地。
一、韶钢信息化建设概况
一直以来,韶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1985开始计算机的应用工作以来,始终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韶钢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1、硬件网络平台建设
至目前为止,韶钢建成了总长220千米覆盖全公司每个工作点的三层千兆光纤网络,3×100M独享带宽接入互联网,形成了覆盖全集团公司每个工作点的“高速信息办公网络”和上万户家庭的“职工住宅小区宽带网络”,形成内外部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
2、ERP系统建设
2005年2月,韶钢正式启动ERP一期系统建设。
韶钢ERP一期项目以ORACLE的ERP套件作为实施框架和整体集成平台,系统主要涵盖了采购分销系统、生产制造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物料清单(BOM)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帐管理、成本管理等20多个子模块。系统一方面充分挖掘了ORACLE ERP的标准功能,另一方面,融合了韶钢以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通过自主创新的集成技术,将原有的计量数据采集系统、质量检验系统等进行了无缝集成。同时与同步实施的MES系统进行了无缝联接,使韶钢在计划、采购、生产指挥、质量控制、计量、销售、物流、财务、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完整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ERP一期项目于2006年4月正式上线,一次性获得成功。2007年5月,韶钢实施ERP二期拓展项目。ERP二期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电子招投标管理、企业商务智能(BI)等模块,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ERP系统的管理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系统于2008年10月,同步上线成功。
3、MES系统建设 韶钢MES项目于2004年12月正式启动,2006年4月10日上线。该项目主要在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第三炼钢厂、宽板厂、高线厂实施。
韶钢MES系统是在借鉴韩国POSCO先进的MES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韶钢自身的生产工艺、设备状况以及韶钢信息化的成果,完全定制开发的具有钢铁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执行系统。系统主要涵盖了工序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四大系统,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了订单接收、材料设计、炼钢作业指示、轧钢作业指示、进程管理、质量标准、质量设计、质量跟踪、质量判定、质量分析、作业管理、库存管理等10多个子模块。
MES系统综合考虑了整条生产线上所有工序状态和物流平衡要求,高效运用人力、设备、原材料、能源等资源,以整个生产线的综合效益最优来编制工序计划,进行材料设计,下达作业指示,实现区域内的综合生产管制和在线调度,打通产销衔接的通道,使韶钢从原由的“面向库存的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面向用户订单需求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系统的实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
2008年,韶钢进一步在第二轧钢厂和铁前系统推行实施MES系统,扩展了MES系统的覆盖范围。
4、订单动态跟踪系统建设
钢铁企业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之一是打通“产销一体化”的关键路径,即从客户订单开始,将原燃材料采购、产品质量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质量判定、制造成本核算、生产装备状况、产品仓储、发运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纳入一个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闭环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韶钢于2009年成功开发了“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在线跟踪系统”。
该系统的实现原理是:销售客户在韶钢电子商务网站上录入订单信息,销售部门计划员接收到客户的订单信息后,通过系统接口导入客户订单信息(包括:客户、定轧号、钢号、产品规格、定尺状态、边缘状态、数量、件数、产品交付要求、交货期等),传递到生产部门进行详细排产计划的编制,系统依据详细排产计划自动创建生产任务(JOB)传递至ERP系统,ERP系统下达生产任务给相关生产厂MES系统组织生产,生产实绩(包括:生产信息、坯料需求信息、质量信息、检验入库信息、销售开单发货信息等)通过MES系统和ERP系统进行实时收集。
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完成很好地实现了客户订单从订单接收开始,经历计划编制、任务下达、任务投料、任务执行、任务产出、质量检验、判定入库、销售发货全过程的物流跟踪,较好地满足了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对客户订单信息详细跟踪的迫切需求。
5、智能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
韶钢每年进出厂物资高达1800万吨。如何保证各种进出厂物资在验收登记、计量过磅、取样检验、物资中转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和排除不法分子“车辆套牌”、“掺水夹杂”等违法行为,确保韶钢利益不受侵害,成为摆在韶钢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难题。为此,韶钢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智能一体化监控系统”,于2009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该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厂物资监控系统、计量远程值守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建设等。系统从物资进厂到货预报开始,涵盖了验收登记、质检取样、计量过磅、卸车签收、车辆回皮、出厂放行的全业务流程,设立了1000多个监控摄像点,在全厂区搭建起企业内部的“天网”,建立了一套覆盖公司所有关键进出厂计量点、检验点、卸料点的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及进出厂业务流程系统,实现了对各汽车称量点的现场无人职守和远程实时计量,实现了对取样、制样、送样、检验、存样、检验结果发布的全程视频监控,实现了与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有效地防止了计量、检验、仓储、装卸过程中的各种作弊行为。
6、班组成本核算系统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深化各单位基础管理工作,强化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细化成本分解、经济核算与分析考核,充分调动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韶钢于2008年年底,在各单位现有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班组经济核算。同步启动实施“韶钢班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该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生产消耗、生产成果的核算为侧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包括产量指标(实物产量、工时产量)、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数量、新产品数量等)、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优质品率等)、劳动指标(全员或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物资消耗指标(单位产品物资消耗量等)、设备利用指标(设备利用率等)、成本指标(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工序加工成本等)、安全环保等指标;2)在此基础上,建立考核指标从公司级到单位级、工段级、班组级、岗位级逐级分解的五级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责任体系;3)以班组为最基本的经济核算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和生产管理流程,按照“谁使用、谁控制、谁核算、考核谁”的原则,对生产中的消耗与成果、投入与产出进行记录、计量、计算、分析、比较,具体、快速、准确地反映班组的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以合理的最小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009年通过深入开展精细管理和班组成本核算工作,韶钢降成本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铁的生产成本从2008年的34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983元/吨,钢材的成本保持在2800元/吨左右。
二、韶钢信息化建设的突出特点
1、紧紧抓住企业信息化的难点、热点、重点进行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比如:产品价格管理是韶钢销售与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需求。韶钢产品价格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产品基价和计价办法。韶钢制定了各个规格产品的基准价格(即产品基价),产品基价作为韶钢对外报价的基础,不同产品类型、不同销售区域有不同的基准价格;在产品基价的基础上,再针对产品的特殊属性和客户的特殊需求出台相应的计价办法,在产品基价的基础上浮动。由于钢材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变化较快,复杂的价格体系使得韶钢每次产品调价业务都困难重重,难于及时响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为解决这一业务难题,我们在对韶钢价格体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价格管理进行了整合和规范,通过开发灵活、快捷的“产品价格调整”程序,极大地简化了调价员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使调价员从繁琐的价格数据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去关注市场变化、关注销售环境的变化,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了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再如:大宗原燃材料的结算问题。传统的大宗料采购合同通常以“文本”的方式出现,由于采购物资结算业务与合同的质量标准条款、化验升/扣价条款、超发/少发控制条款等息息相关,合同的每一条款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到与客户结算时的结算价格。这种抽象的“文本式”条款由于无法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必然导致人为干预,引发诸多争议。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韶钢的技术难点和热点,我们结合韶钢采购业务实际,定制开发了验配结算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合同文本的“数字化”管理(包括合同文本的数字化、合同清单的数字化、合同到货计划的数字化、合同质量标准条款的数字化、合同化验升扣价条款的数字化),结算时,系统自动搜索相符的合同“数字化”条款,自动匹配、自动进行升扣价处理,结算员无权修改任何关键结算信息(如:合同价格、结算价格、化验值、化验标准值、升扣价值等),完全实现了大宗原燃材料的自动在线结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再如: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原先,韶钢由于没有生产系统的支撑,整个生产计划的排产、生产任务的下达基本依靠手工或OA系统进行编制和传递。为填补韶钢生产制造信息化的空白,同时也解决 Oracle ERP在钢铁行业生产制造模块实施难度大的难题。我们通过ERP车间管理模块的实施,把ERP系统简单的标准功能与钢铁生产复杂的生产管理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开发出了具有韶钢特色的炼钢管理系统、轧钢管理系统。从主生产计划编制到车间作业计划下达,从炼钢到轧钢,从入炉、加热、出炉到轧制,完全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又如:实际成本核算问题。由于ERP系统标准功能采用标准成本核算,不符合韶钢实际成本核算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开发了按工序产品逐步结转计算的“实际成本还原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套企业标准的基础数据,包括物料的标准成本、半成品、产成品的定额消耗等,按照产品制造工序的先后顺序,从轧制工序开始、倒推炼钢工序、炼铁工序成本,通过层层倒推,逐步结转的方式,实现了企业各项成本数据的真实还原,公司决策层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当前各种产品的详细成本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2、紧密联系企业实际,确保企业信息化立足韶钢、扎根韶钢、服务韶钢
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我们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迷信和依赖ERP的标准功能,而是紧密结合韶钢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在充分挖掘ERP标准功能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开发人员,开发了与韶钢业务实际紧密结合、与ERP系统高度集成的“销售发运平台”、“验配结算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炼钢管理系统”、“轧钢管理系统”、“成本还原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这些自主开发的管理软件极具韶钢特色和个性,不仅好用而且效益显著,很好地弥补了ERP系统标准功能的不足,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ERP软件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功能,避免了“瞎子摸象”和脱离实际的弊端。
3、注重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夯实企业信息化的基石 韶钢信息化始终十分注重基础信息化的管理。在实施ERP和MES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数据编码组,专门负责企业各类基础数据的整理和编码工作。至目前为止,共建立了各类物料编码569032条、物料分类1683191条、供应商编码2968条、客户编码1702条、员工档案27215条、仓库编码203条、机构编码190条等。同时,我们规定,任何信息系统的开发都必须以ERP基础资料档案为准,不得另形建立独立的编码库和编码体系。这些基础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为企业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大集成、大应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4、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韶钢信息化始终致力于企业“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ERP和MES系统的过程中,我们把精细化管理作为衡量系统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细化功能的挖掘工作:借助ERP系统的货位管理功能,在ERP系统中进一步细化了库存堆位管理,备品备件实现了“库号-架号-层号”的三级货位管理,成品仓库实现了“库号-跨号-堆号-层号”的四级货位管理;在销售成品仓内,起用了批号/序列管理和批次属性控制功能,使韶钢的每一件钢材产品做到了按“件编号”进行管理,用户使用的每一件钢材产品,都可以通过ERP系统进行完整的订单号、任务号、炉批号、件编号、规格、宽度、长度、钢号、定尺状态、边缘状态等信息的详细跟踪,较好地解决了成品仓库按件管理的难题,使成品库存管理更趋精细。
在MES系统覆盖的范围内,我们能够按照客户的产品交付要求,进行产品的详细材料设计、炼钢作业指示、轧钢作业指示、进程管理、质量跟踪等全流程生产管控,按照流程倒推的方式,下达轧材、连铸、炼钢、炼铁、配矿等一系列的详细作业指示,使生产过程实现了精准控制。
5、打通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化的大集成应用,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近年来,随着ERP系统与MES系统在钢铁企业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取得的应用效果也逐步被钢铁企业所认同,然而,ERP系统与MES系统建设“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一直成为困扰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问题。韶钢的实践证明,在可能的条件下,ERP系统和MES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上线,企业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
在分工方面,我们从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时效等四个方面对ERP系统与MES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划分,特别是在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对二者的管理范围和系统功能做出了清晰的界定,有效防止了功能重叠、业务交叉现象的发生。
在集成方面,由于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双方项目组有了更多、更充分的讨论机会,确立了ERP与MES系统之间在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过程投料、产品产出、库存物料移动等方面的接口表设计、接口数据项目、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时点等内容,通过接口进行计划、命令的传递和实绩的接收,使生产计划、控制指令、实绩信息在整个ERP、MES、过程控制系统、基础自动化的体系中透明、及时、顺畅地交互传递,较好地实现了ERP系统、MES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基础自动化系统的大集成应用。
三、韶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
韶钢在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始终以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为首要任务,时刻注意将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与企业信息化有效结合起来。
韶钢原来组织机构呈“金字塔”型,存在层次较多、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诸多弊端。我们通过ERP和MES系统的建设,对集团内部业务流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梳理和优化,将原先284个管理流程梳理简化成70个业务流程、设计关键岗位60个,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金字塔型结构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原先管理部门的大量职能被计算机系统所取代,大幅度减少和压缩了管理层次,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如:过去韶钢生产计划实行二级计划管理模式,现在各工序生产计划由生产部统一下达,实现了生产计划的一级管理。
2、依托企业信息化,促使企业管理变革、管理创新,实现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
在生产管理方面,韶钢近年来不断加大企业产销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力度,通过ERP系统、MES系统、订单动态跟踪系统等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按订单组织生产”的管理模式,逐步促使韶钢由过去“按库存组织生产”向“按订单组织生产”的模式转变,由过去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生产组织方式向以需求为主轴的拉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由过去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大大缩短了产品交货周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低了供应链的总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在进厂物资管理方面,我们通过智能一体化系统的建设,综合利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卫星定位跟踪技术,无人值守远程计量技术、远程集中监控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手段和工具,在全厂范围内搭建起了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天网”,实现了对各汽车称量点的现场无人职守和远程实时计量,实现了对取样、制样、送样、检验、存样、检验结果发布的全程视频监控,有效防止了进厂物资车辆在质量检验、计量过磅、料厂卸车等各业务环节中的各种作弊行为(如:车辆套牌、压磅、撬磅、驾驶室藏人、水箱灌水、加装车轮、样品掉包等),极大地提高了进出公司各类物资车辆的计量、检验速度,大大减轻了进出厂物流瓶颈,增大了公司规模扩张后的物流运输能力,公司物资进出厂管理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成本管理方面,韶钢班组成本核算的推行,是以“班组”为最小成本核算单位,难以想象,纷繁复杂的多级成本指标体系的建立、各类投入产出数据的收集整理、各类指标数据的计算、对比、分析完全依靠人“手工”完成。通过成本核算系统的建设,我们建立了统一的成本指标体系模型,极大地减轻了成本指标分解的难度,提高了指标分解的速度和精度,通过信息系统实时采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投入与产出数据,能快速地进行各类指标数据的收集、计算、分析和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级、单位级、工段级、班组级、岗位级的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保证班组成本核算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3、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配套实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大融合
2003年,韶钢大转炉工程破土动工,为抓住有例时机,韶钢同步开展MES一期系统的前期工作,IT人员作为大转炉工程项目部主要成员,全程参与工程的前期考察、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全过程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包括:对基础自动化级建设要求、数据接口要求等)传递到工程项目部,为MES系统后续的顺利开发、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韶钢整合原料厂、焦化厂、炼铁厂资源,组建炼铁部,韶钢以此为契机,同步启动铁前MES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炼铁部的组织架构设置、资源平衡配置、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促使炼铁部组织机构设置更趋科学、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业务流程更趋优化。
2008年,韶钢整合原各采购部门下属仓库、销售部门下属各成品仓库,组建韶钢统一的仓储中心,整合原铁运部、汽运部、物流公司,组建大物流部,韶钢信息部在以上组织机构的大调整、大整合过程中均及时介入,及时调整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设置、审批路径配置、人员权限设置等,保证了上述业务流程整合、机构变革、管理变革的平稳、顺利过渡,真正体现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大融合。
四、韶钢信息化取得的效果
1、生产与销售一体化
韶钢ERP和MES系统的建设,按照“依订单组织生产”的模式,从销售预测、客户订单接收开始,经历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任务下达、产品质量设计、工序计划、生产管制、车间作业、生产完工入库、产品销售发货等阶段,将物料采购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仓储管理、销售发货管理、成本管理等纳入系统整体设计,形成了一个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闭环系统,初步实现了“产销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韶钢信息化建设,始终以财务为中心,致力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韶钢信息化建设,以财务为核心,集成了与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管理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使得韶钢在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如采购订单提交、接收入库、采购退货、发料出库/退库、结算付款等,每一步都会触发相应的财务科目活动,并自动传递财务数据到财务系统,业务人员做业务的过程本身就是财务系统计帐、核算的过程,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完全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应用。
3、管理与控制一体化
韶钢过去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方式来实现,程序、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出现管理失控。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信息化建设,韶钢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管理方式,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运营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得到简化和规范,初步实现了“管控一体化管理”。如:在采购管理方面,整个采购业务都在计算机系统内按照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运行,包括二级计划的在线申报和审批、采购任务的分配和接收、招投标业务、合同签订和审批、接收入库、发料出库等均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中运行,各级领导实现了在线审批和实时监控,变“事后核查”为“事中控制、事前控制”,较好地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5月22日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