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略实施流程
战略实施流程
考试内容:掌握企业战略实施流程;熟悉企业战略实施流程中的具体环节及内容。
1.战略变化分析
企业在实施战略时,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成功地实施战略。
2.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
为了执行方便,需要将战略方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解。为了顺利地实现战略方案分解的目标,必须编制具体的战略行动计划。
3.组织结构调整
根据组织服从战略的原则,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必须能够适应企业战略的发展需要。
4.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
企业战略实施的考核通常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和平衡记分卡等方法实施。
【例题1·多选题】为推进战略实施,公司应做好以下()工作
A.战略方案分解B.战略变化分析
C.组织结构调整D.调整领导班子
E.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答案:ABCE
【例题2·单选题】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
B.组织的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
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
D.产生共同愿景
答案:B
【例题3·单选题】(2008)战略实施流程的第一步骤是()。
A.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B.战略变化分析
C.组织结构调整
D.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 答案:B
第二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九年级思品公开课教案
教者:朱礼福
教学内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必要性;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收集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看公益广告──最后一滴水。这个广告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使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教师:这是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板书),除此之外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片。
学生: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板书)
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
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师: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探讨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板书)
二、学习新课:
教师:请同学看下面的图片(出示图片一)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长江水受到污染,是由于乱砍乱伐造成的。
教师:说得很好,这反映了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么,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出示资料1)
资料1: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水能、太阳能分居世界第一、第二位,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耕地是世界的1/3,淡水是世界的1/4,森林是世界的1/6,草地是世界的1/3,矿产是世界的1/2,石油居世界第49位。
学生1: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
学生2:人均占有量少
教师:分析的很到位,那么我们看这幅图片,同学们并不陌生(出示图片三)它反映的是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大气污染
教师:那么它为什么会冒黑烟呢?
学生1:技术落后
学生2:不注意环保
学生3:煤燃烧的不充分
„„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你们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我国资源的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出示资料2)
资料2: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
学生:利用率不高
教师:总而言之,我国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出示资料3)
资料3:我国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流失严重;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资源问题会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我们上节课所了解的人口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1:他们都和我国发展有联系
学生2:他们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影响
学生3:他们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板书)从本质上说都是发展问题,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那么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
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60观点一、二、三,展开小组讨论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请你设计一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例如:“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
“小草与我共同成长”
学生总结: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师: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假如你是牧民,你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同学们能否结合牧民的选择试着归纳一下?
学生1:既满足现在的需要,又能满足以后的需要
学生2: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学生3: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和谐发展
„„
教师:归纳得很全面,我们一起再确切的把握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出示资料4)
资料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那么我们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呢?请看下面一组材料(出示资料5)反映什么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
资料5:到1999年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比20世纪初增加了4倍,在40年内翻了一倍。积极年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约有140种生物灭绝。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已有30%的土地退化!我国环境污染每年耗费3150亿元,水质污染损失500亿元,大气污染损失200亿元,生态环境破坏损失2000亿元,今年风沙危害损失450亿元。
学生1:说明环境问题带来巨大损失。
学生2:我们应该马上治理环境,减少损失。
学生3:努力发展经济,也不忘治理环境,尽量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
学生4:提高环保意识
„„
教师:同学们都很有思想,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也有人说中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有。更何况现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并不特别富裕,目前最要紧的是把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更快些,甭管它可持续发展还是不可持续发展。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学生1:不同意!这样的话我们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等有钱了再治理就来不及了
学生2:要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一起考虑,可以通过开发资源来发展经济,但不要过度,而要协调;还应当考虑人口问题,应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
课堂小结:现在老师把大家见解综合起来,归纳如下(出示材料6)
资料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教师:可持续发展是要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战略思想。要求人们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同时还不可忽视控制人口数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然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通过本课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你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
每一小组选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到实践中去,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三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形势。
2、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掌握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启发式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国的人口现状和环境现状如何?
导入:新闻30分的部分内容,分析回答。为什么有些农村严重缺水? 国家为什么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的资源现状
利用相关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我国资源的现状,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少,开发难度大。
2、造成我国资源现状的原因
让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十分严重。
3、人与自然的关系
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人类对自然的大肆索取造成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进而从理性上认识到人类应和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小组讨论教材第55页的三个观点,从情感方面引导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要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含义)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利用两个牧场的不同做法,让学生探究可能会出现的后果,进而探究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展示台: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做些什么呢?
出谋划策:为我县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和谐发展环境而出谋划策。
三、课堂总结:略。
资源现状
造成我国资源现状的原因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五、作业布置: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我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和谐发展环境而出谋划策。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加强了学生对我国环境、资源的认识,坚定了他们保护环境的决心,有的同学对于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老师个别辅导。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设计
▲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本课的重点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材料:“袁隆平入选美国科学院”的事迹
阅读材料:畅谈自己的感受,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二、导学探究
板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板书)
1、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板书)
2、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板书)
提问: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身边的例子感受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交流后小结:(如:了解时间工具的变迁。70年代看天上——太阳,80年代看墙上——挂钟,90年代看手上——手表,21世纪看腰上——手机;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
小结: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二:对照以上图片展览和材料展示,你有什么感想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小结: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我国的科技现状(板书)
活动三:深入讨论,感受教育的重要性。板书: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请同学们谈谈对“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的理解。(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教育的重要性。)
交流后小结: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基础。
活动四:结合自身,体会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板书:
2、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辩论:甲组观点: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经济是基础
乙组观点:优先发展教育,经济发展才有人才支撑,教育是基础
甲乙双方各选2名同学辩论后师生小结: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交流:
1、列举你身边没有文化知识谋生艰难的实例;
2、谈谈作为九年级学生,你打算怎样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身和身边实例感受教育对公民自身、国家、民族都具有重要性)小结:教育关系到子孙后代、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发展教育,才能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初三学生,我们要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建设人才。活动五:展望未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板书:
三、科教兴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一:1999年实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为500万元,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的水平。
材料二: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思考:
1、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战略决策?有何必要性?
2、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国家采取了什么强有力的措施?
3、你的理想是什么?为此你将怎样去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及具体保障措施,明确自己应尽的责任)
3、学生交流后小结:
1、科技兴国战略。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2、如:制定发展规划——“863”计划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颁布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落实人才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障科研经费——从国家到地方尽力保证科研经费投入;科技知识普及——科普知识从娃娃抓起„„ 引导学生思考“成才的理想”及“怎样去做”两个方面。板书:
2、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实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活动六:反思感悟,评价自己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
材料: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青少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思考:
1、在新课改过程中你是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效果如何?
2、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何打算?
(设计意图:反思自己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表现,不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交流后小结:青少年应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勤于实践;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归纳梳理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既是国家的战略方针,也与我们每个青少年密切相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例材料,请问答: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2004年成功发射“8箭10星”,并创四项历史之最;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1、这些科技成果是我国实施
战略的成果。
2、我国当前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认为应该怎样实施这一战略?
4、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你准备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二、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科教兴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第五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重点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教学预期效果。
一、教材分析
1、基本内容:本部分共有三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分别讲述了科技和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结论,说明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一、二目与第三目的关系是:通过前面两目的学习认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第三目的结论----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的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教育和科技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教材地位和特点:正如前所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的支持,所以科教兴国战略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课在初三政治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的几个基本战略之一。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理解事物发生的必然性,分析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并由此联想到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或相似的知识点,找出关联事物之间的共性,并比较其个性。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拓展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仍显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做到举一反三,必须要老师提示、点拨,这又使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更深的探讨变得很艰难,时间花了不少,却不一定有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本课的讲授上,提出适合初三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出于此相对应的重点和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巨大作用,科教兴国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在感受科技和教育给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认识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
②学会辩证的看待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加强科技和教育创新。
五、教学方法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浅化机制和问题—发现教学法原理,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课本及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结论”的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自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适当延伸迁移,将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努力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通过阅读课本第58面“小明一家三代的聊天”,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通信方式变得越来越迅速便捷?引出科技改变生活的论点,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科技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本59页“三次科技革命”,了解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总结出科技的作用:
(1)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活动二:认识我国科技的成就及不足。
(1)通过学习课本59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及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认识到我国在尖端科技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2)多媒体展示材料:
一、中国450万人生产一吨钢,日本15万人生产9千多万吨钢,且能源消耗远远低于中国。
二、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三、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一个价值75美元的MP4的利润分配:外国专利拿走50美元,国内企业除掉成本盈利1.5美元。学生阅读材料,老师提问:以上材料反映我国在科技方面有哪些不足?从而得出结论“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活动三:综合活动一、二得出: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活动四:明确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1)对课本60页“对经济和教育的2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引出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进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故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2)阅读课本61页中间一段,了解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教育,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口强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3)就课本61页4名打工女回家重新读小学的事例展开讨论:教育对个人发展有何作用?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活动五:通过活动四的学习,老师总结出我国要优先发展教育的3大理由:(1)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要求发展教育。(2)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也要求发展教育。(3)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还要求发展教育。
综合活动三和活动五,学生可以很轻易得出结论:我国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活动六:明确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引导学生看书第62页材料,小组合作思考:(1)该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例子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老师点拨:该药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所以我们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因为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回答:加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课堂小结:最后,通过小结,再次复习本课内容,适当做几个基础题目,巩固学生脑海里的知识,达到预期效果。
七、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记住基础知识,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联想、分析、归纳能力。为实现此预期,特别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我从以下2方面入手:
1、老师精讲。在讲课时,尽量把知识点讲清讲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话语,甚至本地方言俚语,只要能讲清,就是成功;多提问,特别是向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尽量让他们自己得出答案,有利于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多夸少批评,以增加学生的兴趣,等等。
2、学生共学。课堂中或者下课后,应该允许和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结成小组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说课到此就结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