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扎染介绍
云南扎染介绍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各不相同的民风、民俗。冉艺*染坊”扎根于独特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土壤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条件,二十五个民族之花的文化孕育还有成千上万的用原始染料手工制作完成居家服饰的村寨。大量原始手工作业和现代时尚潮流相互的影响让本公司除保留传统的扎花针法外还创新了扎、撮、皱、叠、折、捆等约30多种针法开发出近1000种纹样,生产出古朴、典雅时尚彩色扎染的新品种,产品有服装、匹色布、桌巾、门帘、、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沙发巾、挎包、坐垫、茶杯垫、等上百个品种。题材广泛、内涵丰富。
手工扎染依然采用两千多年前的民间传统染法,以黄豆粉、石灰调水作为防染浆,以保健植物—— 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发酵后作为染料在纯天然的棉、麻布上纯手工制作而成图案古朴典雅,线条时尚飘逸洒脱,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独特的时尚民族风格。喧闹需要恬静,繁华呼唤朴实,在现代化的今天,冉艺染坊原始与现代相结合独自一派的设计艺术风格,不仅代表着传统民族文化,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篇: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佤族传统女服:
这是生活在云南省阿佤山区的佤族青年女子的服饰,裙子为纯手工纺织成的长筒裙。女孩子从出生起每年在腰间或小腿处加一个藤圈或竹圈。它既是一种装饰又代表着姑娘的年龄。佤族女青年均留长发,擅长跳节奏鲜明的长发舞,显示出佤族女子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景颇族(银泡衣毛织筒裙女服)
景颇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是“目脑纵歌”。景颇人称大型歌舞盛会为“目脑”,称景颇各支系为“纵歌”。整个意义为大伙跳舞。一般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十六举行。
白族
白族是一个崇尚白色的名族,服饰多以白色为主色调。白族女子常戴头帕,其上有两三厘米长的厚密白色流苏,左侧飘着一束雪白的缨穗直垂肩上,这个头饰寓意着大理地区四种特有的自然景色“风花雪月”四个字: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
One of my classmates once asked me:“Do you live in jungle?”I feel extraordinarily amazed!I believe after my introduction,you will learn more about the real Yunnan!The first part is Travelling.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ri-la,Lijiang,or Dali?All of them are leading scenic cities in Yunnan.This is Shangri-la,a mysterious land in the eyes of everybody.Ethnic minorities have inhabited Shangri-la for generations,with the Zang Minority making up the majority of it's population.Ok,another beautiful city,Dali.This is the Dali Three Pagodas,the symbol of Dali.Here you can see the beautiful Erhai Lake,a harmonious homeland to sea gulls.After travelling, don't forget to eat!Speaking of the speciality of Yunnan, everyone may think of this, you know? Yeah, it's Crossing Bridge Noodles!It is so popular not only beccause of its attractive design but its fragrant and pure broth.The legend behind Crossing Bridge Noodles involves a woman who had to cross a bridge to bring rice noodles to her husband, who studied on an island.Besides,you can try one local food-Poket Tofu in my hometown-Baoshan,Yunnan.Ok,next part,having fun.Yunnan is a marvellous place to have fun,especially with ethnic people.The best opportunity is no other than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of Dai people.As implied in its name,Dai people celebrite it by splashing water on each other, to rinse away sickness and misfortune.Now it became a water splashing frenzy, as the wetter you get, the more luck you receive, and the happier you will be.Now, celebrities, do you know her? She was born in Dali but lived in Xishuangbanna when she was young.She is one of China's renowned danc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She has won a reputation for being the Spirit of Dance due to her charming performances, such as the Soul of the Peacock, Moonlight and so on.This is her most famous dance-The Soul of the Peacock.It's wonderful!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be sure to spare some time to travel to Yunnan!
第三篇:2012云南村官介绍
一、选聘名额
全省选聘4000名大学生村官。各县(市、区)选聘名额详见附表。
二、选聘对象
年龄在30岁以下(1982年6月1日以后出生)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中管高校、“211工程”院校和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以及自愿回原籍的毕业生优先选聘。
参加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到农村基层服务且服务期满、本人自愿的高校毕业生,可作为选聘对象。
三、选聘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志到农村基层工作。
(二)学习成绩良好,身体健康,具有在基层一线工作的身体条件。
(三)组织纪律观念强,品行良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四)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
四、选聘步骤
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聘步骤为:
(一)发布公告
2012年6月6日,在云南网络党建平台、云南网、云南人事考试网、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云南教育网、云南大学生村官在线平台及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布选聘公告信息。报考人员通过登录云南人事考试网()及其论坛查询考试相关问题。
(二)网络报名
1.时间要求。报名时间为6月8日8:00至6月22日24:00;此次报名全部采用网络报名,不设现场报名。报名网址为云南人事考试网()。报考人员登录云南人事考试网,按报名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名。
报考人员根据各县(市、区)提供的选聘职位计划选择报名,每人限报一个职位。报考者须按要求上传近期免冠数码照片,照片要求为:本人近6个月内正面免冠JPG格式电子头像照片,头部长度占照片长度的2/3,不着制式服装或白色上衣,常戴眼镜的应配戴眼镜,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详细要求及照片制作流程请详阅上述网站中的有关说明。
2.资格初审。根据报考者填报的信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资格初审,报考人员可及时登陆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
3.网络缴费。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按照报名系统提示,于6月9日至6月24日进行网络缴费。本次考试费用为每人40元。6月27日,已缴费的报考人员可登陆报名网站修改个人报名信息。
每个职位的报名缴费人数与计划选聘数比例应不小于3:1,报名缴费人数与计划选聘数未达到3:1的职位,视情况对该县(市、区)职位计划数进行适当裁减。
4.打印准考证。已缴费的报考人员,于7月2日8:00至8日10:00登陆云南人事考试网(),按照网络提示打印本人准考证;不具备打印条件的考生,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报考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打印。考试时,考生持《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含一、二代身份证、带照片的户籍证明,临时身份证,不含旧版临时身份证、过期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5.笔试加分规定。以下人员在本次选聘考试的笔试成绩中予以加分:
(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笔试成绩加3分;
(2)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等8个人口较少民族,笔试成绩加3分。
以上2项加分可以累加,加分人员名单于报名结束一周后在发布公告的网站公示,公示期5天。加分证明材料由各县(市、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市区选聘办)在资格复审时进行审核。
考生应对填报的各项信息承担责任,凡未真实反映自身情况的信息,视为虚假信息。
(三)统一考试
1.笔试。笔试时间为7月8日,笔试由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选聘办)统一组织,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地点在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考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考点。(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用书)
2.公布成绩。笔试成绩于7月16日在发布公告的网站公布。省选聘办根据笔试成绩(含加分)按每个县(市、区)职位计划数1∶2的比例同时确定进入组织考察人选。
(四)组织考察
7月20日至30日,由各县(市、区)选聘办组建考察组开展组织考察工作。
1.资格复审。由各县(市、区)选聘办确定具体时间和地点,对进入组织考察人员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党员证明或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户口簿等村料原件。凡有关材料与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不符或缺少相关材料者,取消考察资格。
2.面试。通过资格复审的所有人员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人数与职位计划数比例一般为2:1,当进入面试的人数等于或少于职位计划数的,按实际进入面试的人员开展面试,面试成绩满分100分。
面试工作由各县(市、区)选聘办组织。根据岗位需要,面试采取组织面谈、量化打分、查阅档案、考察了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测试应聘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等基本素质。特别要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知水平、心理预期、思想准备以及将来出路打算等情况。
3.确定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成绩=笔试成绩(含加分)×60%+面试成绩×40%。
4.提出初步人选。8月5日前,由各县(市、区)选聘办根据应聘人员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选聘计划1∶1的比例确定拟聘人选,拟聘人选报州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
(五)体检
拟聘人选审核合格后,于8月5日至10日,由县(市、区)选聘办组织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报考人员,可凭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和低保证(原件),或县(市、区)扶贫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原件),报各县(市、区)选聘办认定后,免除体检费用。
(六)公示
体检合格的拟聘人选,于8月12日至16日,由省选聘办在发布公告的网站进行公示,各州市、县(市、区)同时在辖区范围公示。
因体检、公示不合格出现的空缺,在该选聘职位面试人员中按综合成绩顺序递补;递补人员在本州市、县(市、区)范围公示。
(七)确定人选。公示期满后,由省选聘办审核确定选聘人员。
(八)签订合同。8月30日前,由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选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九)培训上岗。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由州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9月1日前,大学生村官全部到村上岗。各地按照有地方吃饭、有房间住宿、有电视可看、有桌椅办公、有电脑使用、有生活必需品的“六有”标准,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基本工作生活条件。
选聘人员未在规定时间签订合同或签订合同后7天内未到岗的,在进入面试的人员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递补,本县(市、区)选聘职位面试人员不足的,可在本州市进入面试的人员中调剂递补,本州市面试人员不足递补的,不再进行全省递补工作。各地不得向未进入组织考察和未进行面试的人员延伸递补。各地选聘递补工作在2012年9月20日前完成。
五、任职、管理和聘期
(一)任职。各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结合实际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村(社区)主任助理、村级群团组织相关职务等。
(二)管理。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按聘用合同及《云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云厅字〔2009〕1号)相关规定进行日常管理。
(三)聘期。选聘人员聘用期为3年。期满后,聘期考核合格的,经双向选择,可继续聘任,连续聘用不超过2个聘期;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自主择业。
六、政策待遇
(一)大学生村官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由财政统一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医疗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二)在村任职满2年、在职在岗且考核合格的,享受云南省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定向考录等相关政策。
(三)在村任职满2年、考核合格,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及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按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工资。
(四)3年聘用期满未续聘,未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年内继续享受第(二)条相关政策。
(五)在聘期内通过换届选举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社区)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纳入大学生村官名额,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享受当地同级村“两委”负责人相关待遇。
(六)在村任职期间,大学生村官户口原则上转至所在县(市、区)人才服务机构,也可根据自愿原则,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聘用期满后,根据流向,可在省内合法固定住所、实际工作单位集体户或工作地派出所直管公共户迁移落户,也可转回大学毕业前的户籍所在地。
(七)根据《云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云财教〔2010〕239号)有关规定,受聘到我省边境25个县和迪庆藏区3个县的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后,可向毕业的学校提交助学贷款代偿申请书,三年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可按申请情况由国家代偿助学贷款。
2008年聘期满续聘,2009年、2010年、2011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适用以上
(一)至
(六)条政策待遇。
七、工作监督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对选聘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受理选聘过程中反映的问题。
省委组织部举报受理电话:0871-12380
附:云南省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表
云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6月6日
第四篇:云南小吃介绍全集
云南小吃介绍全集
1.过桥米线,是云南著名的风味小吃。过桥米线主要以汤、肉片、米线再加作料做成。汤用肥鸡、猪筒子骨等熬制以清澈透亮为佳,将鸡脯、猪里脊、肝、腰花、鲜鱼等切成薄片,摆入小碟,米线则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同时备有豌豆尖、黄芽韭菜、嫩菠菜等。
进餐时,以大“海碗”盛汤,加味精、胡菽、熟鸡油。汤滚油厚,不冒一丝热气。汤上桌后,将鸽蛋磕入碗内,继而将肉片氽入汤中,轻轻一搅,霎时变得雪白、细嫩。然后再放入鲜菜、米线,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
2.宣良烤鸭是别具一格的美味佳品,尤以狗街烤鸭为佳。早在60多年前就在滇中一带享有盛名了。宣良烤鸭制作考究。先将“汤褪”干净的鸭,从腋下开洞,剔弃内脏和脚爪,配以佐料,在鸭的皮肉间吹气,把鸭身吹鼓,再用铁丝钩吊住鸭脖将鸭挂于炉壁内侧慢慢烧烤。烘烤时,以松毛结为燃料,待其燃到烟尽,适时翻转鸭身,涂沫蜂蜜水、猪油和鸭唷扑于表皮。这样烤出的鸭,皮黄脆不焦,肉酥松软,甜嫩离骨,色鲜味美,香气四溢,非常可口。
烤鸭又分仔鸭和肥鸭两种:仔鸭,肉质细嫩,食味香甜;肥鸭油脂较多,肉质老香,若配以葱白、花椒或酱制品食用,那更是别具风味。
3.汽锅鸡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建水县盛产陶器,有一种别致的土陶蒸锅,称为汽锅。
汽锅鸡做法独特,吃起来鸡肉嫩香、汤汁鲜甜,是一道美名越传越远的云南名菜,深受中外食客的赞誉。
加入“三七”、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烹饪,便成为“三七”汽锅鸡、天麻汽锅鸡、虫草汽锅鸡,为云南具有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4.荞面被称为保健食品。云南的高寒山区普遍种植荞麦,部分地区还把荞麦当主食。荞类食品很多,如糕点中的荞坨、荞饼等,面点中的面糕、荞面条、荞炒面等。
荞包子是云南大众面点之一,制作方法颇多,经历代厨师研究创新,四味荞包曾在全国第二届烹饪比赛中获银质奖章,深受国内外营养学及食品工艺学的专家好评。
荞包子色泽金红,外表酥松有小裂纹,口感酥、化、腻、香、甘,食后回甜,中老年人特别喜欢。按照中医药膳的观点,荞麦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宽肠、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的功效,适用于肠胃热积泄痢、自汗偏头痛、紫癜、疮毒等症。
5.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中医认为土豆性平,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疼、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
将洋芋洗净、煮熟、剥皮、捣呈泥状,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锅里炸至焦黄、定型,取出后即成一圆勺状,边上较薄,中间稍厚,上面撒上椒盐和辣椒面,吃起来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这就是昆明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摊上的洋芋粑粑。
6.路南县圭山、石林、尾则、亩竹箐、西街口等,盛产驰名中外的乳饼。乳饼
是选用新鲜羊奶,煮沸加入食用酸,凝固后加压制成块状,一般5公斤奶可制1公斤乳饼。优质乳饼色白略带黄色,表面有油质,无酸味。民间将乳饼放入罐内密封,可存放半年不变质。乳饼的吃法很多,可煎、蒸、煮、烤,切丝炒肉,还可生吃,切成片与火腿片相间,即可制成闻名的云腿乳饼罐头。
由于乳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烹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加之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深受人们喜爱。
7.昆明风味糕点,系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料,采用传统“两面火”烘烤工艺精心配置而成。
每盒装八件,有八个品种、八种口味,故称“滇八件”。有硬壳火腿饼、洗沙白酥、水晶酥、麻仁酥、玫瑰酥、伍仁酥、鸡棕酥、火腿大头菜酥。风味独特,包装精美,为馈赠佳品。
8.紫米也称“紫糯米”、“接骨糯”。仅产于云南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因颗粒长、色紫红,做成饭粥后色更鲜艳,故名。民间喜在年节喜庆时做成八宝饭食用。味香微甜,粘而不腻,补血益气,暖脾胃,适应于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等症,以之配草药可治跌打刀伤。
9.盐饼子是昆明地区的大众小吃。分甜、咸两种,以咸味的居多。用小麦面粉加酵母和水调和成面团使其发酵,加入小苏打中和酸味。用熟猪油、花椒油、食盐、炒熟的面粉拌成 椒盐面团。将酵面团摘成小剂,每个小剂中间包上五分这一椒盐面团,用擀面杖经过反复叠、压擀,呈斧头形,用平底锅上火,锅底布少量植物油,下入生坯用小火烙至两面金黄。
由于盐饼子用的是发酵面团,成品形膨松柔软,外皮香酥焦脆,有不太明显的酥层,内部软和化腻,口味酥香微麻。如是甜馅,则是内部包上由白糖、炒香的芝麻、陈皮和糖板油切成的小丁拌合的馅,香甜可口。
10.米凉虾是云南风味小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
11.抓抓粉,是云南夏季消暑的凉食。成品清凉甜润,富有韧性。因是用特制的有洞铲形器往冻粉上面抓成细丝,故有此名。
12.豌豆粉是云南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者成糊,冷却后凝回而成。质地细腻滑嫩,色泽姜黄,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经刀功成形后烹调可热吃或凉吃。
豌豆性味甘,微寒。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利用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畅,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等症。
13.饵块是一种风味食品,大理一带的饵块更是别有风味。清早走在大街上,你随时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摊,一个火盆上放置着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栗炭火。摊主正在翻烤着一块 块白色的园饼,饼比较薄,一会儿就烤熟了,闻起来有点香,这就是饵块饼。随后,摊主将饵块饼放在一个盘子里递给食客,由食客随需放上佐料。有的喜欢在饵块中裹上一根油条,有的则喜欢将烧饵块掰成小片后放到热豆粉汤里吃,这就是大理街头常见的早点——烧饵块。
饵块也可以制作成丝状,叫饵块丝。有两种煮饵丝比较出名,一种叫扒肉饵线,另一种叫脆香饵丝。扒肉饵丝是先将鸡胸肉或猪腿肉煮扒至肉泥状,剔骨后备用。用鸡汤作辅料,放入煮热的扒肉,再加上葱、芫荽、辣椒、酸菜等佐料,然后将煮熟的饵丝捞进碗中。扒肉饵丝吃起来绵软香爽,富有营养而又不油腻。脆香饵丝制作工序较复杂,先用腊猪头熬汤作辅料,佐料用煎鸡蛋丝、油炸猪皮脆丁、油炸洋芋丁、沸水中汆过的苦菜丝、沸水煮过的豆芽、瘦腊肉丝等,再加适量葱花芫荽、辣椒油等,然后将蒸熟的饵丝放入汤碗中即可。
饵丝还可以炒吃、卤吃。炒饵丝中有一种叫“大救架”,传说明永历帝逃难路过滇西,途中腹内饥饿,向路边的一村妇讨饭吃。村妇当即用火腿肉、韭菜、酸菜等作辅料,炒了一盘饵块给皇帝吃,皇帝吃后赞赏不已,后来就把这种炒饵块叫做“大救驾”了。
制作饵块的原料其实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字、福字、鱼、喜鹊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14.烧豆腐是昆明夜市中的著名风味小吃。以优质的石屏豆腐,用炭火烧熟,配以佐料而成,皮黄香酥,心白素嫩。入夜,昆明街头巷尾炉火映照,香味四逸,自成民俗一景。
是滇南地区的风味小吃,每块约二十克重,是采用优质黄豆经磨豆、去壳、泡发、磨浆、煮浆、滤浆、成型、滤水、发酵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中发酵工艺是关键,发酵时间短了豆腐发硬且有酸苦味,过长则腐败变质。所谓烧豆腐实际是一种小型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豆腐经发酵处理后许多不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受到酵母或真菌的分解而有利于人体需要。
第五篇:扎染教案
《扎染》 教案
师大附中 马丽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
2、能力目标:汲取扎染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巧用身边易于寻找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仿民间艺术制作一块方巾。
3、情感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材料的特性,紧紧围绕“扎”字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动,体验扎染过程中色彩的肌理和色晕所带来的自然朦胧的美。即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布料、和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并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难点:染出美丽纹样的关键——扎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教师出示几块扎染布,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染上去的吗?
(二)新课讲授:
1、这种技法有着悠久历史,现在以我们周城白族最为著名,虽然我们没有条件亲身去那里感受这种传统工艺的技法,但老师给同学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先来通过视频,初步去感受这种传统工艺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学生习兴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
2.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因该已经知道,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叫---扎染
并引出课题“扎染”
思考什么是扎染?课件出示扎染的定义。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由定义中了解扎染的工具材料、方法步骤。并使学生明确,扎是为了“防染”,扎法不同染后的效果也不同。)
2、历史发展: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目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它的扎结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多样,不到最后工序不知道它的真面目,致使扎染手工艺被倍受关注。
3、课件:图片展示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简单质朴的造型中增添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扎染在服装、装饰品、生活用品中的运用。
4、那么,手工扎染的蕴含着怎样的工艺特点呢:
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到扎染对材料的要求是什么)(1)扎染的面料(2)扎染的染料。5扎染制作流程
出示课件,展示基本制作过程
6、扎法
(1)捆扎:先捆后扎,注意扎捆时松紧的把握。
(2)包扎:教师先做演示 提出问题包在里面的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
(3)夹扎:布的折叠方法决定最后所产生的效果(4)缝扎:向学生做简单介绍。
(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并总结出扎捆的松紧程度决定最后的染色效果)
(三)学生尝试——扎染方巾
1、教师讲授扎染方巾的一般方法
如对称图案,可以先将布折叠后再用各种方法扎结。2、4位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块扎染方巾,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扎法。
3、学生扎结,教师巡回指导。
4、扎好作品放到染料中浸染,展示效果。
5、作品展评
(四)小结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间曾一度衰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扎染只是有了一些了解,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余多作尝试,相信你会一次比一次扎的好,因此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扎染。
板书设计:
扎染
一、定义:先扎后染
二、历史发展:黄河流域——新疆 公元408年东晋
三、引用广泛
四、工艺特点:面料-棉 染料—天然 化学
五、扎染制作流程:扎-染-去浮色-拆线-整理
六、扎法:捆扎 包扎 夹扎 缝扎
个人简历
姓名:马丽娜 年龄:27 毕业院校:新疆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单位:新疆师大附中 工作时间:2007年8月 承担职务:美术教师 教龄:4年
个人获奖情况:
1.2008年自治区美术教师课件大赛 一等奖
2.2008年自治区美术论文比赛《地方资源利用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一等奖
3.2009年自治区美术论文比赛《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 一等奖 4.2010年乌鲁木齐第20届中学生现场绘画大赛 优秀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