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解放思想 推动房管所又快又好发展[小编推荐]
解放思想 加快房管所又快又好发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总公司:
XX根据XX《关于在公司系统开展“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推进大会、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所实际,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大讨论活动,深入基层进行学习调研。
我所以“一学习二争创三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见成效”为主题,紧紧围绕资产经营管理、公租房管理和建设、物业服务管理、深化绩效工资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和座谈会,通过撰写心得体会、集体讨论、下基层听取住户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切实了解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认真梳理和查找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政策措施、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全体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探索有利于单位加快发展的新思想新办法,积极促进房管所科学发展、平稳较快发展。
一、房管所面临的问题
房管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是以公房管理、产权交易、房产开发为一体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从事直管公房(含住宅与非住宅)的经营、管理、维修、房地产开发、危旧房改造、物业管理等。房管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为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随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旧城区的改造,公有住房的大量出售,房屋的产权已呈多元化态势,房管所资产大量缩水。并且,房管部门普遍面临房租难收、房屋修缮费严重不足、办事效率不高、人员老化、负担较重和经济规模单一等问题,原有的以租养修、以租养人的体制难以为继,房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特别是自2009年房管所划归到XXX,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来,房管所原有的体制已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需要,要想房管所健康稳定的发展,除了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以外,只有通过行业自身的努力,不断深化改革,转化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解决思路
1、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
“解放思想、推动跨越”活动的开展对我所今后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重要影响,我所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深入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
性、创造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改革创新、创先争优、科学实干、服务大局的精神意识,再以党员带动干部、职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引导全体职工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如何破除影响全所各项工作的陈旧观念、如何探寻推动全所跨越的新思路新举措、如何完善有利于单位加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和查找我所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政策措施、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使党员干部职工克服因循守旧、畏难懒散、狭隘封闭思想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服务环境,推进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
2、要与市场经济接轨,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
一是房管所体制改革,就要重新梳理国有资产,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清理脱、漏、失管房,确保国有资产保证增值不流失。房管所作为有政府政策扶持单位,就要走市场化道路,打破原先带有的行政性、计划性色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重新组建“企业化”的管理企业,按市场主体、企业法人模式运作,在市场中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二是房管所可利用自身优势开发物业管理或房屋经营项
目。首先,尽管管区内的部分房屋已经出售给个人,但是房屋的基本情况、居民的居住使用状况等,房管所掌握得比较详细,这是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信息,也是比起市场上的那些物业公司来说最大优势。其次,房管所拥有一批从事相关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管理经营队伍,可以马上开展工作。最后,房管所具备开展与房屋经营相关业务的必要条件和资源,可涉足房地产开发、房屋维修、房屋装修、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屋租赁协管等领域,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3、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增加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房管所位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能力。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的口碑和业务的开展。员工的素质高,工作的基础台阶就相对较高,单位的工作标准就高,工作的效率就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就高,单位发展的速度就高,单位的效益就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会随之升高,单位的知名度就高,单位的生存希望就高,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也才高,也才能激发员工干事的激情,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与单位形成强大合力,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三、要创新管理模式,以住房保障工作推动单位跨越式发展。
2008年底,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
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是国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可以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为大量社会闲置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服务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关心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维护他们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房管部门的重要职责。XX年XX月,我所转变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响应了市委、市政府和总公司的号召,接管了XX和XX公租房服务管理工作,按照“管理好、服务好、经营好”的指导方针,认真做好公租房的服务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小区住户及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为下一步各单位介入保障房后续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了一条适合公租房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对我所今后的改革发展有着深远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任何活动的开展重在行动,贵在落实。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实践发展观,也才能打
破不敢解放、拒绝解放和乱解放这三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学与致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提炼出好思路好办法;最后是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运用科学发展观,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为实现房管所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
第二篇: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延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将旅游产业列入主导产业突出培育,出台一系列进位增长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今年,我市全力抓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旅游产业持续壮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业进入了快发展、大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20%。
一、基本情况
(一)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清晰明确。我市完善了《延吉市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核四区”发展格局,以城区为核心,打造集交通、住宿、美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服务核心区;东部以小河龙为主,打造文化体育、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以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打造民俗特色、恐龙文化旅游区;西部以延吉休闲观光农业区为主,打造农业示范、生态休闲旅游区;北部以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为主,打造度假疗养、冰雪运动旅游区。编制完成《延吉市朝阳川农业示范园概念规划》《延吉市依兰生态产业旅游保护区规划》等项目规划,启动《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延边大学旅游管理系编制《延吉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对延吉旅游经济发展、客源市场、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接待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全域旅游建设成效显现。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改造工程项目,2018年投资1.8亿元,完成11座老旧房屋拆除、房屋基础加固和保温工程。延吉恐龙博物馆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建筑物的加固、安防、消防、管道及外立面改造等工程,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部分展馆的装修及布展工作。延吉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项目,2018年投资7000万元,建设完成帐篷营地、温泉扩建工程、雪具店扩建工程以及“熊母神”雕塑工程。朝阳川镇太兴美丽乡村项目,2018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民俗体验区、综合服务区、创业培训区等区域。
(三)全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建设延吉游客咨询服务中心,2018年投资1400万元,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和绿化硬化工程。二是建设完成延吉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并于9月30日正式揭牌投入使用,打造成为包含“1+3”旅游综合执法、旅游信息咨询、朝鲜族民族乐器、特色旅游商品展览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建设完成延吉全域旅游数据中心,将全市旅游景区、旅行社、饭店酒店、旅游线路和旅游相关服务设施等数据信息纳入延吉旅游数据库中,打造成为智慧旅游平台,切实发挥旅游大数据的服务和引导功能。四是建设对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人工俄语服务,从语言、购物、线路介绍等全方位服务俄罗斯游客,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到延吉观光游览。五是建设民俗旅游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深度了解朝鲜族发展史和民俗体验场所。六是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在延吉人民公园投资100万元,新建3A级标准的旅游厕所1座,打造延吉旅游A级厕所标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2018年提升改造景区厕所4座,推进太兴美丽乡村建设集中连片厕所42座。七是完成旅游交通标志牌建设,总投资18万元,在高速公路、高铁站、飞机场等地出口至主要景区的交通干道上设置7块旅游交通标志牌。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管理体制、政策方面等因素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层级不高。我市景区虽然较多,但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龙头景点、知名景点不多。目前景点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区域过小,无法让游客产生引人入胜的感觉。而且,开发时缺乏创新,相关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让人感觉景点过于单调,旅游内容过于单一和贫乏,民族文化特色不突出。因此,无法达到让游客在景区内长时间滞留的目的。
(二)冬季旅游产业开发亟待加强。我市虽然已经连续几年开展“冬季冰雪节”嘉年华活动,但是,冬季仍然是旅游淡季,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对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仍然有所欠缺,冬季旅游的潜能仍未被开发出来。
(三)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我市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仍然以单纯观光型产品为主,而且制作不精良,甚至还有些粗糙,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旅游纪念品层面,没有真正将延边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赋予其中,仅仅能满足游客观光的初级需要,不能满足中高端游客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在旅游标准化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游客舒适感和满意度。旅游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要高度重视游客旅游之外的体验,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要精心布局,完善道路交通,方便旅客出行;重点推进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厕所、旅游租车及购物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延吉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培育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酒店、宾馆、商场、停车场、公厕,给游客创造温馨舒适便利的氛围;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游客权益、破坏延吉形象的违法行为,确保游客“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有念想”,留下美好旅行体验。
(二)在继续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上下功夫,实现冰雪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推进冰雪产业全域发展。对全域旅游和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时间表、项目库、推进措施,加快“多规合一”,落实产业政策,引领冰雪产业大发展。二是深化冰雪与现代高科技融合发展。丰富冰雪产业关联产品的科技元素,利用激光秀、灯光秀、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创新打造科技冰雪旅游产品。突破季节限制,引进并创新国内外高水平室内外冰雪演艺与娱乐项目,举办好各类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形成“滑冰玩雪”四季体验产品体系。三是推进全民参与冰雪产业发展。把冬季群众体育活动有机整合,不断满足城乡市民的冰雪运动健身需求,提高冰雪产业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全民参与冰雪活动,全民推进冰雪发展,共创共享,冰雪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三)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上下功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龙头。广泛开展朝鲜族民俗文化展示活动,适时开展如“首届朝鲜族文化旅游节”“中国朝鲜族灯光节”等节庆活动,努力扩大延边知名度,树立延边作为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中心的地位。结合每年举办的洞箫艺术节、延边曲艺节、和谐家庭才艺擂台赛、“金达莱之夏广场文化活动”等活动,打造延边亮丽的群众文化品牌,推动中国朝鲜族文化创新发展,从而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同时,立足现有基础和特色资源,积极培育新闻出版、影视音像、演艺娱乐、文学创作、文化会展和旅游休闲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树立民俗歌舞、特色餐饮、健身休闲等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总之,对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要有正确认识,要尊重客观现实,按照发展规律,有重点、有步骤科学推进,健康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是一个大合唱,需要党委政府发力、旅游部门给力、相关部门助力、社会广泛合力,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全面提升,使延吉市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强市和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三篇:“解放思想推动跨越”调研报告
对如何提升马场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思考
—马场镇中心学校总支“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通过“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我们认识到,近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如何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马场镇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8月5日至15日,深入各校进行了专门的课题调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全镇小学19所,学生4506人(其中小学生4455人,羊场小学附设初中班2个,学生51人)。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8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16人;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9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0个,在班幼儿471人。
2、现有小学教职工238人。其中,专任教师212人,学历合格208人,学历合格率98.11%;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153人,占专任教师的72.17%;县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现有代课教师14人。3、2012年,改善办学条件及完成“三项突破工程”工程
目标任务情况:
(1)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教育和科技局支持,修建了梅子关小学厕所,云盘小学校园内文物建筑加固正在施工,波那小学挡土墙及操场等附属工程正在招投标筹划之中。各校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进行了绿化、硬化和美化。
(2)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了羊场小学寄宿制学校“三通一平”工作,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完成了马场镇中心学校寄宿制学校征地前期工作,施工队已进场。
(3)完成“三项突破工程”工程目标任务情况:完成了马场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占地面积932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800平方米,2012年3月已正式投入使用;羊场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38人(中职学校37人、普通高中1人),是县教育和科技局下达目标任务数10人的3.8倍。
4、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进行教育科研,2012年1月以来,全镇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45篇,推荐参加上级评选25篇,其中8篇获得省级优秀奖以上,16篇获市级三等奖以上;教师制作课件17件,推荐参加上级评选8件,其中3件获得省级优秀奖以上,5件获市级三等奖以上;积极组织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次,推荐参加县级评选活动5人次,其中2人获县级表彰。
组织小学教师全员参与了普定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暑期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5、加大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①入学率
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57.28%,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44.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9% ;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84.03%; 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71.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4.54%;小学毕业班学生升学率99.89%。
②巩固率
小学六年巩固率93.03%,羊场小学附设初中班初中三年巩固率85.02%。
③辍学率
本学期小学辍学率0.27%,羊场小学附设初中班辍学率4.82%。
6、积极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各校严格执行绩效工资方案,鼓励教师立足岗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对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师认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7、认真抓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留守儿童是打工潮
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镇小学、幼儿园留守儿童992 人(在初中就读2人,在小学就读916人,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就读74人),占在校生人数的18.93%。我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班主任和教师多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学校设置“亲情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二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三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利用农闲时间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
二、我镇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马场镇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教师认识、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马场镇教育管理水平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研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文件多,应付工作多,有的资料上交的时限紧。
2、学校未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经调研发现,全镇80%的学校只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甚至有的学校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到位。
3、教师、校长流动大,制约着我镇教育管理水平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现行教师聘任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的。但面对马场镇经济及地理现状,能力较强的教师往城里或离城较近的乡镇学校竞聘或调动,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马场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其次是学校校长稳定性差,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
4、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学校的发展中当好舵手,引领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部分学校的领导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具体的办学目标或办学思路不切合实际,领导能力不强,造成管理混乱,想到哪里抓那里,结果是什么都抓了,什么都没抓好,造成了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差。
5、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开支透明度不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在调研中,6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支是校长或学校校委会说了算,用后在公示栏进行了简单的公示就行了。学校的经费使用透明度有待加大,经费使用公示不够具体。
6、在“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上,校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教育质量差的根本原因是近十年来的“两基”攻坚工程造成的,不论学生的素质高低一概收进学校,不管成绩好坏
全部升级,家长或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又不与班主任或教师积极沟通,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7、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学生来源远,学校无寄宿条件,学生走读比较辛苦,如羊场小学、马场镇中心学校、白秧小学(羊场小学、马场镇中心学校寄宿制项目已启动);二是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缺乏,如白秧小学、三岔小学、土牛小学、新寨小学等;三是学校实验仪器设备满足不了学校部分实验课题的开展,如育英小学、乔家小学、烂坝小学、土牛小学、下坪小学等;四是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主要是村级完小无投影仪,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使用在教育教学中;五是学校的体育设施还达不到标准,例如羊场小学、云盘小学、党固小学等村级完小无单双杠、沙坑、跑道等。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是导致了学校管理不好开展,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8、教师教育科研不够主动,教育科研水平不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中来,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教师的教育科研带有很强的应付性和功利性,有的是应付上级检查赶抄资料,有的是为了评聘职称而赶制课件或论文,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和主题,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面也没有拨付专门经费。这些因素,造成了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高或者空白,这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9、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仍需继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首先,通过严抓严管,我镇大部分教师都主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严格按照教师“六禁五不准”等上级规定和教育法律法规要求自己,注重为人师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但是仍有少数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学习,到娱乐室打麻将等赌博行为时有发生;其次,教师充分认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严重性,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基本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但是,个别年轻的新老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面对一些突发教学事件和相对棘手的问题学生时,往往未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意中造成了体罚;又或是操作方法不当,不知不觉造成了变相体罚。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0、个别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孩子给学校班级管理带来影响,致使班风、学风较差。
三、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比较边远的乡镇,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马场镇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努力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提高我
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安排工作要先酝酿,精心部署,让下面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相关工作。会议、文件少一些,应付工作少一些,实事多办一些。
2、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教学质量考评管理制度、教研教改制度等;要按照校长室、办公室、教科室、财务室、安全法规室、少先队、教研组将工作具体分工,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努力改善教师教育教学环境,稳定教师,建议延长校长任期时间,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首先,针对马场镇经济及地理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教师容易外流的局面,我们应该努力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关心和爱护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在我镇工作。其次,建议校长任届制任期延长到5年,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校长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客观性和实效性。
4、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使学校领导掌握先进的
教育理念,明确具体的办学思想和方向,在学校的发展中当好舵手,强化管理,使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5、加强对学校生均公用使用监督力度,使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大笔经费开支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才能使用,不能学校领导或校委会说了算,每月的经费开支要进行详细的公示。生均公用经费要真正用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上,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要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6、积极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基”工作已经通过国家督导检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认为工作已经结束,应该以此为动机,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实施“两基”攻坚中“控辍保学”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学校和教师不能把教育质量差推是“两基”工作造成的。经调研发现,学生辍学,80%是厌学而造成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学校及教师要认真找一下自身的原因,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控制学生辍学。
7、加大教育投入,力争学校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能自己解决的设备设施问题,应该自己及时解决,例如学校饮水设施、沙坑等体育设施、投影仪等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图书的添置等。学校不能解决又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请示解决。学校教学楼满足不了教育教学需求 的,要积极向县教育和科技局反映,力争工程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8、加大教育科研投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学校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面应拨付专门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大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课改中来,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育科研,研出水平,研出成果。要经过3—5年的努力,把马场镇中心学校办成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各校教育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9、继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强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严格执行教师“六禁五不准”等上级相关规定。要坚决制止教师到娱乐室打麻将等赌博行为;教师要正面教育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注重为人师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10、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继续实行我镇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设置学校“亲情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继续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继续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教育孩子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搞好留守儿童的建档立卡工作。继续让班主任、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多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以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全面提升我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努力提升我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推动我镇教育跨越发展。
马场镇中心学校总支委员会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第四篇: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
四、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能源、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我国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要走的工业化道路,不是简单重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我国进入工业化时,发达国家已开始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地开发和使用,也使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走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则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传统的工业化往往是用技术和资本代替劳动,而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是正确选择。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有机结合。
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投资、土地、财税、环境、技术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广先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技术,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抑制和依法关闭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我国有十三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的突破和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连续发出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二〇〇六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必须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面貌,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全面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这个总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要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业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广辟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从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入手,推动城镇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提高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加强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防止和纠正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以各种形式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培养了一支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优秀科技队伍,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
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二〇二〇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制订科技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加快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真正使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总体部署,统筹当前和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培育大批创新企业,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要努力建设学习型
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进行开放式培养,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效提升我国人才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要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创新机制,创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和问题,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矿产资源,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行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发挥
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节约意识,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重大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环境保护仍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建设项目和有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人民日报》(2006-07-25 第08版)
第五篇: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定稿)
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
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李永智
解放思想,首先是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境界。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学习虽然重要,但更关健的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板凳要座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境界。解放思想,首先是要有解放思想的思想基础,有句名言叫做,真实就是力量,什么叫真实,发展才叫真实,老白姓得实惠才叫真实,国富民康才叫真实,实事求是才叫真实,我想,这才是我们移民局解放思想,推动跨越的思想基础。
要解放思想,首先得使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其次是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解放思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的重要性。
解放思想,实是求是,与时惧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有点
官瘾可以理解,但如果没有要为人民打算的思想境界,是绝不会办出什么让人民学得自豪,让人民觉得了不起的事的!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粟战书同志说过,我们的事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接力赛,杨家寿局长在学习讨论时说得好,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大讨论,就是要在国发2号与省发15号文件的政策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好我们的移民工作,赶超争先,增比进位。成为让党和国家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人!
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应该是要能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向群众传达并贯彻执行好上级的精神和意图。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本着“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原则,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县委县政府的精神与意图。贯彻落实到“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的原则中去。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中国才迈入了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路,我们贵定也出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苗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郊在指导各项事业的发展。每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会冲破层层禁区,摆脱种种束缚,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来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大自身思想解放力度。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
正树立敢于突破,敢于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惯性的束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作为局级单位,我们要根据工作实情和贵定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指南的要求,在把我们工作做好的同时,把我们的工作资料做好。
二是通过解放思想,在队伍建设上实现宏观新突破。移民局是新成立的科局。成立时间才一年多一点,干部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进来的,业务能力和理论素质都参差不齐,在移民建设管理工作中显得比较薄弱,所以必须立足实际,通过各种渠道,第一,加大干部职工队伍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在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精湛、作风过硬、质量优良的干部伍,不断满足新形势的工作要求。第二;要提高移民干部的积极性,局机关不紧要在思想上给予职工教育帮助,而且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帮助和支持,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要他们干工作变为他们主动要干工作。三是通过解放思想,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完善和改善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库区移民农业科技含量,从而使库区移民走上富裕之路真正达到移民为国家作贡献,我为移民排忧难的口号一样。
三、切实做好各股室建设
作为一个股室,最重要的是要有凝聚力,执行力,有务实的作风。好的工作风培养无穷的创造力,好的工作作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好的作风产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作为一名移民工作人员,首先要保持掌握最新的业务知识与业务动向,结合本地实际,以科学、务实、创新、发展的精神,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好,贯彻好,把上级下的任
务落实好,完成好。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到位,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位人,重要的事情要集体把好关。作为一个股室,要能够以全县的大局为重,以移民工作的总体利益为重,以单位的长远发展为重,切实做好基础工作。
现在移民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我们的基础工作,逐步推进移民工作规划进程,把我们的移民工作真正搞上去,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我们要紧扣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要求,集中力量把工作要求的各项指标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