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3 00: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

第一篇: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区药品实行专人(麻醉护士)管理。.2、药品实行电脑计帐,统一管理。

3、实行三人发放管理法:即麻醉护士根据麻醉医生开出的处方经电脑计帐后到住院药房领回药品,当日早8:30,麻醉科医生到麻醉护士处领取当天所用药品,手术结束后将剩余药品处方交麻醉护士对查,实行三对照。

4、麻醉药品管理,麻醉医师开处方,经科主任签字后,由麻醉护士持处方到药房领取,并专人管理、保管。

5、急诊柜药品由麻醉护士负责补充,接交班。要求当天早8:30补充药品完毕后,交白班医师,白班医师交夜班医师,夜班医师第二日早8:30交麻醉护士,麻醉护士收回处方,补充药品交班。

6、药品发出均有计帐、交接手续、药品发放登记本。

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1、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后。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小鱼、花生米、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线轴;血管吻合术应增点血管针、血管夹;心脏手术应增点阻断管,排气针头,灌注针头、血管钳等。

2、手术开始前,必须将手术间的其他纱布等物品清理干净,并拿出;手术开始,巡回护士即时将手术前的垃圾清理出手术室,清理彻底。

3、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如有疑点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刀片、螺钉、螺帽,及各种进腔物品的完整性。

4、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来的脏器。

5、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通报及时处理。纱布不得随意剪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6、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确记录。

7、清点物品时,发生意见分歧应立即请示由上级做出决定。

8、带学生、进修生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清点核对并负责。进修生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9、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司械护士要提示医生共同记住。

10、缝针用后及时别在针板上或放在针盒内,断针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针不应离开持针器,掉在地上的缝针由巡回护士放入消毒盘内,手术结束后交由司械护士带出手术间处理。

11、一例手术两次清点物品时要求:

⑴食管手术关膈肌,关胸时均应全部清点。

⑵双切口手术,一侧手术完后常规清点,做另一侧重新清点。但前一侧用的纱布、纱垫要包好放于手术间内,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处理。

⑶直肠癌根治术中肛门部用的器械、敷料、缝针单独清点,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全部清点。

手术中发生物品清点误差时制度

1、手术前后必须认真清点所有物品的数量并认真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作为一个法律依据。

2、根据记录数字,严格核对,如出现误差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并再次仔细检查所有可能发现的地方,直到无误。

3、在确保患者病情不受影响时,如再三查找无效时,与手术者商讨,需要拍X线片检查和其它检查仍无效时,再次确认不在伤口时,关闭伤口。

5、即时上报护士长,并填写在登记本上,以便总结经验。,手术标本送检制度

1、手术中切取的标本由司械护士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2、手术结束核对标本无误后,将标本置于容器内或双层加厚黄色塑料袋内,粘贴病理号,然后用95%酒精固定标本(要没过标本),并封闭容器。

3、若为感染手术标本应贴标识注明。

4、将标本与病理检验申请单一同放在“手术标本柜内”。、核查病理检验申请单上病理号是否与标本容器上病理号一致,并认真填写“手术标本送检登记本”。

6、每天下午由白班副班负责查对并将标本交于专职人员送至病理科(登记本、检查单与标本不相符时,白班副班负责核查)如在手术台上时需委托一人负责。

7、与病理科人员认真交接,并签名。

8、节假日期间,标本未能送至病理科的,要严格交接班制度。

输血查对登记制度

1、输血前必须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查对病人科别、手术间、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抽血日期、血袋号、献血人姓名、用血量,用血类别等各项目并登记于输血查对登记本上。

2、输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调节滴速。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出现输血反应(如发抖寒战、荨麻疹等)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并协助处理。

4、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并由麻醉医师签字。

5、输血后的血袋和输血不良反应单,应统一放于科室指定地点,由专人负责送血库统一处理。

第二篇:麻醉科管理制度

麻醉科工作计划

在院长领导下和医务科的指导下,完成本日常临床麻醉、科研、教学、工作;开展好新业务、新技术;配合全院其他科室完成危、重、急症病人抢救工作。

一、加强医德医风学习教育。在科室内开展反商业贿赂的自查自纠;学习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作风,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的责任心。

二、继续发扬创二优“苦干.实干”精神,一丝不苟做好科内各种记录本的完善。

三、加强医学法律法规学习,加强科内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培训、讲座、演练、考试。

四、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任务。

五、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及时发现医疗隐患,并认真整改,确保全科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麻醉技术操作合格率100%,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达100%,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

六、积极参加疑难病人和死亡病人讨论,及时有效参加全院危重病人抢救,做好记录。

七、做好科内进修、实习医生的带教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新业务。配合手术医生开展新手术的麻醉。

八、做好麻醉机、监护仪的维护、使用登记,确保完好率﹥95%。

九、加强药物、麻醉器械、一次性耗材管理,使用后及时清理、补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和登记工作。

麻醉科工作制度

一、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详细检查病人的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出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二、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病人安全。

三、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手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四、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求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清楚麻醉手术经过及注意事项。

五、术后病人要进行24小时随访,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做适当处理,其情况记录于术后随访单上。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六、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及时维修,麻醉药品要及时补充。

七、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该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用具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麻醉器具的一般消毒法

(一)麻醉器具(气管导管、吸痰管、螺纹管、三叉管、口塞、通气管、开口器、舌钳等),用后清水冲洗,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晾干,臵熏柜备用。

(二)喉镜用完后清水冲净—酶洗—2%戊二醛浸泡灭菌,使用前生理盐水冲洗。

(三)动脉测压管、穿刺针、钢丝及颈内静脉穿刺用具用后清水洗净,浸泡消毒—蒸馏水冲洗,吹干,压力灭菌。

二、特殊感染病人(破伤风、气性坏疽等)麻醉用具消毒方法:喉镜、麻醉器具、动脉测压管等用后放在手术间内,甲醛熏蒸消毒后,再按清洗—消毒—灭菌的原则处理。

三、HBsAg(+)病人污染器具消毒法:

(一)喉镜、麻醉器具、动脉穿刺用品等,用后用2%戊二醛浸泡45分钟后,再按消毒—清洗—消毒原则处理。

(二)麻醉中所用器械如遇有污染时,可用1%碘伏液擦拭。

四、推广使用一次性麻醉用品

(一)麻醉咽喉镜、螺纹管、呼吸囊等使用前后必须按照消毒隔离法的要求消毒,并逐步向使用一次性用品过渡。

(二)注射器、输液器、硬膜外导管、牙垫、通气道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推广使用一次性麻醉穿刺包(椎管内麻醉穿刺包、神经阻滞麻醉包、全麻气管插管包、中心静脉穿刺包等),用后销毁。

麻醉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汇报总结。

三、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手术和对和危重病员进行抢救工作。

四、领导麻醉师(士)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操作。

五、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晋升、奖惩提出具体意见。

六、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七、组织并担任教学、实习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开展麻醉的研究工作,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八、确定本科人员的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与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科室工作。

九、审签本科药物的领和报销,检查使用与保留情况。

十、管理科内经济核算,制定奖金分配及其他补贴方案。

麻醉科副主任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指导麻醉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理论提高工作。

二、参加和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工作。担负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三、指导本科其它医师做好麻醉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四、指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根据本科情况应用于临床。

五、担任教学、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麻醉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二、业务上独立负责,负责或指导急、危、重和疑难病例的麻醉、监测和抢救治疗工作,以及新开展手术的麻醉实施和指导工作,并担负院内外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任务。

三、指导本科副主任医师以下做好各项医疗工作,组织、指导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案选择和麻醉处理原则提出意见并作出决定,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处理。

四、领导科室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培训。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引进最新技术,根据本科情况与条件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和下级医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提高医疗质量。

五、担任医学生、进修、实习人员的教学或培训工作。

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七、督促检查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医疗操作规程。

麻醉科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医师进修、实习人员施行麻醉工作。

二、着重担任疑难病员的麻醉和教学、科研工作。

三、麻醉前、检查手术病员,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与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确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械准备。

四、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如出现异常,及时与术者联系,其同研究,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五、手术后,对危重病人和全麻病人亲自护送,并向病房、护士、医师交待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六、手术后随诊,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

七、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九、积极开展麻醉的研究,参加科研、教学,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十、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员。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教学科研的具体工作。

二、麻醉前、检查手术病员,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与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确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械准备。

三、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如出现异常,及时与术者联系,其同研究,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四、手术后,对危重病人和全麻病人亲自护送,并向病房、护士、医师交待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五、手术后随诊,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

六、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八、积极开展麻醉的研究,参加科研、教学,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九、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员。

麻醉意外的防范措施

一、麻醉者术前应了解患者病情、术式,拟定麻醉方案,开好术前用药。

二、充分准备,检查麻醉器械,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牙垫等,对全麻应准备吸引器,吸痰管及必要的抢救药品。

三、麻醉前必须先检查麻醉机、氧气、手术中药品是否完备。

四、门诊手术患者必须严格按规定禁食水,打术前针。急诊手术,对刚进食不久的病人,若病情许可,理应推迟手术时间,对饱胃病人尽可能采用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五、择期手术,术前禁烟2—3周,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至少应延期手术一周,对原有心肌梗塞患者,应尽量延期4—6月后进行。

六、术中必须严格观察病情,如有异常或意外,立即查明原因并立即抢救,必要时暂停手术。

七、术后及时回访,防止并发症发生。

心跳骤停的抢救措施

一、确诊患者心跳骤停,查明原因,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后仰,提颏、托下颌。

三、人工呼吸,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

四、人工循环,立即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术,电击除颤,紧急药物治疗,做心电图、心电监护,必要时安临时起搏器。

五、防止脑损害,头部臵冰帽,尽快地实施低温疗法,酌情给20%甘露醇125—15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

六、保持有效循环与呼吸,预防并发症。

高平面脊麻和全脊麻的抢救措施

一、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二、保证足够的呼吸通气量,及时给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遇有病员意识已经模糊或已深昏迷时,待面罩给氧,缺氧纠正后,争取时间作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

三、低血压应争取及早纠正,补液,开压药的应用。

四、遇有心搏骤停,抢救要争分夺秒(见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五、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或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应及早防治脑水肿,避免发生脑缺氧。

局麻药中毒的抢救措施

一、立即停止给药。

二、吸氧、防止脑缺氧。

三、控制惊厥,硫喷妥钠100—150mg静注;琥珀胆碱1—1.5mg/kg体重静注,必要时可重复1—2次或改用静滴,同时做好气管插管和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准备。

四、极度烦燥不安时,可用安定,每公斤体重0.1—0.2mg静注。

五、低血压及循环衰竭的处理,先用麻黄素10—30mg静注,疗效不满意时,改用间羟胺0.5—5mg静滴。

术中与术后苏醒过程的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可以在麻醉、手术及危重病情期间帮助麻醉医师维持和控制生命器官的功能。围手术期监测仪器的发展促使麻醉监测处理标准的形成。

全麻的标准监测包括心电图(ECG)、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吸入氧浓度(FiO2)、体温等。

麻 醉 复 苏

在这一阶段,病人从无意识状态向清醒状态转变并恢复完整的保护性反射。

A.目标:病人应当清醒并有反应、肌张力完全恢复。这会使气道梗阻和拔管后误吸的危险减至最小,并且利于立刻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当病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时,应注意控制血流动力学变化。

B.技术:当手术接近完成时,随着手术刺激减少,麻醉深度也应减浅以促进迅速苏醒。对残存的肌松药作用进行拮抗,病人可恢复自主呼吸。镇痛药需要量要计算好,并在苏醒前给予。

C.环境:手术室要温暖,要给病人盖上毯子,并尽量减少噪音和谈话。

D.体位:病人在拔管前通常恢复仰卧位。如果麻醉医师能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并受到保护,可以在侧卧或俯卧位下拔管。必须保证可快速将病人恢复到仰卧位。

E.面罩通气:面罩通气的病人应当呼吸纯氧。在恢复意识前会出现浅麻醉状态。这一阶段的刺激(尤其是气道刺激)可能诱发喉痉挛,所以应避免刺激。当病人已经完全清醒能遵从口令,并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时,可以搬动。

F.拔管:拔管是关键时刻。当病人呼吸衰竭、低体温、延迟清醒、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气道严重受阻时(例如广泛的口腔手术),应当在手术后保留导管直至这些情况好转后再拔管。

1.清醒拔管:通常在病人已经完全恢复了保护性反射后才拔除气管内导管。清醒拔管适用于饱胃、气道处理困难或者可能出 14

现喉头水肿(例如头低位时间过长)和病人刚刚进行了气管或颌面部手术的病人。

2.深麻醉状态下拔管:在苏醒过程中导管的刺激引起的气道反射可以通过深麻醉状态(第三期)下拔管来避免。这会减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危险,因此成为应用于严重哮喘病病人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它也可用来避免中耳手术、眼内手术、腹腔和腹股沟疝缝合术后因咳嗽和屏气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G.躁动:在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严重躁动情况,尤其在青少年。必须排除生理性原因(缺氧、高碳酸血症、气道梗阻、膀胱充盈)。疼痛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可通过谨慎地给予阿片类药(例如芬太尼25ug或吗啡2mg静注)来治疗。

H.延迟清醒:有时病人在全身麻醉后不能迅速清醒,这时要继续扶助呼吸和保护气道,并且要查找原因。

术前麻醉准备

一、住院医师入室后首先核对病人基本情况,包括: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病房主管医师,必须确定病人身份无误。

二、连通各监护设备、麻醉机电源。

三、依次接好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无创血压,必须调出心率或脉搏的声音。

四、复习最近一次病程记录。

五、检查麻醉车内的药品及物资,插管喉镜是否电源充足。

六、检查麻醉机:检查麻醉机的气源、电源、呼吸回路有无漏气、钠石灰是否失效。

七、实施所有的麻醉和镇静前必须准备麻醉机。

八、对所有拟接受麻醉的病人,应开放静脉通路。

九、全身麻醉前,应接好和打开吸引器,并准备气管插管用的物品。

十、硬膜外或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应在首次血压、脉搏心电图监测后再准备进行硬膜外穿刺,危重病人应在建立静脉通路后才能翻动体位。

麻醉术前查房

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三、探视病人

1、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2、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3、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4、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5、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6、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并说明镇痛装臵未列入医保项目。

7、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

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一、麻醉后根据病情随访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等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并对实施术后镇痛的病例进行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的定时观察。

二、发现麻醉并发症要及时处理,每次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后随访记录单上。

三、遇有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病房主管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且随访至病情痊愈。

四、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务处报告。

五、每例麻醉病人均要认真总结,根据麻醉前、中和后的病情变化,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

麻醉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全科工作人员必须贯彻执行“以病人为中心”和“三个一切”的服务宗旨。

二、麻醉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

三、严格遵守三级医师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四、掌握各类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原则,遇有疑难危重手术病人,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五、熟练进行各类麻醉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各项麻醉操作规程。

六、强化急诊急救意识,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术前认真访视病人,填写麻醉同意书和麻醉计划书,与家属谈话和签字。

八、认真书写麻醉记录医疗文书,麻醉记录术后三日内总结归档。

九、认真学习有关医疗法规,定期进行疑难、死亡病历讨论。

十、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直接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

术后患者入ICU、复苏室准入标准及全程监护标准与程序

一、准入标准

手术结束后神志、呼吸、肌张力未恢复或未完全恢复,需要观察扶助的患者。

二、全程监护标准与程序

1、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2、病人安臵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输液。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辅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1)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2)现病史、既往病史及其治疗。

(3)麻醉用药:术前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它药物的应用。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和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6)存在问题和措施,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转出计划。

4、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

5、至少15分钟测定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心律、SpO2、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情况及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三、转出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5秒以上。

2、呼吸系统: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面罩吸氧时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分钟以上;心律正常,ECG无ST-T改变。

4、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需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痛药后,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为确保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性,设臵麻醉复苏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复苏室。

1、医师 在主治医师指导下,两名住院医师负责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决定病人转回原病房或综合ICU。

2、护士 复苏室日常的监测及治疗工作主要由护士执行。要求护士了解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方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工作量大约1名护士可护理病人2-3名,全面护理工作应由一名护士长统一安排。

3、常规工作

全麻病人待拔除气管导管后,将病人搬到特制的复苏室病床上,摆好体位,由负责麻醉的医师护送病人到恢复室。

1)床头抬高或将病人头侧向一方,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缺氧。

2)手术室的麻醉科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

(1)病人年龄、手术方式、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聋症、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等。

(2)气管内导管的位臵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术中是否出现过险情或重大变化,经过何种处理,效果如何,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及尿量。估计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变化。

3)监测

护士接受病人后开始对病人观察或施行特殊监测,对病人的意识、呼吸和外周灌注十分重要,测呼吸频率,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SpO2,必要时可监测直接测定动脉压,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明时间,一旦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来现场处理。

4、病人出复苏室的标准

1)病人恢复知觉,能辨认时间、地点。2)气道通畅,呕吐及误吸的危险已过。3)循环和呼吸功能已稳定。

4)这类病人可送回原病房,若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不稳定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另外一些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可直接转到ICU。

麻醉科各类操作技术规程

第一节 术前访视病人注意事项 1.麻醉医师见手术通知单后均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接到会诊单的特殊病人及时会诊,以便做好术前准备。

2.术前访视内容包括:(1)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心肺功能,X光检查(MRI、CT)和各种实验室检结果。

(2)特殊病人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3)手术部位及麻醉方法。(4)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5)根据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阻滞麻醉检查脊柱,全身麻醉注意有无假牙,气管内插管门齿是否完整,颈部长度和活动度。其它尚有动静脉穿刺的难易、肿瘤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等。

3.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要求,部位麻醉必须耐心解释,消除病人恐惧。

4.根据病人病史和检查结果,决定麻醉方法。

5.术前准备麻醉所需用具和麻醉机。6.麻醉前准备不完善,应有的检查尚未进行或需要复查,以及麻醉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于手术前一日向病房提出,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第二节 麻醉记录单记录方法

1.麻醉记录单包括术前检查,术中记录和术后随访三项内容,均应按规定时间完成记录(术前检查,术中记录每5~10分钟记录一次,术后随访术毕后3天完成)。

2.记录应按表中所列项目逐次填写,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力求精确,文字简明扼要,记录客观详尽,字体工整洁净。

3.术中抢救病人时,抢救措施,所用药物应详细记录。4.麻醉小结应于术毕完成,最长不超过24小时。其内容包括:麻醉分析,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等。

5.麻醉记录单一式两份(两联复写),一页留在麻醉科存档,一页存放于病人病历保存。

6.术后随访内容:有无麻醉并发症,治疗经过和疗效,全麻完全苏醒时间,椎管内阻滞,神经丛阻滞开始出现疼痛时间。术后如有异常表现,记录处理方法。

7.麻醉记录的具体填写方法可参照《现代麻醉学》有关章节。第三节 麻醉前注意事项

1.手术当日麻醉前必须检查氧气、笑气(氧化亚氮)、吸引器,并正确接通气源。

2.全身麻醉前应检查麻醉机是否运转正常,麻醉用具齐备。

3.基础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必备气管内插管抢救器具。

4.椎管内阻滞麻醉所用麻醉包,使用前检查消毒日期。5.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开放静脉,保证输液通路(小儿不合作者可在基础麻醉下行静脉穿刺)。

6.监测血压、脉搏(有条件者应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后再行麻醉操作。

7.严格无菌操作,麻醉前施麻醉者应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8.气管内插管或各种穿刺两次以上均未成功者,应由上级医师接手操作,若仍遇困难者应请示主任协助和指导解决。

9.凡经术前讨论的疑难重危病人,应按集体讨论意见方案实施麻醉。

10.凡估计麻醉后可能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心跳骤停)者,应等主要手术医师,手术室巡回护士到齐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以便一旦出现意外能即时抢救病人。

第四节 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为其他麻醉方法创造条件。基础麻醉本身无镇痛功效,必须配合其他麻醉方法才能施行手术。

【 适应症 】 1.小儿各种短小手术、体表手术,如切开引流、骨折复位、拆线、外伤缝合、包皮环切手术等。

2.帮助小儿实施各种诊断性检查:如CT检查及X线造影等。

3.小儿各种部位麻醉及全身麻醉前的辅助麻醉。【 常用基础麻醉方法 】

氯胺酮基础麻醉。一般按4~6mg/kg体重肌肉注射,注射后3~5分钟入睡,维持30分钟左右,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遇已开放静脉者,则改用静脉注射,氯胺酮剂量为1~2mg/kg 26

体重,维持15分钟左右。对于手术时间长者,可加用安定或异丙酚辅助麻醉。

【 注意事项 】 1.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小时以上。2.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3.准备好急救用品:包括吸引器、氧气、面罩以及气管插管用具等。

4.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率变化,有条件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

5.遇颅内压增高、眼内压增高以及癫痫病人禁用氯|胺酮。6.肌肉注射的部位应选择臀部外上方的肌肉深层,禁忌注入皮下,更不能注于坐骨神经部位。

第五节 静脉全身麻醉

【 分 类 】 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如同时辅以吸入麻醉,则称为“静吸复合全麻”。

【 基本原则 】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睡眠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颠茄类药物及镇静剂。【 氯胺酮麻醉 】

1.适应症:(1)短小手术、体表手术、某些造影,诊断性检查,心血管造影等;

(2)某些小儿手术;(3)用于烧伤清创换药;(4)用作复合麻醉;(5)单独应用分离麻醉,亦可作为局麻或各种阻滞麻醉的辅助用药;

(6)配用琥珀胆碱可行诱导插管,适用于休克或低血压病人。2.禁忌症:

(1)严重高血压(160/100mmHg以上)或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2)心功能不全及主动脉瘤;

(3)颅内高压;(4)对眼内压增高或内眼手术均不宜采用;

(5)精神分裂症及癫痫病人;

(6)甲状腺机能亢进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3.用法:

(1)用药标准:

1)氯胺酮肌注为4~5mg/kg,1~5分钟起作用,维持15~30分钟。

2)氯胺酮1~2mg/kg静注,15秒起作用,30秒神志消失,维持5~15分钟,追加量为首次量1/2~全量,可重复2~3次,总量最好不超过6mg/kg。

3)0.1%氯胺酮静滴可维持麻醉,时间较长的手术宜复合用药,如安定、γ-羟基丁酸钠等。(2)可抑制呼吸,与注药速度亦可有关,尤以复合用药时。使用时必须有人工呼吸、吸氧和吸引的准备。(3)氯胺酮用药后肌张力增加,下颌关节不松,咽喉反射存在,分泌物较多时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4)氯胺酮不抑制内脏牵拉反应。(5)少数失血过多的患者,使用氯胺酮后不但血压不升,反有可能使心收缩力降低,血压下降。(6)对术后谵妄的病人,可给安定、氟哌啶等镇静剂对症处理。(7)个别嗜酒患者耐量可增大,用量过多可引起惊厥,可用毒扁豆碱类药逆转。

(8)首次注药后,心血管反应较明显;多次静脉推注用药后可出现耐药性。

4.注意事项:术前给予颠茄类药物与镇静剂。

【 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 1.适应症:

(1)腹腔内手术需要全麻者;

(2)胸内和心血管手术;(3)老年人手术需要全麻者;

(4)颅脑内、五官科手术病人需术中回答问话者;

(5)严重烧伤的清创、切痂、植皮手术;(6)心脏电转复及内窥镜检查;

(7)局麻、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时辅助用药。2.禁忌症:

(1)婴幼儿、新生儿对芬太尼异常敏感,不宜采用;(2)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症)患者,氟哌啶易引起锥体外系兴奋使病情加重;(3)有癫痫史者慎用;(4)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和支气管哮喘病人。3.注意事项:(1)芬太尼呼吸抑制明显,较大手术需气管插管,行辅助或控制呼吸,术毕呼吸抑制常需用拮抗药,术后需警惕“二次呼吸抑制”的发生;

(2)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芬太尼肌僵直发生率较高,需用肌松药才能改善;

(4)神经安定镇痛合剂配方:氟哌啶与芬太尼按50:1混合,称氟-芬合剂(Innovar),一单元内含氟哌啶5mg,芬太尼0.1mg。

【 异丙酚静脉麻醉 】

异丙酚是一种快速、短效、苏醒迅速、完全的新型静脉全麻药。

1.适应症:

(1)门诊小手术;

(2)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作用与硫喷妥钠相似,效果略强;(3)椎管内麻醉辅助用药;(4)特殊检查和治疗;(5)ICU病人镇静;(6)哮喘病人麻醉。

2.用法与剂量:

(1)单次静注:1.5~2mg/kg缓慢静注(30~45秒),1分钟后眼睑反射消失,4~5分钟恢复,苏醒迅速、完全、无兴奋作用;

(2)静脉滴注:可按50μg/kg/分钟速度静滴维持麻醉,酌情增减。

3.注意事项:

(1)本药无明显镇痛作用,常与笑气、芬太尼等复合用药;

(2)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可出现过敏反应;

(4)注射部位疼痛。第六节 吸入全身麻醉

【 吸入麻醉药 】

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

分子量 沸点℃ 蒸气压20℃ 血气 MAC 安氟醚 184.5 56.5 175mmHg ── 1.91 1.68 异氟醚 184.5 48.5 240mmHg ── 1.4 1.15 七氟醚 200 58.5 157mmHg ── 0.63 1.71 1.安氟醚(Enflurane)(1)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麻醉维持期,若麻醉不深,血压较平稳,心率、心律亦保持平稳。

2)呼吸系统:对呼吸道无刺激、不增加气道分泌物;对呼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下行性抑制随吸入麻药剂量的增加而加深,深麻醉时,可出现癫痫样脑电波,2%病人可出现抽搐;长时间麻醉时,因使脑脊液生成速度增加而使颅内压增高。

4)肌松作用:有明显的肌肉松驰作用,并可加强非去极化类肌松药的作用。

5)肝肾功能:对肝脏无显著损害,对肾功能有潜在危害。(2)适应症:

1)各部位、各种年龄的手术;

2)重症肌无力; 3)嗜铬细胞瘤。(3)禁忌症:

1)严重心、肝、肾疾病;

2)癫痫病人;

3)颅内压过高病人。(4)使用方法: 1)低流量紧闭法;

2)半紧闭法:可并用氧化亚氮;

3)Bain回路:用于小儿。(5)注意事项: 1)因安氟醚呼吸抑制强,故麻醉时应注意作好必要的辅助呼吸;

2)安氟醚有强化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故两者并用时,肌松药应减量;

3)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可作为麻醉深度的指标,如无低血容量等其它因素,低血压即应视为麻醉过深的表现;

4)麻醉诱导期,挥发器可开到3.5%~4.5%,一般7~10分钟即可;应监测麻药浓度和临床指征;

5)麻醉维持期吸入浓度一般为1.5%~3%;

6)应使用专用挥发器以控制麻药浓度和剂量;

7)与心得安同用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大于****麻醉; 8)麻醉过程中避免快速充气,以免麻醉药浓度过高致麻醉过深;

9)进口麻醉机,挥发器在呼吸回路圈外,常需用高流量麻醉。

2.异氟醚(Isoflurane,Forane)(1)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较同类吸入麻醉药相比,异氟醚的心血管安全范围要宽,异氟醚对心肌有直接的轻微抑制作用;由于它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使血压下降;但麻醉不深时,血压常较稳定;异氟醚使心率稍增快,但心律稳定。

2)呼吸系统:异氟醚抑制呼吸与剂量相关,能严重抑制通气量和对PaCO2升高的通气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异氟醚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与用量相关。不产生象安氟醚样的癫痫样脑电波,对颅内压影响较轻。

4)肌松作用:异氟醚可产生足够的肌松作用,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安氟醚不同的是,还可增强琥珀胆碱的作用。

5)肝肾功能:对肝、肾无损害。

(2)适应症:与安氟醚相似,但优于安氟醚; 1)老年人及冠心病病人; 2)癫痫病人; 3)颅内压增高病人;

4)肝肾有疾患的病人; 5)重症肌无力。(3)禁忌症:

1)因增加子宫出血,不适于产科手术。2)有恶性高热家族史病人不应使用。(4)使用方法: 1)麻醉诱导:单纯异氟醚诱导时,可用3.5%的异氟醚5~10分钟;合用70%笑气时则可用2.2%异氟醚5~10分钟。

2)麻醉维持期:异氟醚浓度相应降低,一般保持在1.3MAC的条件下来调节异氟醚的吸入浓度,常用浓度为0.5%~1.5%。

3.七氟醚(Sevoflurane)(1)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七氟醚可降低心肌灌流量和冠状窦血流,加深麻醉后,冠状窦血流有所恢复,心肌耗氧量和乳酸摄取量均呈剂量方式下降;七氟醚对心肌收缩功能有一定程度抑制。深麻醉下,心肌摄氧和左室每搏功能降低。七氟醚在1.5MAC以上浓度时冠状血管扩张明显,有可能发生窃血现象。七氟醚对心肌传导系统无影响,也不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七氟醚可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总之,七氟醚对循环系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血管扩张作用略强于心肌抑制。

2)呼吸系统:对呼吸道无刺激,随麻醉加深致呼吸抑制加重。3)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抑制随麻醉加深而加重,麻醉过深可造成全身痉挛,但弱于安氟醚;七氟醚可增加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压。4)肌松作用: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并延长作用时间,尤其对维库溴铵作用最强。

5)肝肾功能:未发现有肝肾损害。

(2)适应症:凡需全身麻醉病人皆可应用。

(3)禁忌症:

1)1个月内施用吸入全麻,有肝损害病人;

2)本人或家属对卤化麻醉药有过敏或有恶性高热因素者; 3)肾功差慎用。

(4)使用方法:可用静脉诱导插管或用七氟醚-氧、七氟醚-氧-笑气面罩诱导插管后用高流量10~20分钟后改用低流量吸入麻醉维持。因其有诱导、清醒迅速的特点,可用于小儿或成人的门诊小手术或检查时手术,此时可用面罩吸入法。七氟醚与钠石灰作用后产生有毒分解产物,故不宜使用钠石灰的全紧闭麻醉,必要时可用钡石灰。

第八节 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

【 适应症 】

1.全麻下头颅、胸腔及上腹部手术。

2.需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坐位)的全麻手术。3.需要肌松药的全麻手术。4.低温及控制性降压。5.预防和处理误吸和呼吸道梗阻。(如腹内压增高频发呕吐,颈部肿瘤压迫气管,极度肥胖等)。6.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7.心跳呼吸停止,需行急救人工呼吸。

【 禁忌症】

呼吸道急性感染、喉水肿、急性喉炎等(升主动脉瘤相对禁忌证)。

【 插管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

1.检查麻醉机及吸引装臵,呼吸回路是否完好。2.检查气管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

3.血压、心电、SPO2连续监测。

4.选择适当的麻醉诱导药物和方法。5.准备复苏器械和药物。6.诱导前注意病人有无气管插管困难征象,如下颌骨发育欠佳、颈短胖、颈椎活动度、张口度等,并做相应准备措施。

7.插管前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便与插管后对比。8.气管插管时,停止呼吸时间不宜过长,无呼吸者,一般要求在30~60s以内完成,最长不可超过60~120s。如插管有困难时,可重新用纯氧面罩通气2~3分钟后再行操作,二次插管未入即当请上级医师协助。

【 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 】 1.病人头部臵标准或修正位。2.麻醉诱导:一般在面罩通气下给予全身麻醉药和肌松药,用纯氧过度通气后插管。3.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将口张开,左手持弯型喉镜,自右口角插入,将舌推向左侧,暴露悬壅垂后即转向正中线,到会厌后,以镜片伸至会厌上,将喉镜上提暴露声门。4.右手以握笔式持气管导管(为便于插管可用管芯),将导管轻轻插入声门后拔去管芯,操作务必轻柔,切勿使用暴力。5.导管插入气管后,立即塞入牙垫,将喉镜取出,以衔接管连接麻醉机施行人工呼吸。检查导管是否误入食道或插入过深、过浅,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相同。同时给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并用胶布沿门齿上线将导管与牙垫一起妥善固定。【 清醒经口明视插管 】 1.适应症:

(1)插管可能困难,有误吸危险者;

(2)对全麻诱导后插管和通气无把握(如颌面外伤或手术后);(3)插管和安臵体位后需评定神经系统功能者(如颈椎脊髓不稳定者)。

(4)病员情况差,不能耐受深麻醉者。

2.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求得病人配合。3.静脉用镇静药应当十分谨慎,不应引起反射迟钝或气道梗阻,使病人维持自主呼吸。

充分表麻:用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舌根、软腭、咽、喉、会厌逐次进行,显露声门并表麻之;经声门注药或经环甲膜穿刺注药表麻气管粘膜。

4.作口腔明视插管(方法见前)。

【 明视经鼻气管内插管 】 1.适应症:口腔、颌面手术要求,张口无困难者可经全麻诱导下明视插管,也可清醒明视插管。2.麻醉前鼻腔喷涂麻黄素使血管收缩(清醒插管者,还需表麻鼻粘膜),滴入或涂润滑剂于鼻腔内。3.建立全麻或局部麻醉状态。

4.导管外壁涂润滑剂,将导管与面部垂直的方向插入鼻孔,通过后鼻孔至咽部。

5.左手持喉镜暴露声门,右手继续推进导管入声门,如有困难,可用插管钳夹持导管尖端送入声门。

【 盲探经鼻气管内插管 】

1.适用于开口困难、无法臵入喉镜的病人。基本方法与明视经鼻插管相同。

2.较浅全麻下或采用清醒插管,必须保留自主呼吸。3.导管从鼻孔插入,经鼻后孔到达咽喉部。一边用耳倾听呼吸音,一边将导管徐徐推进,越近声门,则管性呼吸音越响,如导管插入气管内即可见屏气或咳嗽,且导管内有气体呼出。4.若气管导管通过后鼻孔困难时,可带管芯适度弯曲即可通过。一般成人导管用ID7~7.5mm,深度26~27cm。

【 纤维喉镜引导插管 】 1.借助纤维喉镜可经鼻或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常用于颈椎、颌面部、上呼吸道创伤或畸形所致的气管插管困难病人。2.导管经口或鼻孔插入,达咽喉部,纤维喉镜的可弯的尖端插入导管内,继续向前推进,寻找会厌和声门,将喉镜尖端先插入声门抵达气管中段,沿喉镜将导管推入气管,然后退出纤维喉镜。

3.纤维喉镜引导插管应在自主呼吸存在下进行(清醒或浅麻醉下)。喉镜尖端进入气管后,可见到光彩鲜艳的气管环,在颈部可见到光亮点。

【 双腔支气管内插管 】 1.适应症:

(1)适用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痰量较多时(24h量15 ml以上)、肺结核痰阳性及支气管胸膜瘘病人;

(2)应用胸腔镜行胸腔手术者;

(3)相对适用于食道手术及肺癌根治等手术。

2.检查双腔导管纵隔、气囊完好无损,接头、吸痰管匹配合适,备用管芯、钳夹。Carlens管用于左侧支气管插管,White管用于右侧支气管插管。均为红橡胶制成,有F35、37、39、41四种型号。导管的小钩使导管位臵易于固定,但插入难度增加。Robershow塑料管没有小钩,插入较容易,但位臵不易固定,有左右两种导管,分别用于左侧或右侧支气管内插管。3.喉镜暴露声门后,导管尖端向上沿着会厌下面滑入声门,然后将导管旋转使小钩向上,进入声门,再将导管远端弯度向上继续推进到有阻力感,使导管叉位于隆突上,接上双腔导管接头,与麻醉机相连进行控制呼吸,左右气囊分别充气。4.确定导管位臵:开放时,应该两侧呼吸音相同,且关闭一侧管腔后,同侧呼吸音消失。如关闭一侧管腔后,两肺呼吸音无改变说明导管太浅;如关闭一侧管腔后两侧均不能闻及呼吸音,说明太深;如关闭一侧管腔后,对侧呼吸音消失,说明导管有扭转;均须将双腔导管放臵正确,方能进行手术。如双腔导管位臵难于调整,一侧呼吸音欠佳,则应放弃双腔插管改用单腔插管。5.吸除导管内分泌物时,必须关闭吸引侧气流,保持对侧肺膨胀。吸引管要事先测量好深度,以免损伤支气管。6.单侧通气时,要加强氧合和通气监测,常规用脉率-血氧饱合度及呼气末CO2监测,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90%,单侧通气时间不宜超过1h。注意气道内压力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 气管内导管拔管指征及注意事项 】

1.手术结束停止麻醉后,肌松残余作用消失。

2.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和吞咽反射存在。3.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分;通气量恢复到术前水平;双肺呼吸音正常;脱离麻醉机无缺氧现象。4.必要时测定VT、VE、SpO2、PetCO2及血气。要求达到:SpO2 >95%(吸空气时)、PetCO2>5.3kPa(40mmHg)、PaO2>9.3kPa(70mmHg)(吸空气时)及PaCO24.6~6kPa(35~45mmHg)。

5.呼唤病人有反应:睁眼、皱眉、张口、举手等。6.饱食、肥胖、小儿、头颈、口腔颌面外科、胸科手术、危重病人以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须完全清醒才能拔管。7.拔管前必须吸净口腔、鼻咽腔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吸净气管导管内及气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秒。8.拔管时应将吸引管放入气管导管内,并超出导管远端,边吸边拔,一同拔出。

9.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呼吸、循环稳定后才能送回病房。

第九节 硬膜外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硬膜外腔阻滞系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麻醉范围呈节段性,安全性大,肌松良好。采用硬膜外臵管连续麻醉,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麻醉时间。

【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腹部以下的手术,也适用于除开胸以外的胸廓、颈、上肢手术。近年来,硬膜外阻滞也用于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 41

合麻醉和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硬膜外腔注药应用于疼痛治疗。

【 禁忌症】

基本上与脊麻相同。

【 操作方法 】 1.穿刺间隙选择(见下表)

手 术 名 称 穿 刺 间 隙

颈部及上肢手术 C7~T1↑

胸部手术(乳房手术等)T4~5↑

胃、胆道、肝、脾、胰等上腹部手术 T9~10↑

肾、输尿管及肠手术 T10~11↑

阑尾手术 T11~12↑

盆腔手术(包括膀胱、直肠、子宫)L2~3↓或L2~3↑

阴道、下肢、肛门会阴手术 L2~3↓,L3~4↓

2.体位:同脊麻。3.定位:

(1)平髂嵴最高点为腰4棘突或腰4~5间隙。

(2)平两肩胛角为胸7棘突或胸7~8间隙。

(3)颈7棘突较长,可作为骨性标志。4.消毒:术野消毒按外科常规消毒进行,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4椎体,侧达双侧腋中线,铺手术巾。5.穿刺前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完整、通畅,刻度是否准确,并将导管内外用生理盐水冲洗。6.穿刺方法:

(1)直入法:取一6.5号针穿刺中点作皮丘及浸润麻醉,换9号针开皮并探明方向,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18G穿刺针,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改双手持针,左手持针身,右手持针柄,缓慢前行,经棘上韧带后进黄韧带,有坚韧感,取出针芯,接2ml针筒(内有生理盐水1ml及小气泡)试探,阻力大,气泡压缩变形,证实针尖位于黄韧带,按需要将穿刺针斜面转向头部或尾部,然后边试阻力边进针,每次进针2mm左右,至针尖阻力消失,或有明显突破感,注入盐水无阻力,证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

(2)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0.5cm,穿刺针倾斜1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达黄韧带,其余操作见直入法。

(3)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用导管测量进针深度并插入导管,然后右手顶住导管,左手退针,硬膜外腔留臵导管3cm,妥善固定导管后用手掌按住背部导管嘱病人翻身仰卧。导管插入困难者,先在导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如再不能插入,应将导管和针一起退出,不能单独退管,以免导管切断!7.注药方法:先开放静脉,在血压、心电监测下给予试验剂量5ml(小儿、老年及全身情况较差者减量),密切观察病人,排除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的可能,5~10min后测试平面,如出现明显的呈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区域,可证实导管位于硬膜外腔,根据试验量后出现平面、病人情况及手术需要给予追加剂量,直至达到手术要求。

【 剂量与浓度 】

1.高位硬膜外阻滞:用于颈部、上肢、胸壁手术,穿刺部位位于T6以上,操作者应具有一定经验,常规应用动脉血氧饱合度监测。2%利多卡因20ml,1%地卡因4ml,生理盐水16ml加0.1%肾上腺素3~4滴,即为1%利多卡因和0.1%地卡因混合液,(一般利多卡因浓度超过1.5%)先给试验量4~5ml,以后按需追加,维持时间为1~1.5h,或给0.25%布吡卡因,给药方法同上,维持时间为1.5~2h。2.中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上、中腹部手术,穿刺部位位于胸6~12之间,2%利多卡因20ml,1%地卡因4ml,加0.1%肾上腺素3~4滴,即为1.6%利多卡因及0.16%地卡因混合液,先给试验剂量4~5ml,以后按需追加,维持时间为1~1.5h,或给0.5%布吡卡因,给药方法同上,维持时间约为1~1.5h。3.低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下腹、会阴、下肢手术,穿刺部位位于胸12以下,剂量与浓度及给药方法同中位硬膜外阻滞。

【 并发症 】 1.全脊麻: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发生呼吸抑制,血压骤降,往往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1)预防: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注药前回抽无液体,试验量不超过4~5ml,(一次脊麻最大量),穿刺前准备急救用具。

(2)处理:立即面罩供氧,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并维持循环,详见心肺复苏。2.局麻药误入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麻药毒性反应,应注意病人的主诉及注药后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法见局麻药毒性反应。

3.低血压、呼吸影响和恶心呕吐:同脊麻并发症。年老、体弱或有脱水病人,注药前先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测定CVP,如CVP低于正常,应补充容量,然后注药,可预防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4.硬膜外腔血肿:穿刺损伤引起,临床表现为术后截瘫,预后决定于早期手术减压,穿刺或连硬外导管插入后出现全血,应谨慎施行或放弃硬膜外腔阻滞。5.神经损伤:穿刺不当引起。病人当即诉放射性疼痛。术后有相应神经分布区域麻木或运动障碍,需经数周或数月方能恢复。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需加强随访。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针炙和理疗等综合疗法。

骶管阻滞麻醉 【 适应症 】

肛门会阴手术,膀胱镜检查。

【 禁忌症 】

穿刺部位感染,骶骨畸形。

【 操作方法 】 1.体位:患者俯卧,髋下垫一枕以抬高臀部,两腿略分开,脚跟外旋,也可取侧卧位。2.定位:两骶角之间,尾椎尖上约4cm处的凹陷为骶裂孔,上有骶尾韧带覆盖。3.穿刺方法:沿骶骨中线向下按摸触及骶裂孔,取7号针,骶裂孔中点作皮丘,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方向与皮肤呈45度,经皮肤、皮下组织,穿破骶尾韧带后有明显突破感,即 45

进入骶管,将针压平,方向改为15度,继续前行1~2cm,注入盐水无阻力,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试验剂量(不超过5ml),5分钟后无脊麻现象,骶骨尾部皮肤感觉明显减退,示针尖位臵恰当,将剩余麻醉药一次注入。

【 剂量浓度 】 2%利多卡因20ml,1%地卡因4ml,0.1%肾上腺素3滴混合,即为1.6%利多卡因、0.16%地卡因混合液共24ml,除试验量5ml外,其余剂量5~10分钟后一次缓慢注入。

【 注意事项 】

1.穿刺针不超过骶2水平(平髂后上棘),以免穿破硬脊膜。

2.注药时左手掌按骶部,右手注药,注意有无皮肤隆起。

【 并发症 】

同低位硬膜外麻醉。第十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 定 义 】

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神经根阻滞,并有良好肌肉松弛,又称脊椎麻醉,简称腰麻。

【 种 类 】

1.高位腰麻:麻醉平面在T6以上,呼吸循环抑制明显。超过T2有呼吸心跳骤停可能,现已不用。

2.中位腰麻:麻醉平面在T6~T10之间,对呼吸循环有影响,很少用。

3.低位腰麻: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对呼吸循环影响相对较少,适用于下腹和下肢手术。

4.鞍麻:麻醉范围在肛门会阴区。

【 操作方法 】 1.体位:侧卧位(下肢手术患侧向下),脊部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头前屈并垫高枕、背屈、抱膝。2.定位:髂后上棘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为第4腰椎棘突或4~5腰椎间隙,穿刺点可选择腰3~4或腰2~3间隙。儿童选择腰3~4或腰4~5椎间。

【 穿刺方法 】 1.直入法:穿刺间隙中点作皮丘及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9号蛛网膜下穿刺针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棘间韧带后换双手进针,继续前行遇黄韧带感阻力增加,一旦阻力消失表示进入硬膜外腔,穿过硬脊膜及蛛网膜有第二次减压,抽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2.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0.5cm。穿刺针倾斜1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其余操作同直入法。

【 局麻药剂量与浓度 】

目前最常用药物为布吡卡因:剂量8~12mg,最大量<20mg,一般可0.5%~0.75%布吡卡因加10%葡萄糖2~3ml。

【 调节平面 】注射后嘱病人轻缓翻身仰卧,单侧下肢手术可让病人向患侧卧3~5分钟后翻身仰卧,用细针从下肢向胸,腹轻刺,检查感觉改变与消失区,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体位,在5~10分钟内按手术要求调整平面,鞍麻者可取坐位穿刺注药,或穿刺注药后让病人慢慢坐起,使麻醉平面局部限于会阴部。

【 适应症和禁忌症 】

1.适应症:脐以下手术,尤其是下腹部及下肢手术。2.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休克、颅高压、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恶液质、脑膜炎、穿刺部位感染及脊柱畸形。

(2)相对禁忌症:老年、孕妇、儿童、心脏病、高血压。

【 并发症及处理 】

1.低血压:(1)原因:

1)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及血溶量相对不足。

2)牵拉内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2)处理:

1)吸氧、加速补液。

2)麻黄素10mg静脉注射或20~30mg肌肉注射。3)内脏牵拉反应者给阿托品0.5~1mg静脉或肌肉注射,及应用其它镇静药等。2.呼吸抑制:

(1)原因:麻醉平面超过胸4则引起肋间麻痹,超过颈4则引起膈肌麻痹,全脊麻时肋间肌与膈肌同时麻痹,呼吸停止。

(2)处理:鼻氧吸入,必要时面罩供氧,全脊麻应立即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同时维持循环。3.恶心呕吐:

(1)原因:低血压,内脏牵拉。

(2)处理:给氧气、纠正低血压、内脏牵拉者给镇静剂及阿托品0.5~1mg静脉或肌肉注射。

4.腰麻后头痛:手术后1至3日发生,以前额、顶、枕部为甚,抬头、坐、直立位时加剧。

(1)原因:脑脊液从硬膜穿刺孔漏出致颅压降低,脑组织下沉,脑膜及血管受牵拉所致。

(2)预防:用25~26G细针及穿刺时尽量减少硬膜损伤,手术后去枕平卧6h以上,手术前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处理:继续平卧休息,补液,饮水,给镇静、镇痛药、静脉滴注维生素C,必要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20~30ml、中药或针灸治疗等。

第十一节 颈丛、臂丛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 【 适应症 】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但病变侵及气管,颈部巨大肿瘤,不合作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不宜采用。

【 操作方法 】

1.体位:仰卧,头偏对侧; 2.定位: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C4水平,平甲状软骨上缘); 3.穿刺方法:取6.5号针,穿刺点处作皮丘,与皮肤垂直进针,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此时病人有酸胀感,回抽无血也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

【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 】 1.2%利多卡因20ml及1%地卡因4ml,加生理盐水16ml,即为1%利多卡因和0.1%地卡因混合液,每侧8~12ml。在40ml 49

混合液中加入1:1000肾上腺素2滴(7号针),如遇甲亢、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脏病患者则不加肾上腺素; 2.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或单纯用0.25%布比卡因,不加肾上腺素,剂量同上。

【 并发症 】 1.药液误入硬膜外腔可引起高位硬膜外阻滞,如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呼吸心跳停止,意识消失,处理见全脊麻; 2.局麻药毒性反应:由于颈部血管丰富吸收过快或误入血管引起,症状及处理见局麻药毒性反应;

3.膈神经阻滞:双侧膈神经阻滞可致呼吸困难,应给予面罩供氧; 4.喉返神经阻滞:可致声嘶或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恢复;

5.Horher's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血管扩张,鼻塞,皮肤干燥,短期内无需处理; 6.椎动脉损伤引起出血; 7.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1)镇静和镇痛药:根据病情用安定、氟哌啶或哌替啶等;

(2)吸氧,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药中毒避免加肾上腺素;

(3)必要时用心律平、慢心律、美托洛尔或西地兰等。臂丛神经阻滞 【 斜角肌间沟法 】 1.解剖: 臂丛神经由C5~T1脊神经前支组成,是支配上肢运动和感觉的混合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后,在前、中斜角肌之间合并成上、中、下三干,其中上干由C5~6组成,中干由C7组成,50

第三篇:麻醉科管理制度

麻醉科管理制度汇编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及心肺复苏。

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确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3、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

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三级医师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术毕待患者基本恢复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术后72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8、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

9、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10、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的复苏,应从值班人员、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1、为确保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性,对麻醉工作量较大的根据情况设置麻醉恢复室。

2、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管理。

3、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4、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方可由麻醉恢复室转至病房。病人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5、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考虑转ICU,以免延误病情。

6、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由麻醉医师决定,麻醉专业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病人入手术室标准管理制度

1、病人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外科医生提前一天将手术病人的手术通知单提交到麻醉科。

2、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通知单提前一天访视病人,麻醉科护士根据病人手术要求准备好手术器械。

3、病人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没有麻醉禁忌症的情况下,麻醉科医生向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4、手术当天麻醉科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在和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核对确认后接病人到手术室。

5、急诊病人由外科医生完成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应及时将手术通知单交麻醉科,麻醉科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在核对确认后接病人到手术室。

6、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核对确认后予以麻醉。核对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麻醉病人转出手术室管理制度

1、一般病人手术完成后,必须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及(或)重要器官功能稳定后才能由麻醉者由手术室送回病房。

2、特殊科室(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的手术要求病人生命征正常,在控制呼吸和一定的监测条件下转出手术室。

3、有下列情况的病人需转入ICU治疗:

(1)术后不能脱离复苏器(如呼吸机)的病人。

(2)术后需继续加强监测与诊治的病人,如重大手术、病情危重、术中发生严重意外者。

(3)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如休克、呼吸衰竭等。

(4)心肺脑复苏的病人。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制度

1、麻醉协议书签字制度对提高麻醉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麻醉前一天访视患者,向患者和(或)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麻醉过程、术后镇痛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麻醉风险与处理对策,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完成在麻醉协议书上签字,包括患者或家属和麻醉科医师的签字。

3、麻醉协议书的内容必须详细,包括麻醉意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4、麻醉协议书为医患之间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归档。麻醉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工作。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及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问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用过的安瓿等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便复查。

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掌握气管插管术。尚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者不能独立负责麻醉;严禁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独立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科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病情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手术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交班内容包括患者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10、围麻醉期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医疗事故、医疗差错、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均应进行全科讨论,吸取教训,认真整改。医疗事故、严重差错必须向医务处报告。手术前麻醉讨论制度

1、手术前1天麻醉医师要亲自访视病人,根据病人的病史、检查,全面衡量病人情况与手术性质,选择适当麻醉前用药及制定麻醉方案。某些疾病需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时,应急时与主管医师协商,充分作好术前准备。若病人情况特殊、复杂,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麻醉和手术对其有高度危险性时,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组织全科病历讨论。

2、术前讨论一般由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主持,麻醉者报告病人的疾病诊断、拟行手术、治疗经过、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史、药物过敏史及病人状况,充分估计病人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以便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制定麻醉方案,估计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措施。重大疑难手术麻醉,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全科讨论,必要时邀请手术医师参加。新开展业务及技术,需报医务处审批,由主管院长或医务处主持整体协调会议,对有关事宜进行认真讨论。术后随访制度

1、手术后病人应定期随访,以观察麻醉后有无麻醉并发症,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应观察3天,神经阻滞麻醉、基础麻醉等观察24小时,对呼吸、神经、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危重病人和特殊操作的病人要随时观察,并延长观察时间。

2、手术后病人在随访过程中,若有麻醉并发症出现,要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和科主任,组织全科室和相关科室讨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记录有关资料,并及时向医务处汇报。

3、手术后观察内容要及时写在术后访视小结上,内容要准确、全面。麻醉科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1、疼痛科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设门诊。

2、按照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岗、脱岗和空岗,否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对所有到疼痛科就诊的病员都应尽力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服务热情,登记完整,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环境。

4、负责全院所有疼痛病人的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接受临床各科的会诊邀请。

5、对收住院的病员,按照医院对临床各科的要求,认真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合理收费。

6、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正常的医疗工作,如:值班、交接班、病历书写、病历讨论、业务学习、科间会诊等。

7、在诊治常见疼痛性疾病的同时与临床各科共同开展恶性疼痛的诊治,如:各种神经痛、晚期癌痛,和手术科室一起做好术后镇痛、无痛人流及无痛分娩等。

8、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及疼痛门诊工作原则,不得疏漏,如遇疑难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以便妥善处理。

9、认真打扫辖区卫生,经常保持工作区的环境清洁整齐。

10、按有关规定,对进修、实习医师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认真带教,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

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操作规定

1、助理医师 在各级医师指导下担任一定范围的麻醉工作,如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臂丛、腰丛、颈丛),部分推管内麻醉(包括腰麻、骶管、胸腰段硬膜外麻醉),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耳鼻喉、口腔、整形等科手术的各种全身麻醉法)和气管插管术。

2、低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内)独立或指导助理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掌握术中常规监测技术以及输血补液。初步掌握心、肺复苏术。

3、高年住院医师(大学毕业后从事麻醉工作三年以上)除低年住院医师的内容外,逐步掌握高位硬膜外麻醉,部分开胸手术的麻醉(包括食管、纵隔、肺的手术),脑外科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手术的麻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分特殊病例的麻醉(如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等),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技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操作部分心脏手术麻醉、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熟悉术中各种监护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术后镇痛、癌性镇痛及普通疼痛诊疗。

4、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是手术麻醉的中坚力量,如人员编排合理,应采用主治医师负责制度,指导助理医师及住院医师进行上述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独立操作病危、疑难病例的麻醉。掌握各种特殊病例的麻醉(如嗜铬细胞瘤、肾移植术等),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掌握术中各种监护技术,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术后镇痛、癌性镇痛及各种疼痛诊疗。

5、正、副主任医师 指导各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例的麻醉及解决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开展有关麻醉及镇痛的新方法及新技术。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严格执行手术室手术病人交接制度,手术病人查对确认制度。

2、建立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或术式识别制度,要求术前主刀或一助在患者手术部位作出醒目的有效标记,并与患者核对。

3、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病人时,当班护士和手术护士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同时查对血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X光片等。

4、术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应严格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备皮情况、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执行情况、患者禁食等情况,交接携带的术中所需物品(如病历、检查结果)及药品并登记等。

5、术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项目,无误后开始手术。

6、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术毕应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及伤口,防止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在伤口内造成不良后果。

7、手术标本经巡回护士、手术医生检查核对后进行登记、签名、由巡回护士送病理科。

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对无菌物品严格查对灭菌指示卡、指示胶带等,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并将指示卡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9、巡回护士应正确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10、术中补液,用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1、术中输血,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临床麻醉工作流程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工作常规、麻醉前病房工作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麻醉前工作常规: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麻醉前病房工作: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阅读所有的检查单,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和麻醉危险性作出评价。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运转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副损伤。

4、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和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予以记录。

5、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麻醉科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1、为确保手术病人、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术前应准确执行手术病人及手术物品交接登记,并与相关人员共同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五查:接病人查、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十八对:对病区、床号、姓名及腕带标识、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及体表标识、皮肤完整性、术前用药、术前准备、皮试结果及药物过敏史、知情同意书、检验报告单、病人术中用物、有无义齿、松动牙齿及植入物、心脏起博器、饰物等。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

3、接病人时,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按要求进行查对,包括:病人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并作好交接登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病人或小儿,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与病人家属核对。

4、病人入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核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及腕带标识。

5、麻醉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6、持刀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病历、影像片再次核对病人及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并分别口述“核对正确”。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

1、当日根据手术通知单接病人,手术护士与病区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按要求进行查对,包括:病人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识、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并作好交接登记。不能理智回答问题的病人或小儿,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与病人家属核对。

2、术前应执行手术病人及物品交接登记,并与相关人员共同严格执行“五查十八对”。

3、病人入手术间前,由巡回护士根据腕带及病历核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等。

4、麻醉开始前,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及病人四方按十八对要求进行再次核对并在术前核对单上签字确认。

5、消毒皮肤前,手术医师与巡回护士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

6、执刀时,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病历、影像片再次核对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并分别口述“核对正确”。

椎管内麻醉操作

1、穿刺点的选择:根据手术要求选择穿刺点,凡穿刺点选择错误者扣20分。

2、穿刺:

(1)穿刺过程用局麻药行阻力试验者扣10分;

(2)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者扣10分;

(3)穿破蛛网膜者扣30分;

(4)穿刺或置管时出现神经反射者扣10分;

(5)穿刺二次在成功者扣10分,三次成功者扣20分,四次以上成功者扣30分。

3、并发症:

(1)凡出现全脊髓麻扣80分;

(2)凡出现局麻药中毒、导管折断者扣30分;

(3)凡出现神经损伤扣20分。

4、硬膜外注入负荷量后(20分钟内),血压低于基础值30%的扣10分,40%扣20分,以此类推。

5、切皮时患者感伤口疼痛者扣20分。

6、考试时段内使用升压药者扣10分。

7、考试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全麻诱导考试评分标准

1、病人的选择:选择无心肺疾患病人,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0岁。

2、麻醉机的准备:钠石灰、漏气试验、电源、气源,缺少一项扣5分。

3、插管材料的准备:气管导管、喉镜、牙垫、钢丝、注射器、吸引设备等,缺少一种扣5分。未检查套囊扣5分。

4、麻醉诱导

a)血压的基础值取病人入手术室至麻醉前最高及最底值的平均值。诱导后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扣10分,超过基础值的40%,则各扣20分,以此类推。插管时血压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扣10分,超过基础值的30%,则扣20分,以此类推。出现呛咳扣10分。

b)面罩给氧去氮:手法错误扣25分,未能将胸廓抬起扣10分。放弃手法面罩通气者扣40分。

5、插管:二次成功扣20分,三次成功扣30分,四次以上成功扣40分。插入食道扣30分。损伤唇、齿扣10分。插管诱导过程中氧饱和度低于100%扣10分。

6、校对、固定:插管后未校对导管深度扣10分。插管深度不当扣10分。未充气囊扣10分。导管连接不紧扣10分。固定不妥扣5分。

7、插管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

8、手术开始切皮5分钟内血压下降或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各扣10分。血压下降或升高超过基础值的30%,则各扣20分。以此类推。

9、考试时段内不能用血管活性药。

第四篇:麻醉科特殊药品管理

目录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制度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流程图

4、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5、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盗、丢失报告制度

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

7、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项检查制度

8、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周转库存基数管理规定

9、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制度

10、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1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号管理制度

12、麻醉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1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科室保管岗位职责

14、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15、第二类精神药品报损销毁制度

16、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工作制度与程序

17、关于特殊管理药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18、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19、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20、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21、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由医务部、药学部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

二、执业医师、药师经培训和考核获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开具和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我院开具和调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本院相关工作制度。

四、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生,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为本人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

五、处方医师应根据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确需使用的患者,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

六、每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七、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

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注射剂处方每张不得超过3 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不得超过15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

八、非长期应用患者,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限一次常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 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

九、住院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不超过1 日常用量。

十、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且仅限在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且仅限在医院内使用。

十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特殊情况由医生注明理由,可适当延长。

十二、使用我院统一编号的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实行计数管理。

十三、开具处方当日有效,特殊情况需延长由处方医师签字

注明,最长不得超过72 小时。

十四、具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亲自诊查患者,出具诊断证明,建立相应病历,记录病情和用药方案,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或代办人员身份证明。住院病历由病案室保管,门诊病历由门诊部保管。

十五、长期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至少每三个月复诊或随诊一次,须在病历上记录病情和用药方案。

十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所列项目填写要完整、清晰,不得空项和涂改。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制度

一、由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等管理。

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有过期、损坏情况时,由各调剂室、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向药学部提交报告及待报损药品。

三、提交报告内容包括过期、损坏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过期、残损原因和处理意见。

四、提交报告和过期、残损药品经药学部初审后提交麻精药品管理小组审核,确认无误后,经医院行文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销毁申请。

五、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批复并在其监督下进行销毁处理。

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每年12 月份集中进行。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流程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由分管院长、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保卫部门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

二、药品库在有防盗措施和报警装置的房屋和保险柜中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三、各调剂室在保险柜中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四、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在保险柜中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五、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各环节有指定双人负责,明确并承担各自责任。

六、药品调剂窗口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

七、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

八、对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全程品种及批号管理和追踪。

九、保卫科组织对重点部门的监控和各部门的巡视监管。

十、发现不安全因素和环节及时进行防范处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盗、丢失报告制度

一、在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发生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被盗、丢失或被抢时,第一时间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及医院保卫科,并做好现场保护。

二、如发现骗取或冒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可疑人员,第一时间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及医院保卫科,争取协助留住人证。

三、科室负责人得到报告后应及时赶往现场并同时上报医院分管领导。

四、科室负责人及医院保卫科做好相关情况的了解和处理工作。

五、医院了解基本情况后,立即向济南市卫生局、公安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卫生厅报告。

六、各相关部门及时总结教训,查找原因,加强防范措施,消除隐患,确保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安全。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

一、由医务部、门诊部、药学部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管理。

二、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

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处方进行统一编号,实行处方计数管理。

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白专用处方由医务部、门诊部统一管理。

五、领取和使用单位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定量领取一定数量的空白处方,有兼职人员负责保管。

六、空白处方须退回或销毁时,应写出书面报告注明原因,连同处方一并交回医务部或门诊部。

七、再次请领时应依旧编号核对收回处方数量,遗失处方应写出书面报告注明原因。

八、已开具发出的处方由药学部负责保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留3 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留2 年。

九、处方保留期满后药学部门写出书面报告,经医院领导批准并登记备案,做销毁处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项检查制度

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麻、精药品管理小组负责组织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检查。

二、每月检查药学部药品库和各调剂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情况,检查标准依据管理规定,记录于专项检查表,每存档。

三、每月检查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

神药品的管理情况,检查标准依据管理规定,记录于专项检查表,每存档。

四、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及应用情况的专项检查。每年年终汇总全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及应用情况。

五、检查情况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部门,作为相关科室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六、定期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汇报全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七、根据工作和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防范措施,消除隐患,保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到位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周转库存基数管理规定

一、药学部负责确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药库库存基数数量。依据临床用量可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的出库量。

二、药学部负责各调剂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存基数数量,依据临床用量可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的用量。

三、药学部负责各调剂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柜存放基数数量,依据临床用量可适当调整,不超过一周用量。

四、临床科、护理部、药学部负责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存基数数量,依据临床急诊、夜班用量确定,可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定点覆盖范围的一天用量。

五、麻醉科、药学部负责手术室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存基数数量,依据手术量,一般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常用量。

六、周转库存基数根据临床医疗工作需要调整基数,按工作程序进行,保证工作正常运行和安全需求。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制度

一、调剂室、各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应有专门交接班登记本,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日期、时间、药品通用名称、数量、交接班人签名等。

二、各调剂室、相关临床科室及护理单元凡更换值班人员时,均需进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

三、交接班需当面进行药品品种、数量核对,确认帐物相符。

四、发现药品损坏,立即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五、如发现丢失,立即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被盗丢失报告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制

一、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医院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药学、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二、院内培训和考核由院医务部门和药学部门负责统一组织。

三、院外培训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执行。

四、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医疗机构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及管理制度;

(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四)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五)医源性药物依赖的防范与报告;

(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

五、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资料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方式。

六、培训结束后医务部组织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和调剂资格。

七、对于在培训和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相关人员,取消其

处方开具、处方调剂资格。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号管理制度

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

二、购入时,指定的双人验收药师需仔细验收批号和有效期等内容,验收合格后双人签字,填写专用账册,账册中包含药品批号和有效期。

三、药品库专职管理人员依据调剂室领用计划,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出库手续,填写专用出入账册进行原始记录,记录中含药品批号和有效期。

四、调剂室从药库领用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需进行专册登记,登记中含药品批号和有效期。

五、调剂室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消耗量进行处方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批号等信息。

六、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需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批号等信息。

七、回收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时需核查批号,登记留存。

八、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小组定期对全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麻醉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放在保险柜中存放,专人负责,加密保管,按需保持一定基数。

二、建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清点、使用登记本,班班交接,认真记录,签全名。

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严格遵医嘱执行,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或外借。

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后,由具备麻醉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专用处方到药房领取,24 小时内补充。

五、定期检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有检查清点记录,发现药品有变质、沉淀、变色、过期及标签模糊等及时报药学部处理。

六、临床使用中如有剩余药液,按废弃药液处理,处理时须经2 人核对,并做好记录,双人签署姓名。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科室保管岗位职责

一、指定专人负责本临床科室或护理单元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

二、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放在保险柜中存放,加密保管,按需保持一定基数。

三、管理人员按配备基数清点药品品种、数量、批号、效期等,无误后在基数专用卡上签字确认。

四、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遵医嘱执行,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或外借。

五、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使用后,进行使用登记,并保留空安瓿,凭具备麻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专用处方和空安瓿到药房领取,24 小时内补充。

六、每次取回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后的第一时间,将其存放到专用安全柜中。

七、建立清点、使用登记本,班班交接,认真清点实物并记录,签全名。

八、定期检查药品使用情况,发现药品有变质、沉淀、变色、过期及标签模糊等及时报药学部处理。

九、使用后安瓿内剩余药液须经2 人核对后弃去,并做好记录,签全名。

十、负责管理人员调换工作岗位时,应进行基数药品的管理交接,并更换基数专用卡的签字。

十一、管理中,发现可疑安全性隐患时,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防止流入到社会和在本医疗机构外使用,确保依法全程管理的实施。

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一、由药学部负责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采购。

二、执业医师、药师经培训和考核获得第二类精神药品开具和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我院开具和调剂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三、处方医师应根据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执行。除特殊需要外,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得超过七日常用量。

四、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经审核、调配、核对和发药的调剂程序,药师在处方应签署姓名。

五、审核药师依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对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发药药师应当拒绝调剂,并向临床医生反馈。

六、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每月汇总,集中存放,留存2 年备查。

七、第二类精神药品应严加管理,专用区域,定点存放。

八、第二类精神药品做到定期盘点、账物相符,发现问题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及时查处。

九、本院购入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只限本院使用,不得转售。

第二类精神药品报损销毁制度

一、药学部负责第二类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等管理。

二、第二类精神药品有过期、损坏情况时,由各调剂室、临床科室和护理单元向药学部提交报告及待报损药品。

三、提交报告内容包括过期、损坏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过期、残损原因和处理意见。

四、提交报告和过期、残损药品经药学部审核,确认无误后,并监督进行销毁处理。

五、第二类精神药品过期、损坏的销毁每年12 月份集中进行。

第二类精神药品报损销毁流程

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工作制度与程

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医院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

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药品仓库、各药房、各病区、手术室三级管理。

(一)药品仓库根据医疗需要,按照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

(二)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柜,周转柜每天结算,使用管理按照规定执行。

(三)根据临床用药和管理需要,在部分病区和手术室配备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基数,周转库存基数数量依据临床急诊、夜班用量确定,可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该科室(或储备区域)一天常规用量;手术室依据手术量,一般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常用量。

(四)为便于统一管理,将病区和手术室配备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品种和数量由药品库提供并设立备用目录。

二、麻精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五专管理。

(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涉及到的各环节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按岗位工作职责要求承担管理。

(二)按照相关规定药库设专库,储存各环节配备保险柜,并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按要求进行管理。

(三)建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账册,按要求进行登记,专用账册至少保存10 年。

(四)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医院印制的专用处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 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 年。

(五)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登记项目符合要求。三、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的工作程序,遵照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执行。

关于特殊管理药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特殊管理药品的包装和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识。以下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医疗用毒性药品的规定标识。

1.麻醉药品标识:

2.精神药品标识:

3.放射性药品标识:

4.医疗用毒性药品标识:

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应设专柜、定点贮存。

三、为保证特殊管理药品安全使用与安全贮存,于专柜内侧标注“特殊管理药品专柜”字样。

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在储存期间,应保留原包装完整可识别。

五、其他遵照特殊管理药品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一、医疗用毒性药品(以下简称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二、毒性药品分为西药、中药两大类。西药品种是指原料药,中药品种系指原药材和饮片。毒性药品的管理品种,由

卫生部会同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亚砷酸注射液、A 型肉毒素及其制剂列入毒性药品管理。

三、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毒性药品应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做到双人、双锁,专帐记录。建立健全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等制度,严防收假、发错,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

四、医师应当根据诊疗指南和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开具处方。

五、药学部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必须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医生使用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准确清楚地写明处方全部内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 日极量。

六、药剂人员对使用毒性药品的处方要加强核对,审查剂量,对不清楚的处方拒绝调配,严禁估计发药。

七、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计量准确,按医嘱注明要求,并由配方人员及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后才可发出。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2 年备查。

八、毒性药品必须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严防混药。

九、建立专门的收支帐目,每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出现问题时,必须迅速追查,并报主管部门。

十、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等制度,毒性药品的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规定的毒药标志。

十一、需报损的毒性药品须经科主任、主管院长批准交上级主管部门集中销毁,销毁前要有记录,包括销毁日期、时间、地点、品名、数量、方法等,必要时拍照。

十二、因配方错误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者,应迅速追查原因,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附件: 毒性药品管理品种

一、毒性中药品种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 水银 生马前子 生川乌 生草乌 生白附子、生附子 生半夏 生南星 生巴豆 斑蝥 青娘虫 红娘虫 生甘遂 生狼毒、生藤黄 生千金子 生天仙子 闹阳花 雪上一枝蒿 红升丹 白降丹 蟾酥、洋金花 红粉 轻粉 雄黄

二、西药毒药品种

去乙酰毛花甙丙 阿托品 洋地黄毒甙 氢溴酸后马托品 三氧化二砷、毛果芸香碱升汞 水杨酸毒扁豆碱 亚砷酸钾 氢溴酸东莨菪碱 士的年、亚砷酸注射液、A 型肉毒素及其制剂。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__(国务院令第445 号)、《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2 号)制定本制度。

一、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二、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

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三、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指《条例》中所确定的麦角酸、麦角胺、麦角新碱、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

(一)所列物质包括可能存在的盐类。

(二)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四、医院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购买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单方制剂和小包装麻黄素。

五、因医疗需要购买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交易。专人管理、专用保险柜、专用标识、专用账册,专用账册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2 年。应当在易制毒化学品仓储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安装报警装置并与公安机关联网。

六、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入库应当双人验收,出库应当双人复核,做到账物相符。

七、因治疗疾病需要,患者、患者近亲属或者患者委托的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可以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但是不得超过医用单张处方的最大剂量。

八、发生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情形的,案发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济南市公安局、并同时报告济南市卫生主管部门、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

九、对过期、损坏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登记造册,并向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济南市卫生主管部门申请销毁。

十、本制度所称小包装麻黄素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生产的供教学、科研和医疗机构配制制剂使用的特定包装的麻黄素原料药。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特制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高危药品目录。

一、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或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死亡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

二、根据药品特性和临床使用情况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并定期修订。

三、对高危药品实行分级管理,将其分为A 级、B 级、C 级。

四、高危药品应在专区定点存放,由专人管理。

五、建立高危药品专用标识,全院范围在A 级高危药品储存

处粘贴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六、B 级和C 级高危药品采取专用药品目录粘贴警示标识或专区、专架粘贴警示标识。

七、医生开具高危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

八、药学人员应在调剂高危药品时,认真审核、准确调配、严格复核、发药时向患者进行用药交代,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九、护理人员在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应加强使用过程中观察。

十、加强对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生可疑事件及时通报。

十一、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为加强高危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规范高危药品全程监管

和临床用药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高危药品系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等。

二、高危药品的危害在于因使用错误,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严重。

三、高危药品实施全院统一的警示标志(见附后标示),在使用各环节中给予药师、护士、医师等相关人员警示提示。

四、高危药品贮存与保管的所有区域,需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或专层或专用药盒放置。

五、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药学部门各工作室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六、护理单元特殊需要备存高危药品时,由护理部审核同意,药学部配发实行固定数量,护士长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每日核对,确保用药安全。

七、药学各工作室、各护理单元需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近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八、应用高危药品的临床医师须具备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并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了解高危药品的特点,掌握规范的应用方法。

九、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和有关规定合理应用,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拟订给药方案,严禁超说明书用药

十、高危药品品种遴选和调整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医学、药学及相关专家论证,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收载。

十一、高危药品采购依据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和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保证临床供应。特殊情况可启用临时采购程序,须保留完整记录。

十二、高危药品调剂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经药师审核后予以调配,经复核后,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进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十三、静脉用高危药品的配置,依据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制定的管理规定、操作规程等进行调配或在有防护设施的条件下进行配置。

十四、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

十五、静脉用高危药品注射给药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等确认无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无异常后方可给药。

十六、静脉用高危药品给药过程中,应密切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注意高危药品的保存条件、给药方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渗漏处理等环节,严格按要求控制,保障用药安全。

十七、高危药品品种中需要冷藏、避光等要求储存的品种,应在设有专门的冷藏条件和避光设施中定位存放。

十八、应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安全性监测,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对其不良反应(事件)按照“可疑即报”的原则按要求程序上报,并在病历中有记录。

十九、高危药品临床应用评价执行高危药品专项点评制度。

二十、药学部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更新的高危药品信息和资料及时向全院通告。

二十一、药学部、护理部定期对各工作室及护理单元的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反馈和整改。

第五篇:麻醉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 贵重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操作人员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违章操作和损坏机器,应按门诊部赔偿规定负责赔偿;对造成病人痛苦或并发症意外者,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平时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仪器保管负责人和麻醉科医师,并填写报修单,提出维修,以保证正常使用。

3. 建立贵重仪器档案,加强管理,登记包括购买时间、价格、验收报告、启用时间、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内容。

4. 定期请设备科维修保养,包括内部清洁除尘,性能检测、仪表数据校准、易损件定期更换、电器安全监测等。

5.计量设备要定期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粘贴在设备的明显位置。

下载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麻醉科药品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麻醉 科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依据《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版)、《......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l.麻醉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2.麻醉科工作人员在进行麻醉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 3.进......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麻醉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环境与设备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人员物品流程合理。麻醉区环境保持整齐清洁。 (二)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应光滑、无孔隙、防潮、易清......

    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进入医院药品目录,为便于麻醉治疗,暂存在麻醉科的麻醉药物品种。 一 麻醉科控制性麻醉药品管理 1所......

    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合集15篇 药品管理制度1 1、目的:对冷藏药品的采购、储存、销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冷链管理的管理规定。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3......

    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危化品的贮存 1、危化品贮存必须按化学危险品性质分类、分项。 2、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3、腐蚀性、挥发性化学药品,包装必须......

    药品管理制度

    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医疗......

    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 麻醉质量控制 一、 麻醉质量评估 1. 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