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还不可以取消
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还不可以取消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我方承认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存在问题并不代表要取消该项制度。为此,我方判断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可不可以取消的标准是,取消之后能否实行,能否消除其不良影响。我方将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户籍制度取消之后,大量农村人口将会涌入城市,而城市的承载能力
是不够的,会造成一系列棘手的,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解除的问题。交通会拥挤不堪,在治安问题上,没有暂住证,没有户口,仅凭身份证加大了治安管理上的难度。自由在国土上的迁移简直是对目前安定团结局面的最大破坏。在住房问题上,城市居民不得不面临房价上涨,一屋难求的问题。另外城市人口过多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激烈,经过国家的努力控制,最终将城镇人口的失业率保障在5%一下,然后若废除户籍制度,必将导致失衡。
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经存在于当下的中国,而废除户籍制度则会
使这一现象的消极影响得到扩大。往小了说,我们看到的是农村土地被弃耕,大量农田荒芜。往大了说,我们面临的则是整个中国的东西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广大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而东部地区则出现资源紧缺的现象。东部繁荣地区更加繁荣,城市病却愈演愈烈。西部贫穷的地区更加贫穷,大部分需要人才去开采的资源被闲置。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废除户籍制度么?
第三,户籍制度保障了社会稳定和谐。不可否认的是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可以忽略当下中国的国情,在当今人口基数大的情况下,突然废除户籍制度会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看看印度,人口自由迁徙带来了什么?他们的城市到处都是贫民窟,有我们的城市光亮么?再看看朝鲜,他们实现严格的户籍管制,他们没有“砍手党”,没有“双抢军”,更没有城中村,人么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平稳。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户籍制度的改革,而不是一味地废除。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还不可以被废除。
第二篇:中国户籍制度会取消吗
隋佳鑫 中国不应该取消户籍制度
1.若是取消了户籍制度,人口会不会自由流动?
2.(是的)那莫现象就是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的容纳量有限,那么引起的城市问题又如何去解决呢?
3.取消之后引起的安全城市弊端问题依旧存在,或许只是换了种方式,这有什么必要呢?所以取消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啊
1.户籍制度引起了弊端,您方认为我们要取消,那他的方便人口管理,资源分配的优点又用什么呈现出来呢?
2.您方果断的认为新制度比户籍制度好,您方是怎样论证出来的呢?
3.您的理论是新制度比现有的好,我们就要用,但是呢,我们为何不对现有制度改革,这样既保留了原有制度的优点又可以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4.所以我们通过改革就能很好的决解,取消多此一举就不应该取消啊 1.您认为现在的弊端是户籍制度的问题吗? 2.(是)是的话,那么现在的福利,教育,医疗等等不公平的问题就是因为户籍制度了? 可是现象并不是这样啊,福利有福利制度,教育有教育制度,他们本身存在问题,户籍制度只是载体罢了,单纯的取消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啊
(不是)既然不是的话,取消户籍制度还有必要吗?
3.所以取消户籍制度是不能决解根本问题的啊篇二: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
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
2009年09月10日 16:31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日电(记者 阮煜琳)国家统计局官员十日在北京表示,未来扫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到二0一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五十。
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人口突破六亿,城镇化水平已达百分之四十五点
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十日在北京对记者说,无论是与世界上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率都相对较低。而中国城市不仅数量发展较慢,质量更为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阻碍城市化水平提升的户籍制度依然存在,城市服务水平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也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首先,城市化必将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其次,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农民进城和农民收入提升的过程,必将带动消费,刺激内需;第三,城市化过程必然带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同步发展,城市软环境将明显提升,也必将扫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户籍制度的取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很难在城里定居。”潘建成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不和谐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程学斌说,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以百分之零点八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二0一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五十。
一九五八年一月九日,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籍制度由此建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篇三:户籍制度不能简单取消了之
户籍制度不能简单取消了之
记者 冯雅
? 2012-06-27 06:59:55来源:2012年06月26日 19:59:51 中国广播网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近日在参加2012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时表示,到现在为止,2.2亿农民工仍被排斥在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之外。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城市化政策应该进行改革。李铁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无论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还是从很多理论工作者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最大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我国有6.9亿的城市人口,户籍人口只占73.5%,农民工有2.2亿。到现在为止,这2.2亿农民工仍被排斥在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之外。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户籍制度不能简单取消了之
有人建议,户口制度以及依附户口制度的诸如高考制度等制度应该取消或重新规划,李铁对此表示:户口制度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一取消了之。以北京为例,北京现在2000万人口,有800万的外来人口。如果取消户籍制度,需要从财政里面拿出一块来给外来人口,也就意味着对户籍人口的服务质量就会有所下降,所以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改革,而是利益关系的分配和调整。城市化政策应该进行改革
李铁就中国城镇化的改革政策问题提了三大建议。
首先,当前解决问题的重点城市化人口、农民工人口的政策问题,扩大内需的重点主要是2.2亿农民工和7000万的流动人口,2.2亿农民工里头有20%举
家迁徙的农民工,他们已经长期在城市定居,而且已经从事了各种服务业,已经不是简单的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在城市生活十几年了,孩子都已经在北京上学了。所以建议把这部分人放开,解决他们的公共服务问题。
第二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大概有五、六百万,一部分人不愿意回到家乡去,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工,也希望政策能恩惠于这些人,给他们在就业的城市定居的权利、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第三个是农民工的市民化,把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他们通过社保和一系列的公共政策,逐渐拉平和城市户籍居民的差异。比如有平等的高考机会,平等的享受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居住区得到改善,这是户籍管理制度上要 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
李铁认为,这些改革面临最大的阻力是城市政府如何来进行一系列的分配调整。举个例子,广东有1400万的外来农民工,他们在广东就业,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是在家乡,就要经过财税体制的调整,通过转移支付解决他们的义务教育问题,包括一系列的补助政策。
第二类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导向,众所周知,房价上涨和土地出让金有关系,一些省会城市在全省人口的比重才百分之十几,但是他们拿到的用地指标达到了30%、50%。我们知道谁有土地,谁就可以吸引大量投资,意味着会吸引大量的要素聚集在这里,给这里带来税收。是不是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或者行政化的方式来解决更多的资源,按照人口的流向进行分配,不能过多的集中在这些特大城市呢?这也是改革的内容。
中国的城市和国外的城市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城市是行政区,它们能不能在政策上有一些发展的机会,这需要行政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比如说公共服务,三
甲医院能不能向周边扩散,包括义务教育,我们要给一些镇一些城市的发展机会,这也是政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第三篇: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
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
2009年09月10日 16:31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日电(记者 阮煜琳)国家统计局官员十日在北京表示,未来扫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到二0一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五十。
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人口突破六亿,城镇化水平已达百分之四十五点
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十日在北京对记者说,无论是与世界上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率都相对较低。而中国城市不仅数量发展较慢,质量更为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阻碍城市化水平提升的户籍制度依然存在,城市服务水平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也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首先,城市化必将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其次,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农民进城和农民收入提升的过程,必将带动消费,刺激内需;第三,城市化过程必然带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同步发展,城市软环境将明显提升,也必将扫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户籍制度的取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很难在城里定居。”潘建成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不和谐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程学斌说,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以百分之零点八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二0一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五十。
一九五八年一月九日,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籍制度由此建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
第四篇:从长期的教育工作可以看出
观看张丽莉老师事迹的观后感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职业中专的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今天在学校观看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后,使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佳木斯,这个春天格外灿烂。5月8日,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挤满了刚刚放学的学生。原本停在路旁等待接学生的汽车突然向前蹿去。车旁的张丽莉向前一扑,一拉一撞,两名学生获得了新生。而她,永远失去了双腿。不动,后退--是种选择;而那样,客车会从她身边滑过。可她选择了向前。毫不迟疑,义无反顾。她用自己的双腿自己的向前,挽救了两名她深爱的学生。这一刻所有人被她感动,张丽莉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和人性大爱,来自于她平常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一百元钱和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饭送给学生等价值观和道德心的修养历练。也正是她这种处处以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理性”,才会有她生死时刻的自然而然之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我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楷模,是师德的表率。她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要向她学习,学习他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勇于开拓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我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一定向她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救助学生。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人民教师就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学习她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学生的衣食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生活。恪尽职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一曲爱之歌。用自己的行动唱响一曲爱的奉献。学习她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职业理想。
我们要以她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
列宁:《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1908年7月18日),《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页*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2页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页*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页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第6页
*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人民日报》
第五篇:2014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生” 实行划片入学
2014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生” 实行划片入学
北京市教委近期公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明确将取消“共建招生”方式。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保障力度加大,学校和一些单位共建的招生方式已经不再必要,因此北京市从今年起取消共建招生。
据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幼升小和小升初学生均须在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入学过程记录和学籍生成。通过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各区县可预测区域教育需求做好入学服务,同时信息化手段也有助于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平、公正。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是由各区县根据入学需求预测,按照区域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办学规模制定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招生计划一旦确定,学校不能随意更改。
完成小学教育后,区县教委将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随机派位由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
非北京户籍适龄儿童入学,须持有“五证”。包括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